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方案
年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方案
济南市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4年9月8日 2014
2014年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方案
一、从平面设计专业职教现状分析教改方向
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紧扣“一个体系”,笔者进行了多元信息的搜集。通过整理、分析,得出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培养思路,并以此作为教学实践的指路明灯。
(一)从学生的可塑性上看
当代技校生的性格普遍较活泼、外向,乐于表现,相对前些年同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部分学生还有一些电脑操作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操作感兴趣。不足之处是,没有美术专业学习的基础,而且大多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分析得出,如今平面设计专业技校生在电脑操作为主的美术制作方向培养的可塑性大,基本具备平面设计行业中以操作为主设计为辅的技术人员的应有素质。
(二)从教学的实际情况上看
作为培养对象,15到17岁的技校生年龄偏小,理解和操作能力有限;专业基础薄弱,审美情趣不能很快建立起来;培训周期来看,培训时间短,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传统的平面设计教育中往往不论学习对象,一律采用“平面广告设计”为主的教学内容,反应出培养方向定位理想化,教学内容繁杂,不能适应教学对象和周期。调整教学为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设计为辅的内容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三)从市场的需求上看
平面设计专业在社会需求方面相对其它专业有需求量大、较分散、不固定、继续学习范围广等特点。笔者在图片公司、广告公司、出版社、印刷厂等相关行业中进行了深入走访、实践,综合相关信息得出,符合中职学生层次,适合中职教育定时、定量培养,就业出口集中,工作相对稳定的是印前制作和图像处理两类工种。确定出对应市场且符合学生能力,又适应教学情况的培养方向为:印前制作人员和图像处理人员。
二、明确教学思路
职校教育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职业目标。那么,必然要求教学对准这个目标。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改革实践中总结,综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平面设计专业中职教育的教学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了。
(一)阶段性教学是主要思路
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弱化与就业的结合,学生就业时往往不能很快上
手,企业又大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培养新职员,致使毕业生的就业率难以保证,这就要求学校尽快适应市场变化,开拓教学思路。如何充分利用两年在校学习时间成了至关重要的部分。笔者将这两学年分成了三个阶段:专业素质培养阶段、专业基础培养阶段、专业细分以及强化与提高阶段即企业接入教学阶段。
专业素质培养阶段,我们安排入学的第一学年为设计基础的学习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专业课程有:素描基础、色彩基础、黑白装饰、装饰色彩、字体设计、考工定级、电脑基础、Photoshop软件、Illustrator软件。
专业基础培养阶段,为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为主要目的。专业课程有:印刷概论、InDesign版式设计、方正飞腾、方正书版、摄影及数码图像处理等课程。
由企业指导的专业细分以及强化与提高阶段,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已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图像处理方向和印前制作方向的专业细分,以强化和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为主要目的。课程根据不同的方向,初期,由教师和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课题组式训练。后期由专业教师带队进入有教学实力的相关单位,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指导、训练,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阶段性的教学,表现出了明晰学生个性、阶段化教学目标、准确检验教学质量等诸多优势。
(二)兴趣培养是关键
现有的生源状况是学生专业学习零起点,甚至有些学生选择专业盲目,基本素质并不适合平面设计的学习,致使学习起来较困难不利于兴趣培养和快速提高。由于近些年技校招生困难的特殊背景,进校学生往往在文化课和养成教育方面也相对薄弱,对传统教学方法更是极其逆反,使得教学更难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关键环节。这个难题成了对教师教学热情和耐力的考验,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细节中切实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大量时尚元素,并不间断更新,以使教学形式、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学生情趣,从而在教学中顺利地占据主导地位。
三、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本着认准出口,引导学生直奔就业的思想,我们在教学的长期摸索与实践中得到了可喜的成果,现从基础课和专业课两方面列举几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
(一)设计基础课的实用化改革
传统的设计基础课内容细分,与企业最终产品相距甚远,这种系统的学习是能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需要的。但是设计基础课程对于专业的认识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研究出了综合教学的方法:采取综合教学内容,简化理论记忆,重在实际操作让学生作业成为真正的产品。
(1)黑白装饰课、装饰色彩课与电脑软件课的同步结合
首先介绍一下这三个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臵。黑白装饰课为,线描、平面构成、图案等科目主要部分的综合课程。装饰色彩课为,色彩构成、装饰画科目的综合课程。这里所指的电脑软件为Photoshop软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三个科目至少要分成六个科目,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教学,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不连贯,学生的年龄层次很难自己将所学融会贯通起来。经过教改,结合传统图案教学、色彩构成教学等多门学科的要素,以电脑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制作,弥补了学生手绘基础差,教学进度慢、手段落后的不足。教学中由一组教师统一备课、授课,达到教学的连贯性,让学生体会现代图案从创作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完成教学后达到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快速完成图案创作草图并能够通过电脑完成印前制作的要求。具体教学过程列举如下:
我们将这三门课程分两个路线同步排列,分为五个阶段教学,每个阶段为两周学时。在一周内安排黑白装饰或装饰色彩三天,电脑软件两天。最后再单独安排两周也可以说是第六阶段,做综合课题训练和阶段考核。(如图1所示)
