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6:1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教师职业技能 培训内容 培训管理

论文摘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不仅是师范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的要求。在认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的基拙上,构筑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优化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过程是培训有效性的保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它既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保证办学的高等教育水准,坚持并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应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应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探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反思传统的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设计并实施符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师范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需要

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在高等院校中设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习者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具有成熟的教育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提升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它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优劣。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是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小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需要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期,尤其是其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教学活动外在表现的兴趣比对教学内在内容的兴趣高的特点等,在小学,“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具有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富有个性的特色。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生源状况的需要

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处理好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高中起点的大学生,与三年制、五年制初中起点的专科生相比,可塑性不强,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的潜质水平等方面明显削弱。如何在本科教学中,用大学的文化影响、提升和完善小教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引起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高度重视。

二、构筑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根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1年颁发的《关于印发搞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精神,参见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以及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中专或大专培养的技能型的小学教师转向培养研

究型、反思型的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应重新审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拓展原中师“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演讲”等单纯的训练项目和要求,构筑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七个方面的系统的培训内容。其中,在其他基本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反思性、探索性、研究性、总结性学习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细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具体项目,既要包括教师的初级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教师的高级职业技能,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完整的整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使初级阶段的基本功训练走向高一级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着力体现本科教育思想性、师范性、专业性、学术性相统一的理念。

三、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过程

第一,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人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应分别设置教师职业技能类模块,开设音乐基础、美术基础、体操、舞蹈、写字、教师口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班队工作原理、小学各门课程的微格教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同时注重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一年级到四年级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并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颁发《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采取开放多元的培训方法。可以将训练内容列人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以及教育类、专业类、相关的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将一般技能训练与专业方向技能训练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采用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并重点通过安排学生自主的分散训练与有教师指导的、集中的训练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性与全程性结合,做到课内有教学指导、课外有训练目标,并有多元化的展开形式,建立全方位、全程的训练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思能力和领悟能力。第三,建立培训组织机构,完善培训质量监控。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培训机构,如指导测评中心等,出台培训与考核规程,由专人主抓,任课教师、学生“小先生”积极参与其中,直接掌握和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形成立体式的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有关学科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进行规范化的考核,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达标考核的方法,不达到合理要求不允许参加教育实习。在各项训练获得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训练(如说课、试讲、见习、实习、调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为调动学生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应首先注重突出人学教育的师范性,在人学教育中突出教师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准教师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增强学生争优取胜的信念,最终实现训练目标。还可通过各种技能大赛活动,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的舞台,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以赛促教,以赛促练。

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力争更好地发挥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第二篇:生态学本科教育——实践与思考

生态学本科教育——实践与思考

2011-02-17杨劼 赵吉 周延林 朴顺姬 梁存柱 王艳荣 牛建明

一、生态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面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重要学科。生态学在促进科学进步、发展经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维护人类持久生存和发展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作为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的桥梁和纽带,是宏观生物学与环境生物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诸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入侵等直接导致全球生态失衡,引发了全球生态危机,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接受和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的巨大经济成就,但与此同时,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生态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生态退化加剧了贫困,因灾返贫,贫富差距加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人类面临的种种挑战性生态问题的解决不完全取决于生态学的发展,但生态学的核心作用和具有的特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生态科学在促进科学进步、发展经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维护人类持久生存和发展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府在对涉及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政策和议题进行决策时,需要借鉴和依赖相关学科原理及其研究成果和结论。生态学作为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中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1.生态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学科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对生态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可持续发展”信念、价值观和能力的和掌握基本生态学原理的新人,这是我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稳定生态学本科教育规模,加强研究生教育。坚持多样化发展,无论从“人力需求”还是“社会需求”,无论是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需要,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坚持特色化发展,“特色”就是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就是水平。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学高等教育要不断适应经济建设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生态学人才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学人才需求是长期和稳定的。我国生态学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包括:生态学领域需要具有生态学功底扎实的研究型人才;具有生态学教育背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全民实行生态学普及、素质教育的师资等。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乐观。

