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

时间:2019-05-13 00: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

第一篇: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

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想学、会学

内容摘要: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得快乐,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快乐后他们就会更加的想学,也只有在他们主动想学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学得更好!而本文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作为一名老师怎样让自己的学生做的快乐学习、想学习、和会学习。

一、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中快乐学习

学习本来是相当快乐的,因为知识可以武装我们,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加我们的修养,有了知识你就有了说话的地位。谁都不会嫌自己学的知识过多么,那知识从那来? 当然,那只有我们去不断的学习,用学习的成果换取的快乐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快乐么?我们不因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这样只能证明我们的思想在慢慢枯竭,不会达到一个高点。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发挥你自己的本能。我们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这样才能让我们学得更好,学的更开心。那么,我们作为下一名老师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更快乐呢?

1、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

要做到“玩”最起码要让学生参与的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让学参与到课堂上来呢?首先,课堂上教师的机智、幽默、生动、风趣可以让一堂枯燥的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老师可以在一些课堂上让学生划分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睿智的思辨就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愉快的40分钟。再次,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角色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性,又可以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感情,使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的融洽。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习中的两个具体的实例来分析一下: 【案例1】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上册的那篇《快乐王子》这个剧本时就用了这种方法。上课前一天我叫学生自己回家熟悉一下课文,告诉他们第二天要他们讲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这个情景剧,这是我的一个准备工作。第二天上课我首先就让学生来这个故事的剧情,好多学生都举手要说,我就叫他们划拳来抉择由哪些同学来讲,后来在讲的时候有些同学还要边讲边表演,讲完后我要其他的学生指出他们讲得好的地方和讲得不好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给他们鼓励。接下来,我再叫学生分角色表演。

分析:在这堂课上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还要我和他们一起表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还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进去。这样,就使这堂课变得更加的有意思。像这样,把课文里的某某转换成生活中的自己,借助课文内容用自己的真实身份进行交流。如新教材中的这篇《快乐王子》,学生们根据对话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编制和修改剧情,然后在课堂上表演,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同时也为其他同学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欲望。扮演角色法也就是担当课文里的一个角色来进行表演。由于此时学生就是课文里的角色,从而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文里的角色有一种亲切感,自然对课文里的语言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切的认识体验。通过表演对话,使学生在特定场景里表现特定的人物,而且还使学生对语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起到了促使学生学习应用语言的作用。

在这堂课上首先我发现学生们都学得很高兴我也教得很轻松。我还发现,因为是学生亲身去体验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所以这样的学习让他们的记忆比起一般方式的学习都要牢。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上课可能有学生去玩去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你错了,实践证明:只要你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课堂就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事半功倍。从这堂语文课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时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我们也可以把课堂变成学生“玩”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学生可以学习得如此快乐。

2、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认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应为课堂上表现突出,回答问题机智灵活,经常得到老师的奖赏,回到家也经常有邻居夸奖我。七八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并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课堂上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我在上文也提到了:作为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您的表扬。让学生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如果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快乐的。

(二)让自己的学生想学

1、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让学生喜欢你的人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我们要怎样成为一位学生心中的喜欢老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要让学生喜欢你你必须先喜欢你的学生,爱你的学生。一个好老师,意为着什么?首先意为着他热爱孩子。实践告诉我们:“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我所说的这种爱不是一种偏爱,不是指那种只对少数人的爱,而是作为一个老师对所有学生无私平等的爱。教师蹲下身去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短短的评语„„,这寄寓着教师用心传递的关爱,常常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般说来,教师喜欢聪明、活动、漂亮、听话的学生,但老师不应该也不能歧视那些“调皮”的学生。因为,哪怕是老师的一点不慎的偏见,都可以阻碍一个未来的人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权利,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有了尊重,教师才可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了尊重,才可能使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

第二,在课堂中学会幽默。我相信幽默感也是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了幽默感,人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彼此交流思想和看法。缺少幽默感,生活就变得非常单调和枯燥。总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幽默能化沉闷为活跃,化紧张为轻松,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峰回路转,别开生面。教师幽默的语言魅力也自然地吸引着学生,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学得欲罢不能的效果。在课堂上要结合具体情况恰到好处的运用这种幽默,比如,课堂上你用故意犯错,或者在关键时刻插上一句非常不标准的英语,又或者你可以结合课文突然来一段非常夸张的表演等。这些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结合我在实习时课堂上的几个具体案例来说一下:

【案例1】有一次我在下午给我们我们班上数学课,因为学生下午都很累听课一点精神都没有。我就开玩笑说:“我在讲台上,讲得是不堪疲惫,而大家在讲台下听的却是“疲惫不堪”,哎„„”。众生听之一笑。于是都打起精神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了。

【案例2】这也是下午我去给一个班去上课,我叫上课,然后同学们都站起来叫到:老师好?我紧接着就来了一句:众亲家免礼,平身。

一般通过这样的幽默都能使学生打起精神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而且学生也会觉的你很和蔼,在课后敢且愿意问你问题。这样你和你的学生会相处得越来越好,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这是我在教学实习中总结的经验,我在我的教学中也经常地应用,也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第三,面带笑容懂得鼓励你的学生。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尽量的引导或者提醒他们,这样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我也就有了表扬他们的机会。在实施表扬和施鼓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1)鼓励一定要及时;(2)鼓励要做到恰到好处,要客观公正,不要表现的太过。

作为一名教师,你做到了以上这些,你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2、要想让学生想学就必须上好每一堂课,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

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却是教师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教学技巧的一次检验,是辛勤劳动与智慧积累的结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各有各的体会和见解。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结合本人在教学实习的心得体会,提出如下看法: 一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备好课。在备课时一定要弄懂以下这些问题:(1)本次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2)对本次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本次课与前次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5)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主要是教学方法)?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可以说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所有的老师都不应该打没有准备的仗,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这一环节的工作。在这里我别要说的是我实习的那学校的一个问题,我实习的那学校好多老老师他们一般不写教案,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说,他们教了那么多年的书了,对教材很熟悉,没必要写,可以把那些时间用到教学工作的其他方面中去。当然,我并不知道这是否反映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我们那学校确实存在这一现象。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有的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他的课堂确是非常的“乱”。那么为什么他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呢?造成这种“乱”的原因有那些呢?

1、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2、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3、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维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或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在每天八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但有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什么意思?不知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一段时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一段时间却又死气沉沉,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半节课或一节课时间陪他们玩玩游戏、唱唱歌或做一些表演来调动一下情绪。心情好了,做事、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其次,教师要“爱”学生。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疾言呵斥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造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当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正确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我经常走下讲台,因为这样一方面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等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总是“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很不利的。

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我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差生这类孩子不是不学习,而是不会学习。也就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用了很多的时间结果却是事倍功半,也就是许多家长所说的,看着他在学习,但就是不出成绩。这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所谓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习惯,也就是学习的一些程序,是哪些东西先做,哪些东西后作的问题。在这里,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谈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预习

告诉学生在预习时,第一、要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框架,这是最基础的东西;第二、扫除绊脚石,把以前学的还没弄懂的一定要弄清楚,特别是理科类的,因为它的连续性特别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第三,在预习的过程中把没搞清楚的地方画下来,好把它作为第二天听课时重点,学会带着问题去听课。

2、教学生学会记笔记和整理课堂笔记 让学生知道上课时除了要专心听,勤思考,力争当堂懂,基本完成理解任务外,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尤其是像奥数比较难的课程更要做好笔记。比如,记数学课堂笔记,抓住一个原则就行了,略记----就是只记录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略去。这样,可以省出时间来思考问题。课堂记的笔记内容还要学会整理,在整理中要做到系统完整,还要留出副页。副页的作用有:第一,听课时产生的见解或体会,已出现的错误,易混淆的概念,温习笔记时产生的见解和体会。第二,从课本以外的同类书中摘录与笔记内容有关的内容。第三,补充课本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老师没讲到的,自己总结的规律。

还有,整理的笔记还是要复习的。不仅是温故知新,还要对过去的笔记进行补充,达到自己对过去知识的更高认识。

3、教学生学会复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会去复习,他们在课后就做作业,不会的东西再查课本。为什么呢,这当然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老师的原因,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给学生留很多家庭作业。造成学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这种做法的最终的后果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不了,效率很低。正确的方法是,课后作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复习课堂的内容,而且要及时复习。当天的课程一定当天要复习!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做复习或预习,我想这样达到的效果可能更好。

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不去复习而是不会复习,这里我介绍几种供参考的方法。一是“过电影”,二是看课本,三是整理笔记,四是做作业,五是看参考书。这里整理笔记和做作业不作介绍。“过电影”全凭脑子想,把老师讲课内容在头脑中重现一遍,对于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就要及时的查看课本。看参考书,要有选择的看,一般我们的老师会推荐你看哪一本书的哪一部分,不是看一本书的所有的内容。复习完了之后问自己两个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好没有?(2)基本的解题方法掌握了没有?

