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二年级上册 3 找月亮 教学设计
找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壶、都”等12个生字,会写“杯,都”等10个生字。
2、结合找月亮的具体语句,体会孩子们当时快乐与渴望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渴望,读懂找月亮的过程。教学重点:
1、认识“壶、都”等12个生字,会写“杯,都”等10个生字。
2、结合找月亮的具体语句,体会孩子们当时快乐与渴望的心情。教学难点:结合找月亮的具体语句,体会孩子们当时快乐与渴望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是儿时还是逐渐长大,月亮总是与我们形影不离,月亮本身就是美丽的存在,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月亮的课文。
板书课题《3 找月亮》,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互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我想大家已经想读给身边的好朋友听了,那就先读给你的同桌听吧!3.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师:老师从同学们认真的表现已经可以感觉到大家把课文读得很正确了,下面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你认识了吗?(课件出示我会认)自由拼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都课文,理解:大家都把甜酒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理了。(出示课件)
(2)朗读指导。
奶奶的话要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
2、学习3--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问:孩子们都在哪里找到了月亮?体会孩子们找月亮的心情。
(2)指导朗读。
通过理解“妙极了、大呼小叫”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找到月亮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指名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我想,我的眼睛里也有个小小的月亮。
3、学习第8自然段。
师,“噢”是感叹词,引出感慨,表面是说月亮很多,无处不在,实际上是说像月亮这样美好的事物也是很多,暗示只有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就能寻找到美好的事物。
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阅读课文后,请你想一想,到底有几个月亮?
2.还能在那些地方看到月亮?想一想,试着模仿课文的说法给大家说说。
第二课时
一、进入意境,借读赏美
1、教师范读课文:要把握好音调、节奏和抑扬顿挫,使学生听后感受到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生动性,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自由朗读:你能比老师读得还好吗?请试试吗?
3、给好朋友读:自我感觉怎么样?现在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自认为读得最好的或最喜欢的部分读给朋友听,并请朋友评价。
4、你的好朋友读得好吗?请推荐推荐。
二、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甜酒 一()小小的月亮 一()小河 一()净沙
2、读句子,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1)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
(2)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不一定有个小小的月亮。
··
三、识说生字,指导书写
1.采用歌诀法识记“院”、“叫”。院:一元带帽左耳边。叫:回收各一半。
2.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说字形或部件说字形。如,杯(木+不)、妙(女+少)„„
四、布置作业,引向课外
1.收集有关月亮的名言、谜语、故事等。看谁了解得多,在班上说一说。
2.你听说过《月迹》吗?我们今天学习得这篇课文就是写《月迹》的一部分。请同学们在家长帮助下上网阅读,把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月亮高挂在天空,它属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婉转的鸟鸣、盛开的花朵、茵茵的小草„„为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爱护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杯中 饮月
找月亮 院中 找月 河里 寻月
眼中 见月
无处不在 }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教学设计
《望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望月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然、优美的演唱歌曲《望月亮》,感受月夜的唯美和温馨以及能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通过学唱懂得在歌唱时突出三拍子的动感及舒缓特点。
3.了解歌曲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歌曲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体会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及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舒缓的情绪,优美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表现三拍子旋律的特点及利用简单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生问好。2.情景激趣。①启发谈话。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伙伴,你看她来了。(课件出示:卡通小女孩“萌萌”),她叫萌萌,大家和她打个招呼好吗?(学生打招呼)今天萌萌和妈妈要去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去,你们想去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注意看,你听到了那些声音看到了那些场景。②课件播放,学生听赏。3.明确主题。反馈。
二.歌曲学习。
(一)歌曲初解。
1.共同听赏动画歌曲《猴子捞月》 思考及反馈。A歌曲中月亮像什么?小猴子们能捞到月亮吗?为什么? B你觉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如何?你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2.歌曲初听。
A师:这首歌歌曲和我们刚才听到的《猴子捞月》有什么不一样?(情绪、速度)B学生说一说。④复听歌曲。
A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旋律慢了很多,听起来有一种很安静舒缓的感觉,你们听出来歌曲中月亮像什么了吗? B复听歌曲。C反馈。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你觉得这首歌曲中说月亮像什么?学生简要回答。D小结。
(二)歌曲学唱 1.教师范唱
①课件出示歌曲简谱及歌词。②认识三拍子。
A师:这首歌曲的感觉很慢,像是月亮在天上移动、在慢慢地跳舞,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节拍。B课件出示三拍子指挥图示。C学生跟随老师模仿三拍子指挥图示。③聆听及律动
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天上的月亮在摇啊摇。2.学唱。①按节奏读歌词。②师分句教唱。
③师指导学生用中速、优美的情绪演唱。
3、合琴练唱,及时纠正 A注意练唱连音线部分。
B课件标注:2---|2----及1---|1----|部分,注意此乐句节奏的正确唱法。
4、听伴奏完整演唱。
(三)情感处理:月光下的音乐会。1.编创活动。②课件出示伴奏图示。
③教师指导学生,用碰铃和沙锤伴奏。2.表演唱。
一部分同学伴奏,一部分同学演唱。
三、课堂拓展。1.我送妈妈一首歌。
①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平时你和妈妈在一切快乐场景。②学生听赏《望月》 2.说一说:我和妈妈的故事。
师:妈妈和你之间最难忘的或者最开心的一件事。四.课堂小结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再见!2.音乐中,离开教室。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识字3》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独立识字课。它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歌颂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三字经的形式,节奏整齐,韵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学生诵读体会,有利于培养语感,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学习目标】
认识“神、州”等12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感知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对三字经感兴趣。
进一步锻炼自主识字能力和对语言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1.布置搜集资料或问人,了解中国还被称为什么。
2.制作PPT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
结合课文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识字读文的积极性。运用多样化的策略引导学生科学识字,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在情境中识字,随文识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情感铺垫。
1.出示导语,学生自读,再教师引读。引读: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谈话: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她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美的河山。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几处大好河山,具体地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创设情境,识字学文。
(一)识记“神、州、川”,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交流中引导识记“神、州”。
(1)你认识这幅地图吗?你觉得它像什么?
