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读与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仿写点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研
目录
前言
第一组
第五组 1 秋天的图画 18 称赞 2 黄山奇石 19 蓝色的树叶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0 纸船和风筝” 4 古诗两首 21 从现在开始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一株紫丁香 22 6 我选我 23 7 一分钟 24 8 难忘的一天 25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欢庆 26 10 北京 27 11 我们成功了 28 12 看雪 29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坐井观天 14 我要的是葫芦 31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32 16 风娃娃 33 17 酸的和甜的 34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窗前的气球 假如 日记两则 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红领巾”真好 清澈的湖水 浅水洼里的小鱼 父亲和鸟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30 我是什么 回声 太空生活趣事多 活化石
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
第一组
整体说明:
1.让学生试着使用书中所提供的词语练习说话。2.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仿写。
3.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发挥想象,说出事物的形态。
4.根据生活常识,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秋天的图画
训练点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石榴咧开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枫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样的句式再写写其他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请你画一幅春天的图画,模仿课文第一段写一写。
春天来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美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使春天这样美丽?看,_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山奇石 训练点一: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发挥你的想象,写写这块石头的形态。
——————————————————————————————————————————————————————————————————————————————————————————
植物妈妈有办法
训练点一:你还知道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课文2、3、4小节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整体说明:
1.结合课文内容,仿写句子,并且以此表达对师恩的感谢。2.结合历史故事,正视自己的优点并且向同学们说一说。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想象事情的结果,说一说,写一写。5 一株紫丁香
训练点一:仿写。花儿在微风中点头,那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阵阵香甜的花香,那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风中飘落的花瓣,那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想一想自己的老师,写几句心里话。
老师,我们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我们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我们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选我
训练点:老师和同学们选王宁当劳动委员,不仅仅是因为他爱劳动、关心集体,更因为他的自信。小朋友照照镜子,夸夸自己,并写写自己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分钟
训练点一:课文最后一句说“元元很后悔”,那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第二天他会怎么做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第二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的一天 训练点一:写一写你最难忘的事。
第三组
整体说明:
1.合理使用文中词语,说话,写句子。
2.依据课文的形式,试着仿写,进行初步的训练。
3.通过想象,推测事情的发展,并且用童真的语言描述出来。
欢 庆
训练点一:祖国妈妈的生日多热闹啊!除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和我们在欢庆,还会有谁?他们会以什么方式欢庆呢?模仿课文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 京 训练点一:选词填空: 绿树成阴 风景优美 名胜古迹 鲜花盛开 家乡的是马鞍山的一处________________,那儿______________。走进景区大门,道路两旁_____________,草地上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成功了
训练点一:一听说后天要去春游,同学们不约而同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约而同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点二:傍晚,广场变成了__________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的海洋。
看 雪 训练点一: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着国旗()着锣鼓()着火把()着雨丝()着眼睛()着风 训练点二:你想和台湾的小朋友怎样看雪、玩雪?快动笔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组
整体说明:
1.学会运用文中提供的词语,句型,以及句型转换。
2.能够依据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完成对话。
坐井观天 训练点一: 青蛙一抬头就看见了天。
小明一放学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训练点二:发挥想象,补充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的是葫芦
训练点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有什么奇怪的?”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点苦有什么关系!”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训练点三:种葫芦的人发现自己错了,第二年他又种了葫芦,可是很不幸,葫芦又长了蚜虫,他想:———————————————————————————————————————————————————————————————————————————。
小柳树和小枣树 训练点一:仿写词语。(越丰富越好)
红红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绿油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弯弯曲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又细又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 课文第四自然段:她(小柳树)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好象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三:在听了小枣树的劝说后,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四:划出课文中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的句子,读一读。我们也学着课文的句子来写写树吧。可以写写树叶、果子、花的形状颜色。松树的叶子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梨树上挂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枫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娃娃
训练点一:风车转得这么慢,水断断续续地流着,秧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边,纤夫们向风娃娃表示感谢,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人们都责怪风娃娃。小朋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三: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你,因为你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了许多坏事。唉,光靠__________ 可不行啊!
酸的和甜的
训练点一:小猴听了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心里想:_____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他吃得这么开心,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我想对小兔子和小松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狐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组
整体说明:
1.仿照课文提供的说话形式,仿写句子。
2.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再进一步升华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思。18 称 赞 训练点一:照样子写词语。例:闻了闻 闻了又闻 看了看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小刺猬称赞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称赞身边的小伙伴吧。
__________,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的树叶
训练点一: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脸红了,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同学没带彩纸,她看见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纸船和风筝
请你想象小熊的表情、动作、语言,写一写。
小熊看见纸船一只接一只漂下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现在开始 训练点一:小动物们叫苦连天,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仿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一写。
这个星期轮到__________上任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组
整体说明:
本组课文体现了关爱的主题,所以既要通过语言的训练让学生们体会到关爱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也要注重形式的训练。窗前的气球
训练点一:你会画一张怎样的笑脸送给科利亚,请你画一画;要是气球上可以让你写上几句,你会写些什么? 写在气球上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看望科利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 如 训练点一:请你仿照课文写一写。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组
整体说明:
1.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使课文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2.仿照课文的行文方式,描绘其他事物,提升写作技法。“红领巾”真好
训练点一: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红领巾”保护小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鸟夸“红领巾”真好。
训练点二:除了小鸟,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仿照课文1、2小节写一写。
例: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是可爱的熊猫。
爬来爬去,爬上爬下,一会儿打滚儿,一会儿吃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澈的湖水 训练点一:远处的山石像_______________,近处的山石像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山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朵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朵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千姿百态啊!训练点二:“ 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她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她眼睛一亮,她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快地向前跑去。虽然累得直喘气,可她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水洼里的小鱼
训练点一: 他走得很慢,来到第一个水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走得很慢,来到第二个水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走得很慢,来到第三个水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走到第四个、第五个水洼前,„„ 这样的动作要重复成百上千次。训练点二:创作儿歌。
我在乎
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我在乎它难不难受。
小鸟被大手捉住了,我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和鸟
训练点一:
鸟儿快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林快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快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快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组
整体说明:
1.会使用文中提供的好词天空,加深读课文内容的理解。2.利用文中提供的关联词说话。
3.利用多种不同的语言组织形式,扩充自己对科普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我是什么
训练点一:有时我很温和,帮人们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我很暴躁,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 仿照课文,可以用上“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这样的句子,写一样东西。写好后让别人猜一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回声 训练点一:照样子,写句子。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小羊来到山坡上,看到________________,开心地叫起来:“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点二:第四自然段中有好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圈出来读一读。在下面的句子中也填入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小亮____起书包,_____到公共汽车站。啊,车来了!他____出月票,排队上了车。没有座位了,他只好_____着,两只手紧紧地_____着扶杆。
太空生活趣事多
训练点一:想一想,填一填。
要想在宇宙飞船里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宇航员只有把自己绑在睡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在宇宙飞船里喝到水,宇航员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宇宙飞船里喝到水。要想在宇宙飞船里_____________,宇航员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化石
训练点一:还记得《我是什么》吗?试着用这种形式介绍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我是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又叫白果树,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的变化真大
训练点一:选词填空。
引人注目
兴致勃勃
科学技术 百花盛开
瓜果飘香
十分茁壮
今天,我____________地在科技展览馆观看农业科技成就展。虽然是寒冷的冬季,但大棚里的植物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土栽培技术很了不起,不用泥土,植物也能长得_____________。彩色棉花更是_____________,有红的、黄的、绿的„„ 啊!有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农业的变化真大!
结语:本册书读写结合更侧重于实用性,都是通过具体而独特的形式体现对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不再单纯的局限于提问然后回答的形式,者更适合于初升入二年级的孩子们。这只是一个人的想法,不能限制或强雷同大家的思想。所以越丰富,越精彩,越证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语文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组
编写者:孙国芝
目录
第一单元训练重点………………………………………………………1
1、窃读记……………………………………………………………..2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
3、走遍天下书为侣…………………………………………………..3
4、我的“长生果”…………………………………………………..4 第二单元训练重点………………………………………………………4
5、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5
6、梅花魂……………………………………………..........................6
7、桂花雨………………………………………………….………….7
8、小桥流水人家……………………………………………………..8 第三单元训练重点………………………………………………………9
9、鲸…………………………………………………………………10
10、松鼠………………………………………………………………10
11、新型玻璃…………………………………………………………11
12、假如没有灰尘……………………………………………………11 第四单元训练重点……………………………………………………..11
13、钓鱼的启示………………………………………………………12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3
15、落花生……………………………………………………………14
16、珍珠鸟……………………………………………………………14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15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15 有趣的汉字……………………………………………………………..15 我爱你,汉字………………………………………………………….15 第六单元训练重点……………………………………………………..15
17、地震中的父与子……………………………….……..…………16
18、慈母情深……………………………………………….……..…16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7 20、学会看病…………………………………………….…………..18 第七单元训练重点……………………………………………………..18
21、圆明园的毁灭……………………………………………………19
22、狼牙山五壮士……………………………………………………19
23、难忘的一课………………………………………………………20
24、最后一分钟………………………………………………………20 第八单元训练重点……………………………………………………..20
25、七律.长征……………………………………………………..21
26、开国大典…………………………………………………………21
27、青山处处埋忠骨…………………………………………………22
28、毛主席在花山……………………………………………………22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教学时,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我爱阅读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3、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4、积累优美词句。训练意图:
1、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2、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1、《窃读记 》 读写训练点: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如: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从“跨、踮、钻、挤”一系列动作词中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渴望;体会作者的心理从跨进店门的“暗喜”,“头发乱了”不顾形象挤进来的庆幸以及找到书后的惊喜的变化过程。)(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中体会作者读书的急切,想象饿狼见到食物会有怎样的表现,林海音见到书后会是怎样的表现。)
2、你们平日都喜欢读什么书?书中的哪篇内容、哪个场景、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过之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思考、交流)梳理读书方法:
名著类作品:不仅要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章节、一篇篇故事感知人物或嫉恶如仇或敦厚善良的人物形象。
名人传记:试着写写读后感,先写写名人成长的经历,再围绕着他们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结合自己的
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书里,感受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3、写一篇读后感。
4、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后综合性学习,自由组成小组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是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体。通篇都是对话,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
一、读写训练点:
1、文章怎样才能写好?苗苗认为有两个重要条件。你知道是哪两条吗?
2、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3、综合性学习: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二、推荐阅读篇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读写训练点:
1、句子的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2、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第七自然段)
3、读课后的《神奇的书》,交流读后感受。
4、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5、完成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 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二、推荐阅读篇目:童话---《长满书的大树》叶拉〃菜普曼(德国)
4、《我的“长生果”》
读写训练点:
1、说一说读后你有哪些收获?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
4、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月是故乡明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2、感受人物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训练意图:
1、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一、读写训练点: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所描绘的画面吗?
