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2 18: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一分

(一)”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 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 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 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 和我们玩起了捉

xiaoxue.xuekeedu.com

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 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

3、2/4、3/

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

xiaoxue.xuekeedu.com

个分数吗?

生:7/8、1/

10、3/9、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

4、2/4、3/

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

xiaoxue.xuekeedu.com

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第二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 【小学学科网】

认识分数教学实录及赏析

xiaoxue.xuekeedu.com

师: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出示画面①)

生:我想到了1/3。

师:能具体说说哪一部分是法国国旗的1/3吗?

生:中间的白色,旁边的红色或蓝色。

师:是的,这里的每一部分都是法国国旗的1/3。

(出示画面②)

生:我想到了1/5。

(出示画面③)

生:看到这块巧克力,我马上想到了1/8。

师:假如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1/8,那么,这块巧克力一共能分给几个人?

生:8个人。

师:除了1/8,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生:1/2。

师:假如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1/2,那么,这块巧克力又能分给几个人呢?

生:2个人。

生:我还想到了1/4。

师:假如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1/4,那么,这块巧克力只能分给几个人呀?

生5:4个人。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由于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联想到的分数也就各不相同。

师:下面的画面,你也许更加熟悉。(出示下图)请问,《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先请六人小组共同研究。

生:《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1/2。

生:《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咦,不是只把黑板报版面分成了三份吗?这里,怎么变成了1/4呢?

生:因为《科学天地》可以看成2份,《艺术园地》为1份,其余地方看作1份,所以整个黑板报版面就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

师:真棒!你很会思考!

师:其实,人体当中也有分数,你们相信吗?(出示教师一周岁时的照片)一周岁时,张老师的头的高度大约是身体高度的几分之一?

生:1/4。

xiaoxue.xuekeedu.com

师:长大以后,还会是1/4吗?

生:不会!

师:这是现在的张老师(出示教师现在的照片),请大家观察,头高又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一呢?

生:1/7。

师:真不错!同学们,其实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头高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也会发生变化。课前,老师已经听说同学们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那么,十岁左右儿童的头高大约会占他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呢?谁愿意站到上面,让同学们来估计一下?(一生上台,其他学生估计)

生:1/5。

生:1/6。

师:猜得真准!透露一个小资料,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通常头高占整个身高的1/6。

师:最后,张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广告。广告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可他转身一看,哎呀,来了八个人。他会怎么办呢?正当他把问题解决后,又来了第九个孩子,他又会怎么办呢?让我们—起来看看这段广告,好不好?(播放“多美滋奶粉”广告,学生欣赏,最后画面定格)广告中的这些画面,又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生:我联想到了1/4和1/8。

师:同学们一起猜一猜,他是从哪幅画面中联想到1/4的?

生:第1幅画面。

师:那么,他又是从哪幅画面中联想到1/8的?

生:第2幅画面。

生:还可以从第3幅画面中联想到1/8。

师: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9,1/2。

师:你是从哪幅画面中联想到1/2的?

生:第5幅画面。

师:张老师在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假如这个男孩这一掰正好是平均分的话,那么联想到1/2就更准确了。可是,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谁的1/2?

生:是小男孩手上那块小蛋糕的1/2。

师:刚才这位同学还想到了1/9,不错,我们都看到了9个小朋友。假如一开始这9个小朋友一起来,把蛋糕平均分成9份,那么,每人的确可以得到这个蛋糕的1/9。可是,蛋糕是平均分成9份吗?

生:不是!

师:那么,第九个小朋友究竟拿到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下课以后我们接着讨论,好不好?

生:好!

xiaoxue.xuekeedu.com

【赏析】

说实在的,当朴实的生活画面与深刻的数学思考蓬勃交互的一瞬间,“认识分数”的课堂教学带给了我极其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由此生发的心灵触动。那是因为在“有价值数学”的理念指引下,我们一直都在追寻“数学生活化”的完美境界,而张齐华老师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无疑达成或至少是临近了这种理想形态。

1.和谐的“数学生活化”,需要教师以“有心人”的姿态去创造。

可以说,“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身体”、“黑板报”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一提。但我们惊喜地看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竟然在“认识分数”的课堂现场巧妙“变身”,成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教师以“有心人”的姿态去创造。这说明当数学教学需要恰当的生活原型介入课堂的时候,教师要选取合适的素材来组织教学活动。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张老师出乎意料地把“多美滋奶粉”广告搬到了课堂现场,这说明他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广告之中所蕴涵的“分数”元素。于是,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教学行为。试想,如果不是“有心人”,能有这样的智慧举动吗?