4、教学生学会总结

我所说的总结不是教师的课后总结而是学生的对学习情况的总结。当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和看了很多参考书后,对某一类题可能会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时可以总结一些解题的规律。如果学生自己不能确定自己规律的正确性,可以向我们老师请教。总结是要告诉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头脑内理清今天学习内容的主要框架结构。(2)问自己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在哪,自己掌握了多少。(3)然后把自己没掌握或没完全弄懂的地方翻开书在自己琢磨一下,要是还弄不懂就等第二天问老师。经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我们到底还有什么欠缺,在哪里欠缺。这样为我们的下一步学习就更加的有底。

总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学会。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与年龄的差异,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我想:一个老师如果老师能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做到让自己的学生乐学、想学、会学,那么他的学生将是最幸福学生。

投稿者: 舒柏银 湖南麻阳县

发表于《中国教师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9,邮发代号:1-19

分享

0

第二篇:学生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学生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行为礼貌歌 小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经常用。见朋友,点点头,实在匆忙摆摆手。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谅解说包涵。拜访人,说求见,无法满足说抱歉。

妨碍别人时,要说对不起。别人致歉时,应说没关系。

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表和语言是否文明影响到人际交往。仪表大方要求人们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过于随便,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语言文明是指在公共生活中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分寸适度,不讲脏话粗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夺理、恶语伤人等现象。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矛盾摩擦,应该谦让为上;碰到那些不大讲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气量、涵养,善于以礼相待,化解矛盾。当然,碰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不能谦让,而是以理予以反对和谴责。

再次,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对老人要关照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对儿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谦让,适当提供一些帮助;对妇女,要尊重她们人格,交往中自然大方,语言温和,礼让她们先行,对她们遇到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对残疾人更要特别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给他们方便与帮助。

另外,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文明礼貌的“五句话”和“十字用语” 文明礼貌五句话,是上海市在总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倡导的,并把它谱成歌曲,在电视等媒体中播放,广为传唱。这五句话的具体内容是: 文明礼貌,使你添风采; 称职工作,使你增自信; 周到服务,使你受尊敬; 热情助人,使你更快乐; 勤奋向上,使你永充实。

文明礼貌十字用语,即“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第三篇:怎样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怎样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我认为,在课上,全体学生能有所得,他们就会对你的课有认同感,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风气,就会喜欢你的课。像我们这样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上课讲话吵闹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怎样才能让他们也安静下来听课呢?我想,作为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了。我的工作时间并不长,经验谈不上,下面就围绕着咱们今天的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吧。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的:

第一、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先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第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学会控制课堂。

那么如何控制好课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为什么会“乱”呢?我们先来找找原因:

一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

二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三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学生在每天八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第三、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上好第一节课。“第一节课”是指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中所授的第一节课,它的任务与一般课的任务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上好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第一节课,每个学生都会期待他的新老师,若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为以后上好这门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

首先,要注重仪表美,使学生感到你是位可亲的老师。其次,注重感情因素。

第四、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认真备好每节课。

说到备课应该是每个老师的拿手好戏,怎么备,怎么上,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就不在这罗嗦了,只要你把课备得精彩,还怕学生不喜欢吗?

总而言之,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把课上好,上课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关爱学生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关爱学生

周窝镇西章明德小学:高凌飞 *** 邮编053300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爱心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首先爱学生的基础是尊重学生;第二,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赞赏;其次要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心声;最后作为教师还要无怨无悔的奉献,同时还要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总之对孩子多一份爱,多一份责任,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不愧对教师这个称号。

【关键词】奉献 责任 关爱 尊重 赞赏 倾听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特征是履行教育教学、教书育人职责。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时时处处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心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爱,一切教育行为都必须以爱心为出发点。

