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 2、古诗两首

时间:2019-05-12 18: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下 2、古诗两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下 2、古诗两首》。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 2、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背诵古诗。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一谈春天景物的变化)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

2.板书课题(板书:咏柳),解题:“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3.教师: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柳》

二、先预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

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⑴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思考: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⑴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⑵思考: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板书:赞美春天)

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古诗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这是实写(板书:实写)。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板书: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3、交流:

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一时:形容时间很短。新:新鲜、奇丽。4、由词意思考: 诗中哪个词点明作者在寻找春天?(寻芳)

诗人又是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泗水滨,春天来临之快、范围之广,体现作者喜爱激动的心情,从第二句可看出)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

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美丽的春天,多么令人兴奋喜悦呀!你能读读后面两句诗,想象一下春风吹拂、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景象,再说给大家听吗?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教师:东风扑面,花开满地,万紫千红!如此美好的春天,作者的心情难道还仅仅是兴奋和喜爱吗?请大声朗读后面两句诗,你还读出了诗人对春天怎样的情感?(诗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之情。)(板书:赞春)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篇:2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âi láizhuī ɡǎnfàn diànɡān kūxú shānrán shāo()()()()()()ɡuānɡ rónɡcài huāzhù sù

()()()

二、默写古诗。

1、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新市徐公店(__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季景色的。

2、《草》是朝大诗人写的,诗中“。”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种景物,分别是。诗中最有意思的一句是。

三、实践活动

1、实地看看篱落的样子。

2、追逐蝴蝶。

第三篇:2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草》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通过多形式地反复吟读让学生学会入情入境地古诗朗读。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课前准备:四季草图、显示诗意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刚刚学完《找春天》,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许多景物,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稀稀疏疏;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小溪丁丁冬冬。今天我们又要觉悟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两首)古诗,知晓大意

(一)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圈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小组内互读,帮助小伙伴识记生字。3.师检测生字识记情况。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草》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 2、你从哪看出来的?(题目、诗句)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离离原上草

1、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呀?(原野)

2、看课文插图,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理解“离离”)

(二)一岁一枯荣

1、谁能用“岁”说个句子?“岁”是什么意思?(年)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2、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a.你看到了什么?

b.小草一年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你发现了吗? c.出示生卡“枯”和“荣”,想想“枯”和“荣”分别是哪幅图描绘的景象,贴在对应的图下。

d.相机指导写字。(三)野火烧不尽 1、“烧不尽”是什么意思?什么“烧不尽”呀?

2、实验: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块长有枯草的土皮拿出来,点烯完后,请学生拨开泥土仔细观察,并问发现了什么?(四)春风吹又生

1.对呀,草根烧不尽。那么第二年春天,春风轻轻一吹,草原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2、谁能把第四句诗在图上画出来?(出示野火烧光后的草原图)

四、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播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2.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3.小朋友,大火烧得这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沉得小草怎样?(顽强)

五、诵读古诗,引导积累

1.把全诗多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2.多种形式地赛背:个别背、小组背、男女生赛背。

3.情景背诵: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角色表演背诵,适时发问,如: a、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呀? b、这句我怎么听不懂呀? 4、“我知道”展示自己知道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背诵其他相关春天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妈听。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宿新市徐公店》看图写话

小作者:龚可嘉

有一天,杨万里到徐公店住宿。他觉得里面太没意思了,就出去走走。他看见有一排篱笆,篱笆排得不整齐,有的高、有的矮,中间还有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路的两旁有两棵大树,树的枝头长出了小小的叶子。有个小男孩正在小路上跑,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一只蝴蝶。追着追着,蝴蝶飞进一片油菜花里,油菜花长得黄澄澄的和蝴蝶的颜色一样,蝴蝶就找不到了。小男孩很着急,杨万里看见了说:“不要着急,我们做一只绿蝴蝶把它引出来。”他们从树上摘了一片绿叶子,做成了一只蝴蝶的样子,果真蝴蝶飞出来了,小男孩高兴极了!

