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 “一法包揽天下” 的局面。比如在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集中教学法,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等。而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主动和谐地发展。这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及其可行性。(1)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2)分层教学和可行性。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三.下面是我在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根根据班级学生的化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
(2)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教学目标分层。
就是给A,B,C三层的人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我为A层同学制订的目标为:打基础,培养兴趣,规范行为习惯,狠抓养成教育。力争成绩接近合格。B层保证基础,培养兴趣,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绩力争合格,C.层基础较好,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训练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允许超前,甚至超纲。即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则是让基础好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3.1作业分层。
为了全面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作业过程中能有所收获,所以我就提供给学生“自助餐”式的作业。例如,我在授完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时,对于A类学生只要求做191页练习与实践1.2.3,对于B类学生则要求完成1至5题,而对于C类学生则要求完成课本后面的全部习题,其中第8.9题则要求书面完成,提高C类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3.3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四.实验的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实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递进的教育思想已经被教师认可接受,实施于自己的教学实验中,使得教师自觉去亲近自己的教学对象,接受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实验取得初步成效。
本人辅导的张学良和陈佳诚两位同学在参加天源杯化学竞赛中分别取得国家级二等奖和市二等奖的好成绩。在中考中,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
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作业还不错,课堂反映也较好,能够独立完成,投入与成绩不符,有什么办法提高学习成绩呢?(2)知识点的遗忘过快,能用什么方法阻止其遗忘,或用什么方法使其遗忘慢一点?(3)怎样使后进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前的预习活动,课堂的主动、自觉的教学活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同学提高了更好的机遇,更好的机会,当然我也知道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还是相信“分层教学” 与素质教育是不相悖的。正如有位校长曾经比喻说:“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食堂,知识如同食物。每个学生都在这里‘进餐’,但有的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分层教学犹如把这个食堂的食物分成几层,让学生各得其所。”只要教学的评价机制也能同步发展,相信前方将会是阳光灿烂。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问题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特别是我们这些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我们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到实验分析均采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法进行教学,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评价,整个过程中主要的思想和方法也是“一刀切”,实验教学都这样设计,都这样去完成,到头来使得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化学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这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问题的思考
能否找出一个解决“一刀切、一锅煮、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方法?能否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我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况,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实验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实验的要求;对好及中上学生则允许他们创造性学习,充分发挥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制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时,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实验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实验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优生“吃不饱”与学困生“吃不了”的矛盾。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开展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和解决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华 1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建构起适合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模式,解决实验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获取良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再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1、国外化学分层教学现状述评
重视个别差异,提倡分层教学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提倡分层教学,其目的是想通过分层教学培养科学家,以提高国家竞争实力。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先后都进行了教育改革,突出了分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我国化学分层教学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化学课堂要实施分层教学,使分层教学成为化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由于主观上受长期形成的思维与方法以及“考试文化”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客观上受化学实验药品和器材不足的影响,教师的改革精神和热情并不高,导致课堂教学中不能体现分层教学,甚至个别教师仍旧按照“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应有的内涵,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3、本课题组目前研究的现状
目前本课题组多数成员在分层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分层教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但目前本课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正在撰写实施方案,准备开题,课题组成员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文献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在化学实验分层课堂教学和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
五、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注重化学实验,体现学科特点。
2、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4、分层次教学方法能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6、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2、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式方法;
3、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评价方法;
5、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作业布置;
6、提高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七、课题研究实验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实施周期为三年,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1、准备阶段(2010.10—2010.12)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3)、撰写开题报告。
2、理论研究阶段(2011.1—2011.6)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依据、搜集整理经验材料,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4)、调查我校化学实验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阶段成果:
(1)、我学校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2)、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3、实践完善阶段(2011.7—2012.12)主要任务:
4(1)、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模式。
(2)、研究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研究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法。
(4)、研究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评价方式。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6)、调查我校化学实验实施分层教学实施的情况。阶段成果:
(1)、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法和评价方式(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经验材料等(课件、教学设计、交流材料等)。(4)、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4、形成成果阶段(2013.1—2013.10)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2)、形成研究成果。(3)、做好结题申请工作。(4)、推广使用课题研究成果。阶段成果: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学校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法和评价方式(论文);
3、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4、提高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经验材料等汇编成册(教师、学生作品)。
八、课题研究机构与人员分工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杨兴武 杨玉青: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 姚国: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负责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4)、杨玉青、王克虎:负责对学校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现状和参与研究的教师的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现状进行全方位调查。