黑白装饰课安排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安排植物的线描写生,线稿处理和点、线、面着色。要求学生进行花卉线描写生训练,这是一般设计创作的第一阶段,大约需要三天时间。目的在于,通过线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素描课的不足,更是为后面的归纳与装饰做好准备。接下来,为写生稿做造型的简化与归纳,达到提取重点、夸张特点的作用。这是第一遍艺术化处理。教学中注意增加形式美法则的基本规律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式美的认识,加强立体造型观察向平面中表达造型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图案是从写生中变化来的以及如何夸张、构图等具体方法。为图稿做第二遍艺术化处理,运用联想、想象等多种图形创作方向引导学生装饰画方向进行艺术加工,我们通常叫作“做了减法(归纳)再做加法(装饰)”。这部分强调提高写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开阔学生思路,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艺术修养。例如一名学生的第一阶段线稿和单色上色图样(如图3所示)。
第二阶段安排动物的线描写生,线稿的二方连续和适合纹样处理,以及不同绘画材料和质地的尝试运用。
将前两个步骤完成的图形进行适形训练,为了避免枯燥的绘画过程,在教改中我们选择了在音箱、盘子、鞋帽等器物实体上进行黑白装饰图案的适形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更通过将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引入到生活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真正的创作意义,同时增加对不同材料的了解。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为认识颜色,这时电脑软件课正在学习工具应用,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体会色料色彩,更结合软件教学认识荧光屏上的色彩,尤其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色彩在不同属性下混合结果的不同。例如图7色料混合色相环练习(左)和电脑制作色相环练习(右)。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为学会等色阶调色和建立色彩感受,这一阶段的渐变练习,以往教学只是通过几个大小、形状相等的方块一字排开,逐个调色来完成练习。经过改革,我们将第一阶段的经过简化的写生线稿利用起来,为其着已渐变色彩,形成别有风味的装饰画,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巩固了前面所学,同时实现了接近市场的教学成果。例如学生作品图8所示。
第五阶段为深入学习色彩理论和装饰画创作阶段。以往的教学中,装饰画是一个单独学科,我们将其大胆的与色彩构成中的冷暖练习、对比色练习结合,在黑白装饰画线稿的基础上添色,从而紧凑了大量课时。并且,针对性的、贯穿性的完成创作,使学生感到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得到了良好效果。如图9为两张学生装饰画作品。
除了适形训练以外,完成归纳与夸张后,我们采取将草图通过数码照相或扫描等电子输入设备输入电脑,再运用电脑进行调整、上色等深入加工的训练。这样既避免了由于学生手绘基础薄弱而抑制创造力,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况,又实现了手绘与电脑的完整结合。同时电脑操作更贴近现代化图案制作的实际工作情况,另外电脑中色彩的认识更生动、变化更丰富、制作简便、速度快等等优势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现代化工具的应用能力。
在黑白装饰和装饰色彩课的同时,进行的电脑软件Photoshop的教学流程,如图10所示。在软件教学中决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用命令、用工具,而是一定要让学生将软件的学习贯穿专业理论,不要只停留在电脑操作一个环节,更要纵览基础构思、创作草图和后期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最终通过打印机、出片机等电子输出设备将作品打印或印刷出来,让每个学生从感性上审视自己作品的真实面貌,这样更便于找出不足和改进的方案,完成综合训练。
每项训练精心举办作品展,选出每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展出、网上评比,并最终在校办企业出售,部分作品在网上由学生负责拍卖,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成果展现这个过程不仅提高学生的制作能力,同时通过互相评判增加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2)字体课的实用转化传统的教学内容为黑体字、宋体字的书写反复练习,如今几乎完全失去了应用价值。经过教改,结合创意字体、POP字体的教学,将教学内容调整为保留原有的认识字体的间架结构、审美要求、了解印刷中的字体规格等常识等内容。从直接进行POP字体训练入手、进而应用电脑处理的连字训练、装饰标题字的设计制作等。最终通过即时贴打印、手绘POP价目表等多种手段将字体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专业课的现代化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明确每个培养方向,进行专业化校企结合定向培养,包括版式设计和图形处理两个方向。
传统的版式设计教学内容多为手绘、剪贴和大量的理论认识,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工作的版式设计中去,可以说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版式设计课,将传统的版式设计圈圈点点的纸上谈兵教学模式改为实战式教学。直接采
用电脑教学,融合版式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与InDesign软件教学的主体内容。具体为:
(1)版面设计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我们在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就已不断的将版式的理论向学生介绍并指导应用,所以,在专业课中再次提及“版式”时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另外在具体教学中注意结合基础课作业的评判,防止了学习空洞、抽象、“雾里看花”的问题。
(2)设计的命题
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搜索具体的版式设计内容,同时开阔眼界,真正接触到社会中的版式设计,将每个学生利用业余和参观等机会收集的版式设计资料汇总,按照产品类型或者排版形式进行分类,结合这些实物向学生进一步介绍排版设计应用的相关知识,最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和企业指导人员的限定内确定个人本次排版设计课程的创作内容即命题。
(3)设计定稿
这部分是延伸传统教学的手工模拟排版阶段,教给学生可以运用圈画、拼贴等手段活跃思维将设计意图粗略的表现出来并最终确定。为下一步电脑完成做好包括图形的设想、标题字的效果、字体应用等所有的设计准备。
(4)电脑完成
完成预想设计意图。这部分是一个较综合的部分,难度较大,学生要在这个阶段边学习边应用软件,还要将Photoshop、Illustrator等图形处理与InDesign的排版设计结合应用。通常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感到混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反复讲解指导。
(5)成果展示
以一比一的尺寸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打印输出,并通过剪切、折叠等方式将作品以产品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每门课程的成果展示是我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了解自己,宣传自己的过程。学生收集资料和展示作品,如组图11所示。
