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机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机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各级党政机关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机关,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在社会运行中处于中枢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当前,有些机关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方法呆板、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少数单位甚至搞形式、“走过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就对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机关党员教育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学习教育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
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近年来,在机关干部中有一个鲜明的反差: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较为刻苦,对政治学习却大多不感兴趣。一部分人认为机关干部主要是做业务工作的,只要精通专业知识就行了;有的认为政治学习不顶什么事,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此,开会不愿参加,报告不愿意听,政治书籍不愿意读,讨论不愿意发言。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注重提高机关干部学习政治的兴趣。
要调动机关干部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认真解决好为什么学习和为谁学的问题。要引导机关干部深刻认识理论学习对工作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看到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机关干部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敏锐的政治头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关干部自身首先就应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机关干部理论上的提高,是进行科学决策、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自觉的行动来源于对行动目的的深刻了解。
2、学习方法上灵活多样。一是政治学习的内容要新颖。机关干部都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一定的自学能力,报纸天天看,文件经常听。所以,政治学习的内容不应再让人们去重复已经了解和懂得的东西,而应该具有新颖性、针对性、教育性。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地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理论学习与工作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分析解决本单位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中“空对空”的现象,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二是学习形式要多样。对于一些政治性、政策性强的问题,可以采取灌输的方式,采取集中辅导讲课的方法;对于那些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机关干部文化基础高、接受能力强的条件,组织自学,但要统一规定学习篇目,要求定期汇报,集中谈收获体会,启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是在业务工作的淡季,分期分批地举办轮训班,这样不受工作干扰,精力比较集中,效果会更好。对于有些传统教育内容,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典型现身说法。三是政治学习的时间安排要灵活。机关工作的时间特点是业务工作天天有,这就给政治学习集中安排时间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机关干部的政治学习在时间安排上应该灵活些,可以根据自己工作忙闲和人员多少的实际去安排,既不影响业务工作,也不耽误政治学习。
3、教育内容要注重联系实际。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要始终从整体上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需要着重领会的问题,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广大党员真正吃透文件精神。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既不能照本宣科、囫囵吞枣,也不能无的放矢,泛泛而谈。一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什么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现行政策实行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可喜变化,人民群众能得到哪些益处和实惠等,使机关党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信任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长工作才干和工作能力;二是对机关党员教育内容应当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比如机关开展学法活动,就应贯彻“干什么工作、学什么法律”的精神,通过学法活动,使机关党员能够精通各自的部门法以及同本部门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学会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本领,提高党员的执法水平;三是对机关党员的教育要始终将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主要内容来抓。党政机关是党员集中的地方,有些单位基本上都是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就缺少了群众监督的外部压力和与非党干部比较的客观环境,往往容易使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变得比较淡薄,平时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不能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证明,在机关党员多的情况下,抓好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将会对整个机关建设乃至全局工作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
二、党课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好形式
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党员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基本素质,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党课形式要多样
机关党员欢迎生动、活泼、新颖、实在,具有较高层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此,要结合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政策分析会、形势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教授、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辅导,为广大机关党员干部释疑解难,使之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发扬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解决好本部门、本单位在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创新载体,运用激励机制,使党课教育更具活力
要使党课深入人心,真正起到引导和激励党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的作用,就必须抓好活动载体。市直机关工委可以组织教授、专家对各单位“一把手”的讲稿进行评审,并在各单位党员中征求对党课效果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对评选出的优秀讲稿予以通报表彰。
3、把讲党课活动和不同类型的党建主题活动结合起来
讲党课活动使党员在一次活动中受教育,而各单位党组织开展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则是在一个阶段和时间内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在各项主题活动中,如“党建月”、“访民情,解民难”、“捐资助学献爱心”等,如果用讲党课的形式来动员、启发和交流,既可以提高主题活动的效果,又使党员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借助不同类型的党建主题活动这个载体,使党课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富有时代气息,功能不断增强。
第二篇:机关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机关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徐伟民
