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

时间:2019-05-12 19: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

第一篇: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

参赛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长恨歌>教学详案及思路解说》 姓名:王庆玲 单位:新疆伊宁县第二中学 邮编:835100 手机号码:*** 电子信箱:2216809552@qq.com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高级 所教年级:高二

一篇《长恨》有风情

----《长恨歌》教学详案及思路解说

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内容,赏析诗句,体味情感,把握主旨,鉴赏手法。过程与方法:读与赏相结合,学生赏析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师生交流探讨与教师适时补充资料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教学过程】

课前,多媒体展示:①《霓裳羽衣舞》----杨玉环。②电影《杨贵妃》中《霓裳羽衣舞》的片段。

一、导入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是杨玉环----杨贵妃,她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讲述了她与唐玄宗之间婉转动人爱情 故事的《长恨歌》,在历代读者心中漾起阵阵涟漪。今天,我们一同来赏析这篇千古绝作。

二、赏析第一层

1、学生诵读第一层,自开篇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2、教师:请问,哪两句诗最能表现杨贵妃的美貌? 明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教师:所谓“百媚生”就是显现出千种风情万种仪态。杨贵妃是大唐第一美女,典故“羞花”中的女子就是她。人们公认“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

多媒体展示:①图片:杨贵妃。标题:闭月羞花、沉鱼落雁。②图片:杨贵妃。标题:出水芙蓉、国色天香。③图片:杨贵妃。内容:杨贵妃顾盼生辉,姿容绝世,可惜白居易没能一睹芳容。幸运的李白曾用“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来形容杨贵妃。“回眸一笑”的杨贵妃倾城倾国,即使是泪流

满面的杨贵妃也毫不逊色,恰如“ 梨花一枝春带雨”。

3、教师:惊世的美貌带来骇俗的富贵,杨玉环在27岁时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自此后宫专宠,称为“娘子”,一切待遇都是皇后的级别。诗中有两组句子最能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请问,第一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教师:我给“三千宠爱在一身”做了如下注解。

多媒体展示:①三千宠爱在一身----皇宫中专为贵妃织锦、刺绣的工匠,就有七百人。唐玄宗为杨贵妃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杨贵妃喜爱荔枝,于是唐玄宗每逢荔枝成熟的季节都要委派专人通过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供杨贵妃享用。杜牧的诗《过华清宫》云:“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被称为“妃子笑”。②三千宠爱在一身----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宝,唐玄宗越是要人进贡给杨贵妃。有一种美酒用高山上的清晨甘露酿制而成,被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唐玄宗每每以此酒与杨贵妃对饮。李白的诗《清平调》云:“春风拂槛露华浓。”这种美酒名为“露浓笑”。

教师:最能表现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第二组句子是哪两句? 明确: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教师:我给“姊妹弟兄皆列土” 做了如下注解。

多媒体展示:姊妹弟兄皆列土----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应召入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唐玄宗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杨贵妃的叔伯兄弟杨铦任鸿胪卿;杨锜任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权倾天下。

4、教师:杨家因贵妃而“声焰震天下”。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家人可以说是皇恩浩荡,每年十月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都准予贵妃的兄弟姊妹带着家人随同前往。这就是爱屋及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问杨贵妃仅凭如花的容颜就能得到如此宠爱吗?你们认为杨贵妃得宠的原因还有哪些?

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展示:①志同心合----《旧唐书》记载:“太真善歌舞,通音律。”杨贵妃是唐代宫廷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其艺术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贵妃善弹琵琶,还是击磬高手,演奏时“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唐玄宗熟悉音律,对乐曲、舞蹈都颇有研究。唐玄宗曾在长安梨园训练过不少贵族子弟;还曾组建过“宫廷乐队”,给乐工歌女们作指导。②琴瑟和鸣----一次,唐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杨贵妃积极应 2

