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情景教学法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生产运作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分析了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后,应用情景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突出主线,通过小说和游戏的快速导入营造教学情景,将实际与模拟仿真软件相结合深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情景教学法;模拟仿真
0 引言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原理、方法等都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实践,是多年来各国生产运作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因此,作为一门研究企业如何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高效地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程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工商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对培养学生现场管理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困境
笔者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发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材方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生产运作或是运营管理的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常有的内容包括战略、生产线平衡、设施布置、库存、服务管理等。这些内容涉及到物流、供应链、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等课程的内容,但又不是他们的全部。教材内容相对较散,没有一条主线,学生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1.2 课程方面
生产运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理论讲解是不全面的。如果只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很少或是没有,是很难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与其他课程相互交叉的内容教学,只能点到为止,否则就重复授课。但是在实际解决企业现场问题时,往往要求管理者从多个角度联系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共同解决同一问题,而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的往往只是该门课程的单个知识点,综合应用各个知识点的能力较弱,很难达到企业需要的、结合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
1.3 学生方面
这门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涉及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生缺乏相关工程背景,对制造企业现场没有感性认识,同时也对选修课不重视,因此课程花费大量时间在描述、解释企业情况,但仍然事倍功半,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理论感觉无聊。加之学生企业实践经验少,基本没有在生产线上生产组装零部件的经历,理解生产中常见的运作问题比较困难,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3]
基于情景教学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基于一定知识背景的、以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由于在认知结构和理解水平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发生混乱,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也就是通过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常的轨道。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能有效激发学生联想,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的某种意义。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协调课程教学,能有效建立广泛联系、增强知识正面迁移,实现获取和探索新知识的意义建构。[4] 基于情景教学的生产运作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 课程主线
经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后发现,生产运作的核心其实就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供给流程的优化,实现供需平衡。所以课程以此作为主线,所有内容都与流程相关,根据什么是流程、如何评估流程、优化流程、变动性对流程的影响、如何应对不确定因素为思路将流程分析、质量管理、运营计划、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并且每一章都由一个案例贯穿其中,以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来讲解理论,又将理论马上应用到案例中去,重点突出MRPII、精益生产、TOC约束理论3大现代生产运营理念。
3.2 课程之初建立情景
图1 课程章节安排
课程的指导方针是“真实的运作管理,真正的简单易懂”,学生“活学活用,有用有趣”。在以流程为主线的授课过程中,瓶颈、节拍、生产线平衡、库存批量的影响等关键知识不再通过枯燥的满堂灌的形式授课,而是在授课之初,布置学生提前阅读高德拉特小说《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作为铺垫。因为学生没有去过工厂,以小说的形式作为引入,以最快的速度为课程建立一个生产工厂的场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在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理,解决了复杂的管理问题,不仅压缩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通过小说生动呈现如何找到瓶颈和管理瓶颈的工厂场景。
通过老师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读高德拉特小说《目标》并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读书报告,以以下的6个问题贯穿教学场景,并结合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
1)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2)判断赚钱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3)什么产品总是延误?―― 理解平衡工厂
4)什么决定了工厂的产出的多少?
5)如何高效利用瓶颈?
6)如何系统的管理生产流程?
3.3 以各种体验游戏加深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共同讨论后对生产运作的基础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小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理论知识。为了弥补学生没有生产加工的经历,课程设计了多款课程游戏。
1)让学生充当航空公司的执行官,在预先确定预留水平和超卖水平后对北京――广州的空客A320的航班进行售卖飞机票,通过收益管理的游戏了解实现供需平衡的困难。
2)以击鼓传花游戏和掷骰子游戏再现《目标》小说中的情景,让学生明白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影响。
3)模拟传统生产方式和单件流两种不同生产方式,通过统计叠20只纸飞机所需要花的周期时间和在制品库存的数量,体现精益生产带来的生产方式革新。
4)拆装3款玩具小车完成BOM表,并测试装配一个玩具小车所需的总时间,通过流程分析将动作尽量均匀分配到每一个工位上,给出产品装配的工艺流程图,以此了解生产线平衡的作用和方法。
5)啤酒游戏演示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传递的必要性和体会牛鞭效应的巨大影响。
因为课程游戏相对简单,每个游戏所花的时间只需要10分钟-2节课不等而且无需特定场所。占用少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学习情景,而是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开发。
3.4 模拟仿真软件将理论转变为应用
无论是小说还是课程游戏,只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实际操作获得运营管理的感性知识,但是要深入的学习其中的理论,仅靠小说或者游戏是远远不足够的。将模拟仿真软件引入课堂,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可行方案,例如:在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实验中,采用Extendsim仿真软件模拟流水生产过程,让学生根据模拟获得的数据判断流水线工序安排是否合理,负荷是否平均? 设备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加工过程是否能够和车间的柔性程度相适应? 生产制造运输费用是否合理? 等等。加深学生对流水线组织设计与技术设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学会对流水线进行控制。小结
生产运作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增加现实景场模拟、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从事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活动的基本技能,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周杰.知识转移视角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美国德雷克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2]蒋南云,方叶祥,樊树海.基于PBL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3]冯根尧.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8(1).[4]蒙黎霞.谈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08.[责任编辑:丁艳]
第二篇:《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的设计[范文]
《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的设计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及其他教学手段,通过导游讲解的示范与演练,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导游专业知识,培养实际导游能力的一门实践课。其主要内容由导游艺术与技巧的运用、旅游活动各大要素的导游模拟、导游语言与导游词创作、自然景观导游讲解、人文景观导游讲解等五大模块构成。因此《模拟导游》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导游工作的运行程序,通过对游前、游中和游后导游活动知识点的讲解和模拟,尤其是对游中各种情景的设计和范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带团能力。这就要求《模拟导游》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模拟导游》课程采用情景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要途径,也是贯彻教育部质量工程,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缩短社会适应期的迫切需要。
