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伴成长两次设计与感悟教学反思
部编新教材培训参加了许多次,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对于教材使用的建议,踌躇满志地想要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大展身手。然而真正进入课堂时,才知道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教材使用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引发了很多思考,这里以《学习伴成长》教学片断的两次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学习伴成长》第一目是“打开学习之窗”,旨在树立学生新的正确的学习观。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了系列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运用你的经验”,活动设计让学生自由表达解释“学习”两个繁体字的字形结构,明确古人对于学习的认识,以此引入对新的学习观的探讨,导入新课。该活动设计能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这一点,我坚持采用了这一活动。
活动二采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该活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我以情景引入: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兴高采烈地与同学打球,老妈从天而降,要你回去学习,类似的情况你准备如何与她沟通。同时展示教材活动中设计的其他情境,让学生选择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设计的意图在于运用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及参与的热情,并在讨论中使其明确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并非只有学习知识才是学习,我们也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然后调取学生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学习,增强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是讨论春游收获,教材中该活动对应后面结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理解,还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我觉得要从这个活动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困难,所以在设问时对活动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旅游收获,并对比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校里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习伴成长这一观点直接选用的是教材的图片。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是以两张图片对比,得出结论。终生学习主要补充了教师自己的学习经历。
【教后反思】
学生整体参与情况不错,有话说,也想说,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是在动态生成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教材活动与结论不能很好地对接,尤其对“这些活动也是学习吗?”这一活动进行总结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完全与预设不一致,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呈现对应知识,显得突兀。第二,当学生与我聊自身的经历时,十分热闹,但真正要总结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口语化,属于经验式的表达,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第三,学生整体上参与热情较高,但“真问题”少。所有的问题设计几乎都停留在学生的经验层次,不能使其深入思考,缺乏梯度和思维的力度。第四,课堂信息过于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关于学习的正确认识。
教学设计表面化,缺乏整体性思考是最大的问题。过于追求一个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没有很好地指向教学目标,没有认真思考学生在这一堂课的收获。缺乏整体性思考是因为拘泥于教材,不敢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对教材设计的活动虽有部分的改动和素材的添加,但还是一个活动或材料得出一个结论,而且结论也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
基于以上反思,我对本片断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导入部分不变,由古代的学习观引出新时代的学习观。然后以漫画形式呈现几种学习观:第一,学习就是指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第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学校学到的。第三,只要在学校我们就能收获很多。第四,大学毕业后,我的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为八组,每个观点两组,赛出优胜组,颁发奖品。要求是运用书本P15-P17的知识,对观点进行评析(友情提醒:要肯定观点中的正确的部分才会更有说服力哦!)。PPT超级链接,当一组比赛完毕,对应观点补充相应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如关于终生学习的内容,展示学生采访父母毕业后学习经历的记录图片,老师学习的经历,增强学生的现实体验,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四组评比完毕,颁发奖品。最后PPT整体展示总结正确的学习观,并帮助学生解读,总结明确。
【教后反思】
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阅读并运用书本知识、友情提醒为学生理性思考问题搭起了脚手架,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非常突出。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兴趣浓郁。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1.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是从吃透教材开始的。如前文课例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而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作为外在的形式和手段,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搭建的平台。教师在备课前,在备课推敲教学设计时,甚至在反思中,都要通过反复研究课标、部编教材培训材料、教参等方式钻研新教材,从而吃透教材,最后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只有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在教学设计时游刃有余,才敢在教学设计时大刀阔斧。因为你知道,你的方向是准确的。
2.重构教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能够从课程标准入手,遵循教材设计者设计的核心理念,对教材的知识重新梳理、编排、整合,方便学生理解。如对于本目的知识点可以梳理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包括:(1)从内容上看,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2)从学习的表现来说不仅是接受和掌握,也可以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3)从学习场所看,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4)从学习的态度看,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5)从学习的时间看,学习伴成长,要终生学习。
3.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学生成长
教学活动的设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然而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如为创新而创新,如活动设计仅指向知识结论的获得,如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等等。那么,创新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哪些原则?我觉得,关注学生成长是最根本的!活动设计时,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学生的盲区又在哪里?盲区在哪,生长点就在哪!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指向教学目标,更再进一步的指向学生的生长点。能不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不能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新观念?能不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发展?能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些才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真正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即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可以说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成长,那么,这个课堂就是失败的。
第二篇:《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
