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晨霞礼品包装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题目《礼品巧包装》
张家口市张北县察哈尔小学胡晨霞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礼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作品
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包装的设计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独立设计出一件有特色的礼品包装的作品 教学准备:学生(包装纸
纸盒
丝带
彩笔
剪刀
胶带)
老师(神秘的箱子,包装好的礼品,课件,丝带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
1. 师生问好!同学们1分钟时间准备美术课本和你的“百宝箱”(把课本合上放到桌上)。准备好的同学起来。2. 在讲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神秘的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生(想),想知道的话就请同学们坐好了和老师一起分享这节美术课。
3. 好!刚才说老师带来一份神秘的礼物,哪位同学愿意主动上来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好!这位同学!
你不准看手伸进去摸一下,看看能摸到什么?
等等,老师不确定里边是惊喜还是惊吓?你还敢摸吗? 生(“敢”)很好!真勇敢!你摸到了什么拿出来看一下,是一件礼品。再找位同学尝试一下,看看你摸到的是什么?啊!也是一件礼品。好!谢谢你!
4. 刚才这俩位同学摸到了俩件礼品,给同学展示一下,看一下,漂亮吗?喜欢吗?为什么喜欢啊?(包装的好漂亮)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对它进行了包装所以漂亮,既然都觉得漂亮那么你们想不想包装出这么漂亮的礼物呢?生(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礼品的巧包装”。
二. 新课讲授(10分钟)
1.刚才老师带来的礼物其实并不贵重,但经过老师这样包装,同学们都很喜欢,可见礼品的包装多么的重要!那么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礼品包装有什么作用呢?有了答案的同学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包装作用:
(1)美化礼品(视觉上的享受)(师引导:同样的俩件礼物一个有包装一个没有你喜欢哪个?)
(2)不受损害(师引导:你要送朋友一件礼物是易碎的不小心掉地但有包装)
(3)传递感情(师引导:你的朋友收到你的礼物你们之间的感情会更好)
2.既然包装这么重要,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包装的形式和它的制作方法
首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俩件礼物
①这是什么形状(装在什么里的?)把礼物先装在盒子里,再加上包装纸,这种叫盒式,盒式给人一种稳重庄重的感觉,可以送给老师或比你大是朋友。②同学们看这是像什么?(糖果)老师把俩边都系上,扎好!这种叫结扎式,这种给人很活泼,俏皮的感觉,可以送给小朋友小伙伴。
还有一种叫异形式(不规则)本课主要学习前两种。3.以上是咱们了解的形式 ①盒式 ②结扎式 ③异形式 接下来该学习它的制作方法了,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了一种即简单又漂亮的方法,叫盒式做法,请看大屏幕。。
强调: ⑴注意力集中
⑵放一遍,错过了一会不会做了 ⑶丝带花的做法要特别注意一下 放图片老师巡视一圈。
4.学会了吗?(包装纸的大小要根据礼品的大小留2厘米的边,不宜过大。
5.丝带花的做法:老师演示一遍(注意看谁学的最快)好!丝带花就完成了,当然制作丝带花的方法有好多种,老师只演示了一种,同学们一会可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多做几种不一样的丝带花。6.好!同学们刚才看的这种盒式包装只是包装的一种,接下来咱们看一下还有哪些精美的包装。
看一下(注意力要集中)⑴这是什么形式?(结扎式)
⑵这是什么形式?(盒式)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件包装怎么样?(生:好!)哪里好?(同学说图案,配饰)增加了它的趣味性
⑶同学们看看这包装好不好?(生:好)你觉得哪里好?(生:颜色)都有什么颜色?比较相似还是差别比较大?(点出同类色柔和和谐的美感)
⑷点出对比色(视觉冲击力强)同学们想想如果让你送朋友礼品你会怎样搭配颜色,怎样包装?好!咱们一起来欣赏完下边的包装(边看边想)
7.好!图片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做一件礼品了,在制作之前老师有三点“温馨小提示”看看是什么:
⑴制作礼品的形式多样(发挥想象力,看谁能做出新颖独特的)
⑵题目《礼品巧包装》体现了“巧”,不要贪多,要精美,争取都能做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品。
⑶都带剪刀,注意安全 三.制作(20分钟)1.下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1件或几件礼品包装,小组合作注意要分工明确,四个人谁干什么都分好。开始你们的制作。2.老师巡视
四. 作业展评
(5分钟)
同学互评,老师整体点评,同学们分别把制作的礼品互相赠送,相互学习。五. 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利用最简单的材料去装饰和美化身边的物品和环境,同学们课下可以去探究更多的新事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导入部分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利用神秘箱子揭开了课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在新课讲授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礼品包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讲述包装的形式和播放课件的流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稍弱,课堂制作过程小组合作体现出团队精神,但是由于兴趣过高,课堂氛围稍乱,整节课还是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第二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胡利霞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浚县卫溪区西街学校:胡利霞
教案背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课题: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最后一节的教学内容。这个课题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时,采用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瓷砖,让学生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使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期间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验证,从而总结出乘法分配率,并运用这一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理解乘法分配律(含字母表达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及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
发现乘法分配率,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题。设计思路: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讲授法、联系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准备更换的橱窗,橱窗的长3米,宽1米。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列式解答)方法一:(3+1)×2 方法二:3×2+1×2 方法三:1+1+3+3 方法四:1+3+1+3 师: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算法不一样但是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
