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北师版一下教案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加与减(三)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加与减
(三)学习内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会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1、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3、根据问题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图书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进位加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进位加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第三课时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第四课时 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五课时 练习四(2)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课时
阅览室(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七课时
阅览室(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课时
跳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第九课时
跳绳(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第十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第二篇:第六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晴
水光、2、饮湖上初晴后雨
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
山色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
电教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
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背诵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等)
(2)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比较记忆:“刮”——“乱”
“挡” ——“档”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又是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点击打开课件主页)。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要想坐上飞往小兴安岭的飞机,同学们必须先会读这些词语才能获得飞机票,你们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乘坐我们这飞往小兴安岭的航班。你们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枝叶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黄的秋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去呢?看!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播放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2、小兴安岭确实景色优美、特产丰富,那么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作者是通过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写来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呢?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春天”一段。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作者春天来到小兴安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4.小结读书方法: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
5、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呢?(边读边想象画面)大家在朗读时就要注意突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
(1)、自己体会语气来读一读。(2)、指名试读。
小结过渡: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小兴安岭的其它季节也同样的美丽迷人!请同学们按照刚才“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分组自学“夏、秋、冬”三自然段。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1、学生按上述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夏天”一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朗读训练: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来读哪一句。
5、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发表的见解。
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
难怪作者欣赏完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大声感慨——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刚才一组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朗读提示: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6、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7、指名朗读。
四、说话训练
小兴安岭真美啊!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的特点,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最后总写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宝库”,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六、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总
“绿色的海洋”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
榛子
冬: 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富饶
总
“大花园”、“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语文课主要学习作者为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习语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来教学。我先是创设一个全班集体坐飞机去小兴安岭旅游的情境引入,在让学生观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后,鼓励学生主动走入文本,却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结构美。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有感情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文本,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不同的美。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本质特点。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生语文的方法,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为今后自己动手写作做好准备。
朗读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段落进行品味,让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有层次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文美,培养语感。这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学生发言积极主动,但有些学生还不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开始随意松懈了,有些随意性乱说话的现象,影响了学习的深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跟老师激励的方式太单一,在学生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下没有能有效地进行激励,加上平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不够有关。今后我要在工作中,多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注意激励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教学难点:
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自学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
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学习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24、香港
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一、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二、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三、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四、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2、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第三篇:三加与减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3.使学生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用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演算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会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
1.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多样方法。
2.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单元教学时间 6课时
1.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理解并选用不同的算法 教具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1.复习导入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计算,以及三位数的加法计算,本节课就是在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同学们可以在上新课之前,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提前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三位数连加计算方法进行迁移,自己想一想应该怎么做。
2.故事引入
同学们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己喜欢看的书,但是我们如果想看更多的书应该怎么办呢?那么,一个节省资源的方法就是和周围的同学们多交流,大家都把自己的书拿出来,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图书角,这样同学们就都可以开拓眼界,看到更多的书,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活动——捐书活动。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个小学捐书的情况吧!
活动二估算
1.通过课本中给出的统计表格,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三年级捐书情况 四年级捐书情况
2.通过这些数学信息,想让同学们大致估算一下,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提问几个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并且鼓励说出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由老师记录在黑板上。可能的估算方法:(1)如书中“差额填补”法 三四年级三个班级分别进行对比 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
(2)观察表格中数据的特点
三年级:104与95相加大概等于200,再加上118; 四年级:103与98相加大概等于200,再加上109 如此一比较,显然是三年级捐书更多。(3)……
可能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活动三三位数连加计算
1.看课本给出的统计表格,同学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重点)
(1)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计算,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2)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算法,由老师在黑板上汇总。
预设:口算脱式计算竖式计算有可能包括两步竖式或三步竖式。(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学生的算法肯定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3)引导学生总结在连加计算的每种方法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进位,连续进位)特别是选择三个数连加的学生,更要特别细心,注意进位问题。
(4)让学生说说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哪一种?说一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从而在交流中体验到算法最优化的好处)
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重复、提高)(1)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去解答,得出计算结果。(2)回报各自不同算法,可能是重复上个问题中的方法。
另外,引导学生观察四年级这组数据特点,看是否能有学生找到简便方法,找到予以表扬鼓励,但不对所有学生做这一要求。如100+100+100=300,3+9-2=10,300+10=310.3.回顾反思之前解决的两个问题,明确总结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直接将三个数加在一起;如果相加的数中有接近整十整百的,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明确注意事项:
大数目连加运算容易出错,因此计算时要认真仔细,不特别要求计算速度,计算后要及时验算,特别要注意连续进位的情况。4.“哪个年级多?多多少本?”