所谓《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教学、示范、辅导、点评、总结,充分利用学生在过去旅游基础课上掌握的旅游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对导游活动全过程的设计,模拟主要旅游景点导游场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地导游氛围,通过讲解、训练、实践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突发问题处理能力,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实施好《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就必须注意其前提、基础、方法及处理好相关的关系。《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情景教学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虚拟”的实践教学,因此理论教学是其前提条件,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它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败。旅游专业虽然实践性很强,但也离不开理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由旅游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的关键人物是导游员,他们是导游工作的主体。优秀的导游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心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形象大使”的作用。因此《模拟导游》课通常应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文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之后。这样,一方面为情景教学夯实了理论基础、作了铺垫;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备战每年年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从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设计
情景教学的关键是具体方法的设计,它决定着情景教学的成败。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效果比较好的《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 21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教师在某个专题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在讲授导游规范服务内容时,围绕/如何处理客人的个别要求0和/在面对游客的挑衅甚至是侮辱时应怎样维护导游员的国格、人格0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因各种原因提出换
房、换餐、自由活动等要求的游客,一部分学生扮演处理这些问题的导游。通过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使学生的导游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扮演和观察其他同学的扮演行为,学习各种沟通交流技能;通过教师指导和总结,学生及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反过来检验了理论掌握的程度,巩固了理论教学成果,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21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实践中出现的真实事例,通过展示、讲解、分析、演绎等手段,使学生得以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范程序的教学方式。这种做法适用于讲授“旅游途中特殊事故的处理与预防”等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拓展其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导游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案例教学法既可以用于知识教学,也可以用于技能和态度的教学,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中注意运用旅游法规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来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旅游团在去九寨沟的环线上由于泥石流,遭遇了塞车,一堵就是好几个小时,游客诸多抱怨,面对这种情景,导游应该如何安慰和说服游客安心等待?在个案分析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213 现场授课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际现场授课,即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或旅游景区。这种教学方法现场感强,让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堂内容,并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例如可以把学生带到景区内参观,实地向学生传授人文景观的讲解方法;把学生带到旅游车上,告诉学生如何致欢迎词、欢送词及沿途导游讲解方法等。还可把学生带到机场、车站、码头,结合导游接团、送团的操作规范进行现场授课,特别是导游对一些突发性事故的处理,如机票上的姓名和游客身份证不符、游客行李丢失、航班晚点,以及如何率团选择海关出入境通道等,这对一些未去过机场、车站、码头的学生来说,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内容如果仅仅是课堂讲授,学生很容易忘掉,而使其在进入实际工作时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训和适应期。214 研讨辅导法
在学生对导游工作必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安排研讨辅导,研讨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先前所讲授内容的认识,澄清概念,通过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不同意见,有助于学生思考。例如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教学,可以采用研讨辅导法进行,对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职责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进行逐条研讨。研讨时可分小组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小组的代表发表意见。教师在研讨中要注意控制场面,突出主题,避免偏离主题,还要及时调整研讨内容和方法,并做好总结性发言。215 “出”“进”结合法
所谓“出”“进”结合法就是教师设计一个旅游线路让学生组成旅游团,将该线路分成若干个讲解点,每组学生负责一个讲解点,“走出去”进行导游服务,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或者教师设计一个旅游线路,将当地对该线路讲解得好又有特色的导游“请进来”现身说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获取财富;或者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精选优秀的景区教学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享受大自然的美、中华文明的美,激发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激情和职业自豪感。《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设计的注意事项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展开,为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进行《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3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对社会、对个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盲目的或者对社会、对个人是有害的。《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也不例外。它一方面必须要以相应的专业主干课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其课程本身也必须在讲解了导游带团的相关知识后才能参加实践,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此《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的设计既反对只搞空洞的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也反对忽视理论教学,为实践而实践、只搞实践教学的错误倾向,必须辨证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不误。312 精心准备与组织实施的关系
情景教学的组织实施并不是轻松、随便、容易应付的事,相反,要真正搞好情景教学,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教学环节的设计,旅游线路的考查、选择,景点导游词的准备,学生情况分析、分组,以及联系车辆、旅行社、导游等。即使在情景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统筹安排,否则情景教学就会流于形式,甚至事与愿违,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只有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实现教学目的和目标锦上添花。313 主观条件与现实可能的关系
《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设计提倡的不是以教师为主讲,而是让学生多练,这并不是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与组织学生,让学生多讲、多练。教师要在讲解与引导兼顾的情况下,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启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达不到相应要求,其情景教学的实施肯定会大打折扣。同时在采用情景教学法中还要考虑现实条件,如是否有经费保障、交通条件是否具备、时间是否允许等。只有在既具备主观条件又有现实可能的情况下,才可能顺利完成情景教学。314 积极主动与学生安全的关系