一.爱学生的基础是尊重学生

人类教育的层次要求是尊重,在教学中要建立以尊重为基础的爱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人格、个性、兴趣、爱好和选择等各方面得到尊重,从而实现愉悦身心的教育。只有满足尊重的需求后,人才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体验,进而使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认识,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奋进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这是外推力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学中应多一些‚“以爱为根,以人为本”的尊重。建立在非尊重基础之上的不明智行为对学生人格和身心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的人格长期被侮辱、自尊被践踏、自由被剥夺,教师、学校甚至任社会将在他们心中得不到信任。若此,亲其师信其道的亲和力就不可能形成。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出现心理变态、性格扭曲等现象,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尊重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爱学生就要给予适当的赞赏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赞赏效应赞赏,它是指一个得到价值的肯定的人,在受到赞赏时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满足。如果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不妨改变指责、批评的态度,换一种心情,把对他的批评或责备变成一种对他的期待,试一试找到他的闪光点,然后真诚地表达出来,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人,可以会收到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得到意外的惊喜。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和体会到赞赏对一个学生成功的重要性。赞赏,它可以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赏识别人。赞赏,它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快

1快乐乐地学习,在家里轻轻松松地生活,最终赢得家长的信任。那么,多给那些艰难跋涉的孩子一份赞赏,一份真爱。让我们用充满爱意的丝雨,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露,来滋润孩子们纯洁、美丽的心灵,让他们灿烂的生命之花在明媚的成功赞赏中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爱学生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弦,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教师要拔动学生的心灵之弦,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使学生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随时会出现学生的质疑、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都是学会真诚地倾听。在课堂上,特别是学生自由讨论时,容易脱离都是的预定但这恰恰凸显了他们的思维活跃之处。此时采取的对策就是倾听,正是这一次次的倾听使学生激发出他们的智慧火花,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诠释;正是这一次次倾听,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失利时,走了低谷,向新的起点奋进;正是一次次倾听,使他们在心理上不再对教师设防线,融洽了师生感情,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无声地关爱,在为他们加油,在为他们指航。

课上如此,课下亦然。学生们的心声往往在不经意的语言中流露出来,这时,便要求教师以细心地倾听来给予关注,对于那些涉及到他们的学习、成长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给以关注,并在工作中逐步尽力解决。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我并没不被重视,让他们更自信地健康成长。

四.爱学生要无怨无悔的奉献

教师的职业本身决定了你必须有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教师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对这种奉献精神的不断延续。教师的爱心会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他们会以各种形式、以爱心去温暖更多的人。但“给予、奉献”并不意味着单向的“失去”和“牺牲”,相反,在奉献的行动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自已拥有的智慧和自已的潜能所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便是教师生命的写照。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花,灿烂一片心地;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建一处花园,添一片绿荫,染一片色彩。奉献就是收获,给予就是回报,无怨无悔。做为都是,我曾这样想: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不是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具有崇高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具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才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教育中只有拥有这种博大无私的爱的奉献,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感爱人性的光辉沐浴,激发起他们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恩之心、崇高之情,从而对人类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并产生常常的敬畏与向往。让学生在人生的烛光里收获知识、开发智慧的同时走进一个丰满而美的精神

世界。我真切地体会到,教育中离不开爱,只有真诚的爱之奉献,才能构筑人类精神的大厦,铸就人们心灵的丰碑。

当教师用各种爱的形式把自己的知识、思想、倾听、赞赏、热爱甚至忧愁给予学生时,当一颗颗心灵因此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生存价值的时候,就是一种主动、积极和快乐的创造。都是在给别人知识的同时,自己的知识也更加丰富起来;送给别人真理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真理,把别人培训成人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人。作为都是就要用这种无声地爱来教育他们,正如杜甫的一首待中所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五篇:让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中流光溢彩

珍视学生的感受,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感受 提高阅读能力

感受教学由来已久,追溯历史,它是传统教学中 “自得”(孔孟)、“隅反”、“切己体察”(朱熹)、“沉潜涵泳”等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心理学认为: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受到客观事物剌激而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整体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的刺激主要来自于课文的语言,所产生的反应主要是指一种情感反应,是心灵对语言刺激的一种回应和观照。《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为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角,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儿童自己的行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很难落到实处,总会出现偏差:或教师牢牢的掌控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施展才华”中浪费;或不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强行灌输;或过于随意,致使课堂上学生放任自流„„