(5)、杨兴武、杨玉青、纪生宏、李奋:负责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验及相应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6)、王克虎、樊建国、郭艳玲、张学智:负责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评价方面的实验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组
执笔:杨玉青 2011年1月3日
第三篇: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摘 要】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由于是九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会面临较大的困难,难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对此,应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夯实学生化学基础,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信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为化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从分层教学法的作用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教学进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079-01
化学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鲜。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由此,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能够确保教学进度与难度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1.1 夯实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由于化学科目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初中生学习和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中有可能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因而导致化学基础不牢固。?Υ耍?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提升效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知识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难以充分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因此,对于后续的知识,学生自然也就无法跟上进度,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而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提高信心
由于化学知识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失去信心,在课堂中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后进生适当将教学难度降低,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容易,逐渐对化学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在取得一定学习成果之后,学生的信心将会增加,对日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层次划分
在分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进行层次划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对学生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化学教学更有针对性。
2.2 任务设计
根据划分好的学生层次,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分层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符合自身能力的化学知识。所以,在学生层次划分的基础上,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
2.3 对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除了遵循思想性、启发性、灵活性、系统性等原则外,更应把分层思想贯穿交织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①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获取事实和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⑥合作与交流。应按难易程度分层展开探究,切忌直接让学生面对非常困难的命题,那样学生会很难适应。
2.4 分层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此外,制定新的评价方式时还要留有余地,要允许学生暂时不会或不全会。
由于分层评价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使得基层学生消除自卑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层学生兴趣盎然,稳中求进;高层学生目标明确,劲头更足,不断挑战新的高度。由于分层评价可以相对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使过重的学习压力变为适度的学习压力,这种“适度的压力”既可以督促学生不断的努力,又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较后进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有利于调控教学,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第四篇: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 刘志铭
摘要:“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以及教学与发展理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理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传授系统知识、技能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下,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规律存在于每一个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物理规律,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校处于小城镇,招生范围广,择校生比较多,同一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非常大,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很难使每一个学生满意,物理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让学生有积极的求知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2.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学生学习成绩呈“正态曲线”分布的影响,教师开始已经用“正态分布曲线”去预期学生的成绩,通过教学和评分制度传递给学生,结果学生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对学生的分等符合预先的预期。布鲁姆认为这种固化的预想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努力和创造性,而且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绝大多物理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布鲁姆理论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如果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他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即在教师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维果茨基把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一难度问题,对一部分学生是符合“最近发展区”,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属于现有发展水平,对
有些学生可能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提出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分层次提供教学辅导资料,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能充分发掘各类学生的潜能。
3.高中物理教学分层的具体实施策略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班后,在各班的教学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方面有几种策略:
3.1多元分层:
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50%、25%左右。
3.2动态分层:
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使学生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3.3隐性分层:
学生的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3.4课堂分层教学:
3.4.1.教学目标分层:
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4.2课堂设问分层: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如“一滑快放在斜面体上面,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一层:如果斜面粗糙,m不动,可以问,为什么不动?m对M的合力是多少?指向哪里?
第二层:如果斜面粗糙,m不动,给m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动不动?在m上放一个物体动不动?
第三层:如果斜面粗糙,m放上去加速下滑,可以问,加速度怎么求?
第四层:如果斜面粗糙,m放上去加速下滑,给m加一个向下的力加速度怎么变化?给m上放一个物体加速度怎么变化?
3.4.3作业分层:
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4辅导分层:
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在复习“弹簧专题”时,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弹簧特性,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弹力的计算公式;对B层次的学生要掌握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损失的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层次的学生要掌握:1.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3.若物体受到阻力,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附相应练习如:
(1)如图所示,质量为m2和m3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者之间有压缩着的弹簧,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以速度v0向右冲来,为了防止冲撞,m2物体将m3物体以一定速度弹射出去,设m1与m3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则m3的弹射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使以后m3和m2不发生碰撞?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C三个物块,其质量分别为mA=2.0kg,mB=1.0kg,mC=1.0kg,现用一轻弹簧将A、B两物块连接,并用力缓慢压缩弹簧使A、B两物块靠近,此过程外力做功108J(弹簧仍处于弹性范围),然后同时释放,弹簧开始逐渐变长,当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C恰以4m/s的速度迎面与B发生碰撞并瞬时粘连。求:
1)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B与C碰撞前),A和B物块速度的大小。
2)当弹簧第二次被压缩时,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2.0kg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与竖直墙接触。另一个质量为4.0kg的物块C以v=3.0m/s的速度向A运动。C与A碰撞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它们共同向右运动,并压缩弹簧。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能达到多少?
2)以后的运动中,B也将会离开竖直墙。那么B离开墙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是多少?
