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其中有两则是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赛尔玛˙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寓言两则》所选编的《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舍己、乐于助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这几篇课文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通过阅读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道理,并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到童话、寓言这两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
教师在教学前,应大体了解童话、寓言的概念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注重引领学生欣赏童话所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景色,注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积累童话的语言,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对于首次学习文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在学习方法上教育恰当地指导。教师可以先行查找、归纳一些学习文言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文言语句的翻译可采用“留、换、补、删”四种具体方法。
1、保留原词。即凡人、事、物等名词性的表意词可以保留不动。
2、改换词语。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3、增补词语。即将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种句子成分补充译出来。
4、删略词语。即将文言中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当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教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以总结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童话学习进行评价与叫,尤其是从学习方法哂纳感进行了总结。“阅读平台”提供的寓言诗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寓言、童话来进行的。“大家谈:寓言和童话”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意在使学生通过有条理、有重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在“童话、寓言”王国里尽情遨游、捕捉乐趣、受到启迪。“习作”是编写童话。这是一次有意思的习作实践,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
教学本单元可用14课时。精读课文8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
2、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的意思,积累成语。
3、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5、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故事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但也正由于童话作品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奇异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外貌所吸引,而忽略对内 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体会。因此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话、寓言的表达方法。
1.《稻草人》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帮助学生掌握“肤、怠、穗、憋、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以及“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教法和学情分析:
叶圣陶的《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写作背景久远,应在课前让学生明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叶圣陶的童话。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
c.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作业:
1.阅读《稻草人》原文。(中上学生)
2.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再写下来。
板书:
1.稻草人 忠诚尽职 心地善良
教学后记:
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法和学情分析:
第一次学习文言寓言故事,注重多读,熟读成诵。教学准备: 寓言故事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中上学生可以尝试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于物无不陷也 物莫能陷也
锐利戳得穿 坚固戳不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寓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2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
教学后记:
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教法和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许多学生儿时一定听过或读过,因此,教学中应抓住重点语句、场景进行理解、感悟。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其实很多可爱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简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恶、歌颂善良,还蕴含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所得。
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喷香pèn明晃晃huǎng暖和huo裂缝fèng
2、尝试当堂听写词语
3、再读课文(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出示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要点:冷、饿、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机出现重点句子,指导理解、朗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先读后议再读)
无论多冷多饿,无论打着卷落满雪花的金发多美,她都顾不上。从两次“大年夜”的出现感受到小女孩现在饥饿、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惨。
3、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优生可以选择背诵)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2、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畅谈:
1、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10、11自然段,学完文章后你有些怎样的深刻?
二、创设情景,尝试练笔。
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和她说些什么呢?
① 自由读一读15页的“阅读链接”。
② 从短短的诗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④ 小组内交流。
⑤ 全班交流评价标准:真情实感;尊重原著基调;语句通顺。
三、词语检测:
1、订正作业中关键词语(如:蜷、烤、僵)
2、多音字组词语。喷缝和晃
3、比一比,组词语。
梗 蜷 僵
便 倦 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进行课外阅读,为后面活动做准备。(优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我想对你说……
教学后记:
4.《刺猬汉斯》(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教法和学情分析: 故事通俗易懂,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准备:《格林童话》书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建议时间在10分钟)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诫: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 刺猬汉斯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教学后记: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教法和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故事主人公;培养学生自主阅读长课文。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阅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积累了词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优生和中等学生)
板书: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调皮 生性顽皮
心地善良
历险 勇于舍己
乐于助人 结局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3、习作: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教法与学情分析: 学中练,练中学。
教学时间:3课时
课前准备:在本单元的新课文教授之后都布置一些与此次训练有关的内容,供学生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温故知新”在之前教学中边学边渗透训练,此课时回顾、背诵,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一、激情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
二、学习借鉴:
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三、准备发言:
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四、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延伸阅读:
教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用眼睛在看、用嘴在读,更是用心在感受、用头脑在思考。老师也阅读了一些作品,特别是我还发现了一种体裁-----寓言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1、自主阅读,思考:①寓言和寓言诗又有什么异同?②这两则寓言诗告诉我们什么?
