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8: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放珠中学 聂祥龙 2014年11月29日

展示图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中谈有效教学,那我们首先要先理解信息化教学中的人和物,首先我们来看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在其影响下也正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教师一直被我们称做知识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计算机的出现却使教师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人员,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电子教师也加入了教师的行列。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教师:传统的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其中,以传统的教学人员为主,电子教师只是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

电子教师,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不仅具有视听的功能,还能进行人机交互,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活动,并能及时得到评价信息和决策意见,从而实现个别化的学习。电子教师使教师与学生的实体分离成为可能,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目前,人们一直在争论电子教师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人员。不管将来如何发展,现阶段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担心自己的教学地位是否会被取代,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发挥电子教师的作用,让电子教师分担我们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职能。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同时要学会终身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在信息时代,传统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将一起承担起教学的任务。对于向学习者传授“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知识的任务由电子教师担负,传统教学人员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讲授,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专属权和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求知过程的合作者和向导,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第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想胜任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为自己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实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扮演以下四种角色: 1.指导者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将退出信息传播的主体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安排相关的细节,以避免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要精心地监控,为学生在网络信息中的遨游导航,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2.伙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探讨或理解有关。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目前,有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如qq等。3.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课程的设计开发都是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的,教师并没有参与其中的研究。然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教材的讲授者身份出现,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研究与编制,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媒体的优化组织中来。4.学习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急剧变化,终生学习成为时代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我们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目前,教育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成为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只有具有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信息化教学。第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了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并搜集和设计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它不再是单纯地讲授和答疑,而是更注重对各学科的整合,更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更强调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的连续性,更重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3.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不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

第二个方面 信息素养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基本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的能力、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1.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教师要具有感受信息的敏感性,要对新的和重要的信息具有感悟能力,要能够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和加工信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2.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具备信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要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要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教学中的日常工作,如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测验试题的编写等。此外,教师要想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 3.应用信息的能力 【面对因特网这个巨大的资源,教师要从信息的海洋中筛选、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还要创造开发新信息,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4.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特定的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媒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媒体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确实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个方面 教学研究能力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还应是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第四个方面 终生学习能力 教师的终生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时刻关注教育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注意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自己始终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始终保持职业能力的适应性。

清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影响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述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化教学及特征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我个人的观点以为,把它的概念简化可能更容易让我们大家去理解。我理解的信息化教学就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它的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很多,有基于问题的、基于任务的,基于案例学习的、基于项目的,基于资源的,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中才能方便理解 展示

信息化教学方法 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 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

【情境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或优化一种教育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模拟的道德情境中,产生心理的共鸣,形成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发展一种完整的人格】

探究、发现、归纳式教学方法

【这个教学方法强调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自由探索、发现新事物和归纳经验的学习环境。它注重对学生概括和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讲现有的问题解决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与领域中,突出了条件性知识对探究、发现和归纳过程的监控调节作用。】

异步教学方法

【异步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网页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来进行学习,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三章

一、媒体和教学媒体概述(一)媒体与教学媒体的概念 何为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a,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现在人们用它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从广义上讲,媒体就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不仅包括书本、图片、报纸、杂志、广告物、电影、电视、电话、录音机、录像机,还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卫星等等,它们都属于媒体范畴。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学媒体,它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以及教师的各种表情、体态等。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们仍将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按照媒体对受信者的感官刺激的不同,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1.视觉教学媒体。教学板书、印刷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模型与实物教具。幻灯、投影和实物投影等。2.听觉教学媒体。广播、录音、声卡、磁带、唱片、CD等,学习者主要通过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3.视听觉教学媒体。包括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4.交互媒体。交互媒体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够提供教育信息的媒体,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互相交流,还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5.综合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等都属于综合媒体。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任何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在教学中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媒体。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下面是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目标可以是让学生知道某个概念,理解某个原理,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的要求也会不同。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兼顾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征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合的媒体,而没有最优秀的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具体的教学条件,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最适合的媒体,不等于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基本环节

五个基本环节 激发学习动机 ——激活原有知识,告知教学目标——学习新内容——运用知识实践——测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组织形式 展示

根据图例解释班级集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按类分班:比如基础班、提高班、特长班等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这种提法近似于原来的复式教学法,通过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小组互助学习,适度分组、分类辅导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综合式的分层导学:包括班级授课,课外活动和个别辅导三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普及、提高和拔尖)和三种规格的培养目标(兴趣、特长和专长)。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教师给定学习任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者展示问题的背景,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指导、自我反思、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三、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分析和建议