解决右边冒泡里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订正,联系前面估算的结果,相互验证。
活动四练一练1,4 1.重复课堂讲解内容的过程,带领大家再算一遍。
4.现场提问,可以让学生用多种策略比较:估算或者直接计算均可。
作业:P18第2,3题
2.要求:有2道题可以用简便方法,希望大家在做对每道题的情况下,把简便方法也能写出来。3.要求(1)提醒学生一共有4种办法,虽然课本上要求想出2种方法,但希望学生尽量把4种方法都想出来。
板书设计
2.运白菜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让学生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简算、估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教具 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引入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之前已经学过解决连减运算的实际问题,对于如何处理连减问题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
另外学生也已经学过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其验算;
同时上一单元我们刚刚学过小括号,我们必要时可以引入小括号,把分布列式变成一个综合算式。
那么我们本节课在解决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时,就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探索不同的方法策略,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多做尝试,看看解决连减计算问题,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策略。
2.情境引入
菜园里新鲜水嫩的白菜丰收了!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把丰收的白菜运出去卖呢。让我们看看图片(出示主题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公有白菜850颗。” “第一车运走256颗。” “第二车运走280颗。”
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教师写下问题 “总共运走多少颗?”
“第一车运完之后还剩多少颗?” “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颗?” ……
最后在黑板上留下问题“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颗?”,表示剩下的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涉及。活动二“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颗白菜?”
1.解决问题前先估一估大致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原式850-256-280 如850-300-300=250;850-250-300=300;…… 只要学生可以进行合理解释,都予以肯定。
接下来我们算一算它的精确结果,然后同学们回头再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2.首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运算,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列式——脱式计算过程——写出每步竖式计算过程(三位数易错,便于检查)。
3.让学生展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清楚每一步计算求出的是什么。可能方法:
(1)连减法,从总数里连续减去两次运走的白菜数量
850-256-280或者850-280-256 第一步减法计算出现了连续退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以免出错。若学生在连续退位处计算有困难,要进行指导,并在算出结果要进行验算。(2)先加后减,借助小括号,先算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颗白菜,再算剩下多少颗白菜。850-(256+280)
(3)分步列式
850-256=594(颗)或者850-280=570(颗)或者256+280=536(颗)594-280=314(颗)
570-256=314(颗)
850-536=314(颗)
分步和综合的想法是一样的,因此可以按照想法分为两类
(1)方法一:先算运走第一车还剩多少颗,然后再运走第二车还剩多少颗?(2)方法二: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颗,再求剩下多少颗? 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三讨论
课本中的计算过程错在哪儿?学生能否将其改正过来? 活动四验算 1000=999+1 将退位情况转化为不退位情况,可以降低运算难度和复杂性。
活动五练一练1,2,4 1.对课文内容的重复,可带领学生快速做一遍。2.让学生说清楚错误地方,并算出正确答案。3.在新的情景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作业:P20第3,5题
3.除了第五题外,均可以用简便算法。让学生用常规做法做完后,再用简便算法做一遍。
5.要求:表格中共有6个空格要填,希望每位同学列出计算每个空格中数字的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竖式计算过程。
3.结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结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混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让学生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同时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教具 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引入
1.经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连加运算和连减运算,这节课我们就在之前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数量关系相对复杂,解题策略也更加灵活多样的加减混合运算。
2.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为二亿三千万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非常辛苦,那么他们的家人的生活情况怎么样呢?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像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又生活的怎么样呢?本节课就是在这个情境中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首先看看课本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亮亮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每个月能领取补助185元” “亮亮的爸爸妈妈每月从城里寄回家800元”
活动二“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脱式计算。2.让学生展示计算过程,鼓励多种计算方法。可能算法800+185-745和800-745+185 让学生说出每种算法每个步骤的实际意义,理解和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活动三“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借助各种工具(如直观图)帮助自己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此题的数量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求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哪个信息已知?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个信息能求出?让学生学会从头思考问题。
“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260元少30元” 3.为了更好的体现思路,可以用课本中直观图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议全体同学尝试画一画。重点是要理解条形图中每一部分的意思,重点解释:“260”为什么要用两次?可结合条形直观图解释理解。
活动四练一练1 1.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会,然后提问直观图每个部分的意思,并结合这个进行作答。
作业P22第2,3题