3.4.5.测试分层:
1)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如“广州一模(09年17题)的计算题”1)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段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08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面车辆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起,/
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为汽车重力的0.50倍.该段高速公路上以最高限速行驶的汽车,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多大?取g=10m/s. 2)如图20所示,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点电荷,A带正电,B带负电,电量都是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为使两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都处于静止状态,必须在水平方向加一个匀强电场.求:两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时,AB连线的中点处场强大小和方向.(已知静电力常数为k)
1)题的检测题可分层次:A层次:1.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108km/h=30m/s,2.反应时间是表示汽车在这时间内保持匀速运动行驶的距离为:,B层次:.汽车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mg=ma
得:a=5m/s
刹车过程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汽车到达前车速度为零时所求距离为:
2)题的检测题可分层次:A层次:点电荷电场的场强,B层次:知道场强叠加原理A点电荷在AB连线中点处产生的场强为:,方向由A指向B,B点电荷在AB连线中点处产生的场强为:,方向由A指向B根据电场叠加原理:,方向由A指向B ;C层次:电荷受力平衡
F电=F
库
,得,方向由B指向A,根据电场叠加原理:,方向由A指向B。A层次为基础题,速度的单位转换、反应时间的物理意义、点电荷电场场强的公式,要求全体学生完成。B层次:这一层次为提高题,汽车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并理解位移关系、知道场强叠加原理A点电荷在AB连线中点处
产生的场强、要求B、C层次学生完成;C层次为提高题,电荷受力平衡和电场叠加原理。学生完成在本检测的基础上,对没有达标的学生,针对答卷中反映的问题,分层归纳整理,进行个别指导,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帮助查缺补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学习更加主动。
3.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效果
“分层教学思想”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把学生分为不学而知的叫“天才”即上等,把学而后知叫“次等”,他是分层教学的先驱者,现代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在各地大力推广和实验,其效果十分明显。我校也进行大量的实践,在教学中,我对我所教的班进行多次对比分析,在2008届高三时,我所教学的班在学校是属A层次的班,在刚接手高三时,班内学生的物理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差异大,且学生对物理的悟性也差别明显。在高三的第一学期,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组织教学,在期中考试中,68人参考,有8人得分在100分以上,有32人得分在80分到99分之间,有33人得分在80分以下,其中最高分为128分,最低分为17分,平均分为74分(总分150分)。到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68人参考,有12人得分在100分以上,有30人得分在80与99之间,有26人得分在80分以下,其中最高分135分,最低分21分,平均分为78分(总分150分)。在整个这一学期中,中等生和基础较弱的学生普遍对物理学习感到吃力,还有不少学生对物理科的学习渐渐地显得信心不足,有的基础较弱的学生对物理科的学习已经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高三的第二学期,我大胆地对所教学的班进行分层教学实验,将学生按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物理的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下的,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物理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物理成绩在90分以上的,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大组,每一个小组8至9人其中三个层次的学生比例为25%、50%、25%左右。
课堂教学从目标、提问、作业布置、辅导以及平时的单元检测,按照上述操作办法进行分层处理。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了,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不断提高,中等层学生在后面同学的促进下也有更大的提升,优生更加努力钻研,对整个班起着带头作用,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态势。通过高三第二学期的物理分层教学实验,所教学班在高考考试时,68人参考,130分以上的有8人,60分到90分之间的32人,60分以下的5人,其中最高分141分在全区排在第二名,最低分50分,平均分98.5分(总分150分)。我校其它班也实验了物理分层教学,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班效果更加突出。高一进入高二时,年级上又对全级进行分层分班,全级进行物理分层教学,学生的物理成绩总体有十分显著的提升。现在这些学生已进入高三,高一进校时学生间的差距很大,目前这些差距已经明显缩小。我校其它年级的物理教学也在进行分层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上事实,说明了“高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的、可操作的,并且具有显著的实效性。分层教学法,效果显著,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法.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物理能力,使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更好,“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已在我校全面开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个体与全体的需求矛盾,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已成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9),P45
[4]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2000(7),P7
第五篇:中学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中学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在中学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二个方面论述化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按知识结构实施分组,激励竞争。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下如何备课,2、“分层教学”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3、“分层教学”下如何进行作业与评价。
从2002年8月毕业参加工作至现在七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的化学教学,对教材及教材变更应该是相当熟悉。但是初三化学的学习周期只有两个学期,而且每一届学生又存在着诸如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等不同,为此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的观念,改革教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的分钟教学质量。面对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我就结合学校资源,尝试分层教学,让学生建立自信,尝试成功,不断进步。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在中学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按知识结构实施分组,激励竞争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组,B组为中等生组,C组为困难生组,并向学生说明,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C组的同学可以向B组递进,B组的同学可以向A组递进,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向上递进共同进步。做好分组后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因分组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鼓励C组困难生学习,并且有针对性对其进行课外辅导。