2、想象《秋思》中描写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二、根据古诗填空: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一读,想一想,完成下题。
《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三、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综合性学习:积累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开展诗词朗诵会。
6、《梅花魂》
一、读写训练点:
1、语言积累,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用首尾照应的方法写一篇思乡作文,题目自拟,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找生谈听后的体会。
4、“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课外找找相关诗篇,并抄写下来。
二、阅读链接:《故乡》交流读后感受。
7、《桂花雨》
一、读写训练点:
1、仿写句子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里的(),也比不上()。
2、创意补白: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语言描写)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2)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3)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1)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2)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3)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二、推荐阅读篇目: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8、《小桥流水人家》 读写结合点:
1、激发读书兴趣:看到文章题目“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想法?
2、出示三组句子,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第一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第二组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第三组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设计意图 :出示这三组句子后,可以启发学生,三组句子都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可是表达方法上有所不同。
(1)直接抒情(2)借事抒情(3)借景抒情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进而对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3、积累优美词句。
4、小练笔:写熟悉的一处景物,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学习说明性文章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2、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训练意图: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9、《鲸》
一、读写结合训练点:
1、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注意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2、可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可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也可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二、课文阅读:《森林报》等科普读物。
10、《松鼠》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又兼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松鼠的细致观察,抓住它美丽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小松鼠的喜爱。读写训练点:
1、仿照第一段松鼠外形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描写一种小动物。设计意图是强化训练形象化描写方法
2、比较阅读,探究表达上的异同。
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松鼠》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松鼠》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一般性说明文。(自主选择)
3、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突出其特征,尝试运用一些学过的说明方法,字数在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11、《新型玻璃》 读写训练点:
1、请同学们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方法,将你的发明加以介绍,并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
2、转化角色法:你就是xx新型玻璃,你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呢?你就是推销员,你怎么向别人推荐这些新型玻璃呢?(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在角色转换中,在学生仿照文本的顺序介绍(推荐)的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悟到了文本的表达方法---先介绍名字、再介绍特点,最后说明用途,也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
3、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4、课后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他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
12、《假如没有灰尘》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
2、仿写: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生活的启示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2、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训练意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13、《钓鱼的启示》 读写训练点:
1、通过读文,思考作者收到了什么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什么?
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你能举例说明吗?(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4、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5、搜集道德修养的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读写训练点: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2、写一篇读后感。
3、关于成功的名言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失败乃成功之母。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5、《落花生》 读写训练点:
1、读文后交流,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
2、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3、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借物喻人),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
16、《珍珠鸟》 读写训练点: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如,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不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
一句话?“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儿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这时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又如,可请学生看插图,想象作者在笑什么?
3、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说说你和是它怎样相处的?
第五单元
单元主题: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2、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学写活动计划、简单的调研报告。(见语文教材144---147页)活动基本思路: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二、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
三、制定活动计划。
四、小组开展活动。
五、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六、活动总结。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3、积累语言。训练意图: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读写训练点:
1、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
3、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4、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那么你觉得应该向这对了不起的斧子学习什么呢?(50字以内概括)
二、推荐阅读篇目:朱自清的《背影》
18、《慈母情深》
一、读写训练点:
1、.根据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3、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
4、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5、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二、推荐阅读篇目:《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读写训练点:
1、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二、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1、谈读感受。
2、体会表达方法。
3、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20、《学会看病》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读写训练点: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子写出三个成语.2、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训练意图:
1、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1、《圆明园的毁灭》
一、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为了销毁证据,10月18日和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请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帮背第三自然段)
3、交流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4、展开想象:
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写读后感(注意要求)。
二、推荐阅读篇目:《虎门销烟》
22、《狼牙山五壮士》
一、读写训练点:
1、课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详略得当,为中心服务)
2、写读后感。
3、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的多。
二、推荐阅读: 《铁道游击队》 《小兵张嘎》
23、《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交代清时间、地点)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难忘的一课》。
3、搜集爱国名言。
4、“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上面提到的中国历代伟人,你知道他们的成就吗?查查资料或问问别人,在简单写一写。
24、《最后一分钟》: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读写训练点:
1、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2、结合课文插图(升旗场面)展开想象 :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选),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最想说什么?
3、交流读后感受。
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走近毛泽东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训练意图: 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25、《七律.长征》
一、读写训练点
1、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读全诗,展开想象,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意境和自己读后的感受。
3、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积累)。
二、阅读资料袋,然后交流。
三、推荐阅读篇目:《艰苦岁月》《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
26、《开国大典》
一、读写训练点:
1、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2、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3、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4、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5、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6、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
2、读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人物描写)
3、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二、推荐阅读:《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电影《毛泽东的故事》
28、《毛主席在花山》 读写训练点:
1、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在一旁作上批注,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2、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唱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观看一段影像资料等(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3、谈一谈你学这篇课文的收获。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读写训练点
喀喇沁旗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研组
编写者:锦山小学 李菲菲
目 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习作要求-----------------------1 第一单元读写重点--------------2
1、山中访友-------------------2
2、山雨-----------------------4
3、草虫的村落-----------------5 4索溪峪的“野”---------------7 第二单元训练重点--------------9
5、詹天佑---------------------9
6、怀念母亲-------------------13
7、彩色的翅膀-----------------15
8、中华少年-------------------16 第三单元训练重点--------------16
9、穷人-----------------------17
10、别饿坏了那匹--------------19
11、唯一的听众----------------22
12、用心灵去倾听--------------24 第四单元训练重点--------------25
13、只有一个地球--------------26
14、鹿和狼的故事--------------28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28
16、青山不老------------------30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31
17、少年闰土------------------32 18、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5
19、一面----------------------37 20、有的人--------------------38
21、第七单元训练重点----------39
21、老人与海鸥---------------40
22、跑进家来的松鼠------------43
23、最后一头战象--------------44
24、金色的脚印----------------46 第八单元训练重点--------------47
25、伯牙绝弦------------------48
26、月光曲--------------------49
27、蒙娜丽莎之约--------------50
28、我的舞台------------------51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习作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五、六年级阅读的目标是: 1.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5.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中五、六年级习作的目标是: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教学时,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单元
一、主题:感受大自然
二、单元导读: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三、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阅读要求: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可以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习作要求:通过背诵优美段落,丰富语言积累,并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训练意图: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品读的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练笔,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1、《山中访友》
一、读写训练重点:
训练点1:仿写训练:仿照3、4、5、6自然段中的一个段子,写一写自己同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
训练点2: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或排比的手法,写一写园子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写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物。训练点3:把自己当作大自然中的一员,写一写感受。
二、典型片段:
师:在山中拜访老朋友,让我们感受到惬意和舒畅。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眼里,山林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人,他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他们成了我们的朋友,如果你就是这大自然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1)你躺在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云后的情形、感受,写一段话。(2)如果你是一阵清风,在林间自由的游行,你会又怎样的心情?
(3)每到五一劳动节,月季公园总是姹紫嫣红。假设你就是月季公园里的一棵月季花,请你写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三、例文欣赏:
1、这里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亲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柔软的沙滩!你闪烁着光芒,是要引起我的注意力吗?你好!汹涌的大海,你雄厚的男高音是多么有气势。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广阔的天空变的更加蔚蓝。你好!金灿灿的阳光!你想让人们更加温暖吗?你好!可爱的小螃蟹!你横着走,是要带我去玩吗?喂!淘气的小海龟,你们跑那么快干什么呢?我猜,你们一定是在比赛谁第一个跑进大海吧!
2、你好,飞舞的蝴蝶!你舞动着优美身姿,是邀我与你共舞吗? 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挺着笔直的身躯,是要我与你共同保护大自然吗? 你好,细小的蚂蚁!你急匆匆地搬运着食物,是告诉我们快要下大雨了吗? 你好,叽叽喳喳的鸟儿!你欢快地唱着歌,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吗? 你好,快活的鱼儿们!你们愉悦地嬉戏,不时溅起水花,是邀我一同玩耍吗? 你好,尖嫩的的小草!你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是要我帮你一把吗?
3、我走进山中,哇,这里的空气依然这么清新,吸一口,满肺腑的清香。我转着圈和山里的老朋友打招呼:可爱的小鸟,早啊!你们在枝头“啾啾”的叫着,是要请我和你们一起歌唱吗?高高的大树,早上好!你挥动着碧绿的大手掌,是在和我打招呼吗?美丽的小花,好啊!你摇摆着身体,是邀请我和你一起舞蹈吗?
咦,小草,你怎么哭了?喔,原来不是泪水啊,而是晶莹剔透的露珠呀!哎,那片草地上有几颗野草莓,她们正在羞涩的冲我笑呢!什么,你们说想让我尝尝硕果的味道,恩,有点酸呢。幽幽的山谷,你好啊,你说让我向你喊话?好吧。“大山,我爱你!”那边也幽幽的说:“大--山--我--爱--你......”
美丽的大山,你永远是我的朋友!
2、《山雨》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品味作者的语言,并进行积累。
2、发挥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种大自然景物,写出这种景物的特点。
3、静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放一段录音),在倾听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仿佛是一阵风---------我仿佛是一滴雨---------我仿佛是那多静然开放的花儿----------------------------我仿佛是那淙淙流淌的溪流------------------------------......4、积累描写雨的古诗名句。
二、美文欣赏:
雨的随想 汪国真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怎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 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太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漫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奇好。
3、《草虫的村落》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课文补白。
2、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义。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3、品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聆听了虫子独有的演奏,在大自然中,你还听过那些大自然的音乐家的精彩演奏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一写大自然的音乐。
二、典型片段:
1、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
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
2、“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着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呢?
3、“我还看见许多许多......”他们还会看见什么呢?
三、美文欣赏:
蝉的音乐 法布尔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
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四、推荐阅读:法布尔《树林里的上帝》《昆虫与音乐》
4、《索溪峪的“野”》
一、读写训练重点:
1、积累优美词句。
2、请你发挥想象,索溪峪还有什么是野的,把它写下来。
3、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处景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二、典型作品:
索溪峪的树就更有野味了!有的树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士兵,挺拔的身躯,茂密的头发。瞧!他们一个个都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守护着那位白衣天使——瀑布。树呀!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守护者啊!看,悬崖上的那一树独秀,多像一位攀山越岭的勘测队员呀,它向大家招手,好像在说:“耶!我终于爬上峰顶了!太棒了!”哦?那水中是有一位姑娘在梳妆吗?对!翠绿的花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光彩夺目了!啊!好美!索溪峪的树真是野性十足!
三、美文欣赏: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因而有人叫它巫峡。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璨夺目。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恶劣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山力量的人家,云雾里的路„„”此情此景,这是活画出了。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叉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好心的“神女”哟,你是不是又要去盗父王的宝剑斩杀搅乱峡江水道的恶龙?