近几年来,我们市供销合作总社机关党组织坚持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坚持用主题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内容,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方式,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组织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学、做、创”、“创建服务型机关,争当供销先锋”、“争当优秀党员,创先进党组织”、“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大讨论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领导供销合作社科学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机关党建整体工作水平明显提升的良好效果。
一、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党员,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是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永恒的主题。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管理和监督,不仅是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根本措施和基本手段,也是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注重摆正关系。我们把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摆在全部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主题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摆在学习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着力在安排部署、组织落实、考核监督等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工作中,突出抓好主题活动,着力用开展主题活动的成效考核和检验党建工作,使主题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成为全部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注意摆正规定时间、规定的内容、规定要求的主题活动与常规性的党建工作间的关系,着力强化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的功能作用。既相互穿插,又相互融合,既能相互促进、又能相得益彰,既增强了主题活动的效果,又使常规性的党建工作借助主题活动为载体得以丰富、充实,充满活力。
(二)注重机制建设。我们把能否抓好主题活动列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把组织开展好主题活动列为单位“一把手”领导责任制考评的重要指标,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度,分解落实目标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市社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主任具体负责、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带头落实、机关党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用科学、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保证了主题活动的扎实开展。
(三)注重制度保障。我们在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培训工作制度等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制度中,都对开展主题活动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和要求,着力用健全完善、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保证主题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 新形势下市供销合作总社机关工作职能的逐步变化和运作方式的不断调整,给我们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整体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紧紧跟上供销改革发展的步伐,更好践行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我们始终坚持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用主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领导供销社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科学设计方案。我们每年都根据上级的部署,紧密联系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设计和安排一两项主题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为使主题活动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我们遵照活动安排要有操作性、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活动效果要有目的性的原则,在对活动的预期效益、运行成本以及辐射面、长效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主题活动方案进行科学设计,明确主题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
(二)突出活动主题。每项主题活动,我们都紧紧围绕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围绕提高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素养,运用科学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业务素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作风素养和践行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领导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不同时期党的建设主题和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用鲜明的主题思想保证把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拓展活动内容。在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供销社中心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把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理论、合作经济理论、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作为重点内容,充实和拓展到主题活动中,不但增强了主题活动的针对性,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也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主题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创新活动方法。我们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中始终坚持进行“四个教育”的工作方法。即:采取讲党课、专题辅导、讲座、报告会等方式,坚持进行同志式的正面教育;采取知识测试、竞赛、论坛交流、理论研讨、座谈讨论等形式坚持进行交流性的互动式教育;通过党员活动日,参与组织生活,帮贫救困等形式坚持党员干部自觉性的自我教育;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坚持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带动性教育。
(五)注重活动实效。我们注意从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促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更好地践行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的角度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注重活动的实效性,突出活动的针对性,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放在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推动中心工作任务完成的实际效果上,努力使党员干部成为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能灵活、科学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供销社工作实践的模范。在创建服务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中,为了使主题活动融入和服务于市供销社中心业务工作,使党员干部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和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的使命意识,我们组织党员干部为深化供销社产权制度和经营业态改革,构建我市农村现代流通体制,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献计建言,所有党员干部参加了活动,并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题的“供销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以及供销合作经济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也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但引发了党员干部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前景的思考和讨论,实现了良性互动,也使党员感到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既贴近实际,又开阔思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更需要有其发挥作用的载体依托。开展主题活动的意义不但是在于提