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被唐玄宗引为得意之作,而此舞以杨贵妃的表演最为著名,上课前观看的就是周洁版的《霓裳羽衣舞》的片段。《长恨歌》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5、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层,找出意蕴深厚的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①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贵妃专宠、杨家富贵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②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不是励精图治,而是荒淫误国。

多媒体展示:①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诗句是当时民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的真实写照。诗句形象地表述了贵妃专宠这一事实,甚至颠覆了自父系社会以来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②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重色”及“不早朝” 批评尖锐,颇有分量。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爱美人不爱江山,终日纵欲行乐,沉湎歌舞酒色,势必造成劫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使一个最强盛最辉煌最伟大的王朝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三、赏析第二层

1、学生诵读第二层,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2、多媒体展示:①贵妃长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贵妃等人逃离长安,逃往蜀地。行至马嵬驿,饥饿而疲惫的将士们愤怒地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一时间呼号震天,将士们请求唐玄宗下令杀死杨贵妃。唐玄宗先是不应,往复几次,不得已,只好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②图片:贵妃横尸马嵬。内容: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③图片:玄宗掩面拭泪。内容: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四、赏析第三层

1、教师:38岁的杨贵妃香消玉散,唐玄宗悲痛欲绝,自此品尝着永无休止的相思之苦。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层,读出唐玄宗那缠绵悱恻的感情。

学生诵读第三层,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2、教师:请同学们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组或几组诗句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多媒体展示:赏析诗句----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展示的画面,体会人物的情感;思考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领悟其妙处;探究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读赏结合:边读边赏,以诵读为途径把握诗句内涵;深层探究:教师质疑,学生解答,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诗句;适时补充: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促使学生理解上更深入一层。

部分诗句的鉴赏要点,如下所示: ①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教师:前一句写尽蜀地秀丽,后一句写尽人物悲痛,请问这两句一前一后可以怎么理解?

明确:唐玄宗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可见唐玄宗对杨贵妃用情至深。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景色愈丽,心情愈哀。

教师:也可以这样理解“蜀江水碧蜀山青”:“蜀江水碧”,水深才能色碧,是说春水满江;“蜀山青”,草多满山,山才显青,是说青草满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样多的水、这样多的草,正像唐玄宗朝朝暮暮思念杨贵妃的情。

②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教师:唐玄宗为什么会“见月伤心”?

明确:天上月圆象征着人间团圆,已永远失去杨贵妃的唐玄宗每逢月圆之夜,必定会望月伤情;在唐玄宗的眼里,夜空中那失了一半的缺月,像极了失去爱妃的自己,每望一眼都令他肝肠寸断;唐玄宗曾不止一次与杨贵妃一同赏月,在月下轻歌曼舞、饮酒作乐,而今月儿依旧,人已长逝,唐玄宗忆昔抚今,不由得心如刀绞;很久以前,人们就赋予月“思念”的意味,于是唐玄宗一见皓月,立即生出无限哀思,不能不泪流成河。

教师:由“见”、“色”、“闻”、“声”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此二句一见一闻,一色一声,对偶工整,构思精巧。

③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教师:设问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明确:唐玄宗的泪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一年四季不曾间断。教师:由“归来池苑皆依旧”的“皆依旧”,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师:请你们用学过的诗句为“桃李花开”之时,唐玄宗泪落纵横做注解;并用学过的诗句为“秋雨梧桐叶落时”做注解。

明确: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④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4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教师:诗句中写到萤火虫,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不科学,但萤总是生长在草丛、坟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唐玄宗居住的地方竟然有流萤飞动,其生活的凄凉可想而知。

教师:怎么理解“孤灯挑尽”四个字?“尽”字又让我们体会到唐玄宗怎样的心境?