4.买洗衣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买洗衣机”的情境,进一步提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学会用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1.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单位进行更为精确的估算。2.学会用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教具 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出示主题图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1.同时呈现主题图和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感受亮亮孝敬奶奶的良好品行。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不同的估算过程和结果,解释清楚自己是如何估算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方法和结果,只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生各自的估算结果,等到解决下一个问题后,可以对照自己的思考过程,看看哪个更接近准确结果。
活动二“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1.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上一个问题估算的基础上,让学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借助画图、表格、列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说说各自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不要过分强求算式的规范。
2.结合学生自己说出的方法,在结合课本中呈现的三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
活动三练一练4 模仿试一试的过程,带领学生做一做练一练4
作业P23第5,6题(第6题因计算式子较多,鼓励在涉及到式子的计算时,可以用简便算法,会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5.里程表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火车里程碑”,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里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让学生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包括会读图,理解各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义;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图中各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义并用示意图正确表示数量关系,能选择恰当方式解决问题。教具 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引入
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要用图表来表示,读懂图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需求,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火车里程表。
活动二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图,看学生能否读懂,读懂多少?并让学生依次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逐步理解这些信息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活动三出示问题
1.“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画一画,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画出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所指的路程; 再判断其中哪些是表格中已知的,哪些是问题要求的,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2.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是否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之前我们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用圆圈,三角形等来抽象地表示原本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那么这里,我们可不可以用更加简洁明了的示意图方式来表示原本的行车路线图呢? 让学生画一画 3.出示线段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便于学生模仿。让学生对比线段示意图与原铁路图的异同
同:每一段表示的数据一样,都表示出了此题的数量关系。
异:线段示意图忽略了具体的行车方向等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的信息,而只是抽象出了我们要用的各个数据间的数量关系。
4.请学生模仿着画一画,并标注上相应的数据,让学生初步感知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
5.在理解题意基础上,让学上算一算,得出结果,交流。
活动四提问
1.“保定到郑州多少千米?在上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直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相关数量关系,也可以尝试着画出线段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可以画出来,让学上在下面画,便于学生模仿。
理清思路后,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得出结果; 交流,请同学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解决,并让学生起来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线路上找一找,画一画。
鼓励学生尝试着画出线段示意图,帮助自己理解题意。
作业P25第1,2,3题。1. 尝试画出线段示意图 2. 如有简便算法,请用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6.里程表
(二)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2.让学生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培养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习“汽车里程表”里相关的加减法问题,会读图,能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具 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引入
在学习了上节课的“火车里程表”之后,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汽车里程表”。那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的。首先要读懂图,理解各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义。为了更好的读懂图,我们借助了线段图等手段,帮助我们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根据题目,列出相关的综合表达式。
活动二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
1.首先独立读图,然后请问学生: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重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是与上节课的区别所在)
“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回家时,里程表里的读数。” 2.提问帮助理解里程表隐藏的信息。
“首先大家观察一下表格里的数据从左往右有什么特点?(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汽车里程表的特点是每天不会清零”
“星期一叔叔行驶了多少千米?”(可能会有学生回答160千米,不着急,记录下来先。)
“星期二行驶了多少千米?”350-160 “星期三行驶了多少千米?”555-350 ……
回过头看看,星期一行驶的距离是不是还是160千米?提醒学生里程表本身是在星期一的时候没有清零,是有一个读数的——35千米。
活动三画图帮助理解
1.建议学生自己画一画,能否画出线段图,然后出示淘气根据里程表画出的线段图,你能读懂吗?让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图中第一个点下面为什么标注35千米?