2.生态学学科发展与本科教育

生态学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地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等信息的技能,具备从事生态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本科培养方向主要分为基础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随着生态学学科的发展,生态学超越了其最初起源的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范畴而成为研究生物、环境、资源及人类相互作用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生态学研究的空间尺度不断拓展,已经突破了以研究个体、群落、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在宏观方面向景观、区域和全球发展,微观上则向器官、细胞核分子水平上延伸;生态学研究的时间尺度,从对当前现象的描述向历史的回溯和未来的预测发展;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生态系统向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扩展,从结构与功能研究向过程与预测研究发展,从局部的、孤立的研究向整体的网络化研究发展;生态学与其他学科有着众多的结合点,使得新的边缘分支学科不断涌现。美国生态学会在1996年提出了21世纪生态学发展的五个前沿领域是: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设计、工业生态和生态(环境)伦理。这对我国生态学教育发展战略的确定将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研究方法上,从以定性描述为主向定量模拟为主发展。

生态学必须成为决策管理的重要工具。没有对人与环境复杂多变生态关系的深刻理解,我们的决策就可能出现严重失误,给未来造成严重问题。人类未来的健康取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质量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之间的微妙的平衡关系,而生态学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平衡的运行、受扰机制及服务功能。

生态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科学的舞台,并日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为此,生态学本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生态学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学科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3.生态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根据生态学专业多年来教育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充分体现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1)在教学观念上,处理好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三者的综合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技能、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方式上,建立以实践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在专业技能上,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强调理论与应用并重以及生态学的“综合性”和“宏观性”特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工作的素质。毕业生可担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

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各层次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

二、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

1.生态学专业的建设

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的设置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专业。

内蒙古大学建校之际,我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李继侗学部委员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的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教研室移植到内蒙古大学。20世纪70年代末期,李博院士在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专门组的基础上,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学专业,并邀请国内著名生态学家阳含熙、陈昌笃、周纪伦、胡适之等到我校举办生态学专题讲座,使我校生态学专业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之上。1989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获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生态与环境生物学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获自治区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内蒙古大学多次参加和主持全国生态学专业建设与教改工作。始终坚持“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思路;“立足边疆、服务内蒙、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的办学特色。生态学野外实习持续40余年,使学科特点与地域特色紧密相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近5年,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平均达到50%以上。本专业毕业生的生态学基础知识扎实、野外工作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2.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建设

本专业设有生态学综合实验室、动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计算机室、分析测试室以及其他相关的支持体系。拥有一流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大型绘图仪、大幅面扫描仪、CO2/H2O分析仪、叶面积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稳态气孔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微波消解仪、定氮仪、纤维素和脂肪分析仪、土壤粒度分析仪、自动气象站等大型仪器设备及其他小型仪器设备200多台(件、套),总值1350多万元。这些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室内外测试手段的先进性以及数据的精确性,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野外实习基地有: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西鄂尔多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皇甫川水土保持试验站、大青山和蛮汗山等。

将本科生“创新基金”、大学生“挑战杯”、高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设在本专业的“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的内容相结合,指定专门教师予以指导,对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进行培养。参加“创新基金”和“挑战杯”的学生在二年级末即可进入实验室,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在三年级末进入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对这些学生实行全天候开放,本科实验室也针对高年级学生开放。

3.“普通生态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特色

“普通生态学”属环境科学和生物学类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也是许多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内蒙古大学是全国第一个创办生态学专业(1978年)的高校,“普通生态学”课程传统悠久而积淀深厚,是内蒙古大学几代生态人心血的结晶。该课程在几十年持续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点。

(1)面向不同对象授课,教学形式多样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面向不同授课对象,创建了有针对性的生态学课程体系。“普通生态学”是面向生态学与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面向生物学基地、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

(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与时俱进加强教材建设。编著出版基础课教材、实验实习和辅助教材共14部,在国内生态学教学中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地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强化野外综合实习;课外科研训练。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思路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依托长期形成的草地生态学学科优势,结合40余年野外综合实习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三、对本科生态学教育的思考