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加重要的是在于全体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既是党员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党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
(一)找准定位。把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必须跳出“就活动抓活动”的圈子,把活动载体定位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党员的根本上。我们着力把主题活动定位于服务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定位于服务供销社和谐稳定的工作大局,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个人优势结合起来,使活动成为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平台,既能突出中心工作,又能带动整体工作。同时,我们十分注意围绕党员的思想实际谋划主题活动,正确分析和把握党员思想的新变化、新情况,落实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载体措施,并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党员的民主权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强化监督。把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必须建立并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党员组织到活动中来。主题活动中,我们一方面着力强化组织监管。在健全必要的思想汇报、民主评议等行之有效制度的同时,建立完善了考核制度,将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作为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加强督促检查,切实促进机关党员自觉参加主题活动。另一方面,着力强化群众监管。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述职、实行党员评优、党员考核结果公示制等形式与手段,建立起群众性的监督管理网络,既给每个党员增添发挥作用的压力,又给每个党员增加发挥作用的动力。
(三)严格要求。把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必须在时间、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党员提出严格要求,使
党员明确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明确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比如,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大讨论活动中,我们着眼于用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引领和推动我市供销合作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增强发展意识,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营造发展氛围方面对全体党员提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不愿意解放思想、不敢于解放思想、不善于解放思想的问题;着力解决破解发展矛盾和问题,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创新举措的问题;着力解决完成供销社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艰巨任务,发展定位不高、发展思路不宽、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在为三农服务中谋划、定位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地用解放思想来寻求新突破,用思想解放增创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高举改革发展的大旗,超前谋划,只争朝夕,切实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谋划、高标准落实各项工作,真正以思想的解放、观念更新带动创新能力的进一步释放,推进发展理论、发展思路的创新,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将思想解放的活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求全体党员在创新基层社改革模式、创新“新网工程”建设举措、创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途径、创新直属企业发展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等供销社振兴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做解放思想的模范,做推进改革的模范,做推动发展的模范。
建德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
第三篇:机关党员关爱文化建设及实践思考
机关党员关爱文化建设及实践思考
关爱党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区直机关党工委创新机关党员关爱服务工作,探索推进“三原色”机关党员关爱文化建设,突出品牌规划导引,着力文化凝聚渗透,强化机制建设保障,积极打造党内关爱服务特色品牌,构建机关党建工作新格局,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准确的定位:挑战转化机遇
面对机关党建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党内关怀战略思想,积极对接本级机关党员多元化新诉求,切实构建关爱文化建设合力,突出三者联动并抓的精准定位,努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一是系统谋划,把上级党组织关爱关怀政策落实到位。注重教育传承,有针对性地强化党内关爱关怀传统教育,把党员关爱文化建设列入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三原色”机关党员关爱关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学习领悟,对新形势下党内关爱关怀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强化党内关怀关爱工作的战略性决策,对《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条例》提出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充分的研讨,明确“三原色”机关党员关爱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重心;注重创新载体,增强做好机关党内关爱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认真总结提炼我区机关党内关爱工作传统,注入时代特征,突显地域特色,系统规划和推进“三原色”党内关爱文化建设,精心设计了红黄蓝“三原色”党内关爱文化建设LOGO,一方面,代表重点开展困难扶助、健康关爱、文化关怀“三位一体”系列活动,另一方面,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寓意,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助力,推动打造七彩的机关生活。
二是无缝对接,把本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关爱诉求摸准。针对新时期党内关爱工作的形势任务,我们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要求,也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和区域特点,准确了解机关党员干部的具体期待和诉求,摸准新时期机关党员关爱诉求的特殊性、多样性、差异性。从我区实际看,建区来的30余年间,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变。中青年干部党员逐步成为机关干部的主体,学历高、知识新、眼界宽,思想活跃。从需求结构看,机关党员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层次有质的飞跃。总体上看,物质压力、生活压力减轻,但工作压力、发展压力加大,随着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机关党员干部对“幸福工作”内涵有了新理解,对“幸福工作”标准有了新期待,对“幸福工作”形式有了新认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外,更追求精神的富足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因而,扶弱、扶贫、扶困等工作已不是当前关爱工作的重点和重心。相反,机关干部党员对及时而经常性的思想保健、政治保健、品德保健、能力保健、精神保健等有
极大的需求,为关爱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尊重和突出机关党员的主体地位,承认党员干部关爱需求的个性化差异,积极把握党员干部需求的多元性规律、特殊性规律、差异性规律,切实满足党员干部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确保无缝对接机关党员的实际诉求。
