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纬网与时区计算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
专题 经纬网与时区计算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主干知识分析:
一、首先了解构成经纬网的基本要素的知识:
1.地轴和两极
(1)地轴是地球自转运动的旋转轴。它通过地心连接两极。
(2)两极是地轴的两端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两极是地面上确定向北方向的依据,我们把向着北极的方向定为北,北极是地面上的最北点,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向着南极的方向定为南,南极是地面上的最南点,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在地球门转过程中,地面上除了两极之外的各点都能在空间旋转成不同大小的圆,只有南极和北极是两个旋转的点。
2.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和东,西半球(1)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在南极和北极汇合。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叫南北线或子午线。
③所有的经线长度大致相等。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的长度为111km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⑤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两半球。
(2)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始经线,又名“首子午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全球经度以它作为零点
(3)经度是以通过当地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东、西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
②经度的读写,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之外,其余的经度都要区分东经或西经。经度的书写方式,如东经120°也可写成120°E ③在地图上判别东、西经:经度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逆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顺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
(4)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来划分,从西经20°向东通过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通过18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西半球。注意: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范围不完全一致。
3.纬线、纬度、赤道和南、北半球
(1)纬线是地球表面与经线相垂直的线。与经线相比,纬线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①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单独构成纬线圈。
④各条纬线的长短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由此越往南、往北,纬线越短,即纬线圈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点了,(2)纬度是以赤道平面与本地铅垂线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是计算纬度的起点,定为 0°纬度。赤道以北的纬度属于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属于南纬。
②纬度的读写:如北纬 23°26′,也可写成23°26′N。
③地图上纬度的标注:在一般地图上,纬度标注在纬线的东西两端,在纬线呈同心圆的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通常把纬度沿0°和180°经线标注在相应纬线的近旁。
④在地图上判别南、北纬:纬度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向着北极的方向为北,向着南极的方向为南。
⑤低、中、高纬度的划分:通常把南、北纬30°之间的纬度称为低纬度,南纬或北纬30°到60°之间的纬度称为中纬度,南纬或北纬60°到90°之间的纬度称为高纬度。注意与五带的区别,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划分的。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
图1中,四点的地理位置A点为经度0°、北纬80°;B点为东经40°、北纬70°;C点为经度180°、纬度0°;D点为西经160°、南纬20°。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图2,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纬度1°和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 km。只要知道了任何两地间的纬度差(两地的经度要相同,即两地要在同一条经线上),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
4.利用经纬网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圈
如图3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在45°W和135°E的经线圈上,而45°W在昼半球,那么太阳直射点经度为45°W。
三、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1.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③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④区时和区时的换算: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
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2.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中央的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两侧的日期相差一天,当海船或飞机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为了照顾同一行政区域内日期的统一,日界线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绕过大陆和岛屿,使它通过海峡和大、洋,避免穿过陆地。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日期不同而钟点相同。
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3.地方时:
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范例分析
[例题1]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
[例题2]如下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例题3]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 C.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9时40分 C.8时20分
B.20时20分
D.21时40分
专题训练
1.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东经139.5°)
C.伦敦
B.香港(东经104°)D.纽约(西经74°)
2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下列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A.法兰克福、新加坡(东经104°)、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西经122.5°)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某海轮从M港航行到N港,读下图回答3-4题:
3.有关M、N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的大气环流相同 C.M地在N地的西北方向
B.两地沿岸都有寒流经过 D.两地中N地先看到新千年的曙光
4.若海轮要在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8时到达N地,途中需航行20天,则海轮最迟从M地出发的时间是()
A.2月26日23时
C.2月29日23时
B.2月27日17时 D.2月28日17时
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4~5题。
5.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C.7日8时
B.8日8时 D.8日4时
6.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7~9题。7.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8.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9.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0~11题。
10.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B.13日2时 C.12日2时
D.13日14时
11.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1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
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4)此时以
和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A 7.B 8.D 9.B 12.(1)4(2)12 22(3)21(4)135°E
10.B 11.C 180°
第二篇:经纬网与时区计算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
专题十 经纬网与时区计算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主干知识分析:
一、首先了解构成经纬网的基本要素的知识:
1.地轴和两极
(1)地轴是地球自转运动的旋转轴。它通过地心连接两极。
(2)两极是地轴的两端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两极是地面上确定向北方向的依据,我们把向着北极的方向定为北,北极是地面上的最北点,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向着南极的方向定为南,南极是地面上的最南点,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在地球门转过程中,地面上除了两极之外的各点都能在空间旋转成不同大小的圆,只有南极和北极是两个旋转的点。
2.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和东,西半球(1)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在南极和北极汇合。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叫南北线或子午线。
③所有的经线长度大致相等。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的长度为111km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⑤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两半球。
(2)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始经线,又名“首子午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全球经度以它作为零点
(3)经度是以通过当地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东、西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
②经度的读写,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之外,其余的经度都要区分东经或西经。经度的书写方式,如东经120°也可写成120°E ③在地图上判别东、西经:经度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逆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顺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
(4)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来划分,从西经20°向东通过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通过18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西半球。注意: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范围不完全一致。
