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并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去过乡下吗?谁来说说你对乡下的了解?看来,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都挺喜欢乡下的。这节课,就让老师带你们去乡下走走,好吗?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你们想去吗?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乡下人家。“那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吧!”通过观看乡下风光,学生谈观后感,然后引出作者陈醉云的感受。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
理解“独特、迷人”,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哪些独特迷人的生活场景?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在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交流归纳出六幅生活场景:瓜藤攀檐、花竹争艳、鸡群觅食、群鸭戏水、院落晚餐、月夜睡梦,再由这六幅场景展开全文教学。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自发随音乐节奏拍掌)你知道这首歌写的什么吗?(乡下的风景)是呀,昨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作者陈醉云笔下如诗如画的乡下人家,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吧!今天,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再次走进--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请孩子们轻轻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或哪一段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师播放课件,指名读,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景?什么是独特?(独一无二)那迷人呢?(吸引人)(板书:独特 迷人)生看屏幕再读。
这会儿就让我们也融入到这独特、迷人的田园生活中去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布置读书任务:在这一幅幅画面中,你认为那幅最迷人最独特,美美地读一读。老师交给你们一把金钥匙。(自学金钥匙:课课件出示欣赏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语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
2、好好想想这一处风景到底有什么独特和迷人之处,还可以写下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读课文。
师:乡下的风景很美,这篇课文更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了,请说一说,你最喜爱哪道风景?
3、学生交流:
屋前搭瓜架
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得是什么呀?
师引读Ⅰ:在长长的瓜藤,绿绿的叶中,点缀在其中的是青、红色的瓜,多么明丽的色彩,它们把小屋装扮得多么生动呀!--瞧,这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引读Ⅱ:可爱的色彩,生机勃勃的瓜呀、藤呀、叶呀,乡下人家春种秋收,夏天还可以用来遮荫,真是可爱呀!--请大家把可爱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句子)
师:读得真好!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运用了对比。
师:拿什么和什么对比?
生:拿瓜架和石狮子、大旗杆对比。
师:瓜架属于什么地方的?(乡下)
石狮子、大旗杆属于什么地方的?(城市)
师:请大家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
师: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严肃、威风、单调……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
齐读句子: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怎样的装饰?
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高楼门前蹲着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这样的装饰你在那儿见到过,给人怎样的感觉?(威严、单调、严肃)
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体会乡下人家的可爱。
门前种鲜花
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这独特的大好风光。
课件展播“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欣赏着如此美妙的画面,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
师:你们描述得真美,既考虑到视觉上的美,又考虑到嗅觉上的美,相信你们能把句子读得更美。
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重点品读
(1)“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这样写不是矛盾了吗?
提示、点拨:乡村风光的特性--朴素;鲜花的色彩--明丽。
(2)“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A、介绍花开的时令--感悟农家小院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
芍药-4-5月 凤仙-6-8月
鸡冠花-7-12月
大丽菊-6-7;9-10月
B、“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了什么?
(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
师:你们说农家人心里能不高兴吗?请大家把农家人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
过渡语: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欣赏这美丽的乡村风光。
是啊,乡下人家屋前的小院多美啊!春天来了,芍药绽开了美丽的笑脸(看芍药);夏天到了,凤仙、鸡冠花竞相开放(看图);一阵秋风吹过,大理菊点头向我们微笑(看图);冬雪纷纷扬扬的飘落,腊梅舞动着身姿。太美了!这些花在不同的季节,依次开放,这就叫……(语速放慢拖长)
生: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1.华丽:乡下人家门前的场地上种着几株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很美丽。
春天,芍药在叶丛中竞相开放;夏天,凤仙争先恐后地露出一张张笑脸;到了秋天,鸡冠花和大丽菊仿佛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看。这些花儿依着时令,也就是依着季节顺序开放,给朴素的乡村风光增添了明丽的色彩。
2.朴素:因为这些花都是乡下人家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的,不像城里人把花种在花盆里,而且这些花都很普通,不用怎么照料它们。
师小结:一切是那么自然,和乡村风光和谐地相互映衬着,构成了一道朴素的风景。
从这鲜花轮绽图,让我们感受到了农家人的内心其实也是追求美,向往美的。
3.请女同学来读这段话。
屋后春笋冒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春笋的数量很多。
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成群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探”这个动作。
师:请那么来做一做“探”这个动作。
(生做动作,师点拨--在漆黑的地底下,你憋得慌,在春雨的滋润下,你终于摆脱了无边的黑暗,冲向你向往已久的光明。
师:说一说,你刚才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探出头来的?
生: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师:小春笋们,带着你们的渴望,带着你们迫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你感受到了是一幅这样的雨后春笋图?