Adobe Illustrator软件课
传统教学是工具、菜单命令等逐个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全面,但目的性不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快,但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将所学的工具命令联系起来,就是“会用不会做”,在教学的过程中灌输得多发挥的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强。
经过教改,综合了软件学习、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甚至VI课程的内容,运用一个VI设计市场实例带动教学和实践训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如下:
(1)基础工作
首先简单介绍VI设计的作用和内容,统一给出命题并提供标志、吉祥物、标准字及标准色。
(2)Illustrator基础
这部分介绍Illustrator的主要工具,并运用名片的设计制作带动软件工具的学习,另外在设计方面补充名片相关知识,包括:常用尺寸、主要内容、对标志、标准色的应用和版
式把握等等。
(3)Illustrator综合教学
这部通过为企业设计VI系统的信封、信纸、手提袋等的设计制作带动Illustrator的面板、菜单的教学,另外补充办公用纸和手提袋的标准尺寸、使用特点等。注意在制作过程中不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让学生做到结构的合理变化(如组图12所示)。
(4)Illustrator深入教学
这部通过VI系统的车体、指示牌等的设计制作带动Illustrator的深入学习,注意造型的准确、车体透视的准确以及版式的设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这部分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平面设计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从中精心选拔出优秀的能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人才做设计方面的重点拔高指导,对适合从事平面制作方面的同学强调软件的熟练掌握。
四、市场是改革的动力实践是改革的根基
对于传统的突破和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找出学生特点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职业能力。要想让学生顺利走入市场,必须强调职业教师要真正融入行业市场,通过与企业的亲身接触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方向,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与企业结合教学弥补学校教学与社会脱节的不足,进而在校园的教学中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准确无误的模拟真实就业市场,保证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市场的协调发展,所以说市场成为改革的推动力。
第二篇: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正在被打破,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向将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也是一个专业能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面广告行业的被关注度不断在提高。这一趋势可以体现在人们对文化、居住、休闲和商业活动高品质要求上。平面设计师通过良好的设计和规划方案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专业性服务,从而使产品在经过设计之后创造出超越其实用功能的综合美学价值。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平面广告设计面临着巨大的用人市场。全国各地经济建设的加快,促使各地众多的平面广告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预示着平面广告未来发展的趋势,该行业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将为更多人所需求。随着这种需求日益增长,平面广告的价值和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广泛。可以这样说,在重视生活品质的当今时代,平面广告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平面广告设计这一行业在当今和未来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
平面广告这一行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职业,该职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热门职业之一。平面广告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业生产、现代文明以及现代社会商业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近年来,平面广告在功能上不断细化,在应用领域上不断扩展,从而引发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随着设计逐步深入到商业
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愈加乐观。另一方面,在广告设计向商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带动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设计人才的广泛需求。平面广告设计在产品的外观、结构、人性关怀、环保性能、乃至包装、宣传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活动几乎涉及到了商业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各类媒体所发布的人才招聘信息当中,设计人才的招聘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具备高素质与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设计师更是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抢手人才。
从平面广告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设计师这一职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目前,国内进行专门设计人才培养教育的专业高等院校较多,但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为数不多。因此,平面广告中等设计的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明显不足,人才供需比例失调。这种状况下,对具备熟练操作水平的平面广告人才成为国内外业界争夺的焦点,众多的用人单位纷纷开出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招揽优秀平面广告设计操作人才。由此可见,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广的,同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作为培养平面广告平面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则肩负着重任。
通过近五年对广告公司、出版社和设计艺术公司等与之相关的行业调查,行业对平面广告设计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具备学习、继承与创新的能力
