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8: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

第一篇: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

坚守·吸纳·共生1

——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 顾文秀 王晓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明强小学在致力于传承和发展百年老校学校文化的历史性高度上的深度思考与学校转型性变革实践的必然举措。2012年,我们开始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结合明强文化的发展特点规划了《“坚守”与“吸纳”——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这一研究项目,2013年9月,被列为市重点科研课题。能在众多高质量的课题申报中列为市重点,足以证明其研究内容不仅顺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聚焦了新时期上海教育国际化的新内涵。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在预定的研究内容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维度。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维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5年有这样的解释:“国际理解教育”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基于此,我们认为:

(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要弄清真正涵义 就小学学段而言,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认识点:

一是“国际理解教育”是让学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国际理解”必须把握双向理解、双向尊重、双向交流、双向包容。“国际理解”决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全盘“东化”,而应是互为补充,在主动吸纳、引 1 顾文秀 原上海七宝明强小学校长;王晓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科研室主任

/ 9

进外来经验与课程的同时,自觉坚守和积极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所留传下来的优秀科学技术、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本课题着眼点在坚守中吸纳。坚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精髓,包括一脉精神、一种自信、一份自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守是基础,是前提。吸纳:包容多元文化,吸纳先进的、优秀的、科学的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吸纳是为了发展,也是顺应教育为未来负责的发展趋势,培养世界性人才。

(二)把握好“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载体——课程

就小学学段而言,这一课程的培养目标表现在: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以及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我们结合明强小学自身的办学理念与整体育人目标,我们把课程目标提炼为:培养具有规则礼仪、民族精神、科学素质、人文涵养、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小公民。

这是为学生适应未来全球一体化经济、社会、文化等挑战的需要打基础;为未来中国在全球及国际事务中具有平等话语权打基础;为未来一代具有坚定的民族情怀和全球眼光与国际视野的世界性公民打基础。而实现这一育人目标,需要构建基于“坚守”与“吸纳”为核心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包括构建有明强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将“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五要素,整合进本土“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体系进行实施。

(三)“国际理解教育”是一项渗透于整个学校工作的发展性项目

它绝不是能由一门学科,单枪匹马完成得了的。它一定是渗透与弥漫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简单地把“国际理解教育”看成是外语学科的项目,或主要由外语学科来承担,是十分初浅甚至是歪曲的认识。故此,我们认为不能把“国际理解教育”当成是学校创特色,为学校贴金的事;“国际理解教育”也不能理解为是民办学校的特色“专利”(事实上一些民办学校也没搞“国际理解教育”,而是在搞“国际化教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生境中寻找“国际理解教育”起点

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而值得珍视的“自我”,作为地区内无特殊条件、无特殊生源的公办小学,来明强读书的孩子,是本地区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每班50名学生的现状,2 / 9

不允许我们套用精致、个别化的“国际学校、外语类学校”发展路径做“国际理解教育”,经过自我审视,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起点。

1、起点一:让学生明白“我是谁?”

国家和民族是世界的基本构成,任何一个民族,只有先明白“我是谁”,才有可能知道“我要走向哪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强学子身上一直镌刻着鲜明的“中国味”。

1)校训精神:引领小学生怀揣“中国心、世界情”

“明强学堂”的创始人杨光霖先生在办学启示中鲜明地提出“民生国势,赖以明赖以强也”,当时的先辈是为“救国强民”而办学。百年来,明强校训几经变迁,核心却没有离开“明强”两字。“明强”两字乍看呼应了鲜明的中国式教育风骨,而细品又涉及“明天下道理、强中华民族”的国际教育内涵。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实践,让从明强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既心存祖国,又胸怀世界。

2)地域文化:帮助小学生建立“本土心、民族情”

身处千年古镇,明强学子一出校门便可感受飞檐回廊的古镇风貌,学校也专门设立了“古镇探秘”课程,每学期,孩子们有机会结伴到古镇做专题探究:看建筑、画廊桥、斗蟋蟀、听典故、品小吃„„,发现并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宝皮影”,用“沪语”创作《逛老街去》等新地方戏等„„实践探究与责任担当,让学生对“我是七宝人、上海人、中国人”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2、起点二:让学生明白“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学校作为育人的基本场所,应当首先让师生明白“成人”的目标。1)“审美·超越”为师生迈向国际作准备

我们经常感叹发达国家校园中处处呈现的教育美、人性美,日前国家更是发文确立了“美育”对于师生成长的核心地位。明强文化核心在于崇尚“在审美中超越”,对美有着无止境的追求:环境之美,无声熏陶习惯心性;课堂之美,互动提升学识修养;艺术之美,有形开发创造潜能;个性之美,包容成就生命成长„„我们追求的美并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缺憾的成长美。

2)两明两强,为师生人生理想奠定根基

“两明两强”校训,包含着丰厚的教育和人主动适应未来发展的内在追求,也将明强学子与世界公民普适的理想价值、行为特征沟通起来。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更有效;明自我:让学生更自信,懂得珍惜每一个独特的“我”;强精神:强调立

/ 9

足本土,放眼世界,立中华后裔之身;强体魄:需要掌握陪伴终生的具体的健身技能,让身心和谐发展。

这样从“生境”入手的“国际理解”更为理智而现实,更有利于当代学生主动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

而“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国际社会倡导下,“以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彼此间相互合作,达到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的宗旨,恰恰是适用于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应开展的教育。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维度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不是简单的拿来,也不是简单的开发,而应基于课程核心的设计思想——“坚守”与“吸纳”,以兑现“国际理解”的宗旨为目的,以贯彻“国际理解”的核心内容“和平、平等、相互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为抓手,以培养既有民族情怀、民族精神,又具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以及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小公民为目标,确保“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张力。

