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2 18: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

第一篇: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与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机电行业随之不断发展,对机电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致力培养出更多专业扎实、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跟进时代的脚步,教学环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何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了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我校机电专业为例,从实际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出发,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并对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进行了研究,提出信息化机电实践教学的应用方法,希望能为我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技能型、信息化、实践教学

一、核心概念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趋势、成为必然。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中小学只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都是由中小学教师来组织相关的教学资源。市场上大量销售的软件多数是学生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学习或训练的软件,尤其是以游戏形式的软件居多,可共享的往往是公共素材。由于这些国家的教师素质高,学生基础好,因此,个性化教学开展得非常好,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居于领先水平。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课程标准的差异、教材的差异,导致绝大多数国外教学软件不能直接应用到我国课堂教学。(二)研究的意义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前提,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职实训教学是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进行分析处理,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和工具。通过培养人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能力,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世界各国对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实现了“人、机、路、网”成片连接,教育信息化已经改变了美国教育领域内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国在教育信息化中,重点提高信息硬件设施的使用率,通过信息化工具加强学生学习及创新的能力。韩国同样利用信息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开发高质量教育软件,重点建设全国若干个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和学校的互联网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例如多媒体,远程课堂等,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完成。许多学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但是信息化工具利用率不高,学生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信息化的发展及完善是近年来教育部关注的侧重点,中职学校当然也不例外。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是信息化实践教学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我校机电专业实践课程信息化大多是单门课程的电脑模拟操作和讲授,各门课之间缺乏融合,更缺乏对学生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造成学生兴趣低、老师授课难的局面,这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综合专业能力非常不利。在前沿知识学习上,缺乏与企业间的“对接”,与企业之间存在“代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落后于企业,综合专业能力弱。这种局面对学生而言,学无所用,就业困难;对学校而言,招生困难,发展不利;对企业而言,招工困难,用工不顺。如何恰当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改变理念,整合资源,优化课堂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专业能力,超越课堂,超越老师,紧跟企业和时代的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和趋势。

(三)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研讨法;问卷调查法等。

1、文献法资料法

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整理个案等方式收集资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2、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师生调查和访谈,详细了解我校实训及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对策。

3、分析法

以我校几种典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案例进行研究,找到成绩和发现问题。

4、行动研究法

以我校的一些班级和老师为研究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最新的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炼出具有从个别到一般意义的经验,用以指导或调整实践研究的效果和方向,推动学科有效教学实践方案向更深层次发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随时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使研究不断完善。

5、研讨法 根据汇总的资料,师生的调查,课题组成员的交流、讨论,研究出本课题的成果。

(2)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检索与搜集相关文献,剖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确定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2)成立课题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1)据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任务分工。(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3)课题组成员分组调研、实践、收集相关资料。(4)汇总相关资料,整合、交流、研讨。

(5)据研讨结果,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结果不断改进、完善。

3、结题阶段

(1)归纳、总结、分类、整理研究成果及相关材料。(2)撰写、论证、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三、我校机电专业在实训教学的分析

(一)现状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进行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原则。但是,目前我校机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信息化进程比较落后,信息化教学局限性比较大,教师只是使用多媒体、软件仿真等进行实训教学,而学生只是盲目的接受知识,不会对知识,软件模拟的效果进行发掘和创新,更不用说通过网络等信息途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创新。这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阻碍。

1、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按照师生对信息技术熟练、会、不会,三个熟练程度等级对计算机、互联网、PPT和其他的了解。

结果:93%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88%的教师熟练运用互联网,85%的教师会使用PPT,63%的教师会熟练使用PPT,18%的教师会使用其他信息工具。

2、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是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足,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3、基础设施不完善,统筹管理比较薄弱,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我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信息技术落后。学校硬件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的最大瓶颈。我校一般都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忽视信息化教室建设,导致资金利用不均衡。另外,信息化教室建设专项投资少。近几年,仅仅在2012年教育部有一个信息化试点的项目,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硬件的落后使得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法实现。

4、我校信息化建设缺乏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缺乏。例如:从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我校虽然建设有校园网,全部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连入互联网,但信息化教室建设几乎是空白,除了9个多媒体机房和装备了投影的教室。在信息化实训教学中占比更低。

5、学习氛围不浓厚。

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学生的成绩很差,对学习没兴趣,还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对动手操作的实践也没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感觉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不轻松,甚至轻视实训教学,好高骛远。