三是积极作为,把新时期机关党员关爱工作基础条件夯实。以走在前列的勇气,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把机关党内关爱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奠定良好的关爱工作基础,具体做到“四有”、“两保证”。“四有”即:一有组织网络,进一步理顺了区级机关党组织隶属关系、区直机关党工委与群团组织关系,建立健全了76家区级机关党组织协调联动网络,确保党内关爱工作全覆盖;二有活动策划,按照“三原色”党内关爱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台形成了具体工作的策划方案和办法措施,努力形成一个好的规划和工作策略,使关爱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三有典型示范,各基层机关党组织按照“一个支部一个特色”要求,建设小品牌分品牌,形成“三原色”文化建设品牌工作体系,并从中培育一批品牌典型。四有检查激励,加强对各基层机关党组织日常关爱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并开展特色性工作评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两保证”即:推进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保证,认真落实浙委办﹝2008﹞63号和市甬党办﹝2009﹞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县(市、区)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充实了班子力量,确保本级工委专职班子成员多于兼职班子成员;及时指导机关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及时指导9个乡镇、街道相继成立了机关党委或党总支;统筹调配经费,强化资金的支撑保证,根据工作需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使机关党建共享开发建设的成果,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积极的探索:创新助推转型
结合机关党组织职能定位,高擎关爱大旗,着力品牌导引,创新推进“三原色”党员关爱文化建设,注重在继承中突破,注重在扬弃中转型,积极打造“魅力娘家、温馨娘家、快乐娘家”,把机关干部党员凝聚在“娘家人”的周围。
一是细处入手,创新关爱环境文化建设。集思广益,凝聚关爱共识,把“三原色”机关党员关爱文化建设,纳入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区实际,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总结提炼,提出了“以运动强健体魄、以真情温暖人心、以艺术陶冶情操、以行动促进健康”的品牌宗旨,作为关爱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积极塑造区域特色的关爱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党建与文化的融合,管理与服务的融合;细化内容,丰富关爱环境,推出运动健康系列、帮扶关爱系列、陶冶情操系列三大类关爱文化建设系列,积极开展身体健康、体育活动方面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或者心理健康方面讲座,落实帮贫解困、帮扶关爱,切实开
展“重大病患住院、意外天灾人祸、家庭贫困有难、退休人员、家庭矛盾报告”等“五个必访”,开展艺术欣赏、收藏欣赏、文学欣赏、综艺欣赏和品味生活等活动,倡导干部自我修身养性,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提升生活品味。浸润渗透,营造关爱氛围,结合集中办公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活动室、图书室硬件建设水平,在机关党员活动室、走廊、办公室、各党支部活动室,通过悬挂关爱LOGO、书法、书画等形式,彰显关爱理念,体现组织关爱,同时倡导“组织帮助、个体自助、同侪互助”理念,大力弘扬关爱文化核心价值观。二是着眼内化,创新关爱行为文化建设。领导示范,注重组织与基层互动,经常性开展机关党组织负责人与普通党员广泛的沟通谈心活动,区直机关工委班子成员字我加压,每年至少走访三分之一以上机关党组织单位,听取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与具体诉求;组织推动,强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工作,依托各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团工委、妇工委、工会工委等各类力量,建立摄影、文学、篮球、网球、棋牌、音乐舞蹈等10个协会,打造特色协会组织品牌,开展各类特色性活动,着力文化产品和载体阵地建设,举办了《机关摄影》、《机关生活》等内部刊物,精心组织策划活动,不断丰富关爱工作的品牌内涵,成为机关干部党员交流互动的有效载体;典型引领,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在号召机关干部开展向爱心标兵蒋红、先进模范标本胡建东等学习活动的同时,创新服务手段,广泛开展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做到“集体注册,全员参与”,定期开展各类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办好事办实事。
三是长远考量,创新关爱制度文化建设。突出机制为本,实施长效管理。(1)建立健全思想关怀机制。建立党内谈心制度,及时了解机关党员思想动态、政治愿望和情感诉求,开展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普通党员与普通党员之间“一对一”、“面对面”谈心活动,对有思想困惑的党员从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导,化解思想疙瘩。落实“六必谈”活动,在“工作变动时、受到表彰或处分时、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群众有不良反映时、退休时”,基层党支部与党员开展谈心活动,加强了解、沟通思想、增进团结。(2)建立健全工作关怀机制。注重落实好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畅通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有效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和教育培训制度,使党员经常接受理论、政策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领;实施表彰激励制度,建立创先争优的激励机制,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加强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激励党员“争先创优”积极性,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建立健全生活关怀机制。着眼于基层党员干部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
生活方面的需求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目前我们成立的机关分会和开展的“三原色”健康行动方案,虽然是机关工会层面上的,实际上同样也党内关怀方面的工作。
三、成功的实践:旗帜彰显形象
“三原色”关爱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丰富了机关文化建设,深化推进了和谐机关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了机关党建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开创了区域特色的机关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把握内在规律,着力关爱工作的品牌化,增强了科学性。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三原色”党内关爱文化建设摒弃了传统关爱工作的实践缺陷,摆脱了旧有内容简单叠加和自然延伸的路径桎梏;“三原色”党内关爱文化建设着力于品牌的运营和管理,系统地研究了新时期机关党员关爱工作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认清规律,前瞻规划,创新方法,品牌导引,成为北仑机关党建工作的一块靓丽品牌;“三原色”党内关爱文化建设,拓展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路,初步实现了党建与文化的融合,管理与服务的融合,推动了传统党内关爱工作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积极尝试和成功实践。
二是契合发展诉求,着力关爱工作的时代化,增强了实效性。在工作理念上,党内关爱文化建设突出人文关怀,重视机关党员干部的需要诉求,积极打造管理与服务的双赢平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和落实机关党员的主体地位,着眼培养培育机关党员的发展诉求,在组织设计上以人为中心,在活动开展中主张调动基层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党的建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要求上,注重切实增强机关党务工作者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打造“娘家人”的要求,确保做到思想贴近、感情融入、行动同向、工作深入,用真心、付真情、敢真抓,推进关爱型党组织建设,培育机关关爱氛围。
三是融入机关生活,着力关爱工作的内源化,增强了针对性。与传统的党内关爱工作相比较,机关党内关爱文化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使传统扶贫帮困转型为关爱服务文化建设的系统推进,融入了机关生活,具有开放式、互动式的特点,通过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关注,不仅有物质帮助,更重视精神需要和精神满足和职业发展,是一种互动文化;强调自助,也强调共建互动互促,通过打造和谐文化、快乐文化、活力文化,积淀文化底蕴,重视赋予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开展了“开门纳谏”活动,征求党员、干部、人才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解决针对性问题,形成了品牌的认同感;通过开展了机