《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1.3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学习”字形的解读拓展学生对学习的理解;通过讨论与思考,明确学习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学习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习”更深刻更广阔地理解,使学生激发学习的愿望,明确学习的动机,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
不适应──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他们对于中学的学习还不适应,需要积极引导,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局限──很多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比较局限,认为就是在课堂中学习,导致学习的方法不灵活,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终身学习的观念难以形成。不全面──关于学习动机,学生的思考是不全面的,他们更多地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为了自己将来的物质生活,等等,导致学习的动机不强烈。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点亮生命
教学难点:解读学习
五、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法、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始,我们不仅面对新老师、新同学和新环境,还有新的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从“学习”两字说起。
环节一:解读“学习”
【运用你的经验】
图片导入,学生填一填。
提问:我们祖先创造这两个字的时候,想表达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不同意见予以保留和尊重。
总结:学是知识的训练,而习是指实践。学与习相结合。
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学习有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
提问:他们是在学习吗?如果是,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1.学习课外知识
2.学会奉献
3.学会自立,学会感恩
4.学会承受
总结:生活是个大课堂
【探究与分享】
提问:我们最近去了首都博物馆,在这次活动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与赞赏。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品味生活,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参观的内容,可以是遵守规则,可以是积极交往……
总结: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仅表现为课堂上的接受与掌握,而且表现为生活中的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学习到了今天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请你给“学”字一个新的解读。
学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老师给予鼓励与赞赏。
②指的是手把手,现代动手能力
③数学、占卜,现代计算机
④学校现代不局限在房子里
⑤孩子现代不局限是小孩子
总之,通过我们对学习的重新解读,我们看到:
1.学习既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不仅在房子里,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需要我们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
3.学习不仅是小孩子的事情,学习没有终点,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环节二:学习的意义
对于学习,大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为什么要学习呢?你是否思考过学习的理由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讨论学习的理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分成四人小组完成。
第一步:学生回答,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总结分类。分为三大类,即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国家和社会。
第二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学习对自身的意义。
海伦·凯勒:一个小姑娘,十九个月时因病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她一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甘相伟: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学习的机会。其求学励志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为《站着上北大》写了序言。
放羊娃的故事:记者采访一个放羊娃,“你为什么放羊?”“为了赚钱。”“赚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
提问:除了获得物质条件之外,学习对每个人还有什么意义?
总结:学习──世界更精彩
学习──生活方式
学习──能力和智慧
学习──独立与自由
李嘉诚:知识改变命运,而学习点亮生命。
总结:学习,自身获得成长,增益他人,服务社会。
【板书设计】
学习伴成长
解读“学习”
知识──能力
接受──探究、感悟
终身学习
学习点亮生命
服务社会
增益他人
完善自我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
第二课第一课时学习伴成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学习。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三节课,本课内容《学习伴成长》在第一课《中学时代》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一起探讨应持有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多元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引导学生探寻学习的意义,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帮助学生生成学习的内动力。
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面临着新的学习阶段,新的学习天地也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初中的学习生活会是怎样的?学习有哪些方式?学习又有几个层次?学习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还需要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澄清。四、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难点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初中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你打算怎样在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框《学习伴我成长》。(板书课题)首先,带着以下五个问题自主预习
(1)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哪些内容?(2)生活中,学习都表现在哪些方面?(3)学习需要怎样的态度?(4)为什么要终身学习?(5)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打开学习之窗阅读课本第14页,你认识这两个字吗?在你看来,①至⑦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看完后,你们共同认可的学习是什么? 探究活动1:幻灯片播放,《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 《尚书大传》“学,效也。进而愈明着学也。” 《广雅》“学,识也。”
阅读教材P15,思考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你的学习经历有哪些?(学习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科学知识的学习)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品质能力的学习)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学习自理自立)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学习与人相处)
教师引导: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习的层次要求也有所改变,除了简单的识记还要能理解,会应用,找出其内在联系。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第16页,同一次春游同学们各有不同的收获。他们的收获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没有那么多的收获?(学习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
教师引导: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②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设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习,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探究活动3:阅读教材17页探究与分享: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吗?长大成人之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③.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礼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④.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学习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下面我们通过莫言的故事一起来探究!