6、实训目标不明确

我校制定的实训计划仅仅是三年总目标。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动力,教师教学进度和深度难把握。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每一学期实训要求制订出具体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出相应的实训课题和内容,在完成课题后再考核达到既定的目标,使每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都很明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7、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论教学内容不能与实训课题有机结合。实训课题也没有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实用性。学校实行与企业合作后,学生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了解专业上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也能帮助我们调整教学计划,避免出现教学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8、实训缺乏科学性 由于受教学设备的限制,学校还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很多实训课不能在实习车间上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的很明显,严重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四、我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正确的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实践内容,对有关工艺方法进行研究。例如,对于车工件外圆“对刀”工序而言,如何进行对刀?此时需教师同实际过程相联系,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教学,这样既简单又明了,可确保学生们都能规范统一地进行操作,这样不仅确保了实习过程的安全性,还不回对刀具造成损坏,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进行尝试

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勇于进行探索。例如初学钳工时,每个学生看到工具除了有好奇感以外,多多少少都会感到胆怯。此时,进行实习指导时,教师应帮助其克服畏难的心理,鼓励其大胆进行尝试,为学生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多为模仿式学习,这样虽然可以大幅度降低学习的难度,省去较多的学习歪路,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此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大脑思维的开发及培养。因此,教育学生时应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打好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其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

五、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了搞好我校机电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及有关要求为依据,将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开设、进行何种教学模式的设立、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如何对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等相关问题一一予以解决,同时,还应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践性教学体系而言,其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分层教学体系、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控制、全面完整的考核方法等。

(一)分层次教学体系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分解,并将其逐项落实到了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并对各环节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在此教学体系中,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感性认识的培养、基本理论的验证、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言,其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主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其主要目的。对于选修提高阶段而言,中职学生以个人兴趣为依据进行选修,以便实现技能的不断强化及对新技术的有效学习。

(二)“实习――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学模式

对于机电专业而言,最好采用“实习――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进行课程安排时,应先对实践学习进行安排,然后再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安排。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应当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展开。例如,对于车工操作的学习而言,可采用如下教学模式:首先,安排实习,分别对机电专业所需学习的有关技能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对操作方法进行初步掌握;其次,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及文化课的学习;再次,组织车工实习,以便对车工操作技能进行训练;此外,再继续进行《车工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车工的强化及其考证,确保有关知识能够得到融会贯通。

(三)对实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对实习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并将每天的训练项目记录并做好实训报告。其主要包括工件图纸、实习项目、工量具清单、技术要求、实习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领、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要求等。实训报告的主要目的即实现学生实习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有序化,帮助其开展标准化的实习训练,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项目中来,此外,还有助于考核及自检。

(四)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对于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而言,其主要负责对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1)日考核,主要负责对学生当天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其同《实训报告》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教师考核及自查两种形式;2)小项目考核,各实习环节包括若干训练小项目,此种考核主要是在每个小项目完成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训,待合格后方可继续后续项目的实习;3)环节考核,在一个实习环节结束后所进行的环节结业考核,合格者可继续后续实习,例如,钳工实习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机床检修实习环节。此外,对于考核成绩较为优秀的可推荐其参加考证,进行各种工种等级证书的考取;4)技能的鉴定,在完成各环节的实习并合格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此四个考核环节层层递进,共同形成了全面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不仅为分层教学体系提供了支撑,更强化了中职学生的技能教育。

六、对机电专业信息化实训教学改革措施的构想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进行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原则。但是,目前我校机电实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我校机电传统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构建完善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进行积极探索,改革及创新过程中应注意遵循机电专业的特点,深化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我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1、转变实训模式

首先把企业产品引入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让学生在进人企业前就能对企业的生产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目标与企业生产联系在一起,使实训教学有内容、有效果,从而使学生对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更大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产品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和企业联系起来。其次,实训场所应由学校向企业扩展。学校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学到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丰富学生的从业经验,起到了巩固作用,同时也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2、一体化实践教学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来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训,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化工具,自己解决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适应快,缩短“实习期”。

3、加大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

信息化实验室不光是几台联网的电脑,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为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强大的数据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与沟通平台,为教师和企业建立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的联系与沟通平台,促进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4、走出校外实习。

认知实习是对新生来说的,对新生进行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认知实习教育。选择与机电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参观。通过参观、见习,使新生对本专业及相关行业有了概括的了解。顶岗实习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1年理论知识后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在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便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5、训练创新能力。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实习活动,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以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技能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电子设计大赛、钳工大赛、实训技能表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和竞赛活动中提高技能,加强学生的信息化实践能力,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创新实训模式

多数中职学校仍延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没有开展。我校的教学也基本如此,现在中职教学模式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有一些专业课程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教学。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受书本和课堂的制约,按照项目的要求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各小组之间分工协作,各自制定工作计划,最后由教师指导,再完成各自的项目任务。这种方法能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多角度地对教学中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结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等进行校验。

