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学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精选)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面临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除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尤其要具备良好有效沟通能力。在校护生缺乏社会经验,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操作过程中不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当前我国4-2-1的家庭模式,家长对患儿过度关注,学生在临床岗位,面对患儿及家长时就会胆怯、紧张、易产生交流障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患儿家长不配合护理人员现象,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有效沟通应用在儿科护理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体验式学习中强调“说中学”“做中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质和潜能。成为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在创设情境模式内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加强与临床工作联系,通过角色体验,体会到患儿及家长的心情,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
一、对象与方法
以2013级普通护理专业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该班分为试验班(33人)和对照班(36人),每班分为5个组,一组6~7人,设组长1名,负责教学任务的组内分配。由同一名教师进行讲授,使用相同教材。试验班与对照班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其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单元设置编写病例,由于护生尚未接触临床,课前护生负责收集病历,课下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确定病例后模拟临床场景,让护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分析感悟体验,制定处理对策,并系统实施。试验班增加角色互换,在每个病例中设置医生1人,护士2人,患儿1人,患者家属2~3人,由护生模仿医护患三方,每次变换不同角色,引进标准化病人的同时,针对儿科护理对象特殊性,引进标准化病人家属,不同家属代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学生自由发挥,侧重护生与家属沟通。课程全部结束期末考试,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二、结果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1.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三部分:理论基础知识,包括A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共50分;病例分析题20分,考核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实验30分,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与整体思维。实验考试与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部分阅卷由同一名教师完成。实验班、对照班理论基础分别为41.72±5.63和42.15±3.12,病例分析分别为13.71±3.73和14.12±4.21,实验分别为24.28±4.22和20.15±3.09,两个班级的理论基础、病例分析、实验的P值分别为0.125、0.072、0.013。
两班在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病例分析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两班在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部分成绩没有明显区别。实验成绩P值0.013<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班的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班。
2.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为三点记分制选择题。发放调查问卷69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1%。问卷调查结果为:情景设置有趣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15±0.62和2.13±0.57,P值为0.125;课堂演练针对性强、贴近实际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22±0.52和2.21±0.27,P值为0.15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1.71±0.64和1.74±0.27,P值为0.10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13±0.56和2.16±0.66,P值为0.097;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23±0.52和2.02±0.47,P值为0.015。
调查结果看出,两班在情景设置有趣、课堂演练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明显改善、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应用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这些方面的提高。
三、讨论
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医学专业,更是一门人文专业,要求学生必须以人为前提,关心人,理解人。儿科护理学作为特殊护理专业,小儿自身特点及现代家庭对小儿患病的重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做到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沟通工作。
1.有效沟通对于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护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加入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体验式教学,在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方面并未显示明显优势,但在实验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说明加入有效沟通的方式不仅锻炼护生的沟通能力,在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交流过程中强化了技能的操作,规范了相关的技能操作标准。
2.有效沟通对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加入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体验式教学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优势。分析其原因,传统体验式教学由于每次情景的设定的类似,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而有效沟通的加入,让情景再现既相似又不同,吸引了护生注意力,增加护生对该环节的期待值,情景模拟平台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护生不同的沟通方法,这样能激发护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热情。
3.有效沟通对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护生职业素养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需要理解患者感受,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的每一次工作都是使患者身心达到完美状态的道德观念实践。通过有效沟通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生在理解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护生作为不同的角色来看待护理工作,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人文关怀的意识是无法真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起理解信任。因此,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人文关怀意识。
四、结语
将有效沟通融入到体验式教学中,能够改变护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护生职业素养,使护士更好地适应未来护理工作需要。
Pediatric nursing is a life science, is a practical subjec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fac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nursing object, asked the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have rich knowledge, strong operation skills, especially must have goo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lack of soci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practice or internship operation can't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Current our country the 4-2-1 family patter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excessive attention, students in the clinical work, the face of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will shy, nervous, easy to produc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often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nursing parents don't cooperate with nursing staff phenomenon,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a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let students in actual experiential learning emphasizes the “high school”, “said high schoo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changes, inspire, adjustment, sublimation of the students' cognition, emotion, meaning and line quality and potential.Become a more lasting learning style.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learn 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in the establishment situation pattern, strengthen the contact with clinical work, in th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he mood of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children and parents of psychological understanding demand, learn empathy and humanistic care.A, objects and methods To level 2013 ordinary nursing specialty, 69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lass i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class(33)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36), each class into five groups, a group of 6 to 7 people, a group leader 1, responsible for the teaching task allocation in the group.Taught by the same teacher, using the same materials.Experimental clas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are implement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ode, its steps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unit set up the writing case, because of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have not been contact, nursing students before clas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llection