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了解身边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正确读数,并知道如何保护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水流学习电流,让学生认识物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2、通过运用互联网上的百度引擎搜索出关于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2.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用电路示教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提问: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灯泡的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就会发光。这是为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电流与水流的类比电流和水流的类比1.ppt(电流和水流的类比)
【学生活动】观察水轮机和灯泡工作的示意图,用日常生活中的水流概念类比:水流(水沿一定方向流动)流过水轮机,使水轮机转动起来,与此类似,电流流过灯泡灯丝,使灯泡发光,从而引入电流概念。
【教师活动】讲述电流的方向:水流有方向,同样电流也有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流回电源的负极。教师继续演示:同一只灯泡接上节数不同的电池。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不同的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师活动】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电流 【教师活动】
(1)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区别于字母I)。这是为了纪念安培,学生阅读有关安培的资料。
为了使用方便,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学生活动】学生自行说出各个单位的关系:1A=103 mA=106 uA 单位换算练习:500 mA =_____ A=______ uA。(3)看课本上的插图13-17,关心身边的一些电流值,并比较其大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活动】
我们怎样知道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呢?有没有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呢?
讲述:电路中的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同一只小灯泡接在不同电路中的亮暗程度,大概比较出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实验室中有一种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叫电流表。
2.电流表
【多媒体课件】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1.ppt(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
(1)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2)【学生活动】观察电流表,认识电流表的结构:表盘符号、接线柱、刻度线方法、量程、分度值。(与以前所用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进行比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对照课桌上的电流表实物有条理地进行观察,然后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①表盘上符号A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思考:那么mA表呢?),电路图中电流表就用符号“A”表示。
②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
一、0.6、3”,是指“+”、“-”接线柱和量程。(思考:怎样使用接线柱?若表上的接线柱是“+、0.6、3”呢?)
③零刻度线在表的左边,两个量程共用同一个刻度线,有三大格,每大格又分成10小格,刻度线分布均匀。
④当使用“一”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A,俗称大量程,最大测量值是3A,一大格为1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1A,要读刻度盘上方的刻度。当使用“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0~0.6A,俗称小量程,最大测量值是0.6A,一大格为0.2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02A,要读刻度盘下方的刻度。
(3)电流表的读数。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电流表读数的练习。电流表的读数1.ppt(电流表的读数)
【学生活动】总结读数方法:读数先看接线柱,明确量程和分度值,小量程读下方的刻度,大量程读上方的刻度,然后由指针位置读出电流值。
(4)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认识了电流表的表盘和读数方法,那么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呢?引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
【学生活动】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学生阅读后归纳: ①“0”点校正: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前使用过的仪器中哪些也要调零?教师作调零演示。
【学生活动】
②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学生在小灯泡电路图中接入电流表,并标出“+”、“-”接线柱。
【教师活动】演示电流表“+”、“-”接线柱接反的结果,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③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教师活动】作适当的解释:电流表近似导线,会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教师快速演示,让学生观察。
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教师活动】介绍被测电流超过量程的危害(指针被打弯、损坏电流表)。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做到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为此是否总是接大量程呢?那么什么情况下接大量程、什么情况下接小量程(使用小量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呢?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选择电流表量程的方法:大量程试触法。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把电流表的使用总结为八个字:“调零、串联、+-、量程”。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自主连接一个手电筒电路并测出小灯泡中电流的大小。
【学生活动】实验:测量小灯泡中的电流,学会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造成下列现象的原因:
指针不偏转;指针反向偏转;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刻度;指针偏转很小的角度。
(三)、交流与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电流
一、认识电流
1、电流大小(I):用每秒钟通过导体通过导体某一 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2、单位:安培(安)字母“A” 常用单位:毫安 微安
二、测量电流
1、观察电流表 A 符号:A ○量程: 0----0.6A 0---3A 分度值: 0.02A 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
(2)(3)(4)(5)
指针调零 串联
“+”入“-”出 不要超量程
不允许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地位很重要,是学习后续知识——电压表的基础,教学中特别要强调为什么要这样使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比较合理。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让学生动手进行了实验操作,体验了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电流和电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邾城五中江宏明
学习目标
1.能画常见的电路符号;
2.能结合电路连接,会按实物画电路图。学习重点
能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流程
学点一:电路图:
用表示的图。
(1)认识常用元件并画出以下常用符号: 电源,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2)在虚线框中画出各电路的电路图。
学点二:画电路图要求:(1)要用统一符号表示;(2)连线时要画得横平竖直;
(3)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变阻器除外);(4)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巩固新知 1.画电路图:
2.如图2所示的连接的电路中,能够使灯泡亮的电路是()
应用扩展
1.请根据下图3的实物连接图在右边的方框内电路图,并标明电流的方向。
图3 2.在下方的实线框中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3.按电路图连接甲、乙两图的实物图。
甲
图乙图
4.下图中画出了三个电路图,试指出其中不符合画图规范要求的地方。
5.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L2都能发光的是()
第三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