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快节奏进步,人们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里新事物不断出现,而在信息传播中起着关键媒介作用的现代设计更是要能顺应这种发展与变化,设计界有人预测Internet互联网将是视觉设计新的媒介,其信息资源无限、图文互动、高速高效的特点将对传统的印刷媒体有巨大的冲击。那么,对于直接从事电脑操作的设计人员来说,就意味着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汇的表达。这势必对我们的设计从业人员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不管是在校学生或是已经从业的人员都必须具备能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2.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今在人才市场,大多数行业在招聘时都强调一点就是具有相关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在平面广告尤其显得突出,因而对于培养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是企业对职业教育提出一项最根本的任务。
3.“一专多能型”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随之所带来的人才结构变化就是对各行业领域大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近三年就业情况表明,企业用人单位特别需要宽领域、大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能熟练操作复合型人才。包括设计制作在内的各个行业无时不要面临行业的扩展、提升与转型。这样势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转型的专业能力。同时,新的就业结构也造就了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行业几
十年不变地从事一项工作。例如:继印刷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媒介、电视媒介后,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平面广告,它渗透到了设计界的各个分支领域(环境艺术、出版物设计、广告设计等),从而使各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4.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平面广告本身与多门学科有着深刻的联系。同时,作为广告从业人员来说,其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名设计工作人员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他工作态度、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公共关系与组织协调能力。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了与之相关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在其所在的行业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也只有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需要。一个企业需要的不是一种工具型人才,而是真正能够胜任这一岗位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最根本的就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前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中,还没能形成平面广告职业教育的校际特色和区域特色,这也正是我们平面广告设计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差距。因此,课程教学模式急待改革与创新。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
根据现在社会需求与平面广告分布特点设置专业方向,根据行业要求和取业内人士的建议设置课程结构,走出设计教育的职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延用以前的传统课程教学体,应根据行业发
展的现状及时更新与调整。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上形成相对的地域特色与学校特色。
二、课程结构与体系改革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我们理所当然的将整个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三大类。然而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脱节、技能操作与设计应用脱节却又成为了最突出的滞后点。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往往容易忽略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基础课程与计算机软件操作类课程的教学上。在学生低年纪时没有将平面广告必须具备的设计思维贯穿在教学之中,单纯只教授给了学生技法与技巧。这就好比是一个学会了使用各种画笔的孩子,却不懂如何画出一幅好的作品。职业教育不像普通文化课教育,它一般只有3年的学习时间,并且最后一年的时间还要用于实践实训,所以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课堂教学的安排如果忽视职业教育的特点,到了三年级的专业课上再来强调思维与创新却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因此,必须在学生进入基础训练阶段就注意调动其思维创新,在基础课程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图像教学中有意设置主题性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在广告设计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作,从而把一直以来用于手工制作时耗费在精工细作上的大量时间用于计算机设计的操作与构思上,真正意义上利用了电脑来进行平面广告设计。这样才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实训教学改革
虽然实践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广泛认识,然而实践课程的实训难以落实到位。就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来说,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的平面广告设计专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较好的实训机制,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实施,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却无法吸引有实力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行业参与培养人才,只能与一些小公司取得联系,这些公司由于自身的规模和运作方式的局限性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也不可能接纳学生参与实践,最多不过是让学生能够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因此,这种只建立在与行业表面联系层次上的实践课程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地得到训练。目前,在我国相继成立了不少的设计协会与相关组织,不定期的举办一些职业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学校与行业的交流,可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像国外那样形成一套成熟的实训教学体系。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不少的平面广告设计专业院校都开始了自建实训基地的探索,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从事各类设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设计实践之中,并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工作做起,不定期举办设计征稿,放手让学生为学校各类活动进行设计实践等。