明强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架构是五个同心圆体:从内向外分别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具体见下图)

/ 9

(一)课程理念:“坚守”与“吸纳”

——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

——体现“坚守”与“吸纳”并举的明强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在坚守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民族情怀前提下,笑对多元文化碰撞,并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主动吸纳先进与优秀的人文、科学,为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的“世界小公民”的综合素养奠基。

——构筑以学科渗透、专题课程、主题活动“三位一体”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架构,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各学科领域“国际理解”内涵的相关实践中,达成民族精神、规则礼仪、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课程培养目标。

(二)课程目标:“世界小公民”

基于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遵循“国际理解”的教育宗旨,实施双向互惠的教育策略,培养具有“规则礼仪、民族精神、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特定意义的“世界小公民”。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途径

1、基础型学科——学科渗透 1)课程内容

基于全学科的常态课堂中的有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这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

2)课程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双语读物;环境建设;隐形熏陶

2、拓展性学科——专题课程 1)课程内容

与“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题内涵与交流技能以及文化理解相关的知识体验课程。是落实“规则礼仪、民族精神、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综合培养目标的主渠道。

2)课程实施途径

/ 9

基础性专题课程——以知识结构的横向关联特点,系统设计各学科的专题课程,如:语文“中外戏剧表演”,音乐“美国舞向未来课程”,品社“美国健康与幸福课程”等。

选择性专题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各年级的专题课程:一到五年级不同研究目标的了解本土文化的“古镇探秘”课程(“古镇建筑、饮食、皮影”等特色)、五年级可选择参与的英国、美国、澳洲“海外课堂”等。

自主性海外课堂体验——通过建立姊妹校、网络视频和实地考察等方式,真实体验多元文化,扩大国际视野。

3、探究型学科——主题教育 1)课程目的

以举办多元文化交流体验月、科技活动月、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国际友人参观访问、台港澳学生交流互动等主题活动为主,是倡导和平文化,学会文化包容,树立“小世界公民”的意识与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2)课程实施途径

“成长四季”体验课程:访春、嬉夏、品秋、暖冬。

(四)评价方法:“成事成人”

1、评价指标:基于三维目标,对应本课程培养目标

2、评价方法: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探索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基于市“绿色指标”和“课程标准”,区“电子成长档案”的校本化“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资源维度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师资储备库

有了“国际理解”的教育课程的整体架构,有了基于这一架构的完整的课程方案,这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因为再好的课程方案,没有具体的人来实施,那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毫无实际意义。同样,即便有人来实施,实施者自身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与专业素质,同样直接影响到这一课程的实施效果。或者说,“国际理解

/ 9

教育”课程实践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实施这一课程的教师素质。由此,打造一支能够承担“国际理解教育”重任的师资队伍,便自然而然地摆在我们的眼前。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及育人目标,决定了这一课程是面向每一个的学生基本特征,这就需要学校的所有硬软件为这一课程服务。硬件涉及到资金投入,但凡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软件涉及到人的观念、素养、品质,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是关键和重点。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包括校内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清晰地了解“国际理解”的真正内涵,并自觉在本职工作的各个环节,遵循“国际理解”的宗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一是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的认知度;二是承担“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专业素养;三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教学基本功。而高质量的师资不是等来的,不是要来的,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打造,去培养,去储备。我们通过:自培与招聘相结合、出访与引进相结合、民校取经与院校合作相结合的三管齐下的方式,来打造适应“国际理解教育”的师资队伍。

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价值,还惠及教师的成长。从操作层面讲: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理念需要教师来凝练与执行,课程目标、内容、途径与评价的研究与实施需要教师的智慧来实现,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力与执行力至关重要;从专业发展讲: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难有学生的发展,教师没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培养“世界小公民”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是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理念提升(育人);二是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专业素质提升(语言);三是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课程);四是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实践能力(实施)。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开发库

一个理想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需要有丰富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支撑。基于“坚守”与“吸纳”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应该建立在本土课程资源和海外

/ 9

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为此,我们遵循开发与引入结合、校本与区本结合、本土与海外结合的原则,进行有效的尝试性实践。

一是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我们将千年古镇七宝丰富的民俗民间民族文化资源(包含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资源等),与百年明强文化的核心理念“审美·超越”整合起来(包括“明强”校名的出处、解读,以及“民生国势,赖以明赖以强”的近代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理念所蕴含“坚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组织人力开发校本课程(其中部分为双语课程):包括七宝古镇民俗民风、百年明强“审美·超越”文化、“两明两强”校训实践活动、中华武术、七宝皮影、中国围棋、染缬工艺、书画与纂刻等。

二是海外引进的课程资源。主要依托闵行区教育国际化项目推进中,引入海外艺术、文化、科学、数学等课程(艺术类:有引进美国全美舞蹈协会的《舞向未来》;文化包容类:《中外节日文化》;健体类——《健康与幸福》;英语类《E,learning》;科技类——瑞士外教的科学常识课《discovery》等。

三是建立“国际理解教育”情报资源库。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状态,组织研究小组,进行相关情报收集、分析、综述,特别是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新策略、新途径、新实践、新评价等。课程开发库的建设遵循:虚拟与现实结合、音像与文本结合、情报与综述结合。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专家资源库