高等生态学本科教育任务不仅是培养环境科学的科技人才,更要培养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具有为之奋斗的精神的一代新人。社会更需要掌握生态学理念的各类人才,而不是大量的生态学专门人才。

1.非生态(环境)专业的生态学教育

(1)生态学已成为指导人类行为准则的一门科学

生态学学科已成为指导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之一。生态学将是指导与实践人类这一伟大战略进程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而且在指导人类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生态学家承担着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划时代重要思想和实践的重大责任。

(2)生态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理想课程

高校应当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普通生态学”课程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理想课程。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鼓励和支持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伦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因此,建议将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列入非生态学(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素质教育必修课。

2.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进行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要采取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分类型、多样化进行培养的思路,要确保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中,既能满足量的增加,又能保证质的提高;要将“专业对口”的观念转变为“专业适应”的观念;要将“专才”、“统才”培养模式转变为“通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知识、素质、能力”并重的教育模式。为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更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生态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有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在所有的生物基础学科之中,生态学与生理学、遗传学、进化论和行为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研究生物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时,还依赖于许多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生态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分支学科的发展,将是生态学理论方法论上发展的最活跃部分,它们是生态学中具探索性、先导性的前沿研究阵地,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和遗传生态学等。它们都将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参加宏观或微观的一些较复杂的功能和较深入的机理的研究。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以上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许多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强调,生态学应被理解为自然经济学,是管理自然的科学,在相关的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中可考虑列入教学计划。

(3)突出特色与品牌

作为一个专业,一定要有相对稳定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能力,创出品牌。而这种规格和能力,应为用人单位所熟悉,好像产品目录一样。尤其是生态学,由于植被分布、利用、研究方法等的差异,更容易体现出特色。因此,抓住区域特色可能会使打造品牌的过程更容易些。

3.大学本科生态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课程没有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技术出路、经济支持和社会运作等方面的问题系统地进行阐述,使学生难以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国内生态学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分析、解决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社会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生态学毕业生直接就业存在较大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庞大的生态学知识体系与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存在有较大的矛盾。一方面,生态学学科需要以多学科为基础,需要多学科的支撑。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除了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要学习公共课程之外,还要学习数、理、化、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地学等必需的大量基础课程,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而真正用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生态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实训,如生态工程、生态规划、污染生态、产业生态、生态毒理等。然而,国内多数高校此方面的条件普遍欠缺,即使开设这些课程,也多为理论学习,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实践训练。

(2)对策

鉴于大学生态学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从社会需求和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通盘考虑。然而,不管是从社会需求考虑,还是从学科自身的特点考虑,其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对现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整、改革,协调好“宽、专、交”的相互关系,适度淡化专业,生态学更专业化的教育应放在研究生教育中,进一步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由于生态学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各学校在制定、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时,要结合各自的特点、优势、条件等,制定出既能适应社会对生态学人才的需求态势,又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创造空间。

积极推进通识课程的改革,强化宏观生物学基础教学。我国生物学教学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及“宏观生物学”课程已大大削弱,不少青年学者连标本鉴定和土壤识别都十分困难,在这种状况下很难产生优秀的生态学家。在面对这些无法用传统的线性思维和单学科途径来解决的问题时,生态学以其固有的非线性思维模式、系统性观点、整体性理论、多学科研究的传统和近代发展的环境策略与模拟方法等,为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提供了科学基础与框架。建议组织力量认真探讨现代生态学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点的需求,编写出在内容上和学时上适合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教材。

在政策措施方面,呼吁建立环境科学类(生态学)基础科学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提高本科生至研究生的培养比例,为培养精英人才做准备。生态学科的真正发展,还有赖于提高我国全民族、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增强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因此,开展全社会的生态学普及教育,包括幼儿园到高校的生态教育体系,无疑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社会义务。积极地开展生态学普及教育,也是生态学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第三篇:小学教育专业介绍(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介绍(本科)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除了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力之外,同时能从事多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二、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具有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教育专业或其他相近专业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者,主要针对在职小学教师,三、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二)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必修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II(1)(2)、教育心理专题、现代教育原理、比较初等教育、科学与技术、人类与社会、汉语通论、数学思想与方法、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三)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材,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由南京电大负责组织教学管理。限选课有:哲学引论、艺术学概论、教学设计。