(3+1)×2=3×2+1×2,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算式可以看作4个2,右边的算式可以看作1个2加上3个2也是4个2。也就是说这里的4个2我们可以分成1个2加上3个2。)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一共需要贴多少块瓷砖?(小组合作)学生列式解答并汇报。(3+5)×10或3×10+5×10(4+6)×8或4×8+6×8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师:(3+5)×10=3×10+5×10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左边表示8个10,右边表示3个10加上5个10也是8个10。也就是说8个10可以分成3个10加上5个10。)【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发现问题,引发猜想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板书的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
(1+3)×2=1×2+3×2(3+5)×10=3×10+5×10(4+6)×8=4×8+6×8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找出这几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规律的猜想奠定基础。(1)相同点:①每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结果都相等。②每组算式中左右两边参加运算的数字都是一样的3个数字。③每组算式中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右边是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2)不同点:每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运算顺序不一样。
(3)联系:左边的算式我们可以用右边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右边的算式我们也可以用左边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2.看来这几组算式中藏着一个重要的数学规律,我们来猜想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不一定完整,教师都给予肯定,最后形成共识。)【设计意图:通过算一算、连一连、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充分认识这些算式的特点,为后面的猜想奠定基础。】
三、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1.同学们,刚才大家的猜想仅仅是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想到的,也许是一种偶然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呢?需要我们去验证一下。下面请每个同学写出一组具有这样规律的两个算式,进行计算,看看左右两边相不相等?
2.汇报验证过程,进行归纳。
(1)你写出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样验证的? ……(重点观察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具有上述特点。)
(2)同桌交换验证。
(3)归纳:验证成功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举得例子都验证成功了,有没有同学能举出一个反例来推倒这个猜想呢?(寻找反例和解释反例)看来这个规律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具有普遍性。同学们,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什么你们知道吗?(引出课题:乘法分配律)(课件出示)(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①同学们,具有这样规律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写也写不完,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式子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学生独立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汇报中形成共识:(a+b)×c=a×c+b×c)
②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规律呢?
③谁能根据上面的字母表达式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之后,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知识推理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规律,并记住规律。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1. 判断对错
2×(6+5)=2×6×5(25+7)×4=25×4×25×4 35×9+35=35×(9+1)2.填一填
12+40)×3=()× 3 +()×3 15×(40 + 8)= 15×()+ 15×()78×20+22×20=(+)×20 66×32+66×28+66×40=()×()
3、连一连
3×17 + 5 ×17(20 + 4)×25(18 + 82)×6 18 ×6 + 82×6 20×25 + 4×25 60×20 ×60×30 60 ×(20 + 30)(3 + 5)×17
4、计算下面两组算式。(80+4)×25 34×72+34×28 5.拓展题 102× 47 44 × 25 【设计意图: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连一连、填一填、算一算等形式,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回顾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课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反思。一方面总结出知识要点即:乘法分配律。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总结出这一规律获得过程与方法,突现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教学反思:
教学本节课后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学生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从主题图入手,引出(4+6)×9=4×9+6×9。设计的目的是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接下来,抛出几组题目,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然后让学生通过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运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发展的过程。
三、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觉得教学此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强化对比练习。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在练习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如:进行题组对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练习中可以提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吗?为什么要这样算?
2、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经历解题策略多样性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三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闫晨霞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看看几种美丽的 鸟儿,看看你能否叫出它们的名字。依次出示鸟的图片。
漂亮吗?喜欢吗?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什么关系呢?快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2、这是本课的生字宝宝,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一起读。指名读。
3、脱掉帽子后你还认识吗?教师指,学生读。单个读。说说你有什么记忆的好办法?
4、带入词中读。
三、以读促思,句子品读。
1、出示第一句,有感情地读,说说这一句告诉了你什么?引导从“一生、最”两个词语感悟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
2、接着小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候和父亲一起经过树林时的一段对话。学生自读3-8自然段,分清哪些是描写父亲的,哪些是关于“我”的段落。师生合作读。从父亲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完成填空:父亲通过看草木动静、闻()就知道林中有没有鸟。
3、父亲说鸟总是一群群的,我们来看看是这样吗?看图,感受,大大小小的枝丫上一只只鸟挨得是那样近,整个林子里可不就是热腾腾的。父亲对鸟的 了解还不仅于此呢!