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3、进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点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掌握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晶莹、美丽的雪花吗?(生:喜欢)提到雪花你能联系到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述心中对“雪”的感受。)是啊!神奇的大自然造就美丽的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丽的享受和快乐。师:(出示 “冰天雪地”情境图)看的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观察图后教师指名口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图中有3个活动区及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可予以鼓励,有创意的发现教师可给予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们是爱学习的好学生,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的在滑冰场上。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境,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出示放大的滑冰场区情境图,同时出示例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滑冰场上的数学问题(指名读题,再说说题中告诉什么,求什么)。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把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的理由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再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重点让学生指出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的意义,估计学生会出现分步列式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情况)师:(指着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读题,再根据这道算式,同学们想一想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学例2。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师:(指着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每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特点?(生:算式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呢?(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师出示第5页方框内的总结语,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四则运算,并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在自己总结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从而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4题。
第1题学生独立将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是是什么?
第4题先估算,在笔算,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检测 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四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用钢笔正确美观书写“裕”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找出文章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理解词语“如愿以偿、沉默不语”。
4.抓住“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前置学习单,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过春节的快乐。(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2.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什么?(圣诞节)。出示西方圣诞节图片(配乐)欣赏,看完你有什么感想?
3.生交流对圣诞节的了解。(补充资料:接助中心、给予树)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题(强调“给予”的读音,“予”的书写)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词语: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1)出示带拼音词语,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出示去拼音词语,开火车读。(3)齐读词语。
(4)理解“如愿以偿”:愿望实现,找近义词(梦想成真)(5)出示“裕”的大篆和小篆体,师讲解:左衣右食,丰衣足食(会意字)。指导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思考:故事里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板书: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 洋娃娃(陌生女孩)
请学生看着板书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精读感悟,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师:圣诞节前夕,妈妈给每个孩子发了20美元后,孩子们买完礼物,回家途中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2.出示句子“回家途中……沉默不语”。(1)理解“沉默不语”。
(2)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难过,自责,害怕……)(3)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对比着读一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复杂心情。
3.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那个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请大家从第4自然段,找找原因。4.出示句子:“可是妈妈……什么都没有。”(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想象说话)(3)指导朗读:读出那个小女孩的可怜。5.孩子们,这就是给予树上那个小女孩的卡片。(出示卡片内容,师配乐读)
你就是金吉娅,站在给予树旁读着这张卡片,你心里想什么?(想象说话)
师: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爱心、同情、善良、体贴……)板书:同情,善良,体贴…… 6.升华情感,引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金吉娅的做法,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现在,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范读)
你们是金吉亚的哥哥姐姐,你们会(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读)
四.总结:这个小女孩收到礼物是多么开心呀!下节课我们来替她写写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时间 人物 事件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善良,同情,体贴)洋娃娃(陌生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练笔:替那个陌生女孩写感谢的话。
三、寻找文中几处不易发现的爱,如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引导学生发现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难能可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易错字:糖、即
稀土高新区黄河路小学
贾妍
第五篇:《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课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良”等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认识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这首诗共有4节。前3节每节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写法相仿。每一节都由三部分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于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第4节只有一句诗“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使本课内容意味悠长,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好教材。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依托文本,拓展延伸;仿照课文,创作儿童诗。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看《神笔马良》的故事,交流。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播放动画片)看完动画片,我们知道了马良有一支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非常神奇。有一个小女孩呀,也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她想用神笔画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边读边想:小女孩用神笔都画了些什么?