跑马雾,气势好生得了!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这时,从峡口子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窄窄的峡谷,哪经得起如此之多的马驰骋?一时间马群拥挤不堪。有的挤得仰起头,有的挤得翘起尾,有是挤得竖起鬃毛,有的挤得腾起四蹄。呼啸的风中,那嘶鸣声、马蹄声、碰上石壁的撞击声,声震峡谷。听来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身上禁不住沁出粒粒汗珠来。好厉害的跑马雾!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使我一赏便痴迷在雾中,流连忘返。
第二单元
一、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单元导读:
二、单元导读:
本单元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编写。按照近代到当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四篇课文都是歌颂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三、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品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进行课文补白,读后感的训练。
四、训练意图: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且进行课文补白、写读后感等小练笔练习,培养习作能力。
5、《詹天佑》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藐视
毅然
竣工
回击
赞叹不已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爱国
杰出
2、为詹天佑写颁奖词。
3、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请大家再读这些语句,4、学习课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运用这
5、种方法写一个令你敬佩的人。
4、在理解詹天佑的工作条件恶劣以及他“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詹天佑的一天”,让学生发挥想象他可能遇到的困难来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詹天佑工作的艰难。也可以给出一个句式让学生来完成:
在__时,他(说/想)_____。
二、教学片段:
一、学习2-3自然段。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3、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二、朗读学习第七自然段。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性作业:
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三、类文欣赏: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孟 远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建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桩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再在沉箱上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又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到了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爆发了八一三战争,战火已势不可挡地烧到了钱塘江边。
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没有搞好,墩上的两孔钢梁还没安装。在此后的40多天里,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遭敌机轰炸的危险,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直至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像巨龙般驰过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既高又长的铁路、公路和行人三用两层大桥,它的规模,比当时中国所有的桥梁都大得多。在通车的当日,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就陆续从这座桥上通过了。
此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同年11月11日,日军的战火逼近杭州。
16日下午,茅以升正在桥工处工作,突然有位客人来访,说是南京方面的,有机密要事,必须面见茅以升。来者为南京工兵学院的丁教官,他向茅以升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的绝密文件后,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并十分严肃地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奉上级命令,因敌军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毁钱塘江桥,以防敌人过江。”
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对大桥这种“忍痛割爱”的滋味,是谁都能想见的。但军令如山倒,茅以升对丁教官说:“我们建造大桥时,已经考虑到毁桥问题,有意在靠南岸的第二个桥墩里,准备了一个放炸药的长方形空洞。”
丁教官非常惊讶,连连称赞:“你们想得真周到!真有远见!”炸桥方案得到南京方面许可后,丁教官便带人行动起来,桥工处派人协助,忙了一个通宵,17日凌晨,埋放炸药的工作全部完毕。丁教官在大桥南岸设了前沿指挥所。与此同时,通知凡过桥的火车司机和司炉,过桥时不得捅炉,严防漏下火星。安放炸药的事,对外严格保密。然而,形势瞬息万变。正在这时,茅以升突然接到浙江省政府命令,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分必须于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装置了炸药,因为此事是高度保密的。大桥公路的路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竣工了,只因为预防敌机空袭,所以才没有开放通车。现在鉴于情况特殊,11月17日,公路桥便通车了。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等地来到大桥两端的江边。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感人。也就是这天,茅以升和总工程师罗英,乘坐12号小汽车,才第一次在大桥公路上驶过。兴奋的人流随后涌向公路桥,挤上得水泄不通。有些人脱下鞋,在桥面的人行道上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叨着:“几辈子人都说两脚跨过钱塘江是办不到的,你们看,这不是做到了吗!”“两脚跨过钱塘江”这话被人们用来讽刺说大话的人,眼下每个从桥上走过的人,都实现了“两脚跨过钱塘江”的愿望。
战事越逼越紧,日军进攻武康,窥视富阳,杭州已经是危在旦夕了。此时钱江大桥上南渡的行人更多,自不必说,在铁路方面,上海和南京之间已不能通车,钱江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炸桥前的12月22日这一天,撤退过桥的机车有300多辆,客货车2000多辆,逃难的难民有10万之多。有人估算,仅抢运出来的物资的价值,就超过建桥花费的500多万银元。钱塘江大桥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二天即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气势汹汹地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但过桥的难民仍如潮涌。3点整,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黑压压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无比的愤怒。直等到下午5点钟时,敌骑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他这才断然禁止行人,准备实施爆破。一声令下,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烟雾冲天,水花四溅,雄伟的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为抗日战争悲壮地就义了。这座历经925天夜以继日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又重新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
至此,茅以升主持的钱江大桥工程,前后跨时14年,经历了为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建成钱塘江大桥、为不让敌人利用这条通道而忍痛炸毁这座大桥、为满足人民交通运输的需要又主持修复这座大桥的不同凡响的三个时期。这是古今中外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四、推荐阅读:
《铁路巨擘——詹天佑》 兰州大学出版社 《詹天佑的故事》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华历史名人—詹天佑》 新蕾出版社
《科学家的故事:詹天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怀念母亲》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在理解作者丧母之痛的环节,补充材料《赋得永久的悔》(教参6课后附),让学生对“终天之恨”有更深的领悟。再让学生发挥想象,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度日的具体情状。
2、课文补白(日记的内容)。
3、文中多次写到作者梦见母亲,在梦里作者对母亲都没有清清楚楚的梦境,所以上完课之后让学生再补充阅读一些关于季羡林和母亲故事的材料。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写,写一写作者可能梦见的关于母亲的场景,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二、课文补白训练点:
在理解日记的内容部分,重点理解作者所说的“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可以通过小练笔感知:
当想到故乡时,我仿佛听到了___,又仿佛看到了___;
当我想到故乡的老朋友时,我仿佛听到了___,又仿佛看到了___; 故乡的一切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再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根廷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的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的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在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着这苇坑走去,很小心的向水里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那是再
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下,永远的,永远的。现在又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着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支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根廷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根廷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出现了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上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了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扇窗户,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的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的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的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唤出母亲的面影。
四、推荐阅读:
《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
7、《彩色的翅膀》
一、读写训练重点:
1、想象练笔,让学生深入感知课题的含义:
那扇动着的彩色的翅膀,承载着___;还承载着_______。
2、透过这彩色的翅膀,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学习插叙的写法。
4、课文13段,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战士们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你能不能试着用几个连续动词,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心情?
8、《中华少年》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这首诗的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直接抒情,第2、3节的内容可以试着让学生仿着句式再写上两句。
2、读完此诗,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3、小组演讲:祖国在我心中。
二、阅读链接: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第三单元
一、单元主题:生活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导读:
本组教材围绕“生活处处有真情”这一主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是精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用心灵去倾听》是略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篇幅都较长,虽然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这几篇文章,需要加强提高
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能力的训练。
三、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充分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通过品读课文,积累语言,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训练意图: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领会文章的写法手法。
9、《穷人》
《穷人》是俄国署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全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能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本篇文章适合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续写等训练。
一、读写训练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课本给出的小练笔)
2.请你学着用景物衬托法,描写西蒙的家,并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下,西蒙在最后一刻做了些什么,心里怎么想?
3.西蒙的孩子长大后,回忆起养父养母,他们内心会怎么想呢?(提示孩子:可运用“穷人本色”这个词)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并试着设置一个场景,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5、穷人真的“穷”吗?(读后感)
二、精彩片段: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⑴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⑵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练笔:请你学着用景物衬托法,描写西蒙的家,并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下,西蒙在最后一刻做了些什么,心里怎么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⑴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⑵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⑴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⑵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⑶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⑷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练笔: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善良的形象,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用这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所熟悉的人,来表现他的品质? 4、小结: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三、阅读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5、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6、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8、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0、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四、推荐阅读:
《战争与和平》、《复活》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课文补白:当我知道真相后,我是怎么想的?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
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2.读后感
3、结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你理解文中残疾青年的谎言吗?说说你的看法。
4、续写《别饿坏了那匹马》
二、精彩片段:
1、课文写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青年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我”也因此对残疾青年充满感激之情。联系生活实际,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2、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我们在作文时要多些运用这些写作方法。请你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3、续写: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生续写一个片段
三、例文欣赏:
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留下来。
我走到书摊面前,随手拿了一本书,慢吞吞的坐在小凳子上。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我的耳边呼唤着:别饿坏了那匹马!别饿坏了那匹马„„眼泪娃娃一点都不受我的控制,从高高的山洞,蹦向那软绵绵的“蹦蹦床”。
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了一些画面。那一幅是我第一次来这里看书的场景,他那满脸的微笑是那么的和蔼;那一幅是我当知道‘别饿坏了那匹马’真相的时候,他那满脸苦样的苦瓜脸是那么难看;那衣服是当我每天早晨上学时,他那宽厚的一小时那么那么的灿烂。
“呜!呜!”我的心在呐喊,“谢谢,谢谢你„„”
不久,因为我要上学的原因,我搬家了。
我在走之前来到之前来到离书摊不远处的一个转弯角,依依不舍的望着那个书摊。我又看到了残疾青年的微笑,是那么和蔼,那是从容。
我走了,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一切事物都是那么陌生,唯有那守书摊的人。
我走到一个书摊的面前,拿起一本书,看了看,我并没有买。我走了,偶尔间的一回头,我看见了那个守书老板的微笑,这是这个城市给我的最好的“见面礼”。
岁月流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一切事物都在变,唯有那刻在我心中的残疾青年没有变。
长大了,我又回到了那个我上小学的城市。而这时,我已经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了。我看到了那一个熟悉的画面——一位中年人坐在轮椅上,在那里全神贯注的盯着一名小朋友看书,脸上露出了微笑,那微笑还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我慢悠悠地走过去,那了一本说——我小时候读过的。当我准备买那本书时,那位中年人问:“你是要买这本书吗?”“嗯”“这本书太旧了,我给你拿本新的吧,你买那本吧。”中年人斩钉截铁地说。“没事!我不嫌旧”我顺口一说。“那——”“难道月这本书有什么秘密吗?”中年人考虑了一会儿,说“有,当然有,有一个‘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故事!”“可以给我讲讲吗?”“当然可以!”