明确:漫漫长夜里,唐玄宗孤枕难眠、无法入睡,只好让灯光长明。寂寞痛苦的唐玄宗想让那盏油灯与自己相依相伴,用微弱的光亮来慰藉自己冰冷的心房,于是才把油灯挑了一次又一次,以至最后把灯芯都挑尽了。此时,四处一片漆黑,唐玄宗感觉自己落入了万丈深渊。

教师:“翡翠衾寒谁与共”、“ 耿耿星河欲曙天”与前文哪些诗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请找出来,体会人物情感。

明确:当年是“芙蓉帐暖度春宵”,现在是“翡翠衾寒谁与共?”;当年是“春宵苦短日高起”,现在是“耿耿星河欲曙天”。唐玄宗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情何以堪?真是千愁万恨涌上心头,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3、教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诵读这一层,希望能够读出语音的停顿、轻重、扬抑、急缓。

一名学生诵读第三层。

五、赏析第五层,把握主旨。

1、教师:非常好,你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请问同学们,《长恨歌》中的唐玄宗究竟“恨”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有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很欣赏,请同学们齐读。

多媒体展示:此恨绵绵无绝期----恨马嵬坡上,无力回天;恨碧水青山,美人不在;恨月色伤心,栈铃断肠;恨故地重经,玉颜不在;恨美境依旧,佳人已逝;恨孤灯寂寞,难耐长夜;恨悠悠数年,魂魄不来;恨迷恋爱妃,误国害己。

教师:唐玄宗的“恨”与爱情有关,他恨有情人不能白头偕老,只落得生死两重天,音容两渺茫;唐玄宗的“恨”又与社稷相关,他恨自己宠幸贵妃,沉迷享乐,怠于政事,所用非人,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让人有机可乘,造成空前浩劫,害民无家可归,害己痛失爱妃。

2、教师:其实,唐玄宗的“恨”,恰是白居易与万千读者的 “恨”。多媒体展示:爱情 社稷----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既是因为感动于李、杨二人真挚而又凄美的爱情;又对后世有告诫之意,希望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5

免蹈覆辙。《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同情歌颂,又有讽刺批判。《长恨歌》----讽谕和同情交织,揭露与歌颂统一。

3、教师总结:《长恨歌》凭借优美的形象、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旨成为千古绝唱。白居易曾不无自负地说“一篇《长恨》有风情”,愿所有的读者都能对它爱不释手,掩卷而思,拍案叫绝。

五、布置作业

1、鉴赏诗歌第四层:自主赏析优美诗句;思考诗人构思妩媚动人的仙境的用意。

2、阅读有关资料,概括出《长恨歌》的艺术特点。思路解说

这是本人在参加县教研中心举办的课堂教学比赛时准备的教案。这节课最终获得较高的评价,究其原因是因为做到了以下四点:

一、发挥主导作用,自主处理教材。

经过认真研读,我把诗歌分成了五个层次:第一层至“尽日君王看不足”,第二层至“回看血泪相和流”,第三层至“魂魄不曾来入梦”,第四层至“在地愿为连理枝”,第五层至“此恨绵绵无绝期”。

授课时大胆取舍:①重点赏析第一、第三、第五层,尤其是第三层。②一笔带过第二层。③完全舍弃第四层的鉴赏及诗歌艺术特点的归纳。

二、鉴赏诗歌力求“走出来”。

“走出来”即立足作品,补充内容,拓展延伸。赏析诗句做到“走出来”,能够促使学生兴味盎然,触动学生以旧析新,帮助学生思接千载,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三、鉴赏诗歌力求“融进去”。

“融进去”即关注词句,认真思考,深入挖掘。要做到“融进去”,务必做到读赏结合,边读边赏;因句定法,针对不同的诗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设置问题,深层探究;适时补充。

四、在细微处做文章,力求尽善尽美。

精心制作幻灯片:为了不愧对这篇千古绝作,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震撼和享受,进而得到更深的印象,带来更多的思考,受到更大的启示,我精益求精地制作了20张幻灯片。

过渡自然、衔接巧妙:为了使整节课内容上环环相扣,上起来流畅自然,我在各个环节的联接处都做了精心设计。

第二篇:草原风情教学设计

草原风情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而草原是世界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形色色的区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草原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内蒙古草原这一案例,案例分别侧重于草原的生产和文化两个方面,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描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感受草原生活,了解草原生活的特点,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大草原生活与草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探究蒙古大草原自然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能举一反三地剖析其它类似案例。在情感上通过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一难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四、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体会牧民因地制宜的生产生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材料的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认识目标:

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当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

六、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将课桌椅沿教室四周排成一圈。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模拟旅游。

八、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

2.讨论式学习。

九、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视频《敕勒歌》

师:同学们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哪里的风情?