二、学习点亮生命 1.请认真看并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习对莫言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一生都要学习?(学习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讲解)
知识点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1)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2)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3)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4)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2.阅读探究:李克强的故事,从李克强的故事中,你有何启发?(学习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
知识点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3.阅读毛泽东的故事思考:毛泽东的经历说明了什么?(学习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
知识点3学习点亮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七、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学习新概念: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5.学习没有终点。
学习的重要意义: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
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息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八、作业布置
课本19页,拓展空间。(强化对学习的认识)
第四篇: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福清龙西中学
高中生物教师 陈向炎
一、概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并且本节内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的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概念、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备课时,我根据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采取多媒体课件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教师创设实验、媒体情景、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
(2)“师生交流-互动”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是让学生随着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来讨论、归纳和总结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使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②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2、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5、教学难点
①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一、提问,导入新课。思考: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2、男性和女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人体细胞内有46条(23对)染色体
22对相同的常染色体和1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X和XY)。
二色盲的遗传规律
过渡
情境创设 展示几幅图,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如
观察,听讲
知道这是色盲检查图。了解看不清楚这些图的人有可能就是红绿色盲。
阅读一段有关道尔顿发现色盲遗传病过程的文章。(文章用英文翻译,意图是让理科班的同学对故事感兴趣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新单词。)
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通过社会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病率远远大于女性患者。请同学们思考:
1、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
2、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
那怎么写出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能用bb表示吗?请同学分别写出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
分析:
1、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者换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是男性患者发病率是女性患者的14倍,说明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通过分析道尔顿的家庭图谱得知,控制该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学生巩固知识,填写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
分析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落实书本基础,强化伴性遗传基因型写法。写出下列几级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用红笔圈出色盲的个体。
①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④ XBXb ×
XbY ⑤ XbXb ×
XBY ⑥ XbXb ×
XbY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写出每组婚配情况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部分同学上黑板书写。
三掌握规律,学会运用
总结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规律
对同学们分析的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点评和讲解。
提问: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情况,请总结一下色盲这种伴X隐性遗传病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如致病基因传递有何特点? 与性别联系体现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 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 母亲的致病基因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4.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分析遗传图谱
提问:
如图,王超发现爸爸也是色盲,而妈妈正常,所以他认定是爸爸将色盲基因传给他。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推理,回答问题。
四
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请同学们利用遗传系图谱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而导致骨骼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X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
请同学尝试分别写出正常男性、女性;患病男性、女性的基因型。
1、正常女性×患病男性
2、女性患者(纯合体)×正常男性
3、女性患者(杂合体)×正常男性
4、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分析遗传图谱,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规律。得出结论: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病,其母、其女必病
五伴Y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
1、患者全部是男性
2、遗传规律:父传子,子传孙。(全男)
总结得出:
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
思考,归纳,总结
6.课后反思
最初我提出让学生从观察色盲检查图中导入新课,但是觉得后边提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会比较突然,而且过度的也不是很自然,所以在一开始就给同学们两个思考题,不多,但是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性染色体的提出做铺垫。