明强小学在近二十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中,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实现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学生工作、师资队伍的重大发展,实现了成事中成人,成人促进成事,学校获得跨越式发展。同样,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也需要取得高校专家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合作资源。一般我们的合作形态有三种:固定与临时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依靠专家的专业理论,引领学校科学、规范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践,关注课程设计与实践个案(特别是在学科渗透、专题课程、主题活动中)的积累与分析;关注“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的师生成长个案的积累与分析;关注“国际理解教育”评价方式个案的积累与分析等。

在《“坚守”与“吸纳”——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中,明强人以“探究·悦纳·共生”的心态前行着。“探究”是我们设计与实施国际理解课程的基

/ 9

本方式,悦纳表明我们对世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共生是我们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这一课程的终极追求。

/ 9

第二篇:上海七宝明强小学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

学校简介

上海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创办于1905年。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2364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足球场,1600平方米的乒乓馆,80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训练馆,300平方米的学生种植园等。目前,学校(含西校区)有74个教学班,3600名学生。教职工209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6%。

学校自1999年起同时加入由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及国家推行的二期课改试验,近年来又作为“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验学校自主摸索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在传承百年明强文化的同时,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以“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为校训,以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逐步确立了“智慧管理、七彩童年、幸福教师、和美课堂”四项核心改革工程,使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存状态发生了质的转变。

学校连年被评定为闵行区办学水平A等一级(最高等级),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中队”、“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地址:七宝镇新镇路1050号

邮编:201101电话:021—64191131021—64198468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 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发展。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重要讲话,其中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形成合力,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闵行

区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的七宝明强小学,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贯彻“三结合”的精神,主动联合社区与家庭,充分调动蕴藏在千家万户中巨大的教育资源,将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积极探索“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有效途径,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学习型家庭”典型,为推展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家庭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据调查显示,我校的学生多数来自核心家庭,父母关系较融洽,且文化层次也较高,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70%以上。对孩子发展较重视,家中硬件配备等具有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学习理念具有先进性。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生活的充实,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习的达到90%。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也有利于学校对学习型家庭指导工作的普及化。

我们首批选择了54个家庭参加创建活动,这些家庭都是我们家长学校的优秀家庭。学校分别向54个家庭赠送了必读书籍《学习的家庭》。之后,为进一步给家长提供方便,学校根据区学习型家庭推展办公室推荐书目,专程去上海书城购买推荐读物,建立家庭教育专业图书馆,供家长选读。那么,如何了解首批家庭的读书进展情况呢?我们紧紧依靠来自这54个家庭的孩子们,通过他们来交流,来传递信息,让他们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读了《学习型家庭》、《发现母亲》、《素质教育在中国》等这些书后,90%以上的家庭写了读书心得,学校为家长提供展示的舞台,布置了读书成果展;围绕专题“学习家庭与家庭生活质量”举行“大家谈”,开展研讨活动;在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里,我们以直播的形式让首批参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家长谈创建工作,以便让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波及所有的家庭。

家庭成功的奥秘,在于一个全新理念的诞生:亲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4个家庭在为之努力。好学之风在创建家庭中荡漾,家庭生活质量、社区精神文明水平都在其中提高。

个案1:五(1)班学生刘浩,父母离异,加上母亲搞国际旅游,缺少对孩子足够的关心,导致孩子心理一度出现障碍,原本性格比较开朗的他变得不爱讲话,不爱学习,说谎等等,有时受到一点点委屈,竟然气得面无血色,喘不过气来。怎样让孩子重新变成正常的孩子呢?母亲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有模仿的天赋,于是腾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看喜剧小品,和孩子一起模仿赵本山、洛桑等喜剧演员的动作,并在笑声中,与孩子一起体验小品中积极向上的生趣盎然的真谛。同时,在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模仿中,也使孩子体会到家人是多么地爱他。母亲还经常注意收集有关单亲家庭的文章。有一次,母亲与儿子共读一篇题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能腾飞》的文章,文章中母女俩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刘浩及其母亲。一段时间后,刘

浩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在学校能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回到家后能主动完成作业,并帮助外公外婆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个案2:一(3)班学习孙婷婕的父母为了女儿能写好“每日一句”,休息天经常带着女儿逛书店、书市,让孩子感受学习、读书的氛围,指导女儿挑选书籍,和女儿一起上公园放风筝。为了让女儿懂点色彩,懂点音乐,在双休日里,父母要陪伴女儿学国画,学跳拉丁舞。她父母说,与其说是陪女儿学习,还不如说是和女儿一起学习和成长,享受人生的快乐。

随着创建活动的开展,我们54户家庭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迅速完善起来,他们成了我校推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宝贵资源。朱迅、刘浩两个家庭分别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朱迅家庭参加上海市“狮王杯”学习型家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此时,我们认为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创建活动进入了第二阶段——普及阶段。

二、利用“学习型家庭”资源,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

为了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帮助广大家长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结合课题研究,一方面围绕(1)家庭沟通的民主性与倾听孩子的心声。(2)家庭沟通的内容与两代人的相互学习。(3)家庭如何建立和谐的沟通氛围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等举办系列讲座,其中我们特别重视家长们的相互教育,组织首批家长现身说法,大大提高了学习型家庭建设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还注意学习型家庭指导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组织了“父母与孩子同乐”活动,“让父母走进孩子的课堂听课”等等,使家长们通过活动感受了学习型家庭的理念。为了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帮助广大家长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一起成长。我们以“2002年上海市家庭亲子共同学习节学习型家庭亲子系列活动”和“2003《家化杯》上海市家庭亲子共同学习节”为载体,围绕“读、写、画、唱、说及摄一次家庭活动照片、制作一张家庭网页和上一次网”这一系列要求开展亲子活动。

