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5篇]

时间:2019-05-13 00:1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镇江实验学校 李纯刚

各位领导和专家: 大家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摆脱目前的“黑板实验”,“多媒体实验”这种师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局面。

在当前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大家在实践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努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课题领导,建立科研组织

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中一项十分主要的工作,它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课题组共同协作,系统的进行教研教改。同时,学校将对我们教师的部分实验课进行课堂录像,制作光盘以便于教师个人和集体的交流研讨。

我们化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又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队伍,有高级职称的老师5人,课题主持人夏建平校长是镇江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和市化学骨干教师兼润州区化学教研员李纯刚,我们9名化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开题后,我们化学学组召开了三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学习先进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要搞好教科研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课题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为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如:《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教参考》、《当代教育科学》、《化学教育》等。并且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学习科研理论、新课改理念。同时还积极参加或举行一些讲座和培训。

三、参与听课评课,课题引领课堂

我们化学课题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课堂要有化学味,虽然不是每节课都是实验课,但理论课的教学环节对实验教学起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每节课后必评,总结得失。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化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课题组教师共开设市际交流课两节、市级公开观摩课计7节、区级公开课8节、校级及校际交流课若干。

四、撰写反思论文,及时总结得失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开题以来,课题组老师取得了以下成果: 夏建平2009年国家级发表

《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探析》

2009年镇江市“减负增效”研讨活动中作主题报告

论文《关于多媒体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获市一等奖 李纯刚

论文《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获省三等奖

论文《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反思》获省三等奖 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获市一等奖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镇江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2009年镇江市骨干教师个人网站评比获区二等奖

张美华

2010年教学设计《自然界中的水》获市一等奖

袁军先

论文《几个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实验改进与创新》获省一等奖

2009年省优质录像课《性质活泼的氧气》获初中组三等奖

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探究教学能力》获省三等奖

论文《实验小改进,探究效果大不同》获省三等奖

2009年润州区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区一等奖 2009年市优质课评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获市一等奖 2010年案例评比《化学与健康》获市一等奖

2010年教学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获市一等奖

2010年课件比赛《化学与健康》获市一等奖 2010年教学设计《性质活泼的氧气》获省三等奖

邵华

实验创新《在家中自制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获省三等奖

论文《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省三等奖

论文《对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认识》获市一等奖

2009年润州区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区二等奖

卞燕芳

2009年润州区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区一等奖

2009年度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作专题讲座

论文《细致观察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获省三等奖

2010年论文《性质活泼的氧气》获市三等奖

2011年论文《浅谈化学教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获市一等奖

2011年《Education---爱的教育》获市三等奖 韩晶晶

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获省三等奖

2010年教学设计《性质活泼的氧气》获市三等奖

2010年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获省三等奖

2011年市教育技术竞赛获市二等奖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

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改进了原来的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首先,教师把一个纯棉的手绢撕成两半,让A、B、C学生上来做实验,A学生取一半在酒精灯上点燃,B学生在燃烧匙内点燃事先配好的酒精溶液,学生A的实验中手绢燃烧,学生B的实验中酒精在燃烧,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奇怪,然后教师问:“这一半手绢是不是也燃烧呢?”,有的学生会说“是”,而有的学生就想看看究竟,让学生C取另一半手绢在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浸泡后点燃,结果酒精燃烧之后,手绢并没有燃烧。为什么呢?课堂立刻沸腾了,而后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进入思考、交流的状态,因为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

再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分组探究性实验的案例介绍:

(1)发现问题。用过氢化氢溶液制备氧气,教师让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并请两个同学配合收集两瓶氧气,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一学生打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分液漏斗活塞,另一名收集气体,收集满第一瓶后,写上标号“A”,马上收集第二瓶,集满后写上标号“B”。接着,用收集好的这两瓶氧气做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观察到A瓶中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比不上B号瓶。

(2)提出问题。教师让学生讲出心中存在的疑惑。

学生提出: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收集的两瓶氧气在对比实验中存在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解决问题。在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某小组结论:A瓶中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B瓶,说明A瓶中的氧气B瓶纯净。这个观点得到其他学生的一致赞同。某学生又提出:是不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A瓶氧气不纯?马上有学生反驳这个观点:如果是气密性不好,应该两瓶氧气都不纯。又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试管及导管中的空气混入了A瓶中,造成A瓶氧气不纯,而B瓶是在收集完A瓶后马上收集,所以B瓶收集到的氧气就比A瓶纯净。这个观点学生表示认同,教师提出:“我们假设这个观点正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操作来避免产生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在反应刚形如不能收集,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后,再收集”。马上又有学生提出:“怎样才能知道空气已经排尽了呢?”学生点头默许,表示这有些困难,并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有了答案:刚开始时,导管口产生气泡速度较慢,且不连续,这时应该是试管中的空气;过一会儿后,产生气泡速度加快,并且是连续均匀地放出,这时应该是氧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推断,并让学生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将前面的实验再做一遍,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再如,学生在做电解水实验时,收集到的两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之比并不是2:1的实验异常现象?学生在做如课本实验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石蕊变红色,加热时发现红色并没有完全褪去,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的原因。我们课题组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改成有汽水(雪碧做效果更好),这个实验就很容易成功,而且很方便。

