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19: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并且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够有所保障.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要透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很有必要.只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化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体现,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让学生困惑的生活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课程的这一特征,要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也能够展开对于学过的知识的应用实践.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来找到最后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例如,在讲“水的人工净化”后,我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我给了他们大约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每个学生都带来一个形式多样、取材各异的净水器.从学生的“作品”中,让我感叹他们的各种奇妙、独特的构思,学生还能相互讨论自制净水器的优缺点和制作心得.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都很有兴趣,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只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凸显对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会起到推动作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知识的讲授甚至灌输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的知识获取上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便是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完成.无论是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应当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瓶碳酸饮料,随后提出疑问:你怎样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这个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接着教师提问:由这瓶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经过分析后得出:既然饮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用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对比实验:取两瓶内盛同等量水的塑料瓶,一个瓶中充入二氧化碳,一个瓶中是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透过这种逐层剖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探究学习得到发挥,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深化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三、深化实验能力培养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尝试自主实验,针对特定的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进行实验方案的探讨,实验过程的设计,直至最后将整个实验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充分得到发挥,学生也展开了对于学过的内容的有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我有意识地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我分别将充满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气球的鼓大和喷泉的形成,来证实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并让学生来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能够与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透过这组实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演示实验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他们可以完成的自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是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良好巩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与实验能力.总之,要想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师就要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做起,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会起到推动作用.此外,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演示实验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透过这些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收获.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化学这门科目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新增加的学科,相较于从小学起就学习的科目来说,化学除了陌生外,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记忆,学生在学习上必定会有些困难。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所有东西的基础,所以要想使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值,首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化学现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或者情境,经常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灵活用脑,增强其思维能力的运用。

二、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大部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课堂主体实际上是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45分钟的课堂时间全部用于教师对学生不停的灌输上面,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更应该将时间还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解决学习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的实验理解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由化学理论以及化学实验两部分构成,化学实验是与化学理论知识相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化学理论都是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而产生的。但是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却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分开讲解,化学实验与实际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符,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实验产生现象的意义。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再为学生进行讲解,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将其中的原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消化所学的化学知识,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

四、中学化学探究实验中教学情境和资源的设计

创设探究情境,其中包括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一些外在因素,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两者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教学方法一般都需要教学媒体的配合,教学方法有物质性的特点。所谓教学方法的物质性也就是它对教学媒体的依赖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教学媒体的使用必须贯穿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互为作用的,任何一方不恰当,均会影响教学效果。

不断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之外,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红保.初中化学有效探究性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2]吕妍.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3]李旭东,李谷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J].化学教学,1993(04).编辑 薛直艳

第三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步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步

胡玉娇(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研修员,高级教师)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观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等加以整合,做出对教学的整体规划、构想和系统设计,形成一种思路,对一系列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教学事件做出整体安排,形成一个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学科特点,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认识论为原则,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因而,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有什么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设计非常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及落实,注重单课时教学设计,关注双基。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我们都要有三大方面的思考:对学生学习应该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内容本体的学科思考,对教学的思考。

我们对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也不能仅仅是构筑系统的知识结构,除了具体的内容分析,我们还应该考虑内容的学科本质是什么?学科思想方法是什么?学科价值是什么?即我们在弄清楚了内容的学科本质后,用什么样的过程、方法、什么样的活动来把这些内容教给我们的学生,这个思考就非常重要了。我们想教给学生什么、想让学生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距离我们给他预设的目标有多远也就是他现在的起点是什么?在学生向这个目标转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也就是哪些地方最需要教学的帮助。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单课时教学设计 什么是“单元”?

从课程理论得知,单元是教材或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单元或学习主题的确定一方面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另一方面取决于实际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学单元或学习主题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二级主题相一致,那么,就可以用相应的内容标准作为参照。如果不一致,就需要教师对相关标准条目进行归总与整合,同时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具体化。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系统设计,属于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新课程倡导教师先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再做单课时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来构建教学单元:据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或学习规律,将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进行调整、重组来构建教学单元,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条理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角度赋予“单元”新的内涵。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

案例“水的净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3.教学设计的流程

3.1依据学习主体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

学习主体分析: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时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特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发展阶段,认知发展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复杂的概念,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特别是在知识学习方面,当面临新任务时,实际经验成为学习的支柱,因此化学教学设计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顺序能提高学习效果,而在态度方面,初中生则表现出双重特点:一方面他们愿意接受自己敬重的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较强的独立性,需要通过教育和自身的体验来培养或转变态度。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就是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对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的学习的基础。其二,对技能目标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和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习者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其三,对学习者所学内容所持态度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所持的态度是否存在偏差和误解。