个案3:我们动员全体家长订阅《孩子有话要说》、《家长有话要说》这两本书,要求家长几孩子通过读书联系自己家庭教育实际,或反省,或感悟,或经验,写成文章进行交流。我们原一(7)班学生陆烨的妈妈在体会文章中写到,我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有着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热切愿望,于是我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对孩子期望过高的教育误区。我总是梦想着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成绩优秀,还有别人没有的特长,是一个“人中之凤”。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给女儿购买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还购置了一架钢琴,培养开发她的音乐潜能,在我“一厢情愿”的安排下,女儿开始渐渐地失去欢乐,每次催她练琴,发现她有说不出的难受,不是一会儿要喝水,就是要大小便,或是这里痛,那里痒。我心里

十分清楚,这是孩子在消极对抗。但我没有认真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没有积极地去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而是一味地要求她不要这样,甚至有时还会大声地训斥她。恰恰此时,女儿从学校带回一本名为《孩子有话要说》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其中第四章“不要剥夺我的双休日”,孩子们用文章的形式,明明白白地告诉家长,不要逼孩子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要让他们自然地成长。看完这一章节的文章,我认真地和女儿进行了沟通。孩子委屈地告诉我们:“她是因为怕我们不开心才勉强自己练琴的,实际上根本就不喜欢。”听了孩子的话,我很受感动,想不到我“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由于我没有和孩子多交流,而根据自己的想法所做的安排,却让孩子痛苦难受了那么久。现在我经常翻看《孩子有话要说》这本书,了解孩子的心理,多和她沟通交谈,同时我也非常民主地和她讨论,来决定她的钢琴课程是否要继续。

个案4:原一(6)班学生陶逸玮的妈妈写道:我看了“请给我一个读书角”一章节,感觉也挺好,有梦才会去实现,而小书房也真是学习做梦的好地方。这些小朋友的文章写得那么出色,也让我感叹不已。当然我的孩子也不太了解,但我也在慢慢引导他。我了解我的孩子,他并不是很聪明,所以我常常跟他说:“你要笨鸟先飞”。我知道他语言的表达能力够差,为此我也常常骂他,却适得其反。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叫他每天跟我说一件事,或者一句话,内容是班级里、操场上、马路上你看到的或者碰到的事情,孩子常常说得结结巴巴,可我总是很有耐心地听,不加以批评,只是把他说话的语句偶尔润色一下,因为毕竟他已学会跟我说,也表明他已在慢慢观察周围,偶尔也会交一次白卷,无事可说,我想他也是个进步吧。现在,我给他一个小本子,让他有空学着记日记,买了起步作文给他看,现在只是刚开始,我告诉他贵在坚持,可我自己也不知这能不能起到效果。

我也常常给他灌输人格的重要性,叫他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鼓励他敢想、敢做、敢说,对生活要充满热情,关心别人,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激烈的竞争并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像前不久发生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就是一个反面例子。总之,我想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既做他的保护人,又做他的贴心人和引路人,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象校训所写的:明礼仪、明责任,耐挫力强,进取心强。

“六一”前夕,我们动员全体美术老师利用美术课引导孩子做“心愿卡”,并让父母与孩子均写上一句话,交流心声,进行沟通。

期末家长会之前,由各年级德育组长把学生优秀作品及家长的读后感在各年级的橱窗内进行展示、交流。

再如:暑期,再次组织家长读书,通过孩子给家长布置暑期作业。我们一方面利用暑期依托

社区,组织家庭文艺,展示家庭风采;另一方面学校于2002年11月初举行“我们一家有多棒”家庭才艺大赛; “亲子英语会话比赛”及“亲子对话演讲赛”,2003年10月举行“我爱我家”故事比赛,并把暑期和国庆中拍摄的家庭活动照片及体会,制成小报上墙,成了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着一系列活动中,我们首批创建的家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学习型家庭”初见成效,现实问题有待研究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也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

经过全方位的指导工作,使家长们进一步增强创建意识,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对家庭的学习沟通、分享的意义及形式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校在学习型家庭推进工作中的层次。2002年3月上旬,市外事办陪同香港电台电视部专程到我校及学生家庭进行实地拍摄,向境外介绍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和学生家庭的学习状况。来宾们对我校的创建工作予以高度评价。2002年10月中旬,市外事办又陪同日本朋友到我校参观,其?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安排13位学生去三位中国学生家里体验生活,我们的工作又一次受到市外事办及日本朋友的肯定。2001年10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

我们七宝明强小学评五星级班集体,评五星级组室,现又拟定评五星级学习型家庭。我们在全校学生家庭颁发五星级学习型家庭的评估指标,让家长学习对照指标进行自测,然后听取班主任意见进行认定。情况如下:

五星级家庭占15.4%;四星级家庭占36.6%;三星级家庭占36.3%;二星级家庭占9.7%;一星级家庭占1.9%;不得星家庭占0.2%

从调查、从案例,我们看到家长们对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基本上持认同态度,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已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家庭的主观需求,而这种需求正逐步摆脱以孩子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动机体系,扩大为家庭成员的共同完善与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

家长在对子女的指导教育中,已经十分关注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现在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已经廖廖无几。但如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成为目前家庭教育中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中,共同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调查中显示的问题,(1)近一半的父母与孩子沟通缺乏技能技巧,感到困难;(2)相当比例的家长还是看重孩子的学习,孩子作业家长陪读现象存在;