7、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训基地建设状况令人堪忧。我校的实训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正常的满足学生的实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多数学校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如维修电工、电气控制、数控技术、普通车工等实训室,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相差无几,但是数量上和配备上还是不足,理实一体的实训车间还有待完善。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生实训和理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实训效果。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学生综合培养、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和丰富教学活动的重要一步,它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项目。需要不断加大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建立健全网络数据库和网络平台,从而丰富我们的实践教学。由于机电专业本身仍然在不断发展之中,现代教学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因此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机制仍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仲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职教论坛,2009. [2]顾新平.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职研究,2008(11).[3]张来福.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2,4 [5]杜小玉,多媒体辅助各学科教学应适时适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8期

[6] 闵娟;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2,(1):.[8] 余胜泉,林君芬.2002年教育信息化应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2):.[9] 沈力钧.2003年教育信息化印象

第二篇:会计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岗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会计专业“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符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总体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关键词:高职会计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院紧紧抓住“海西建设,漳州先行”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好机遇,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研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良好的实践教育必须以理论教育为切实的保障。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会计的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建立以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岗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创新“岗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内涵要素,“岗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实施是“一体化”的内涵。“岗课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是: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

1.1.1 盯住岗位。通过项目教学和岗位生产性实训实习,实现课业与上岗的有效对接。会计岗位包括出纳、会计、开票、成本核算、办税、会计主管。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包含若干个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流程任务、工作规章,按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训练,通过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和理论深化,提高岗位工作能力。阶段性学习后,学生进入会计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从事实际工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1.1.2 瞄准证书。通过课证合一的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目前高职在校生以及高职刚毕业的学生能够考取的会计证书有: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助理会计师证书和注册会计师证书。改革课程内容,做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1.1.3 对接课程。找准教学载体,对接职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构建“岗课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企业成本核算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课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1.2 重构会计专业“能力进阶”课程体系 专业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排序,必须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在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了系统化设计,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载体,分段实施、能力递进式的“四阶段”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按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安排专业与实践教学。

1.3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与设计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院会计专业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召开两级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选择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4 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 实训教材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的选取应将职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涵盖本专业各项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目前已出版的会计实践教程有:《出纳实务操作》、《会计学原理实践教程》、《会计综合实操》。新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得到学生的好评,在我院会计专业普遍推广和使用。

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最重要实施者,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专业技能的确定、计划的安排、课标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或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离不开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训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不断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具备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的“双师”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另外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

2.1 引进企业高级人才优化教师结构 从企业一线引进本专业急需的高级会计师,还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聘请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极大地带动整体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道,参与教学及教研活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编写教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与专兼等方面形成了合理的结构和梯队,师生比例合适。

2.2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充分利用引进的高级会计师的企业资源,制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锻炼制度,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顶岗挂职,参与经济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设计,不仅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也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同时,教师深入企业跟班辅导,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新动向,更新知识,在教学中引进和渗透新技术、新成果,既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又能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职业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师的社会责任和荣誉感。2.3 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任教师职教水平鼓励专职教师参加每年的会计证年检培训,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专业教师培训计划,派遣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和形式的培训,提高高职教育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培训,更新了教师的会计知识,提升了教师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理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进一步理清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职教水平。校企合作,共建“八合一”校内实训室和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3.1 建设“八合一”校内实训室 在相关企业的帮助下,根据专业改革要求,结合功能需要,我院建成的校内实训室实现了“八合一”:①教室与会计办公室合一;②学生与学徒合一;③教师与师傅合一;④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⑤教学用具与会计用具合一;⑥作业与“产品”合一;⑦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合一;⑧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合一。

校内实训室实训教学方面以突出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主,做到活学,会用。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模拟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我院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画面、图象、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利用考试软件,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试卷分析。

3.2 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深合作层次。如:与漳州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漳州众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了漳州众诚(会计)实训基地;与漳州荣瑞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了漳州荣瑞(税务)实训基地;并与部分企业实现订单教育。

充分发挥我院与企业办学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校企双方还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包括对企业忠诚度的情感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率,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员工)的长效机制。

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培养使用性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真正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加大会计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实用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结报告[M].漳州: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编印,2010.