生:内蒙古草原风情

师:我们班有同学去过内蒙古草原吗?请谈谈你的所见所闻!

师: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已经初步的领略了草原风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翻到图

册P22页。找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课件)

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师:请翻到图册P26,了解一下内蒙古的地形?

生:内蒙古高原

师: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的53页,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有广阔的草原。

过渡新课:刚才我们通过书本和图册,了解了内蒙古的自然环境。这里分布着广阔的草原(板书),生活着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汉族等各族人民。,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风情。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找找草原上的人们有那些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生回答:(略)

师小结:

草原人家

衣:蒙古袍

食:奶茶和肉类

住:蒙古包

行:马,勒勒车

娱乐:那达慕大会、蒙古民歌

师:想一想草原上的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特的生活方式?

讨论说明

1.各小组分别从衣、食、住、行、乐某一方面探究以上问题。(时间限六分钟)

2.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

3.发言人需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温馨提醒 一定要结合课本、图册和课外知识哟!

师:同学们讨论好了吗?接下来我们有请各小组来发言,衣、食、住、行、乐各组分别发言,互相提问。师适当提问、引导、小结。

①蒙古族服装有哪些服饰?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②蒙古族饮食主要吃什么以及烹调方法?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③蒙古包与草原有什么联系?(注意补充现在蒙古族也有定居的)

④蒙古组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注意提醒蒙古族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⑤蒙古族有哪些风俗和文体活动?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通过讲述马头琴的传说,体会牧民与草原的情缘。通过蒙古族舞蹈表演,思考蒙古族舞蹈与草原的联系,加深理解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与草原的密切联系。)

小结:

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于抵御风寒──草原

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饲养牛羊──草原

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马,勒勒车──便于游牧生活──草原

师:我们江南水乡的女孩大多是大眼睛,水灵灵的,而蒙古族人的眼睛大多小小的,眼睫毛密密的,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小眼睛、密睫毛是蒙古人在长期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体格特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形成了独特的草原风情。

第三篇:西南风情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西南风情》教学设计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严岩

设计思路: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一单元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把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我确定了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探究西南音乐文化的兴趣,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情趣、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及丰富情感体验”的音乐教学总目标,我以歌唱教学为主,以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歌、舞、乐为辅,运用听、唱、互动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多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学生了解西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增进他们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课堂类型:

以歌唱为主,欣赏为辅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准确、和谐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

2、通过欣赏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3、用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并进行男女生对歌。

教学内容:

1、用准备、和谐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通过欣赏傣族舞蹈《雀之灵》、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等,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体验其音乐风格。

3、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对歌。

4、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间风情,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我国哪个地区聚集的少数民族最多呢?(出示:中华民族的分布图)生:西南地区

师:你们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生: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瑶族、侗族、苗族、土家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师在地图上指出西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进行解说)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有近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在这里,就是这些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使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的海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西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出示课题:西南风情)

二、新授

(一)出示幻灯片: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生:杨丽萍),对,你们知道她最擅长的舞蹈是什么舞吗?(生:孔雀舞)有谁知道孔雀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的舞蹈?(生:傣族)那么,谁知道舞蹈家杨丽萍是哪个民族的吗?(生:白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带来的精彩的舞蹈表演《雀之灵》,感受傣族舞蹈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欣赏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

师:西南地区的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会独具特色的民歌,同时这些民歌的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请欣赏一首民歌片段(播放音乐作品)思考:

1)歌曲有无伴奏?

无伴奏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合唱,一领众和 3)歌曲的音色特点?

