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上作文教学设计看照片,让你的思绪飞扬起来
看照片,让你的思绪飞扬起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照片内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像写一件事情。2.能围绕“趣”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选择材料。
【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认真读读写作提示,并用笔在写作提示中作批注,把一些关于 此次写作中关键的要素找出来,然后在交流。读懂提示是很重要,是写材料作文的第一步。2.“看照片,让你的思绪飞扬起来”并不是本次作文的题目,只是一种提示,提示学生看照片要浮想联翩,回忆自己生活中是否也似曾相见这一幕。具体的作文题目有学生自己根据想像的材料而定。如<不准碰我主人的鞋>、<尽责>、<玩耍>„„
3.写作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的 想法,在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扣住“趣”字来讨论所想像的材料是否能突出“趣”味。从而使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学习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从说学写,注重迁移,化难为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习作的兴趣。通过习作,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展现自我,学会合作。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选好、带好相片。
一、激情导入,欣赏画面
教师: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和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举办一次相片交流会,一起来品味生活,感受快乐的人生。
学生自由走动,欣赏相片画面的情趣美、热闹的气氛和相片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激发了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情不自禁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到昔日快门摁下的快乐瞬间。
二、闭目想像,回顾画面
同学们彼此欣赏了照片,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穿越时空的隧道,再去看一看发生在自己照片的故事。(配乐)
三、自由交流,再现画面
过渡语:“大家的脑海中一定浮现了一幕幕令我们难忘的画面,你们愿意把自己照片上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吗?”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把关于这张相片的故事告诉对方,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出真情实感。
1、自由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尽可能地启发,发现学生的新思路、新题材,捕捉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
(1)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张全家福的乐趣,外公的婚事,包饺子等。(2)值得纪念的地方:学摄影、我爱家乡的故土。
(3)难忘的童年趣:一张挂着泪珠的照片,儿时的照片等。
2、典型交流
学生推荐几名表达较好的同学带上有代表性的相片上台展示示范,一边展示相片,一边讲述。教师一边引导质疑评价,一边相机指导。
四、构篇整合,完整画面
1、加头与尾
同学们真棒!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地想,仔细地听,真情地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大家请看,我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师以简笔画出文鱼身)同学们真聪明。大家刚才所讲得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就好比这条鱼的鱼身,也就是说,我们还得给上 ?(对,一头一尾)大家想一想,你们之所从从众多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多观在的这一张,说明你(最喜欢它,最使你难忘,最具有纪念价值„„)那么我们的开头应该怎么加呢?(有开门见山式的,回忆式的,情感式的。有了开头,相对应的结尾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两人互相帮助,你说开头,他加结尾,其他同学有意见可以提出。择优选择,有首尾呼应式、自然结尾式、回味式。
2、下水文示范
听了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老师也很想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请问同学们听听老师的故事,并评一评,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听。
五、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教师,美好的生活瞬间可以用相片记录。也可以用文字表达
为了让咱们的今天的相片交流会不会成为过眼云烟,请同学们动笔把精彩的故事写下来吧!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要特别关注习作有困难同学,辅导他们把相片的故事写清楚。
六、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取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一边实物投影,一边让该生朗读作品,师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习作完成后,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发现有不妥当的地方改一改。
第二篇:电子书包作文《5看图,让你的思绪飞扬起来》教师版(黄志勤)
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13次作文教学
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仔细观察,体会图画旁边文字的含义,把图画中的情景和你的感想完整地写下来。
2.语言通顺、连贯,能抒发真情实感。
3.在习作过程中了解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作前指导(10分钟)
1.导语:今天,我们要来一起经历一次时光穿梭之旅,一起登上“地球号”时光飞船,去3012年的地球浏览观光。时光飞船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3012年的地球,看看我们都看到了什么。
2.媒体出示书上的三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上的情景,并体会图画旁边文字的含义,同桌交流。
3、范文导入。
(1)老师也找了一篇,这位同学选的是第一幅图《物以稀为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推送范文,学生自由读,思考问题,并在文章上做电子批注)
(2)学生互看电子批注。
(3)大屏幕打出两位同学的批注,进行交流。
4、讨论明法。
①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的?(第一人称)
② 作者有没有把图片上的情景描写清楚仔细?同桌讨论,指名回答。(板书:图片内容仔细描写)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写进习作的?(板书:真情实感)
这两点是我们今天这篇习作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学习的?(随机板书)
5、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从这篇范文中,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写在互动交流区中。学生交流
二、自主习作(40分钟)
学生拍照上传
三、示范评改(10分钟)
教师选一篇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评改。
1.读全文,想一想,她有没有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把图片上的情景描写清楚仔细?有没有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再仔细地、一小节一小节地读一遍,她还有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我们还要再认真读一读,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提示一下,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四、学生自改(10分钟)
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了,别忘了对照提示进行修改,并且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自改好,学生拍照上传。
五、交流展示(10分钟)
1.同桌互读,让同桌也知道你选择哪一幅图,他是怎么把图片内容写清楚的。2.指名面向全班读全文。边读边评。
3.自认为某些语段优秀的,愿意读给大家听的请上来。说说你满意在哪儿?