草 ――――――――

顽强

白居易

草的图 离离原上草,春

一岁一枯荣。

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四篇:2、三年级下 第二课 古诗两首一《咏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2释题

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2)理解咏

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

师:我们来读读课题。(齐读)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

(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

(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齐读古诗 2读出节奏,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 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 1学习一二句(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

师:哦,柳树是那样的绿就像是被(碧玉装扮成的一样)。齐读:(第一句)还读懂了那个词?

生:我从绿丝绦(板书丝绦)知道柳条像绿丝带一样漂亮。(出示实物)师:当千万条柳条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美。齐读(第二句)(b)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1、2)(2)创设情景读

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个别读、齐读。师相机指导。2学习三四句

(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 预设: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师:它剪出了什么?对,裁剪出细细的柳叶。(2)品味“裁”

a出示柳叶图,问这是怎样的柳叶啊?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精美、可爱、嫩绿)b这精美、可爱的柳叶是春风裁出来的,(板书裁生看老师写,注意笔顺)裁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裁呢?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裁组词(裁缝),裁缝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来吗?

师:春风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师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这是怎样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个剪字怎能代替!(3)了解修辞方法

再读诗,看看有什么发现?(你真会发现)预设:生上一句是问,下面是回答。

师哪一句是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来问问?个别读、齐读。

师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仅是回答吗?更是咏叹春风的神奇啊!。在这句中有个似,这似就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样一比,写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女生合作读)3师生合作读诗

师:老师描述,同学们读相关的诗句,可不要读错哟。

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

4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四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配乐朗诵),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师:你只看到了翠绿翠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吗?再想想,在这美丽的春天,(柳树旁、山脚下、花园里、小河边)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诗人只是在赞美春风吗?还是在赞美春天,大自然

师: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板书春风------春天——大自然)五链接诗句

师: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让小草发芽生长,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还在抚摸着堤岸呢(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没有长成树荫呢?(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样美的春景吸引了黄鹂在枝头间唧唧喳喳的叫着,白鹭也展翅高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大自然的的美景真令人陶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江水,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六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师:大自然是多么吸引人啊!(示图,这是谁?他正在做什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赞美的春天柳树吧!指名读:小诗人你来赞美吧!贺知章你来赞美吧!齐读:小诗人们,大家一起来吧!(课件出书诗和图)读得这么好,能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背(配乐)七小练笔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写一写。

师:老师也写了自己眼中春天最美的景物出示: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无暇(xiá)的翡(fěi)翠。(是什么)(怎么样)(像什么)

孩子们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鸟)拿起笔写一写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总结:是啊,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景真令我们陶醉,大自然真神奇啊!让我们再一次吟诵《咏柳》齐背古诗。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收集,积累下来,好吗? 板书 咏柳 碧玉裁 丝绦

春风——春天——大自然

第五篇: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课题 9 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夜书所见》

教学时间:9.18

二、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三、总体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学生的合作、多次尝试自悟代替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反复、交流诵读中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

(一)分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发展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下限目标(基础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大概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五、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个别化对象分析:

C层学生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还没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的朗读不连贯、断断续续,需要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同时,这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的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一点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七、教学方法

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九、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看本课教学目标(出示目标)。1.认识“促”生字。会写“促、深“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师简介叶绍翁,课件出示

二、第一次尝试读古诗、学字词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理解古诗,感情朗读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6.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第三次尝试背诵古诗

1、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背诵展示

五、当堂巩固训练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萧萧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____代作者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萧萧:____________ 挑 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篱落:___________(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下  2、古诗两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下 2、古诗两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 2

    最新版 4.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喜欢背古诗的兴趣。激励学生背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教案 20 古诗两首2

    最新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

    三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乞巧

    篇一: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优质课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及设计思路】 《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组《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_教案2

    《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

    古诗两首教案2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

    最新:一年级下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合集五篇)

    《古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①培养学生学......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29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2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通过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乞巧》讲的是牛郎......

    三年级3、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