新的课程改革的中心是教学实践中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在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使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和实际工作有条不紊的接轨,实训课内容的安排起到关键的作用。我校在09级平面设计专业和10级平面设计专业率先推出模块式教学模式改革,即在短时期内以讲授一门专业课程为主,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围绕职教的培养目标抓学生的“双基”,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讲求
实用性,重点在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上,在完成任务的训练中去了解和理会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含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这些成效恰恰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课程改革的过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整合的过程:
理论是实践必不可少的指导依据,但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要调整理论课在课程体系比例。以往职业教育中过多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的重点便是理论教学。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时间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是职业教育落后于职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多年一线的生产教学我们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是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教学重点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生产任务。而现有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很难有这样的具体任务,并且教学内容已陈旧滞后于实际生产工艺,很难适应职业教育抓“双基”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将教材的内容结合现代的生产工艺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规律和职教培养目标的要求的生产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生产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学习专业课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我校应当结合这一特点,学习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走出有自己职业教育特色的路子。
第三篇:城镇规划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城镇规划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周济提出,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周济说,“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决不能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能盲目转向普通教育。”他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各级职业学校都要明确并坚持这样的定位,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学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找准就业市场需求,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密切与企业和人才、劳务市场的合作,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运行机制的改革,打造在就业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探索职业学校和职业中介一体化的经验。
打造社会急需的“银领”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校于2005年2月,在主管部门省建设厅的支持下,建筑系就以教学实践和学生实训的名义,派遣学生到农村第一线进行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欢迎。2006年元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发,为高职学院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支撑与切入点。为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建筑系和本省县有莲花、安福、吉安、吉水等12个及外省有贵州省、海南省就业市场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听汇报、座谈答疑、实在考查等形式,对就业单位用人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现总结如下,供学校决策时参考。
一、职业教育的就业形式要求加大技能培训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地区2005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及研究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数据。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本专科、研究生毕业全员初次就业率为89.30%,其中职校生初次就业率89.14%,而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则为88.44%,职校生初次就业率首次超过了本科生。
近年来,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往往被明确定义为就业教育,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后便与就业挂上了钩。例如在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比例一般不足50%,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选择职业教育或培训落实了就业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倡导下,人们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大好,职业教育大发展,为适应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加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力度势在必行。