六、课堂总结
(1)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再修改作文。(2)上平台,选择两篇同学的作文做好点评。(3)投票推选你心目中最好的作文。附件1:范文引入的范文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天空已不再是蓝色的,而是灰灰的一片,这还不是因为人类把我的长辈们全杀了,只剩下我一棵树——人手不够,没法净化空气呀!
记得四十五年前,每天基本上都有一大群伐木工人冲进我们的家园,将斧头向我的长辈们挥去,每一次我都会听到长辈们的惨叫声,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我不得不时刻警惕,还好我当时还是一棵幼苗,所以没有遭到人类的毒手。就这样,地球上每分钟就会失去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我们树家族很快就被消灭了。
如今,我被高科技保护棚遮着,想要看我还要买几百元的门票。尽管这样,观看我的人仍然数不胜数。他们看得是那样专心致志,连眼睛都眨也不眨。人们在周围忙碌着:摄影师拿起照相机在我身上东拍拍、西拍拍,简直想要把我的三百六十度全景都拍下来;家长们一边指着我,一边对儿女们说:“这就是树。看!树是多么美丽呀!”;管理员打开玻璃墙的门,靠近我,在我的身上摸摸这里、摸摸那里,生怕没有保护好我,被老板解雇;就连当年的伐木工人也含着泪在人群中望着我„„
哎!看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我真是有点儿哭笑不得。以前,人们总是胡乱砍伐树木、在树上乱刻乱画。直到城市里的空气越来越糟,而树却只剩下我一棵了,人们在开始意识到要保护树木,真是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呀!
讨论明法。
①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的?(第一人称)
② 作者有没有把图片上的情景描写清楚仔细?同桌讨论,指名回答。(板书:图片内容仔细描写)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写进习作的?(板书:融入真情实感)
附件2:示范评改的学生作文
“快看,这就是树!”“真少见,我得把它拍下来!”„„哎呀,吵死了,我又被人们从睡梦中吵醒了。睁开眼睛一看,我的周围布满了人群,人们还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议论着我、抚摸着我,还与我合影留念。
看着这样的情景,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也难怪他们这样对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站着,真是“物以稀为贵”啊!以前我的伙伴们到处都是,随处可见,我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是后来人们总是砍伐我们,我的伙伴们渐渐离我而去。于是我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人们眼中的稀罕之物。我真弄不明白,我们对人类的贡献那么大:我们吸收废气,制造氧气,而且种在城市中十分美观,他们为什么不给我们生存的空间呢?
我们友善地给于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得到的却是无情地摧残。我们无私的奉献,却连生命也丢掉了!
人类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样做,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
总评:习作开头直接写了第一幅画上的情景,从声音导入,直接将我们带入了画面中,但是作者的描写似乎简单了一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写的更丰富更具体一点。为文章的中心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反问句,加强语气。文章想象合理,描写生动,激发了人们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可以在叙述的时候注重条理,使文章表达更生动具体。
第三篇: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浅淡如何美化文章的语言
初中语文 万州区高龙初级中学 易继红 ***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在考场上作文语言有文采,也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高分。要使文章语言优美,就要进行一番加工润色工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用词语。
精心选用词语,尤其是精心选用动词和形容词,这是使文章的语言具有文采的一种基本方法。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词语选用得好,可以收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艺术效果。例如: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段文字之所以如此优美,就是因为作者精心选用了“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窜”等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百草园的自然风物。这些形容词 1 和动词,如飞珠溅玉,字字生辉,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二、俗语的引用。
俗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流传着的定形的话语,它具有普遍流行又简练形象,使用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既简洁形象又生动活泼。如:
„„
一处小院,隔墙住着两家。老刘是一位从事“爬格子”的,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墙那边,听说是什么局长。老刘家种着些豆角,而墙那边也长着些丝瓜。豆角藤顺墙蔓过去,瓜秧沿墙爬过来。绿油油的豆角,长条长条的丝瓜,长得讨人喜欢。局长家三天两日,来客络绎不绝。到晚上,局长家灯火辉煌,宾朋满座;而老刘家,冷冷清清,“一盏灯漂白了四璧”。初作邻居时,见面也打打招呼,道个好。后来,局长便把招呼给免了。对老刘的招呼,只是很高傲地点下头,再后来,这点动作也没有,如同一个面无表情的蜡像。老刘心里感叹着:“我曾尝试着接近别人,无奈别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啊!”于是两家都不去管那些爬过墙头的豆瓜,—任它们长着。
——(2005年山东淄博中考满分作文《邻居》)
这里的“爬格子”是指从事写作的俗语,“一盏灯漂白了四璧”多么简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老刘家的冷清,没有宾朋来客,也不热 2 闹。读了这些熟悉的俗语,就如同在他乡遇见了老朋友,阅卷老师肯定会眼睛一亮,判给高分。再则引用这样的俗语,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应给高分。引用了俗语的文章,读起来还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三.修辞的运用。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美妙的境界。因此,我们作文时无论写什么文体,都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尤其要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和通感等最具美化作用的修辞方法。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反映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段流光溢彩、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其优美性就是靠比喻、拟人、排比和通感等修辞方法显现出来的。作者通过这些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写出了荷花的袅娜美、洁净美,写出了嗅觉与听觉和谐的内在美。