2、集体交流:问题①同样都给人以启迪,讲述道理„但寓言诗比寓言更加短小精炼。
问题②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讲给家人后伙伴听。
2、阅读“习作要求”,作好准备。
第三课时
1、根据“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讨论。
2、想好了,要求学生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3、按照提纲动笔写作,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修改修改,然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概貌: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型: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要注重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开国大典录像;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七自然段。(优生可默写)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教学后记: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课型: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久居台湾不得归家的大陆去台湾者有着一曲曲悲歌,这是我们眼前的学生十分不了解的,因此,课前课中,教师需相机引导学生解开其中的原委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于右任先生的浓浓深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课文朗诵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优生会默写)
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望大陆
教学后记:
8《明天更辉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课型: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香港过去的屈辱历史不了解,对于回归的故事一无所知,这对于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学习理解
教学准备:查找香港的历史、回归等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语句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
学生甲:看升旗。
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学生丙:写文章、作诗。
„„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19世纪中期至20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
3.出示句子: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
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
师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具准备:
香港相关资料,重点语句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听写词语: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甲:香港在**战争后被英国占领,还有一段时间被日本占领。学生乙: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
学生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学生丁: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
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
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出示句子: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邓小平,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启动了同英国政府的谈判,并最终签定合约,规定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出示句子: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出示句子: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表现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
四、背诵课文第三节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
3.课后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优生背诵)。
板书设计
祖国的思念
期盼归航
香港百年回顾 受辱的历史 血脉相连 明天更辉煌
伟人的胆略
香港回归
备课资料
香港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教学后记:
9《山海关》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帮助学生认识并会写部分难写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课型: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行文思路较复杂,学生学习应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板书:山海关
(二)初读,感知全文思路。
要求:
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三)细读,体会文章内容。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
1、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好一座威武的”“这号称„„”)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
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
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觉? 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5、在阅读课文1——4段时,要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去体会有关语言文字。在理解各部分内容时,要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或段落。不要把理解和朗读分离、割裂开来。
(四)练读,领悟表达方法。(五)作业
1、熟读课文。(中下生)
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阅读(优生)。板书设计:
城楼
山海关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教学后记:《太阳与士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
4、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教学课型:略读课文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学生对“东方第一哨”不理解,需布置课前查找资料;对于边防战士,学生早有耳闻,教学易于深入。
教学准备:布置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读。
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
板书:太阳与士兵
二、初读对话。
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话。
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1、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
2、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的情景。
3、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景。
四、巩固练习。
1、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
2、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
3、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优生选背有关喜欢的文段)板书:
太阳与士兵
——采自中国“东方第一哨”的时空信息报告
哨歌——国旗 国旗——升旗场 升旗场——士兵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法和学情分析: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学生进行了一次“爱我中华”洗礼,品文悟情之余进一步学习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按要求课外分组进行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 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 秋瑾)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第二课时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4)交流
第三、四课时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教学后记: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概貌: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18 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习目标:
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出示课题,读题。
(二)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三)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一)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二)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三)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四)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一)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三)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三)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二)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21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三)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一)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二)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
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七、教学反思: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一)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二)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三)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望大陆
六、教学反思:
8.《明天更辉煌》
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会写7个,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等词。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会诗,背诵第三小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香港回归是民族的一件大事,让无数人兴奋与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二、精读,体会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企盼着你的归航。
3.指导学生读出被迫离开时的悲愤与日夜思念。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和力量(香港的繁荣离不开母亲大陆的支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有亿万炎黄子孙,有一们伟人永志不忘……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3.练习背诵第三小节。
9.山海关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
(一)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
(二)第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
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一)朗读第6-9段
思考: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作者想到了什么?
(第6段: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 第9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第7,9段)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抵御,捍卫 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二)朗读第10段并思考: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歌颂)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可歌可泣 忠贞的灵魂)
三、归纳文章主题
可让学生思考 概括 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
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四、小节
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10*太阳与士兵
教材分析: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读。
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
板书:太阳与士兵
二、初读对话。
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话。
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一)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
(二)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的情景。
(三)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景。
四、巩固练习。
(一)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
(二)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
(三)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五、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温故知新
(一)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二)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三)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一)讨论
(二)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三、习作
(一)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二)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三)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四)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四、教学反思:
任教教师:陈秋娴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单元计划:
开国大典——2课时 望大陆——1课时 明天更辉煌——2课时 山海关——2课时 太阳与士兵——1课时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教材、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 教法学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小结:学了开国大典你有什么感受?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教学反思: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资源:于右任资料、写作背景 教法学法:讲演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小结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教学反思:
明天更辉煌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资源:重点语句幻灯片。教法学法:讲读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
学生甲:**,看升旗。
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
学生丙:写文章、作诗。
„„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
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19世纪中期至20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
3.出示句子: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
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具准备
香港相关资料,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
听写词语: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
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甲:香港在**战争后被英国占领,还有一段时间被日本占领。
学生乙: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
学生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学生丁: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
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出示句子: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邓小平,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启动了同英国政府的谈判,并最终签定合约,规定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出示句子: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
出示句子: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表现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
四、背诵课文第三节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
3.课下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板书设计
祖国的思念
期盼归航
香港百年回顾 受辱的历史 血脉相连 明天更辉煌
伟人的胆略
香港回归 教学反思 :
山海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 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
威武风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 及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 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烽、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烽、顷、盔、捍”9 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锋台、无 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引 导学生独立阅读衔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 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资源
1.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了解 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法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你知道万里长城的起 点在哪儿吗?