五、科学规范管理,增添科研活力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顺利开展本课题研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学校采取了多方面的培训: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让教师了解把握新课改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使教师对实验教学有一个更新、更高的认识。

2、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并整理。

3、对新、旧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和交流。联系教学实际尤其是实验教学后的反思,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思考解决方法。

4、研究近几年中考化学实验题,重点是探究综合题。找出实验评价方面的变化趋势,为本课题更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服务。

5、课题组还定期选辑有关教育信息和学习材料,利用业务学习的教研时间共同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研究能力。

6、管理实验课,提高实验效率。做到“三定”-------定人、定位、定仪器。

六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教师真正转变观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因为多方面因素,目前实验教学大多是依据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或翻阅课本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引导就能获得答案,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接二连三地问,学生附和着回答。最终结果仅是完成验证性实验。

2、课堂的时间难把握,课堂难驾驭。教师确定介入的时间比较困难。介入过早,探究不够充分,过迟课堂效率太低。

3、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花费的时间较多,教师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探究式教学是把传统的习题课和分组实验课挪用到探究活动上,学生由此获得的探究能力能否应付传统的考试还难以确定,因为现有的考试制度下,都离不开考查知识和技能,目前很难考查“方法、思想和价值观”。

4、课堂上的知识总结不全面,不充分,学生普遍感到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普遍不会记笔记。

5、实验小组汇报交流不全面、不充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对于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而是等着听教师讲解;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往往不能激起其他同学思考;学生不善于听其他同学的汇报,他们大多仍继续关注自已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教师开始解释他们才开始集中注意力。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创设情境阶段的课堂实验教学策略:

教师引入课题要简洁,以留下充分的探究时间。可以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或者利用模型及其他教学手段引入探究内容。教师的引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或相关认识。

2、引出问题阶段的课堂实验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老师要选择哪些教学内容适宜于教师给出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哪些教学内容适宜于教师直接给出问题;那些教学内容适宜于由老师引导后发现。要让学生非常明确所探究的问题,将要达到的目的,否则探究就变成一句空话。

3、设计方案(形成解释)阶段的课堂实验教学策略: 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已有认识的正误,不要立即给予评价。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也不要介入太多,以免限制学生思维。也不要介入太早,以免使学生错失发现问题的时机。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比如有的小组在一个非关键问题上纠缠,而且走入了歧途;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进行探究,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在此时必须适当的介入以提高探究的效率。

在必要的时候要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一些手段帮助学生解惑,为学生提供经验基础、感性认识及初步的理性认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学生根本想不到的或学生没有能力分析推论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分析推理。

4、交流研究成果阶段的课堂教学策略:

要给学生机会进行同伴间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阐释自己的见解和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作为教师要开展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5、共同评价阶段的课堂教学策略:

要注意运用激励手段的适度地评价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同的学生也有坡度,不要以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探究学习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教师也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他们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激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6、适当补充和改进实验,做好实验的开发和拓展,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7、采集、分析并整理课题的教学实践资料,汇集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到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与思考。市教研室姚建军老师亲临我校指导课题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好地指明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定会有更多收益。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我们会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力,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

谢谢大家!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有效性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变意识。

因此,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开端。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切不能贬低、挖苦、歧视每一个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

键。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传授的方法性和规律性方面的总结。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溶解度曲线、酸碱盐间及酸碱盐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化学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块上都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形成能力。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搞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稳操胜券。

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今后中考的两考合一情况下,加强全体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差等生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这里需要我们去研究,要多关心,多鼓励,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有所得。

另外在化学的起始教学中,面对学生是一个刚入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使一些学生因适应性慢而失去信心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起始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精讲多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机会。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层次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继续加强校本研修,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广、介绍典型学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全市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性教学策略还在更多的方面有所体现。这是我们今后工作需要不断的去研究和总结。我们只有很好的把握有效性教学策略,并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第三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xiexiebang.com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低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甚至更少,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提高初中有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教学有效性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现在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虑因素。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

二、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见解

在现代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讲”、“玩”、“练”等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得当,不科学,就会陷入“教学累、效率低”的苦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立足课堂的真实场景,研究教学的真实问题,让每一节课上得有价值有效率,教学才有质量。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研实践,谈谈我在这几种教学手段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见解。

(1)提高“讲”的有效性

往往有些老师对课堂的评价总是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标准,然而我认为讲得好并不代表讲得有效率。戏演得再好,学生不会唱也是白搭。要保证每堂课讲得更有效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把握好“量”

