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2 19: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第一篇:《“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现代化大都市、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繁华的大都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新课教学】

一、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承转】

水是生命之源。仅从“水乡”、“鱼米之乡”的称号就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水”,指的是什么呢?对,就是长江。那么,长江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探究一】

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小结: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一试吧。

【探究二】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内用石块砌成一个分水的工程,叫都江鱼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开凿山岩筑成离堆。离堆夹在内外江之间,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都江堰灌区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看课件)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答案:

1.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探究三】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沿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分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完成不同地区与其区域开发方式的连线,并说明理由。

上游

下游

航运

水电开发

种植业

林牧业

水产养殖

旅游业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教师随时引导提示)

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启发总结】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学习,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板书设计:

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特征

A、苏南、上海、浙北 B、地势地平、湖泊众多 C、以平原为主

2、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评价---可以联系内陆,方便与沿海各地、世界各港口交往

3、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上游:发电、灌溉、养殖 B、下游:灌溉、航运、养殖

第二篇:《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有些什么优势?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学生从自然地理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地理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入海口,河海相连,水上运输便利,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适合居住和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作支撑;交通设施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的大部分地区。)

5、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⑵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利——为成都平原提高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闽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② 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⑶讨论: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上游:主要体现在农业、发电和运输上;下游:主要体现在农业、运输居民生活和旅游,对外交流、城市规划和发展上。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并将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进行了比较,了解了河流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下节我们将继续讲解长江三角洲。

承转: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优势明显,气候宜居,农业发达,这里也是城市密集地带,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苏州、扬州、无锡等,更有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学生读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了解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_、扬州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很多城市都是沿江、沿河、或者沿海分布,大城市多,人口密集)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学生说说对上海有哪些了解?(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崛起的浦东”并读图7.21“浦东新区”,了解浦东新区的崛起过程和感受上海的发展。)

小结: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浦东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扩大,给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成为可能。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里的人们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⑵阅读资料: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7.1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①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在外城工作家庭收入会高一些,居住地没有工作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成本也就低一些;这样可以提高家庭收入的水平;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城市归属感降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减少,本城人际关系生疏;由于家庭成员接触的环境不同,还可能导致家庭成员观念上的分歧„„

②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高度发展的交通)

③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苏杭地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旅游地。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学生观察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了解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2、学生欣赏图片并看图片旁的文字说明,了解相关的旅游景点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3、学生课堂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旅游点图片和资料,制作PPT进行现场展示和介绍。感受本区更多的旅游文化。

4、同学间交流和讨论:家乡旅游业发展后带来的影响。(利与弊)

第三篇: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 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说学生】

本节课框架清晰,包含的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旅游资源学生也较为熟悉,涉及到的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上册中也有过点拨,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贴近实际生活,易于接受。但是,在问题设置和启发上,教师仍需要多加引导。【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知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重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意识;(2)通过“同城效应”,引导学生畅想长江三角洲的未来发展。

【说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优势。【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归纳为辅,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借助PPT课件把涉及教材内容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依次呈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或单独完成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观念。【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乘坐京沪高铁,从北京来到今天的学习地——长江三角 洲。(虚拟旅游导入,缓和了紧张的课堂气氛)

二、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前瞻

(一)江海交汇之地

在讲授第一部分内容《江海交汇之地》时,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然后分别从地势、河流、湖泊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形成的条件。

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解说长江“黄金水道”,便于对内联系;东部“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补充笔记。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小组合作完成P52课本活动2。在前两个活动完成后,活动3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首先结合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资料及目前现代化城市风貌,让学生博通古今。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3图7.19,从而得出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学生讲述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图》,解释“同城效应”的含义。使学生明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在讲授第三部分内容《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长江三角洲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原因?然后读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依图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世界遗产?说出它们的特点。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周庄等景观图。然后问:你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哪些传统的文化特色?最后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巩固。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说教学反思】

课堂高潮缺乏;没有讲出来本节内容的趣味性;授课细节上需要多加锤炼;激励性的语言措施欠缺;没有把更多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PPT在讲课中出现小误差;环节间的过渡语仍需斟酌。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卤汀河对港口村发展影响的相关材料,搜集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搜集泰州“水乡”文化特色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闻材料摘选:

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 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1

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材料,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讲授新课

一、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找出泰州、姜堰的位置,并描述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2.泰州、姜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3.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的水运条件,沟通我国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探究一: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1.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2.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片,以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为例,探究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利弊;以

都江堰为例,探讨人类对河流的合理改造,以兴利除害。

3.议一议长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长江三角洲地区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2.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都江堰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3.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地形区,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开发水电,发展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等。教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乡土知识拓展:卤汀河对港口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展示。

二、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教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这与它的富饶、发达是分不开的。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富有“水乡”特色的城市景观。学生:欣赏图片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发展也很迅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教材中的图7.19(下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学生:

1.找出南京、扬州、苏州等城市。

2.发现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活动:上海的印象。

自主阅读课本第54页,各小组将课前准备的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到讲台前进行交流。(主要从介绍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发展的巨大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资料展示)

探究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 1.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

读“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阅读资料,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和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教师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他城市创业就成为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

三、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师:同学们,我们身处“水乡”,这里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略举一二,谁能说说我们“水乡”的美。学生1:提到“水乡”,我们姜堰的溱湖湿地公园,可以说得上富有“水乡”特色;每年的会船节享誉世界;溱潼古镇的建筑别具一格,最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溱湖八鲜” 6

那是水产品的代表„„

学生2:泰州的饮食和生活也离不开“水乡”。“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泰州人生活的写照,丰富多样的早茶文化,吃一顿早茶,品一顿好茶,听一段小曲,体现了“水乡人”慢节奏的文化。

„„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长三角地区文化沉淀如此深厚,我们该如何开发利用它呢? 学生:发展旅游业。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课堂反馈:略

七、教学反思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最具典型而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区域。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内容上,以乡土地理作为知识点的切入点,学生爱学乐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第五篇: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文化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乡土地理,用自己身边的例子阐述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时代发展,领略各地文化特色,【重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

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1.创设情境 2.揭示目标

①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②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出示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49——52页思考:

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形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 3.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4.举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完成P51-52 活动 5分钟后找学生回答

二、先学环节

1.学生自学 2.检测效果

三、后教环节

1.更正讨论 2.拓展延伸

四、当堂训练

1.课堂练习2.课堂小结

下载《“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省2017中考地理复习第二节认识省区和跨省区域“鱼米之乡”__长江三角洲教案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 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

    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5则范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 (2009—2013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十一五”规划》,为促进......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交通部综合规划司2007年08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5年3月本纲要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该地......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b、说出青藏......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合集]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 李福勇一、教材内容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

    极地地区_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合集)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名称】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经验,我倍感欣慰,因为以前的学生总是要老师说出答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