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怎样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怎样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两学一做”第二专题第(2)个研讨发言内容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利益纠葛凸显,改革的复杂性、深刻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谨守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做到“五个必须”,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考量。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章党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为民服务的好本领。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守纪律讲规矩,既可以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要着眼全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围绕大局有效履责、充分发挥作用,绝不能各行其是,因小失大,以私废公。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谋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把聪明才智用到干事创业上来;要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凝聚战斗力和执行力,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要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地方服从中央、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其次,要树立廉政意识。德能勤绩廉,廉是基础,失之则一切皆无。“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要守住廉洁底线,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要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行、慎权,管好自己的口、手和脚,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帐、自由账;要树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信念,始终对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最后,要有敬畏意识。一个人,心存敬畏,就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会从严要求自己,慎言慎行,反之,一个人一旦没有就了敬畏之心,就敢罔顾党纪国法,把自己摆在“特权”位置,做一名“特殊党员”,就敢越“雷池”、闯“红灯”、踩“底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跌倒在权力、金钱、美色等关隘上,就是因为失去了敬畏意识,心存侥幸,胆大妄为,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悔莫及。
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健康发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纪律办事,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令行禁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仲裁科杨洋
2016年8月12日
第二篇:共产党员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共产党员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共产党员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这里面重点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规矩和纪律;二是如何看待规矩和纪律;三是如何做到讲规矩,守纪律。
一、共产党员要明确什么是规矩、什么是纪律?
“规矩”一词本来自木匠术语,规矩最早就是指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画出圆形和方形。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规矩这一具有浓郁乡土社会色彩的词汇,至今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标准并引申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者说,规矩已经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堆积和行为准则,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规矩是整个社会有序运转、人们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规矩对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
什么是纪律?纪律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
党的规矩包括哪些呢?其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其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个方面。其三,党员义务的第四条规定,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为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其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形成的优良传统作用,是每名党员必须秉持的规矩。全国胜利前夕,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全会做出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经验,及时立规矩,做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为全党做出表率,有力地推进了作风建设。这些未明文列入党的纪律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方面,每个党员都应该自觉传承。
规矩与纪律的区别在于,纪律是成文的规矩,具有刚性约束力。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没有白纸黑字,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有句段子叫“四大不会来事”。领导开门你上车,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上听你自摸,领导讲话你唠嗑。虽然是俗语,但从反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人不懂规矩。由此理解,规矩是不方便黑纸白字描述出来的、约定俗成的传统、范式、要求。
我觉得讲规矩,其中最重要的是讲政治规矩。政治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组织约束、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2015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以上习总书记指出的五个必须是要求我们自学遵守的政治规矩。
二、共产党员要正确看待规矩和纪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对规矩纪律认识到位,才能更好的讲规矩守纪律。那么我们共产党员如何来正确看待党的规矩和纪律呢?
1.党规党纪是共产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党规党纪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管党治党的尺子,也是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底线是人们对人、事、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门槛”,一旦越过这个“门槛”,就会由量变到质变,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限制范围、约束框架,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就个人而言,底线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事的基本原则;就社会而言,底线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和基本保障。大自然是有底线的,如果逾越了大自然给我们划的底线,自然界就要惩罚我们,就可能发生干旱、洪涝、污染、雾霾。做人是有底线的,如开会带手机,就可能会干扰会议秩序;患了感冒,不加遮掩的打喷嚏,就可能把细菌传给别人,这些表面看是细微的小事,体现的是社会公德的一个方面,也是底线。共产党员是有底线的,党纪党章党规,就是党员的底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都划出来了。领导干部是有底线的,忠诚、干净、担当就是底线。
2.规矩纪律就是紧箍咒。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意思是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和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天很高,海很阔,鸟和鱼看似自由,其实他们也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鸟离不开空气,鱼也离不开水。鲨鱼再厉害,到了岸上,小小的蚂蚁就可以把它啃得骨头都不剩。所以对于人来说,没有绝对自由。任何人都要受到环境乃至制度限制。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武艺非凡,没有取经之前,无法无天,大闹天宫。为什么这么一个无拘无束的孙猴子最后能够在唐僧的领导下,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原因就在于唐僧有能控制孙悟空的紧箍咒。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其实就是约束他的行为规范。只要猴子不听话,唐僧就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再也不敢不服管教了;有了这个行为规范,唐僧的团队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了。相对于党员来说,党规党纪是戴在我们头上的紧箍咒,是保护党员的护身符。孙悟空每次外出办事时,总给唐僧用金箍棒画一个保护圈,唐僧只要不走出这个圈,就会受到法力的保护,但我们每次看到的都是唐僧忍不住走出圈外,往往被妖精抓走。这给我们党员什么启示呢?只要我们在规矩纪律约束下工作生活,不越雷池半步,就不会触犯紧箍咒,纪律也就会成为我们的护身符。