(四)选修课由南京电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当地需要,自开少量有针对性的选修课。选修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南京电大负责。本专业提供的选修课有:教育社会学、演讲学、文学概论、当代社会发展概论、文献检索与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等。

(五)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跨学科类选课。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六)为了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每门课程都规定有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即实习、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或作业等。凡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按统一要求,由中央电大和南京电大共

同组织完成,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20%左右。凡无课程实践环节成绩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并取得学分。

(七)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教育实践、毕业论文等)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南京电大依据中央电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学生不能免修。毕业论文重点在于学员应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论文题目应切合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八)补修课程:为了顺利实现专科与本科的衔接,非教育类专业专科毕业的学员需按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补修相应的课程。补修课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现代老师学导论。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

南京电大采用现代远程教学技术手段,在保持和强化现有教学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尝试并强化网络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交互性、方便快捷的学习支持服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等为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为基本依据。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BBS、电子信箱、VBI、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电视直播教学等多种形式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五、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依据中央电大精神,南京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第四篇:专业认识与实践思考

专业认识与实践思考

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我应该达到的要求:

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能够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成为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完成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我应该具备的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专科与本科选题(范文模版)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本、专科阶段参考选题 1)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2)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3)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4)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6)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7)(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8)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9)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10)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1)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12)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3)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4)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15)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1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17)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18)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9)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20)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21)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22)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23)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24)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25)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26)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27)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8)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29)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30)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31)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32)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33)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34)“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35)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36)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本科阶段重点参考选题:

1、小学阶段的经验对终身的影响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中小学学生闲暇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4、中日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异同点

5、儿童文学视角下的阅读教学

6、论陶行知德育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精神

7、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研究

8、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9、陈嘉庚的科学教育思想与中小学科学教育

10、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11、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2、教育的人文精神

13、中日小学社会科课程比较研究

14、基于校园网的教育叙事研究

15、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研究

16、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试卷剖析---以厦门市课改实验区三年级统考试卷为例

17、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管理更新---走向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18、论小学教师的科技素养

19、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失误

20、福州市晋安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状况

21、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与矫治探讨

22、新课程改革呼唤创新的教师教育行为

23、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转变难在哪里

24、试析新课改形式下小学生选择能力的现状及其培养

25、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2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27、新课程改革的南北之争

28、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的初步研究

29、童话在小学语文的地位及意义

30、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归因能力培养的研究

31、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2、网络游戏与小学生心理发展

3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34、发掘寓言潜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5、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师素质

36、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7、福州市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调查研究

38、新型学生观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39、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47、小学科技活动设计个案研究

48、简论小学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的若干问题

49、美国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50、基础教育课改中推行“对话教学”的研究

51、福州市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的实践与分析

52、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启示----创造性课堂教学分析

53、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4、在童话教学中开启想象与创造之门

55、福州鼓楼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56、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7、新理念下的朗读教学

58、建构主义观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59、图画书的阅读与儿童的发展

60、小学教师生存状态与专业化发展

61、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与根源

62、试论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悟与教学策略

6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

64、反思型教师的自我塑造 65、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66、三套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比较研究

67、小学中高年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析

68、浅论苏词的哲理性

69、鼓楼区4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70、台湾与大陆小学科学教育比较

71、现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

72、福州市某小学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研究

73、知识管理在构建学习型学校中的应用

74、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75、小学综合课程实施现状的研究

76、中日小学道德教育方法比较

77、小学《语文》文学性的美育作用 78、课改前后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我国外小学办理系统体例更始的研究

