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名师教学片段[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18: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名师教学片段[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名师教学片段[小编推荐]》。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名师教学片段[小编推荐]

孔子拜师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体会孔子的旅途之苦(教学重点)

师:从曲阜到洛阳路途遥远,行走艰难。在两千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一步一步走了几个月。这一路上他是怎样度过的呢?读一读。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读了这个句子,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说说“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露”是露天、野外的意思。所以整个词的意思

就是——

生:在风中吃饭,在露天地里睡觉,形容旅途辛苦。师:谁能用这种方法理解一下“日夜兼程”? 生:白天晚上都在赶路。师:再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想象孔子一路上遇到的艰难。试着完成下面的作业: 一路上,孔子饿了(),渴了(),遇到河流(),雨天()。

(想象孔子在各种情况下赶路,体会旅途的艰辛。)

生1:我仿佛看见孔子在烈日下赶路。饿了,就以山上的野菜充饥。

生2:我仿佛看见孔子早上、中午、晚上都在赶路。无论是狂风怒号,还是倾盆大雨,他都不停歇。

师:再读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生1:孔子赶路很辛苦。生2:孔子赶路很着急。生3:他很好学。

师:谁把这种感受带入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曲阜和洛阳有多远吗?相距上千里,一走几个月。

生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孔子真不容易,走了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课文用一个词概括写出了孔子历尽艰辛。生:终于。

师:到达洛阳后孔子会变成什么样呢?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就是—— 生:风尘仆仆。

师:你能猜想一下风尘仆仆是什么样子吗? 生1:身上全都是灰尘和沙子。生2:身上都是泥。生3:看上去很累。

师:对,这就是“风尘仆仆”。师: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这样辛苦,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 生: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师:孔子真是求知若渴呀!所以他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路。赏析:《孔子拜师》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辛苦的精神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氛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故事,逐渐体会孔子在求学的途中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何不畏艰辛的。教师紧紧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这几个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解释词语的方法,即先分析字面意思,再体会词语背后的含义。在想象交流中领悟,在感悟之后再指导朗读,教学活动实现了由朗读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孔子谦虚有礼的品质(教学难点)

师: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读完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2:孔子很有礼貌。师:从哪体会到的? 生2:上前行礼。

师:这是从孔子的哪方面看出来的? 生3:行动上。师:还有呢?

生4:老人家、您。

师:这是从哪方面看出来的? 生4:语言上。

师:从这里能看出孔子真的是非常有礼貌。(板书:有礼貌)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充分地体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

师:孔子连忙说„„

生: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师:要拜师,对老师要怎样? 生5:尊敬。

师:说话也要怎样? 生6:有礼貌,诚恳。

师:所以读这一句时,语气一定要有礼貌,要诚恳。自己再试一次。赏析:《孔子拜师》重在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孔子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和学无止境的精神。教师通过品词析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两个方面分析人物的品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彬彬有礼和对待老师的真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学习作者写作时的遣词造句,教育学生对待老师要像孔子一样既尊重又有礼貌等。这样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习语文是为了用语文这一原则。

第二篇:孔子拜师教学片段

《孔子拜师》教学片断教案

执教人:蓝天学校——何俊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读中感悟孔子为学的谦虚、好学、有礼。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孔子为学谦虚、好学、有礼。教学难点:

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文中关键词,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考考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先自己练习说说。

1.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先自己练习说说。

(课件)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孔子是()的老师,但还是要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再写了孔子一路上()(),最后()地赶到了洛阳。

接着写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向老子(),老子也()地将知识传授给了他。

最后写了人们很()他们的学问,也()他们的品行。2.抽学生练习概括。

3.小结:你们看,我们只要抓住重要的生词,加以灵活地运用,就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好课文的大意。

二、研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1、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决定从家乡曲阜到洛阳去拜老子为师。那么孔子从曲阜到洛阳这一路上是怎样去的呢?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或者词语做上标记。

2、汇报。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A、自己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指名答。相机引导学生从“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走”等词语来体会孔子拜师途中的艰辛。

B、除此之外,孔子一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也许…也许…也许…也许…)这真是困难重重啊!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艰辛:自由试读,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C、是呀,孔子历经千辛万苦,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就是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想来拜老子为师。

5、当孔子来到洛阳城外,他见到老子了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孔子拜见老子的情景。

6、他们在说什么?请同学们小伙伴之间分角色练习读读他们的对话,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屏幕出示对话:

(孔子)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评价。(3)师生对读。(4)抓住“行礼”“再行礼”两个动作来表演体现孔子的谦虚有礼。

7、齐读整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从哪看出来?(板书:有礼 谦虚 好学)

8、小结写法。课文通过描写孔子的动作和语言就把孔子有礼、谦虚、好学的形象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以后大家在写作文需要刻画一个人的形象时就可以写写他的动作和语言。

三、片段小结:正是由于孔子的有礼、谦虚、好学,孔子最后才成为了一位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家、教育家。你们想不想成为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呀?想!!那就一定要像孔子一样“有礼、谦虚、好学”。

四、板书设计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谦逊、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扇大门,认识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板书:孔子。(子的读音3声,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师:通过课下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指名生介绍)

师:看!这就是孔子的画像,(投影出示孔子画像: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中国人民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那么,今天的课文要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课题(生说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拜师。)”拜“字的右边是4道横,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课前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 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相距 止境 长进 敬重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用红色标注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谁来读一读,(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

3、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分别范写:尘、迎。要求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1遍。

三、学习课文。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上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这个问题;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来读读课文?(请4名同学,每人读1段)