生: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画面三:“屋后春笋冒”是一道()的风景。
1.幽静: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2.生机勃勃: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所以说这是一道生机勃勃的风景。
3.从这个“探”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男同学齐读这句话。
5.你能想象这些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他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笋芽儿的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他们 地说:“。”
学生自由写话。交流。
6.(课件出示雨后春笋图)学生齐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中心句)难怪作者要说-
1、出示文句,充分朗读,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地方。
2、说说看,这里的乡下人家里有什么独特的地方?(问题生发,以学为主)
3、学生发现一: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春天的芍药,夏天的凤仙,秋天鸡冠花,大理菊)充分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花不间断,并让学生想像鲜花绽放的情景。
4、学生发现二:(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理解朴素、华丽,感受独特。
5、指导学生朗读表达出独特的农家风光。
1、找到描写雨后春笋的句子,朗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几场春雨过后,看到这么多鲜嫩的竹笋(出示图),告诉我,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出兴奋、愉悦、欣喜的心情。
3、其实啊,不仅是看竹笋的人很兴奋,很愉悦,还有谁也很兴奋?(竹笋)哪里你能读出来了?品读体会“探”字。从“探”字你体会到竹笋是怎么的心情?朗读指导。
(师播放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
师:瞧,成群的小竹笋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想干什么?(指名谈)
(如: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师:哦,多好奇啊,读出你的好奇,边读边探头。师评价:一个“探”字,让我看到了一个好奇的小竹笋。)
师:小竹笋,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如:生:生怕自己在别人后面出来,想快点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师:好一个迫不及待的小竹笋,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谁再试试?师评价:一个“探”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急切的小竹笋。小竹笋们,让我们一起读吧!(生边读边做从桌下探出头的动作))
师:这好奇,顽皮的小竹笋简直就是一个个淘气可爱的娃娃,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小竹笋写得如此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板书“拟人”)谁说咱乡下人家屋后的竹笋不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还有哪道风景你们也喜爱?
师:这道风景中什么东西吸引了你?它什么地方吸引你?
竹:“绿的叶、青的竿、绿绿的浓荫”,颜色多美!
笋: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哪些词让你眼前一亮?“鲜嫩,成群,探”,小笋芽,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多聪明、多可爱的小笋芽啊!怎样读出竹笋探出头来的样子?
抓住“探”字:换字“伸、长、冒、钻”好不好?------情境创设:趴下头,你们现在就是一群即将破土而出的小竹笋,听老师的描述: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春雨沙沙,春雨沙沙,一群一群的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了。你这么迫不及待的出来了,你想做什么呀?(生答)-----读文-----积累背诵,展示背
院里鸡觅食
B、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公鸡的威风、神气和母鸡的慈爱、尽职的?
生:率领、耸、大踏步。
C、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作者把母鸡、大公鸡当人人来写了。
D、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幸福、快乐的家庭。
E、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过度语:除了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
(生自由读句子)
温馨:母鸡带着孩子们觅食,而雄鸡似一位阅兵的将军,也似一位尽职的丈夫,也似一位尽职的父亲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多么温馨的一家子。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谁来学一学雄鸡的样子?
此时你方法联想到了什么?(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这同样是一个拟人句,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4.边想象雄鸡的样子,边有感情的读一读这句话。
师:(出示写鸡的语句)请你读!
咱乡下人家养的鸡有趣儿吗?怎么有趣儿?(生说雄鸡的威风,母鸡率领小鸡觅食)
请看,(师学雄鸡大踏步的样子)这就是威武的雄鸡,谁来读读雄鸡?(抓住“耸”“大踏步”指导)
雄鸡这么威风凛凛,那母鸡呢?(带领小鸡觅食)多有责任感的鸡妈妈呀!谁来读一读?(突出“率领”)下面请女同学读母鸡,男同学读雄鸡。
小鸭子在乡下生活得怎样呢?(读读句子)
师:多可悠闲自在的一群鸡鸭啊!这是在城里难得一见的,是咱乡下人家的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接着谈谈你们喜爱的风景
河中鸭嬉戏
从这些话中你感受到河中的鸭子生活得怎样?