[2]徐文苑.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王斌.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敬佳琪.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思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5]邵丹.高职会计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基金项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资助项目(ZZY0929)

第三篇:网络化阶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

网络化阶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

进入新世纪之后,信息化的网络技术获得高速发展。网络化深刻改变了以往多媒体教学应用模式,多媒体呈现出不断融入网络化的趋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快速网络化,推动教学领域广泛深入的信息化进程。其应用研究表明,这一趋势改变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形态和内容,多媒体从信息主要呈现形式逐渐变为信息化教学网络的辅助部分,或者说是网络系统的终端应用显示部分,其相对独立形态特点逐渐弱化。网络应用于课程教学

网络技术的发展,随之引发结合多媒体的针对具体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可行性即网络化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网络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网络技术的应用特点及规律,促进教学改革。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具体教学应用和调研方面。如赵宇昕、胡迎宾的研究以物理电磁学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教学为例,尝试通过学生实验、课堂教学、对不同水平学生教学的三种情况的考察,检验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效果。

研究对象是办公自动化设备专业1班(44人)和2班(45人),实验前对两个班的期中考试成绩进行t检测,发现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1班定为实验班,2班定为对照班。

实验时间:从2004年4月12日―5月27日,历时一月余,计18节课(见表1)。

实验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电磁学学生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班的实验是采用真实实验环境和模拟实验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也可以用计算机查询机器里的资料以及实验操作过程,还可以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动手动脑相结合。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对照班的实验是在物理实验室中进行的,每人一套实验设备。实验完成之后,马上以笔试形式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掌握情况。

测试之后数据的处理利用SPSS软件完成。

实验的结果表明:1)实验班的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2)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班得分高于对照班;3)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直觉理解方面有显著差异;4)在灵活应用方面,两个班的差异也很明显。

实验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电磁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班的学习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每人一份学案,每人一台计算机,每台机器上都已安装好课件,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进行广播教学、辅导遥控、师生对讲、文件传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抢答。

对照班的课在教室中用传统教学方法完成。实验完成之后,马上以笔试形式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掌握情况。后测结果如表

2、表3所示。

协方差结果表明,两种应用模式:1)在基础知识测验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7.05);3)在灵活应用测验成绩上差异显著(P=.020<.05)。

实验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应用效果研究。

实验从学习主体――不同层次学生――来研究实验效果是否一样,对不同层次学生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进行分类,进行前、后测差异检测,如表4所示。

检测结果表明,在前测成绩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1)优等生的实验效果不及中、差等生显著;2)中等生实验效果显著、差等生的实验效果非常显著。

实验结果表明:

1)物理教学中适时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帮助的。从前测和后测成绩来看,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也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优化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对于中等学生和差生,效果显著。这种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是认可的,持支持态度,其中,35%的学生非常喜欢,38%的学生喜欢;38%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47%的学生认为有些帮助,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方式的教与学对学生学习是有帮助的;43%的学生是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44%的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提高了个人素质。新型教学模式――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依托网络系统产生的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微格教学系统是为微格教学训练课而设置的真实的教学实验环境的总称”。微格教学系统综合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功能,在教学和教研上比传统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室更为灵活。张鸽、胡又农、徐力等参与的、获得首师大现代教育技术重要试验支持的项目“应用网络化微格教学系统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具体地揭示了网络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成、作用及过程,探讨了如何运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活动的问题。

微格教学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微格教学提供硬件支持平台,早期主要用于师范类学校的毕业生实习和试讲,即在试讲的教室内架上摄像机进行自动摄像,在课后根据录像带资料与试讲人一起分析、学习试讲内容,纠正其错误和不良习惯,以提高试讲人的授课水平和心理素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微格教学系统中的设备已经从机电控制技术发展到计算机控制技术,使其在操作、管理上有了质的飞跃,如摄像机的精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程度越来越强等。在信号处理方面,也从传统的模拟方式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化网络方式,不再是一个局限于特定场所的、仅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而是一套采用了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的,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微格教学系统的构成通常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训练环境,包括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研讨室等。微格教室是受训者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模拟教室,控制室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控制和遥控操作摄像设备进行现场录制的场所,观摩研讨室是参与培训的师生进行现场或重放录像反馈、评价的教室。图1给出某学校微格教学系统训练环境的房间构成。“微格教室的房间构成也不是绝对的,一般通常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由于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微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建设中至少应满足微格教学的最低要求。”

二是微格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硬件设备通常包括记录角色扮演的摄录像设备、观看教学反馈的放像设备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化的微格教学系统还应具备与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与存储设备和系统。“通常在音像设备的控制上实现了自动化,在视、音频数据的记录和存储上实现了数字化,在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上实现了网络化。”

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几大功能:摄像、录像功能;系统多媒体监视功能,系统巡视扫描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互相观摩功能;受控播放功能;等等。而网络化微格教学系统则大大拓展了其功能界限。

1)基本技能训练实现数字化信息记录,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保存教学案例,可更好地进行技能培训的记录和展示。