一、检查生字词
1.读了课文,你知道小女孩用神笔画了些什么?(板书:太阳、谷粒、好腿)2.生字会读了吗?开火车读、指导读、齐读
3.生字没难住大家,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指导:同学们,其实,词语也是有感情的,齐读红色的词语,你感到心情——(生说:高兴、开心)。齐读蓝色的词语,你的心情变得——(生说:伤心、难过)
男女生分别读不同颜色的词语。
二、品读感悟
1.你们不仅读对了生字的音,而且读出了词语中的情,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小女孩的心。
2.品读感悟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教师评价:你读的正确、流利)(2)指导读:寒冷的冬天到了,你听——(课件播放北风声)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的摇摇晃晃,冻的瑟瑟发抖。(指名读)
请同学们起立做着动作读一读(表演读)
(3)师生情境对话: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脖子?(„.)小树,你怎样叹息?(„)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4)瞧,小女孩用神笔送来了——(教师课件显示太阳图片)(5)小树,让我们快活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感悟第二节(1)看图饥饿的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评价:听出来了,你实在是太饿了!/你等的真苦啊!)
(2)同学们,你们有饿哭了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背景音乐起,教师渲染气氛:没有饥饿的你们是幸福的,而小鸟却是可怜的,每天,鸟妈妈要去寻食,她飞呀飞,飞过(„),飞过(„),飞过(„),飞到遥远的地方。一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在远方寻食,(女生读句子),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孩子遥远的地方寻食(男生读句子)。天黑了,小鸟饿了,但是还没盼到妈妈回来(全班读句子)
(3)、此时,神笔就在你手中,你最想干什么?
小女孩也是这么想的。(指名读并评价:你读出了谷粒的香甜/小鸟吃饱了好开心啊。齐读)
4、品读第三节
(1)有了谷粒,小鸟是快乐的,有了游戏,你们也是快乐的,看,你们在玩什么?(课件出示:课间游戏图片)
(2)你们玩的多开心啊,当你们在操场上尽情游戏的时候,有一个叫西西的男孩,只能坐在轮椅上,(看图)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西西的生活会有什么不方便?(学生想象说话)
(3)是呀,西西多想有一双好腿啊,来,把你们的祝福送给他,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谢谢你的祝福。/西西一定会开心的。
(4)让我们一起祝福西西早日站起来,齐读。
5、主题升华
多动情的朗读啊,多美好的祝愿啊!从小女孩的三个愿望中,你读懂了小女孩的心了吗?(板画:爱心)小女孩对小树、小鸟、朋友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关爱,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五、拓展创作
1、亲爱的孩子们,假如你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送给谁呢?课件出示,仿照诗歌练习说话。
2、你们有着小女孩一样闪亮的爱心,但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些这样的孩子,(课件出示:
一、山区的孩子
二、饥饿的孩
三、失明的孩子)你想为他们画些什么?
3、孩子们,你们真让我感动,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还有一些这样的地方——河流污染严重,小鱼纷纷死亡;树木严重破坏,沙尘暴正吞并更多的城市和村庄;还有可怕的地震和战争,孩子们,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做成一首最动人的诗。(学生仿写诗)
4、我是小诗人,课堂展风采。与大家分享你的精彩诗句。(学生配乐朗诵创作的诗歌)
5、孩子们,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句话——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播放《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提供不同层次的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得到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