活泼:一群顽皮的鸭子在水里嬉戏。
和谐:鸭子从不惧怕人,人洗衣,鸭嬉戏,和谐共处。
门前吃晚饭
自然、和谐、惬意、充满诗意。
师小结:咱乡下人家就连吃饭时都有这红霞,微风,归鸟相伴,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
生:“乡下人家他们把桌椅……吃起来,真是一道……”城里人家都在家里吃饭,而乡下人家却在门外,在天高地阔的环境里吃饭。(师出示句子)
师:哦!就是在自家的小院中吃饭的经历。谁还有这样的经历?说说你们一家人在夕阳西下时在院子里吃晚饭的情景。(指名描述)师: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但平淡中不矢带有和谐、甜美,来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名读)
师: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
生读“天上的红霞……田园风光”
师:老师眼前有这样一幅画面:天上红霞片片,鸟鸣声声,周围花儿朵朵,绿竹摇摇,身边微风习习,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一起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还不够自然、和谐、轻松,再自己练练,把你的感受融入到其中去。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夜静催眠曲
宁静、安详、和谐、充满诗意。
你是纺织娘的知己,被她的歌声深深吸引了。老师也被这一段吸引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不要吵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啊。
生: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夜深了,乡下人家还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读出这部分文字)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伴有蛙鸣虫叫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春去秋来,劳累一天的人们要进入梦乡了,田野里传来阵阵蛙鸣,屋檐下响起一声声秋虫的呢喃,听--(教师范读)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读)
师:就带着你的感受再联系读读。(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当当可爱的纺织娘,用你的催眠曲把这些疲惫的人们送入梦乡。(指名学生读文,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师过渡:夏去秋来,斗转星移,秋夜悄悄地降临了,你们听,纺织娘在唱歌呢!(播放纺织娘的叫声)
师:连纺织娘的叫声都能听得这么清晰,你觉得乡下人家的夜晚怎么样?
生:宁静。
师:是啊,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乡下的夜晚有一种宁静的美。
师:这宁静的夜晚多么迷人,谁愿读一读?
师:读得真美,乡下人家秋夜这梦幻般的美真令人陶醉,确实是一道独特 这儿把促织说成是纺织娘,把它的叫声想象成了催眠曲,这是一个什么句?我们一起把纺织娘甜美的歌唱给大家听听。
“织 织 织 织呀”这是纺织娘的歌该怎样读?(轻轻的柔柔的)
3.试着读一读。
4.小结:读得真好,伴着这样的轻唱我也快进入梦乡了。
,迷人的风景。
(每一个画面,都让学生体会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是怎么感受到的,再用朗读来表现,感受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
(三)悟情
同学们,这会儿你有什么愿望,或者你油然而生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四、回归课文、了解顺序
作者陈醉云把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来,让人那么神往、热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4、小结内容。
同学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现在让我们幸福地,自豪地说(出示中心句,生齐读):“我们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
迷人的风景)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出示诗句)
乡下人家
青藤绿叶红瓜,鲜花绿竹笋芽。
场上鸡玩耍,河中游戏鸭。
归鸟微风红霞,饭菜门前摆下。
夜静虫鸣入睡,最美乡下人家。
(生齐读)
小结: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这样的赞美:(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拓展
1、配乐读诗。乡下人家是一首歌,一首质朴悠闲的歌;乡下人家是一幅画,一幅活泼清新的画,乡下人家更是一首诗,一首宁静幽远的诗。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也写了一首诗:配乐读诗。(乡下人家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织娘歌伴入眠,自然独特和谐,最美乡下人家。)美吗?
2、自创诗。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CAI:配合乐曲《走在乡间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胡蝶和蜻蜓飞舞……)
仿写一句乡间风景诗。
总结:同学们,乡村的景色太迷人了,就让我们和家人一起“走进田园”,去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吧!
1.那么,课文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
2.交流:
①仔细观察,抓住了与乡下人家关系最密切的事物来写。
②顺序清晰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个季节,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③善于运用拟人、对比等方法把景写生动。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田园之行,希望乡下人家美好和谐的生活,永远成为我们心中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乡下人家是一首歌,一首质朴悠闲的歌;乡下人家是一幅画,一幅活泼清新的画,乡下人家更是一首诗,一首宁静幽远的诗。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也写了一首诗:配乐读诗。
乡下人家
瓜藤满架风景异,鸡鸭觅食情趣多。
绿竹成阴映苍台,雨后春笋满山坡。
院落晚餐惬意浓,花香月夜入梦来。
最是诗情在乡间,切切不舍满别情。
2、出示:绿色梯田图、山色迷蒙图、梨花满山图、绿色茶园图、油菜花开图……仿写一句乡间风景诗。
3、朗读原创诗句。齐读《乡下人家》诗
4、小结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师: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门前花果香,屋后竹成行,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作者陈醉云把平凡的景物,普通的场面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来。生:春、夏、秋三个季节。
生:白天、傍晚、夜里的时间顺序。
师:文中还有一个写作顺序。看,瓜、藤、叶都在哪儿?生:房前。
师:房前还有什么?和房前相对的是?生:屋后。
师:屋后又有什么?这房前、屋后就是空间顺序。作者就是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的。希望我们同学在今后写作时也用这样的方法。
第二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几个生活场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几个生活场景。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猜到我们第六单元课文的主题了吗?没错,就是乡村生活。(示语文书99页单元导读,全班齐读)
(2)(示刚才展示过的插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过渡。好一派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啊!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这样的乡村风光呢?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醉云先生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引读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正音释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交流预习时已理解的词语。
2.示生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3.全班齐读生字词后问:本课有哪些生字需要特别注意的呢?(学生自由说,特别注意的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提醒:饰、菊、率、巢、谐
4.同学们在预习时理解了哪些词语呢?特别讲解几个难理解的词语。
装饰:修饰,打扮
朴素:朴实,不华丽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假如
照理:按照往常的样子,惯例。
觅食:寻找食物
捣衣:用木棍敲平衣服,使衣服柔软。(示图)
和谐:指配合得适当。
三、读通课文,想象画面。
1.师:解决了生字词关,相信我们在乡下人家的旅程会更加畅通。(指名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又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瞧,同学们很会读书,我们的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引导生答:中心句)。请把这句话用“——”画出来。
3.齐读该句话,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独特、迷人。
随机板书 :独特、迷人
4.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找一找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为哪几处乡村美景?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同学们,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有这么多风景。请你给这些景物归归类。(随机板书:植物、动物、人三类)
4.看来,乡下人家真是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统一啊!这么美丽的景色,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齐读诗歌,再次欣赏乡下人家的美景吧!
