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

时间:2019-05-13 15:0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

第一篇: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2011中考真题回顾与思考】

如图9,已知在⊙O中,点C为劣弧AB上的中点,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DB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AE。

(1)求证:AE是⊙O的直径;

(2)如图10,连接EC,⊙O半径为5,AC的长为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结果保留π与根号)

A A

图图9

(2011深圳中考21题)如图11,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8cm,AB=6cm,先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

(1)求证:AG=C′G;

(2)如图12,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EN交AD于点M,求EM的长。

D [来源学科网]D

B C 图1

1图1

2【典型例题分析】

1.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8,点E在直线AD上,若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则

.2.(2011重庆江津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其中A(0,0),B(8,0),D(0,4),若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落在点E处.则E点的坐标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C的值是AM1

3.如图,在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中,P为AD上一点,且AP5,B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正方形的边于点E,F,Q为垂足,则EQ:EF的值是()A、5:8B、5:13 C、5:16D、3:8

C

E

B

4.(2011•泰安)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

A、B、C、D、6

5.(2011•潍坊)已知长方形ABCD,AB=3cm,AD=4cm,过对角线BD的中点O做BD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则AE的长为.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1。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30°得到A1B1C1,CB1与AB相交于点D。求BD的长。

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延长AB到E,使BE=DC,连结CE,若AFCE于点F,且AF平分

DAE,CD

2,求sinCAF的值。AE

5E

8.如图,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cm,DC7cm,把三角板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CE'如图(2),这时AB与CD'相交于点O,D'E'与AB相交于点F。(1)求OFE'的度数;(2)求线段AD'的长;

(3)若把三角形D'CE'绕着点C顺时针再旋转30°得到D''CE'',这时点B在D''CE''的内部,外部,还是边上?证明你的判断。

9.(2009年清远)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过点O作弦BC的平行线,交过点A的切线AP于点P,连结AC.(1)求证:△ABC∽△POA;(2)若OB2,OP

10.(2010河南)(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矩形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2)问题解决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

7,求BC的长. 2

AD的值; AB

AD的值. AB

F

(3)类比探求: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nDF,求

11.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1)求证:点F是BD中点;(2)求证:CG是⊙O的切线;(3)若FB=FE=2,求⊙O的半径.

O为圆心的半圆交AC于点F,12..如图,已知△ABC,以BC为直径,点E为弧CF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M,A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ADBE,垂足为点H.(1)求证:AB是半圆O的切线;(2)若AB3,BC4,求BE的长.A

B

A A

13.(2011成都)已知:如图,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O经过B、D两点,过点B作BK⊥AC,垂足为K.过D作DH∥KB,DH分别与AC、AB.⊙O及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G、H.

(1)求证:AE=CK;

(2)如果AB=a,A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为大于零的常数),求BK的长:

(3)若F

是EG的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和GH的长.

第二篇:初三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计算)

几何证明、计算

解题方法指导

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除了常见的计算、证明外,从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必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新颖的几何题,往往具有操作性、运动性,需要观察、猜想与证明,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解题能力。其次要求有观察复杂图形的能力。然后去推理、证明和计算。我们经常用的等量关系有已知的等量、勾股定理的等式、平行线推导的比例式,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等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时,面积等式等。

第一课时

一、出示例题

1、例1: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BC上,BD=4,AD=BC,cos∠ADC=

(1)求DC的长;(2)sinB的值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后再做)

2、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是垂足。

求证(1)G是CE的中点;(2)∠B=2∠BCE

(师生共同分析后,学生独立完成)

BEGDCA3。5ABC3、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A=90.(1)在所给出的图形基础上,按题意操作:先画BC边上中线AM,设H是线段BM上任一点,再过H,C分别画AB,AM的平行线,相交于点D,连接AD,AH;

(2)求证△ABM∽△DHC;(3)求证AD=AH

A

B

C

分析:第(1)题是按题意画图,考查操作实践能力。第(2)题是考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掌握情况。第(3)题的证法较多,如果注意到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或者抓住基本图形的特征,就容易解决了。

说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看,有关几何的证明题基本上是题目新颖、难度不大,涉及重要的知识点较多,且要求证明过程逻辑严密,言必有据,重点考察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本题设计新型,又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一道很好的中考模拟试题。

二、小结

三、作业

1、将两块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中∠C=∠EDB=90, ∠A=45, ∠E=30,AB=DE=6,求重叠部分四边形DBCF 的面积。