of record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lass through the network platform, i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determine the cases after simulating clinical scenarios, let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cooperation, study feeling experienc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Experimental class increase the roles were reversed, in each case set 1 doctor, nurse 2 people, 1 children,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2 ~ 3 people, by the nursing students to imitate the medical risk of three parties, each different roles, the introduction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pediatric nursing object particularity, the introduction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families, families represent different personality, different age, students, focusing on the nursing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families.Course all over the final exam, and questionnaires to the students.Second, the results All data results in this study carried ou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SS software, using t test, P < 0.05 fo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1.The examination results.The final exa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knowledge, including A type choice, fills up the topic, nouns explain topic, the short answer, A total of 50 points;Case analysis problem with 20 points, assessment students overall nursing ability;Experimental 30 points, the main assessment of the student beginning ability and the overall thinking.The experiment test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case analysis part marking performed by the same teacher.Experimental cla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were 41.72 + /3.73 and 14.12 4.21 mm, the experiment was 24.28 + /3.09 respectively, two classes of theoretical basis, case analysis, experimental P values were 0.125, 0.072, 0.013, respectively.Class two basic knowledge in the theory part, case analysis P values were greater than 0.05,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so both classes in basic knowledge of theory, case analysis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Experiment results P values < 0.013, 0.013 h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experiment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clas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2.The questionnaire.Questionnaire for three marking system choice.Questionnaires of 69 copies, recycling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67,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97.1%.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for: scene set interesting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scored 2.15 + /0.57 respectively, P value is 0.125;Classroom exercises are pointed, close to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classes,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scored 2.22 + /0.27 respectively, P value is 0.157;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scored 1.71 + /0.27 respectively, P value is 0.103;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earning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scored 2.13 + /0.66 respectively, P value is 0.097;Impro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scored 2.23 + /0.47 respectively, P value is 0.015.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wo classes in the scene setting interesting, pointed, close to the actual classroom practice,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earning etc.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In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he effect is improved obviously,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feeling,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 children's privacy, impro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etc have statistically,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helps to improve these aspects of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Third, discuss Nursing is not only a medical professional, but also a humanities courses, students must be people-oriented, caring, understanding person.As a special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pedia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dern family,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ldren fell ill for nursing students do on children and families, to do a good job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clinical work.1.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tudents grades.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Join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and case analysis did not show obvious advantage, but in the aspect of experiment shows obvious advantages, ad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ay that not only exercise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e with children and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strengthened the skills of operating, skills relevant to the regulated standard operation.2.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o stimulate in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Effectively communicat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join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he effec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To analyze its reason,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tial teaching since each set of similar scenes, students easy to produce fatigu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let the scene reappearance both similar and different, attracted atten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creasing expectations on the part of nursing students, scene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fully display their, nursi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methods, it can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nursing studen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nursing students enthusiasm of learning.3.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In clinical work, nurse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patient feeling,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 the privacy of patients, nurses in every job is to make the perfect state of body and mind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in patients with moral practice.Throug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can help nursing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feeling,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 children's privacy, improve interpersonal skills have improved.Nursing students as a different look at the role of nursing work, if there is no true feelings, can not be truly without humanistic care consciousness in the practical work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understand trust.Therefore,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enhance their humanistic care consciousness.Four, conclusion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can change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future nursing work needs.