二、启动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转变观念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领导和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在深入学习、领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了组织、管理、检查、评估保障。
2、强化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做好教师培训,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我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自2005年以来,我校利用寒暑假多次组织校内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理论课教师培训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指导教师培训理论知识。对专业教师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本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师初步具备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结业时,采取多种方式来考察学员的成绩,通过备课、说课、实际讲解来检验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3、科研牵动,层层推进
为了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加深对新课程的全面认识,积累课程改革的经验,我校确立了“科研牵动”的策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小组,按就业导向重新整合课程结构,开发校本教材,新教材的开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与实际相联系,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专业课中能在实习间讲述的内容都编在一起,以模块的形式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用一体化的模式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使我校的课程改革更上一个台阶。
二、初步成效
虽然课程改革在我校刚起步,但课程改革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课程改革氛围已经形成。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通过培训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理念的再认识。“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也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明显增强。
1、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教师已经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角色中走了出来,从知识的传播者和占有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激发者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的教师观,树立“学习是构建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学习创造未来”的人才观;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项目引导、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题意识增强,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初步积累和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通过听课和与学生座谈,我们深深感到,学生对学习新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实习间内直接授课,很多难题变得非常直观、易懂,学生懂得了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正是岗位需要的知识。
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思想在我校教师中已经基本形成。因此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时,总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为中心,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岗位,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从就业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教给学生的技能是社会需要的。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使课程改革的效果在打折扣。二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理解不透,把握不准,还在用旧教学大纲教新课程教材。三是部分教师课堂流于形式或失控,不能很好掌握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
2、困难: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无力进一步建设和改善教学设施。
四、对策及建议
对策:
1、加大培训力度,结合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对课程标准进行再培训,使教师掌握好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加强各级教科研队伍建设,为教科研人员成长创造各种条件。
3、依托校本教研努力提高课程改革成效,发挥专家、学者、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跟踪与指导;注重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提升。
建议:
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课程改革硬件设施水平,将课改落到实处。
第四篇: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纲要
设计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整合教学研究纲要
一、课程教学研究目标
1、打破单一理论授课限制,学以致用。
通过把设计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结合起来形成研究课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这也是我新近创立的“关系论”原则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这一思路的具体化和延伸。这一原则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养观的基础上提出来并加以实践的。
2、便于课程管理和学生管理。
从课程动态化教学目标组合、不同课型类别整合、美术史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四个角度详细诠释“关系论”原则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研究如何具体实施,便于建立课程的联系,强化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
3、个人专业化成长的构想
本人本科专业所学的平面设计。研究生阶段涉足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领域。在湖北师范美术学院四年的工作中本人带过08、09届两个平面设计专业班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理论、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装饰图案等课程。基于此,提出这一课程研究计划,希望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突破。