2)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训练与“班班通”相适应,依托网络连通各教室中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包括试验室、展示台等),能够支持学生完成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实施过程到最后的形成性评价所有环节的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训练。

3)视频直播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内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实况转播”。

4)还可应用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训练。教室结构设计为分布式结构,而且每个教室中都有网络端口,故可以很好地支持开展基于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对优秀教师、专家学者的示范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组织专家学者及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教师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研究指出:“现在的网络化微格教学系统,其功能已不仅限于师范生技能的培训,它已经成为一个集多媒体、网络化教室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教学、培训及教育模式研究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收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合理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有效支持这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在情境的创设和教学信息、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问题在于多媒体教室由于功能的单一限制,往往只是用于被动的信息展示;而网络教室环境下的网络自主学习也由于教室环境的限制而难以流畅开展。其原因一方面是未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存在教育、教学装备的滞后和难以驾驭等客观因素。因而运用微格教学系统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充分利用其网络化的优势,可以支持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1)实现无干扰和方便有效的小组学习和讨论。小组活动和学习模式本身就是微格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微格教学环境中,教师在分完组或布置完任务后,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按小组在不同的微格教室活动,或学习讨论、或上网搜索,网络化微格教室都可以方便地实现。而且,由于各个小组的活动是在不同的教室进行的,因而不会互相干扰和影响,更有利于学生专心进行探究型学习。

在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帮助或指导时,学生只需要通过各教室与主控室的控制系统,便可与教师进行视音频对话,而不会干扰其他小组的活动。

2)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控制、监督和指导。运用微格教学系统所提供的强大数字监控功能,教师可实时看到各个教室的活动情况和进度,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适时进行指导;对进展很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且可以把他们的活动情况通过各教室相连的视频设备展示给其他小组,并加以简要的点评,以指导其他各小组的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各教室连接的网络,和各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当小组活动遇到较大的困难或阻碍时,教师可以很快到该组的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或控制。微格教学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控制和监督的硬件系统,教师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计划去操作和完成。

3)方便案例库的建立和深入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设计―实施―评价”的往复的信息反馈处理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可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控制、评价、完善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的信息处理总是囿于没有好的信息源而无法很好地进行,而微格教学系统正可以弥补信息源采集和记录上的不足。

利用现代微格教学系统强大的视音频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可以更好地记录教学过程,如教师的行为、学习者的活动、师生的互动等;之后,可以分析得到隐含在教育过程中的有用信息,如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教师等教育教学因素的自身特点以及相互关系等,并可以用来指导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一种良性循环。网络学习

2002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学习悄然兴起,以分享为特征的网络学习社群开始出现。网络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地域界限,也缩短了时空的差距,提供给人们更多分享知识的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福建师范大学马子?、张杰和台湾学者张基成等关于网络学习社群的研究,定义了网络条件下学习社群的产生、特征,分析了网络学习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什么是网络学习社群 学习者独自应用网络在网络上学习,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航,或者因学习效率不高,产生不安甚至厌学情绪。同时,学习者也常常会因为无人分享学习的喜悦与悲伤而感到失落。因此,网络学习社群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网络学习者的喜爱。

如图2所示,网络学习社群是一种网络虚拟环境,利用教育科技与网络传播科技观念的发展而形成,参与者通过网络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并经由沟通讨论来互动,如此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与地域障碍,让处于不同地域及时空的社群成员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以达成资源共享、资讯共通、知识交换与经验交流。网络学习社群的成员分散在不同区域,藉由网络相互沟通、学习并且完成群组工作,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从组织者和功能的角度,当时将网络学习社群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教育类学习社群,如各级各类的远程教育机构或者网络学校等。此类学习社群一般有正规机构负责管理,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评估方法。另一种是“群”――非正式教育类的学习社群。这类学习社群与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网络学校不同,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也并不在强制性管理机制下形成,大多由一群关注某一个主题,并对这一主题都怀有热情的人员组成,其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知识分享。马子?、张杰将此类学习社群作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指出:“个人知识分为能够表达出来、易于传播的部分(即显性知识)和只可意会、不易显性化传播的部分(即隐性知识)。人们只有对知识不断地进行组织、再组织,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与人分享,才能不断创新出属于个人的知识。因此,知识产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共享、利用和再创新的过程。”

网络学习社群正是在知识分享思想的指导下,帮助网络学习者摆脱以往独自学习、无人分享知识的困境,吸引众多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下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存储知识、分享知识、创新知识。

网络学习社群的特点

1)网络学习社群的成员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和网络会议等方式进行联系和交流,因此在结构上呈现扁平化的网状结构。