“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在设计情景教学法时一方面要有勇气和激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切忌好心办坏事,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0,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情景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收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效果: 第一,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学生们感到导游工作程序和规范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条条框框,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每个人都能灵活地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导游服务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有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助于教师提高授课水平。以情景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对教师备课、讲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搜集大量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精选、加工,反复推敲,使每个情景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作用。用情景教学法组织教学,对教师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应变能力等既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对其进一步提高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以情景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他们要表现好,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等。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今后在极具竞争和挑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有助于学生缩短社会适应期。根据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显示:近三届接受情景教学法的毕业生与之前未接受情景教学法的毕业生相比,到用人单位后很快进入角色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近40个百分点;通过2-3年努力走向管理岗位或者成为业务骨干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近20个百分点。这证明采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缩短社会适应期,增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后劲。参考文献: [1]徐晓红,史铁丑,蔡志华.5模拟导游6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教法浅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4): 148-149.[2]余蓉.5模拟导游6课程教学之我见[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55-59.[3]江波.高职院校5模拟导游6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6(2): 23-24.[4]余志勇.关于5导游实务6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教法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3): 88-90.[5]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导游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第三篇:情景教学法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陈颖
更新时间:2012-5-17 14:48:48
一、案例背景
1、使用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每二册)
2、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节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环境:多媒体
5、课前准备:计算机各部件图片
二、教学设计
1、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计算机系统得基本组成;
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分类;
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本节课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通过感悟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在执行人们编制的各种程序。
4、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第一课的学习,对计算机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必来对计算机的有极大的兴趣。
5、教学策略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通过演示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总结“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计算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情景教学
(1)、出示本节课教学任务
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④、计算机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如遇到问题先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展示计算机的部件,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加深师生的了解,培养师生的感情。
(4)、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大的操作基本没有。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并设计提问:“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四篇: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创立者
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56年至今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
情境教育专著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学法。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基本特点
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基本模式
“真、美、情、思”形成独特优势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情境教学法专著
一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情境教学在起初阶段就受到“意境说”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我想,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獐,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
二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开放的情境让孩子身心得到释放,作文教学的成功让我发现了美的无可比拟的功效,引起了我新的思考。我联想到“意境说”中刘勰从“美物”到“美文”,王国维的“外物美”到“内修美”,讲究的便是一个“美”字。“意境说”对“美”的反复的褒扬,激励着我在情境教学初期就去追求语文教学的“美”。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儿童切实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熏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感。由此,我想到美学,想到艺术,借鉴边缘的学科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儿童的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
(三)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教学现场的反应告诉我,“美”能激“情”,进而促使我在情境教学如何“激情”,如何“冶情”方面作了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联系“意境说”对情感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内在的关联。刘勰在《物色》篇中,从客观外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观外物的影响之深。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儿童恰恰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的心头,教育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于是我将“意境说”、“情景交融”、“境界为上”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到用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的情境,并不是一种单纯形象的呈现,而是浸润着、弥漫着情感。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受“意境说”的启发,情境
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一些理论时, 结合
实际问题,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程的一些理论与方 法的应用, 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 讲解复数的幅角时, 用照像机的例子来说明: 普通 照像机照出来的照片没有立体感, 而数码相机照出 来的照片却有立体感。原因就是普通照像机只是反 映复数的距离(模), 而数码相机除了模之外, 还反 映出每个点的位置(幅角)因此也就有了立体感;在讲Cauchy 积分公式时, 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测得 地心的温度这一问题, 如果我们能测得地球表面各 点的温度, 则可利用Cauchy 积分公式来测得地心 的温度;讲解析函数时, 指出解析函数对电场的电 位和电通的研究中的作用;讲保角映射时, 指出许 多地质测量等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该原理来处理;讲 积分变换, 指出物理学、许多工程技术如电学、信
号处理等问题的计算中不可缺少的运算工具。
第五篇: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其实,这些结论在社会学的背景上也是成立的:既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必然要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这是实现情境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无意识调节和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和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鼓励学生要刻苦努力时,很可能已经无意识地暗示了学生:你能力不行,所以要努力。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把学生视做理智与情感同时活动的个体,就会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潜能。无意识与意识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这时,人的联想在自由驰骋,情绪在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这正是情境教学要追求的效果。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该原则根据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该原则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情境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文所述的两条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如何做人的体验。它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折叠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折叠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折叠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折叠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折叠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折叠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