关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主题教育,强化为党员、干部、人才服务的能力、及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品牌的精神文化。
四是整合内外资源,着力关爱工作的体系化,增强了合力性。在推进实施“三原色”党内关怀工程工作中,我们始终注重理顺协调关系、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充分应用文化的特性,树立固化党组织形象标识,着力推进关爱工作的体系化,整合了区级工委、机关内部、机关外部的三个层次的资源,增强机关党建互动,由党工委“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工作形式改变为各基层组织与党工委互动的工作局面,初步凝聚了各方力量。在关爱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建立了扁平式组织机构,以变科层制管理机构为扁平化服务组织,特别是10个协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为全覆盖关爱服务组织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建立了资金共同投入和支撑保证工作理念;建立了机关党组织甚至包括有关企业参与,合力初步构建;建立了系统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格局,初步形成了文化建设整体推进的特色性工作体系。
五是服务中心工作,着力关爱工作的制度化,增强了长效性。着力继承突破,既吸收亦扬弃,进一步发扬我们党的良好传统,吸收以往党内关爱工作的精髓和我区好的做法经验,创新关爱方式、方法,从以往单纯靠组织救济转变为互动救助、被动生活救济转变为主动关怀助、“输血”救济转变为“造血”救助,对党员实行分类关爱,坚持文化关爱为主,救助救济为辅,注重增强造血功能,丰富关爱内涵,扩大关爱外延,逐步形成党内关爱的长效机制。初步效果看,“三原色”党员关爱文化建设,是基层党务工作的“润滑剂”,是基层机关工作者的“减压器”,是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在打造和谐机关,营造和谐的机关生态,推进和内化机关作风建设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成效,初步实现了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品牌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载体、新方式。
第四篇: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2014年12月10日 10:14 来源: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
宿迁市宿豫区按照不断增强党性意识,着力提高党员素质的总体要求,注重夯实基础、创新方式、丰富内容,探索党员教育的新方法,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综合协调,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区委专门成立党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也相应建立领导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委员专门抓。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用区、乡联动的方式,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明确规定党员干部集中教育培训每年至少进行1次,累计参与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乡镇(园区)党(工)委全年组织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不低于15天。区委组织部负责抓好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村(居)主职干部的培训,其他村(居)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培训由乡镇党委、园区党工委组织实施。
(二)注重分类培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发展培训。开展“百村提标争位”活动,采取季度观摩的形式,组织村居党组织书记轮流观摩村居发展现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选派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到张家港、苏州、华西村等地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发展思路。有计划实施“村官大学生”计划,先后选派2期56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二是加强新入党党员宗旨培训。每年“七一”前,各党(工)委都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通过老党员上党课、集体宣誓等形式定期在新党员中进行党的历史、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新党员的党性观念。三是加强“大学生村官”党员专题培训。围绕宿豫区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现代高效农业等11个专题开展培训,着力增强他们服务农村的能力。四是加强农村党员创业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冬训,结合实际需要,邀请专家授课,开展“点菜”式培训。同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惠农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致富本领。五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两新”党组织建立“提前一刻钟”学习制度,专门编印简明知识读本,组织党员干部在班前、会前集中学习。
(三)立足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形式。一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等到宿豫区授课,培训党员干部8000多人次。利用南北挂钩帮扶的有利契机,在张家港等地建立市外培训基地。二是“上挂”和“下派”相结合。把创业青年党员放到村居关键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在实践磨砺中增长才干。目前,全区已有100多名群众公认、业绩突出的优秀创业青年后备干部被充实到村居班子。同时,组织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8000多个,全力为群众做好服务。三是“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在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结合宿豫实际,开展“学习恩来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祭扫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等主题教育5次,对照先进先辈反躬自省,查不足、找差距,通过交流学习体会让党员干部弄清楚根在哪里、本在哪里,真正触及思想灵魂。组织编写教育实践活动快板书,通过区广播电台和乡镇调频广播等滚动播出,达到随处可学习、随时受教育的效果。
(四)强化载体建设,拓展培训领域。一是夯实村居活动阵地基础。2011年底,采用区直单位挂钩帮建的形式,对全区61个难以满足服务需要的村居活动阵地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目前全区166个村居活动阵地都达到了“九室两超一广场”的标准,依托村居活动阵地,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教育形式,提升党员教育质效。二是发挥区、乡两级党校作用。区委党校每年举办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不低于5期,同时灵活发挥乡镇党校作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三是提升网络媒体功能。利用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宿豫党建网三个网络培训党员干部、农民、企业管理人员、返乡创业青年等45000余人次。依托宿豫党建网、宿豫群众路线网等平台,开设网上课堂,将各类学习资料、红色经典影片等资源上传,供各单位共享学习。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个别领导重视不够,重经济发展轻党员教育的现象在乡镇一级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党员学习意识不浓,由于目前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参加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就宿豫而言,除了区委党校、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点外,缺乏其他专业培训机构。由于受师资力量限制,在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无法有大的拓展,不能很好满足参训人员需求。目前区委党校只有专职教师9人。
(三)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目前,党组织组织党员学习大多还是以读报、读文件或观看一些电教片为主,政治理论学习没有与业务能力提高很好地有机结合,形式也比较枯躁单一,党员兴趣不大,难以收到实效。
(四)激励措施落实不够好。领导干部抓党员教育培训的责任机制尚未落到实处。党员教育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现象,党员培训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形成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三、意见建议:
(一)凝聚党员教育工作合力,变“单打独斗”为“统筹协作”。打破在党员教育上由组织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进一步健全党员教育统筹协调制度,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按职责、分领域对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基层党组织负责具体落实,定期召开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党员教育中长期规划。
(二)建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变“专职队伍”为“专兼结合”。打破以往党员教育只能由党校教师授课的局限性,组建由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党校教师、科技骨干、致富能手、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方便基层择师选课,拓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渠道。
(三)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变“单一呆板”为“丰富多彩”。打破传统的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单一呆板的政治教育模式,结合新形势的需要,把党员教育培训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模式相融合、正面教育与互动教育相融合、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融合,借助现代化教育网络,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的吸引力。
(四)加强党员教育激励约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广泛采用物质、荣誉、典型和竞争等激励方式,建立学习档案,量化考核指标,强化刚性约束。同时,把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效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通过比学促进赶超,全面激发党员的学习意识和争先意识。(周斌)
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2014年04月23日 14:44 来源:泗洪县委组织部
近日,中央组织部连续对外发布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干部教育培训当前出现的弊端和不正现象出发,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首次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进行规范。随着相关文件的出台,其他各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似乎也开始有所“降温”,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培训形式片面追求“高大上”。近些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名校、请名师、出国出境培训,确实创新的培训方式,可以开阔干部视野,但是似乎也成为部分地区干部培训的一种误区,片面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培训内容,但是未必就能取得真经,反而让部分干部认为参加培训是一种变相福利,外出培训只是为了旅游和参观,甚至有的还认为培训是显摆的筹码,吃喝拉感情、升迁“拼同学”,而忽视了学习培训的真实意义。
参训干部少了一些“安钻迷”。基于工学矛盾和干部个人思想认识等原因,有的参训干部不能够切实静下心来,潜心学习,踏踏实实钻研学问,过分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不能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出现了替训、代训或缺训的现象。部分干部还存在敷衍应付、马虎了事等侥幸心理,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听一听,不能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深入思考,培训结束后也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工作,使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培训内容过于“千篇一律”。干部培训关键是要课程设置合理,在现实培训工作中往往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培训主办单位套用固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忽视了不同干部主体的培训需求。还有部分培训主办单位只求有没有,不管好不好,有些培训班不是办了就一定有实际效果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近期和长远培训规划,培训没有计划性和组织性,不能很好地根据班次的不同类别、层次和需要,分类分级设计教学内容,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
二、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思考与建议
一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延安时期“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学风精神。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和严明的培训纪律,让每位学员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束之以规”。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坚决杜绝学习中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对照文件要求,严格处理违反规定的现象和行为。要从思想素质提升从发,能力培训为重,结合任职实际、工作所需,合理安排学习,并将理论知识融入解决问题、工作业务之中,力求工作上位求进。
二是要逐步实施“本土化”教学方式。强化本地区党校的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党校软件、硬件建设的投入,强化党校阵地和师资建设,定期举办各类主体和专题班次。构建本土“师资库”。针对党校专职教员,可以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工作重点,开展专题调研,并将研究课题作为公共课程,让参训学员对本地区的基本情况、特色文化、全局工作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同时充分挖掘本土师资,从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部门、县直部门的热点岗位中,选聘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言传身教地传授工作方法,交流工作心得,帮助广大参训干部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更多地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设大课尽可能组织更多的干部参加培训,扩大干部培训的覆盖面、受益面,优化培训资源,降低培训成本。
三是要采取“短平快”培训模式。培训时间立足于“短”。短期培训坚持“少而精”原则,紧扣培训主题,突出学习重点,通过缩短培训时间,增加培训批次,让更多的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培训成本着眼于“平”。坚持勤俭办学,大力探索低投入、高效率、高层次的“平价”培训工作新途径。在规范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同时,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对各单位人、财、物、技术和信息进行合理分配,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节约培训成本。培训频率务求于“快”。不断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不断加大培训频率,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参学率。实现学习培训的常态化、制度化,逐步使干部培训由大规模的、小批次的“粗放型”模式,向菜单式、小班化、高频率的“精细化”培训模式转变。潜移默化地改造干部,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西宁市推行“菜单”选学打造党员教育升级版
2015-08-24 11:40
0 来源:青海新闻网 T|T字号:
打印
——首次在基层党员中开展自主选学
青海新闻网讯 8月18日,西宁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来自全市非公经济组织的40名党员通过自主选学的方式,开展为期3天的培训,标志着西宁市市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今年以来,针对传统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单
一、需求不对应、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优的问题,西宁市按照“打造精品出成果,形成特色可推广”的工作思路,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探索实践“菜单式”党员选学,推动党员教育提档升级。
“基地办学”让党员“有的选”,提高党员教育的专业性。在全市各区县各单位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核+组织论证的方式,深度挖掘各基地优势资源,最终分片确定了8家单位作为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每个基地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也不同,实施专科教学。比如市县两级党校以社区党员、专业合作社党员、新入职党员为教育培训对象,形成“一基地一特色”的办学模式。首次实行自主选学主体对象为农村、社区、非公、机关等各领域基层党员,已确定培训项目7个,每个培训项目核定人数40人,共280人,从8月份开始,陆续对基层不同领域“一线”党员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有的党员说“分片设点,突出了特色,我们来了一定要好好学个!”