3、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学习课文第一段

4、师:那谁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生回答,(投影出示第一段。)

(标注 :渊博、远近闻名)这里有2个词语,我们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5、理解:远近闻名

师: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从远近闻名看出)。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7、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生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段

8、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同学们用笔画一画,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投影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出示地图)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出示:不畏艰辛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这个句子中特别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9、师: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0、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11、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去,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

12、大家一起读读,读出孔子不畏艰辛的拜师的决心。

13、接着读后面的部分。

14、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的画像及资料)

15、现在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的师呢?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听了这段对话,你对孔子、老子有什么印象?(生说,板书 谦逊有礼)

16、老子知道孔子要来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迎候)

17、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他们的礼貌、谦逊。(分角色读,让3个生读)。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18、(出示说的话,表演读),掌声鼓励。重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出示:学无止境

(2)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19、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20、听了他们的对话,此时你对孔子、老子又有了怎样的印象?(1生说)

学习第三段

21、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的?

生朗读此段:(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板书:随时请教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那老子又是怎样教的呢?板书:毫无保留

22、现在你一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吧,(生说)师出示他们特点的课件课件。

23、出示对联。

24、再深情地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读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四总结升华

1、师;课文读到这里,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已深深印进我们的心中,正是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所以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板书:敬重

2、穿越时空,此时孔子、老子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出示我想对您说......)

3、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向他们学习,把他们记在心中,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4同学们,今天这么多家长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这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一生有许多名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他的名言,作为小礼物送给大家,喜欢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出示名言)

五.课下作业;

1、摘抄孔子的名言。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赶紧写一些吧!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孔子拜师 人教新课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文明古国,代代辉煌;圣哲相传,礼仪名邦,两千五百年前,一位圣者用一部《论语》,唤醒古老沉睡的中华;于是在中华文明的旗帜上,写上了“仁义礼智信”五个不朽的大字。使华夏文明享誉世界。他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2、对于孔子同学们了解多少?请快速默读课本69页的资料袋。

3、通过阅读同学们都了解到了孔子的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4、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声名显赫、德才兼备的人,在古代像这样的人,人们在他们的姓后面加上了“子”,来表示对他的尊敬。除了孔子,还有„„

5、孔子的一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板书课题:

17、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二、设置目标

请学科代表领读课堂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达成目标 任务一:

佩服 止境 传授 纳闷

孔丘 相距 品行 迎候 等候

长进 请教 保留 敬重 学问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学问渊博 学习方法:

1、先自主学习,再对子互查。

2、交流好的识字方法,并在组内分享。过程:

1、抽查乙

2、对子开火车。

2、指对子分享识字方法。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对子合作、小组分享成功的记住了生字,恭喜大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一。任务二:

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习方法:先自主朗读,在对子交流,最后小组汇总。

过程:

1、谦虚

先谈体会,再读课文 预设:体会: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嫌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多,于是出去拜师,说明他非常的谦虚好学。他拜的师傅是哪位?(补充老子资料)

读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勤奋

体会:为了求学不怕吃苦。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2)、你具体从哪几个词中能体会出求学道路之“苦”? “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_____,“几个月后”说明--------“风餐露宿”可以想象到___________,“日夜兼程”指_________。是呀,孔子路途中遇到的苦难何止这些,骄阳似火的夏天,孔子________ 大雨如注,孔子___________ 天刚蒙蒙亮,孔子__________ 夕阳西下,孔子__________

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孔子___________ 就这样,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几个月后,终于________ 在求学的路上孔子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始终勤奋的前行着。(3)有礼。

A、“没有止境”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一句话代替它,可以怎样说?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B、孔子和老子都是彬彬有礼的,请找出有关词句,说一说他们讲礼貌的好品行。教师注意点拨,引导学生辨析“迎候、等候”,“拜访、拜见”这两对近义词。C、孔子的谦虚好学、尊敬师长,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请大家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才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呢?请试着在小组中读一读。(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段)

(4)两个学识渊博、地位显赫的名人相见,竟能如此谦虚有礼、互相尊重,真是令人佩服,值得我们学习啊!孔子拜师以后怎样学?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谦虚好学)(3)老子怎么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3、孔子谦虚好学、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深深地印到了我们的脑海里,再让我们来品读他的至理名言,铭记孔子精神。(出示名言)

4、孔子不仅谦虚好学,而且还有一颗仁爱之心。他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和谐社会,世界和平,是他所向往的大同世界。这首歌就唱出了孔子以及我们大家的大同世界。集体说唱《孔子说》

小结:我们都是孔子的传人,作为新生代的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把孔子的这种“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继续传承下去,让孔字精神永远的发光发亮。

课后习题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终于()地到了洛阳。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孔子。他们的()令后人敬佩。

二、选词填空。

等候

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有名

闻名

孔子是()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过程:

1、自主先进性填空,然后对子互对答案。有疑问在找小组长解决。

2、全班对照答案,齐读巩固。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

最新版

孔子拜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017.3.1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名师教学片段[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名师教学片段[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赵州桥》名师教学片段5篇

    19 赵州桥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体会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教学重点) 师:你怎么知道赵州桥的特点是雄伟坚固的呢? 生:因为课文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第2自......

    三年级2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教学》教学设计 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 肖雪玉 一、教案背景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标画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评课稿 这次,巫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

    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次上课的题目是《孔子拜师》。选择《孔子拜师》一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在曲阜上了四年大学,在那个宁静而温暖的小城里,受到了古朴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想起学生时代看的那一......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3孔子拜师-鲁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孔子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的优秀品德......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17、孔子拜师 班级:三(1)班 执教教师:徐利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