他坐在轮椅上,清清楚楚的给我讲着,我抬头一望,看见他呢不满泪花的脸。
我的心在痛,我问他:“你知道那个男孩去哪了吗?”“不——不知道”中年人用手擦去脸上的泪花,“但他一定过得很快乐,因为他会读书„„”
听到他这么说,我想告诉他:他现在很快乐。当话到嘴边的时候,可是我——欲出又止。
“我——”“吃饭了!快来啊!”一个女人在屋里大声的喊着。那间屋,那间让我知道“别饿坏了那匹马”真相的屋。
我在那里看了不知多长时间的书,一抬头,看见太阳在西山向我招手,归鸟向我告别。
我——也回家了。
„„
四、类文欣赏:
那条裤子温暖了我一生
小时候,我最好的一条裤子是姐姐穿不得了送给我的,裤子的样式让我很难为情。那时候还只有男的穿前开门的裤子,女式的裤子都是侧开门的,“男女有
别”嘛。我不敢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就瞅个机会跑到教师专用小厕所里迅速解决问题。
一次,我被一个高年级的数学老师碰见。当我嗫嚅着把家庭的情况告诉老师时,他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拍了拍我低垂着的脑袋,让我回教室上课。
不久以后,我穿女式裤子的事还是被眼尖的同学发现,并一时传为笑柄。
第二天,我坚决拒绝再穿姐姐的那条裤子,换上一条破旧的男式裤子上学。
没想到平时从不理我的文艺委员却在校门外拦住了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她有一条前开门的裤子不好意思穿,想跟我商量商量能否跟我换换。我当然大喜过望,从此那条裤子就松松地穿在了文艺委员的身上。
后来,我才知道文艺委员就是那个数学老师的孩子。那个数学老师花去了积攒半年的布票才为我换得那条裤子。
现在,那条裤子已被我穿破了,我把它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我的衣橱里,看到它,我就想起一个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一个贫困的孩子,并让他保住了自尊。这点小小的呵护,温暖了我的一生。
11《唯一的听众》
一、读写训练重点:
1、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一位很有声望的音乐教授。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和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她的形象描写。
2、课文补白:
(1)“老人平静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它都在向作者传达怎样的信息呢?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老人仿佛在说„„
(2)“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当“我”听到妹妹的话时,我······
3、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请写一写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典型片段:
1、那老教授高高瘦瘦,身躯挺拔,虽然两鬓斑白,但看似只有50岁。她面色红润,只是用那潭水般宁静的眼神望着我。老教授穿着一件毛线长裙,生褐色却不显土气,反而透露着高贵。外面的鹅黄色大衣,显得她更加淡薄。
2、老妇人浑身上下瘦的几乎看不见肉,枯瘦而修长的双手自然地摆在大腿上。老人是高颧骨,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已经把老人的脸刻得满是皱纹,宽额头下的眉毛并不浓密,眼睛却最为传神,慈祥而深沉,那平静的目光像深深地潭水一般,使人一看便全身放松下来。
3、老人用那双慈祥的看着我,虽然密密麻麻的皱纹已爬满老人的脸庞,但老人的眼神却还是显得炯炯有神。她总是那么平静的望着我,在我面前从不忘记把她的嘴角便微微翘起。
4、她,一位清瘦的老妇人,满头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条条的皱纹爬满了她白皙的皮肤,那双眼睛最为传神,慈祥而深沉似的的眼睛充满了关切,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时时挂在脸上,颀长的手指似有灵性,柔美地舞动着。
5、老人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但她总不忘洋溢出一丝丝的笑容,脸上的笑容展现出贵族的气质。枯瘦而修长的双手自然地摆在腿上。宽额头下的眉毛并不浓密,眼睛却最为传神,慈祥而深沉。
三、阅读链接:
再试一次,好吗
高中毕业后,我没有如愿盼来大学录取通知书。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锁在苦闷和遗憾中,不桢见任何人,也不想任何话,木然而又无助。可毕业证总还得亲自去领的。出校门的时候,我不经意的一扭头,竟发现门的一侧巾有一张招聘启事。走近了细看,是市内一所普通中学招一名英语教师。我突然想去试试。高中三年,英语成绩一直是我的骄傲。我去报了名。第二天,校长把我带到教室门口。我望一眼教室,里面坐满了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见来了新老师,都停下正在干的事,齐唰唰地一下子把目光聚到我身上。血往上涌,我的心,乱跳起来。走上讲台,我的鼻尖上已开始沁出细密的汗珠。坐在第一排的女班长一声洪亮的“起立”让我几乎一下子乱了方寸忘了开场白。我慌忙挥手让他们
坐下。一刹那间充斥我脑中的是有关形象问题试讲结果问题以及被淘汰后我再怎么办的问题,昨天还背得滚瓜烂熟的教案一下子找不到半点头绪。搜肠刮肚好几十秒钟,我仍然找不到太多的话说,试着讲了几句,连自己都知道前言不搭后语。我知道我完了,心中已开始打退堂鼓:与其在讲台上出尽“洋相”,还不如趁早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去。“同学们,其实我多想陪你们走一程,可我太糟糕,我不能误了你们„„” “老师,你等待!” 是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剪短发的、戴眼镜的女班长。“老师,再来一次,好吗?” 后面几个女孩子也附和起来。“再来一次,好吗?” 然后,教室里一下子归于一片静寂,后排那几个等着看“好戏”的男孩子也正襟危坐起来。校长推推眼镜,笑望着我,微微颔首。40多颗天真无邪的心,40多双真诚的眼睛在那个时候汇成一股暖流和一个坚定的信念流向我、涌向我,突然间我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他们说,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要讲给他们听。我在讲坛前站定,接下来的课,我如数家珍般讲得非常流畅。后来,那个剪短发戴眼镜的女孩成了我最得意的学生也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她对我说,老师,当初我为竞选班长三次登台“现丑”,第一次一句话都没敢说,第二次脸红心跳,第三次我换来了最热烈的掌声,每次上台前我都要劝自己“再来一次,好吗?” 有些很简单很朴实的话却能让人受益终生。是呀,我们在岁月中穿行,在经受挫折与失败之后逐渐变得成熟。一次成功固然是一种最理想的境界,因为人生太短太短,谁都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走弯路去碰壁。可是我们毕竟是凡人,而不是无师自通不试就会的全才,更不可能如“万金油”般在所有场合都老到自如。特别是初涉人世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试一次,再试一次。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读写训练重点: 1、1.课文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默读课文并写一写旁注,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2、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请你写一写。
二、美文欣赏:
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 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
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遗产。
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
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第四单元
一、单元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单元导读:
本组教材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 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事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课文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并转化为日常行为。
三、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运用课文中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训练意图:
2、通过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优美的语句,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四、训练意图:
1、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继续学写说明性文章,并在写作中感受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特点。
13《只有一个地球》
一、读写训练重点:
1、仿写训练。
2、用关联词语造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3、运用课文中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4、读后感。
5、保护地球宣传语或者建议书。
二、教学片段
片段1:仿写训练: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渺小。那么,如果我们要描写地球的大,应该怎样写呢?请试着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写一写。片段2:用关联词语造句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体内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本来......因为......不但......还......”关联词语,说明了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准确性。你能不能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三、类文阅读:
不幸的地球
一颗蓝色而又晶莹剔透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人类的家却不幸的遭到破坏,地球的表面被一些五颜六色的不明物所替代。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全面恶化。“不幸的地球”已有了不幸的遭遇,人类的未来又会是怎样呢?
当今的社会,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无论是城市还是村庄,到处都建起了工厂,废气污染着人类的家园。乱砍乱伐危害着人类的家园,“金钱”教唆着人类。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浪费水资源。若人们一度的浪费水资源,人们将会因缺水而死亡。过度的使用塑料袋也会给人类带来隐患,人类将会退出地球,让给这些白色垃圾居住。
可爱的人们,无知愚昧的人们,快快从睡梦中醒来吧?梦中的一切将不会持续太久。失去了地球这个住所,再也没有住所可以给你们温暖。醒来吧!请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好你们的地球。珍惜地球!失去了它,你们将不再拥有!
14《鹿和狼的故事》
一、读写训练重点:
1、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杀掉凯巴伯森林里的狼是错误的,写明错误的原因。
2、假设你是罗斯福总统,给你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恢复凯巴伯森林的勃勃生机,你会怎么做?
3、课文补白。
二、教学案例:
(一)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深刻内涵,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同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生存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从鹿群数量变化入手,通过设置脉络清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串联,从而感悟道理。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
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他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仿写练习。
3、读完此文,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二、类文欣赏:
土地的誓言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
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6《青山不老》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一、读写训练点:
1、文中的那些情节感动了你?写一写。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谈谈你的感受。
二、阅读链接:
为了青山永在
在共和国的英雄谱中,马永顺的名字格外响亮———50年前,他是全国著
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
建国初期的黑龙江林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在小兴安岭的严寒中,马永顺一人就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威震兴安岭,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最高纪录。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了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
1951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马永顺干劲更足了,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他忘不了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语重心长的话语:“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刻在了马永顺的心中。
时间在流转。看着过度采伐后失去绿色的小兴安岭,马老的神情变得黯淡。总理的话又时常萦绕耳畔,如何完成总理的嘱托,他冥思苦想。
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些年自己大约采伐36000多棵树。他暗下决心,欠下大山的这笔债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
从此,栽树成了他生命旋律中崭新的一页。
每天清晨上山,马永顺赶在上工前和下工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趁工组同伴休息,他又抓紧栽上几棵树———朋友们劝他该好好歇歇了。可马永顺总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不能食言。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绿色在他手下一年年扩展,林子在一年年长高。
1991年,近80高龄的马永顺趁儿女们回家团聚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决定每年“五一”,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马家军”上山造林。在马永顺的言传身教下,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教导已经在马家后代脑海里深深地扎根。截至1999年,马永顺全家已义务植树5万多棵。
1999年,86岁高龄的马永顺又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受邀进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回来后,他兴奋地告诉家人:“趁现在我这匹‘马’还不算老,还要多栽树,要给后人留下一片青山”。
第五单元
一、单元主题:初识鲁迅
二、单元导读: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同时为我们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读写训练重点: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这个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习作中运用。
四、训练意图: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17、《少年闰土》
一、读写训练重点
1、仿写人物外貌。
2、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3、我和闰土分别的时候会说什么话?
4、课文补白。
5、用详细得当的方法,写一些自己的伙伴。
二、教学案例: 案例一:
1、师:随着课文的讲解引出,鲁迅初次看到的闰土什么样?
学生边说边出示幻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 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师:从闰土的外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 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能干的农村孩子。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 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 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3、师:结合对闰土外貌的描写,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4、课文中没有写出“我”(鲁迅)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 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 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俐
„„”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
5、师: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学生写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案例二: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是,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什么是“四角的天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三、阅读链接:
故乡(节选)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欢喜地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啊,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啊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
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观察84页插图,重点读18自然段“救助车夫”部分,说一说你的感受。
2、“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刻画这位“饱经风霜”的车夫?
3、看鲁迅肖像图,用语言描述一下鲁迅的外貌。
4、习作:同桌二三事。(注意详略得当,运用巧当的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二、教学案例:
小练笔内容: 学习第三个故事:
伯父热情的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文中没有具体描述车夫的脸,如何能感受到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眼睛、眉毛、嘴、头发”等多个角度去写一写车夫的样子。
投影练习: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脸上就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自己的笔,为车夫“画”了一幅幅逼真的“素描”。尽管想象各不相同,但都能让人感觉到那的确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车夫的脸。
小练笔指导: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1、什么是“饱经风霜”?