2)网络学习社群呈现自愿、自觉、自主的学习氛围。社群成员均是自愿参与社群活动,学习动力来源于成员自身;每一个成员都是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每一个成员都有分享知识与合作学习的观念。

3)网络学习社群的研究专题不一定是某个课程,也可以是社群成员共同感兴趣的某一知识领域;参加网络学习社群的成员不一定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领域内的爱好者。例如,某一天文网络学习社群的成员不仅有天文专家、天文工作者,也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加入,他们中不仅有地理教师、公司职员,也有大中专学生。尽管社群成员的社会背景不尽相同,但是社群却保持着很强的专业性和单一性。

4)与项目或任务组不同,网络学习社群可以随成员的意愿一直存续下去。所以,网络学习社群成员的基本目标是学习和交流他们所知道的知识或希望进一步了解的知识。但他们不仅仅分享知识,还分享彼此点滴生活,形成成员间的社会化互动。

网络学习社群可能遇到的障碍及解决策略 网络学习社群尽管以分享为特征而组成,但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知识分享的障碍,“有些社群成员因为不知道自身具有其他成员需要的重要知识,不知道与人共享”;“网络学习社群成员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会耗费或多或少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研究提出相应对策设想,主要是在社群中培育分享文化。人们所珍视的现有权利与竞争力,正是分享他人知识的结果。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正是前人知识(他人知识)与全人类共同分享得来的。人们只有在互相沟通交流中交换彼此的认识,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潜能;网络学习社群的成员在彼此分享知识的时候,人人都在付出,同时也都在受益;网络学习社群需要来自不同的声音来唤醒成员自身潜在的知识,在网络学习社群中,知识管理员应当鼓励成员大胆发言,特别是大胆提问,从而通过解答其他成员的问题共享自身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重要参考文献

[1]赵宇昕,胡迎宾.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M]//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2006.[2]李建荣,钱永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新型教学模式[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83-86.[3]马子膦,张杰.以分享为特征的网络学习社群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1):4-6.

第四篇:海南省工业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创新实践专题

海南省工业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创新实践

王 建

近年来,“学校文化”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学校文化的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开始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发展。同时,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也在职业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和教训。

海南省工业学校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就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如何对接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构建了自己完整、独特、成熟的工校文化六大体系:思想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德育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提出了“品牌、责任、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优秀教职工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积累了成功的建设经验。其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形成了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校文化。

下面,就海南省工业学校将学校文化与企文化有效对接的实践经验予以总结,期盼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思考和积极探索,以提升各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建设更多具有特色的优秀职业学校。

一、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内容的对接

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组织,却因为“毕业生”搭起了两者之间的桥梁。我们常把职业学校比喻为“工厂”,把学生比喻为“产品”,而把使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比喻为“顾客”。作为职业学校,只有不断从“顾客”的需要出发,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才可能保证自身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海南省工业学校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并以此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标准。学校提出“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提出“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理念。结合企业的需要,学校将“协作精神、职业道德、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服从意识、适应能力、社会公德”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将“责任感、团队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执行操作规程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将“宽容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尊重同事、健康的心理水平、法制意识”作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将“严明的纪律意识、良好的卫生意识、文明礼貌意识、讲究秩序的意识”作为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将“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隐私、使用普通话交流、使用文明用语”作为学生礼仪规范的主要教育内容。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海南省工业学校受到用人单位的格外青睐,企业纷纷慕名前来录用毕业生,毕业生在企业创造了突出的成绩,成长为优秀的员工,部分学生还跃入企业的领导层,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二、完善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和方法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围绕上述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容,海南省工业学校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模式和方法:

1、过程模拟法

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训教学工作中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员工基本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

2、菜单教育法

在教学中以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点,坚持“依需定学,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教学忽视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差异,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学生特长,“企业点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的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岗位需求,学校的教学标准就是企业的用工标准,适需对路,校企双赢。

3、层叠累积法

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按照统一的管理思想、要求和标准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使教育通过叠层累积的方式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将各项要求转变为自身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巩固教育效果。

4、交流促成法

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作用,利用教职员工与学生长期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把先进的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理念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功能。

5、切身体验法

学校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熟悉、了解并体验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的文化氛围,为将来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做好准备。

三、通畅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路径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路径就是要解决,如何把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容通过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予以贯彻落实。结合海南省工业学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五条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路径。

(一)通过实训教学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独有的教育特色,重视实训教学,科学建设实训基地,发挥实训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实训教学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第一,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造一流实训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第二,引进企业现场管理文化,推行6S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

(二)通过专业课教学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专业课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求得