(3)相当家庭的精神生活还有待于提高。为此我们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上,要进一步加强力度和深度,要从家长们的困惑和需求出发,除安排一定的系列讲座外,还要多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的交流活动(典型示范;出刊《案例集》),进一步挖掘家长的资源,联合社区齐抓共管,努力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

第三篇:七宝明强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自查报告

七宝明强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七宝明强小学始创于1905年,目前有74个教学班,210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实验校及成型性研究基地校、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闵行区国家级课题《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践》试点学校、闵行区首批数字化实验学校等。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百年老校,近年来以“两明两强”(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校训为抓手,致力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连续7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又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是全国“和谐德育”研究课题实施学校、“市政府‘家校互动’实事项目先进集体”、“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红旗中队”等。在闵行区历次办学水平评估均达到A等一级,学校发展始终处于高端稳定的格局。同时还是“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学校”、“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劳模集体(行政组)”。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至2011学年底,我校的发展定位是:城市化地区优质教育的新型学校。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实践,将我们与华师大专家组共同开展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实践研究的成果,深深扎入明强小学本土化的土壤中,扎在每一个明强教师的心里与教学行为中,使“新基础教育”与百年明强的学校文化紧密融合,在传承与发展中实现明强教育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1)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升

首先是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现代化”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实践”理念为行为指导,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开展“新 基础教育”和国家及上海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学习与讨论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

其次是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基于“新基础教育”的扎根实践,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编制明强小学“幸福教师”“七彩童年”课程的校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丰富学生童年生活。

再次是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立了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最终的培养目标。(2)教育现代化的队伍建设

首先,以校训精神为底色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将“两明两强”融入教师发展和梯队成长之中,通过骨干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其次,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升教师团队研究水平。创新教研形式,以“学习交流——二十分钟精品课——教学研究沙龙”为抓手,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研活动质量。聚焦课堂教学,以“和美课堂”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专题研究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现场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反思能力等比赛,充实丰富考核内容。

再次,基于生命自觉的教师读书活动。积极创建创新教师读书机制,提升教师思维品质。十年“新基础教育”,我们将教师读书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形成了将读书活动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生命自觉相结合,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运作机制。(3)教育现代化的能力提高

全员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培训与考核。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立足实践,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近年来,教师历次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为。

2、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学校将安全教育要求纳入家校《育苗宝典》课程,实现家校共育。实行“活动中教育”的策略,使安全教育凸显过程性。多方面打造安全校园,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我们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增添新的教学设施,如艺术楼、温馨的绿化、浮雕等,学生徜徉校园,犹如进入童话世界,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走进个性发展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2)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

学校重视校园安全管理,技防措施不仅“追求有”而且“坚持用”。其次,让“体验式”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同时,强化日常化的教师护导管理机制,强化应急预案的模拟演习,努力将校园安全隐患杜绝于萌芽状态,有效降低校园的伤害事故。

(3)校园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教学建设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为导向,加强学校网络平台及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一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有效的应用研究;如与兄弟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研讨,初建区校两级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推进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研究,确保处于全国同类研究前列。二是完成和完善学校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办公系统与教育管理的自动高效,体现现代化学校的现代管理效能。

3、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1)致力于百年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们系统地梳理了百年老校文化发展历程,寻求形成明强文化“审美超越”这一核心理念的历史根基。探索“审美超越”学校文化培育明强人身心素质、精神力量和对明强人生命和精神开发--提升当代明强人审美品质的实施途径。确立继承与发扬“审美超越”文化的基本原则,从而丰富和提升百年明强教育的内涵及当代价值。“明强文化”日渐被广大明强师生、区教育系统以及本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认同。2010年市级课题《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获准立项,目前正在结题阶段。

(2)致力于“审美超越”文化核心理念的文化建设

“审美超越”是“明强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明强百年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理念所产生的文化张力,均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将“审美超越”理念下的 3 文化育人,落实在培养学生审美品质的目标上,遵循目标实施的五大原则,开辟了五大实施途径。即:生命为魂、实践为本、生活为经、年段为纬、融通为型的五大原则,以及基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和美课堂、成长体验、教师垂范的五大实施途径。详见市级课题《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实践研究》(荣获区级第十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3)致力于“两明两强”校训精神及内涵的内化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明强校训,经过百年的变迁,从办学初期的“国势民生,赖以明赖以强也”到当今“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始终没有离开“明”和“强”两字。强化校训精神:在校门至教学大楼矗立五块历经沧桑岁月的不同年代校训名言;每一次广播操全校师生都高呼校训入场;解读校训的校歌每周都唱;以“明”字为冠名的教学楼单元。内化校训内涵:参观校史陈列室感受明强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邀请老校友、老革命后代来明强讲述当年地下工作的峥嵘岁月;走进古镇浸润民族精神与传承民间文化等。

(二)基本经验

1、教育现代化必须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相统一——以理论为指导。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师现代化,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智慧的教师才会在培养智慧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具有的高度的智慧和特有的创造性。为此,明强十分关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以骨干带动全体教师的自觉发展。目前已申报有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训基地、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训基地以及区班主任名师郭芳工作室四个区级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通过生命自觉提升价值追求和责任意识;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提升课程开发和学科整合意识;形成独特个性教学风格等,实现教师的价值提升、重新下移、过程互动、动态生成、动力内化。

2、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相统一——为孩子的幸福。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明强化大力气开发了颇具特色的“七彩童年”课程,排出了“强强系列活动”校历表。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建设了“体育活动中心”、“艺术楼”、“种植园”、“科技园”等,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都有专门的区域,孩子们的个性爱好和艺术特长有了充分发挥的场所。明强还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 4 特点,编写了《七宝古今风貌》、《校园四季植物》、《七宝皮影进课堂》、《童心稚笔绘古镇》、《明强人》等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究、传承学校文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学校的悠久传统文化相统一——在传承中发展。