(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去认识被誉为 “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欣赏山海关风貌,感受山 海关气势。
(三)用一句话来概括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
一、步骤二)检查字词 读音。
(三)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 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那些部分主要写 “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其余部分分别写什么?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指名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感受全篇的行文思路。
四、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蜿()烽()捍()顷()
豌()锋()悍()倾()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要塞 .()殷 . 红()情不自禁 .()
燕 . 山()脖颈 .()气势磅 . 礴()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海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那地 形的(),在我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 它伦比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
巍然耸立
蜿蜒
烽火
广袤无垠
碧波万顷
脖颈
盔甲
捍卫
(二)回忆:课文主要表现了山海关的什么特点? 哪些自然段表现了山海关的这些特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这一步的训练、回忆,将本课时的学习,自然的与前面的学习连接起来。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
骤三)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来到了思慕已久的山海关,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发出了怎样的赞 叹?
(二)学生自读、思考、探讨、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1.读第1、2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风貌,这样的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2.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用笔画出能概括山海 关风貌特点和给“我”留下深刻感受的句子。
3.(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 三)读句子,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它“气势 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 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它气势的雄伟,试着给第4自然段 分层。
登上城楼,举目远眺,他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 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第 3~5 自然段,并思考:在介绍 山海关风貌这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4.默读第6~9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 词语,思考:他先想到了什么?后又想到了什么?找到
相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旁注自己读后的感受。
5.(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
三)读句子,思考:这两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比一比,哪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好,为什么?
6.看来,作者思慕山海关,不仅是因为气势雄伟,地形险要,更因为它曾抵御外敌入侵,捍卫了祖国神圣 的疆土,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引读第九自然段)
7.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伟大的体魄、忠贞的 灵魂各指什么?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练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选词填空。
赞美
歌颂
心
见
眼
想
历史
风貌
本文先写我的()中所(),描绘了山海关 的();后写了我的()中所(),回忆了山 海关的()。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的()和()之情。
2.按提示把下面词语分成两类抄写一遍。
伟大的体魄
险要的地形
捍卫疆土
可歌可泣
雄伟的气势
忠贞的灵魂
高耸云天
抵御入侵
小结 :《山海关》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风
貌以及我站在山海关上所产生的联想,抒发了我对山海关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板书设计:
伟大的体魄
山海关
险要的地形
雄伟的气势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4)交流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滴小雨滴。我原本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中的一员,随着云朵飘扬,到过无数美丽的地方。