【分析这部分视时间而定,时间多就讲,时间少就不讲】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建议,以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合理的取舍。(一)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分析 整个信息化教学系统是由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的系统。要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讲授者,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同时是教学媒体的使用者和指导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性要素。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还应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新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如果学科教师不顺应这个发展,他们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经常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课程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代教育,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将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情感、意识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3)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成为现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资源也将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网络上储存和传播。不会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就将成为一种新的文盲。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4)心理辅导的能力 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合作,人们又要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又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常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但动手意愿非常强,所以教师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常常与兴趣和情感相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和学校的经济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根据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脑制作”、“电脑作文”、“电子小报作品展”等活动,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提高了学生学电脑和用电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学内容的传递作用 教学内容通过教案、教材和教学媒体来展开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使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的信息编码和传输方式不同,学习者在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捷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信息。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4.教学媒体的支撑作用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可以形成优化的媒体系统。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缺乏符合课程特点和课程规律的高质量的、实用化的教学软件,尤其是缺少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和平台辅助型教学软件,因此还需要由教师来开发一些符合自己教学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发挥每个教师教学特色的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不能仅局限于为教师的讲课服务。固定模式的讲解和演示教学软件是课堂讲课的搬家,不能发挥教学软件本身的优势,也不能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二)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1、教学信息呈现的建议

备课是脚本

教学是艺术

2、注重师生互补性

3、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中的交流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七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是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势而为,找到大趋势下自己能有作为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及所授学科不被边缘化。

第二篇:《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王 虎

在此次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收获颇深。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待和剖析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唯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唯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四、注重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五、实现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关注教学反思,不断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单调的、缺乏情趣的教学要剔除;灌输式的、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剔除;同样的做秀式的、华而不实的教法也必须剔除。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能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有效地激励,自己“教”得不苦,学生“学”得不累,却能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这实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之崇高境界。

第三篇:《有效教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很荣幸,我能学习《有效教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这最近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二个月,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二个月。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必须以十二分的干劲和热情努力!

一、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做为指导思想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二、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教师要求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三、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经过本次教师自学培训,我受益匪浅: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矣,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各位名家的故事,他们那曲折的人生历程,勇于克服磨难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五篇: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高职计算机的程序语言教学,要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分析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一般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工作。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l、教学课时少

与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相比,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导致他们接受较慢,学习困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3年,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课时较少,这就导致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不够的情况。因此,教师只能传授最基础的程序设计知识,不能提高学生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既枯燥又无用,不如学习多媒体或网络的一些课程;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程序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英语基础,因而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畏惧感,就知难而退了。

3、实践环节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技术应用专业,而且高职院校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然而,现今高职程序设计语言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没有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不能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缺少高职教育特色。

4、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上讲授加学生实验的形式,教师在理论课上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很少主动思维,编程题不能独立作答案。上机实验时学生仅仅是对书本上现有的一些实例进行编辑调试,一旦调试成功就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一个实际问题人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也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实践课环节,舍本逐末。

二、解决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l、调整教学安排,改进教学内容,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突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课时少和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学习程序设计之初,先开设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pASCAL或FORTRAN等。适当增加其课时,使教师足以引导学生独立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虽多,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相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易于理解和掌握,学生一旦通过它掌握了应用计算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触类旁通,很轻松地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

二是针对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知识结构,不必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点。对易学、易懂的知识及一些基本概念有针对性地讲解,对难记的、难懂的知识少讲,与今后运用无关的、理论性过强的不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将重点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涉及的知识和通用性较强的编程应用上来。

三是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为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尤其是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构建起新的信息链接,形成新的知识与技能,终身受益。要精讲多练,因需施教。

2、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如投其所好,向其讲解一些小动画制作、软件维护或网络应用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建立学好程序设计语言的自信,如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目录部分,说明进度和标记重点、难点章节,做科目介绍时给学生的压力适当,使其消除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的畏惧感。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并根据情况调整讲课内容、重点和进度。

3、解决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问题的措施

一方面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量地选择带有大量实验内容的教材,以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和综合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设计实验课内容。而且,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可以设置两个实践环节,即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仅仅通过课内实验环节是很难达到预想目标的,为此在课程基本内容结束后应增加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4、改进教学和考试方法

一是加强课堂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由易到难,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程序设计。

二是精心设计教学实例。零散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但实例的内容不连贯,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内容。因此,还要设计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该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发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例如,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核心实例,贯穿始终,从而加深对该程序设计语言的整体理解。

三是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融合到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明确应用于工程开发的教育目的,以工程实践的方式,将软件工程的基本观念与课程的全部内容糅合为—体传授给学生。

四是采用书面考试、上机考试、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书面考试可以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机考试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给定的设计题目编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快速编程能力;课程设计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布置一个稍大的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程序设计题目,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目的是考核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编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幼林.对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2]解晨光.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8).

[3]袁锋.谈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个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4,(2).

[4]郝桂英.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6).

[5]吴文利,李茜妹扁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探讨[J]l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下载《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