2.和谐的“数学生活化”,需要学生以“思辨者”的眼光去体悟。

有了合适的生活素材,“数学生活化”才有了最终实现的可能,但这仅仅是个起点。毕竟,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所以,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以这种良性的环境感染为基础,采取有效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这才是“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归宿。于是,我们看到,在“认识分数”的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往往会在生活素材呈现之后,以启发提问、追因反问或发散设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批判思维,而且催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从“国旗”、“五角星”、“巧克力”、“黑板报”、“电视广告”等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1/

2、1/

3、1/

4、1/

6、1/

7、1/8”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同时还初步感受到了“头高与身高比例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单位„1‟”概念的生活原型。这些,都生动地见证了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基于教师主导背景下的“思辨”轨迹!

第三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乘法-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乘法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学会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齐)喜欢。

师:你们都在哪儿看过电影?

生:我在学校看过电影。

生:我看过露天电影。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高兴吗?(师贴出挂图。)

师:同学们,这是电影院的售票处,你看懂图上的内容了吗?(生看图。)

生:我看懂了,一个小女孩来到电影院的售票处,她想去看电影。

生:售票员阿姨告诉她:电影院共有21排坐位,每排14人。

师:谁能很完整地说出图上的内容?

生:一个女孩在电影院的售票处,阿姨告诉她:电影院共有21排坐位,每排14人。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想一想:小女孩问了阿姨一个什么问题,阿姨才这样回答的?

生:(认真思考)小女孩可能问阿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坐位?”

生:小女孩也可能问阿姨:“我们全校368人看电影能坐下吗?”

生:小女孩可能问阿姨:“电影院一共能坐多少个人?”

师:你们想得都很对。

师:其实这个女孩就是我们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她是在问阿姨,学校想组织全校368名学生一起去看电影,坐得下吗?

师:(师在挂图上出示问题)你们能帮小女孩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大声说“能”。)

师:你们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14×21。

师:同学们,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计算14×21,并想一想怎么算?(生计算。)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边板演边说)我是用竖式算的,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1乘4得4,4写在个位下面,再用1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1,1乘xiaoxue.xuekeedu.com

得1写在十位下面;然后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2乘4得8写在十位下面,再用2乘十位上的1,2乘1得2写在百位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得294。

生:我是口算,把14看作10和4,先用10×21=210,再用4×21=84,210+84=294。

……

师:你们不但结果算得对,说得也特别的准确。真高兴你们能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这么扎实。

师:孩子们,这个电影院共有294个坐位,我们全校368人能不能坐下?

生:(齐)不能。

二、小组交流,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学校要组织全校368人去看电影,电影院却坐不下。坐不下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分批去。

生:我们可以拿着椅子呀!

生:我们可以跟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说说,好不容易去一次电影院,求他们想办法。(孩子们纷纷出主意。)

师: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你们很聪明。正如刚才的同学所说,学校把我们的情况跟电影院说了之后,工作人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每排多加5把椅子,现在每排19人。(师贴换图中14变成19。)

师:同学们,赶快估计一下,现在电影院能不能坐下368人。

生:把21 看作 20,19看作20,20×20 =400 能坐下。

生:(齐说)能坐下。

师:现在电影院实际一共有多少个坐位?我们来算一算。

师:谁会列算式?

生:19×21。

师: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计算19×21。如果你计算出来了,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如果你遇到困难,也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疑难。(小组交流热烈,师深入一个小组参与。)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用口算,把21看作20和1,20×19=380,1×19=19,380+19=399。

生:我也口算,但和他不一样,把19看作10和9,10×21=210,9×21=189,210+189=399。

生1:我是竖式,可不得399。

师: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2:我也是用竖式,但不是这样做的。

生3:我不是用竖式,但我认为应该这样。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三个竖式,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乘19的计算是一样的。只有用十位上的2去乘19时,积的写法出现了分歧,到底怎样写积才对呢?(学生各持己见。)

师:下面,学习小组再研究交流一下,用十位上的2乘19时应怎样写积。(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xiaoxue.xuekeedu.com

生:用十位上的2去乘19时,先用2乘9得18,8应写在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然后2乘1得2,加上进来的1等于3写在百位上。

生:为什么8要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2在十位上就表示2个十,20乘以9等于18个十,即180,所以8写在十位上。

师:用2去乘1时积怎样写?谁知道?