明强小学的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有自己百年的文化传统,也不仅是因为有了“新基础教育”的精神底蕴渗透其中,而是因为“新基础教育”所代表的教育现代化的文化“新质”,与明强的文化传统,在相融共生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创生的文化世界孕育出了独特的明强人。

顽固死守与盲目抛弃都是不可取的,明强人自豪地做到了将传统和现代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融合共生。

三、特色与亮点

1、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新基础教育”扎根实践相结合

进入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阶段,学校努力做好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开展“小教研组领衔式专题教研”,真正实现“动力内化和重心下移”,每学科都确立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各年级小教研组还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小课题。围绕“成熟课型精品化,成型课型普及化,薄弱课型成型化”。做实以“日常化研究性实践”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打造了明强教师凸显的团队与个人研究自觉,扎稳扎深教师团队发展的根。

2、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以学校“四大工程”(即智慧管理工程、“七彩童年”工程、和美课堂工程、幸福教师工程)建设为载体,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智慧管理强调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培育自我及师生的变革和发展自觉,变行政化管理为智慧管理,追求“自己与每一个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境界。

“七彩童年”工程,强调学生立场,从校园环境与氛围开始,时刻关注儿童主动发展的需求和潜能,重视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物质、场所的支持及精神的涵泳。引导学生回归快乐童年,彰显健康个性。

“幸福教师”主要为教师提供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力量。围绕“合作、共享、创新、休闲”展开,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亲密互动的过程中追求积极的职业定位,在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中,感受因专业成长带来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愉悦。

“和美课堂”追求精特美,追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与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主体与环境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追求理想的教学内容结构之美,教学设计开放之美,教学资源生成之美,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又实际表现为探究、互动、真实、德性和审美的课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工作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校规模较大,东西两校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西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如何和总校一样,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目前的一个重要工作。虽然西校与总校在教育教学上保持一致,但融合的不够。

2、教师队伍庞大,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与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多年来教师已经将研究的意识全程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努力使自身实践成为研究性变革实践。但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养和积累的欠缺和不均衡性,导致许多实践研究的品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个长期困扰和制约教师和管理者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割裂式思维、点状式思维和结果式思维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思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不利于师生的和谐,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改进策略

1、构建一校两区“同而自主”的发展格局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尽力让每一个进入明强小学的学生都能享受大致公平的优质教育,加快西校区发展步伐,从校园硬件环境营造、内涵发展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全方位进行打造,关注东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重视西校区自身独特优质资源的培育和发展,使一校两区尽早实现“同而自主”的发展态势。

2、为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一要历练师德涵养。开展“向身边的同伴学习”活动,使教师从眼里、心里、行动上切实做到关爱学生,努力成为“鲜明儿童立场的思辨者、充满实践智慧的整合者、学习反思重建的研究者”。二要提升教育境界。树立“为每一个学生终 身发展”服务的专业信念,不断提升教师对当代教育内涵与目标的理解水平,使更多教师懂得追求并享受教育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三要稳固知识与技能。通过团队及个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途径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追求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的不朽地位与独特价值。四要强化自主研究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校本化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让不同梯队教师都有成长平台和成功体验。

第四篇:2014年上海七宝明强小学东校区招生简章

2014年上海七宝明强小学东校区招生简章

2014学年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即将开始,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及闵行区教育局的相关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招生范围】:

红明村(1、2、3、4队)、七宝村(除陈家塘3队)、友谊村、九星村(原东风村)、秀枫翠谷、金泰公寓、三佳花园、东风新村、茂盛花园、水景书香园、宝仪花园、学院新村、东方花园二期、东方花园三期、皇都花园、莲浦府邸(东区)、明泉公寓、蒲汇新村、蒲汇别墅、塘北(除吴宝路27弄)、塘南、宝隆新村、华夏名苑、农学院家属楼、江南御府、京都苑、白浪新村。

一、招生对象

2007年9月1日—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各类招生对象的户籍变动和房产变动截止日期为2014年3月31日。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户籍与房地产证一致,户主与产权人为学生本人或直系亲属。

2、因本市市政动迁(含市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由动迁办安置在本镇的,凭本镇户籍、市政动迁安置协议等,在安排“户籍地(户主为学生本人或直系亲属)与居住地一致”适龄儿童入学后,参照上述操作。

3、非本镇户籍但持有招生区域内房产证的学生,产权必须为住宅,产权人必须为儿童本人或父母,且居住地址与房产证地址一致。如是非本市户籍学生,须提供其父母一方在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者父母一方满2年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临时居住证年限计算时间:从首次发证日起截止2014年8月30日)和有效的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的灵活就业登记证明(从登记日起截止到2014年8月30日),在安排前两类规定情况入学后,参照上述操作。

上述情况之外的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请持户口簿原件、《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截止时间:4月30日)、预防接种卡、入学告知书等(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或本镇集体户口在本镇租房居住的,请持积分达到标准的上海市居住证或本镇集体户口证明、租房协议、预防接种卡、户口簿原件),到航华二小(航中路355号)登记报名,登记时间:6月21日上午,当报名入学人数大于该校计划数时,视实际情况予以跨校或跨块统筹安排入学。

二、招生时间、地点

时间:5月17日—5月18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00~3:00

地点:明强小学东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新镇路1050号)

三、报名资料:

请父或母(1名家长)携儿童本人至学校报名,需提供如下资料的原件

与复印件:

本市户籍:户口本、房产证、父母身份证。

非本市户籍:户口本、房产证、父母身份证、父母一方有效期内的居住证;或满2年的临时居住证及灵活就业证

补充说明:

1、户口簿复印:有地址的首页、儿童本人页。

2、房产证复印:购房日期页、产权人页。(产权人中无儿童姓名的,需提供产权人为儿童父母的关系证明:户口簿或独生子女证或出生证明。)

3、入学告知书于招生5月9日前发到各小区居委或村委

4、港澳台儿童需携带港澳台户籍证明、台胞证等;

四、注意事项:

1、房产类就读申请日期为5月17-18日,过时作为自动放弃,不再接受就读申请(登记时不需携带儿童);

2、必须带齐全部资料方可报名;

3、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如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该儿童在七宝镇所有公办小学的入学资格;

4、报名时应服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次序,请勿大声喧哗,报名结束迅速离开,不得在校内逗留。

外籍学生:可到具有招收外籍学生资质的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协和双语学校咨询报名。

居住或工作在本镇,但无本镇房产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可到振兴小学(华宝路123号)报名,咨询电话:34672656。

========================

2013年上海七宝明强小学招生范围:

(东校区)七宝村(除陈家塘3队)、友谊村、三佳花园(新镇路1060弄、富强街3弄)、茂盛花园(新镇路1036弄)、水景书香园(新镇路888弄)、宝仪花园(新镇路876弄)、学院新村(新镇路701弄)、东方花园二期(新镇路603弄)、东方花园三期(荣谊路108弄)、莲浦府邸东区(宝铭路88弄)、皇都花园(顾戴路2000弄)、明泉公寓(漕宝路3158弄)、蒲汇别墅(新镇路1258弄)、蒲汇新村(青年路25弄、77弄、88弄)、京都苑(青年路369弄),白浪新村(青年路267弄)、塘北居委所属小区(北大街、青年路、民主路、横沥新村等,除吴宝路27弄外)、塘南居委所属小区(南大街、南街、南西街、南东塘滩、竹行弄、浴堂街、富强街等)、华夏名苑(宝南路508弄)、宝隆新村(七莘路2938弄)、农学院家属小区(宝南路531弄);秀枫翠谷(漕宝路1911弄)、金泰公寓(漕宝路2999弄);红明村(1、2、3、4队)、九星村(原东风村夏家旗杆、李家木桥、范家塘、大小赵家巷、沈长浜、胡家塘)、江南御府(宝南路536弄)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明强小学东校区招生简章

一、招生入学规定

1、户籍变动和居住地变动截止日期为2013年3月31日

2、小学新生的入学年龄为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

二、招生入学的具体办法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本校招生区域内户籍与房产证一致的儿童(户主为儿童本人或直系亲属),挂靠亲友的一律无效;

2、因“市政动迁”户籍暂未迁入招生区域内(一年内有效),凭本市户籍、市政动迁证明和本区域居住证明报名(居住证明以房地局备案的租赁合同或购房合同为有效);

3、非七宝镇有效户籍但持有招生区域内房产证,且居住地址与房产证地址一致。(产权必须为住宅,房产变动截止日期为2013年3月31日;《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上居住地址与房产证地址一致),产权人必须为儿童本人或父母。

三、生时间、地点

时间:5月18日—5月19日 上午8:30~11:00 下午1:00~3:00

地点:明强小学东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新镇路1050号)

四、报名资料

请父或母(1名家长)携儿童本人至学校报名,需提供如下资料:(1、2、3项为每个儿童必带资料)

1、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有地址的首页、儿童本人页);

2、父母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产权人中无儿童姓名的,需提供产权人为儿童父母的关系证明:户口簿或在上海办理的独生子女证,其他证件一律无效);

4、户籍类儿童还需携带《入学告知书》;(告知书已发到各小区居委或村委)

5、外省市儿童还需携带本市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A证:CW9开头,B证:LR、FR开头,副联地址在招生区域内且与房产证地址一致,有效期至2013年9月以后;投靠类CW5开头;从业类CW0开头;临时居住证LS开头);

6、港澳台儿童还需携带港澳台户籍证明、台胞证等;

7、本市非七宝镇户籍儿童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

回执》(回执上居住地址应与房产证地址一致);

8、申请房产类就读的如有以下资料请一并携带:在七宝镇投资证明(投资人为孩子父母)、七宝镇纳税单、七宝镇交综合保险或社保金单等的原件及复印件,以便统筹时进行优先考虑。(一年以上为有效)

五、招生原则

1、根据“户籍地(户主为学生本人或直系亲属)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先安排该类对象按学区划分就近入学;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当报名人数不超过学校招收学额时,按户籍地安排就近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学额时,实行七宝镇区域内统筹安排就读学校。

2、根据《2013年闵行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细则》在招生入学具体办法中第1类儿童,当学校招生计划小于户籍类人数时,优先满足户籍迁入时间在入学当年4月1日前满三年的对象。户籍迁入未满三年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3、招生入学具体办法中第2、3类儿童先在招生区域内登记,在解决第1类儿童入学后,参照上述操作,依次解决第2、3类儿童入学。

4、招生入学具体办法中第3类儿童若报名人数不超过学校招收学额时,安排就近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学额时,实行区域范围内校际间统筹安排就读学校。安排顺序为:(1)引进人才居住证(2)港澳台(3)除引进人才、港澳台对象外的非上海市户籍(其中,父母在七宝镇投资、工作满一年的优