第四篇:读书笔记_胡玲霞
读书笔记——《如何当好班主任》
胡玲霞
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领导便给我安排了版主儿女的工作,在担心之余,自己心中还有一丝丝的兴奋。我担心,担心的是我这样的新手,是否有能力担起学校这样的重要工作,是否能对那40几位孩子及他们的家长承担起这样大的希望。我高兴,高兴我得到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怀着这样矛盾心情,我还是走上了这条班主任工作的道路。
在拜读魏书生先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本书之前,我累积了一些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不多,但于我也是有益的。爱魏书生先生的这本书中,他列举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例子,像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来锻炼学生坚持的精神和自己反省的生活态度,和后进生组成学习组来帮助学生成绩提高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虽然我现在带的班级只是一年级的孩子,或许他们还没有完成写作的能力,或者学习成绩还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些管理方法都是一脉相承的,我总能从中得到我需要的,就像我从写日志的案例中,领会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应当坚持每天写日志,在记录的过程中,反省自己一天的工作,哪些好的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好,下次应该如何改正。就像魏先生所说的那样,“写日记有利于改变自己,改造自己。” 拿到一本书,我没有从头开始读的习惯,而是先大概的翻阅,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先读,然后再从头读。拿到这本《如何当好班主任》的书时,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一章关于孩子们自己开班会的章节,其题目是《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起初以为这是在讲班主任与孩子们的故事,读完之后才发现,这其中,仅仅是孩子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故事只是平铺直叙,但我在读完后却已流下了眼泪。赵广民的善良、热心,被帮助同学的感恩、回报,班级同学的无私、直率,都成为了让我流泪的动因。我想,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那应该是多么幸福啊。我在想,能营造出这样的班级氛围的班主任老师,教给学生的难道仅仅是文化知识吗?在魏先生的班级中,文化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教授,他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方法,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的处事原则,自立、自爱的人生信念。
在敬重与崇拜中读完魏先生的这本《如何当好班主任》,我获益匪浅,其中的方法值得我细细地回想。
第五篇:精巧的外衣——礼品包装设计 教案
课
题:精巧的外衣——礼品包装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型:工艺课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在本教材讲解了礼品包装的意义。教材中根据包装的各种包装结构类型列举了一些礼品包装的设计成品图案,相应的部分操作步骤,以及不同种类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制和适用人群。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礼品包装设计是使礼品和它的包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礼品,不同的人,要选用不同的包装结构形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某种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并知道哪一种材料适合该种包装方法,并能够根据礼品,自己选择材料,设计包装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礼品具有亲切感,成为人们联系感情的媒介,从中培养爱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使之具有群体观念。
教学重点:几种包装结构类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制作立体造型。
教学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教材内容学习之后,再师生一起动手制作,然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意见。
1.教法:讲解和示范
2.学法:学习之后动手制作
教具准备:结扎式包装、袋式包装、盒式包装、异形盒式包装、趣味性包装的实物或图片,对开白板纸、彩色包装纸、就彩色包装纸、品面展开的步骤图、记号笔、刻刀、双面胶、丝带、课本。
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包装纸、旧色彩包装纸、水彩笔、铅笔、橡皮、双面胶或透明胶、丝带、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长检查同学带用具的情况,帮助没有带全用具的同学尽快与相邻同学结对子(1分钟)
二:引入新课: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将复习内容写在黑板上,为同学们即将进行的内容提供借鉴。复习纸雕塑的制作方法:构成法、雕塑法、裱糊法。(4分钟)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请同学展示自带的礼品包装,请同学说出自己喜欢的几件,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二)讲解礼品包装的类型,幻灯片放映。讲解部分包装类型的制作步骤。
(三).分组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请每组的代表分别上前展示盒讲解自己的作品,教师加以点品。(4分钟)
五:作业布置(练习):
三人组合,根据自己的用具,设计一个包装,包装结构形式不限,最后效果要体现出创造性。
第九节 精巧的外衣——礼品包装设计
2.纸雕塑的制作方法:构成法、塑造法、裱糊法。
1.立体构成形态的美感:量感、空间感、肌理效果、形式美感
一、1.结扎式包装;
2.盒式包装;
4.异形盒式包装;
5.趣味性包装。
二、袋式包装制作步骤:
1.选择材料
2.在材料上画展开图
3.裁剪
三、作业要求:三人组合,设计一个包袋。
3.袋式包装
4.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