3.纪律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说,就靠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党规。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离开这一条,“从严”就是一句空话,“管党”就会流于形式。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铁的纪律。党的纪律对每个党员来说都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党员的存在。上到政治局委员,包括曾经的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郭伯雄、徐才厚,下到普通党员,上到老虎,下到苍蝇,违反纪律照样追究。作为党员,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视纪律为带电的高压线,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接受纪律约束。
三、共产党员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一要明白一个道理:畏法度者最快乐。我们做任何工作,任何事情,都要有法纪观念,始终做到敬畏法纪,特别要把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转化为自身的信念、信仰,始终做到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履行职责,生产和生活。据历史资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们:“天下何人最快乐?”有的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最快”,也有的说“富甲天下者最快乐”„„群臣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朱元璋听了却摇头不止。“臣以为,畏法度者最快乐。” 一位叫万钢的老臣意味深长地道出自己的想法。朱元璋听后却频频点头称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可谓人之天性。但以何为乐,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如何让自己快乐,时至今日仍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我认为,“畏法度者最快乐”给人的启示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畏法度”是追求快乐的底线。
所谓“畏法度”,是指敬畏法律而遵纪守法,避免法律惩罚而不越雷池。个中道理十分浅显,常言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心里踏实坦荡,也就不会整天提心吊胆,没有担惊受怕的忧愁,生活自然充满快乐。反之,如果无视法律约束,作奸犯科,违法乱纪,即使躲过一时,内心也始终惶恐不安、备受折磨,时刻担心东窗事发,何谈快乐?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作案后,尽管成功外逃多年,却因为承受不了内心的恐慌和煎熬,终于投案自首的一个个事例就是明证。
党纪国法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犯了法律就会失去尊严和自由。辩证地看,谁滥用了今天的“自由”,谁就在为自己的明天打造手铐;谁突破了底线,行为就容易出轨,谁就可能酿造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三重悲剧。因此,共产党员要想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就必须严守规矩和纪律这条“红线”,自觉筑牢思想的防火墙,编好行动安全网,任何时候都不越雷池一步。
二要努力做到一条:严于律己。共产党员要讲规矩、有纪律,在接受外界监督的同时,关键在于党员自身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在内心深处把规矩和纪律立起来。古人讲“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意思是说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这句话强调的就是“自律”重要性。应该说,一个党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党章党规,党纪国法里写的清清楚楚,大多数党员心里也是明明白白的。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人不能交,什么钱不能拿,什么事不能做,是有明确界限的。但之所以不断有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抱侥幸心理。东汉有个叫杨震的官员,担任过荆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大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县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只有我知、你知。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杨震的这种四知精神就是对自律的最好注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往往是不幸的开始。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每一个党员都要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不触雷,不踏线、不打擦边球,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做一名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合格共产党员。
三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中国有句古话: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人可欺,天不可欺。”都是告诫人们要正直做人,坦诚做事,心有敬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二战”前留学德国,当时他了解到的德国人伐木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几十年后,季老回忆道: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已经明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滥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执行了规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为什么德国人在战争混乱、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坚守法律规定,关键还缘自于内心对法律的敬畏。
为什么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最终出事?因为在这些人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不知不学党规党纪,早把党纪、国法、制度丢得一干二净,根本不把国法党规当回事,在他们心中,哪还有敬畏?完全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架势,没有戒惧之心,久而久之,自然容易堕入了违纪违法的深渊。2005年6月26日,安徽省池州市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4名乘车者与一名行人因碰撞发生争执,将这名行人殴打致伤,引发群众不满。随后,在少数不法分子的煽动下,不明真相的群众越聚越多,发展到打砸抢烧,造成多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受伤。据了解,当时身为副省长同时未卸任池州市委书记的何闽旭,正和一名情妇在池州市辖的九华山上,接到报告后却不闻不问。后来,得知事态紧急,才向情妇告假下山处理公务。
“表哥”杨达才,最初就是因为不敬畏生命,引起舆论声讨,直至丢官。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导致36人遇难。当时身为陕西省安监局长的杨达才赶赴事故现场。一张新闻图片拍摄到,在车祸现场面对一具具遇难者遗体,杨达才居然面带微笑,立即引发网友不满,受到公众质疑和抨击,随后被人肉搜索,先后为杨达才找出11块名表,总价值超过20万元。由此杨达才被戏称为“表叔、表哥”名号。鉴于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不当笑脸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立案调查,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作为每一名党员,我们都应该心有敬畏。古语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才会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才能遵循规矩、守住纪律底线。
