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次世界大战复习专题教学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淮北市西园中学
钟玉娟
2015.3.24 【2015年安徽中考历史大纲】 一战:
A.识记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B.理解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战:
A.识记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
B.理解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通过先前的学习,了解两战爆发的原因、主要事件、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不能从历史的横向纵向联系中把握事件的内涵外延,也不能有效的使感情得以升华。这就需要通过材料去粗取精,使认识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策略】
1.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间空间跨度大,内容繁杂,深度问题理解较为抽象,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效果。
2.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一战同二战作全面比较,从而了解两战的进程。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两战对中国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4. 循序渐进,从感性到理性,在潜移默化中使感情得到升华。【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呈现目标。
(通过展示两组图片,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梳理知识。
1、提出要求,自主学习,从原因、目的、过程、性质、影响等方面,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
(三)展开交流,精讲点拨。1.、归纳、比较法复习:
(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①请你归纳出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要会议、重大战役。②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出示课件检测,从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2、思考两次世界大战对世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准备全班交流。)
一战后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确立了苏美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
3、两战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都参加了,结果怎样?)
(四)反馈矫正,巩固练习。
1、反思、联系现实法:战争——人类不能忘却的创痛
拓展延伸
一战二战的硝烟已经逝去,和平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世界并不太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展示一组图片)
通过以上材料,你知道当今世界威胁和平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请你谈谈如何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2、引用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的话,结束全文。“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
第二篇:《世界大战的灾难》教学设计
《世界大战的灾难》教学方案设计
石家庄市长安区八十一中附小
梁静霞 活动目标: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走进美伊战争,体会战争的残酷。
2、激发学生渴望和平的心愿,树立为祖国和平、世界和平而努力的崇高理想。
活动准备:
1、搜集伊拉克战争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灾难。(最悲惨的或感受最深的一幕:图片、文字资料)
2、根据自己对战争的理解设计“战争”二字。
3、心形小卡片、彩色笔。活动过程:
一、引入战争:
1、观看完图片后,师:我们的天空给予我们遍地的彩虹,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的河水给予我们不朽的生命,我们要保持它的洁净;我们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2、确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是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出现在地球上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战争这个恶魔也就出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走进战争,感受战争,并且深深地思考战争。(课件显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走近战争,感受残酷:
1、同学们在课前设计了“战争”两个字,能不能让大家来看看你的设计?(板书:战争)都举起来,谁来介绍你的设计意图?交流后随即贴在资料交流板上。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相信大家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亲人的离去,战争是家园的沦丧,战争是幸福的终结,战争是人们心头难以愈合的创伤。
3、我们来观看一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诺曼底战役的电影片断。(播放录像)问: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4、刚才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战役,现在我们来展示一组数据:(出示一、二次世界大战数据对比图)数以亿计的生命就浓缩在这些冷冰冰的数字里。
5、我们再来关注一组数据: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吧。仅10年中,200万儿童死亡,400万——500万儿童永久伤残,1200万儿童无家可归。
(体会战争的频繁,死亡的人数、尤其是死亡、伤残的同龄人之多。)
三、走进战争,体验灾难。
6、战争的残酷让我们感受到了震惊,战争带来的灾难更让我们深思,现在我们就走进离我们最近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板书:灾难)
5、这节课我们将从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两方面展开研究,请在小组中整理和筛选你们的资料,选出主要发言人,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还可以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要求:小组交流时,要把感受最深的一点告诉大家,比如就一次流血事件,一幅图片,一个悲惨的故事等。
三、交流展示
(一)、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1、交流中以感触最深的图片、数字、事件对战争给人们的肉体和心灵造成的伤害展开描述。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并做成了幻灯片,让我们一起感受战争对人类肉体和心灵摧残的一幕幕。(课件显示大量的伊拉克战争中悲惨的一幕一幕,配上悲哀的音乐)
(具体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栩栩如生、具体逼真的形象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同学们,老师注意到你们的脸上写满了沉重,此时此刻,能不能就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来谈谈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过渡:战争仅仅是让无数生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吗?他的狰狞,他的罪恶还表现在什么地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二)、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1、学生以讲真实故事、文字材料和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来介绍。
2、师出示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三、呼唤和平,放飞心愿:
1、我们已经深刻感受到战争对环境和人类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人们多么希望远离战争这个恶魔,来拯救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我们自己呀!板书:远离
2、那就让我们用一颗虔诚的心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企盼和平永驻吧!板书:企盼和平永驻(课件显示美伊战争中反对战争[NO WAR]、祈祷和平的图片)
3、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这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愿,当然也是我们的心愿!(板书:共同心愿)让我们放飞我们美好的心愿吧!