一技之长的重要途径。利用专业教师的力量,发挥专业课教学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校企文化对接实践的优势资源,应当引起重视。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第二,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严谨、细致的态度,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这些优秀的职业品质都是企业所需要的。第三,通过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性格,帮助他们适应职业,适应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不断调试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性格,提高对职业的适应能力,最终获得职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三)、通过德育课教学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学校通过德育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意识,做好“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实现稳定就业。第一,将企业的管理制度渗透德育课教学,按企业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将先进企业文化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第二,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德育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理想、信念和荣誉感,促进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第三,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要求联系起来,使学生按照企业行为规范的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践探索中,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服从意识和行为习惯,规范的行为举止,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既是学校教育培养的需要,又是满足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第一,通过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使学生成为受企业青睐的人才。

第二,通过学生宿舍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及仪表仪容管理等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本着“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理念,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遵循“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首先不做”的原则,海南省工业学校的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三,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约束学生的行为,把行为养成从被动接受逐渐发展到主动配合,最后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他们的价值观。

(五)、通过环境建设及后勤服务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的物质载体。洁净的校道,温馨的教室,干净的墙壁,无异味和污垢的洗手间、没有人为破坏的实验实习设备和课桌椅,无不起到“无声教育”的作用;而后勤服务人员热情服务,文明作业、礼貌待人,敬业爱岗,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以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自觉性和对师生倾注的情感等,又成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的职业技能的学习榜样。

四、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在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校文化的历程中,海南省工业学校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1、立足本土,创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独特的人文氛围和管理手段、社会背景,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一味模仿,那就是做文章而非做教育。

2、尊重历史,总结经验。每所学校在提炼和总结学校文化的精髓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从其发展历程中提炼学校文化的精髓。

3、重在精神,抓住核心。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学校的基础建设,也不是学校的形象建设,更不是只有在经济条件充裕、物质条件齐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的一项工作。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重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总结。学校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学校注入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4、明确目的,脚踏实地。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赶时髦、做表面文章,不是喊口号、贴标语,更不是做政绩、捞政治资本。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探讨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和对接,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学校的教育职能,保证学校的长足发展,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兼收并蓄,丰富内涵。纵观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的借鉴经验,而作为职业教育的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教育特点使其与企业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借鉴企业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学校文化进行有效对接,可以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实现学校管理的发展和超越。

海南省工业学校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懈的追求,建设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优秀学校文化体系。在工校文化的引领下,全校师生员工创造了海南职业教育的奇迹,使海南省工业学校学校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差校成长为海南省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海南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为海南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五篇: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与实践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关于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

目前正在全国38个实验区分别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套实验教科书,为体现课程标准中有关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问题,与以往的教材编写相比,有两点根本性的突破。

1、拼音、识字双轨进行,两者互为补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 一律采用开学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的方式来编排,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律。刚入学的儿童,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整日为学汉语拼音而学汉语拼音,拼音学习的工具性不能得到及时的体现。为此,三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们,打破陈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编排教材,这是汉语拼音教学史上的一次创新。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三套实验教材均是以拼音、识字双轨运行的编排来落实汉语拼音工具性的问题。但呈现的方式却有所差别:人教版、苏教版都是以拼音为主线,拼音识字为辅线安排教学的。不同的是,苏教版采用单元集中归类拼音识字的呈现方式,人教版则采用随文拼音识字的呈现方式。北师大版则另辟蹊径,力求采用识字带拼音、拼音带阅读识字的双向互动的呈现方式。尽管三套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创意,却能给今后的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互为补充且相得益彰的勃勃生机,这是因为:

第一,拼音识字,让学生及早尝到了学拼音的成就感,而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音的能力。

第二,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语音符号,和儿童的心理图式确有一段距离,但揉进了汉字的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汉字的部件大多具有物象,识别的信息模块与儿童思维模块容易匹配、连通,因而就能够激发儿童学习欲望。儿童一旦愿意多识字,那么,他们就必定愿意尽快掌握拼音这个工具。

第三,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活化石,他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其旺盛的生命力为世人所惊叹。孩子们早点接触汉字,就早点接触了中华文化,也就早点进入了母语教育的内核。而母语教育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根基。

2、在言语实践中学拼音,在拼音练习中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例如:儿童学拼音前,虽不认识a、i、b等字母,但以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如:“阿姨、爸爸”中的“a、i、b”。因而教学拼音,就是把儿童熟悉的语音与之相对应的不熟悉字母进行沟通,再组成有意识的语言单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运用。这就是音素不离音节,音节不离词语,词语不离句子的“糖葫芦”串连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几十年共同实践的成果。