音色高亢明亮,自然朴素 教师归纳讲解侗族大歌

师:贵州侗族表演的多声部民歌,称为“侗族大歌”,作为中国古老城镇的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侗族大歌已逐渐被人们所熟识,被世界所认可。在我国贵州省东南地区,居住着被誉为“最会唱歌”的少数民族——侗族,由于侗族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秀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因此“侗族大歌”有着淳朴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社会功能。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为主的演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以前大歌只有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古楼里演唱,而今它已走向了我们的身边,走向了世界。侗族大歌改变了长期以来,外国人认为中国民歌只有单声部民歌的看法,我们应该为侗族人民创造出这么出色的多声部民歌感到自豪。刚才我们所听到的那首《五月蝉虫唱的好》,是一首侗族大歌中,多声部的蝉歌,以侗族妇女特有的明亮音色,表现夏日来临,蝉声争鸣的欢悦气氛。

(讲解时播放《五月蝉虫唱的好》音乐片段,并出示古楼的图片,让学生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感受侗族大歌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情。)

(三)歌曲学唱

师:在西南地区,每个少数民族的民歌都是以它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生活习俗是息息相关的,让我再来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介绍歌曲的相关背景

2、播放歌曲,请学生边听边思考:

1)歌曲的情绪(旋律)如何?

非常欢快,活泼,富有跳跃感

2)歌曲节奏有何特点?

密集紧凑,富有弹性 3)歌曲中出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

啊哩哩 4)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彝族

3、歌曲练唱 1)2)学习歌曲的乐谱,教师加以指导

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初次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几个要点

(歌曲中出现了比较大的音程跳进,如第一行前两小节的“啊哩哩”,旋律一高一低,相差八度,另外旋律中多次出现了6 . 3 , 6 . 2等四度五度的音程跳进)

3)

聆听范唱,请学生对比与自己演唱时有何不同之处? 4)

跟着伴奏用深情的音乐情绪完整的演唱歌

5)

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请在所有的衬字“啊哩哩”处加上拍手“XX

X”。

6)

用丰富的演唱形式好表演形式表演歌曲(这是一首彝族民歌,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现高兴心情的一个重要形式,就连赶圩归来他们都是欢歌笑语的。“圩”是西南地区的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集市,赶圩,就是我们所说的赶集。歌曲运用跳跃的旋律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彝族人民赶圩归来的欢乐心情,用彝族民歌中特有的衬字“啊哩哩”表示高兴的情绪。它既烘托了欢快的情绪,又富有鲜明的彝族民族特色。)

(四)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

(《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等基本理念,通过体验、模仿、创造、合作等途径,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与合作协调能力等有所促进,依托教材,我选取了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让学生通过歌唱的创编等多种形式,充分体验与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音乐风情。)

1、简介歌仙刘三姐,引出音乐作品

(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个聪明、勇敢、勤劳而美丽的壮族姑娘,她善于用歌声赞美劳动,赞美自然,揭露封建地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爱戴她,尊称她为刘三姐;封建地主憎恨她,迫害她,逼迫她到处漂泊,她的歌声随着她的足迹传遍广西各地,人们誉称她为“歌仙”。赏漓江看大榕树,游桂林去七星岩,人们总爱听讲她的故事。“歌仙”的故事生动地流传在壮族的民歌中。根据这个传说改编的歌舞剧和电影,以其浓郁的壮族民歌风采,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2、播放电影《刘三姐》中《什么水面打跟斗》片段,学生欣赏,思考:

1)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对唱 2)歌词前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问一答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活泼,诙谐幽默

3、教师归纳介绍作品

《什么水面打跟斗》是歌剧《刘三姐》第二场中刘三姐与众青年男女对唱的唱段,歌曲充满生活气息,采用较自由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了劳动生活的欢乐,表现了刘三姐的智慧和幽默。

4、音乐活动

1)男女生对唱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师加以指导 2)分组尝试模仿《什么水面打跟斗》的填词对歌,重以突出家乡淮安的特色 3)展示、交流分享

什么地方是龙虾之都哎?