3.纬线、纬度、赤道和南、北半球
(1)纬线是地球表面与经线相垂直的线。与经线相比,纬线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①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单独构成纬线圈。
④各条纬线的长短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由此越往南、往北,纬线越短,即纬线圈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点了,(2)纬度是以赤道平面与本地铅垂线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是计算纬度的起点,定为 0°纬度。赤道以北的纬度属于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属于南纬。
②纬度的读写:如北纬 23°26′,也可写成23°26′N。
③地图上纬度的标注:在一般地图上,纬度标注在纬线的东西两端,在纬线呈同心圆的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通常把纬度沿0°和180°经线标注在相应纬线的近旁。
④在地图上判别南、北纬:纬度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向着北极的方向为北,向着南极的方向为南。
⑤低、中、高纬度的划分:通常把南、北纬30°之间的纬度称为低纬度,南纬或北纬30°到60°之间的纬度称为中纬度,南纬或北纬60°到90°之间的纬度称为高纬度。注意与五带的区别,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划分的。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
图1中,四点的地理位置A点为经度0°、北纬80°;B点为东经40°、北纬70°;C点为经度180°、纬度0°;D点为西经160°、南纬20°。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图2,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纬度1°和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 km。只要知道了任何两地间的纬度差(两地的经度要相同,即两地要在同一条经线上),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
4.利用经纬网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圈
如图3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在45°W和135°E的经线圈上,而45°W在昼半球,那么太阳直射点经度为45°W。
三、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1.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③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④区时和区时的换算: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
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2.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中央的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两侧的日期相差一天,当海船或飞机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为了照顾同一行政区域内日期的统一,日界线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绕过大陆和岛屿,使它通过海峡和大、洋,避免穿过陆地。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日期不同而钟点相同。
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3.地方时:
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范例分析
[例题1]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
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如2003年)是平年。
③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
[例题2]如下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推断经度并进而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特点来确定北京时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形地球上日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
(1)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因为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
(2)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
答案:(1)60°E 180°
(2)22
4[例题3]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 C.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9时40分 C.8时20分
B.20时20分
D.21时40分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坐标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的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的了解程度。
从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是北半球冬季,密西西比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为河流枯水期;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州乔治岛的土地上,不在南极圈之内,一年之内无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季,漠河的白昼比广州短。硅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为多雨期。
图中已知经线65°,与35°相差30°且按地球自转方向度数递减,故应为65°W、35°W,图中昏线与赤道交点正好与95°W经线相交即95°W的地方时为18点,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应为8时20分。
答案:(1)A(2)C
专题训练
1.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东经139.5°)
C.伦敦
B.香港(东经104°)D.纽约(西经74°)
2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下列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A.法兰克福、新加坡(东经104°)、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西经122.5°)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某海轮从M港航行到N港,读下图回答3-4题:
3.有关M、N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的大气环流相同 C.M地在N地的西北方向
B.两地沿岸都有寒流经过 D.两地中N地先看到新千年的曙光
4.若海轮要在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8时到达N地,途中需航行20天,则海轮最迟从M地出发的时间是()
A.2月26日23时
C.2月29日23时
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4~5题。
B.2月27日17时 D.2月28日17时
5.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C.7日8时
B.8日8时 D.8日4时
6.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7~9题。7.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8.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9.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0~11题。
10.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C.12日2时
B.13日2时 D.13日14时
11.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 1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
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4)此时以
和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A 7.B 8.D 9.B 12.(1)4(2)12 22(3)21(4)135°E
10.B 11.C 180°
第三篇:经纬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思考、回答 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观察地球仪、思考 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 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 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了解低、中、高了解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认识地球仪 识、了解地球仪,直
观,印象深。掌握、理解。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格 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表格。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 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到黑板上绘制 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巩固知识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际操作 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内容总结 方法归纳 板书设计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是假象轴(2)、南极S,北极N(3)、纬线和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线 分布规律 经线
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 半圆 一样长 南北方向 0度经线
圆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东西方向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180度东西经重合。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半球划分
总结归纳,巩固练习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纬线(圈)
经线(圈)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简单说就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的问题。今天这一讲,就“教什么、学什么”以及“学生基础怎样”的问题,依据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与圆有关的计算复习教案
第三十五课时
与圆有关的计算
复习内容: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
复习目标:1.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会计算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2.了解圆锥侧面展开图为一个扇形,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复习重点: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复习难点:有关弧长和扇形面积的综合应用.复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考点一 弧长的有关计算
1.(2011.安徽)如图(1)⊙○的半径为1,A、B、C是圆周上三点,∠BAC=36°,则劣弧BC的长是()
234A. B. C. D.
5555思考与解答:弧长公式是_________ 考点二 扇形面积的计算
2.(2010长沙)已知扇形面积为12π,半径等于6,则该扇形 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_.