2、如图(2)Rt △ 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为AB上的一点,DE=DC,以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

求证:(1)AC是⊙D的切线;(2)AB+EB=AC

EB

C

A

A

FEC

DB

D3、如图(3)矩形ABCD中,AB=8cm,BC=4cm,将矩形折叠,使A点与C点重合(1)画出图形;(2)求折叠后矩形分成的两直角梯形不重叠部分的面积和。

4、如图(4)△ 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D,CD=2cm,△ ABC的周长是19cm,求BC的长。

DA

A

B

D

C5、如图(5),BE平分∠ABC,D是AB的中点,DE∥BC。求证BE⊥AE。

A

BC

DE

B

C

第三篇:初中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复习

中考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复习

1.全等三角形

例题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PBC和△Q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

P在矩形上方,点Q在矩形内.求证:(1)∠PBA=∠PCQ=30°;(2)PA=PQ.P

D

C B

例题2: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

求证:AFBFEF.

A

E

B G

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中,ABAC,BAC40°,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

(1)求DBC的度数;

(2)求证:BDCE.

D C

变式训练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D≌△CFD;(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D

F

C

2.相似三角形

例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DC上,△ABE∽△DEF,AB6,AE9,DE2,求EF的长.

例题2:如图,点D在△ABC的边AB上,连结CD,∠1=∠B,AD=4,AC=5,求 BD 的长?

B

变式训练1:已知△ABC∽△DEF,且AB:DE=1:2,则△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A)1:2(B)1:4(C)2:1(D)4:

1变式训练2:如图,小东用长为3.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m、与旗杆相距22m,则旗杆的高为()A.12mB.10mC.8mD.7m

3.四边形

例题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例题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 求证:(1)△BFC≌△DFC;

(2)AD=DE.

例题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C=60°,AD∥BC,且AD=DC,E、F分别在AD、DC的延长线上,且DE=CF,AF、BE交于点P.

(1)求证:AF=BE;

(2)请你猜测∠BPF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P

B

D

C 变式训练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DC,∠B=60º.(1)求证:AB⊥AC;

(2)若DC=6,求梯形ABCD的面积.变式训练2: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BC,∠A=60°,AB=2CD,E、F分别为AB、AD的中点,连结EF、EC、BF、CF。⑴判断四边形AECD的形状(不证明);

⑵在不添加其它条件下,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证明。

⑶若CD=2,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圆

例题1:如图所示,△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点D在⊙O 上,过点C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且AE⊥CE,连接CD.(1)求证:DC=BC;

(2)若AB=5,AC=4,求tan∠DCE的值.

例题2: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O的切线,点C在⊙O上,BC∥OD,AB2,OD3,则BC的长为()A.

B.

C

D

变式训练1: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

DCBD,连结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1)求证:ABAC;(2)求证:DE为⊙O的切线;

(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变式训练2:在Rt△ABC中,ACB90°,D是AB边上一点,以BD为直径的⊙O与边AC相切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BDBF;

(2)若BC6,AD4,求⊙O的面积.

第四篇:中考数学复习几何证明压轴题

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证明压轴题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1)

求证:DC=BC;

(2)

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试判断△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条件下,当BE:CE=1:2,∠BEC=135°时,求sin∠BFE的值.[解析]

(1)过A作DC的垂线AM交DC于M,则AM=BC=2.又tan∠ADC=2,所以.即DC=BC.(2)等腰三角形.证明:因为.所以,△DEC≌△BFC

所以,.所以,即△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设,则,所以.因为,又,所以.所以

所以.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

(1)求证:△ADE≌△CBF;

(2)若四边形

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C,AD=CB,AB=CD

∵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E=AB,CF=CD

∴AE=CF

∴△ADE≌△CBF

(2)当四边形BEDF是菱形时,四边形

AGBD是矩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AG∥BD,∴四边形

AGB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BEDF

是菱形,∴DE=BE

∵AE=BE,∴AE=BE=DE

∴∠1=∠2,∠3=∠4.

∵∠1+∠2+∠3+∠4=180°,∴2∠2+2∠3=180°.

∴∠2+∠3=90°.

即∠ADB=90°.

∴四边形AGBD是矩形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O(点O也是BD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与AB相交于点M,GF与BD相交于点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G)

B(E)

C

O

D(F)

[解析](1)BM=FN.

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D

=∠F

=45°,OB

=

OF.

又∵∠BOM=∠FON,∴

△OBM≌△OFN

BM=FN.

(2)

BM=FN仍然成立.