淮安盱眙是龙虾之都

什么地方是总理故居哎?

淮安楚州是总理故居 … …

(五)相关链接,了解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

1、壮族歌圩节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壮族传统的民歌节,也叫歌圩节。主要以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要活动。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等。在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等传统节目。)

2、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是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者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

3、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除泼水外,还有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以“西南风情”为主题,学唱了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欣赏了傣族舞蹈《雀之灵》,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壮族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了解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但相对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更多的了解西南地区相关的知识,拓展民族文化视野,更多的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璀璨的艺术光彩。

(播放乐曲《彩云追月》结束本课,使学生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还能感受浓郁的西南音乐风情。)

第四篇:第六课《家乡风情》教学设计

第六课

家乡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情中有关地名、建筑、习俗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从家乡文化中汲取营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关注、探究都兰文化,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帮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美丽都兰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台

1、现场采访: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暑假都去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2、观察发现

①出示图片:祖国部分著名风景区图片,学生随图片的依次展示而回答这些都是祖国的哪些地方?

②自然引入本课主题:出示香日德**行辕、贝壳梁、国际猎场、热水古墓等部分图片。

问: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这就是我们家乡都兰,是不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那我们就走进都兰去看看。(师板书课题:走进我的家乡------都兰风情)

③通过观看图片,你们对都兰的第一印象如何?知道这个地方的由来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由采访到观察,进而引发讨论:知道这个地方的由来吗?认识到都兰与众不同的美。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的经验。这种“准生活”情境的巧妙引领和创设,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的参

与活动。〕

二、认知领域

1、**行辕

①请同学们随着我们的图片仔细观察**行辕的建筑有什么特色?(出示图片:**行辕)

教师小结:**行辕占地50余亩,是组回字形的建筑群。大经堂居其中,分上下两层,嵌有藏式大窗30扇,红褐色的高墙上,饰以深咖啡色的金露梅茎秆,显得深沉庄重,古色古香。经堂门楼是斗拱排

檐的汉式结构,雕栏画栋,精巧玲珑。经堂内面积1300多平方米,可供千人跏趺诵经。堂内有32根云纹托基的朱红巨柱,气势雄宏。上方正中,设有**大师讲经的莲花宝座。两边梯阶形的供台上,供奉着菩萨、度母、护法、金刚诸法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数百卷古版《甘珠尔》、《丹珠尔》等经典及医学书籍,陈列在两壁巨大的书橱中。经堂四周还挂着很多名贵的堆秀、唐卡。经堂左右为屋檐转经长廊,共有252个转经筒,壁画上绘有1108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因佛像手势各异,故称为千佛廊。1999年2月,香日德**行辕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②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行辕呢?(教师小结**行辕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对**行辕建筑的观察,了解佛教建筑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贝壳梁

出示图片:贝壳梁。

①同学们在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这个地方在哪里?这些贝壳又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教师小结:关于贝壳梁的形成地质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是海水退却时大海中最后的生物。也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漫山遍野的贝壳并不是海洋化石,而是距今只有数千年的湖泊消失留下的湖底沉积物。有些专家认为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旱风挟着飞沙威胁水族。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北面一带是盆地最低洼处,贝类们熙熙攘攘、拥拥挤 2

挤地涌来,在古河道上越积越多。不知何时,河水改道,旱象加剧,贝壳们全部灭绝,只留下贝壳的堤墙,诉说着远去的历史。

3、国际猎场 ①出示图片

②学生观察图片上有哪些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回答)③你们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教师讲解国际猎场相关知识

过渡:这里的牧民把保护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职责,有的牧民为避免羊群与野生动物争夺草场,甚至放弃了养羊,从而成为护林护猎人员。(让学生说说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4、热水古墓