4、请用一两句话把你的心愿写在心愿卡上,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老师也写出了自己的心愿,我读给大家听:我希望和平的花儿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开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同一首歌音乐)
5、请同学们把写好的心愿卡贴在老师提前做好的留言板上面。
四、尾声:
同学们,和平的花儿定会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开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课件显示:我们爱和平)让我们请老师为我们拍下这张有意义的照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刻,记住我们的心愿!记住我们对和平的呼唤!
板书设计:
共同心愿
企盼和平永驻远离战争灾难
第三篇: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内乡马山一初中
王中才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 ;
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复习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影响;
2、复习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导学
1、阅读教材第13课和第20课,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2、完成下列“两次工业革命概况”表格;
(二)知识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三)拓展与运用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中期
2、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界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⑴材料一中的“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 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⑵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⑶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第四篇:3 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运用
李顿调查团,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政策;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绥靖政策的实质。综合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阻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英法美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行为明抑暗扬两种态度的对比学习,概括绥靖政策的含义并分析其实质。
(2)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内容的学习,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被侵略,到英法美的姑息纵容,以至苏联的中立自保,分析局部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原因,思考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西方大国、苏联角度);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难点:局部战争为什么没能遏止住法西斯侵略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在亚、非、欧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美采取了什么政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英法的纵容政策,1938年,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面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新战争的威胁,英法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一)英法的绥靖政策
【思考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提问: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主要表现都有哪些?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侵略西班牙。
所谓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英法认为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德国,因此想拉拢意大利以寻求支持,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二)美国的“中立”政策
对德意侵略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表面上不支持西班牙内战任何一方,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军用物资,禁止西班牙内战双方购买的武器过境,实际上是对西班牙共和国实行封锁,而对德意向佛朗哥叛军提供各种武器听之任之。美国宣布“中立”,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而德意可作为“中立国”从美国购买武器武装西班牙叛军。因此,英、法、美等国所采取的措施,纵容了法西斯侵略西班牙。
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西方大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为此,不惜牺牲埃塞俄比亚的利益。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虽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但没把意大利最需要的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而且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则推行所谓的中立政策,禁止向埃、意双方出售武器,但意大利通过德国转手可得到美国武器。西方大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二、慕尼黑阴谋
(一)希特勒提出对捷领土要求
30年代后期,德国加紧了对外扩张和侵略。1938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利益为借口,对捷提出割占苏台德地区的要求,遭到捷政府拒绝,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
【思考探究】提供并让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二 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观点有哪三点不同?
(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2)①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②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③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以此加深对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认识。
(二)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
面对希特勒的侵略行动,英法既害怕战争,又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为此,不惜牺牲捷的利益,与希特勒妥协,逼迫捷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背着捷克,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法西斯德国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当时英首相张伯伦宣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实际上慕尼黑协定的结果不是挽救了和平,而是加速了战争。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指出:它的签订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第一,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得寸进尺,1939年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希特勒占领捷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地位,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一)英法苏谈判
随着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威胁,1939年英法苏围绕欧洲的战争与和平展开谈判。4月15日开始举行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就采取共同行动制止法西斯扩大侵略进行磋商。由于英、法两国缺乏诚意,先后举行的政治和军事谈判均未取得任何积极成果,归于失败。
