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新人教版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图文结合,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2.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课件展示)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3.介绍小兴安岭。(课件展示)
二、引导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例如: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三、初读课文。1.初步感知。
(1)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2)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检查交流。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课件展示)(2)重点指导难读的字。(3)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四、再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兴安岭给你们什么感觉?在小兴安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展示)(美丽;树多。)2.把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五、写字、写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课件展示)2.写一遍生字,再抄写一遍词语。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第2课时
一、检查字词。
听写生字词。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二、深入学习,感悟品味。(课件展示)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按时间顺序描写)(课件展示)(2)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春天?(课件展示)2 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课件展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①让学生分别找出春天小兴安岭的景物。(树木、雪水、小鹿)②体验“抽出、淙淙、俯下”等词语的优美。③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读出喜爱的感情。
2.总结描写春天的方法,自学描写小兴安岭夏天、秋天、冬天的段落。(1)出示自学要求及表格。(课件展示)①一句一句地读,看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自己试读,读出思想感情。
(2)完成表格后继续交流喜欢的语句,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学习。(课件展示)①体会词语的准确、优美。
②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优美和资源的丰富。③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展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三、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说说你最喜欢的小兴安岭美景。
四、拓展活动。(课件展示)1.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2.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课件展示)1.这么多好词好句我要抄下来。2.我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3.我也要写写我家乡的一处美景。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
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应该抓住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创设情境感受“美”。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画面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2.情感朗读品味“美”。引导学生分层次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
3.抓住词句体会“美”。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感受小兴安岭充满勃勃生机的春景。
课后习题答案
第1题:我们应该通过朗读,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出来。如,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第2自然段,“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和神态。
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恰当的停顿,如:(“/”表示句中的停顿)(1)……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2)……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3)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4)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 第2题:(1)这句话讲了春天树木的生长特点。“抽出”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枝条生长得快速而有力。
(2)这句话中用“浸”字来形容浓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早晨整个森林浓雾弥漫的特点。
第3题:(示例)我会选择春季去。因为春天的小兴安岭,到处流淌着浓浓的绿意,充满着勃勃生机。
选做:(示例)春天的龙王山是最美的。山脚下的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上,满是雪白的花朵。远远望去,就像两条柔美的丝带沿着大道向前伸展。走近了看,樱花红中带黄,每朵花有五片花瓣,花很小,但每根枝条上都开满了,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阵风吹来,花瓣纷纷飘落下来,真像是天女散花,又似乎是花瓣雨。树下有许多小草,有的像我们的小手掌,有的像微型的荷叶,有的像剑一样,尖尖的。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
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物产多,一年四季各具特色。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树木来写。作者先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后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学生已经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的过程中,对于学习此种类型的课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再学本课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情境法、语言描述法、美读法、对比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设立“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迁移运用”的学法步骤。运用句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结合生活情境指导学生描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实现写法的迁移、运用。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最喜爱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春、夏、秋、冬”四个自然段的结构规律,学习和积累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师: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品悟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难点
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8个词语宝宝。看,它们来了,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冰雪消融、溪水淙淙、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落叶纷飞、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学生齐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词语。)师:对!这些都是描写景色的好词,我们比一比谁在一分钟内记得最多。你准备把这些词分别送给哪个季节?
课件出示图片,为图配词语,帮助学生记忆。2.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冰雪消融、溪水淙淙,夏天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在那儿,你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也许还可以和黑熊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音。
(2)指导记忆需注意的字:侧、乳、舍、临。
教师特别指出“兴”和“舍”是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4.全班齐读课文。
三、归纳段意,整体感知
1.小组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大花园,也是宝库。
四、读中感悟,品味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数不清”“连成一片”来体会树多。适时出示林海图片,让学生结合理解体会小兴安岭的树木之多。从“红松、白桦、栎树„„”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树种多,所以说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2.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
“雪水汇成小溪”,重点感悟“汇”字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课件出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学生齐读)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体会小鹿愉快的心情。
五、回归整体,指导写字
1.请学生轻轻地合上书,看着黑板,试着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4.学生书写,教师要提醒并纠正书写姿势。5.展评书写情况。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大花园、宝库
第二课时
1.了解小兴安岭夏秋冬三个季节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最喜爱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
3.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尝试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夏秋冬三个季节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难点
找出本文的写作规律,选择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仿写一段话。
一、质疑导入
1.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2.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二、学习第3~6自然段,深入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3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话与前一自然段在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品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读时注意在合适的地方停顿。
第二步,默读,圈出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第三步,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突出对“浸”字的揣摩感悟。
2.分组自学第4、5自然段——感受秋冬之美。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
(1)这两个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也是先写树木,再写周围美丽的景象。