比如,这个学期,我班的李增炜同学被分到了B组为中等生后,刚开始时,他心里不满意分到B组,总是愤愤不平、不服气,导致无心上课,作业也不完成。我就找他,跟他交流:首先,向他讲明采用分层教学的原因是全班每一个同学的知识水平存在的差异较大,不采用分层教学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提高,优点是分层教学能更有效的因材施教,防止“一窝蜂”,使同学们一起进步一起提高;其次,帮他分析自身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适合分到什么样的组,才有利于他的提高;最后,鼓励他以成为A组的优等生为目标努力学习。分组后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在我县,很多学校采用校内分层教学(也就是把学生分成重点班和普通班)。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校内分层教学的做法,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很有利。本文所述班内分组教学,对“待进生组”(即C、D组)加强了辅导,使他们赶上全班进度;对“优等生组”(即A组)给予辅加课教学,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深一些。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班内分组教学的做法,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更为有利。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如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中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三化学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三学生第一次碰到化学计算。困难的学生看到计算就害怕,看到化学计算就更害怕。为了克服学生的害怕心理,作为教师要为他们铺设台阶,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走,先从简单入手。我就根据①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某元素的百分含量,②综合化学式计算,③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某元素的百分含量——化学式。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难到易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不断去尝试成功,体验成功,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设计对学生正向思维进行了强化训练,又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训练学生,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解题依据和理由;这样设计注重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梳理。
备课分层设计教案,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到C组学生向B组递进、B组学生向A组递进,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困难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困难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⑴分层施教。对优等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困难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化学物质推断专题训练”时,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推断题: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E为
;
(2)若现象Ⅰ为“生成白色沉淀”,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现象Ⅰ为“无明显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等。
第一环节——放:让A组的学生独立完成,提问A组中的一位学生说出这道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归纳思考方法,并要求写出这道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归纳思考方法。
第二环节——帮:根据A组学生的回答,让A、B、C组的学生混合后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提问B组的学生要求他说出这道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归纳思考方法。
第三环节——扶: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我对这道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步、分解、讲解解题过程,并结合这道题的特点归纳思考方法。
第四环节——收:提问C组的学生说出这道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归纳思考方法,并要求B组的学生写出这道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归纳思考方法。了解B、C组的学生理解的程度和掌握的情况。⑵分层练习。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中上层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层生(特别是困难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同一练习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做课堂练习时,要求优等生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都得完成,要求中等生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要求困难生只需独立完成基础题。如:在课堂练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我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基础题:①6g的氯化钠放入44g的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30g的氯化钠放入32g的水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12g的氯化钠末溶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提高题:③8g的三氧化硫放入92g的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④25g的五水硫酸铜晶体溶于75g的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综合题:⑤ag的物质放入bg的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讲评练习时,基础题让C组的学生来回答,B组的学生来归纳题目特点;提高题让B组的学生来回答,A组的学生来归纳题目特点,教师课堂上做出讲评;综合题让A组的学生来分析、解题,教师课堂上做出讲评并归纳题目的特点和思考方法。
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说,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中华一题”中的综合题、思考题,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辅导。困难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抓住教学中一切机会地进行辅导和训练。
在我县,很多学校利用下午课余时间采用校内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效地弥补了班内课堂分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加强了“待进生组”(即C、D组)补充辅导,对“优等生组”(即A组)给予辅加课教学,使他们学得更深、更透;进一步地因材施教;进一步地提高教学质量。
3、作业与评价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困难生一般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提高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综合性),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困难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在作业的批改中,我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作业,在作业中,经常写一些激励的评语,对于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我在他们的作业后写下一些评语,如:“不怕基础差,就怕不努力”、“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绩”、“瞧,你进步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的学生,只要出现一次较认真的情况,就在他们的作业后面写下:“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好成绩。”在批改完试卷时,我常在一些同学的卷首写下一些评语,如:“有进步,希继续努力”,“苦尽甘来日,方知苦是功”等。
另外,在批改化学试卷时我也采用了分层评价。比如:试卷中批改关于书写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若A组的学生把该化学方程式写成或(即多扣一分)
都是扣3分②若B组的学生把该化学方程式写成或
都是扣1分(即按要求扣分)
③若C组的学生把该化学方程式写成或
不扣分。
通过2007-2008学年、2008-2009学年这二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2007-2008学年,学年初A组学生占11%,B组学生占35%,C组学生占34%,D组学生占20%,学年末,各组学生的比例变为:A组学生占23%,B组学生占49%,C组学生占22%,D组学生占6%;2008-2009学年,学年初A组学生占10%,B组学生占30%,C组学生占35%,D组学生占25%,学年末,各组学生的比例变为:A组学生占28%,B组学生占48%,C组学生占19%,D组学生占5%。
教学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做法,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困难生每堂课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优生每堂课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参考资材:
1、《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ISBN7-80105-377-X/G.·161 主编:冯克诚
于明
2、《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指导》
广东省中学化学分层教学课题组编
3、徐专平
孙玲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教育研究
4、姚爱姬
《异步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验》
5、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
6、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7、马爱贞
王兆红
《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 《人教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