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下第九课《我的牙刷》教学设计(共)
五下:《我的牙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不同的种类牙刷,知道牙刷的结构,认识其功能与样式的关系。
2、技能目标: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独特而实用的牙刷。
3、情感目标: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
【教学难点】
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一则谜语:“一群胡子兵,当了牙医生,每天都要来巡查,消灭细菌讲卫生。(打一日用品)”(学生猜谜)
2、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经常用牙刷刷牙。牙刷有以下一些作用:
口腔的清洁师:清除残留食物。
口腔的绿化师:全面清除牙齿、牙龈、牙周、舌苔部位的细菌,令口腔清爽舒畅,口气清新。
牙龈的按摩师:给牙龈按摩,促进牙龈微循环,防止牙龈萎缩,减少牙龈出血与口腔溃疡。牙齿遇冷热刺激不过敏。
牙齿的美容师:保护牙齿天然珐琅质完整,实现牙龈粉润有弹性。
二、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自学互学的能力。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学会观察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引导学生说一说牙刷的结构。(牙刷包括:刷头、刷颈、刷柄。)2.出示牙刷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种类繁多的牙刷,分组讨论:从牙刷的几个结构方面分析牙刷的不同功能。(比一比,它们的刷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呢?它们的柄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3.引导学生讨论:“你在刷牙时曾出现过什么问题?你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吗?” 4.出示一幅设计牙膏的图纸,简要介绍设计方法。
三、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巡回辅导:
1、布置活动内容:设计出美观且实用的牙刷。本环节以人为本,适用原则;材料颜色规格交代清楚;阐述出牙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针对学生在创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相对的指导。
四、展示评价:
利用新产品发布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内容,讲解、阐述创作意图。学生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教师点评。
五、教师小结,教学拓展: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物品或公共设施?给大家讲一讲。
附表:1 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 %、乙方 %。作为确定盈余分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 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 2 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二篇: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篇一: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我的牙刷》这堂课主要是通过同学们对牙刷的设计来了解艺术设计和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牙刷对于学生是很熟悉的物品,但是牙刷在材料、造型、尺寸等方面的运用是根据不同功能进行设计的。这是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容易忽视的,本课的教学正是以牙刷的设计为出发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我是先让同学们了解牙刷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和分析牙刷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同时还要知道设计是为人类生活提供服务的,遵循“以人为本”。仔细观察牙刷个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简单的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牙刷。
篇二: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校公开课,我听了美术教师李影上的《我的牙刷》,听后感受颇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李老师通过多种活动类型的精彩教学设计,使学生们在轻松又兴奋的探究中了解了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简单了解了设计的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在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很多孩子都能够从外型和功能上进行思考创作,尽管还有的细节不够严谨,但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却是真情实感的演绎,值得肯定的是孩子的情感态度。“评价一幅好画的时候,不是画的好,而是看在画的过程中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只要用心、用情画出来的画就是好画。”李老师精彩的点拨定会使学生自己作画时参考,其实,生活和艺术是密切相关的。孩子们学好美术,运用美术知识,判断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定会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趣味。
篇三: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我的牙刷》这一课是一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简单了解设计的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我先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了自己的牙刷,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还分析了自己牙刷最具特点的地方和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因为切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孩子分析的很好。例如:我的牙刷有三个刷头;我的牙刷刷颈很有弹性„„我现在的牙刷有些硬,想要软一点的;我的还要挤牙膏太麻烦 „„
孩子的想法简直太丰富了,可是要想画好不容易,这也是孩子们的一个缺点,很多课经常是讨论精彩,作业效果一般般啊。所以我引导孩子一起看书上的设计图,让孩子注意怎么呈现一张精彩的设计图。例如牙刷是主要的那么牙刷部分要占整张设计图的三分之一,牙刷要有色彩,各个部分特别是金彩之处一定要画出来特别表示让人看得明白,要把各个部分的功能表示出来。
在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很多孩子都能够根据造型新颖、色彩艳丽、材料丰富、实用性强这四大特点进行设计,但有一些作品的设计,却让我>收获了一份很大的惊喜,在这些作品的功能上,体现了孩子们的一种美的情感和品质,那就是在作品的设计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孩子说有些人挤牙膏不方便,所以就设计牙膏牙刷一体的;现在刷牙太浪费水所以设计了可自动倒水排水的牙刷。还有一个孩子在刷柄末端设计了齿状结构,说是刷牙杯底部,因为平时牙杯底部不容易刷到。
再就是孩子的善良也让我很为动容,有个智力不是很好的孩子,这节课他也设计了牙刷并且贴到了黑板上,其中一个孩子到黑板评价的时候首先就指出了这个孩子的进步之处,说是他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特别是写的很认真,其他的孩子听了之后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看,我们的孩子,多么的可爱!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 课件
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
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出示课件3)1.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
终点。)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
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
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
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
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
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 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学习与评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散
步
执教:五眼泉中学
向常文
学习目标: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语导入
同学们刚学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散步,散步中出现了一个不
大不小的难题,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请大家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难题?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赏画面,抓主旨。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回答“难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路
母亲 小路
孙子
教师追问:这是摆在谁面前的一个难题?