第三篇: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如何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第一、要学纪律、懂规矩,做到时刻心存敬畏。俗话说:无知无畏。意思是讲,不懂道理,就不知道害怕。因此,知纪才能守纪,党员干部只有学好党章党规,才能明白哪些红线不能碰,哪些雷区不能触,才能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自觉按原则和规矩办事。心存敬畏,就是要对法律保持尊重、坚守和敬畏之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碰、法律底线不能越的观念。1954年3月2日,毛泽东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有人求我将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李淑一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请去信问一下李淑一先生,看她还有什么意见。原来,是有人请求毛泽东推荐李淑一去国家文史馆当馆员。柳直荀是我党的先驱者,是毛泽东的挚友,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李淑一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能诗善文,颇具才气。给烈士的遗孀推荐一个工作,对毛泽东来说,应该不是什么为难事吧。然而,毛泽东踌躇再三,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未便再荐”,愿以自己稿费相助。之所以“未便再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心中时刻牢记并恪守着“规矩”二字。
第二,慎思笃行,做到言行讲规矩守纪律。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 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党员干部必须明确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始终存有“权为民用”的敬畏之心,坚持严以用权,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真正做到依法依规用权。
第三,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强化纪律和规矩的执行。在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面前,党组织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抓敢管,有纪必执,执纪必严。有人说:“早一点批评教育,总比后面处分好;早一点处分,总比最后开除好;早一点开除,总比坐牢好。”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发挥监督作用,纪检部门要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敢抓敢管,坚决改变执行纪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状况。
第四篇:立足岗位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立足岗位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
党的规矩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对于我们这么一个大党来讲,党内规矩须臾不可或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守纪律讲规矩。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和巩固。除了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外,就是始终坚持对党员进行根本原则教育,始终保持党员的革命性和首创精神。使党员在各个时期、各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从而保证了党的事业不断胜利。今天,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就自己在工作中如何立足岗位做贡献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好干部,简要汇报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做党性强、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模范。在工作中自己始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坚定的与党中央、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工作、终身奋斗。首先在政治上做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好干部。
二、牢记根本宗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模范。在工作中始刻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对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要热情接待,细心办理,耐心负责地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视群众如亲人,视群众如兄弟。积极主动的为群众服好务,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三、增强纪律观念,做严守党纪党规的模范。纪律是胜利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工作中自己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严格在制度下来开展各项工作。自觉地服从组织上的领导和管理。积极主动的与兄弟部门搞好配合协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自己要虚心、真诚向各位领导、同事学习。注意团结同志,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四、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认真学习行业法规、政策,并且读懂弄通,正确理解,帮助对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进行正确决策,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要灵活运用政策,工作中要做到能快则快、能简则简,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方便群众一趟办完。既注重量、更注重质。把群众感到方便做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群众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五、增强道德素质,做文明的模范。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做到文明服务、文明工作。敢于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学习业务及科学文化知识,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各方面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的工作作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紧紧围绕中心确定的各项工作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第五篇:“讲规矩、有纪律”党课讲稿:讲规矩、有纪律,做到遵守纪律合格
“讲规矩、有纪律”党课讲稿:讲规矩、有纪律,做到遵守纪律合格
“讲规矩、有纪律”党课讲稿:讲规矩、有纪律,做到遵守纪律合格
纪律规矩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和“护身符”,严格遵守就会得到保护,肆意突破就会受到惩戒。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共产党员来说,除了国家法律,党的章程也是最大的纪律和规矩。
一是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总书记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法干警必须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与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妄议中央,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纯洁的党内同志关系,决不允许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个人“小圈子”;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 请示的请示,该 汇报的汇报,决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要强化党员就是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积极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不断深化“执法办案不严不廉不公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梳理排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执法司法不公等问题,着力解决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司法腐败案件,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三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尊崇国家法治,严格依法办事,是讲规矩、有纪律最重要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具体的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追求,全体党员干警一定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要正确处理好人情与原则、人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自觉抵制庸俗关系学、正确对待人情,切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交往当中讲政治,做到讲人情不错位,讲人情不丢党性,讲人情不违反法纪,当亲情与党性、友情与政策、恩情与法律发生冲突时,要坚持党性原则、国家法律高于一切,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举头三尺有纲纪”,每一位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守纪律、讲规矩,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决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