3.已知扇形的弧长为4cm,半径为3cm,则扇形面积为__________cm2.思考与解答:扇形面积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2011同仁)某盏路灯照射的空间可以看成如图所示的圆锥,它
2的高 AO=8m,底面半径OB=6m,则圆锥的侧面积是________m.思考与解答:(1)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____形,它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它的半径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为a,则圆锥侧面积是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二 探究总结
5.如图所示,这是一个零件示意图,A、B、C处都是直角,弧MN是圆心角为90°的弧,AB=BC=7,AM=CN=3,则A. B.32的长是() C.2 D.4
6.(2012内江)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CDB=30°,CD=23,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A.4
B.2
C.
D.43
思考与解答:解决这道题利用了我们复习过的哪些知识? 三 拓展提高
7.如图是一个用来盛爆米花的圆锥形纸杯,纸杯口圆的直径EF长为10cm,母线OE(OF)长为10cm.在母线OF上的点A处有一块爆米花残渣,且FA=2cm,一只蚂蚁从杯口的点E处沿圆锥表面爬行到A点,则此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cm.思考与解答:解决这个曲面上的最短路程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8.(2011山西)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 =BC.把△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B′C′,若AB=2,则线段BC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所扫过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结果保留π)思考与解答:(1)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图形旋转时,图形上各点经过的路线是___________,要明确它的圆心、半径以及圆心角.(2)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四 反思评价
(一)反思
(1)你认为这节课重点要掌握哪些知识?请写出来(2)你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二)自测
9.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是150°,扇形的面积为240π,则该扇形的弧长为()A.5π
B.10π C.20π D.40π
10.线段AB与⊙O相切于点C,连结OA、OB,OB交⊙O 于点D,已知OA=OB=6cm,AB=63 cm,求:(1)⊙O的半径(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2012广安)如图,Rt△ABC的边BC位于直线MN上,AC=,∠ACB=90°,∠A=30°.
若Rt△ABC由现在的位置向右无滑动地旋转,当点A第3次落在直线MN上时,点A所经过的路线的长为 _______(结果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
第三十五课时答案
1.B 2.120° 3.6 4.60 5.C 6.D 7.解析:求在曲面上的最短距离需要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6-3-6所示,将圆锥的侧面展开,连接AE,AE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再借助于△AOE计算AE之长:AE=OE2OA2=241
8.4 9.C 10.(1)如图所示,连结OC,∵AB与⊙O相切于点C ∴ OC⊥AB,∵OA=OB,∴AC=BC=12AB=122×63=33 c m. AC2在Rt△AOC中,OC=OA3cm.(2)在Rt△COB中∵OC=
=3cm.∴⊙O的半径为12OB,∴∠B=30°,∠COD=60°.2∴扇形OCD的面积为603360=
32
S⊿OBC=12OCBC=12333=
932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93-32cm2
11.解:∵Rt△ABC中,AC=,∠ACB=90°,∠A=30°,∴BC=1,AB=2BC=2,∠ABC=60°; ∵Rt△ABC在直线MN上无滑动的翻转,且点A第3次落在直线MN上时,有3个的长,2个的长,∴点A经过的路线长=×3+)π. ×2=(4+)π.
故答案为:(4+
第五篇: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
2、会根据提议选择适合的方法计算浮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计算浮力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用正确方法计算浮力所获得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选择适当方法计算浮力,尤其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力法的应用。教学难点:
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公式变化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题:一块钢铁放入水中会下沉,(出示轮船图片)轮船是由钢铁制成的,为什么不下沉?(学生回答)
那么轮船所受的浮力有多大呢?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浮力的据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别说出求浮力的最简单方法。共同归纳出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及解题关键,并以知识树的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
知识树:
分别对四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练习:
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典型例题:一个正方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5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3N,则该正方体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
点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压力差法常常适合于已知压力、压强时求浮力的情景。
2、称重法:F浮=G—F 典型例题:如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全部浸没时受到 的浮力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
点拨:称重法适用于两次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m排g = ρ液g V排
典型例题:
1、把一个石块放入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了100g水,求石块受到的浮力。
2、一个石块体积为20cm3浸没在水中,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学生板演并说出解题关键,师生共同点评)
点拨:阿基米德原理适合已知排开液体体积、质量或者全部浸没时给出物体体积的情景,同时阿基米德原理还适合于气体。
升华:
1、由公式FV排
=G=ρgV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ρ和 浮排液排液有关;而与物体体积、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
中的深度和面积无关。
2、V排与 V物的关系:切不可盲目认为V排=V物 浸没时V排=V浸= V物;部分浸入时V排=V浸< V物
变式练习:一个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0.2N,求石块的体积。
(学生板演并说出解题关键,师生共同点评)
典型例题:
1、一个重6N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小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一个重为1.5kg的物体悬浮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师生共同点评)
点评:当物体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的情景时F浮=G物,这是解决浮力问题中的常用方法。
三、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用合适方法计浮力
五、板书设计:
浮力的计算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 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
①、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②、称重法:F浮=G—F ③、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m排g = ρ液g V排 ④、平衡力法:F浮= G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