①同学们知道都兰有这么多古墓存在吗?(学生自由回答)②有教师讲解热水古墓的历史

三、小结

都兰除了以上几个地方外还有科肖图古遗址、香日德烽火台、巴隆塔温他里哈古遗址、诺木洪塔勒他里哈遗址等;自然景观主要有鲁丝沟岩画、曲日岗考肖图千年古柏林、香加考肖图夏日冰瀑、香加巴哈莫力岩画、香日德绿洲农业、巴隆阿拉克湖;人文景观主要有热水龙玛日寺、曲日岗寺、沟里寺、及蒙古族、藏族风情等,久远的历史,深遂的文化不仅极大丰富了都兰县的旅游资源,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快乐实践

1、情景再现

学生将搜集的有关美丽都兰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进行展示、交流。

2、歌唱家乡

搜集歌唱家乡的歌曲,并以“歌唱家乡”为主题举办一次小型的演唱会。

3、以“我为家乡绘蓝图”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活动。

4、以“我为家乡办实事”为主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篇:“异域风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荣花 张海霞

阅读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之《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美丽的地球村》之《荷兰的花》。

学习目标

1.感受维也纳与音乐、荷兰与花的密切关系。2.学会使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能运用“虚实结合”“人景合一”的方法进行习作。

学习流程

一、回顾单元写法

1.通过第八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异域风情? 2.《威尼斯小艇》中描写小艇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请学生分析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虚实结合)3.教师总结写法。

二、学生自学《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1.欣赏威尼斯配乐图片。2.小组自学交流。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出维也纳处处充满着音乐气息的。

(2)试着找出文中运用虚实结合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的叫声很像是猫叫。——请聆听鸟声,试着仿写几句)

三、自学《荷兰的花》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荷兰与花的密切关系的。请有感情地读一读。2.品析有关语段。3.欣赏图片。

四、片段练笔

请写一处你印象中最美的风景。

提示:先描写看到的景物,再写由景物想到了什么(可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最后试着写写自己置身于景中的心情。

教后随笔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主题学习”的简简单单就是语文学习本质的回归,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之后的一篇自读课文,《荷兰的花》选自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美丽的地球村》。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将第八单元所学习的写作方法运用于语文的课堂学习以及写作之中,抓住语文教学“人文性”作用的同时,将其“工具性”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在教学时,以教会学生学会并使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为主线,当学生通过本单元以及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对“虚实结合”写作方法了解透彻,课堂学习渐人佳境后,因势利导设置了片段练笔,让孩子们大显身手,为他们尽情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既总结前面的学习内容,又进行语言实践,一举两得。尽管课堂教学简简单单,但在这样的课堂上,却让我有机会邂逅了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语文主题学习”的简简单单颠覆了传统冗长而繁琐的教学,让我和孩子们实实在在读书,快快乐乐写话。变化最大的是不再为想说却无法用语言表达而苦恼,很多的孩子想说(写)——敢说(写)——会说(写)。试行“语文主题学习”刚一年,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简单教学以及大量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主题学习”的优势已了然于心。当然,在这条路上,我们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又是充实的。看到全国各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区语文教学的姹紫嫣红,相信,只要在这条路上持之以恒,我们必将会迎来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

作者简介:李荣花,江西省弋阳县逸夫小学语文教师。张海霞,河南省巩义市第五小学语文教师。

下载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一篇长恨有风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八组拓展阅读课异域风情学习内容:丛书文章:《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抠门”的日本人》、《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和《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学习目标:1......

    异域风情展示课教学设计

    《异域风情》展示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

    初一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教学设计

    初一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欧洲民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一)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

    《有趣的家乡风情——过年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体会过年人与人之间互相祝福、互相问候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欣......

    《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御锦城小学数学教师雒甜 【教材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5页至46页,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有多重》。 一、设计......

    有几辆车教学设计

    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国家级特等奖: 朱彩英张国斌丘飞雁刘滢莹李文英柯丽宁崔良敏徐夏丹孟微韩慧姝 王艳丽王晓霞张红蕾金丹叶白雪唐向东王......

    有多重教学设计

    课题:有多重(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认识质量的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