学习者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方法。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由于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连续性,学生的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都有记载,因此大多采取一般性了解的方法获取信息。但用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不太准确。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有变化时,要用预测的方法。预测是以内容分析为依据,在通过一般性了解获取学生初始能力的大体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测试题,从而客观准确地鉴定学生的初始能力。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的已有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效。研究表明,与智力相比,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更大的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已有基础的诊断时,往往认为,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就是学生已经具备的认识和能力。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教师一般认为他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就获得了什么,而且学生获得的认识与教师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以及学校教育中都会习得一些不科学的认识或有缺陷的认识,一般称为“个人概念”或“错误概念”。而且,即使经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学生头脑中的个人概念往往没有得到发展,甚至通过教学,学生也会获得一些错误认识。学生的个人认识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如引导对实验的观察,引导学生对教师教材提供的信息的理解;影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解释。特别是那些错误的生活概念,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要找出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的生活概念,在此基础上,找出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分析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程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确定单元和单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与其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根据具体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与现实性,既是化学最基本的内容,又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而且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要分析教材内容的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第三,要分析和研究所学的教材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深广度。第四,要分析和研究所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间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综合;要重视分析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尽可能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设计开始时,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水平,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所谓“学习结果”就是指预期学生学习之后所发生变化的行为区域,而“学习水平”就是表明这种行为在一定的范围所达到的程度。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一般应包括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变化,而且陈述应该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最后,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协调好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使学生通过学习确实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3.2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情境的设计

确定了教学内容,还要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因为知识具有情景性,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景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为有效。情景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经验,要和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相联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如录像、模型及图片等。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选择教学内容后,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核心活动和任务。任何核心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与学习内容相适应,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其次要与学生的经验背景相一致,具有驱动性,能够吸引学生,使其主动参与。第三,好的学习活动应当具有可生成性和价值性,学生完成此活动,能够从中激发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可研究的问题,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意向。因此,好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以一个活动为核心的一组活动,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设计更是重要。探究活动是学生个体独立完成,还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小组是两人一组,还是四人一组,组内成员如何构成;小组进行完探究活动,如何进行交流活动,是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还是学生个体自愿发言;交流活动是一个专题进行完,再进行另一个专题,还是每个小组把所有的内容依次都汇报完;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设计。

进行完学习活动,要进行评价活动,这就涉及学习活动的评价设计。具体到单元或课堂教学评价,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设计,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采取的评价方式可能不同,如情感态度、合作意识与技能、探究能力等,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或习题,是无法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因此,更提倡活动表现评价,通过让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来进行评价。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就要设计相应的活动任务,评价观测记录表,以及制定评价标准,选择适宜的评价时间。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一般在教学的总结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通过口头、解决问题、习题等方式来进行。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一般通过填写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表。3.3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活动实施后,要针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活动,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关键的是要看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都有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将教学实施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整理,特别是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观点,并且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否真正做到了基于学生的经验,具有基础性、现实性、现代性;学习任何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驱动性,吸引学生参与,是否探查了学生已有的相异知识,了解了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学习活动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设计是否有效;教与学的材料的设计是否充分、适合等。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由确定教学目标开始依次进行,可以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开始,也可以受某种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或活动激发。总之,不论教学设计的先后顺序如何,对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都是必要的。

4.例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案例略。

综合而言,现代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多元化;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结构化,突出有意义的联系,又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则倡导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建构过程和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应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采取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策略。

第四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与思考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与思考

发布者:陶国荣 发布时间: 2011-10-11 10:33:59

一、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认识

(1)、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观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等加以整合,做出对教学的整体规划、构想和系统设计,形成一种思路,对一系列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教学事件做出整体安排,形成一个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2)、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学科特点,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认识论为原则,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因而,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

(3)、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有什么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设计非常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及落实,注重单课时教学设计,关注双基。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我们都要有三大方面的思考:对学生学习应该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内容本体的学科思考,对教学的思考。

我们对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也不能仅仅是构筑系统的知识结构,除了具体的内容分析,我们还应该考虑内容的学科本质是什么?学科思想方法是什么?学科价值是什么?即我们在弄清楚了内容的学科本质后,用什么样的过程、方法、什么样的活动来把这些内容教给我们的学生,这个思考就非常重要了。我们想教给学生什么、想让学生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距离我们给他预设的目标有多远也就是他现在的起点是什么?在学生向这个目标转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也就是哪些地方最需要教学的帮助。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单课时教学设计 什么是“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系统设计,属于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新课程倡导教师先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再做单课时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角度赋予“单元”新的内涵。

3.教学设计的流程

3.1依据学习主体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

3.2教学策略的选择:

3.3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4.例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二、学习心得

初中化学课程设置具有人文性,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赋予了教育更多的内容和职能。化学教学设计可优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化学教学设计,要使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有机结合,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偏差和学习中的困难,组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通过探究和感悟,让知识与心灵碰撞,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

第五篇: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张维一中

周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对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巴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巴河两岸的居民、医院及南江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巴中市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巴河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区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五、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制取氧气的时候,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让一部分学生先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看到气泡的冒出。二是让另一部分学生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住试管,很快看到有气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即在读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形容词”、“副词”等,例如,“浓”、“稀”、“先”、“后”、“逐滴”、“洁净”、“干燥”、“冷”、“热”等。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下载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初步实践(共5则范文)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初步实践 论文摘要: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并结合实践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过程和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化学组:王浩 一、课题的提出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问题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特别是我们这些地处偏僻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刘友娴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就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指导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心得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读书心得体会 根据这次科学领雁工程培训要求,在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教育心......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课程简介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课程简介】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方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