2、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的人,他的眼神会怎样?眉毛、嘴、头 发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请大家用文字,给这位车夫画个像。
3、全班交流,写得精彩的地方分享、评价。
三、阅读链接: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
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人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四、推荐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 《悼鲁迅先生》---巴金
19《一面》
一、训练重点:
1、本文对鲁迅先生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进行了六次外貌描写,请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这六次外貌描写,并说说你的感受。
2、运用本文学过的方法,刻画一位你熟悉的老师的外貌。
3、读后感。
二、阅读链接
鲁迅先生生活琐记(节选)
川岛
鲁迅先生是这样的。他爱生活,爱劳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劳动人民勤劳和俭朴的作风。冬天在家里他自己砸煤,出门自己拿行李,不论劳动的种类和大小,只要他力所能及,总不辞劳瘁地全力以赴。在发觉自己的体力不支时,想到的是要赶快做,而不是先坐下来休憩。
一直到逝世前两天还在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的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约六百七十万字的遗著。这是他三十年文学劳动的成绩。三十年间,每月平均有将近两万字的写作,还要给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逐行逐字地校阅稿件,替别人抄写稿子,编排、校对、设计,跑书店和印刷所,等等,这些劳动是不能以数字来计算的更有不少除文字工作以外的一些劳动,比如,我们有时接到他寄来的一封信,那栗壳色牛皮纸的信封,往往是用别人寄来的信封翻过来糊制的;寄给我们一包书,那包书的纸,捆包的绳,都平正如新,也都是别人寄给他包书用过的。有时从他那里借到一部线装书,书页分外板正,书头洁净,钉着双线,也是他亲手装钉收拾过的。给我们的印象是 : 他不让自己有闲着的时候。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西三条时,你去访问他,一敲大门,出来开门的往往是他自己;辞别时送出来关大门的也是他自己;坐下来谈天,给你泡茶倒水的是他自己;凑巧家里有炒花生,有糖果.点心时,拿出在着食物的饼干盒来饷客的也是他自己。这一些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当时的一些老爷们、" 高等华人”们是不干那种“卑贱”的事的;他们只须放大嗓音喊一声“来——”,或者按一下电铃,努努嘴,便什么都有了。鲁迅先生家里虽然也雇有—人,却总是自己操作。那时,他除了在教育部任职以外,还兼教了好几个学校的课。在当时那个社会里,像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出门总是坐一辆包月车。这是最起码的(因为包车之上还有马车与汽车),每月所费也不过十五元左右。坐包车出去,冬天有棉车篷,膝前围着一块毛毯防寒;夏季支起帆布车篷,膝前罩着一张白布帘防晒;车前还有电车车灯。鲁迅先生却不论是上衙门,访友,到医院里取药,上街买东西,寄信„总是蹀躞街头,离目的地远一些的就自己临时雇街车去,从不摆这类架子。记得在闲聊时他曾说过,坐汽车还有道理,取其快;坐包车和马车就近平坐八抬大轿了。
20《有的人》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读过这首诗后,一定触发了你对生与死的一点思考,写 下你的感受。
2、请你结合这首诗,谈谈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受。
二、教学案例: 小练笔内容:
读过这首诗后,一定触发了你对生与死的一点思考,写下你的感受。
读过《有的人》这首诗,我体会到:-----------小练笔指导:
1、在理解文章前四节时,让学生找出文章一连用了几个“有的人”。八个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死指什么——肉体、生命;活——精神、思想永驻人间活着——躯壳死——生命毫无意义请把“有的人”
3、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老师给范例: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自私的人,无私的人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4、这些人活着各给人们人们带来了什么?
5、你怎么理解死和活?
6、写出来。
第七单元
一、单元主题:人与动物
二、单元导读:
本组课文围绕着“人与动物”这一主题,选取了描写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
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 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三、读写训练重点:
1、感情读文,能在文章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
2、积累语言。
3、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训练意图: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1、《老人与海鸥》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学着作者的写法,抓住海鸥的动作,展开想象进行练笔。
2、课文补白。
3、“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读这两个句子,同样是白色的鸥群,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读后感。
二、教学实录:
师:回看这三段文字,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声诉说,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情有意的海鸥。作者是怎样把海鸥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呢?
生1:作者紧紧抓住海鸥的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生2:作者在写海鸥的动作时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呢。
师: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海鸥的动作,发挥想象让我们看到了这有情有义的海鸥啊!当作者抬着老人的遗像越走越远时,海鸥们还在紧紧追随„„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也学着作者的写法,抓住海鸥的动作,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补充文中的省略号(也就是第18段)。
生1:(读)“当人们抬着老人的遗像越走越远时,独脚蹒跚的追上遗像,雪白的翅膀扑打着遗像,仿佛在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旁边的老沙,则目不转睛的盯着照片中的老人,眼神里充满不舍与绝望,仿佛在为朝夕相处的亲人默默哀悼。”
生2:(读)“终于,老人的遗像被人们放到了车上,见此情景,海鸥们竟把车子围了个圈。在老人遗像前边飞边叫,叫声里充满了悲凉,好像在低声哭诉。过了一会儿,一只海鸥突然落在遗像上,不停扑打着翅膀,仔细看去,它只有一只脚。这不正是独脚吗?只见它俯下身子,不断的用小嘴啄着像框,小声叫着,好像在和老人亲昵的说话。另外几只海鸥也挤到遗像前,深情地看着遗像中的老人,低声鸣叫,似乎在说:‘让我们再看亲人一眼吧,让我们再看看吧!’海鸥们追着人群飞出了几十米才停下来。许久,海鸥们竟在原地站成了两行,一齐高声鸣叫着,好像吟唱着一曲离别的歌,与亲人诀别。”
„„
三、类文欣赏:
白苍鹭
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撒满阴影的森林,西尔维亚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亚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澈的溪水里。
突然,从不远处传出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亚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有多远?”西尔维亚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亚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 抱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西尔维亚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回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亚的祖母。“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呆在一起,”她说:“我们并不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
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西尔维亚问道。“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亚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西尔维亚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我一直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过吗?”他问西尔维亚,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稀有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亚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亚,“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西尔维亚和年轻人一起呆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亚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亚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深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他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西尔维亚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带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它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亚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亚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输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亚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亚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它们需要钱。除此之外,西尔维亚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亚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他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亚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有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鸟可能比它们的猎人更是好朋友吗?谁知道呢?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一、读写训练重点:
1、通过我们一家和松鼠的故事,你觉得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
2、请你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把这个场景写具体,写出对松鼠的喜爱。
3、如果松鼠跑到你家里,你会怎么做?运用具体事例来描写可能出现的情景
4、写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真实,写具体。
二、类文欣赏:
熊猫与山民
四川崇庆县城西北的苟家乡,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莽莽苍苍。离苟家乡20多公里的岩峰村栅子,住着15户人家,周围箭竹丛生,是大小熊猫的天堂。熊猫们自认是山民的老朋友,经常不请自来,到居民家里串门访问。因为“友谊深厚”,进得屋来就不讲客套,自已动“手”翻葙倒柜,看看主人给它们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有一回,一只熊猫在一个山民家“酒醉饭饱”之后,还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顺“手”将一只小板凳带回山坡作纪念,为它的生活添上一点现代的文明。熊猫们也是炭夫、药夫的朋友,它们常光顾炭夫、药夫放在野地的炊锅,遇上可食物,也帮忙吃一些。当然,对这样的“小偷”,山民们只好付之一笑!
一天,两只熊猫突然朝正在玩耍的孩子快步走去,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其实熊猫并无恶意。孩子走后,它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便大摇大摆地向树林中隐去,留下了一场虚惊。
浩瀚的的苟家乡的林海是宁静的,但又是十分热闹的。除大小熊猫外,金丝猴、扭角羚、豺狗等也出没无常,黄雀、杜鹃鸣奏不绝。每当猕猴桃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常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金丝猴拖儿带女,或嬉戏于林间,或小憩于岩石上晒太阳,吃野果。但它们胆小羞涩,一遇见情况,便像荡秋千一样,眨眼工夫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使你望树兴叹!
23、《最后一头战象》
一、读写训练重点:
1.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写下你的体会。
2.嘎羧在临死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感人的场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场景,可以想象当时嘎羧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当时你最想对嘎羧说的话。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二、范文摘记:
(一)嘎羧看着天边那一轮火红的朝阳,心里波潮起伏。再见了,“亲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大恩大德,来生我加倍报还,回想起我的一生:既像天边的朝阳,那么红红火火,在奋勇搏杀的战场,我们挺胸向前,又像这一湖净水,平平淡淡。二十三年前,恩人把我救上岸,使我逃过了死神的魔掌,自从那一刻起,你,就是我的“亲人”!
我想,曾经和我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能为力。现在,灵堂的门向我敞开着,我在水边被恩人抬上岸,这便注定我没有和你们一起死亡的权利,我也只能用我体内的能量来守卫我们的家园。
漫漫长路,死神正在向我招手,战友们,我来了,我终于可以弥补我的罪过,和你们在一起,暗暗的等待东方吐白,再见了,波农丁,再见了,村民们,谢谢你们二十三年来对我的照顾,永远,永远„„。
(二)他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龟形礁石上面亲了又亲,感受当年硝烟和战友的气息。仿佛是在回忆着当年发生的可怕的事情,它仿佛是看到了当年和日寇战斗时的情景,好像看到了它的同伴们一个个的应声倒地,而唯有它,嘎羧还活着,它就是当年留下的最后一头战象,它现在要回到它的同伴之间,它吼叫着,吼叫声中带着悲痛,像是在告诉朋友们它也就要来了,它心里波涛起伏,想着:“同伴们,我要来了,离开了二十六年的我们又要团聚了。”这时,嘎羧的身体开始膨胀,它的心里酸酸的,就想要哭出来了,它的两条腿皮肤绷得紧紧的,像是在想:“我的一生是那么的红红火火,我现在就要走了,希望大家要保重,我受过你们的帮助,我没有办法报答你,大家都不必为我担心。”过了一会,嘎羧离开了那曾经
搏杀过的战场。
三、类文欣赏:
鹤群翔空 江口涣
不久,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今天第一个鹤群映入眼帘。
当鹤群飞临山巅的上空时,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哦哦”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天空。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排成圆形队飞旋。
就在这时,一只大苍鹰,由雁回山的山阴处展开双翅,奋力滑行飞出。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这大概是因为发现可怕的苍鹰便互相报警,彼此关照。
苍鹰飞到鹤群上空时,疾速翻身,“飕”地一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之中。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片混乱。
说时迟,那时快,有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了。
鹤分为几群,每群十几只不等,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苍鹰不知何时已湮没在旋转的鹤群中,踪影全无。
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只能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飞舞啼叫的鹤群中钻了出去,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那边了。
苍鹰消逝很久之后,鹤群仍然零乱飞舞,担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苍鹰不会再来袭击,才放下心来,恢复了圆形队,向高空升去。
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
这只鹤可能因为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已
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终于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
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
这时,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待伤鹤归队后,才似乎放下心来,又排成圆形队,向高空飞去。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澈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
过了一会儿,由圆形队的先端开始拉长伸直,速变成竖线,停止上升。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四、推荐阅读:
《第七条猎狗》 《斑羚飞渡》 《狼王梦》 《白象家族》 《退役军犬黄狐》 《盲孩与弃狗》 《象王泪》
24、《金色的脚印》
一、读写训练重点:
1、想象作文:两年后,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有相遇了,此时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2、正太郎余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把他写具体吗?
