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2016年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学习计划
2015-2016年度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县教育局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有关文件及学校具体的部署为指导。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习核心,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一书,以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为基本着眼点,分别探讨了在数学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在书中,作者力求做到把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精心挑选了一些好的案例,以期给读者更多的启发。
本学年我主要学习第二章《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选择》这一内容。它包括了6个问题,分别是
1、《数学生活化?还是生活数学化》;
2、《 电脑和黑板,你选择谁》;
3、《情境创设=“数学问题”+“生活情境”》;
4、《课堂,该给学生多大的空间》;
5、《 怎样揭示数学的思想方法》;
6、《该怎样表达为好》。
三、学习目标
1、完成《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选择》的学习任务。
2、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了解、掌握当前课改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
3、准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实施、评价、管理上的相关内容,提高分析发展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的专业能力。
4、提高对课程的施教与研究开发能力。
四、学习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和课余自学。提高业务知识能力。
2、听从辅导老师的安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和自学笔记,认真做好辅导老师安排的作业。
3、不断总结和反思,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的东西转化为经验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期末认真总结,认真体会,不断完善自己。
5、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或教学经验。
五、学习时间安排 2015年9月
第一节1《数学生活化?还是生活数学化》 第一节2《数学生活化?还是生活数学化》 2015年10月
第二节1《 电脑和黑板,你选择谁》 第二节2《 电脑和黑板,你选择谁》
2015年11月
第三节1《情境创设=“数学问题”+“生活情境”》2015年12月
第三节2《情境创设=“数学问题”+“生活情境”》2016年3月
第四节1《课堂,该给学生多大的空间》
第四节2《课堂,该给学生多大的空间》 2016年4月
第五节1《 怎样揭示数学的思想方法》
第五节2《 怎样揭示数学的思想方法》 2016年5月
第六节1《该怎样表达为好》 2016年6月
第六节2《该怎样表达为好》
2015年9月
第二篇:学习“有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
学习“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之
心得
金中小学:史洪林
通过几天的学习后,我深得“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启发: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重要点。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下面就我学习后谈两点肤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单一的征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然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
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教《连加》一课时可以创设敲青蛙的游戏,青蛙一个一个的从地下往上冒,上每个青蛙身上都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看谁算的快敲得准的情境。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说在进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实物分发的实际操作,运用一些实际的机会。比如说在课间餐点的分发时,让学生自己去分发并在分发过程中不段断的进行询问,这样在分发的物品不断减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出想5-1与5-1-1这样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20140117
第三篇:《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读后感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非常之多,但我现在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把握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偶然的机会,我在办公室的橱窗内找到了一本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南京晓庄学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彭小胡博士带领几位老师深入到十多所小学,寻找研究课题,进行专题合作研究,采集了丰富的案例编辑而成的,用实践回答了教师教育脱离实际的令人困惑的问题。
教师是一种职业,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是:自己职业对象的特征。就小学教师而言,对6-12岁的儿童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它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新课程改革带给教师最大的影响是培养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但是教师自我反思的中心往往落脚于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这样有可能离自己的期望渐行渐远,因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我想以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结合实际。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如:我们买东西需要算钱、付钱;木匠做家具需要测量;“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这都离不开数学方面的精确计算和测量。所以数学教学如果能也必需真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课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既数学生活化,那么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伽利略曾经也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这-1-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就从我们的实践中来。即使有许多知识我们书本上都有,那也需要我们用实践去加以证明,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时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自己去释疑解惑,自己去发现知识,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讲究实用。目前,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第四篇:《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总结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总结
(二)班 落冲小学 钱思宁
在2012年的7月16日--7月23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纳雍县鬃岭镇中心校组织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专家的报告,教师的核心理念,还有视频观摩研讨。为期八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学经验可以说是没有,教学技能也是非常薄弱。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在众多教师中,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想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在这里,我此次培训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这么多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
四、教师应善于反思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来登塔尔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因此,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善于反思,它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的必要条件。
1、在读书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2、在教学中反思。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回顾自己的教学,才发现自己实践的不少,但思考太少。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懒于反思、总结,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发现在不经意间我错失了许多。在失去了及时总结的习惯的同时,教育灵感的火花也瞬时熄灭,如今只有感叹名家怎会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
五、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六、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来,校公开课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让我对如何说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开展学校公开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说课及互相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平时教学之后,我经常在思考,我讲的内容,学生听得懂吗?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感受很深:我觉得教师要经常反思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于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荡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中华民族才会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今后的我定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放珠中学 聂祥龙 2014年11月29日
展示图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中谈有效教学,那我们首先要先理解信息化教学中的人和物,首先我们来看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在其影响下也正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教师一直被我们称做知识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计算机的出现却使教师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人员,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电子教师也加入了教师的行列。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教师:传统的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其中,以传统的教学人员为主,电子教师只是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
电子教师,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不仅具有视听的功能,还能进行人机交互,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活动,并能及时得到评价信息和决策意见,从而实现个别化的学习。电子教师使教师与学生的实体分离成为可能,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目前,人们一直在争论电子教师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人员。不管将来如何发展,现阶段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担心自己的教学地位是否会被取代,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发挥电子教师的作用,让电子教师分担我们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职能。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同时要学会终身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在信息时代,传统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将一起承担起教学的任务。对于向学习者传授“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知识的任务由电子教师担负,传统教学人员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讲授,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专属权和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求知过程的合作者和向导,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第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想胜任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为自己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实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扮演以下四种角色: 1.指导者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将退出信息传播的主体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安排相关的细节,以避免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要精心地监控,为学生在网络信息中的遨游导航,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2.伙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探讨或理解有关。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目前,有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如qq等。3.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课程的设计开发都是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的,教师并没有参与其中的研究。然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教材的讲授者身份出现,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研究与编制,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媒体的优化组织中来。4.学习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急剧变化,终生学习成为时代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我们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目前,教育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成为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只有具有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信息化教学。第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了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并搜集和设计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它不再是单纯地讲授和答疑,而是更注重对各学科的整合,更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更强调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的连续性,更重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3.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不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
