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教学过程
一、1、《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赏花瓶
(1)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第二篇:《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
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五年级《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教学过程
一、1、《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赏花瓶
(1)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三.动手实践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人教版美术《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S: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
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三篇:《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难点:根据所学黄金比例知识,设计比例关系事宜且美观的花瓶。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学生: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
1/3
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展示课件)
欣赏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人体更自然美的极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如果从指端到第一节间分为两份的话,其它各节该是几分呢?我们画过人吧,知道人体的比例吗?(1:7:5),也就是身高是头长的7.5倍,这就是比例。人工制造的形就有更多体现了黄金比。国旗的长与宽、五角星的设计都体现黄金比。
4、比例的应用:从身边所用、所见物品中找找,什么地方含有黄金比例美?举例:(两支粉笔)1至10厘米,1至5厘米,它们的比例关系就是2比1(10:5)如果长得更长,短的更段,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就会更大。
学生列举生活中比例美的事物。我们分三组来量一量物品的长和宽,一组量图画纸本身大小,二组折一次再量,三组量图画书,先量宽,再量长,然后用宽比长,看是多少。
5、欣赏巴黎圣母院摄影图,想一想,它的比例分割。
三、尝试、实践
1、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课本15页中的古瓶和同学们的设计作品,挑一件你认为造型美的,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设计成功的原因。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2、用彩笔画出轮廓学习它们的比例关系,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作业练习: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五、作品展示、评价并小结
2/3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3
第四篇:《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和创新思考
《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合肥师范附小(二小)胡慧玲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完成一件高质量的艺术作品非常重要。正是有了这些精心设计的比例关系,人们才创造出一件件艺术精品。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美术中的比例是指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都存在着比例,不同尺寸和数量变化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本课即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黄金分割比”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本课除了注重学习美术中比例的知识概念,还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反思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比例来源于数学,甚至有些学生知道“黄金分割比”的比值约为0.618,但是,他们对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蕴藏的比例关系知之甚少,对于怎样运用比例知识也不是很清楚。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物品的比较,找出他们的比例关系,再以一件或两件物品为例,深入分析,寻找其中蕴藏的比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知识在美术中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并运用比例的形式美法则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比例的美感。知道“黄金分割比”,学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运用“黄金分割比”美化自己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比例这一形式美法则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美,并且能够找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黄金分割比”。
2、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拼图体验
出示山、人、马、树木等大小不一的图片,请学生用这些图片组成一幅画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组合?”
2、出示课题
《美术中的比例》 【设计意图】运用拼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小不一的图片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如何构图的思考,合理的构图和布局都能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比例关系在画面和谐中所起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溪山行旅图》
说一说:“这幅画的构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画?“ 板书:丈山
尺树
寸马
豆人
教师小结:在中国山水的构图中,艺术家范宽巧妙的运用比例关系,使得画面中的山更加高大巍峨。
2、测一测:同学们的身高与双臂之间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量一量:纸张的长和宽,你能算出它们的比值吗?
板书:0.618
4、出示两张内容相同,主体物位置不同的作品,请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黄金分割比
教师小结:这就是“黄金分割比”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是数学上的一个比值,还是我们创作出优秀美术作品的神器呢,不信你看……
【设计意图】通过《溪山行旅图》的分析,学生初步的感受到比例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感受适宜的比例给人带来的美感;在测一测身高与手臂长度的关系中,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计算得出黄金比值,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知道黄金比值的来源,感受“黄金分割比”给人带来的美感。
(三)深入探究
1、作品欣赏
绘画、建筑、工艺品、日用品、学习用品等等。
2、作品分析 探究一:《巴黎圣母院》中哪些地方用了“黄金分割比”? 探究二:画出古希腊双耳瓶的“黄金分割比”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再一次拓宽学生的眼界,知道“黄金分割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观察和测量《巴黎圣母院》的高和宽,学会计算“黄金分割比”;运用“黄金分割比”画出双耳瓶的“黄金分割比”,学以致用。
六、教师示范
1、教师采用“黄金分割比”绘画出一个花瓶。
2、学生帮助老师在花瓶的合适位置添加上装饰图案。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教师通过示范,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黄金分割比”在美术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并且请学生继续使用“黄金分割比”给花瓶添加合适的图案,让“美”存在与画面的每一处。
七、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运用“黄金分割比”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装饰美观的花瓶。
2、尝试将装饰图案也能大致符合“黄金分割比”。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黄金分割比”的知识实际操作,绘制出比例关系适宜、美观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自由创作中体会科学性带来的美感。
六、作业展评
1、学生互评,并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
2、教师总结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点评同学之间的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运用美术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互相听取建议和鼓励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七、课后拓展
运用“黄金分割比”出板报、制作手工艺品等等。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美术中的比例》教学创新思考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比例是数学中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枯燥和乏味,但是在美术学习中比例的知识又是必不可少,所以采用拼图游戏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体会不同的构图给人带来的感受不尽相同,从而选择更具美感的比例应用在美术作品中。通过对《溪山行旅图》的分析,了解中西方的绘画比例之间的区别。
在重难点解决中,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算出“黄金分割比”的比值为0.618,并且深入分析《巴黎圣母院》的“黄金分割比”。学会画出《希腊双耳瓶》的“黄金分割比”,教师采用同倍扩大或者同倍缩小的方法示范如何利用“黄金分割比”绘制出一个比例适宜的瓶子,并且继续采用“黄金分割比”装饰瓶子,学以致用。
最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应该为生活所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
第五篇:《美术中的比例》教学反思
《美术中的比例》教学反思
合肥师范附小(二小)胡慧玲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比例”以及什么是“美的比例”是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拼摆出一幅能够突显出画面主题物的作品,学生在拼摆的过程能够感知到:小的物体能够使大的物体显得“更高大”。从这里开始切入“比例”这一概念,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在画面中适宜的运用比例是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的。
再通过发现身边的比例来激起学生对“比例”的好奇,例如:身高与双臂的长度、三庭五眼等,这些都是存在比例关系,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众多比例中的一种:“黄金分割比”。教师通过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出“黄金分割比”的比值约等于0.6,然后将符合“黄金分割比”艺术作品交给学生,让他们实际的测量、计算,自己发现艺术品中蕴含的“黄金分割比”。最后,学以致用,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创作出比例适宜的艺术作品。并且引导学生如何巧妙的装饰艺术作品,使之更加美观。
在本课中的重难点解决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黄金分割比”这一知识的讲授,过于强调比值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作品被“具体数字”所控制,作品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艺术本应是灵动的、感性的,若过于强调“数据”,学生的思维就难免被禁锢。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中“黄金分割比”的运用以外,更应该从多种角度去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意识,让艺术作品在严谨的学习态度中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