二、课程属性分析和实施计划
1、设计理论课和设计基础课的基本内容
平面设计专业设计理论课有:视觉传达史(第四学期开设)、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学期开设)、外国工艺美术史(第二学期开设)等。
设计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第一学期)、色彩构成(第二学期)、字体设计(第三学期开设)、图形创意(第三、四学期开设)
2、整合计划
(1)从平面设计的基础构成和基本元素设计中建立早期的文化认知。
传统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课程侧重从现代艺术形式构成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是沿袭西方国家的设计基础课程,较少挖掘中西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图式背后的意义。将中外工艺美术史、视觉传达史的内容跟这些基础课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能在较早建立平面设计和文化传承结合的概念,从平面设计的元素设计建立早期的文化认知。
(2)挖掘兴趣点,建立平面设计中基础训练与未来专业方向的结合。
大
一、大二处于基础年级,打基础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但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也是重要的课题,在基础课程的训练中挖掘个人的风格和未来的专业着眼点也将是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探究目标。
(3)在研究课题中学习专业基础。专业基础不是独立的部分,它依着于专业设计作品而存在,在专业基础练习中学习设计,又在逐步的设计实践中提高基础,二者是相得益彰、有机统一的。因此,在专业基础训练中,适当结合设计创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从基础学习走向设计创作,再由设计创作进入市场,形成一个贯通的环节。
(4)基础训练带动理论研究
平面设计专业领域可以从基础年级就尝试理论研究思路。将理论探究与实践结合作为一种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设计思维,提高创作敏锐力,可以及早帮助学生进入创作领域,为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提前至大三年级完成毕业创作和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石。
三、研究选题实施计划
以下选题可作参考:
(一)平面设计与文化研究
1、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论书法的美学意蕴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3、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意蕴
4、散点透视对现代平面构成的启示
5、浅谈传统线条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
6、从民族审美谈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民族化
7、来自母语的启示——中国民间图形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8、中国色彩的传统美学内涵和现代转型
9、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10、传统符号在现代中提升———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吉祥符号的运用研究
11、线在平面设计中的性格与表情
12、古埃及风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
13、嘻哈文化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二)平面设计的风格研究
1、平面设计中的涂鸦艺术
2、寓反叛于流行_论波普艺术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三)比较研究
1、中、日民族风格平面设计——审美风格和形式语言的差异比较
2、现代平面设计风格的简约与繁复比较研究
本人近年科研情况 1、2008年10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史教学策略研究》荣获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湖北地区金奖,并在湖北省高等艺术教育论坛作为代表发言。2、2008年8月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新思路》 发表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ISBN 1003-2134/CN34-1047/C 3、2009年,《醉墨客——谭崇正其人其画》发表于《走进经典——谭崇正》 ,中国文化出版社 4、2010年,参编《设计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ISBN 978-7-301-17159-2 5、2011年10月,《谈“关系论”原则在高校史论教学中的运用》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获得二等奖
第五篇: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一技之长,关键是要在校所学课程与市场的工作相接轨,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之后,我们要努力使学生能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并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具体目标
学生在校通过两年的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造型能力;美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熟练使用美术设计软件,能够独立进行图片修复,能够根据主题独立设计制作出完整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从业方向:
可以从事广告、印刷、媒体、网站平面设计;可以在婚纱影楼从事图片处理和设计工作;也可在超市、地产等企业从事美工工作,有能力独立建立设计公司和工作室等。
三、课程设置及说明
(一)美术基础课程 1)美术基础
美术基础课应有别于普通的常规美术基础教育,强调审美意识的培养、强调设计性和形式感
(二)设计基础课程 1)平面设计 2)色彩构成
(三)平面设计工具软件课程 1)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2)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3)图形设计与制作(Coreldraw)
(四)平面设计实践课程
1)电子多媒体文件制作技术 1产品演示多媒体文件 2教学解说课件 3电子杂志、相册等 4FLASH网络广告
2)平面设计毕业作品创作
海报、折页、画册、书籍装帧、礼盒包装等创作及成品制作
学生完成平面设计毕业作品,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共同指导,是一个由教学走入生产的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个综合的质的变化。
四、毕业实习:
实习职位
1)广告公司、印刷厂、喷绘公司、平面传播媒体做平面设计 2)网站等电子媒体做电子文件设计和网页前台设计 3)婚纱影楼做图片处理师和平面设计师
4)超市、企业等单位做美工和企业广告策划等 5)留校在专业工作室实习
在实习期间,老师要经常参与实习,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接触生产,避免教学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