“按需点单”让党员“喜欢学”,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选学内容涉及社区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双育”教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员及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农村党员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新入职机关党员党性教育、城中村党员“双育”教育、乡村文化旅游党员人才培训等项目。市委组织部将各类培训项目下发至基层党组织,广泛宣传本次自主选学的培训项目,让基层党员清楚需要选学的项目内容。在了解项目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基层党员根据需要选学。通过市级示范带动,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懂经营、愿服务、能创新的党员队伍,使一线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更好。
“灵活授课”让党员“留得住”,提高党员教育的服务性。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做到必学与选学相结合。以政治理论为根本,以实用技术为重点,着力抓好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一方面规定“固定课程”,把党性教育、红色主题教育作为每个班次的教育重点内容,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法制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开发“一线讲堂”,进行流动式培训。结合不同的培训主体和对象,设计不同的实用技术培训,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或经营一线,提升直观感受,帮助学员掌握实用管用的技术技能,成为本单位的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使参训党员的思想更坚定、思路更清晰、能力更突出、带动更广泛。形成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并重、增强素质与带头示范共进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内容管用”让党员“学得好”,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为了让党员留得住,学得好,着力在师资队伍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师资队伍乡土化。各基地结合培训内容,在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把“土专家”、“土教授”也邀请到了讲台上。比如,既有省委党校的知名教授,讲授“如何在企业生产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有西宁市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的负责人,讲授“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还有大通现代农业展示基地专家讲授“育苗技术应用和推广”。家乡人用家乡话讲成功经验,不仅贴近实际、更加贴近需求,提升了教学吸引力,强化了学习效果,“一基地一特色”党员教育培训品牌初步形成。
第五篇:浅谈机关党员教育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思考
我们各级党政机关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机关,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在社会运行中处于中枢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机关党员也需要具备特殊的素质,不仅要忠于职守、讲求效率、遵纪守法、清政廉洁,而且还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处处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带头人。上述要求无论从机关的特殊作用看,还是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讲,都必须不断加强机关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那么机关党员的学习教育该如何抓?怎样做才能取得更佳效果?这是新时期摆在我们机关做人事组织工作或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及领导面前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也作了些调查研究,现就目前我们机关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点粗浅看法:
一、机关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我们一些机关单位在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中存在一种无的放矢现象,他们是拿到什么念什么,泛泛而谈,教育目的性不明确;还有的是布置什么学什么,照本宣科,教育内容与本单位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教育往往处于应付状态。
2、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这主要表现在我们一些机关单位对党员学习教育的方法较为呆板,往往只强调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一人念大家听或是轮流发言、泛泛议论式等,这样就显得教育工作存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方法不活、使教育效果往往只能达到事倍功半。
3、教育工作缺乏经常性。教育工作经常性指的是按照教育工作的规律,连续不断、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现在xiexiebang.com我们有一些机关部门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缺乏经常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缺乏计划性,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随意性很强,往往是想到什么学习什么,学习教育没有形成计划;二是缺乏制度化,遇到上面要检查就组织学习一下,检查一过,学习即止,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
4、教育知识缺乏系统性。教育系统性指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人进行传播授教知识时按照规律,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系统地开展教育活动过程。现在我们一些机关部门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零打碎敲的现象,使党员对其掌握的知识往往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对知识的实质、要素、深度掌握不够,造成党员用所学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受到一定影响,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和目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主观方面原因主要是思想上对党员教育的认识尚不到位,具体表现:一是认为机关党员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理论素质功底深,研究和探讨问题能力强。所以,对机关党员教育工作存在无关紧要的思想;二是认为机关党员总体素质好、自律能力强,平时看报多、听广播多、看文件多。所以,对党员教育工作存在不必要抓的思想;三是认为www.xiexiebang.com机关部门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学习教育是软指标。所以,对党员教育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于机关部门在社会运转中处于“特殊”地位和中枢作用,它一方面既要起到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决策、实施指挥和调控过程中的枢纽作用和保持领导与群众之间密切联系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还要体现群众观察、认识党和国家现状的“窗口”,实现在社会生活中的示范、导向、带动功能。所以,机关部门中的工作可以讲是千头万绪,十分复杂,尤其是机构改革后,人员更为精简、职能更加细化、工作更加繁忙,从而对党员的教育工作往往就存在难以顾及的现象。
