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设计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设计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张謇、詹天佑的主要成就及他们的救国热情;教学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在本单元中处于起始的位置。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本课则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讲述了中国近代化兴起的历程,为以后维新派实行的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等救国尝试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本单元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的思维虽然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他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本课历史名词的含义、洋务派的历史地位对于初二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必须具备使用表格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和初步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
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动手设计等等,开展研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课在学生通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提供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合作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等,在有限的时间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思维。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圆满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的知识点时间上跨度大,内容有跳跃,还有些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本课以教师引领和讲解为主,辅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比如,学生的填表,设计表格、讨论等等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相关资料包括洋务运动主要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影像资料,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代表照片,洋务运动的文字资料,张謇、詹天佑照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问题设计表格,培养学生的用表格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表格的能力。
设计有关洋务运动评价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你能说出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几次?结果怎样?
近代中国的劫难,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的方案。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为各阶层的救国尝试提供了可能,今天我们就从我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开始研究,看看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清朝统治阶级上层洋务派的救国行动。(活动设计:复习导入,使上下知识得到衔接,更主要的是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做好背景的铺垫。)
学习新课
一、从“自强”到“求富”:
阅读教材p29---p31,同桌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活动设计:教师提供表格,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使用表格归纳问题。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概念和内容有所认识,为后面对洋务运动作用的探讨做好铺垫。)
、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
人物
中央官员
地方官员
主张
时间
口号
目的
2、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口号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3、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军事工业的兴建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和突出的民用部门是:交通和通讯事业。提出要求:“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归纳出这一时期轮船、铁路、电报业的发展情况吗?”。(活动设计:通过前面的表格使用,对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并进行展示,选择优秀的设计作为本课的第三个表格。教师可准备参考性表格,此表格应灵活处理若学生设计的较为成功,则不展示给学生,否则,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目的是学生在会使用表格归纳问题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设计表格,培养历史表格的使用能力。)
参考表格: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备注
4、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你认为洋务运动能使落后的中国走向富强,摆脱民族危机吗?(活动设计:联系前面相关的知识(以上三个表格)和教师提供资料(对洋务运动评价有关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生生交流、师生合作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突破本课难点。)
二、爱国知识分子——张謇和詹天佑:
、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张謇为什么要弃官从商,开创实业吗?”
(2)多媒体展示张謇图片,根据书中提供的资料,介绍其相关的事迹,(3)“你如何看待张謇放弃仕途,兴办实业?”
(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始终站在救国救民斗争的最前列。他们兴办实业以求振兴中华,为此甘愿牺牲个人利益,放弃仕途,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
如果说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那詹天佑则在科技创新上掌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2、爱国知识分子:詹天佑
(1)讲述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
(2)提问:詹天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设计:学生讲述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教师展示所收集的詹天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强调京张铁路的建成在当时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进行进一步教育)
课堂小结:
自洋务运动开展以来,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涌现出了张謇、詹天佑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步履维艰,但前途是光明的。
课堂练习:
、连线题:
李鸿章
京张铁路
张之洞
江南织造总局
张
謇
大生纱厂
詹天佑
江南织造总局
2、选一选
895年,一位英国人登上我们中国的土地,下列哪个事情不可能遇到?()
A、他坐火车从唐山出发到胥各庄
B、他在上海给天津的朋友打电话
c、他遇见了刚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D、他在京张铁路上观看沿途的风景。
3、结合“每课一得”说说“什么是近代工业”。
板书设计
六、评价
本课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完成的。对于本课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对教师所提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课堂交流情况而定。同时,课堂练习也是一个参考方面。
七、教学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探索实践了任务驱动型民主合作教学法。按照“设计问题,学生自学;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难;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步骤组织课堂教学。本节课,自我感觉运用这种方法较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效果较明显。但是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的人次较少,这方面需要激励培养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才能创新,才能进步。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八、教研员点评
本课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将新课程理念有机的糅合进教学之中,恰如其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通过精心的设计,将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表格得到了很好地使用,对于学生使用表格进行历史学习进行了充分的培养,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本课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教师在重要的问题和疑难问题的研究中能够做到适时适地的点拨、总结。
第二篇: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求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3、知道詹天佑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提问:中国在抵抗列强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使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警醒到西风东渐已势不可挡。中国面临着既要抵抗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既要保卫自己又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课题,洋务运动就是探求解决这一课题的一次努力。中国是否就此强盛了呢?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派办了哪些洋务呢?结果如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展示课件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总结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简介洋务运动的含义。
4、视频播放洋务运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概括。
5、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洋务运动的内容。
6、教师过渡: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布了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凭借洋务运动。
7、教师过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的社会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事物。简单介绍轮船和电报的出现。
8、教师过渡:在地主阶级积极的救亡图存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参与到了期中。引导学生讲述张謇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张謇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个人利益,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9、引导学生讲述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展示京张铁路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詹天佑敢为他人先的创新精神。
10、教师小结: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中国的近代工业兴起,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然步履维艰,但历史证明,前途是光明的。
11、布置作业。