一次,风婆婆把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吹到了一个将要干涸的池塘上空,里面的鱼儿都在痛苦地挣扎着。大家看到这个场面都奋不顾身地往下跳,可是我还是犹豫不决,虽然在我身边的每一颗小雨滴都在往下跳可我还是不敢,生怕摔疼了,这时速度极快的闪电哥哥吼叫了起来,他的声音鼓励我勇敢地跳下去,披着黑袍的乌云姐姐对我说:“妹妹,跳吧!为大自然做点贡献吧!”听了这句话,我心里充满了勇气。我和一颗小雨滴手拉手,纵身跳入了池塘。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托起了我,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原来我躺在一片荷叶上,我在荷叶上欢快地跳东跳西,当我跳到荷叶的边缘时,以一个优美的动作跃入水中,鱼儿们欢快地欢迎我们,这时乌云姐姐、闪电哥哥悄悄地离开了,太阳公公也偷偷地露出了半张脸,好像看到我会害羞似的,红得像半个大大大苹果,天上的彩虹小姐用小河当她的镜子,梳妆打扮“啊啊!好美啊!”。
从此这就是我的新家了。每天,小鱼们和我一起玩耍,一起嬉闹,每当下雨时,雨滴落入水中,我们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雨过天晴,太阳公公总是送给我们彩色的衣服穿。夜幕降临,我要睡觉时,水草就给我当被子盖,让我一觉睡到大天亮。
大自然的一员,我爱大自然,即使我是一颗无人知晓的小雨滴„„
美妙的自然之声
大自然的声音非常奇妙,只要你用心倾听,每一种声音都是奇妙的,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在这美好的夏夜里,青蛙那瓜瓜的叫声,就像雷鸣一般在草地上滚动起来,就像是单调地敲着无数的面鼓。蟋蟀儿的叫声就像阵阵优美动听的小夜曲,又像是一把电吉他。和青蛙的歌声交织成一首高低声混合的乐曲。突然,雷阵雨来了。那洪亮的嗓子响彻天空。是谁把你雷公公激怒了呢?要如此大声的大叫。幸好,这洪亮而让人害怕的声音没多久就停了。接下来的是一段优美的乐曲。无数飘飘洒洒的雨丝变成了无数奇妙的手指。在小河,在岩石,在树叶上弹奏起来了。想要给青蛙和蟋蟀伴奏一样。雨悄悄地停了,不知是谁扔了一块石子,“咕咚”一声。所有的一切嘎然而止。周围一片静寂,只剩下哗哗流淌的小河在欢快地唱歌。池塘边的榕树上,一只可爱的百灵鸟,把这一切都打破了。它的歌声就像音乐盒,一打开,就会响起最活跃的歌声。风,好像也被百灵鸟所打动了。呼---呼---,把竹林和庄稼,还有大自然所有的一切植物都吹响了。噢,美丽的夏夜,你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音乐会,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会。让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心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暑假里的一件事
暑假里充满了快乐,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那一件事;在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去买菜。我们走着走着,看到有一个小贩在买青蛙,我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那个小贩为什么要买青蛙,老师说过青蛙是我人类的好朋友。''妈妈笑着说;是呀,可是现在这些人只知道做生意。''
妈妈说完后就叫我站在那儿等她买菜回来,我站了一会儿,突然看见有一个人走向摆青蛙的摊上,对那小贩说;我要买一个青蛙。''小贩从笼里拿了个青蛙,然后扒开了青蛙的肚皮。我忍不住了,就走过去对小贩说;你也太没公德心了,青蛙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小贩生气;你是不是来买青蛙的如果不是快走开。''于是,我又站在那儿等妈妈,妈妈终于回来了,她看我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走过来对我说;我们买这些青蛙,把它们放回大自然吧。''
我和妈妈来到了小河旁,拉开了笼子把它们放出了,它们自由自地跳回河里去,一边游一边回头看我们,好象在跟我们说;谢谢你们。''我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在这个暑假里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说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暑假里的一件事 那是去年发生的事了,可我至今记忆犹新。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我一人在家,觉得很无聊。这时,我家的小花猫过来了。这是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圆溜溜的眼睛,黑白相间的皮毛,长而有力的尾巴„„我一边观察着它,一边想:小花猫经常洗澡,可它从来没有刷牙,牙齿一定很脏,何不给它刷一次牙呢?说干就干,我抱起小花来到卫生间。我拿来一把没用的牙刷,在上面挤了一些牙膏,就往小猫的嘴里塞。可小花猫一点也不老实,老是把头往上抬,还手舞足蹈的,我手里的泡沫涂到了小猫的眼睛上。小花猫很疼似的,一边“喵喵”直叫,一边用爪子抓眼睛。我害怕了,急忙按住它的爪子,用布轻轻地把泡沫擦掉。泡沫虽然擦掉了,可小猫的眼睛却被我弄得红红的。小猫仍旧在“喵喵”地叫,好像在说:“我疼呀!小主人,你真笨,怎么能给我刷牙呢!”
我很后悔,做事怎么能不动脑筋呢?要是把小猫的眼睛弄瞎了,它怎么抓老鼠呢?我以后不会再干这样的傻事了。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范文:祖国在我心中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在地球的一处,生活着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是她,就是她,我们伟大的中华母亲。身为中华的一份子,我倍感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自豪,祖国江山多娇,是那么秀丽、壮观!万里长城凝聚着祖先的心血,如此磅礴。平静的西湖好似窈窕淑女,引得多少人喜爱。有着“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荣誉的泰山可不是浪得虚名,险峻、巍峨,无数人流连忘返。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呢?