二、机关党员教育的解决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是告诉人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当讲究方式方法,方法对头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开展机关党员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党员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新经验、新方法。对此,本人认为,加强机关党员教育工作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育内容做到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我们各级党政机关门类繁多,各自的地位、作用也不同,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机关作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法令的执行部门,在社会运转中都具有中枢作用和导向作用,这些都说明机关中不不同点也有共同点。所以,对党员教育的内容也要抓住要领,紧密联系本机关单位工作实际。一是机关应当不断组织党员认真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时事等,这是由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机关不仅肩负着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而且还担负着贯彻落实好的职责,这就
要求机关党组织和党政领导都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教育,使机关党员能及时通晓基本内容,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增长工作才干和工作能力;二是机关党员教育内容应当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比如机关开展学法活动,就应贯彻“干什么工作、学什么法律”的精神。通过学法活动,使机关党员能够精通各自的部门法以及同本部门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学会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本领,以提高党员的执法水平,实现“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三是机关党员教育要始终将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主要内容来抓,党政机关是党员集中的地方,有些单位基本上都是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就缺少了群众监督的外部压力和与非党干部比较的客观环境,往往容易使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变得比较淡薄,出现平时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常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不能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实践证明,在机关党员多的情况下,抓好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将会对整个机关建设乃至当地全局工作都会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
2、教育方法做到灵活多样,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党政机关党员文化高、素质好,研究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强,这为搞好党员的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机关党员的教育方法也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机关党员最不喜欢的是“一人念,大家听,轮流发言,泛泛议论”等方法呆板、抽象枯燥的教育形式,而欢迎生动、活泼、新颖、实在,具有较高层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针对上述特点,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教育方法上的灵活多样性:
一是要做到教育内容具有新颖实在性,使受教育党员爱听、感兴趣。机关党员看报多、看文件多、信息来源渠道多。所以,对其教育的内容要避免重复已经了解或懂得的东西,而应当采集一些具有新颖、实在的内容,如可以针对社会上和基层反映较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研讨,也可以搞些政策分析,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辅导,为机关党员释疑解难,使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党员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在改革和建设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做到寓教于乐。所谓寓教于乐就是把机关党员教育内容融入到多种文化形态之中,使受教育者在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其特点是情理交融,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开展寓教于乐可以采用广大党员喜闻乐见而又被证实效果不错的各种形式,如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事迹展览、观看教育影视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请优秀、先进人物作报告进行典型形象教育;剖析犯错误甚至犯罪党员案例,进行防腐倡廉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实践“三个代表”专题讨论、演讲会等。真正把教育寓于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中,使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然,寓教于乐应当注意几点:一要因时制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员教育工作,选定一些思想主题明确、教育内容突出、教育效果明显的活动项目;二要因地制宜,活动要根据单位情况,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三要勤俭节约,要坚持少化钱办好事的原则;四要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活动做到情调高雅、丰富多彩。
3、教育内容做到系统性,不断提升教育层次。
提升机关党员教育层次,就是对党员教育不是简单地告诉党员怎样去做,也不仅只是就事论事,被眼前的事物所左右,而是教育党员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党员的着眼点放在统一思想上、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上和增强党性观念上。现在我们在党内民主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讲“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学得不够系统、了解得不够深刻”等之内的话,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它从根本上解决了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了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想让党员真正了解掌握“三个代表”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巨大的现实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地组织党员进行系统地学习教育。通过系统性的学教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党员素质层次,使我们广大机关党员都能自觉地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更硬”的方针,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都能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之中去,在开展工作、观察和处理问题,都要随时随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都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定的信心、高昂的热情、勤奋的工作、旺盛的斗志、科学的态度,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以达到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
4、教育工作做到经常性,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所谓教育工作经常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工作在时间上的持续性、要求做到常流水、不断线;二是教育工作在实践上的递进性,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做好机关党员教育工作经常性,首先要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实现经常性的根本保证。机关党员教育工作是机关党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各级党组织和领导都应将其列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