(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英法苏谈判失败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缓和同德国的关系,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摆脱了遭受德日两面夹击而又孤立无援的境地,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同时,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这样,德国在发动大战前争取了苏联中立,避免了两线作战之苦;同时苏联也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军的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但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延伸】
史学界一般认为:(1)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得到了法国和美国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追随或支持,直到英、法对德宣战后仍一度对它抱有某种幻想。
(2)绥靖政策的教训不仅对于曾经推行过它的人来说是深刻的,而且在世界人民在经历了空前灾难后,懂得了在侵略势力面前应当如何捍卫和平的真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论证你的回答。
对论点的论证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等。对上述观点进行综合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原则。答案可以这样组织:第一种观点,历史根源方面:英国的大陆均衡战略和反共政策。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抱有幻想的表现:“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第二种观点,绥靖政策的教训A.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B.真理:联合起来,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本课小结】
课堂小结
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不仅使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增强了实力;英、法、美等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进一步暴露了它们的软弱,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世界局势朝着扩大战争的方向发展。绥靖政策从而使法西斯侵略行经一再受到纵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后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板书 走向世界大战
第五篇: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常州花园中学历史组 毛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基础知识。
2、学会分析比较,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果、影响。【过程与方法】
1、梳理,整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专题复习,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果、影响。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认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设计思路:
本堂课是一堂复习课,在设计的时候,我考虑到在复习的时候要梳理知识,让学生知道两次工业革命主要讲了什么,所以设计了第一个版块,由学生结合所学,通过完成填空的形式来介绍工业革命。作为复习课还要注意比较对照,分析异同、“纵横”串联所学知识,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版块,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共同探讨。这个版块也是本堂课的重点。第三个版块是让学生们将所学结合实际谈谈想法。第四个版块是分层练习,作为复习课学生需要有一定量的试题来巩固所学,设置了ABC三组题,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一
组或多组题进行练习,一方面也能节省课堂时间。整个一堂课在设计中也安排了一条线索,就是结合地方史,用盛宣怀作为线索,在导入、设计环节、设置问题和总结中都利用了盛宣怀人物情境。
五、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音乐视频,介绍盛宣怀的图片。导入:
在常州走出过一位清朝高官,他叫盛宣怀,他有着“中国早期工业之父”的美誉,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缩影。盛宣怀生活的年代恰逢早期世博会在欧美各国举办,早期的世博会是工业文明成果的大展台,两次工业文明的展品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今天我们一同回顾两次工业革命,进入专题复习。
一、知识回眸,初看工业革命
在盛宣怀档案里收藏着一张老照片,这是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年少的盛宣怀憧憬世博会,向往西方的工业文明,年长后,成为李鸿章门生的盛宣怀积极投生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心系中国工业发展的盛宣怀肯定想了解西方的工业情况,如果时光回转,在座的同学们能否为盛宣怀介绍下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利用填空的形式,填空见学案)
二、知识纵横,细看工业革命
同学们初步回顾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利用资源,细看工业革命。(把学生进行分组,共4组,每组完成一个问题,之后由学生代表回答,一同交流)
1、比较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明显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同学们能否结合材料具体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此外,在发明来源和范围上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何特点?
2、列举成果:
西方在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我们的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我们A广置地,建铁厂;B购轮船,行航运;C建铁路,造火车;D架电线,传电报;E凿地井,开煤矿;F开工厂,广织布。哪些运用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能否分别讲一讲两次工革命的重大成果有哪些?
3、联系中国:
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包括中国的邻邦日本都蒸蒸日上,但却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伤痛。同学们假若你们生活在两次工革命时期的中国(大清)你会经历哪些事件?
4、论述影响:
盛宣怀的美国朋友吉罗福(时任海关税务司,建议盛宣怀参加1878年巴黎世博会)对盛宣怀说过进行工业革命让他的国家变的更富强,同学们能否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三、知识拓展,工业革命之我见
盛宣怀专注于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同时,依然心系“招集五洲之物赛于吾国”的世博会,希望有一天中国也能有自己的世博会。百年风云,转眼而过,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素有“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了中国。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科技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知识迁移,小试牛刀我最行
刚才同学们一同复习了两次工业革命,接下来让我们小试牛刀,夯实基础。五分钟后我们一起交流探讨。(组题见学案)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同学们重温了两次工业革命。我们领略到了两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有力推动,也感受到了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伤痛和~~。
为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强国梦,很多向盛宣怀一样的中国人都付出过巨大的努力。曾经我们羡慕西方工业文明创造的巨大成果,现在我们骄傲中国现代建设带来的累累硕果。同学们让我们有梦想,有干劲,一起见证和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六、课后反思
本节复习课,预先编写了学案,并通过设置4个版块,比较清晰和流畅的引导学生完成了复习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由浅入深,和前后知识的联系、比较。作为复习课在设计中用盛宣怀作为线索前后联系结合了常州地方史,效果比较好。作为复习课在设置练习题时注重了对学生的分层,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也起到了训练的作用,效果也较理想。但本堂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有4点,一是对课标的研读还有欠缺,忽视了课标中“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复习中没有涉及;二是在课堂评价中,表现出了急躁,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时,立马打断纠错,这种比较急功近利的评价方式要改变;三是在论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时候,设置了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这个说法本身不妥当,学生在回答时也出现了困惑;四是作为复习课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些问题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引起重视,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