“量”就上课的容量,即教师上一堂课40分钟讲了多少内容。课堂容量过多将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将引起质变。一是容量过多将影响到学生学的质量,一堂课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记住的反而少了,想想如果有人一下子吩咐20件事叫你去办,你能记住吗?如果一下子只叫你办2件事,是不是马上记住了呢?就好比如一个人吃饭过饱反而会引起肠功能的絮乱,吸收的也就相对就少了。我常有这种体会:每次听别人作长报告或者开长会,会议内容越多我记的就越少,甚至有时听完报告头脑一片空白,量过多质将会下降,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不要以教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要以学生学会多少来衡量讲的效率,学生一节课能接受多少就讲多少。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二是教师讲的内容过多将影响到讲的质量。因为一定时间内要讲得多就必然导致讲的不详细,什么都讲,最终却是什么都讲不清楚。另外课堂容量过大必然会导致时间不够用,因此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就采取了“满堂灌”的做法,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纯粹是低效率的无用功。到底一节课教师讲多少最有效呢?这个量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自己的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②把握好“度”

“度”即每一堂讲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如果对这个“度”把握不好,教学质量同样是低效率的。如果教师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就会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陷人盲目性,目标确定太高,学生够不着,目标确立太低,学生学不到东西。这样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把握好课程标准这个度后,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上新课时只要把本节要讲的重点讲清楚,难点突破方可。因为新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很陌生的,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相对欠缺,理性思维还处于开始形成阶段,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这时提升深度和难度,学生思维就会混乱,这样学生就会学不好,因而教师讲的也就无效率了。二是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好的基础上再提升。毕竟学生接受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注意先传授基础知识,再逐步提升到课程标准。例如: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这一课,由于新课程要求掌握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就把不用浓盐酸、碳酸钠等药品制取的原因等都讲到了,而且还花了大量时间做了这个实验,方方面面是都讲到了,其实却不知道做的其实都是无用功。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对酸、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都还没有一点了解,所以在这时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接受。因此花的时间多而学的效率却不高,还不如讲这节时先别先跟学生讲这个问题,等到后面学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再来讲这个问题既容易理解又节省时间,不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吗。

(2)提高“玩”的有效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游戏等“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成为比较流行的教学手段。要在“玩”中获得乐趣,更要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样才是高效率的“玩”法。在教学中提高“玩”的效率必须注意两点:

①尽可能的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使学生“玩”得更有效率。例如像《燃烧及其灭火原理》这一课,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探究燃烧条件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第二个灭火原理由于比较贴近生活,操作简单、安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动手操作,如:给学生准备好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个烧杯、一把扇子叫他用不同方法灭火,再分析灭火原理。这样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显然要比教师演示教学效率高得多了。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让学生自己在“玩”中学习效率更高。

②不能只为“玩”而活动,玩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气氛,更重要的是在玩中能够获得知识。如果玩只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那么这样“玩”是无效的教学方式。不久前,我听一位教师讲《元素》这一堂课,上课的老师就设计了“利用卡片找元素”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每位同学手中都拿一张卡片,一排同学拿元素名称,其他的同学各拿一种元素符号,然后拿名称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找它的符号,谁手中有对上号的符号就站起来说。这个游戏的确使学生活跃起来了,兴趣也提高了,但游戏结束学生也只有记住手中的唯一的一种元素,并不能记住所有元素符号,像这样的游戏不就是个纯粹的玩吗?学生并没有从“玩”中得到更多收获。所以说这种“玩”的教学方法是无效的。

③提高“练”的有效性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必备教学手段之一。在这一环节中,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应着重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在训练量上,切莫用“题海”淹没学生,而必须做到精选精练,限量用题。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对精彩的试题能认真消化,促使能力的提高,都说好的老师是做一百道题给学生练习一道题。只有做到习题的精选限量才能保证练的有质量。另一方面注意及时讲解。只练不及时讲则空,因为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产生质疑,刚好急需要解决,如果这时教师不及时帮他们解开疑惑就会失去良机,所以我在平常的练习教学中都让学生先练三十分钟,利用这段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十分种。可以收到很高的练习效益。总之,“讲 ”、“玩”、“练”是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第五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1)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时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双边教学活动,无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及时抓住每一个课堂,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很多,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

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 “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

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后,发给每位学生一些PH试纸,要求学生回家测试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的PH。

1.3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民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激起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先提前一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

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设计好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中学生有求知、求新、求趣、求异的心理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情感和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时刻记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化学课的情感影响着学习效果,备好课不如上好课,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

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彼此依存。

总之,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教师应当科学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谛和内

涵,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1,(9).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共5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课题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意从......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报告 贺兰县第四中学李彦 2011年11月承担本课题研究以来,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下,目前本课题研究已取......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崇义县章源中学王会有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欢迎阅读。1、为什么要研......

    初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之我见(最终定稿)

    初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摘要: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保康县寺坪中学李克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太仓市浮桥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背景 1.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