(3)

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BA=∠GFE=45°,OB=OF.

∴∠MBO=∠NFO=135°.

又∵∠MOB=∠NOF,∴

△OBM≌△OFN

BM=FN.

4、如图,已知⊙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于E,连结AD、BD、OC、OD,且OD=5。

(1)若,求CD的长;

(2)若

∠ADO:∠EDO=4:1,求扇形OAC(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解析]

(1)因为AB是⊙O的直径,OD=5

所以∠ADB=90°,AB=10

在Rt△ABD中,又,所以,所以

因为∠ADB=90°,AB⊥CD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2)因为AB是⊙O的直径,AB⊥CD

所以

所以∠BAD=∠CDB,∠AOC=∠AOD

因为AO=DO,所以∠BAD=∠ADO

所以∠CDB=∠ADO

设∠ADO=4x,则∠CDB=4x

由∠ADO:∠EDO=4:1,则∠EDO=x

因为∠ADO+∠EDO+∠EDB=90°

所以

所以x=10°

所以∠AOD=180°-(∠OAD+∠ADO)=100°

所以∠AOC=∠AOD=100°

5、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

(1)求证:点F是BD中点;

(2)求证:CG是⊙O的切线;

(3)若FB=FE=2,求⊙O的半径.

[解析]

(1)证明:∵CH⊥AB,DB⊥AB,∴△AEH∽AFB,△ACE∽△ADF

∴,∵HE=EC,∴BF=FD

(2)方法一:连接CB、OC,∵AB是直径,∴∠ACB=90°∵F是BD中点,∴∠BCF=∠CBF=90°-∠CBA=∠CAB=∠ACO

∴∠OCF=90°,∴CG是⊙O的切线---------6′

方法二:可证明△OCF≌△OBF(参照方法一标准得分)

(3)解:由FC=FB=FE得:∠FCE=∠FEC

可证得:FA=FG,且AB=BG

由切割线定理得:(2+FG)2=BG×AG=2BG2

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BG2=FG2-BF2

由、得:FG2-4FG-12=0

解之得:FG1=6,FG2=-2(舍去)

∴AB=BG=

∴⊙O半径为26、如图,已知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4,3),⊙A的半径为2.过A作直线平行于轴,点P在直线上运动.

(1)当点P在⊙O上时,请你直接写出它的坐标;

(2)设点P的横坐标为12,试判断直线OP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

解:

1点P的坐标是(2,3)或(6,3)

2作AC⊥OP,C为垂足.∵∠ACP=∠OBP=,∠1=∠1

∴△ACP∽△OBP

在中,又AP=12-4=8,∴

∴AC=≈1.94

∵1.94<2

∴OP与⊙A相交.7、如图,延长⊙O的半径OA到B,使OA=AB,C

A

B

D

O

E

DE是圆的一条切线,E是切点,过点B作DE的垂线,垂足为点C.求证:∠ACB=∠OAC.[解析]

证明:连结OE、AE,并过点A作AF⊥DE于点F,(3分)

∵DE是圆的一条切线,E是切点,∴OE⊥DC,又∵BC⊥DE,∴OE∥AF∥BC.∴∠1=∠ACB,∠2=∠3.∵OA=OE,∴∠4=∠3.∴∠4=∠2.又∵点A是OB的中点,∴点F是EC的中点.∴AE=AC.∴∠1=∠2.∴∠4=∠2=∠1.即∠ACB=∠OAC.8、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壁ON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

1求AO与BO的长;

2若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同时底端B沿OM向右滑行.①如图2,设A点下滑到C点,B点向右滑行到D点,并且AC:BD=2:3,试计算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多少米;

②如图3,当A点下滑到A’点,B点向右滑行到B’点时,梯子AB的中点P也随之运动到P’点.若∠POP’=,试求AA’的长.

[解析]

1中,∠O=,∠α=

∴,∠OAB=,又AB=4米,∴米.米.--------------

(3分)

2设在中,根据勾股定理:

-------------

(5分)

∵  ∴

-------------

(7分)

AC=2x=

即梯子顶端A沿NO下滑了米.----

(8分)

3∵点P和点分别是的斜边AB与的斜边的中点

∴,-------------

(9分)

∴-------

(10分)

-----------------------

(11分)

∴-----

(12分)

∴米.--------

(13分)

9.(重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

(2)由AO=6,BO=8

得AB=10

所以AP=t,AQ=10-2t

当∠APQ=∠AOB时,△APQ∽△AOB.