第二个方面 信息素养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基本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的能力、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1.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教师要具有感受信息的敏感性,要对新的和重要的信息具有感悟能力,要能够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和加工信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2.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具备信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要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要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教学中的日常工作,如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测验试题的编写等。此外,教师要想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 3.应用信息的能力 【面对因特网这个巨大的资源,教师要从信息的海洋中筛选、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还要创造开发新信息,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4.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特定的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媒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媒体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确实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个方面 教学研究能力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还应是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第四个方面 终生学习能力 教师的终生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时刻关注教育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注意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自己始终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始终保持职业能力的适应性。
清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影响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述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化教学及特征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我个人的观点以为,把它的概念简化可能更容易让我们大家去理解。我理解的信息化教学就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它的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很多,有基于问题的、基于任务的,基于案例学习的、基于项目的,基于资源的,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中才能方便理解 展示
信息化教学方法 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 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
【情境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或优化一种教育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模拟的道德情境中,产生心理的共鸣,形成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发展一种完整的人格】
探究、发现、归纳式教学方法
【这个教学方法强调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自由探索、发现新事物和归纳经验的学习环境。它注重对学生概括和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讲现有的问题解决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与领域中,突出了条件性知识对探究、发现和归纳过程的监控调节作用。】
异步教学方法
【异步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网页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来进行学习,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三章
一、媒体和教学媒体概述(一)媒体与教学媒体的概念 何为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a,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现在人们用它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从广义上讲,媒体就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不仅包括书本、图片、报纸、杂志、广告物、电影、电视、电话、录音机、录像机,还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卫星等等,它们都属于媒体范畴。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学媒体,它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以及教师的各种表情、体态等。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们仍将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按照媒体对受信者的感官刺激的不同,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1.视觉教学媒体。教学板书、印刷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模型与实物教具。幻灯、投影和实物投影等。2.听觉教学媒体。广播、录音、声卡、磁带、唱片、CD等,学习者主要通过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3.视听觉教学媒体。包括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4.交互媒体。交互媒体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够提供教育信息的媒体,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互相交流,还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5.综合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等都属于综合媒体。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任何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在教学中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媒体。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下面是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目标可以是让学生知道某个概念,理解某个原理,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的要求也会不同。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兼顾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征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合的媒体,而没有最优秀的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具体的教学条件,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最适合的媒体,不等于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基本环节
五个基本环节 激发学习动机 ——激活原有知识,告知教学目标——学习新内容——运用知识实践——测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组织形式 展示
根据图例解释班级集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按类分班:比如基础班、提高班、特长班等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这种提法近似于原来的复式教学法,通过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小组互助学习,适度分组、分类辅导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综合式的分层导学:包括班级授课,课外活动和个别辅导三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普及、提高和拔尖)和三种规格的培养目标(兴趣、特长和专长)。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教师给定学习任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者展示问题的背景,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指导、自我反思、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三、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分析和建议
【分析这部分视时间而定,时间多就讲,时间少就不讲】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建议,以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合理的取舍。(一)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分析 整个信息化教学系统是由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的系统。要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讲授者,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同时是教学媒体的使用者和指导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性要素。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还应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新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如果学科教师不顺应这个发展,他们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经常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课程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代教育,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将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情感、意识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3)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成为现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资源也将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网络上储存和传播。不会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就将成为一种新的文盲。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4)心理辅导的能力 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合作,人们又要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又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常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但动手意愿非常强,所以教师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常常与兴趣和情感相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和学校的经济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根据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脑制作”、“电脑作文”、“电子小报作品展”等活动,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提高了学生学电脑和用电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学内容的传递作用 教学内容通过教案、教材和教学媒体来展开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使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的信息编码和传输方式不同,学习者在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捷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信息。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4.教学媒体的支撑作用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可以形成优化的媒体系统。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缺乏符合课程特点和课程规律的高质量的、实用化的教学软件,尤其是缺少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和平台辅助型教学软件,因此还需要由教师来开发一些符合自己教学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发挥每个教师教学特色的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不能仅局限于为教师的讲课服务。固定模式的讲解和演示教学软件是课堂讲课的搬家,不能发挥教学软件本身的优势,也不能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二)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1、教学信息呈现的建议
备课是脚本
教学是艺术
2、注重师生互补性
3、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中的交流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七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是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势而为,找到大趋势下自己能有作为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及所授学科不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