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编者导语: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巨人小学网编辑搜集整理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新知识。本节课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方法,辅之以讲授、讨论等方法,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设计问题情景,力求体现让学生学习快乐的数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2.并能灵活运用求圆面积的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3.从而4.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5.培养用数学的意识。6.进一步认识周长,7.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8.掌握直径的判断方法。9.培养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自控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11.享受自我价值。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家新置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把小明难住了,这圆桌面有多大呢?我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该多大呢?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要求圆桌面的大小就是要求桌面的面积,2、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3、所要配的玻璃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4、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一定的条件:如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等。师:如果这些条件妈妈都没有告诉小明,小明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吗?你们能帮助他吗?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言。讨论后统一认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圆形桌面的面积。【运用语言、图像把学生带进一个模拟的情景之中。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大胆思考。】
二、设计解决方案师:提供材料,并对实验提出相应要求。用圆形硬纸板代替桌面,提供部分测量工具,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卷尺,绳等)也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请同学们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或者几套测量,计算方案,比一比那个小组的方案设计最合理,最巧妙。方案应包括:1.准备2.测量什么条件?3.要使用哪些工具?4.如何测量?5.根据测量结果如何算玻璃桌面的面积?6.如何分工?生:分工合作,测量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并计算面积。【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为学生的大但创造提供直观支持,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团队作战、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方案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挑战,它需要学生用数学意识去分析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渗透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思想。】
三、汇报交流分享小组1:准备测量的条件圆的直径要使用的工具卷尺测量方法用绳子拉紧后在圆周上反复测量,并记录测量的数据,从而找出其中最长的一条线段,也就是直径,根据直径计算面积。小组2:准备测量的条件圆的半径要使用的工具绳子、直尺测量方法用两根绳子拉紧后在圆面上测量,找出两条直径,在把这两条直径相交,找出圆心所在,连接圆心和圆周上的一点也就是半径,根据半径计算面积。小组3:准备测量的条件圆的周长要使用的工具白纸或绳子测量方法:(1)用白纸沿圆形硬纸板的一周围一圈,然后测量白纸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通过周长可以求半径或者致敬,然后计算圆的周长。(2)把圆形硬纸板在白纸上滚一周,用尺子测量滚动轨迹的总长度,就是圆的周长。(3)用绳子沿圆形硬纸板的边缘围一围,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小结:同学们想出的方法非常好,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当圆形饭桌的桌面无法滚动时,该选择怎样的测量方法最合理。【成功是一个人的情感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提高升华说一说:下面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1.你能用游标2.卡尺,3.绳子,4.直尺,5.三角板等工具,6.测量,7.计算出学校旗杆的横截面吗?8.有一堆稻谷(如图),9.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占地面积吗?算一算:1.如果量得旗杆横截面的直径为14厘米,2.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3.如果量得稻谷堆底面的圆形周长为6.28米,4.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5.在一根木桩上用绳子栓着一只羊,6.绳子的长为3米,7.问这只羊能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理解日常生活数学化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以上就是《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二篇:圆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及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1、圆面积演示学具
2、课件
3、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4、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播放孙悟空为唐僧画保护圈的视频。
2、让学生为老师画一保护圈。老师扮演唐僧,学生扮演孙悟空(进行演示)注:唐僧与孙悟空分别拿金箍棒的一端进行画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与演示,说说从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师: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唐僧画的保护圈面积有多大。(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面积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圆片,用手摸一摸圆的表面 你发现了什么?
师:下面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比一比圆片,看看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圆有大有小,请看课件(展示课件),同时想一想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吗?
生: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一遍。)
2、尝试转化,推导公式(学习圆的面积公式)(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r)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
面 积=πr×r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教学例3。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3)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的直径是4厘米,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2).教学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B、分析题意。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圆形花坛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必须知道圆的半径。
生:那么圆的半径题中直接告诉了吗? 生:没有。师: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生:圆的周长。
师:那么怎样来求半径呢?你能告诉大家利用哪个公式吗? 生:利用r=C÷π÷2(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集体订正。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这个条件,当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时,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请看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当圆的半径题中没有告诉时,一般应想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练习
师: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第三篇: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
1、例2。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展示目标,自主探索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
五、图
六、图七)。
跟圆形有什么关系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订正。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预设: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交流,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 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如放在课堂上会占用很多时间,考虑到学生操作起来较慢,于是先让学生预先进行实际的操作,然后把操作的成果带回来上课用。
2.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复习了“转化”的思想,顺其自然也可以想到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小组讨论,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圆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如果让学生在这里再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处,但一节课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就选择了单纯让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4、充分运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圆面积的转化过程,有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2页的例
3、“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发展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迁移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课件)
103+63+99=
202+125+98=
75+34+25=
160-69-31= 通过口算,体会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给计算带来的方便。
二、快乐尝试
1.(出示课件),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呢?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师巡视,指名板演。)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1)、提问:一共有几种文具?一共用多少元? 出示算式:8.9+3.6+6.4+1.1
(2)、出示学生不同的做法,你发现了什么?(3)、比较:那你们认为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更快更好?
3、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的加法同样适用。出示课题: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4、“试一试”:填一填,并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1)、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三、闯关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并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4.2+1.69 =()+()2.5+0.77+0.5=()+()+()
6.1+3.6+3.9+5.4=(+)+(+
(1)、指名回答,集体交流。(2)、教师小结。
第二关: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2.7+6.6+3.4()
5.08-0.8-4.2()6.17+28+3.2()
6.02+4.5+0.98()7.5-3.87+2.13()
6.59+7.32-2.59()指名回答,全班交流。第三关: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54+2.75+()7.58-2.66-()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四、课堂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
2,78+0.8+0.2 0.37+1.79+0.63 6.25-1.36-5.64
五、课堂拾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沙坎小学教师:施乐果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2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2个)、一块红领巾。
2、学生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纸板(锐角、直角、钝角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2、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二、学习新课
(一)情境导入
要给一年级10名新生做红领巾(展示红领巾),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要用多少布?这块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揭题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二)动手操作
学习新知
1、让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学具中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亲自动手,想办法拼成一个已尝过的图形。每个学生自己拼摆后,指定三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前拼摆。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思考这三种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是会算的。
3、教师展示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4、让学生讨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6、让学生自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动手拼一拼,或者同桌的两个同学一同拼摆,看能否拼出已学过的图形。
7、教师边说边演示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锐角三角形和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8、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每个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9、教师总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观察比较
推导公式
1、让学生在自己拼出的三组图形中分别标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三角形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2)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启发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板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3、教师强调公式中“除以2”的由来,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通常用字母ɑ表示三角形的底,用字母h表示三角形的高,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说出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5、学生回答后,教师板演:
S=a×h÷2
或S=ah÷2
(四)学以致用
让学生找出前面展示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测量出数据,计算出一块红领巾的面积。
三、反思总结
1、请学生回顾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强调新知识中要注意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
练习题第1、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