乡下人家
瓜藤攀上房,鲜花轮绽放,雨后春笋探,鸡鸭觅食欢,门前吃晚饭,月夜入梦乡。
乡下风光美,人家共享欢。
五、小结,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随着课文游览了一次乡下。那么作者陈醉云先生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美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第三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乡村生活独特的田园风光之美。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2、导入。
二、探究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边读课文,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给出学习指导一:
1、同桌轮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把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互相读读。
3、自读课文时,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标出来,并与同桌交流读。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分享互助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齐读。
2、请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三)引领探究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三、拓展练习
基础达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力拓展:按原文填空
()的红霞,()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看我显身手:小练笔:
结合我们身边的乡村生活,用几个词写几句话来描绘一下我们的家乡。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一、谈话:让学生说说城市与乡下人家的一些生活习惯。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说出文中有几副画面?(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夏秋生活)并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五、学习1-2自然段。(自由朗读)
思考:
1、作者看到了什么?(瓜、藤、花、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划出来读一读并用心感受一下。
六、学习3-4自然段。(小组读)
思考:
1、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鸡、鸭)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和鸭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七、学习人们生活的片断(5、6自然段)
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人们的生活?(他们把桌椅搬到。仿织娘。)
2、作者为什么只写夏天和秋天?(抓典型内容)
八、总结。
九、小练笔:假如你是乡下人家的主人,试着给客人介绍家乡的风景。(用上本课三、五句词句)
十、作业:写好小练笔。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体氛围创设得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一节课下来,师生对“乡下人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和任务。不足的是:学生在小练笔中口头表达能力不强。
第五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认读5个生字,书写14个生字;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读中整理课文写作顺序,感情朗读,欣赏优美句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
重
点
: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
难
点
: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背一背。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优美恬静的农家风光。(板书,齐读)
二、扫清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想想乡下人家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找一找课文的原句。
3、围绕这句话,课文描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四、品读,感悟
1、画面一:屋前搭瓜架。指明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 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出示重点句,品析。朗读。
2、画面二:门前种鲜花。看幻灯片,用自己积累的词形容繁华一派的画面。体会“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指导朗读
3、画面三:雨后春笋冒。看幻灯片,用你喜欢的话来形容一下。“探”让你联想到什么?能模仿一下动作吗?指导充满好奇、调皮的语调朗读。
4、画面四:院里鸡觅食。仔细读,你觉得这个画面里哪个词最有意思。“率领,大踏步”一般用在谁的身上?来读一读。
5、画面五:河中鸭嬉戏。说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欣赏,齐读
6、画面六:门前吃晚饭。指名读,想一想“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
7、画面七:秋虫伴人眠。课文描写的这幅画面,你能把它的宁静读出来吗?
五、拓展延伸: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想想作者在文中没有写哪一个季节的风景!你们都是农村孩子,对乡下冬天的景象应该很熟悉吧,来说说。
六、课堂小结:有了同学们补充的冬景图,现在我们真的可以说,乡下人家,不论„„(生补充)。看起来作者写得非常随意,但其实文章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遵循一定的顺序。我们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眼中毫不起眼、司空见惯的画面,在作者眼中却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以后也要善于观察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搭瓜架
种鲜花
春笋冒 乡下人家 鸡觅食 独特、迷人
鸭嬉闹
吃晚饭 秋虫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