3、读后感。
二、类文欣赏:
画眉鸟 索尔.贝洛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眼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的。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第八单元
一、单元主题:艺术的魅力
二、单元导读: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 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 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通过本组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读写训练点
喀喇沁旗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研组
编写者:锦山小学 李菲菲
前 言
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无论是从丁有宽老师那样的名师大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老师的感悟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夯实“读写结合”教学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鉴于此,我们有了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读写结合教学具体化,系列化的灵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经验材料。材料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成系列的体现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过程。同时能够体现什么样的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些什么,教师可以怎样引导学生学,学到什么程度。
经过广泛探讨,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我们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
学环节设计”,这是他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相信有了“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作为参考,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优势资源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编写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确定每一学段,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参考的信息整理筛选如下:
第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质要求我们在进行读写教学时,既要关注技法,又要关注精神,这样二者才有统一性的结合。因为技法和精神又是包含过于丰富的概念,所以课标又很细致的给我们规定了不同阶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具体到小学三个学段,课标里有这样的要求:首先从整体上要求孩子们既要具有爱祖国,重集体,讲团结,求事实的人文精神,又要掌握说汉语,用汉字,文从字顺,口齿清晰的工具性要求。其次是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
第一学段,读的方面要求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读什么的问题。另外,要求孩子们在诵读诗歌古诗等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是怎么读的问题。写的方面要求孩子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另外要学会使用学过的词语,这
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第二学段,读的方面同样是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以上的这些内容,不只是向我们说明了读什么,怎么读,还有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是详尽而丰富的。写的方面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
第三学段,读的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
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这些读的要求较之前两个学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要求。写的方面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个人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等。
“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包括前言、目录、单元整体训练说明和每一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设计。前言部分是我们活动的总纲,里面有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每一单元的整体说明是对本单元读写内容和能力训练要求的的总述,体现出各阶段各部分内容的训练目标。每一篇课文,我们设计了1——4个读写结合点,部分附有下水文,为大家进行这一环节设计时提供参考。美文欣赏部分,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教师的教学。
如何用好“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我们编写组有如下建议:编写“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是针对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的训练薄弱的情况采取的一种具体措施,希望借此能够加强阅读课堂教学中写的训练。因此,本材料只为进行写的训练这一教学环节提供备课参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案。参考时,材料中设计的结合点不用面面俱到,要有选择性的使用,教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实际自行设计读与写的结合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倡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有更广泛的拓展和引导,厚积薄发为妙。此外,尤其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不能因为重视了学生写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识字写字、朗读等能力的训练,更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了一个
又一个习作能力训练的叠加,肢解了课文内容,淡化了课文情感,把语文课上成了练习课。
我们编写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切实的帮助。但是,由于我们的才力所限,又是初次使用,难免有所疏漏。为了能够不断完善设计内容,及时分享大家工作中的点滴收获,让更多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的内容更臻于完美,我们特成立了“喀旗小学语文教师二群”QQ群(群号:287224791),建立了全旗小学语文教师网络教研组。欢迎您的参与。
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编写组
2013-3-1
目 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习作要求-----------------------1 第一单元读写重点--------------2
1、文言文两则-----------------3
2、匆匆-----------------------4
3、桃花心木-------------------6 4顶碗少年---------------------9
5、手指-----------------------10 第二单元训练重点--------------12
6、北京的春节-----------------13
7、藏戏-----------------------15
8、各具特色的民居-------------15
9、和田的维吾尔---------------16 第三单元训练重点--------------18
10、十六年前的回忆------------19
11、灯光----------------------22
12、为人民服务----------------22
13、一夜的工作----------------25 第四单元训练重点--------------30
14、卖火柴的小女孩------------31
15、凡卡----------------------33
16、《鲁滨孙漂流记》-----------34
17、《汤姆.索亚历险记》--------35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38
18、跨越百年的美丽------------39
19、千年梦圆在今朝------------42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5
21、我最好的老师--------------47 综合性学习--------------------49 综合复习----------------------49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习作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五、六年级阅读的目标是: 1.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5.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中五、六年级习作的目标是: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教学时,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单元
一、主题:人生感悟
二、单元导读:
本组课文选入了3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单元主题是通过平凡的小事,感悟生活,受到启发,获得人生启示。《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三、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阅读要求: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习作要求:领悟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四、训练意图:
1、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
2、学习用平常小事,揭示深刻道理的写作方法。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习作。
本组课文因体裁不同、内容不同,所以作者的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每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并适当结合小练笔学习运用表达方法。
1、《文言文两则》
一、读写训练重点:
训练点1:读《学奕》一文,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篇古文改写成 400字左右的现代文。
训练点2:《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喜欢探索,观察点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就不一样;孔子是学者,但是能够正确面对两个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文中的两小儿和孔子,哪个让你从中得到了启发呢?请写一写。
训练点3:自己的生活、学习中,你从哪件事中受到了启发?写一写。
二、典型片段:
《学弈》这篇古文中对比描写了两位学习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从凝练的语言中,我们体会到两个人在学下棋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不同,最终导致学习成果的天壤之别。可是,因为这篇文章是文言文,所以文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表现出两个人物之间的不同,展开想象:这两个人在学习时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进而把我们想象到的人物表现仔细描写出来,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道理表现得更充分。
三、古文欣赏: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于:向。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4.暮:
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5.何:为什么 6.炳烛:把烛灯点燃。
2、《匆匆》
一、读写训练重点:
1、仿写第三自然段。
2、面对时间作者仅仅是伤感吗?仅仅是惋惜吗?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奈啊,这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匆匆而过的时间,我们能怎么做呢,把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吧。
3、通过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关于时间的话题,多少年来,许多中外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的著名的诗文、警句,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呢?面对这些具有深刻哲理的名言,你又有什么想要说的,想要做的?写一写吧。
二、典型片段:
1、请同学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自己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的时间的匆匆流逝。(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句的作用)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组排比句,体会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这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无声无息、很快的匆我们的身边流逝。)
3、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做很多事,时间也会从我们的身边不知不觉地溜走,请你仿照课文中排比句的写法,想象时间怎样匆匆消逝。(老师可以提供提示:----------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
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规定填写的数量。
三、美文欣赏:
热爱生命
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 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四、推荐阅读:朱自清《背影》
3、《桃花心木》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发挥想象,课文补白---文中种树人的做法与众不同,令人感到奇怪,如果你是这位种树人照顾的一棵桃花心木的树苗,相信随着你的长大,对他理解和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试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情变化。
2、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那些不确定的因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本文借桃花心木这种植物,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能够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写一写。
二、典型片段:
1、文中种树人的做法与众不同,令人感到奇怪,如果你是这位种树人照顾的一棵桃花心木的树苗,相信随着你的长大,对他理解和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试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情变化。
举例:种树人给我浇水的间隙没有规律,我------------------;
种树人浇水的多少也不固定,时多时少,我----------;
我的很多伙伴枯萎离我而去了,我-----------------------;
最终,我长高了,显得优雅自在,先出勃勃生机,我---------------。
2、出示: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书,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师:这里的两个“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生: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那些不确定的因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师: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生:不是。而是借桃花心木这种植物,来揭示做人的道理。师: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生:学过。比如《白杨》 师: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生:......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能够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写一写。
(写作之前,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资料,如《高原红柳》等,让学生找到所写事物与要揭示道理的相似之处,这样,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美文欣赏:
《高原红柳》
林清玄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四、推荐阅读:矛盾《白杨礼赞》
4、《顶碗少年》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2、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写一写。
3、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理解。(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二、典型作品: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为什么我常常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表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阵微微的激动,那一阵微微的激动成了我生活和工作最大的动力来源,从看完顶碗少年的杂技后,我从中悟出了许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是我悟出的道理其中一个。顶碗少年失败了两次,大家认为没有希望,最后还不是成功了吗,说明了有了失败就会有成功。还有的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当时我看见顶碗少年一次一次的失败我也认为没有希望了,但是事实往往出乎意料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放弃在师傅的鼓励下他仍然没有放弃,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他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到达了胜利的终点。我在那次的表演后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岁月离我每时每刻都在回想那位顶碗少年。
坚持与不向挫折低头的信念是面对任何一件事的要素。当年那个少年的做法亦是如此。他不怕观众的舆论,只是默默努力。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笔,成为他面对挫折的力量。而少年心中的那一笔,就是坚持不懈和锲而不舍!失败是成功之母,他记住了„„
5、《手指》
一、读写训练重点:
1、作者说以上手指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并无爱憎在其中。真的在其中没有作者的爱憎吗?再读课文,谈自己的认识。
2、结合课文漫画插图,在每根手指上用心写上他们的性格特点。
3、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领悟到课文蕴含的哪些道理?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美文欣赏:
瞧这一家子
我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家里有4个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和我,我家人口岁少,但各有所长,个有个的特点,有知识渊博的爸爸,有爱勤劳的妈妈,有幽默风趣的奶奶。
爸爸是一匹知识渊博的羊。他虽然是一名交警,但头脑发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知识丰富,只要我问他什么问题,他总是滔滔不绝讲得有头有理。爸爸还无微不至的关心我,工作上,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丝不苟,他写的对联还在市里得过奖呢?我打心里佩服他。
我的妈妈是一只勤劳的蜜蜂,她像蜜蜂一样,每天辛勤的去花园采蜜。妈妈是在检察院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还要打扫卫生,然后辅导我做作业,妈妈不仅勤劳,还是一个爱唠叨的人。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把试卷递给她,她一看,指着一写错了的题,说:“这道题这么容易,怎么错了!真是太粗心了!”接着,说了一大堆这次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最后总少不了一句:“以后不要这样粗心了!”
奶奶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常会让我们开怀大笑。一天早上,奶奶问我吃了早饭吗,当时我才想起还没吃早饭。奶奶就马上到厨房拿了两个粽子,我们一人一个。香喷喷地吃起来,突然,奶奶叫了起来:“啊!我吓了一跳,说:“发生什么是了。”
奶奶说:“你看看粽子就知道了。”我一看粽子,奶奶的两颗牙齿在粽子上,这不得了,一下子掉两颗牙齿,这是什么病吧!我一下爱吓的没有了注意了。在仔细一看她的嘴巴的确是两颗牙齿掉了。我想:“奶奶嘴里一有许多的血,可是,10
奶奶的嘴把里没有一滴血。”我觉的奇怪,就问奶奶:“奶奶,我门牙齿掉了都有血,你为什么没有?”爸爸说:“因为这两颗牙齿是假的。”
“啊!——哈哈!”
我是一个不仅体育好,电脑也很在行,我一分钟能打很多字,你千万别小看我,在小学里,上电脑课,他们不知道的,可都来问我。在科技艺术节上,我的电脑报还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呢?