先安排)(4)上海市非闵行区户籍(5)闵行区非七宝镇户籍。

5、招生入学具体办法中第3类儿童产权房五年内无适龄儿童入学的,若学生报名人数不超过学校招收学额时,安排就近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学额时,实行区域范围内校际间统筹安排就读学校。安排顺序同上。五年内已有适龄儿童入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此办法适用于2012年5月21日起办出产证的对象。

六、注意事项

1、房产类就读申请日期为5月18-19日,过时作为自动放弃,不再接受就读申请;

2、必须带齐全部资料方可报名;

3、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如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该儿童在七宝镇所有公办小学的入学资格;

4、报名时应服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次序,请勿大声喧哗,报名结束迅速离开,不得在校内逗留。

七、其他须知

人户分离:本市户籍不符合招生对象中第3类情况的“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请持户口簿原件、《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回执上登记日期截止时间:2013年4月30日)、预防接种卡、入学告知书等(上

海市人才引进居住证在七宝镇租房居住的,请持上海市人才引进居住证及其副联、房地局备案的租房协议、预防接种卡、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至航华二小(航中路355号)报名。当报名入学人数大于航华二小的计划数时,实行闵行区区域内统筹安排就读学校。具体以航华二小招生通告为准。

外籍学生:可到具有招收外籍学生资质的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协和双语学校咨询报名。

农民工务工子女:可到振兴小学(华宝路123号)报名,咨询电话:34672656。

招生咨询热线:64781078

第五篇: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使教育有助于培养“面向世界”的人。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兼具传统性和国际普适性的国际化人才。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应该是“和谐、共生、发展,”的,多年来大家一直不断探索实施这一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自2011年7月,“国际理解教育”走进我们学校,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有力推动了我校“和谐、共生、发展”这一校园文化的深度探索与实施。

一、特设课程、主题活动、各个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氛围更加和谐。1.重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我校在不同年级开设了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特色尽心挑选专任国际理解教育的任课教师,自行编写教科书并要求教师认真按教材上课,更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宽教育内容,使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合理确定不同学段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突出课程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服务于学生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2.坚持将学科渗透作为国际理解教育主渠道。

充分挖掘、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和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注重不同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重视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明确了以各学科教材体系为主线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点,通过语文、英语、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数学、科学学科了解国外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与创新精神;通过音乐、美术等学科了解国外的艺术发展与特色以及外国艺术思想与风格;通过体育课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要求各个学科都要抓住时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点,3.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各班每学期开展一次国际理解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充分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与交流,通过师生们喜欢的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理解意识,促进共同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活动,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看问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交流、沟通、合作的技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将国际交往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渗透于有关学科的教学之中,营造国际理解教育环境,各学科形成合力,使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掌握技能。师生在相互尊敬、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成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国际理解教育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教师队伍更加和谐。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国际知识储备、较强的国际交流技能和较广的国际视野。为了教研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推动教师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外出考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理论,促进思考研究,加强经验分享,不断提高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素养、基本能力和教学艺术,使教师在分享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队伍更加和谐。1.教研组内集体研究。

学校各教研组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要求,科学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特征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2.学校评比推广成果。

学校组织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和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推广经典课例和优秀成果。每组每学期要推出一节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课,并邀请主管领导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细致研究国际理解教育恰当的渗透点、合理的渗透内容,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经过这样细致的国际理解教育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展示,教师们对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有了清晰地思路。每位教师对此都深有感言,一致认为这次教研组备课过程的展示,是一个教育智慧共享,优秀教案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的好方法,更是一个碰撞思维灵感,迸发智慧火花的好途径,有利于教师们在合作互补中提高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能力,体验成功。

三、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契机,组织活动、加强宣传,校园文化更加和谐。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思想对话、文化理解。学校要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报、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基本常识,在全体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贯彻和实施。

1.培养教师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和网上交流能力,创造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老师及时总结国际理解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教研组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一次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适时召开总结交流会,进行典型经验交流研讨活动,际理解教育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探索与发现学校以外的精彩世界,使中西方文化在相互碰撞、相互滋养中相互融合;有的老师认为:民族教育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精髓,国粹,都必须先被学生认同。连自己国家的精髓都没有很好的理解,更何来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民族精神与国际精神同时激发。在交流中老师们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在互相启发下更加深入、全面。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师学吸取更多的中外文化精华。

为了让学生和教师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体会书籍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情趣,给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启迪„„将读书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营造书香校园浓浓的读书文化氛围,我校开放图书馆,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中外文化知识,不断总结相互知识的切入点。师生相互交流,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每学期的图书义卖活动,更是节约和有效的利用了图书资源。为了让好书流动起来,发挥有限资源的无限作用,每学期我们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好书以义卖的形式卖给自己的同学,再以义买的形式买进自己喜欢的书籍,让好书资源充分的流动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中受到无限的启迪。3.国际理解教育既对德育提出了新课题,也有利于开拓德育的新思路。我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对全校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宣传: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文化特性,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深入了解异域风情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广播站增设科技英语及外语节目.4.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与韩国家长联系,开展韩国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中韩文化交流,加强课程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大力开展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使师生感受到了其他国家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幽雅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文化,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民主、和谐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在充满温馨气息的校园里里更加灿烂。在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和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增智、培德、提能。国际理解教育把学识才情和艺术之根扎在了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扎在了我校丰厚文化的沃土之中。国际理解教育为我校“和谐、共生、发展”这一校园文化的实施开辟了了又一条有效的途径,推动了我校对“和谐、共生、发展”的深度探索,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中生动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下载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七宝明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