接着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色盲检查图中显示的数字和图案,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接着给出一段英文文章让同学们阅读,既能增加兴趣,又能从中学习新单词(但是该过程用时有些过多,若能再减少些时间会更好)。然后引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根据社会调查结果,向同学们提出疑。让同学们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在总结遗传规律的时候,我有意写错一个遗传规律,想让同学们经过思考发现,让同学们对此遗传规律有深刻印象。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没能重点突出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学生对错误知识点的辩证过程,着急着自己一手包办。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吸取一些经验,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以及发现问题的时间,让课堂更加完美。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关于讨论色盲、佝偻病以及外耳道多毛症这些伴性遗传病的表现型和致病原因时,讨论激烈,发言非常踊跃,证明大家对在自己身边存在的遗传疾病比较关心。所以可以在适当的时间之内,给同学们讲述一些遗传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原因,让大家对此有更广泛的了解。经过这次成长杯课堂教学交流之后,发现自己确实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各位评委老师和科组老师的指导中快速地“成长”起来。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学校以及各位领导对我们新老师的期望,尽快成为一中的“凤凰”。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
知道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不仅是在学校的学习,更是全感官、主动的学习;学习没有终点,需要终生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明确学习对于自我成长、增益他人、服务社会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多元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重点: 打开学习之窗 难点: 学习点亮生命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好吗?欣赏的过程你要记住印象最深的歌词。播放《学习歌》
师:听完歌曲,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歌词?你还记住了哪句歌词?(学生回答)师:“做人一定要勤劳,活到老学到老,该学的真不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我们又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堂《学习伴成长》。板书《学习伴成长》
环节一:打开学习之窗
过渡:同学们,学习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关于学习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打开学习之窗。了解自古至今人们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展示:学习的繁体字 师:
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你能猜出古人创造这两个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吗?如果让我们把这两个字的偏旁部首分解开来,请运用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他们分别所有表达的意思。(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 师:最早,“学习”一词出自《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指雏鹰开始学习飞翔。这是古人对学习的理解。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变迁,现代的人们对学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呢?让我们来看几例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探究与分享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尊敬老人,弘扬美德,锻炼能力)
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孝敬父母,提高自理自立能力)
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宽容,锻炼与人交往能力)
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活中,获取知识是学习,培养各种能力也是学习。所以,初中阶段学习依然是我们重要任务。这一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师:依据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大家想一想:你经历的学习有哪些?和同学一起讨论,看谁想得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
师:学习不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接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生活无处不学习。
师:在刚刚结束的军训中,我们曾被绵绵细雨打湿过帽沿,也曾被炎炎烈日晒黑过脸庞,还曾为教官离别的时刻而伤感难过。这一切的经历都是学习。下面让我们重温那一刻。(播放军训短片)
在军训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为什么同一次军训,大家的收获不一样呢?
师: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与发现,体验和感悟,学习更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习中,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师:人有学习的天性,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展示图片)
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礼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长大成人后,我们还要学习吗?
(展示图片:考研奶奶)
这位高龄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师:学习没有终点。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生活中,像考研奶奶这样孜孜不倦、终生学习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人们如此钟爱学习呢?
环节二:学习点亮生命
师: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人:他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能用双脚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能用双脚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他被称为无臂钢琴师,断臂王子、隐形的翅膀。他就是---刘伟。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刘伟,看看他是怎样用学习点亮自己的生命。播放视频:刘伟的故事 探究与分享
在刘伟的成长历程中,他学会了什么? 这给他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小组讨论,)
师点拨:刘伟学会了用脚吃饭、穿衣----有利于自立,更加独立和自由; 游泳、弹琴-------让面前的世界更精彩,生活更充实
坚强、自尊、勇敢----让生命更茁壮,获得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师小结: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刘伟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让他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他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师:同学们,像刘伟这样用学习点亮生命的人古今中外还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学生列举)
师:司马光凿壁偷光,刻苦学习,名垂青史;毛泽东读书不倦,挽救了中国革命,成立了新中国,成为一代伟人;自学成材的莫言,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为国争光;渴望光明的海伦凯勒在黑暗的世界里用学习点亮了生命,也照亮了别人。他们在点亮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了幸福的体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师过渡:同学们,还记得《学习歌》中那句话吗?
中国有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白发也能变年少,活到老学到老,不枉人生走一朝。让我们在生命的每段历程中,都用学习伴我们一起成长。
第三环节
学习伴我成长 至今我已经学习了 _________ 等课程。
通过学习,我获得了_________ 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掌握了_________ 方面的技能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处理 _________ 方面的问题。
为了将来的发展,我还要学习_________。
师:同学们,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的个体生命被学习点亮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国家、世界也就同时被点亮了。让我们在中学时代最美的年华里,用学习点亮我们青春的生命,用学习伴我们一起成长。
拓展作业:
鹦鹉学舌是学习吗?
要求:课下搜集相关材料,下节课开展小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