3、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很好的解决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画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后,教师追问,你能谈谈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吗?
三、读文本,悟亲情,探究“孝”
1、“我”面对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听母亲的;大路没走,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听孙子的。
2、这样看来,一家 四口人中,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说的?
(1)“我”听母亲的
A、相关语句
B、言下之意,母亲年岁已高,在前文有一处与这呼应的,请找出读读。C、读到这里,很明显“我”听母亲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D、设想:再过几十年,“我”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呢?(2)、母亲“听”孙子的
A、母亲听孙子的,找出相关语,你喜欢这句话吗,请评析一下。B、文章中还有一处暗示孙子值得疼爱,你能找出来吗,读读,评析
C、讨论:走大路,是“我”的孝敬;走小路,是对儿子的疼爱。现在,不走大路,走小路,是不是不孝呢?(探讨出这是家庭成员的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显示出家庭的和睦、温馨)
D、设想:奶奶的初衷是走大路,后改变主意走小路,好心里是怎样想的,假如你是她,请用语言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3)、简要概括: 母亲听“我”的 妻子听“我”的 儿子听“我”的
小结: 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四、主题升华
1、“爱”是相互的会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
出示:《父爱永铭》,之后简单谈体会。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说是说„„
3、欣赏《爱是左右手》,多好的一首诗啊!爱是左右手,用我们的左右手去回报给我们爱的人们,再读这首诗,并试作仿写。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的】
1.学习对照的写法。2.否定句代词宾语提前和主语省略的用法。
3.领会苦学方能成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对照的写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
【教学设想】
自读课。此课可要求学生熟读,并能背诵其中重段落,领会方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并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书序(序跋)《太史公自序》
│ 叙述著作旨趣 《齐民要术序》
序│ 2.赠序 《送孟东野序》
│ 写给临别亲朋的 《送薛存义序》
二、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明初:受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诺(参与撰写朝廷重要文书)。因长孙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二人是刘基和高启)。著有《宋学士文集》。
三、自读课文,并作分析
1.逐段分析。全文包括3段
(1)叙述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嗜学勤读,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和刻苦精神。正面写自己得到学习的最大快乐,侧写专心求学,刻苦勤奋。
(2)批评当时太学诸生学习条件优越而不知好学,勉励他们不要辜负好条件,应当专心至致志,努力学习。
简析: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太学生良好学习条件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与上一段处处对比)
以“今”开头,转入与过去学习条件的对比,联结自然。然后作出有力的论断,勉励太学生德成业精。
(3)说明作“序”的原因和目的。
简析: 撰长书-辞甚畅达(书面表达能力)
马生“善学” 论辩-言和而色夷(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心甚劳(原因)
扣题。道为学之难以勉励马生。
2.归纳写作特点。
(1)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问题,令人有亲切感,易于接受。(有情节,选材典型)(2)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虚心好学,尊敬长者。(3)对比鲜明。
四、小结
1.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
1、整理课文字、词知识。2、书题二、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第一课时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而引入课文。作者简介
李瑛(1926—),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
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 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
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学生齐读。
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像 ㈠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明确:
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
(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
树。
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
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
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㈡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节,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
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
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脱离开树的
特点。第十一节是写“我”的理想,第十二节是再次强调“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五、小结
诗人通过想像把“树”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
二、分析诗歌率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思考:诗人把激情引向高峰,表现了怎样的崇高精神。
明确:第十三节用假设的方式对“我”的一生加以总结和回顾,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我”的丰富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第十四节
是结尾,表现了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浸透到了“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因此“我”所献给人间的不是一般的光
和热,而是“纯洁的”“炽热的”。这样就使得“我”——“一棵树”,这样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完整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了。
三、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诗言志”,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本诗通过“我”——“一棵树”的自述,抒发了诗人热爱人民、为人民献身的强烈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民之情,表现的是人民之志,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通过想像把“一棵树”塑造成一个新风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四、探究活动
1、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
一切。
2、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外,还使用了象征手法。
如:“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给新婚的嫁娘,/ 作闪光的耳环;/ 我要挽住软软的云霞,/ 给辛勤的母亲,/ 作擦汗的手帕。”“我愿„„
”“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 “挽住软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
奏严谨。
诗中运用借代之处也不少,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 的背,闪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是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 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诗中所描写的:“一棵树”,是用来象征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形象的,虽然处处是根据树的特点来进行想像和描写,但处处都用来表现社会主
义新人的精神和情怀,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说全诗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要善于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要抒发的热情,然后借鉴课文的方法展开。
五、再次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加深理解
六、小结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有的人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
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
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臧克家:详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
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
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