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160千米包括星期一之前行驶的路程35 千米,星期一当天行驶的路程。
那么星期一行驶了多少千米?图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 3.再以某个数据为例,帮助理解
4.让学生模仿着画一画。让学生逐步体会掌握画直观图理解题意的优越性。5.总结概括对比
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即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对比本节课学习的“汽车里程表”和上节课学习的“火车里程表”,以及它们的线段示意图,有什么异同? 起点是否为零。
活动四“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路。
方法一是基本法,每个学生都应掌握。但除了直接计算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方法二,引导学生,这个问题,只要求比大小,并不要求算出精确值,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结合估算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计算效率呢? 作业:P27第1,2,4题。
大家做作业时,注意对比第4题与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里程表有什么不同。
第四篇: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单元测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5题;共40分)
1.(4分)7-6=_______、8-5=_______、9-4=_______,三个结果依次增大_______。
2.(4分)填上>、<或
=。
+
+
_______ 9
–
–
_______ 5
+
+
_______ 7
–
–
_______ 4
3.(2分)笔算加减法时,一般都把_______对齐,从_______位算起。
4.(2分)果园里种梨树480棵、桃树276棵,苹果树比桃树多48棵.
苹果树种了_______棵?
3种果树共种了_______棵?
5.(1分)58+9=_______。
6.(3分)读出下列各数。
470读作:_______ 323读作:_______ 321读作:_______
7.(8分)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20=9+_______17=7+_______14=_______+_______
_______ =6+_______
_______+12=19_______+4=12
8.(1分)松鼠一共有9个松果,吃了3个,求剩下的松果,应该列式为_______。
9.(1分)小明有7支铅笔,分给小丽4支后,妈妈又给他买了1支,现在小明有_______支铅笔。
10.(4分)通过计算找到邻数
(1)60+1=_______ 60-1=_______
(2)50+1=_______
50-1=_______
11.(1分)一个加数是52,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_______。
12.(1分)按规律填数:1.2,2.4,4.8,9.6,_______。
13.(1分)3+4+2=_______
14.(1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①11-2
②12-5
③
16-8
④10+1
⑤9+7
_______
15.(6分)
(1)4.5+3.6=_______
9.1-2.7=_______
25×4=_______
_______
560-370=_______
609÷3=_______
二、判断题。
(共8题;共16分)
16.(2分)451-99=451-100-1
17.(2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18.(2分)9可以分成4和4
19.(2分)“4+5=”是能组成9的算式
20.(2分)6+3=8
21.(2分)96-36+24可以先算加法。
22.(2分)
比
少1个。
23.(2分)同一个杯子,装水前后一样重。
三、计算题。
(共4题;共20分)
24.(5分)接力火车.
25.(5分)直接写得数。
55+4=
2×5=
26-18=
16+27=
4×3+4=
41-4=
5×4=
78-40=
27+28=
5×4-6=
26.(5分)口算。
15-6=
40+9=
40+8=
20+3=
9+20=
58-8=
8+80=
2+70=
40+30=
3+70=
5+30=
85-80=
9+7+1=
10+8-5=
14-8+0=
15-8+9=
27.(5分)我会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①719+203
②291﹣87
★③495+217
验算
④84×3
⑤205×8
⑥340×5
四、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28.(2分)18
6=12,横线里填()。
A
.加号
B
.减号
C
.乘号
五、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29.(5分)电器商店订购了1000台洗衣机,第一次运来348台,第二次运来346台.还有多少台没有运来?
30.(5分)学校开展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三年级(1)班参加舞蹈小组的有32人,参加乐器小组的有25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2人。参加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1.(5分)贝贝家里来了35位客人,吃完午饭走了16位,晚上又来了9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32.(5分)小明的身高是85厘米,他站在凳子上高99厘米,凳子高多少厘米?