(2)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称呼吗?从哪儿知道的?
(3)根据交流出示“神州”“华夏”“中华”,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神、州”两字的。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生字,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有些学生是“生”字,而对于另一些学生已是“熟”字。因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记生字,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谈话:我们的祖国土地十分辽阔,山川十分壮美。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小诗:“长江两岸,柳树已经发芽......”(教师引诵,学生齐诵)这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神州大地的辽阔和壮美。大家再来读一读下面的三字经,看看它写的是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学或老师,想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正音,学习“川”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
(3)说说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运用象形联想法识记“川”字的字形和字义。
(4)大声诵读句子。
【设计意图:复习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把句子中的三个生字分开,采用不同的策略识记,“神、州”两字在学习句子之前识记,“川”字随文识记,这样做,是在分散识记、降低难度的同时,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特点,把识字学词,朗读感悟充分结合,相辅相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习第二句,识记“涌、耸”。
1.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2.过渡: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3.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4.引导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5.结合图片交流识记“涌、耸”。“涌”是形声字,字义与水有关,可以与“勇”比较识记;“耸”字可用会意法结合图片联想识记。
6.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结合图片理解感悟,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再观察地图引导朗读感悟,加深体会,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有效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轻松。】
学习第三句,识记“岛、隔、峡、与、陆”。
1.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3.指名读句子,再引导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可用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鸟──岛、夹──峡、写──与;分类识记:隔、陆。
4.结合地图,诵读体会。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地图”在本课学习中的作用,用一幅地图将读文识字活动贯穿起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版图,又通过看图片、读句子感受了祖国的山川壮美,还识记了更多祖国的文字。】
识记“民、族”,学习第四句。1.出示词语“民族”,请认识的同学读一读,并介绍一下自己是在哪儿认识的,再引导交流识记方法。
2.谈话: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还知道哪些?
3.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读读认认”中的图片和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
4.出示第四句,反复朗读、体会,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大声诵读。
【设计意图:“民、族”两字形、义比较抽象,因此在初识时就采用反复呈现的策略,让学生多见面,多读牢记。见得多,读得多,印象自然深。】
整体诵读课文。
1.自主朗读,自主体会。
2.同位合作诵读,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感受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
3.男女生分行合作朗读。
4.看地图和图片,师生合作诵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5.齐诵两遍。
三、巩固识记生字。
1.集中出示12个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卡片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3.“抽签”组词。学生抽到一个生字,先认读,再组词,比比谁组的词多。
4.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巩固。
(1)自主读。(2)同桌互读。(3)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本课的识字教学总体采用分散识记,集中巩固的策略。开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记生字、随文识记生字,然后集中巩固识记,识字过程层次安排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1)自读田字格中的字并观察字形。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认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注意“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
2.引导发现。
(1)相似的字:川、州。
(2)难写的字:争、民、族。“争”字中间一横右边要出头;“民”字的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撇(讲解时避免强化错误写法),“族”字右边分上下两个部分。
3.范写指导。
(1)夕:撇要短,横撇的横要短,撇要长;
(2)与:竖折折钩要写正,宽窄适度;
(3)川:第一笔是竖撇,中竖要短,右竖要长;
(4)州:第一点向左,另外两点向右点;
(5)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舒展。
4.学生先描红,再练习。
5.展示评价。教师拿着红笔全班巡视,发现写得好的打五角星表扬,发现六个字都写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励学生认真写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的写字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更要注意和强化学生写好字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教师不吝啬时间,范写学生难以写好的字,不吝啬表扬,激励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持久的学习品质,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灰 迎 阿姨 追 顶 被 鼓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
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 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 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课后记】
提起科学,我们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月亮阴晴圆缺,太阳东升西落;动物繁衍生存,植物开花结果;火车飞速奔驰,大桥横跨江河这里都包含着科学。
本组教材就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
本组教学伊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当然,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解读科学,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感悟,去探索、发现。
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项实践活动,为本组教学做好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有哪些新型的建筑,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
2、对你认为很平常的事情,如:打雷下雨,农民喷洒农药,扔到高处的东西自动落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3、从本学期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合体字,试着把它们的各部分分开,看看分开以后的各部分是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