生: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而1也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20×10=200,200加上进来的100得300,所以3应写在百位上。

师:还有哪里不太明白?(生表示没有。)

师:请大家用竖式计算,并写好单位名称和答。(全体学生练习。)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9×21的竖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19×21是进位乘法。

师:对了,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是“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想一想,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应注意什么?

生: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积的个位要同十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师:你说得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小黑板,一起读一读: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积的个位就要同哪一位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学生齐读。)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看看大家对新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师出示题: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过来。)

师:谁能读?

(生读题的要求。)

师:请大家按要求完成这道题。(学生自己练。)

师:你认为哪一个是错的?又是怎样改的?

生:我认为第一题是错的。

师:为什么?能说一说吗?

生:用乘数21十位上的2去乘26时,积的个位要与十位对齐。

生:我认为第2题也是错的,因为用乘数32十位上的3去乘25时,3乘5等于15,满十向前一位进一,3乘2等于6,加上进来的1等于7写在百位上。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得出你们真学会了。

师:让我们来看第二题“比赛计算”,每行一题看哪一行能得冠军?× 28× 36

× 25

……

师:出现了错误的同学看一看哪里出现了问题,不懂就问,相信下次你们一定做得更好!

四、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做题时要认真、细心,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

……

第四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分数的初步认识》实录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设计思考:像教自然数那样教分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物、测量时,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分数。

3、使学生知道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个,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分数表示分物,测量的结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米,几分之一千克等数量的具体含义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你们班级有几个学生(40个),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3个男生,17个女生)师:像40、23、17这样的数,我们以前学过,教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一、导入

1、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月饼,还剩1个。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2、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月饼,还剩1个。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分物体时经常有分剩下的情况吗?生:有 师:如果把剩下的这个月饼继续分呢?

二、展开

(一)1、提出要求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出示一个圆片,这代表一个月饼,贴黑板上,并出示三种分好的情况

第一种,分成两份,没有平均分

第二种平均分成两份

第三种平均分成四份 师:平均分给两人,你选哪种?师把图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独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这一份是几个月饼?同桌交流 生1:半个月饼

生2:两个月饼

师:半个月饼,可以吗?可以,两个月饼呢?两个月饼是多少,师指两个圆片,显然不对哦。生3: 二分之一

师:读一读

生:二分之一

师:错,这个读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写?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师:那可以拿掉了,师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个月饼,那这个一份怎么写,会写吗? 生板书:(生先写分子在写分母)

师:小建议,先写下面的,再写上面的。再图中能找到4吗?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师:能找到1吗?

生:1就是这个圆 师:他说1就是这个圆,同意吗?

xiaoxue.xuekeedu.com

生:指一份 师:(指图)可以这份吗?可以这份吗?这份呢?……

师再指刚才那个没有平均分的圆片,这一份可以用吗?生: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2、专项练习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学生纸上独立书写后汇报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师:不错,第一个就讲对了,第二题呢?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师:对吗?两个都对的举手。

3、比较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这四个分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为图上……(生的语言很繁琐)师:图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讨论。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名称。

三、展开

(二)1、任务一

朱老师给聪聪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绳子,谁剪下的长? 聪聪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明明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生:聪聪长一些?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一位孩子上来)想说还是想做(想说)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间剪一刀,再中间剪一刀

师:我把他说的做一做,绳子对折,剪一次,再对折剪一次。生:对折两次,剪一刀 师:谁可以简单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刀

师: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课件演示)

师:米有多长?绳子比划。米有多长,再对折后比划。有印象了吗?

2、任务二

朱老师有1千克糖果分给聪聪和明明,谁分得多? 聪聪说:我分到千克

明明说:我分到千克

师:谁比较贪心?你有办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作业纸的反面表示出来吧!呈现探究任务(3个孩子作品)

师:这三位同学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师:不同的呢? 生:形状不同

xiaoxue.xuekeedu.com

师:其实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师:千克,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生: 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师:谁说的最好?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千克和千克那个重点呢?

师: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吗?(师收集六本数学书)这六本数学书就是1千克,一本数学书几千克?生不明白

师:6本数学书1千克,把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师:千克比千克重还是轻,比千克呢?

四、回顾

师:分数怎么来的呢?生各种回答

师: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图形比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应用:谁大约喝了杯水? 爸爸妈 妈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妈 妈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学生充分发言后师小结:看来分数的分子不一定是1的,也可以是2,还有可能是3,今天的课全部学完了,下课吧!