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
第二单元
一、主题:民风民俗
二、单元导读: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三、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2、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四、训练意图:
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写思路。
6、《北京的春节》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北京的春节》展现了北京老规矩过年的一个个民俗画面。请你联系自己过年经历,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
2、写一种食品(菜肴)要抓住它的色、香、味、形,比如老舍写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一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那颜色、那滋味令人叫绝。请你模仿着写一种食品(菜肴),写得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垂涎欲滴。
3、根据课文叙述和插图展开想象描绘老北京春节热闹的景象或根据课文介绍描绘老北京元宵灯会的情景。
二、教学片段:
1、质疑课题,引入新课
北京人过春节要过多长时间呢?北京的春节有哪些特有的民风民俗呢?老舍先生把北京的春节事无巨细的写出来了吗? 通过这样的质疑,就能为后边讲有详有略的写法埋下伏笔。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北京的春节有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让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弄清楚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北京的民风民俗,弄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比老师的讲授效果要好。
3、集体交流,分清详略
(1)分清详略:通过表格看出,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部分。
4、深入详写片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让学生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5、课后小练笔,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在学完课文,学生对详写和略写有了清晰的概念以后,我利用课后第三题,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让学生仿照《北京的春节》,有详有略的写《我们的春节》。
三、美文欣赏:
儿时的过年
我儿时最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好穿好玩的。还没到年末便开始忙碌起来了,腊月的大扫除是少不了的,家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碗柜灶台都要刷洗一番,屋檐下的竹竿上挂着一刀刀的腊肉,家家户户还要做年糕,年糕分红白色两种,红的里面放红糖白的不放做法也各不相同,做白年糕是在固定的作坊一起集中轮流加工,榨出来的年糕成长条型,刚出来吃起来又香又糯,没浸水之前的年糕堆放在方桌上象一座座碉堡。红年糕则在自家的灶台锅沿上放一屉木制的四角蒸笼,然后在锅底下架柴禾用猛火烧,一般来说红年糕做好时,除夕也就要来临了,小孩们在屋前的晒谷场上你追我赶玩耍着,喧闹声炮竹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年的气息,到了下午我们早早的洗好了澡,换上了新衣裳,口袋里装着瓜子花生糖饼干等等,晚上家家灯火通明,气温也骤然降了下来,就算家里困难年夜饭也是够丰盛的,再穷不能穷过年,吃好分岁酒,爸妈给我们一份压岁钱,但过完年又要收回去,不过奶奶给的就是自己的了,虽然不多,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平时她很严肃老板着面孔此时觉得特别地慈爱,到我们长大了每年的压岁钱也没落过,一直到她去世。初一一大早起来看大人们放炮仗,从小我也敢放,可是现在倒是有些蹑手蹑脚了,总怕会突然间爆炸,大人们忙着打牌搓麻将,我们则嘴巴忙个没停。第二天就要去对岸的外婆家拜年了,平日来渡口摆渡的人屈指可数这时却人头攒动,大家接踵而至地挤到船上,过了江,穿过一片竹林,到了外婆家,我们互相问候着道些吉祥的话,等吃了中饭,外公无一例外的给我们发压岁钱,然后大家再七嘴八舌地说些零零碎碎的事,我们就带着外婆给的馈赠回去了。到了初七八该走的亲戚都走完了,唱词先生要来祠堂或在佛堂唱鼓词了(一种类似于说书的民间曲艺)一般大人都喜欢听,小孩子听不大懂只是看热闹罢了,几天后唱词先生刚走戏班接着就来了,演戏更不知所以了,只觉得演花旦 的戏子很好看,跟天仙女下凡似的,在戏台上哭哭啼啼的没完没了不好玩,武生上来好看些,全身盔甲,背插小旗,只是抬脚一踢对手没挨着便倒下了,戏演完了年也就过完了,该干嘛干嘛!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四、推荐阅读:
老舍《养花》《济南看雪》《内蒙风光》
7、《藏戏》
一、读写训练重点:
1、文章的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式的排比句,不仅写出了藏戏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藏戏由衷的赞叹与欣赏,结构整齐,情感强烈,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写。
2、学习8——16自然段,写一写京剧的脸谱。
3、读后感。
8、《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读写训练重点
1、仔细观察“资料袋”中的插图,仿写一个开头。
2、傣家竹楼,以其独特 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 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 请写一篇导游词,和同学一起交流。
3、介绍你所知道的具有特色的民居。
二、精彩片段:
师: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师:仔细观察“资料袋”中的插图,仿写一个开头。可选内容: 《傣家竹楼》一课中写傣家的竹楼,由村寨到人家,写人家时又从整体结构到局部介绍,有条不紊。请学习这种写法介绍一处建筑。
9、《和田的维吾尔》
一、读写训练重点:
1、结合上下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进行扩写。
2、你还知道哪个民族的风俗?请介绍一下。
3、文末一句话“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结合读文的理解,写一段话。
二、阅读链接: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
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第三单元
一、单元主题:深深的怀念
二、单元导读: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学习作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初步尝试“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结构严谨,层层深入。
四、训练意图: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篇课文而言,我们既要重视伟人形象的树立,让学生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敬仰之情;也要关注作者的身份,感悟的父亲形象,使李大钊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情感得到自然的升华,而不是牵强附会地强加。
一、读写训练重点:
1、“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他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这段话中,你从父亲望过来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
2、课文补白。
3、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请你试着运用这种写法,写一件记忆深刻的事。
4、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如祭祖、从事清明节习俗活动的事情。
5、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请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二、精彩片段: 片段1: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4.交流展示、评价。片段2:
一、漫谈清明,引出话题。
清明刚过,按照中国的传统,人们在清明节做些什么?(学校里组织祭扫烈士墓的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家人在清明扫墓,寄托哀思。)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想起已逝的亲人;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想起那些给了我们无限感动的人,尽管他们和我们非亲非故。
二、走近人物,了解人物。1.你会想起谁呢?为什么?
2.你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他们的呢? 关注他们生前生后的点点滴滴,包括最为感人的一瞬间,也包括他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在交流中,使人物形象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
3.老师感觉到,你们和我一样,心情越来越沉重,有的同学眼含泪花,为什么? 4. 此时,所有人的心中,都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情感,那就是感动,英雄的行为感动着我们。
三、引发思考,感悟人生。
英雄已逝,但却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你们已经学会了思考,在感动之余,你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语句,引导积累,练笔中可尝试运用: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阅读链接:
让家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李大钊的家教故事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来到人间时,父亲李任荣就因患肺病逝世;刚过周岁,母亲周氏又因感伤过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钊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时管教李大钊甚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他接受大热天上房顶举着沉重的木杈翻麻等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成长影响很深。
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加以严格的教育。扫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两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李大钊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有劲„„
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学了。李大钊又非常注重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心灵,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稍有空闲,就将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喊进书房,先要他俩将当时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的王国„„”李大钊听完歌,没有一句夸奖,只是幽默地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里面常泡着死猪、烂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个歌子太不现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撒谎吗?”接着,他就教孩子们唱《国际歌》。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唱着。他说,声音不能太大,让街上警察、暗探听见,他们会把我们逮起来的。他不仅教孩子会唱,还把歌词大意讲解给孩子听,并且用家乡一位穷苦大伯一年辛苦到头,全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例子,帮助孩子领会歌词的意义,加深印象„„结果,没教唱几遍,孩子们都会唱了,而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首珍贵的歌!
四、推荐阅读:
《红岩》 《小兵张嘎》 《铁道游击队》 《红日》 《小游击队员》 《赤色小子》
11、《灯光》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点灯。”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2、课文补白。
3、读后感。
4、《灯光》中的郝副营长正是靠着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崇高的理想,勇往直前的。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你的理想是什么?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习作。
二、典型片段: 片段
1、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副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在想什么呢?能不能写一写他的心理? 片段
2、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地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腔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此时,他在想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他所憧憬的未来。
三、推荐阅读:
《星火燎原》 《党费》 《足迹》 《闪闪的红星》
12《为人民服务》
一、读写训练重点:
1、通过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这些关联词语,体会第三自然段议论的严密。并用这些关联词语写一段议论性的段子,阐明自己的某种观点。
2、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你觉得人应
3、该怎样的活着?)
4、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寻找一则表现当代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闻,写写自己的感想。
5、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你喜欢的原因吧。
二、典型片段:
师:《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字字珠玑,主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文章,想一想,文中哪句话最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你知道的事例,来写一写你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吧。生写完后进行交流。
生:“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让我心动。它其实和老师跟我们班干部开会时常说的话差不多:班干部就像是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特别是对待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不能瞧不起他们,不和他们玩,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老师这样教导我们,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班里的张嘉文同学每门功课都是最后,整天愁眉苦脸的,我们几个班干部商量了一下,每天下课抽出一个人给他补课,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嘉文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他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我想这也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吧。
师:掌声送给他。刚才这段话里,大家听出来了吗?老师对班干部说的话里就引用了经典。他先引经据典,然后用真实的例子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最后又以经典的话结尾。很好,你真会学以致用,相信以后肯定会越学越好。生:我最喜欢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我觉得这句话含义很深刻,在这个世界上哪怕你再怎么优秀,身上肯定还是有缺点的,如果别人把你的缺点指出来了,就应该虚心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越来越优秀。以前的我,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班里担任班长,自己也觉得很骄傲,爱听好话,别人的劝告永远听不进去,结果导致班级里的好多事情处理得不尽人意,同学开始埋怨我,我也很委屈,后来,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再怎么优秀,也不能只听好话,不接受批评和建议,对自己 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听了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现在,我能虚心接受别人合理的建议了,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因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嘛。
师:同学们,刚才他的这段话中,有没有引经据典?(生接答:有)有没有举例子?(生接答:有)而且还运用了对比呢,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同样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他说得十分生动。再次送上我们的掌声。生:„„(生踊跃发言,而且质量很高,课堂气氛热烈。)
以上实例证明,置身文本言语背景中进行仿写的即时练笔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我们把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出示给学生,在他们入情朗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就会逐步掌握写作的规律,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自然也会写出生动具体的好文章来。
三、阅读链接: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白求恩(1)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注 释
〔1〕 白求恩即诺尔曼·白求恩(一八九○——一九三九),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医生。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一九三七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一九三八年初来中国,三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12《一夜的工作》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学习抓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品质,试着写一个小片段。
2、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3、面对这样的好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收集一些周总理感人事迹的资料,现在请你在你收集到的资料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4、课文补白。
5、仿写句子。
二、典型片段: 片段
1、请仔细观察《一夜的工作》的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以“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片段2:
仿句:
A.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1)总理办公桌上的陈设极其简单,(2)总理的夜宵极其简单,----------------(3)----------极其简单,----------------片段
3、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写具体。
(1)周总理工作多么辛苦,你看他-----------------(2)周总理生活多么简朴,你看他-----------------
三、精彩案例:
1、读通段落,体会品格
师:总理这一夜都在审阅文件。在你们的理解当中,“审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师:审阅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要审查,作为总理,还要作出批示。
师:我们要进一步地去了解总理是怎样审阅一份文件的,课文的哪个段落告诉了我们(第四自然段)
师: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你会用哪个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日以继夜)师:总理这一夜都在──审阅文件。在你们的理解当中,“审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师:审阅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要审查,作为总理,还要作出批示。
师:我们要进一步地去了解总理是怎样审阅一份文件的,你们觉得,应该反复读课文的哪个段落?(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你会用哪个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日以继夜)师:读了这一个段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总理审阅文件时的那一分认真、仔细、负责以及一丝不苟。,总理审阅文件有哪些动作呢?
生:总理审阅文件有“看,画,想,问”这样四个动作。他是这样仔细地看这篇文章的。
师:请读出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学生再读总理审阅文章的句子,能突出四个动作。)
师: “一句”这个词,在这句话中出现了几次?出现了四次,读好了这个词,也就读好了这句话,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总理这么忙,这么累,他批阅每一份文件都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还问旁边的专家一两句。
师:让我们回到这份报告,请你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想想这份报告最初的作者是谁?