因此,展开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体,将阅读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直接去面对、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语言。然后,利用儿童语文学习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按语言发展的规律引领他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感受性阅读教学就是在语言的不断地、大量地冲击之下习得的,更重视对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冲动、情感共鸣。所以,更应该让学生去感受,在感受中获得关于语言的鲜明经验,在感受中体验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善美,在感受中焕发自己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使感受性阅读更好地发展儿童语言?下面,笔者就以教学中的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感受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准确把握感受文本的重心——“掌声”送出的仅仅是同情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在自己进行准确地解读之后,才能引领学生正确地走入文本,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座桥梁,激起学生的阅读感受。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那就无法与学生一起“入乎其中”,无法接近文本,融入文本,体会文本中包含的万千情致。

默默坐在角落里的英子由于自己身体的残疾而变得自卑,或许她认为自己是个被世界遗忘了的孩子!于是,她不曾在阳光下踢过足球,不曾与同学踢过毽子,甚至连放学时也总是等到同学们都走了,自己才悄悄地离开座位。对于一个小女孩而言,这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可怜。许多老师在解读《掌声》这篇文章时,1 头脑中都会浮现出这么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形象。于是,我曾经听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1)学生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2)划划找找,哪些句子看出英子很可怜?

(3)呈现句子,研读感受英子的可怜、痛苦与内心的挣扎

(4)想象说话,如果此时你就是英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5)文字资料和课件出示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桑兰、汶川地震伤残群众等残疾人,说说感受

(6)把掌声送给英子,我们都是她的好朋友

于是,一节课中回荡的是哀戚的音乐和凄凉的气氛,营造出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凄风苦雨,英子那可怜、痛苦的形象深植于学生的内心。学生们沉浸在英子痛苦的世界中难以自拔,把英子内心的痛苦放大了岂止一百倍。与课教师和学生都很感动,但是,细回想,这位教师对文本的定位取向是否出现了偏差,这掌声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每次都一样吗?本文仅仅只是要学生去同情英子吗?我们是要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而另一位老师的设计简练清晰: 初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1)读全文,划划找找,“掌声”在文章响起了几次(2)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响起的

(3)这掌声中,我们放佛听见了同学们在说。(4)课件出示一些残疾人的例子,你愿意把掌声送给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你曾经收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心情怎么样? 两位老师的设计有些相似,但是文本的重心却不一样。第一位教师更关注“英子”这个主人公,设计虽精致,却总感觉像是油浮于水面,只是表面的一层,又如隔靴搔痒,切入不了文本的基点。阅读就是对话、就是理解、就是与阅读对象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当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指向性的偏差时,这个阅读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而第二位教师的设计更关注“掌声”,以掌声切入,以掌声收尾,条理清楚,重点明确,中心突出,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鼓励。正确地选择文本的重心,一开始就确定整个文本的基调,这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正如王菘舟老师在《文本解读三人谈》中提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段的处理,“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天怎么蓝,空气怎么清新。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把基调定在很美好的感觉上。但是你如果去细读就会发现,这样处理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有四个字被忽略掉了——“早先有过”。这一个词其实把整个文本的基调都定下了。它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些东西是过去的,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们再来读天蓝水清,产生的就是一种悲凉的怀念,而不是享受。

二、正确选择感受文本的路径——“伽利略”真的胆大妄为吗?

“一千个观众眼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特点而选择感受文本的路径。解读文本既可以走理性之路,也可以走感性之路。不过如果过于强调理性之路,儿童很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很难实现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对话。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一篇晦涩难懂的说明文,篇幅也长,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说“畏如虎”,那么师生如何“拿”下这拦路虎?在对文章 进行初读之后,我提问:“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生板书勇敢、敢于追求真理、固执、胆大妄为„„)“那么伽利略胆大吗?妄为吗?”课堂上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接着让他们去文中划找句子,用文中的依据来反驳对方。再在学生找到的语句中去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去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去体会说明文遣词用句的准确性。

将“胆大妄为”这个词语一分为二进行提问,这样的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讨论辩驳中自由地阅读;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视野的融合”(伽达默尔),没有读者自身经验的调动、投入与融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与交流发生。进入文本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有取舍的能力,要有甄选的眼光,用恰当的途径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再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阶梯推进语言感受的层次——周总理办公室的摆设极其简单!