我自豪,祖国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活泼可爱的方块字承载了中国最初的文明,为祖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更是功不可没。一首首古文讲述了一个个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唐诗宋词洋溢着诗人们非同一般的情怀,充满感情,充满关爱。一部部小说是中国进步的阶梯,每一个脚印都预示了中国的进步。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呢?
我自豪,祖国人才辈出,一个个保家卫国。小时听岳母刺字的故事不太懂,如今细细品味到觉得感人肺腑。詹天佑修筑警长铁路,为国争光的故事家喻户晓。宝石岛的无名战士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海岛的热爱。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我们前进。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呢?
啊,祖国!我的祖国!您是田野,我是麦苗,为了我的丰收您付出了太多太多,祖国!您是园丁,我是小苗,为了我的成长您付出了太多太多,祖国!您是太阳,我是白云,永远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纯洁、您的光辉,祖国。
让我们自豪起来,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祖国在我心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每当唱起《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时,我总会想起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有着广阔的大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干劲端庄的方块字教我端正做人;一个个令我深受感动的神话故事;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历史名著„„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着我们,熏陶着我们,让我们了解祖先的辉煌事迹。我们的祖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壮丽的河山: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高大挺拔的珠穆朗玛峰;天下第一美的桂林山水„„我们一直生活在祖**亲温暖的怀抱„„
我们的祖**亲,一位美丽的妇人,却在百年以前遭受屈辱:1860年,被誉为“万园之园”、中华文化瑰宝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在大火中毁于一旦;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荒唐的借口向中国北部发动攻击,次日攻占沈阳城,仅四个月内,整个东北地区沦陷,3000万父老成了亡国奴;1937年的南京城内,40多万中华儿女惨死在日军冰冷的屠刀下„„祖**亲被侵略者折磨得千疮百孔,苦不堪言。这时,中华儿女们站起来了!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力抵抗可恶的侵略者,保护我们可爱的祖**亲。终于,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
现在,中国进步了!中国强大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也将在北京举行;“神州”飞船成功升空,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2010年5月,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向世人展现我国科技的发达;2010年11月,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中华民族进步的一个个里程碑,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如今,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我们要不忘祖国寄予我们的厚望,发奋图强,不忘祖国!因为:祖国在我心中!谢谢大家!
祖国,我的母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我的母亲》。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身中至少有两个母亲。一位是我们的生母,而另一位,则是我们的祖**亲。我们的生母赐于我们生命,而祖**亲,则给于我们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可是,我们在享受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时,却又何曾想过,这位母亲所经历的浩劫!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918事变”。他们用大炮、炸弹深深的伤害了她。他殷切的盼着他的子民为他报仇,可他的一些孩子却在一旁帮助。之后,她的身上就再也没有平静过。到处是累累伤痕,到处是滚滚浓烟。祖**亲,就是这样被深深的伤害着。
可有压迫就有反抗,祖**亲的子民没让她失望。两支保卫她的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出现。他们赶走了伤害他们母亲的人,告诉他们:“中国,是不可辱的!