所以 =

解得 t=(秒)

当∠AQP=∠AOB时,△AQP∽△AOB.

所以 =

解得 t=(秒)

(3)过点Q作QE垂直AO于点E.

在Rt△AOB中,Sin∠BAO==

在Rt△AEQ中,QE=AQ·Sin∠BAO=(10-2t)·=8

-t所以,S△APQ=AP·QE=t·(8-t)

=-+4t=

解得t=2(秒)或t=3(秒).

(注:过点P作PE垂直AB于点E也可,并相应给分)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随着动点P的运动,△APQ的形状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应分情况:①∠APQ=∠AOB=90○②∠APQ=∠ABO.这样,就得到了两个时间限制.同时第(3)问也可以过P作

PE⊥AB.

10.(南充,10分)如图2-5-7,矩形ABCD中,AB=8,BC=6,对角线AC上有一个动点P(不包括点A和点C).设AP=x,四边形PBCD的面积为y.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的范围.

(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PBC面积与⊿PAD面积之和为常数”.请你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1)过动点P作PE⊥BC于点E.

在Rt⊿ABC中,AC=10,PC=AC-AP=10-x.

∵ PE⊥BC,AB⊥BC,∴⊿PEC∽⊿ABC.

故,即

∴⊿PBC面积=

又⊿PCD面积=⊿PBC面积=

即 y,x的取值范围是0<x<10.

(2)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理由:

由(1)可得,⊿PAD面积=

⊿PBC面积与⊿PAD面积之和=24.

点拨:由矩形的两边长6,8.可得它的对角线是10,这样PC=10-x,而面积y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所以可以把它看成规则的两个三角形:△PBC、△PCD.这样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了.

第五篇:简单几何的证明与计算

简单几何的证明与计算

A组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点,AE=BC,DF⊥AE,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AB=DF;

(2)若AD=10,AB=6,求tan∠EDF的值.

2、如图,小明家在A处,门前有一口池塘,隔着池塘有一条公路l,AB是A到l的小路.现新修一条路AC到公路l.小明测量出∠ACD=30º,∠ABD=45º,BC=50m.请你帮小明计算他家到公路l的距离AD的长度(精确到0.1m;21.4141.732).3、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结DF.

⑴试说明AC=EF;

⑵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B组题:

1、如图1,在⊙O中,点C为劣弧AB的中点,连接AC并

延长至D,使CA=CD,连接DB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AE.(1)求证:AE是⊙O的直径;

(2)如图2,连接CE,⊙O的半径为5,AC长为4,求阴影部分面

积之和.(保留与根号)

图1图

22、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O,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1)求证:直线BD与⊙O相切;

(2)若AD:AE=4:5,BC=6,求⊙O的直径.

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将△ACD沿对角线AC翻折后,点D恰好与边AB的中点M重合.

(1)点C是否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请说明理由;

(2)当AB=4时,求此梯形的面积.

C组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4x3与x 轴交于两点A、B,其顶点为C.

(1)对于任意实数m,点M(m,-2)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2)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已知点D在x轴上,那么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B、C、D、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2、如图,抛物线yx2bxc的顶点为D(﹣1,﹣4),与y轴交于点C

(0,﹣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AC,CD,AD,试证明△ACD为直角三角形;

(3)若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B,E,F为顶点的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下载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复习题

    几何证明练习1.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O(点O也是BD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难题

    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EA BD O F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A D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C B......

    几何证明与计算习题精选(二)

    几何证明与计算(二)2007、1【目标要求】掌握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能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进行有关的计算和......

    直线型几何计算与证明(范文模版)

    直线型几何计算与证明(相似问题)1、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CE与AB相交于F.求证:△CEB≌△ADC;若AD=9cm,DE=6cm,求BE及EF的长. E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C=90......

    2011天津数学中考几何证明专题练习

    2011天津数学中考几何证明专题练习1、 已知:AB=CD、AD//BC,OA=OD,求证:OB=OC ADOBC2、 已知:AB=CD、AD//BC,OA=OD,求证:OB=OC 3、在菱形ABCD中,GE⊥CD、HF⊥AD,求证:GE=HF CBHGEAOADB......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压轴题

    AB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 求证:DC=BC; 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试判断△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在(2)......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计算题及解析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 求证:DC=BC; 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试判断△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在(2)的......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无答案

    几何专题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例1.如图1,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则△BEC的周长为。例2.如图2,菱形中,,、是、的中点,若,菱形边长______.图1图2图3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