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1: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

第一篇:《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王 虎

在此次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收获颇深。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待和剖析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唯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唯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四、注重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五、实现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关注教学反思,不断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单调的、缺乏情趣的教学要剔除;灌输式的、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剔除;同样的做秀式的、华而不实的教法也必须剔除。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能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有效地激励,自己“教”得不苦,学生“学”得不累,却能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这实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之崇高境界。

第二篇: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二)班

落冲小学

钱思宁

7月16——23日,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暑期小学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思考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中心校骨干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专题报告让我豁然开朗,大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

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

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是个思考的实践者,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儿童,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仅做学习

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目标的制定者,探究问题的整合者,重疑点的点拨者,学法的指导者和促进学习精彩的生成者。

三、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和自己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第三篇:《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放珠中学 聂祥龙 2014年11月29日

展示图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中谈有效教学,那我们首先要先理解信息化教学中的人和物,首先我们来看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在其影响下也正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教师一直被我们称做知识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计算机的出现却使教师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人员,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电子教师也加入了教师的行列。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教师:传统的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其中,以传统的教学人员为主,电子教师只是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

电子教师,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不仅具有视听的功能,还能进行人机交互,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活动,并能及时得到评价信息和决策意见,从而实现个别化的学习。电子教师使教师与学生的实体分离成为可能,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目前,人们一直在争论电子教师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人员。不管将来如何发展,现阶段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担心自己的教学地位是否会被取代,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发挥电子教师的作用,让电子教师分担我们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职能。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同时要学会终身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在信息时代,传统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将一起承担起教学的任务。对于向学习者传授“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知识的任务由电子教师担负,传统教学人员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讲授,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专属权和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求知过程的合作者和向导,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第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想胜任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为自己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实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扮演以下四种角色: 1.指导者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将退出信息传播的主体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安排相关的细节,以避免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要精心地监控,为学生在网络信息中的遨游导航,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2.伙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探讨或理解有关。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目前,有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如qq等。3.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课程的设计开发都是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的,教师并没有参与其中的研究。然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教材的讲授者身份出现,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研究与编制,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媒体的优化组织中来。4.学习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急剧变化,终生学习成为时代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我们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目前,教育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成为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只有具有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信息化教学。第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了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并搜集和设计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它不再是单纯地讲授和答疑,而是更注重对各学科的整合,更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更强调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的连续性,更重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3.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不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

第二个方面 信息素养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基本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的能力、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1.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教师要具有感受信息的敏感性,要对新的和重要的信息具有感悟能力,要能够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和加工信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2.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具备信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要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要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教学中的日常工作,如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测验试题的编写等。此外,教师要想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 3.应用信息的能力 【面对因特网这个巨大的资源,教师要从信息的海洋中筛选、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还要创造开发新信息,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4.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特定的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媒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媒体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确实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个方面 教学研究能力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还应是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第四个方面 终生学习能力 教师的终生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时刻关注教育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注意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自己始终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始终保持职业能力的适应性。

清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影响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述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化教学及特征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我个人的观点以为,把它的概念简化可能更容易让我们大家去理解。我理解的信息化教学就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它的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很多,有基于问题的、基于任务的,基于案例学习的、基于项目的,基于资源的,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中才能方便理解 展示

信息化教学方法 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 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

【情境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或优化一种教育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模拟的道德情境中,产生心理的共鸣,形成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发展一种完整的人格】

探究、发现、归纳式教学方法

【这个教学方法强调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自由探索、发现新事物和归纳经验的学习环境。它注重对学生概括和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讲现有的问题解决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与领域中,突出了条件性知识对探究、发现和归纳过程的监控调节作用。】

异步教学方法

【异步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网页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来进行学习,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三章

一、媒体和教学媒体概述(一)媒体与教学媒体的概念 何为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a,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现在人们用它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从广义上讲,媒体就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不仅包括书本、图片、报纸、杂志、广告物、电影、电视、电话、录音机、录像机,还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卫星等等,它们都属于媒体范畴。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学媒体,它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以及教师的各种表情、体态等。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们仍将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按照媒体对受信者的感官刺激的不同,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1.视觉教学媒体。教学板书、印刷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模型与实物教具。幻灯、投影和实物投影等。2.听觉教学媒体。广播、录音、声卡、磁带、唱片、CD等,学习者主要通过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3.视听觉教学媒体。包括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4.交互媒体。交互媒体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够提供教育信息的媒体,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互相交流,还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5.综合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等都属于综合媒体。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任何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在教学中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媒体。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下面是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目标可以是让学生知道某个概念,理解某个原理,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的要求也会不同。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兼顾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征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合的媒体,而没有最优秀的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具体的教学条件,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最适合的媒体,不等于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基本环节

五个基本环节 激发学习动机 ——激活原有知识,告知教学目标——学习新内容——运用知识实践——测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组织形式 展示

根据图例解释班级集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按类分班:比如基础班、提高班、特长班等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这种提法近似于原来的复式教学法,通过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小组互助学习,适度分组、分类辅导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综合式的分层导学:包括班级授课,课外活动和个别辅导三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普及、提高和拔尖)和三种规格的培养目标(兴趣、特长和专长)。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教师给定学习任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者展示问题的背景,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指导、自我反思、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三、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分析和建议