第五篇: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角-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认识角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面图形里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初步学会借助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形象思维。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角的特征,会比较角的大小,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钟表、红领巾等。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激发求知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角,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指着书的一个顶点)这是角。

生:(指着格尺的一个顶点)这是角。

生:(指着桌子的一个顶点)这是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很好!可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角与你们刚才指出的角还有些不同,想知道是什么样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图形王国,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图形家族中的新朋友。)

二、探究实践,直观感知角

1.找一找,直观感受角的样子。

师:(出示剪刀图)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找到它。看,在这把剪刀上面,你发现角了吗?

生:剪刀的两个刀刃组成一个角。

师:找得真准!(出示钟表图)看,发现角了吗?

生:时针和分针可以组成角。

师:(出示红领巾)这是我们每天都要佩戴的红领巾,在它的上面你们能找到角吗?

生:红领巾上面有角,两边也有角。

师:你可真了不起!在红领巾上面一下子发现了三个角。

师:(课件出示图形中的角)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角。角长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些角,把它们的样子记在心里。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出其中一个角的样子,可以一边想一边用手比划出来。好,睁开眼睛,谁愿意用语言说说角长什么样子?

生:角有尖。

生:角都有两条边。

生:角的两条边很直。

xiaoxue.xuekeedu.com

生:角像一些符号。

2.画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经过同学们的描述和丰富的联想,我们对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角呀?

生:想!

师:请听清要求:小组四人合作,先商量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来做角。然后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角的样子。听清了吗?好,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做出的角。

生:我们用两根吸管做出了一个角。

师:用吸管做角,真是个不错的办法!还有哪些小组也是用的这个方法,请举手向老师示意一下。

生:我们用绳摆出了一个角。

师:好,同学们,谁愿意评价一下,她们小组做的角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错!

生:我认为这个角的边不够直。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好,为了让它更直些,老师用透明胶把它固定起来。

生:我们用纸折出了一个角,这是其中的一个角。

师:刚才我们认真仔细观察了角,又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了这些角。接下来,我们亲手来画一个角好不好?

(生画角,教师随机展示其中的四个角。摆放角的时候,角的开口朝向随意。)

师:其他的同学,你们也画出像这样的角了吗?好,举起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一下。同学们,黑板上、屏幕上有这么多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会儿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学生讨论。)

生:我们发现,角都有一个尖和两条边。

师:大家也是这么认为吗?这位同学的发现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快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吧!这位同学所说的尖叫做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边说边板书)好,谁再说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黑板上有很多角,我们可以在这个角上写上1,把它读做角1;这个角可以写上2,读作角2;这就是角3,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师:请同学把练习纸拿出来,我们先来完成书上这两道习题。在这两幅平面图形中,你能找到角,并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汇报。

生:我说的是三角形,有三个角。这是角1,这是角2,这是角3。

生:我说的是桥洞。这是角1,这是角2,这是角3,这是角4……共找到6个角。

师:其他同学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我认为下面的两个不是角,因为角的边是直的,而这条边不直。

师:请再想一想角的样子,到底这是不是角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应该不是角。(学生达成共识。)

三、操作实践

角的大小与角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请每组四名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做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可以自己玩一玩,看是否会得到大大小小不同的角?(教师发给每组8根长短不一的硬纸条和4个图钉。学生小组内自由选择工具。)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角可以越来越大,还可以越来越小。

师:其他同学也发现这个小秘密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把角的边往外拉,角就变大了,角的边往里拉,角就变小了。

生:角往外拉,再往里拉,角就会变大,也能变小。

师:大家同意吗?正如这几位同学所说,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师:好,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角,请把它举起来,保持住角的大小不变。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师:老师这有两个角,谁愿意来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生:红色的角大。

生:蓝色的角大。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呢?

生:红色的角大。因为它张开得大,所以大。

师:能马上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真善于动脑。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呢?

生: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师:角除了能和我们玩游戏,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呢!(出示课件)这几天,哈尔滨市要举办一个汽车展示会,要把这两辆车运到展台上,两位工人分别搭设了这样的两块板子,谁愿意猜一猜,哪种设计会更加合理?

……

师: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最后,老师带你们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哈尔滨市的美丽风景。)

师:老师来自北国冰城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看,在这上面有角。龙塔是亚洲第一高钢塔,索菲亚教堂充满了异域风情,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看,这些建筑物也有角。哈尔滨的冬天最美丽了,雪花漫天飞舞。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上面也有角。冰灯多亮,一个个造型奇特、美丽壮观,在它们上面,也藏着角。同学们,今天,你们认识了角,和角交上了好朋友。通过角,我们大家又相聚在一起,欢迎小朋友来我的家乡哈尔滨做客!

下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数-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