三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一方面继承了这一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他们在每组拼音后面均附上一个完整的语言片断(或小故事、或儿歌、或童谣、或古诗)以此用来进行拼音练习,培养拼音能力。其实,任何一种能力 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由于语言片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生活意象,其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所以,诵读这些语言片断,不仅复习巩固了拼音,还起到了综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例如:

苏教版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景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如b、p、m、f一课的情景图便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匹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文字寓于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并辅以语境儿歌,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锻炼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渗透了爱护文物的教育。

人教版在学习d、t、n、l时,课本上出现这样一幅图:一匹枣红色马驼着一袋大米,奔驰在辽阔的土地上,小兔紧紧追赶,满头大汗的劝说枣红马不要踩疼了小草。图下还配有一首儿歌,供学生朗读:“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这样既学了声母,又学了汉字,还在儿歌的诵读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在集中学习21个声母后,让学生集中练读儿童诗《大家都说普通话》:“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说普通话。”声母全用红颜色标注,学生一方面边看拼音边读出;另一方面学生诵读全诗,有明白了大家都要说普通话的道理,以及拼音对说普通话的作用。

二、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这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即为了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由此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汉语拼音,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样的定位缓解了小学生刚入学就长时间的学习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而造成的沉重负担。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席的过程。因此,教师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经验,是使教学化难为易,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主要包括字母的发音、音节的拼读、字母和音节的书写这三方面。

(一)声母、韵母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在开始教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变成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他们的音和形。教师可根据教材设计的表音表形图、情景图使所学字母与儿童的口语经验和认识的事物相匹配,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如a,发音同阿姨的“阿”,它的形与阿姨圆圆的脸形,微微上翘的发梢的组合极为相似。阿姨的脸a,a,a。教师从指导发现到指导迁移,让学生始终在富

有趣味的探究活动中学习。

字母的发音是教学难点,尤其是复韵母、鼻韵母。教师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认真听老师发音,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口形变化的手势,指导学生模仿,掌握发音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以及学过的发音方法尝试发音。如“ao、ou、iu”这一组复韵母,苏教版教材由提供“一群冬泳健儿破冰游泳”的情景图引入。教学可先从观察情景图入手,借助“袄”、“游”“鸥”的读音来认读三个复韵母。(情景图的目的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要学习的三个复韵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时要防止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占用的时间过多,造成本末倒置。)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刚学过的“ai、ei、ui”是怎样发音的(读第一个字母,向第二个滑行)“谁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它们?”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声调时,教师可结合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声调示意图,让学生在听老师发音和自我练习中体会四声的高低升降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日常用语练习发音,或设计有趣的故事练习发音。如:教学ba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聪聪,聪聪喜欢吹喇叭,练习;聪聪出去玩,看见一个女孩在打靶,练习;聪聪接着走,看见一个男孩在拔萝卜,练习;聪聪回家告诉爸爸自己看见的有趣的事,练习。一个故事讲完,学生的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开始先按顺序练读,再打乱顺序边别认读。

(二)拼读音节的教学要把学生拼读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采用“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然后更换声母或韵母让学生尝试拼读,如b-a→bab-o→bop-a→pa„„拼读多了,学生自然悟出规律,其他音节也能触类旁通了。练习时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避免简单的重复,可以采用转盘式教具、找朋友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一段时间后待拼读熟练了,就不需要再给声母、韵母一一“点名”,而是直接读出音节。拼读带声调的音节,这里可选用张庆老师向我们介绍的三种教法: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来指导学生。在按顺序读准音节四声的基础上,再打乱顺序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要领。

(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也是教学要求之一

汉语拼音四线格分上、中、下格。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示范书写时,要结合书中的笔顺图示告诉学生字母的笔顺。学生描红或临写时,教师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除了不厌其烦的提醒、指导外,还要把问题“还”给学生解决,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如b、p、q、g这四个字母,都是由“l”和一个半圆组成,怎么区分?学生有的剪出部件,不断变化组合方式来辨认;有的编成儿歌“右下半圆bbb, 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有的找周围与字母相像的事物来记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不会厌烦,而且越学越有味。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下载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1方法 1.1课程安排 老年护理学主要由老年护理理念、老年护理工作方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临终关怀......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足及措施(机电部)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不足及整改措施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大做出的重要部署。机电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机电部积极进行了中国特色社......

    电子商务网上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电子商务网上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目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灌注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具体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的矛盾。本文通过对电子......

    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五篇模版]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目前面向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或者平台课程。而环境监测实验作为该课程的实践类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

    经管类专业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经管类专业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文章在分析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将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V5.1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哈尔滨金融学院 段洪成 【摘要】本文结合我学院过去多年会计实验教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从会计实践......

    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

    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正在影响着人们当今的经济生活。信息社......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实践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实践实施方案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