再如 :
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渡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图报,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肩膀,都行。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惟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
——(2005年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感恩的心》)
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使人感到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 4 已。”这组排比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感恩的不同形式,又使语气自然流畅,很有气势。四.专业术语的巧用。
科学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许多专业,许多人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工作,但人又是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活,不可避免地接触、使用跨学科知识。有时候,我们把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术语交叉使用,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作文也一样,使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可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感。如:
„„
——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人民当家作主“在”着……全都完好无损。稳定压倒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物质和文明两手都要硬,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着……祖国一片繁荣,形式一片大好。
……
——(2005年山东淄博中考满分作文《国在山河破》)
读了这些语句,我们感到很有趣,因为它用了许多的专业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 稳定压倒 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这些政治术语的运用,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
五.古诗文的化用。
古代诗文大都文字洗练,语意含蓄,声韵和谐,具有节奏美、音乐美,写作时恰当引用化用古代诗文,不仅可以很好地说理、抒情或描写事物,而且可以使作文语言高雅而有韵味,为文章增光添彩。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这段文字暗引宋代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轻柔温煦,而且为描摹增色不少,美化了语言。
又如:
然而,月有圆缺阴晴,又怎能总是完美无缺?人有离合悲欢,又岂能奢求永久的团圆? 婉转悠扬的笛声伴水飘来,圆月清风中的大地显得格外清宁冷静。“闭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大观园的两位女儿啊,虽是锦衣玉食,无奈寄人篱下,父母双亡,中秋之夜孤单的身影,更显感伤。面对万家团圆,湘云、黛玉的联诗又显得如此凄美悲凉。
“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中秋良宵,弟兄分离,杳无音讯,唯有皓月孤影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难成眠。罢,罢,罢!无法相见又何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在圆月之下,即使远隔千里,也算是另一种相聚吧!一载载中秋月,记录下欢声笑语,记录下离愁别绪,而无论古月今月,人心千变,月总是月,于中秋展现完美。中秋赏月,月亦可读,可思,可品。……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般清宁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样晶莹坦荡,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样,释然阴晴圆缺,笑对悲欢离合。
——(2006年淄博中考满分作文《中秋思月》)
这篇文章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主要是它化用、引用了许多诗词名句。“月有圆缺阴晴,又怎能总是完美无缺?人有离合悲欢,又岂能奢求永久的团圆?”这是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化用。“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则是对《菜根谈》“宠辱不惊,闲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化用。文中 “闭 7 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是从《红楼梦》中引来的,这一切,都符合文章的意境而使文章增色。
六、幽默语言的妙用。
作文中的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令读者忍俊不禁。考场作文让阅卷老师在理解内容的时候,感到轻松愉悦,从而获得高分。“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2006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诙谐、幽默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有文采。如:“‘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本来“ 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等词语是用来写自然、气候的;“避而远之、心向往之”是文言语句,这样反常使用增加了幽默感。
七、适当使用变式句。
句子成分按正常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宾语、补语在后,中心语在前)排列的句子叫常式句,句子成分不按正常顺序排列的句子叫变式句。变式句具有加强语势,协调音节,错综句法的修辞作用,因此写作中适当使用变式句,也可以美化文章的语言。例如:
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周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冰心《寄小读者》)
这段文字中“岸上四周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是一个变式句,即把定语“绿的、红的、黄的、白的”移到了它们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语“树叶”后边,这样不仅使句式富于变化,而且突出了树叶五彩缤纷的特征,巧妙地美化了语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美化语言的方法还很多,以上介绍的仅是最基本的几种,但只要你切实掌握了这几种方法,努力去恰当地运用它们,它能使你的文章具有华丽的色彩。
第四篇:《欣赏照片看成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 《欣赏照片看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电子工业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第二单元的第5课欣赏照片看成长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既承上一单元学习的鼠标的基本操作的回顾,又对后面的学习电脑的其他应用方面做好基础。相比较而言,欣赏照片是利用鼠标的基本操作的简单应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是刚开始接触电脑学习,是有些陌生却又不陌生。陌生的是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不陌生的是电脑。对于现在计算机的普及,大多数学生是见过甚至摸过、操作过电脑的。所以学生电脑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将对课堂教学带来避免不了的麻烦。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利用“小老师”帮扶更多有困难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2、了解“最大化”按钮与“还原”按钮的作用。
3、理解图标、硬盘、文件夹、文件等电脑术语。
4、了解图片查看器的一般性操作。【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我的电脑”窗口打开指定的文件夹。
2、学会对窗口的最大化、还原及关闭操作。
3、使用快捷菜单运行相应的看图软件。
4、尝试使用看图软件来查看图片。
5、熟练使用图片查看器的控制按钮浏览图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丰富的图片来增加学生操作的持续性,提高学生兴趣。
2、以生活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通过欣赏成长照片,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目的性,明白并学会使用电脑欣赏各种图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的电脑”窗口。
2、看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
看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五、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温习鼠标的指向、拖动、单击、双击等基本操作,同时告诉学生鼠标的操作除了玩游戏,还有很多应用方面。从本单元开始学习利用鼠标的基本操作来完成欣赏照片、听音乐、看动画片以及看电子杂志等。为了抓住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电脑的用途,而不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电脑的新鲜上,本节课着重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去欣赏成长中的照片,以及这样的电脑操作的意义何在。所以,在教学设计环节这方面,通过不断地故事情节引入,诱导学生去用电脑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电脑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性。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平时学习、做操、游戏的照片、班级中某一学生的成长照片(课前从家长中获取)、部分卡通动画人物的图片、一次游玩经历的照片并发到学生机。
八、教学过程
一、回忆点滴生活,引入“新朋友”。
1、教师以幻灯片展示:开学后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的点滴。边展示边询问学生,“这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这都是哪些同学?”等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总结:这些照片都记录了老师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美好日子,非常的有纪念意义。对不对啊?同学们,前不久老师也收集了我们班XXX同学的成长照片,想不想现在就来看一看呢?(同学们都非常期待)
老师把这些照片保存在电脑的D盘里了,让我们现在就到电脑里去找找看吧!
二、双击,双击,再双击。
1、到电脑里找照片,首先就需要打开“我的电脑”,有哪位同学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提示:将鼠标指向“我的电脑”,尝试单击或者双击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不断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双击打开“我的电脑”。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任务一:双击打开“我的电脑”。
2、教师解说“我的电脑”窗口组成部分。
教师演示、师生互动,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组成。讲解硬盘盘符:‘我的电脑’就象我的家,盘符呢?就象家里的四个房间。(学生认真听讲)
3、组织学生大胆尝试标题栏的几个按钮的使用,并讲解按钮使用后的变化,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不断尝试单击按钮,观察变化)
4、打开电脑后,我们发现有很多的硬盘,那我们所需要的照片存放在D盘中,下面我们还要做的是:打开D盘
提示:按照打开“我的电脑”的方法继续尝试打开D盘。学生完成任务二:双击打开D盘。(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5、教师讲解文件夹的术语及其图标。圈点‘文件夹’,说:咦?房间里放的这是什么呢?它们就是电脑里的文件夹,文件夹是用来存放文件的地方,图标一般是这样。文件夹就象是我们房间里的柜子、箱子、皮包。不同的文件夹都存放不同的内容。
6、组织学生打开“个人照片”文件夹。让我们打开‘个人照片’这个文件夹,(双击‘个人照片’文件夹),哇,照片都在这里面呢!
完成任务三:双击打开“个人照片”文件夹。
7、教师点评哪些学生操作的又准确又迅速。
三、学习新工具,细细欣赏。
1、原来我们想看的照片就在这里了,这些照片什么样子呢?怎么欣赏呢? 提示:刚才我们一直都采用鼠标的双击操作,不如让我们再双击照片试试吧。
2、除了双击打开照片外,老师还有一种选择打开方式的方法,同样也能看到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呢?