第二篇: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的两个护理专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80名)与对照班(75名),其中对照班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常规讲授法,而实验班则采取PBL教学法。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测评,对比分析考核与测评结果。结果:实验班学生所得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更好,同时综合能力更强,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PBL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25-01
儿科护理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而临床见习属于医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旨在促使在校学生到医学观摩、学习及实践等,以此弥补他们在学校中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也能初步为学生培养临床思维[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主导,以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从而以问题为基础,围绕其展开相关学习与实践,包括查阅资料、思维、推理及讨论等。为了进一步分析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级的两个护理专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80名)与对照班(75名),其中对照班:男生15名、女生60名;年龄16~22岁,均值18.6±1.1岁。实验班:男生18名、女生62名;年龄16~22岁,均值18.9±1.2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班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传统讲授法处理,而实验班学生则采取PBL教学法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比如播放电视录像、去临床见习实际案例、提供典型病例等方式引出不同的疾病存有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预习,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同时准备好讨论发言稿等。在具体的授课环节,可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将学生作为主体,加强授课内容的讨论与分析,直到找出问题答案。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给予引导,加强重难点的精讲与点拨等,最后对讨论、发言等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保障学生能获取准确的答案。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学生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测评,对比分析考核与测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结果
实验班学生所得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讨论
儿科护理学教学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而当前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主体,而教师作为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临床实践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个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班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给予传统讲授法,而实验班学生在采取PBL教学法处理,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上皆明显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即使部分研究中理论知识成绩在传统讲授法与PBL教学法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综合能力评价上两种教学方法差异性显著(P<0.05)。
总的来说,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如下一些优势:第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法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教学中心,将以往的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与研讨为主,同时将以往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整个教学,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及教学课堂内外的讨论与分析等,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加灵活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发散思维,主动学习及解决问题[2]。第二,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PBL教学法,并非学生单纯进行问题解答,也不是简单背诵书本知识与重复书本内容,而是要求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学习,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拓宽其知识面。比如他们要围绕问题查阅相关知识、回忆以往知识、独立思考教学内容,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等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作出护理诊断。第三,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护理的对象是人,而儿科护理对象则比较特殊,这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语言与动作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PBL教学法中学生通过合作、发言、讨论等方式,使得自身语言与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提高了自信心,必然对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3]。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更好,同时综合能力更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颖,贺加.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09(6):806-808.[2] 梁文丽,陈垦,旷焱平等.混合式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05-107.[3] 胡志辉.PBL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76-77.
第三篇: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童丽维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出发,探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思想品德;学生为中心
中学德育课,即思想政治课,在21世纪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老师要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研究和探索各种教学形式,改革现行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有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 所谓体验式教学,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 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李湘等①认为,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李英②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定义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体验式教学特点主要有:全面了解、认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出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同时,我们强调的体验性是建立在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完整理解上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感受、思考、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自己的理性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思想品德性质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建议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收集最新最贴切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或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教材中的观点。最后指导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很好践行了新课程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要课程。对于这一表述,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1)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引导和促进初中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3)综合性课程。体验式创设各种活动、情境都围绕初中生可以感受和接触的社会生活展开。初中生对社会生活的接触和理解,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起点。如果脱离这一认识基础,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本,学生的认知水准将停泊在低段位。体验式教学强调认知与体验相结合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三、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实施的过程包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身边出发,激发兴趣;以情境、问题为机制,实践感受;以反思为核心,体验内化;以实践验证为最终目标。让学生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在不断上升的循环往复式的运动中实现素质发展。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应该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热区,直面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困难,深入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挖掘学生兴趣点,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学生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作用下发挥自主性。例如,在讲我国政府职能、工作原则时可以联系“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2月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于广大网友在线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其中,片段一: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片段四:我们要通过发展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把“蛋糕”分好,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再例如,在讲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可以联系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以及世界博览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常见常听的,马上精神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寻找信息,最后归纳、总结、点出相应的主题。这样讲,学生更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让政治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二)以情境为机制,切身感受
库伯用学习循环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该模型的第一步是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学生在强烈的兴趣和动机的推动下自觉参与实践,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应有过多的干涉,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探究此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例如,在讲授初一“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电影精彩片段“网络妈妈”,引导学生体验抵制不良诱惑的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理解父母、老师的关爱,进一步学会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三)评述析情,促进体验内化