叶圣陶曾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像嚼口香糖那样反复品味词句,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按儿童语言感受的特点慢慢地把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感人肺腑的情,品出个中情味和意蕴。这个过程形同梯阶,回旋往复,层层推进,一次次撞击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迸发出更为强烈的体验与共鸣。

王崧舟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层:他的主人可能是谁?这里曾经有过哪些摆设?现在呢?(如此而已)第二层:“极其简单”到底有多简单? 第三层:这里应该有些什么摆设?

第四层:现在呢?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简单的是陈设,不简单的是? 首先通过这“高达的宫殿式的房子”曾经有过些什么?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通过“清朝摄政王载亨”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这宫殿曾经多么富丽堂皇,装饰品多么价值连城。接着回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极其简单”,一个总理的办公怎么能如此简单呢?“这里还应该有哪些摆设?”无论怎样的摆设都是理所应当的啊。可是这儿却“极其简单”!通过这巧妙的阶梯式的教学设计,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上教师的几次追问,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层层深入,周总理那艰苦朴素、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从字里行间蹦入了学生的心房。

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般从语言的形式开始,从形式感知内容,从内容通达情感。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促使他们只能先粗浅地认识这一段文字,王老师的设计先带领他们解读句中的词语,再解读文字背后的讯息,进而感受语言所表现的情感。这么一个阶梯式的设计,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是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神是灵动的,随着情感变化闪现着不同的光芒。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和想象说话中,孩子们走进了中南海,走到了轻轻咳嗽着的周总理的身边。

四、有效选择语言感受的策略——“风光”“人情”之美在词句间流淌!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1)在语义矛盾中感受。“矛盾冲突”的价值,首先要从文本的意义角度来考虑。老师设置的“冲突”应该利于“文本的意义”的揭示。“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句话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文本中隐藏的矛盾冲突转化为情境性的画面,从而丰富情感与启迪智慧,而矛盾与冲突就是这个情景性画面的核心!

(2)在语义比较中感受

一般来说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主要表现在能从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和句子中,选择自认为最准确、最生动、表达效果最好的词语和句子,从而创造出美的言语,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读者就可以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去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情感,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比照词语和句子的差异引导学生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

比如:“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飞”与“奔”、“跑”、“赶”、“冲”、“涌”„„通过带到句子中比较,发现“冲”不好,这是欢迎,不是打仗;“涌”一般是描写水的,这是在草原上,不合适。“飞”不但写出了速度快,而且好像还表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很明显,学生对“飞”最初只是意义上的理解,通过比较、对照,就能够感受到作者浓缩在一个“飞”字上的情感,和这个“飞”字所传达出来的无限的韵味,这就是真正的语言感受。语文课正是要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运用”。

(3)在想象体验中感受 要体验蕴含文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比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想想,此时蒙古族人民和藏族客人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放飞学生的思绪,于笔尖流泻下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4)在感情朗读中感受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可以先用以情传情的范读或者运用多媒体,激发朗读兴趣,接着是入情入境的个人或小组朗读,再用以情煽情的引读,最后是以情激情的配乐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必须在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朗读,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5)在随文练笔中感受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美妙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儿、草原写活了,写出了草原那隽秀的景色。我引领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用“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进行随文练笔。学生用海上的白帆、夜空中的星辰等进行比喻,更为深切地体会到了草原之美。

客观地说,感受性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沃土,我们不但要关注儿童的感受,还应该珍视儿童的阅读感受。但是,感受性阅读仅仅是儿童阅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和整个阅读教学有机地联系和整合,要符合儿童语言发展和语文教育的规律,这样最终才能让儿童的感受在课堂中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7月。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沈大安 藤春友王菘舟,《文本解读三人谈》,《语文新天地》 4.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版。

下载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得知识的主人。教师最......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5篇材料)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全文5篇)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仁怀市喜头小学校本部姓名:罗章琴联系电话:***作者简介:罗章琴,女,汉族,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教于喜头小学,曾多次年......

    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怎样做[5篇材料]

    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怎样做 耿马一中 董 仙 【关键词】教师 课改 自主学习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正在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新型课程实验,这些多种多......

    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我学习我快乐

    浅谈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我学习,我快乐 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 陆慧贞 一、重视情景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

    让情感在课堂中飞舞

    ——《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世界多美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必然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

    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一、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