正是昨天的屈辱,成就了今天的幸福。人民意识到了尊严,决心化愤怒为动力,建设祖国。199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令在常人无不震惊;1997年6月,七子之一——“东方明珠”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01年7月,中国代表在俄罗斯申奥成功;新式“鸟巢”体育场在2003年4月被设计出来。汉语学习的广泛性、中国产品走向外国市场„„我们的祖**亲,又恢复了唐朝般的辉煌。
祖**亲啊,您以前是多么软弱无助,而现在又是多么繁荣富强。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把组国建设的更美好!一起加油吧!!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张庙小学 马刘影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二)、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三)、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达标练习
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达标练习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古桥 物 树林 我 „„ 相 老朋友知己 朋友
2、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二)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遐想朗读。
四、达标练习
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 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教学反思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3)交流反馈。
(二)、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达标练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①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在我们看来,这声音似乎还不至于超过“人间的一切音乐”。但作者却这么认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5)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二)、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达标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4课。
五、小结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作(想象丰富,感受独特)教学反思: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难点: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过渡:是的,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有着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实在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张家界市的另一个主要景点——索溪峪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1)野是什么意思?2)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是“着重”的意思,此时应马上指导学生个别、齐读课题。)3)索溪峪野在什么地方?即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
4、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一读课文,读通读顺,扫清理解的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
2、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是否发现课文特别多生字词?它们是我们阅读的障碍,我们齐心合力把这些障碍都搬了。(出示课件“我来读读”,检查生词读写:“赋予”“淑女”“撅屁股”“老叟”“荡涤” 指名读,齐读。)
3、这些小石子都踢开了,看这些大石块能不能搬开。(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指名读、齐读)
(二)、二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索溪峪的“野”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能读得更好,对索溪峪的野会领略得更好。
2、随机抽三个同学合作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检查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3、同学们读得太好了。相信理解得也不错。先看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师出示图片,有“千峰万仞”“窈窕淑女”“抱伙成团”“直插云天”“绵亘蜿蜒”
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加以形容,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能想到是这个词呢?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词语理解得不错。看看刚才那几个问题都找到答案了没有。
5、指名回答并板书。
四、达标练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三读课文,重点探究,读懂索溪峪的“野”
1、刚才,我们已几次进入索溪峪,也谈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已把它写在了黑板上,很不错。但是,同学们,如果别人问你对索溪峪的印象如何,你的谈话仅此而已,别人怎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学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反复研读课文,把重要的句子读得烂熟于心,肯定能让人无懈可击了。(课件出示)
1)为风光片《索溪峪的山》配音。
2)以索溪水的语气做自我介绍,告诉游人索溪的水是什么样的。3)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演,你的任务是以“索溪峪的动物与人”为主题,拍一部影片。制定你的拍摄计划。
4)将各种游人在索溪峪的表现通过表演和旁白加以展现。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研读课文。
3、下面每个组选出一名组长。听清老师的建议。
一、要明确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二、想一想,重点研究课文的哪一部分,可以让你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配音小组到老师使用的电脑前,小组长做好指挥,看画面配音。“水”小组活动,一定要体现你们的创造性。导演小组,你们也要脱离课文,体现你们的创造力。
表演组的表演要恰到好处,不要因过分的夸张让人哑然失笑。
4、学生分组练习。
(二)、演绎索溪峪的“野”
1、刚才,大家兴致很高,都有上佳表现。哪一个小组先汇报一下?觉得他们的汇报有哪些优点缺点随时记录在小本子上,他说完后,大家共同评价。
2、学生汇报完先自己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
四、达标练习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漫谈感受、总结升华
1、同学们,索溪峪的山美不美,水美不美,猴子和人可爱不可爱。这种美是怎样的美?
2、对,这种美是野性的美,是自然的美,自然的美就是不加修饰的美,就是天然的、质朴的纯真的美。
3、学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4、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詹天佑
学习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难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①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②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任务?(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③揭示课题:詹天佑 简介詹天佑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整体感知课文。
a.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b. 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c. 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②再读课文。
a.用“读了课文____________,我知道詹天佑_________。”交流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
b.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③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二)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①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_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②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
(2)师补充: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他们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3)感情朗读。
b.“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1)指名交流感受。(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2)“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帝国主义这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
c.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2)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d.“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1)指名交流感受。(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2)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
③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达标练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
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的阻挠、要挟,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詹天佑──(“詹天佑不怕„„线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③交流: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
二、目标导航出示目标,师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深入研读,感悟爱国
①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
a. 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②交流品读以下几句:
a.“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扣住“亲自、始终、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等词句来谈体会。)
(2)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
(3)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多危险呀!他为什么不去安全的地方呢? b.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c.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指名交流。(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2)小结: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3)比赛读。(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②研究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二)智慧和爱国精神。
a.过渡: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b.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火车可用你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c.交流反馈。(师板画2幅图)
(1)图1.图2各代表哪里,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2)(生上台画表示工作面的箭头)这样两端凿进施工会有什么困难?难怪詹天佑他要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难怪他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课件的动画演示4个工作面的施工。)既然中部凿井法能缩短了工期,为何不用在居庸关?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d.火车经过青龙桥时,詹天佑又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那火车是怎么爬陡坡的呢?(生对照插图读课文,指名学生说,师边动车演示边总结。)
e.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什么?(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
四、达标练习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
总结延伸,想象写话
①总结课文: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事实证实,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②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自豪、读出你的扬眉吐气。)③想象写话: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④交流评价。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内容,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