评述即评价概述,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述,学生之间的评述和学生自我的评述。学生通过前面阶段的学习,丰富了情感,但每个人的体验因人而异,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感受。通过评述学生认清自己的已有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差距,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体验。但“评述析情”的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又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四)实践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经过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后,对该事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查。教师必须创设必要的条件让学生投身实践,把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最后,在体验应用的基础上,主题获得的规律、方法、技术、和情感价值在抽象——具体和显——隐相互转化中,其本质内容和核心成分更加突出,逐步升华为学生的态度、信念、实践能力等素质。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体验式教学不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的体验,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不是万能的,我们要采取多种策略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①李湘、袁志芬,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策略[J].教学论坛,2005.19:25 ②李英,我国教育学者对体验问题的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2.(3):37-40
第四篇:“体验式” 在智障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 在智障教学中的应用
湖里区特教辅读班
林素利
智障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在课堂教学若能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背景,创设问题,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思维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时,就需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的感官接触的媒介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活动。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智障儿童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的程度低,稳定性差等。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鼻子》,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示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以添画游戏导入,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展开想象,在感知鼻子的用处时,师生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学生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通过小游戏把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都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对整堂课的记忆深刻,学生掌握就比较牢固
智障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自身和社会生活为主要的体验内容,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例如:在常识课《风向 风力》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感知风的方向和大小,我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来到操场,通过自制的小风向标,观察风向标上小旗的变化,同时也观察周边树叶的动向,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真正感知了风向和风力,也学得十分愉快。生活化的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
总之,体验式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既增加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又让教学贴近了生活,联系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重度智障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才能引导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是符合儿童特点的,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载体。“阅读的信息,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它就是体验式学习方式。关键字: 体验式学习生活经验 自主体验
思维的训练 多媒体教学软件
正文: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一般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体验,指学习者通过时间来认识事物,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1.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寓教于乐。其中的“乐”字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吸引学生。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内涵。
三、如何在数学课上实施体验式教学 1.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的学习。(1)善于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期间应达到的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例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片段: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能不能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学生被逗乐了,“不能”“他们无法滚动”老师又说:“那么就做成椭圆形吧”学生大笑:“这样一来,车子滚动时,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通过讨论学生悟出了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从而建构形成了对圆的性质、意义的理解。
(2)允许质疑,张扬个性。
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将数学生活化、应用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现象的体验。例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内容:出示“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学生列出算式48÷2,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强化除法意义,借助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示把48平均分成2份”。学生可以口算出结果,教师提出竖式又该怎样写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除法的过程呢?我设计了如下活动: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先分4捆整捆的,每份是两捆,再分8根单根的,每份是4根。合起来是24根。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先分整捆的在笔算时表示从十位(高位)算起,再分单根的表示再用个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从而得出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正确的笔算方法。而不是由教师硬性规定、直接灌输机械得来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知道笔算其实就是用竖式代替了用小棒来分,将生活化的内容抽象到数学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3)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知。
学生对于一件事情、一个新知识接受起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学生的这种经历在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仍然是机械和被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感知和经历,充分理解知识以利于更好地学习。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圆的周长”一课,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相信这种经历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乐于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思维的训练也是一种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开启数学之门。(1)语言表达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
一个学生能清楚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讲清解题思路,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更发展了思维。正是具有了敏锐的思维,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数学大师陈省身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数学课上应特别注重语言的表达。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完整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2)每日一题——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每天给学生介绍一道思维训练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讲解和分析,学习氛围浓厚。例如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7=36„„()余数可以分别是(),当余数是()时,被除数是()。这里有3方面的训练。一是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基本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同时让学生注意到“分别是()”需要填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答案。有些教师认为每日一题必须给学生逐题讲解、批改,设立这一内容不但增加教师负担,同时又给学生增加了一项作业,不符合当前教改所提倡的减负。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体验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学生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实现语言、思维的双向提高。
(3)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思考中体验、领会数学知识,由不会到会,逐步理解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有广度和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所设计的练习也应根据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例如分数应用题可设计如下练习:
第一层次:一批零件,师傅独做8天完成,徒弟独做10天完成。师傅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徒弟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师徒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
第二层次 :一个水池有两个进水口,小进水口要8个小时才能把水放满,大进水口需要6个小时就能把水放慢,如果两个进水口同时放水,多少小时能放满这个水池的1/3? 第三层次:一项工程,甲、乙、丙独做分别要10天、14天和16天,现在要选择两个工程队合作,要求在一星期内完成,你会选择哪两个工程队?为什么?
第一层次的练习题是基础性的,要求每个人都能掌握;第二层次的练习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第三层次的练习不仅难度提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3.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创造更丰富的体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加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展示将平行四边形从左侧、右侧、中间切开再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它们的面积是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多给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机会,教给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方法。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就会融于数学课堂之中,成为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