(2)想象理解“献”和“刮”两个词的生动、形象。3.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及理由。4.学习第6自然段。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板书:大花园、宝库)齐读第6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理清思路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相机板书:
美丽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的夏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小分述 秋 树木、落叶、特产、药材兴冬 树木、积雪、西北风、动物安总结——大花园、宝库岭
四、找出规律,仿写美景
1.先说说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概括总述了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结尾总结了全文,突出了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2.仿照课文写一写家乡的一个季节的美景。教师巡视指导。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绿色的海洋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夏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分述
秋 树木、落叶、特产、药材冬 树木、积雪、西北风、动物
总结——大花园、宝库
教学伊始,我以8个词语导入,引导学生读词语,发现词语的特点,再将词语贯穿于对本课内容四季的介绍中,学生就会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感知。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感情,将小兴安岭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用感情读出来,效果较好。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重点词语的巧妙精彩,探究课文的写作规律,并指导学生仿写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因为有写法借鉴,所以学生写起来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总述——绿色的海洋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
案
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句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今天我们要好好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特点的。学会了这种方法,我们这次习作就可以应用了。
二、品读课文,领会写法,积累语言。
默读课文,再次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一)以春天这个季节为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默读第二自然段。出示思考题:在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中,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划出相关词句)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利用换词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把“抽出”换成“长出”体会不同。若学生理解有困难,可播放通过实物展示帮助理解。
(2)“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写出了小鹿像人一样爱美。句子多生动。(可播放相关)
(3)自由放声朗读这段,感受春天的美丽。
2.总结学法。
(1)读文,找景物
(2)抓住景物特点
(3)体会情感
(二)小练笔、自由选择自己喜熟悉的地方,写一写那里春天的美景
3、交流自己的写作。
三、小结
这次的小练笔,同学们都能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抓住了春天的主要景物特点,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熟悉的地方。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有所收获。
第四篇:主题备课资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第7课时 精读引领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图书《烟台的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总-分-总”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富饶。
3.阅读《烟台的海》,继续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复习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2.回顾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板书: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
3.认识“总-分-总”结构。
(1)找出总起句: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中还有一处总体写了小兴安岭的特征,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2)小结:先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做开头;接下来分别从多个方面进行叙说;最后文章的结尾又是总说,或呼应开头,或做总结性结尾。这样的文章结构就是“总-分-总”。
(二)品读课文,精读悟法
1.默读2
~
自然段,想一想: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
画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为什么你认为这个季节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次序不定,有详有略)。
(1)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小鹿: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读一读,想象小鹿的动作。
树木: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比较词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2)夏天(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确定)
树木: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补充图片理解这些词语。
指导朗读:自己读、指名读、配乐读、集体读……
(3)秋天
物产: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4)冬天
风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三)迁移运用,拓展阅读《烟台的海》(图书第88
页)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要求,学生自学《烟台的海》。
自学要求:
(1)对比《美丽的小兴安岭》,看一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2)想一想,烟台的海每个季节都有哪些特点?用“○”圈出有关的词。
(3)抓住圈出的词反复读相关句子,体会海的美。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文章结构:总—分—总
写作顺序:季节顺序
冬天——凝重
春天——绿莹莹
(2)烟台的海
夏天——恬静、温柔
秋天——高远
(3)重点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动词的准确、生动。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
树多
景美
分:
春 夏 秋 冬
总: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人教部编版
《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语段,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20美丽的小兴安岭》,讲新课之前,老师要找一位小老师,听写一下这一课的字词,谁来当这位小老师呢?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当老师,每一节课前我都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上课伊始,我也总是尝试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当小老师是我们班一直在执行的事情,学生们乐此不疲。我以为,学习归根到底是老师教大家“学”,带着大家“习”的过程。}
2.学生听写,教师巡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听写词语的时候,我巡视的时候就把学生的词语掌握情况了解了,有效地利用了时间,节约了时间。}
二、新授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谁来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这是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设计意图: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回忆课文
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过渡语:如果用课文的话来说,我们可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也是一座巨大的()。(生齐答花园、宝库)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吧!
{设计意图:小兴安岭的美丽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经验、感受毕竟有限,需要老师引导,老师的感情必须饱满,老师的动情的导入是最好的催化剂。}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小兴安岭。
a)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到春天里描写的景物。
b)出示重点句子,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c)概况小兴安岭春天的特点。生回答,教师总结——春意盎然。
{设计意图: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5.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夏天的小兴安岭。
a)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到夏天描写的景物。
b)讨论交流:夏天小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重点体会“葱葱茏茏”、“浸”以及比喻的修辞方法。概括小兴安岭夏天的特点。
C)朗读感受夏天小兴安岭的美丽。
d)概括小兴安岭夏天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万紫千红。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议中体验、评中升华,此处较比学习“春天的小兴安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
6.用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学习秋天和冬天的小兴安岭。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春天的小兴安岭”和“夏天的小兴安岭”的基础上,把“秋天的小兴安岭”和“冬天的小兴安岭”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候,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7.总结概括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巨大的宝库。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学习了四个季节的小兴安岭的基础上,已经深深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与诱人,此处巩固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从感性认识上继续深入理解。}
三、巩固提高、升华情感。
1.出示课文结构图 师生共同探讨,研读
{设计意图:教师归纳概括出小兴安岭的总体框架,让学生的理解更有层次,更扎实地掌握住本文的重难点。我认为语文就是一棵大树,每一课就是一棵小树。归纳出层次脉络对学生来说,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2.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了如此美丽又物产丰富的小兴安岭之后,给学生一次当小导游的机会,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从另一个层面让小兴安岭的学习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成为导游,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领略小兴安岭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