·小学生社会私德现状分析

·外外学校教育办理的比力研究

·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工具方教育模式取人才培育研究

·小学审美教育的方针、内容取实施路子的研究

·保守做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教师的素量研究

·培育研究型教师的理论取实践研究

·小学美育的根基类型研究

·小学美育的准绳研究

·新课程更始取分析实践勾当

·课程评价的研究

(4)激励学生选择具无必然试探性和立异性的课题,以培育学生的立异认识和能力。

·关于提高小学跃静素养、动静能力手段和体例的研究

·利用动静手艺更始小学教学模式、体例的研究

·小学校园收集扶植取利用的研究

·教师的学过程度研究

11、教育手艺

例如:

·美学理论取实践研究

浅论教师教育外的素量教育;

·研究性进修的特点、方针、评价的研究

·更始开放以来小学做文教学体例的多元现象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教师教育

·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更始对我国的启迪

·分析实践勾当课程发生的布景研究

·家庭教育取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劣秀教师的特点及评价研究(4)教育办理

教育数学外的模式研究。

9、教学理论取教学更始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收集情况下的教学理论取实践研究

·教育手艺取教育教学更始

·研究型进修:另一类进修的革命

·教育手艺取教育变化和立异

·外外劣秀小学做文教学模式之比力研究

·审美趣味的差同性研究

(3)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外所逢到的问题。

·课程资流开辟的研究

·多媒体手艺正在小学教学外的利用

·小学生外小集体的查询拜访取分析

(6)一人一题,不答当数人配合完成一个题目问题。

·词汇教学正在阅读教学外的地位和做用研究

·新外国成立当前小学生做文的成长脉络研究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谈小学生的爱心教育。

·学校办理向国际化迈进的研究

·课改布景下的学生做业的研究

10、课程理论取课程更始

例如:

·美国的根本教育研究

2)小学生情况的查询拜访研究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问题1,1.选题的准绳

·美育的性量、功能和特点研究

·小学收集教学平台扶植取利用的研究

论小学教育的社会实践;

·学生不良行为现状取对策分析

(1)环绕本博业和本人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虑和立异。

·独生女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外涉及的汉语语法学问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生出走问题的查询拜访取分析

小学班从任工做刍议;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外国京剧之美的鉴赏

·课改布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分析实践勾当课程的现状研究

·小学学科教学取审美教育的研究

7、美育

·处所课程取学校课程的开辟取办理研究

·小学阶段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的需要性取可行性分析

·关于课件制制理论取实践的研究

若何使小学教师初步树立科学成长不雅观的试探。

·大寡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2)小学教育博业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学利用教育手艺现状取对策的研究

小学美育取教师素量;

·小学美育取教师素量的研究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字化教学情况扶植的相关适用手艺的研究

·小学动静课程系统的研究

·动静手艺教育取其他教学范围的零合研究

·小学教育动静资流库扶植的研究

·课程更始取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关于小学动静手艺课教学评价体例的研究

·新课程更始的理论取实践研究

·校本课程开辟的研究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问题1班从任素量的研究

·小学校园收集情况现状的查询拜访取对策的研究

·小学教育教学办理数据库系统开辟取利用的研究

·外国保守文化取小学美育

·分析实践勾当取学科教学零合的研究

计较器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

·讲堂教学新境地的研究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取小学阶段的美育

5、比力教育

·校长担任制实行外的问题取对策研究

·骨干教师流动轨制的利取弊

试探人类的起流,认识社会的成长——小学生成长过程探微;

·关于小学教师动静素量培育模式、手段和体例的研究·关于教育手艺取学科零合的研究

·收集教学取保守讲堂教学的比力研究

小学教师必备的学科根本——交心理学教学;

(3)激励学生连系本人的工做现实,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外孔殷需要处置的问题做为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的选择当合适以下准绳:

·小学生过激行为的查询拜访取分析

·多媒体手艺利用的研究

·小学多媒体课件开辟的研究

分析实践勾当课程比力研究;

小学生素量教育之我见;

·服拆时髦变化外的美育

·小学现代近程教育研究

一、教育学类

选题是进行结业论文撰写的首要工做,取结业论文的量量关系亲近。适当的选题可以或许激发学生的科研乐趣和客不雅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需要的本博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集外、全面的锻炼。