很多同学都想着用不同种方式去查看照片,那现在就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吧。还可以右键单击文件夹,指向打开方式,单击‘WINDOWS 图片和传真查看器’。
3、组织学生练习快捷菜单方式打开照片。鼓励勇于尝试,利用快捷菜单打开照片。
4、欣赏照片:下一张按钮。
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学习各种控制按钮的使用,加深理解与记忆。
5、有同学想观看前面看过的照片,那怎样返回呢?演示:上一张按钮。
6、这张是XXX同学吃东西的照片,非常可爱,有同学很好奇XXX同学吃东西的表情是怎样,那我们可不可以帮他达成这个心愿呢?图片查看器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演示:放大镜按钮。
7、这张是XXX同学走路的样子,但是照片中XXX同学被车子挡住了半个身子,照的不好看,我们不想保存了,那么图片查看器应该怎么做呢?演示:删除按钮。
8、这个照片怎么是横着的呢?这可怎么办呢?演示:顺时针、逆时针按钮。
9、除了这些照片,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游玩经历的照片,分享给大家。提示:首先请单击关闭按钮,结束浏览。
其次查找D盘“游玩”文件夹,开始浏览照片。
组织学生浏览其他照片,温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强练习。
10、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共性问题,解决个别困难。或者与学生们共同分享照片的喜悦。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5、欣赏照片看成长
寻找照片 双击、双击、双击
双击 浏览照片 右击
本课知识点让学生认识“我的电脑”,会在“我的电脑”里寻找照片,以及通过Windows 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来浏览图片文件。
教学时,我用学生在校学习、做操、游戏的情境照片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电脑不久,对“我的电脑”和文件夹的概念还搞不清楚,我将“我的电脑”比作一栋房子,把本地盘符比作是房间,把文件夹比作是柜子、箱子„„让学生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来查找文件,感觉比用专业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要好得多!
在浏览照片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双击”的打开方式来进行查看图片,让学生认识软件的窗口组成以及每个按钮的功能作用。然后介绍了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打开图片,使学生了解打开图片的方法是多样的,电脑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只有我们去认真学习他,掌握它才能更好的运用它!
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过高课堂纪律显得有些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的来说都算完成了,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还需要改进。今后将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在教学中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五篇:《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涞水县明义学区冀家沟小学 张沅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简单电路。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能控制小灯泡的亮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2、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3、形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用多种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组装电路,让多盏灯亮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昼夜交替的星球,白天我们可以尽情的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课时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是什么给我们照明呢?”
生:灯。
师:“的确是灯在黑暗的夜晚给我们带来光明,现在各种各样的灯已经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它不仅可以照明,它应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夜晚美丽的灯的世界。(幻灯片欣赏灯的美丽景色)
欣赏完这么美丽的夜景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灯是怎么亮起来的呢?(想)这节课老师就开共同探究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初步连接简单电路,让灯泡亮起来。
1、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的探究就从点亮小灯泡开始。看看老师在实验盒里为大家准备了什么实验器材,拿出来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实验材料。
2、介绍实验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
(实物观察,投影展示相结合)
3、设计实验方案
师:是不是有了电池、导线就能点亮我们手中的小灯泡呢?(能)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连接能让我们手中的小灯泡亮起来呢?
4、前台电子白板展示连接方法。
师:老师看到了同学们认真思考的表情,有的同学还皱起了小眉头,我相信同学们心中肯定有了自己的想法,那谁来上前台来展示一下你的连接方法?
学生前台电子白板展示连接方法。
5、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合作把材料连接起来。
(2)尝试更多的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3)注意实验时小灯泡轻拿轻放,实验完成时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小提示:不能用导线同时连接电池正负极。
6、学生活动连接电路,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汇报展示让灯亮起来的办法,小结。
小结:让灯亮起来的办法:小灯泡的螺纹连接电池的正极,锡点就连接电池的负极;小灯泡的螺纹连接电池的负极,锡电就要连接电池的正极。
2、分析电流示意图,出示电流回路概念。
3、出示课件分析判断灯能否亮起来。
活动二:连接完整电路,学会控制小灯泡的亮灭。
1、增加、介绍实验材料
师:同学们刚才仔细观察老师是用什么控制灯的亮灭的呢?
生:开关。
出示开关。
师:刚才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是不是发现连接电路的时候很不方便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的小帮手,同学们在桌子里找一找?
实物介绍开关、灯座、电池盒。
2、电子白板展示电路连接方法。
2、增加材料连接完整的电路,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电路连接图。
4、小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简单电路的必要元件。通过开关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让多盏灯亮起来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电器元件。
2、小组内按要求组装电路
3学生自己画出线路图
4、课后探究作业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两节电池,两个灯泡,导线,两个开关。把它们都接入电路中,那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下课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