师:是周总理自己!再联系“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以读推悟,材料憾动。
师:总理这一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师:我们知道总理工作了一夜,课文哪个地方写出了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审阅一份又一份文件的? 当夜幕刚刚降临,总理就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他拿起今天所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夜已经很静很静了,很多人已经进入了梦乡,但是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文件,只见„„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夜深了,总理终于拿出了他今天所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仅仅是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夜,总理才这样劳苦地工作吗?其实作者跟我们想的一样,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生:我从课文当中“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出示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表)出示: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时已身患重病)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点:休息
师:这是一份简简单单的记录,1974年我们的总理已经身患绝症,许多人,都劝他每天多睡两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总理却简单地说:“我做不到。”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对总理工作的深入体会,教师开始通过总理工作与普通老百姓夜晚的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深深的感悟到总理的工作劳苦,运用了三个重复朗读句式让学生感悟总理审阅每份文件都是“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三个重复朗读学生激情被教师激发,情感如同钱塘江大潮般迸发出来。接着通
过“他每个夜晚都是那样工作的”让学生知道总理的工作涵盖了无数个这样的不眠之夜。通过不断的学习愈来愈深入的体会到总理的伟大人格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力量。最后老师出示“周总理的一天”的补充材料,让学生随着总理简单的一句话:“我做不到。”思绪起伏,深刻的体会到总理的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工作。)
3、有感而发,抒发感受。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总理,你还有新的话想说吗?把你们想说的话迅速写下来。
课堂随文练笔:
周总理,你日日月月为人民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你就象一位伟大的父亲,保卫着我们这些中华儿女。
总理呀总理,您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辛勤的操劳着。您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正是有了您辛苦的劳动付出,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国家在渐渐强大起来。新中国有您这样的总理真是人民的福气呀。
四、美文欣赏:
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略)
五、推荐阅读:
《一件珍贵的衬衫》
第四单元
一、单元主题:外国名篇名著
二、单元导读:
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这与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三、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阅读中能够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可以复述故事。
2、展开合理想象,给课文补白。
四、训练意图:
1、通过读名著,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阅读适合他们的外国名著。
2、通过阅读、练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多样文化,关心人物命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通过练笔,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想?并且写几句话或者也写一首小诗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2、小女孩微笑着离开了,此时,她是幸福的。你怎样理解小女孩的这种幸福?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写一写你读完这篇童话的感受。
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请你用小女孩的口吻,写一写小女孩的内心独白。
4、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二、教学片段 片段1:
1.自读课文,要求:(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大师-------------的作品。记叙的是一个小女孩------------------------。她为了暖和自己,--------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次美丽的幻景:----------、---------------、-----------------、----------------------。
最
后
小
女
孩-------------------。【设计意图】
在这一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这一部分虽不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的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读自悟,为精读重点部分打好基础。
片断2
教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富人是多么的冷漠,《穷人》一课,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两者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先读读下面几则同学自己设计的“名言”,你也能试着写上一句吗?
(1)帮别人不在于自己是否够条件,而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付出。(2)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3)“爱和快乐都是一种感受,一个人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被有困难的人需要时,才能体验自己是多么伟大!”
【设计意图】
通过与《穷人》的对比,用自己设计的名言反映自己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面对幼小脆弱的心灵,我们的教学,除了注重过程与方法上的引导,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之外,还要捕捉契机,联系生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熏陶与感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生命及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抓住共性,挖掘个性,加强同一单元、同一册书乃至前后年级的各课的内在联系。
片段3:
1.体会结局效果。教师:小女孩的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作者这样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悲愤的心情,感受到他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对社会强烈的不满。你能体会这样的结局的效果吗?(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用最美丽的写法表达最凄惨的结局。)
2.回归现实: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会怎样呢?(学生练笔)3.拓展延伸:这篇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拍电影,编歌曲,制动画,创作诗歌。最后老师给大家播放一首根据这个故事制作的歌曲《火柴天堂》,再次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设计意图】
此项练笔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用文尾的空白点让学生以《我见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为题,展开想象写一段想象文,进一步深化主题,可以收到意外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刚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在课前查阅了《安徒生童话故事》及本课的有关资料,他们心中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着丰富的感受,所以,32
多数学生对本课的续写并不困难。这样的练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精彩片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非常可怜,我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今天你来到我们中间,我一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大年夜,家家户户都在欢天喜地的过年,而你却流落街头,流离失所,想得到一点温暖,却只能从幻想中得到。而我们,却是生活在父母为我们酿造的蜜罐中。
在大年夜,你饥寒交迫,找不到一点儿食物的时候,我则在家里享用着山珍海味。你只是需要一口饭,却也只能在幻想中见到。
过年时,我们都会收到一些礼物,现在我愿意拿出来和你分享,让你实现美好的愿望。让我的爸爸,给你遮风挡雨,让我的妈妈为你做饭煮汤,让我们一起享受家的温暖。
四、推荐阅读:
《安徒生童话作品选》
15《凡卡》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镜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这是凡卡在写信时的一段景色描写,这样宁静的夜给人以安宁,却反衬了凡卡现在生活的凄惨。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环境描写,来反衬自己的心情。
2、看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个孤独悲惨的男孩,在等下写信的情景。
3、我眼中的凡卡。
4、我和凡卡比童年。
5、课文结尾,留有想象空间,续写此文。
6、把本课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读一读,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些什么。写几
7、句话,分别赠给两位小主人公。
二、典型片段:
本课结尾说“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学生续写“凡卡醒来后......”有的写凡卡等了一天、二天、三天„„,半个月过去了,凡卡终于绝望了,他仍旧过着痛若的生活;有的写第二天邮差把信退回来了,告诉他地址不详,于是凡卡他就盼望等到下一次机会给爷爷写信„„想到不久就能见到爷爷,凡卡顿时觉得那照在他身上的月光是那样的温暖,他的浑身也已经没有了伤痛......;有的写第二天,乡下传来了他爷爷去世的消息,小凡卡彻底绝望了,自己再也忍受不了老板的折磨,与老板顶嘴遭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
此篇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启发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像,提高写话水平的作用。
三、推荐阅读: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契科夫《胖子和瘦子》《变色龙》
16《鲁滨孙漂流记》
一、读写训练重点:
1、复述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鲁滨孙。
2、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够触动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4、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者是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二、推荐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的其他精彩片段 《智慧之花》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读写训练点:
1、读完此文后,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中的那些情节感动了你?写一写。
3、把自己想象成汤姆,在洞中你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出山洞的?注意想象合理,与原文的形象相符。
二、典型案例: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片段1 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再读读“精彩片段”,用两、三句话概括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深刻的人物,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此项练笔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感受汤姆·索亚这一人物形
象: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片段2 文中“精彩片段”描绘的故事内容你感觉什么地方最精彩。请摘录下来,并写上你欣
赏的理
由
。---------【设计意图】
第三学段要求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学会欣赏、评价等能力。此项练笔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片段3:
我们每个班级图书箱中都有很多书,那么我们是否给每一本图书装上一个漂流瓶——一张书签。读完这本书的同学,每人用一个词、一句话,写写自己读了这本书后的感受,或是对其中某个人物,或整个故事的评价。这样随着书的漂流,同学们的思想也会得到交融。【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本项练笔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及课本现有资源,结合课后的泡泡
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推荐阅读: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其他精彩片段。
2、《顽童流浪记》(马克.吐温)
第五单元
一、单元主题:科学精神
二、单元导读: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三、读写训练重点:
1、通过读文,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见解。
2、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仿写课文。
3、写读后感。
四、训练意图: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通过练笔,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的恶劣?在咋样恶劣的环境下实验,要面对多少艰难和挫折,想象其中一个场景,并把它写下来。
2、阅读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局里》一文,结合课文,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
3、你是怎样看待玛丽.居里“永恒的美丽”的?
二、教学案例:
一、升华“美丽”: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品析,让我们看到了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份对于科学的执著追求,是一种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请大家再认真阅读5、6段,相信我们会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
(一)自由阅读5、6两段,抓住文中的数字谈谈感受。
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67岁离开人世,6岁女儿的玩具
师:看着这些数据,你最想说什么? A、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这里要注意联系上文“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一起感受居里夫人的贡献之大!
B、居里夫人淡泊名利
抓住“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来初步体会,尤其要联系全文最后一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二)补充资料,升华“美丽”: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这样告诉大家--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
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这样告诉大家--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此时,我们发现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那美丽的容颜,那执著的追求,那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她的美丽还在于。
(设计意图:抓住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对待名利的态度的明显对比,让学生感受这种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二、定义“美丽”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如果现在请你给“美丽”下个定义,你会怎样写呢?示例:
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对于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永久的美丽!
美丽是袁隆平用一生的精力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
(学生写,教师巡视)
美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美好的品德,执著的追求,淡泊名利,服务社会,只有这种美才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才能成就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阅读链接: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即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利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24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诗歌朗诵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
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读写训练重点:
1、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激动?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人的个人资料,说说从他们身上,你有看到了什么?
4、谈谈自己的理想。
二、教学案例: 片段一:
一、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
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课题: 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
3、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观看教学录像,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第五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诗文精粹”,还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等课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大臣们劝阻吴王出兵的理由“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与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实质性内容是相同的,这种前呼后应的写作特点也要在教学中渗透。【教学设想】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好这一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课文的“序”。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紧扣我组的教研主题,教学中我们以读为主线,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当然也是学习语言的例子。完全跳开书本去学习语言,往往是低效的,“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间能复述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此环节我们借鉴了薛法根老师的一个做法:通过朗读四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重在读,因为读是基础,是关键,要在学生读熟,读懂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然后学生再根据四组词语和板书复述故事,最后才是指名复述故事。
二是走入人物的内心进行想象补白,体会寓言的道理。这篇课文文字浅显,让学生理解课文,探究出以文字为载体的寓意,是易如反掌的。但如果我们上课时只立足于情节的简单再现,想揭示的寓意学生也只是浅层次的理解而已,只是停留在口号式的“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什么原因造成虽然危险就在身后,而却视而不见?而且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吴王都视而不见?而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结果又是怎样的可怕?对于寓言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成功的!同时,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课文的文字之中,只要引导学生凭借文字,走进内心,这样体验出的“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不是深刻一些呢?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2、学会3个 生字。
3、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感悟寓意,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所隐伏着祸患。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1、教师出示八字成语前四字,学生对后四字,引出: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2、板书课题:学习“螳螂”两个生字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蝉 优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2、轻声读课文,了解故事。要求概括、精炼: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既然课文主要写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下面就先来了读读“螳螂捕蝉”故事。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故事。(9、11自然段)
三、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明白寓意。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给你启发最大的是那一句?
2、蝉是怎么“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呢?默读,先看看从哪些词语上看出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1)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么样的蝉?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怎么高兴地想?(指导朗读:读出蝉的自在)
(2)让我们把目光向蝉的身后看!你看见了什么?如果来一个特写,你看了什么?或许,它也在想呢——(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这股杀气。)
(3)对这只可怜的蝉来说,此时此刻危及生命,如果你是蝉的好伙伴,此时你会对蝉说什么?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会怎样?
3、聚焦它身后的那只螳螂,它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
4、再来看螳螂后面的黄雀,它又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
5、蝉、螳螂、黄雀它们各有特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学习课文首尾段
1、少年讲的这个故事,吴王明白了吗?理解“恍然大悟”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那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
3、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4、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并用上提供的词语。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