【分析这部分视时间而定,时间多就讲,时间少就不讲】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建议,以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合理的取舍。(一)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分析 整个信息化教学系统是由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的系统。要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讲授者,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同时是教学媒体的使用者和指导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性要素。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还应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新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如果学科教师不顺应这个发展,他们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经常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课程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代教育,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将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情感、意识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3)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成为现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资源也将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网络上储存和传播。不会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就将成为一种新的文盲。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4)心理辅导的能力 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合作,人们又要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又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常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但动手意愿非常强,所以教师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常常与兴趣和情感相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和学校的经济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根据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脑制作”、“电脑作文”、“电子小报作品展”等活动,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提高了学生学电脑和用电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学内容的传递作用 教学内容通过教案、教材和教学媒体来展开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使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的信息编码和传输方式不同,学习者在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捷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信息。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4.教学媒体的支撑作用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可以形成优化的媒体系统。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缺乏符合课程特点和课程规律的高质量的、实用化的教学软件,尤其是缺少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和平台辅助型教学软件,因此还需要由教师来开发一些符合自己教学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发挥每个教师教学特色的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不能仅局限于为教师的讲课服务。固定模式的讲解和演示教学软件是课堂讲课的搬家,不能发挥教学软件本身的优势,也不能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二)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1、教学信息呈现的建议

备课是脚本

教学是艺术

2、注重师生互补性

3、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中的交流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七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是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势而为,找到大趋势下自己能有作为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及所授学科不被边缘化。

第四篇:《有效教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很荣幸,我能学习《有效教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这最近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二个月,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二个月。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必须以十二分的干劲和热情努力!

一、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做为指导思想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二、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教师要求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三、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经过本次教师自学培训,我受益匪浅: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矣,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各位名家的故事,他们那曲折的人生历程,勇于克服磨难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但是农村语文教育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进,从哪些方面改进等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来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以便能为我们乡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方法被大多数的教师运用在实践中。但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较好,但实效性比较差。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有些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本不需要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提问的方式不正确,学生不明白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时候合作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几个学生刚刚凑到一起还没怎么讨论,时间就结束了;有的小组里,只是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几个同学对照一下,就完事了,根本没有合作啊讨论啊之类的;在小组里,发言的依然还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只有倾听的份;还有的小组因为缺乏良好的组织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时居然成了聊天玩耍的机会,更使合作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很多的问题表现了出来。

小组内的合作学习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有些问题学生能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就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确实意见不统一,确实遇到疑难问题时才去合作,这样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方向、问题、内容、范围,小组内同学们能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还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内容而定,教师应该协调好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遵循了这些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两种倾向:首先是目标替代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教师把目标当成过程,学习过了、分析过了就以为学生学好了、分析好了,殊不知两者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学生学了,不代表他学好了,掌握了,理解了、吸收了,同样,分析过了也不能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了,这种教学过程就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不能实现,更说不上教学任务的完成了。其次就是很多教师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要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在语文指导朗读过程中,朗读一般也讲究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二是数量,读的多了,过程就体现了,质量上相应也应该体现出训练过程,一遍遍的朗读,争取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进步,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体会文中的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提高朗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但是我认为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还应该更加合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手段比以前更加优化了,体现在教学中的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难否认,多媒体的运用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在多媒体运用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件的期望太高,依赖太强。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好的课件就上不出好的课堂,所以就把课件当成提升自己课堂水平的筹码,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在课堂上,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展示课件的平台,在课堂上看到的只是课件的声音和图画,而看不到教师的教,看不到学生的学,课堂的活动被课件完全替代了。其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是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有些教师的课很明显是跟着课件走,教学过程被设计得有条不紊,教学进程由课件来控制,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这样就导致课件 2

占据了教学的主导,教师却变成了多媒体的播放者,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多媒体课件了。当然这样说不是要严厉禁止多媒体的运用,对多媒体的使用还应提倡和推广,但是同时也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使多媒体的运用更加合理、科学。多媒体运用的好,确实可以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也可以为课堂增色添彩,只是希望多媒体不要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甚至有些纵容,这就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性,在一篇文章中,阅读应该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些忽视,刚读一遍课文,就让学生说书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说的只是琐碎的东西,说的也是课文的某一个方面,提的问题也相对比较肤浅,不够深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的也不全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这确实是注意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是没有利处的。学习不能光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也需要一定的吃苦耐劳和刻苦努力,如果有些学生的读书心得只是来源于自己喜欢读的内容,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学不读,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完整,不全面,这样也会导致学生阅读上的缺陷。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选取某一重点段落进行品读赏析,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的,但是如果割裂的文章的整体性,只看重某一段则是有害的。还有些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出示某些重点语句或是段落,引导学生品读,试想,脱离了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境,描写的再美的词句或段落能有多大的魅力呢?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对于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品位也要放在大的背景和氛围中进行,千万不能割裂开。

五、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们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了思维的发散,而忽视了整合优化,导致学生们的思维有点过分。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总结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有的说乌鸦很聪明,自己想到了喝水的办法;有的说乌鸦爱动脑筋,有的说乌鸦很勤快,到处找水,还 3

有的说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不干净,也有的说乌鸦不太聪明,怎么不找吸管喝水呢,到处找石子多累啊,更有学生说乌鸦叫声很烦人,不讨人喜欢„„而这位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微笑点头,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我觉得好像已经走进了误区,这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与文章的结合,前几种意见说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比较到位,而后几种意见显然脱离了文章主旨,而教师却没有及时评价,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再让学生说说“乌鸦还有别的方法能喝到水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的多。

六、针对一篇文章,提问的问题不宜过多,也不能琐碎甚至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喜欢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提问与回答,这样会使课堂显得过于繁琐、饱满,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明确。课堂中应围绕一个大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性和内涵的题目,在问题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统一,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回答,说明我们备课不充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摸得不透彻,或者也可以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够深厚。在课堂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很多突发性问题,有时也会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无关,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避开,但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需要解决但又不是重点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时间分配,不能占据大量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或许我们还会碰到更多的问题,有些还会让我们觉得棘手,不知道从哪里解决好,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旨的指导下,逐渐摸索自己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思路,我们一定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载《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