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
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从三个方面考虑: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他们的表现和结果。为人民的人 :
对人民——恭恭敬敬,全心全意; 结果:人民永远记住他。对人生——为革命,愿献身; 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结果: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作威作福,任意欺压。结果:把他摔跨 对人生——为自己,想不朽 结果:烂得更早 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结果:下场可以看到
总结问题答案: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种
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 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见上分析。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
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
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六、布置作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 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
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
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
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
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
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注:老万,最好花一节课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讲一下,备得不好,仅做参考吧。
第四篇: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周家坝镇中心小学 胡 敏
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课程标准前三条提到: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学情分析:
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简言之:一是“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二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三是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十分重要的三条目标,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贯彻实施,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这三条目标!学生的自评也应该按照这三条为标准,特别是前两条。
学习任务分析:
单元主题:可贵的亲情、友情。这次单元作文的内容要求:
单元习作写作之法来自于单元阅读教学,单元习作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表现的主题都隐含在单元课文中。换句话说,就是单元课文是习作指导的仿写材料。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要整合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归纳单元课文的表现主题,整体设计单元习作教学目标,重现单元课文的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初步有习作的意识。“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一、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父母关爱自己的小事来写,畅所欲言。
2、写好一两件事,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表达真情实感。
3、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或他人分享快乐。
4、培养学生写后修改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说写好一两件事,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表达真情实感。
难点:培养学生写后修改的好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片、感受人间真情 5分钟(导入)
观察一组图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间真情。<二>启发诱导、开启话匣 15分钟(铺垫)
1、谈一谈
同学们,如果问到在你的一生中谁是最爱你的人?你们能真实的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预设:爸爸、妈妈、奶奶、老师------◆孩子们,说真的你们每个人都很幸福,都被爱包围着,都活在爱的大河里。但是你们可曾想过要把你们拥有的幸福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把你们感受的爱用你们的笔记录下来,让爱你的人和你一样感动。愿意吗?
2、说一说(所有爱的主题)
◆说说爸爸或妈妈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你亲身感受的或你听别人讲述的)<三>中心提示、学会命题 5分钟(指导)
1、习作要求、想一想:请看一看这段文字(媒体出示习作内容要求): 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指导审题、议一议。
主题确定,基本要求。抓关键词:父母对自己的爱、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一两件事、真情实感、提提意见、认真改一改。
3、学会命题、试一试。爱 的一(两)件事-------<四>回顾生活、增强信心 5分钟(说说)
1、回忆生活,指名口述。(父母爱的主题)
2、师生评议,共同修改下水范文。(清楚、明白、通顺)写法点睛: ◆考虑学生写不清楚,语句不通,所以采用先说后写的策略,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再动手写。
◆能不拘形式地叙述生活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就是作文成功的一大步。<五>课堂练笔、分享快乐 20分钟(写写)
1、2、自主选材,个性练笔(我乐写,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同桌交流,互动读议
指导学生作文,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能写、会写。在一段时间里只要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好作文。学生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六>润肤加色、学会装修 20分钟(修修)
1、练笔展示(选文优、良、中、差)
2、习作点评
没写好就要修改修改,也可以用“口治”的办法,先读后改,或者媒体展示圈点润色。修改点评抓三点:
1、内容是不是真实,能不能能做到不拘形式地写,能不能把要说的话写得清楚明白;
2、看看是否会用学过的词句,是否有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3、句、叹、问号用得合适不合适,会不会用逗号、冒号、引号。
4、段落格式、结构、写法、开头结尾。◆评价点睛:心情的描写、语言的描述、动作的描述、表情的描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能要求三年级的学生一下子把整篇文章写完美,所以哪怕有一句话一个词写得妙,我们也应该大力表扬。多多地关注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扶持孩子内心的习作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慢慢地克服对习作的畏难情绪,产生乐于习作的浓厚兴趣。
<七>舔毛加翅、谋篇布局 10分钟(补补)
1、范文展示。
2、教师点拨。
3、学生仿写(给课堂练笔加上开头和结尾)。
4、课后习作。
第五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城关镇卸旗小学
闵诗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材第48-49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画线段图,懂得如何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题目的信息。2.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懂得如何检验。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策略,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利用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直尺。学具准备:直尺、稿纸、铅笔。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图吗?会画最简单的线段吗?作图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功,对我们学习数学有很多好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与作图有关。
现在大家一起按老师的要求画线段。请同学们拿出纸、笔和直尺。任意画一条线段。
再画一条比前一条线段长的线段。同学们画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看例题1。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1、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你能用两条不同的线段来表示小宁和小春的邮票数量吗?学生尝试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课件出示线段图。
3、要求学生把题目中的信息在图上表示出来。
4、看图分析数量关系。
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板书思路一的解题过程(加),课件出示思路二的解答过程。
小春:(72+12)÷2
小宁:(72-12)÷2
=84÷2 =60÷2 =42(枚)=30(枚)42-12=30(枚)
30+12=42(枚)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
5、引导检验。
用“把得数带入原题”的方法检验,要分几步检验呢?你是怎样检验的,把你的方法填在课本上。(提示有两个条件就分两步)出示课件
6、小结:
我们通过画什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画线段图有什么好处呢?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
2、教材第49页“练一练”
3、作业:
教材第52页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