33.(5分)根据图片,列出四个加法算式。
六、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34.(10分)解决问题。
(1)白珠比黑珠少多少个?
(2)黑珠和白珠共多少个?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5题;共40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0-2、11-1、12-1、13-1、14-1、15-1、二、判断题。
(共8题;共16分)
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三、计算题。
(共4题;共20分)
24-1、25-1、26-1、27-1、四、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28-1、五、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29-1、30-1、31-1、32-1、33-1、六、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34-1、34-2、
第五篇:北师版一年级下册一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一、教材概况: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六单元“加与减
(三)” 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学生知识现状简析:(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加与减
(一)16+1 观察物体 2 生活中的数 8+1 有趣的图形 3 整理与复习3 加与减
(二)15+1 好学好玩 15+1 加与减
(三)15+1 总复习6 机动 6
第一单元 加与减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9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
1—1 教学目标: 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 1+5=6(3)、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4)、9+6=15 15-9=6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做一做、说一说(书2页)
(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四、巩固练习(3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算法和得数。
3、看图列算式
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说一说,算一算。(1)看图说图意(2)列算式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买铅笔
(1)15-9=6(2)15-9=6 10-9=1 15-5=10 1+5=6 10-4=6 „„(3)15-9=6 因为9+6=15所以15-9=6
第二课时 捉迷藏
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列出算式,13—8
三、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10-8=2 2+3=5(3)、把8分成5和3,13-3=10 10-5=5(4)、8+5=13 13-8=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四、巩固练习(5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 14—8(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3、看图列算式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认真观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1)看图说图意(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怎样连线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交流、归纳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捉迷藏
(1)13-8=5(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 „„(3)13-8=5 因为8+5=13所以13-8=5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学会“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投影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10-7=3 2+3=5(3)、把7分成5和2,12-2=10 10-5=5(4)、7+5=12 12-7=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摆一摆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 14—6
四、巩固练习(7页练一练)
1、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14—7 12—6(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算理。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进一步巩固数线的用法。
3、看图列算式
(1)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小熊射门(1)看图说图意(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交流、归纳“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快乐的小鸭(1)12-7=5(2)12-7=5 10-7=3 12-2=10 2+3=5 10-5=5 „„(3)12-7=5 因为7+5=12 所以12-7=5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第四课时 开会了
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班干部同学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11个人只有7把椅子,够用吗?
2、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1名班干部要开个会,只有七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有利于发现缺了几个。
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把)
三、列式解答
1、指名列算式。11—7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9页练一练)
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
2、(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如果提出还缺几个盘子等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3、看图列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括号里填几?(1)独立完成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5、填一填
(1)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跳 伞 表 演
2—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教具准备:铅笔、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投影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11页练一练)
1、谁摘得多,多几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2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3、谁多?多几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4、(1)先数出几种图形的数量,强调“不要漏数”。(2)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试一试(十几减5、4、3、2)2—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家养过鸡?你帮妈妈捡过鸡蛋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小明家帮他去捡鸡蛋。
2、投影出示11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样列式?
2、列出算式,11—5
三、讨论11—5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 12—3 = 13—4=(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11—2 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1,得数一样。
四、巩固练习(12页5、6、7题)
1、送信
(1)独立计算卡片上的题目。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2)根据结果找相应的邮箱。(3)集体订正。
2、说一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1)明确题意,独立解答。
(2)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只要合理予以肯定。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试一试 11—5 =6 11—2=9 12—3=9 13—4=9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2—3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教学难点: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准备:投影仪、动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第八课时 练习一
2—4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教学难点: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准备:投影仪、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圈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3、(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后面数一个比一个多1,结果一个比一个少1.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好缺几张椅子?(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意义。
6、写算式。
(1)独立列式计算。(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2)提出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1)看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提出想解决的问题。(3)列式解答。
9、看谁说得多。(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
3—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重、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教学准备: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东山学校一年级数学组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