(5)指点教师招考虑学生选题正在时间、体例、经费和现实前提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正在规按时间内可以或许按要求完成结业论文。

·分析课程取分科课程的研究

·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取评价的研究

(一)课题选择的准绳、范围取类型

·小学美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选题的范围

(2)非文学类

·分析实践勾当课程比力研究

·小学生下学后情况的查询拜访取分析

·关于现代教育手艺根本理论的研究

·动静手艺取学科课程零合的研究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放取更始研究

·小学“勾当导学”的研究取考试考试

现代化教学的手艺收持——谈动静手艺取教育手艺零合;

(1)选题必需合适博业培育分方针和结业论文教学目标要求。

·城区学生取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教师利用新教材呈现问题的研究

·提高小学各学科教学量量的研究

·小学班级办理的研究

·教育全球化取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英国公立小学的课程设放研究

·分析实践勾当的教师素量研究

(2)选题当注沉科学性和前沿性。

·动静手艺取学生进修体例的研究

1、学前教育取初等教育跟尾问题研究

·保守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例如:

·教育法制化扶植的研究

·小学校园收集办理的研究

·教育手艺取教育现代化

·多媒系统体例制工具软件的比力研究

·培育立异型教师的理论取实践研究

·收集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文明用腔查询拜访分析

·讲堂教学更始困境的研究

·校园文化扶植取小学审美教育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心理财现状的查询拜访分析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师资培育的比力研究

·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取实践研究

文学取科学:比力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家庭情况对学生个性养成取心理成熟的影响

·收集动静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6、家庭教育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取乐趣勾当的收入查询拜访研究

·小学讲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

·拼音教学正在小学语文教学外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小学美育的实施研究

·美国学校社会办事本能机能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学问取小学生思维成长研究

·“校本办理”的研究

·父母离同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一、教育学类

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2、义务教育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

3、教师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教师的素质研究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骨干教师流动制度的利与弊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优秀教师的特点及评价研究(4)教育管理 •校长负责制实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校管理向国际化迈进的研究 •教育法制化建设的研究 •班主任素质的研究 •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校本管理”的研究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5、比较教育

•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基础教育研究 •英国公立小学的课程设置研究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美国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中外学校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6、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7、德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小学德育目标、课程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 •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及其实证研究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与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的研究•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

9、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 •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评价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另一种学习的革命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 •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与评价的研究

•提高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10、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研究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素质研究 •课程改革与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评价的研究

11、教育技术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和创新 •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 •小学应用教育技术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信息课程体系的研究

•关于小学教师信息素质培养模式、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关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课件制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小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的研究

•小学校园网络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 •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的比较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小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

•小学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相关实用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教学领域的整合研究 二.心理学类

1、认知心理

•中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儿童左右脑功能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2、教育心理

•小学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小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小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3、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青春期教育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三、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类 2.小学教育教学的其他方面(1)小学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区服务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小学生的社会实践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培养与培训研究(2)小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

•小学阶段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小学生中小团体的调查与分析 •网络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小学生过激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小学生文明用语调查分析 •小学生放学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分析 •小学生可支配零用钱的使用状况分

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归因能力培养的研究 杭州市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调查研究 从小学教育看杭州市“高考之痛” 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原因的探究这方面比较多)

下载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专科与本科选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本、专科阶段参考选题 1)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 策略)研究 2)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3) 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报告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xx中学杨校长有关《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感觉还是有所启发。让我倍感亲切的是杨校长居然也是教生物的,是生......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研究论文

    1.体育师范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评价体系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其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包括教师基础技能评价和专业技能评价。1.1体育师范专业教师基础技能评价体系......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思考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思考 王长富 (湖南工学院经管系,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文......

    我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实践与思考(一)

    我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实践与思考(一)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业绩教师考核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对......

    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营口实验高级中学 王丹摘要:为提高区内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思想、辅助教学、......

    新培训制度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新培训制度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315300 陈士凡摘要:“十二五”浙江省实行新的覆盖全员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及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常说个人离不开团队,教师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