第三篇: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精)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轮船、火车、电报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讨论式和讲故事的方法完成教学,开展研究性质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准备一些图片资料,以投影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张謇、詹天佑事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状元实业家”。难点: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学过程 单元内容概述: 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直至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但另一方面,列强的入侵,又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然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本意均摊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为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以后的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近代工业开始的,从此,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处于一场社会转型的变革之中。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近代工业吗?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后的“每课一得”:近代工业:近代工业产生于英国,是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使用雇佣工人,广泛采用新技术,并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模块一 知识构建 自读课文,构建知识体系
第四篇:《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讨论式和讲故事的方法完成教学,开展研究性质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准备一些图片资料,以投影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通过对张謇、詹天佑事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状元实业家”。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过程】 单元内容概述:
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直至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但另一方面,列强的入侵,又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然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本意均摊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为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以后的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近代工业开始的,从此,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处于一场社会转型的变革之中。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近代工业吗?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后的“每课一得”:
近代工业:近代工业产生于英国,是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使用雇佣工人,广泛采用新技术,并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模块一知识构建
自读课文,构建知识体系 洋务派: 背景:
从“自强”到“求富” 目的: 内容: 结果: 评价: 背景:
中国第一个航运业是: 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天津电报总局设立的时间是: 爱国知识分子 张謇
思想主张: 主要贡献: 时间: 詹天佑 主要贡献: 意义:
模块二体验历史
媒体展示:历史人物图像--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如下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为什么?
洋务派,因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放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他们的共同身份是什么?思想主要来自谁的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清政府的官员(或封建统治者);魏源;思想核心是“师夷长技”
3、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先后采取了哪些行动?(列表)口号“自强”“求富” 行动
创办一批军事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兴办学堂具体表现: ①1865,李鸿章设立江南制造总局(上海)。②1866,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福州)。③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具体表现:
①李鸿章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 ②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展示:相关企业的图片。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北洋海军战舰 先读图,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洋务派创立的这些军事企业,采用了怎样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学习和采用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采取雇佣工人生产的方式。但在经营管理上仍然采用封建衙门式的体制。
2、这些军事企业的创立,使他们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最终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失败。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那么这场运动有怎样的进步意义呢?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洋务运动的兴起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带动了当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早期的轮船、铁路和电报业,还涌现出一批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如詹天佑。媒体展示:人物--张謇和詹天佑 张謇詹天佑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两个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都是中国近代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都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2、请你讲讲张謇的故事。
1894年,清朝的科举状元,主张“实业救国”,放弃仕途,创办大生纱厂......3、请说说詹天佑的主要事迹。
詹天佑,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师,1904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模块三感悟历史
媒体展示下列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从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经济效率等方面对比。
2、展示图片:
读图,结合课文,联系历史状况,说说近代工业兴起后,给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代替了马车和步行、电报代替了驿站和马匹传递信息、新式枪炮代替了大刀长矛、新式陆海军代替了八旗兵、近代企业取代了手工工场、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3、应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开创了先河,因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极方面: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根本目的,没有触动封建政治体制和落后保守的思想,所以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而以失败告终。
4、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总认为人只有当官才能发财。在科举时代,读书人更是把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利禄作为一生最高的追求。但清末状元张謇,却选择了辞官不做,而兴办实业,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为了抗拒外国资本入侵,为了解决国家的危难和富国强民,以张謇为代表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决心自己创办民用事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可以说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5、张謇放弃仕途,兴办实业的创业经历是一帆风顺的吗?为什么? 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他们要遭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我们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为了实业救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6、詹天佑的贡献有何意义?他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詹天佑则在科技创新上掌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设计。课堂小结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第6课教案设计二(范文模版)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能力培养: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本课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讲授新课】
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人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最终希腊获得胜利。(简略讲述三次波斯战争经过,也可以让学生来讲他们对于三次希波战争中熟悉的英雄的故事)
二、亚历山大东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看《亚历山大铜像》,让学生去感悟铜像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显示《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伊苏斯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作适当补充)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的认识: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教材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教师还可进一步补充,这时的亚历山大城成了世界文化的大都市,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学者、艺人纷至沓来,竞芳斗艳,各显才华。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展示《罗马的扩张》图,让学生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四至──北达不列颠及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东至幼发拉底河,南括埃及、苏丹北部及整个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濒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由于战争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这是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至于繁荣的情况,让学生看教材内容。回忆在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的往来有关知识,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
书中有两句英汉对照的古代罗马的谚语,它们实际上是罗马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加强历史学科与英语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可提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应当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能形成以下认识:“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等等。
如何认识理解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有一句概括性的表述:“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这是学生必须认识并加以理解的。对此教师让学生结合亚历山大东侵影响的学习展开自由讨论,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基本方面。正如教材在导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样:“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罗马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拉丁语不断向外传播,二是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基督教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