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开发研究
随着文化体验旅游的不断发展及全天候旅游产品开发理念的不断深入,基于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夜经济及夜间旅游产品进行阐述,再概括了文化体验旅游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夜游产品开发现状的阐述,从而提出基于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开发原则及开发构想。
一、夜经济及夜间旅游产品
古时,体验“夜游”曾让人陶醉,史册中留下了“东风夜放花千树”、“山涧月色更醉心”等名词佳句。近年来,夜间旅游成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比白天旅游的含金量更高。据统计,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次的客流高峰,广州旅游业50%产值的实现均实现在当日18时到次日2时。与白天的旅游相比较,夜游是一种独特的环境与空间审美体验;夜游更注重的是休闲化与娱乐化。
近几年,各地夜幕下的独特文化体验,夜色下的游园文化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许多城市开发的夜游产品提升了新的消费热点。如南京以餐饮为核心,以夫子庙、秦淮河为精品,打造出集观光、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夜游已享誉海内外。广州的夜游珠江,杭州的西湖夜泛;绍兴的夜游沈园,让游客欣赏“沈园之夜”演出,演出内容以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这些旅游地有的延长本景区的开放时间,有的打造有特色的夜间文化表演项目,有的旅游区针对夜游开辟了专门的旅游线路,夜间消费区等,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提升了夜游产品的魅力。
另外,品牌化的大型文化演艺项目正在形成新的夜旅游亮点。像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陕西的《长恨歌》、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这些优秀的文化演艺项目或以高科技为手段,配以精湛演艺,或以山岳自然为舞台实景演出,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是夜游市场的创新之举。
二、夜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夜间旅游形成了四种典型开发模式:表演型、景观性、参与型、综合型。表演型以演艺活动为主,主要有实景演出、民俗表演等。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丽江的《丽水金沙》、陕西的《长恨歌》、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景观型以观看夜色景观为主,如,夫子庙、秦淮河打造出的集观光、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夜游,上海的外滩夜景灯;参与型以品尝小吃、购物、娱乐为主,如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南门环城公园一带;综合型以设计的综合性夜游旅游线路为主,像杭州的夜游西湖、广州的珠江夜游,一些景区里的夜游项目等。
夜游产品开发现状除了形成典型的开发模式,各地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开发形式单一,主题不鲜明。目前,各地基于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开发基本上停留在逛夜市、吃小吃、观夜景的阶段,有些地方仅处于“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阶段。晚间各地的夜生活普遍简单,形式单一,大多人晚间都会把看电视、打麻将作为娱乐休闲。各地缺乏既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又能融合城市景观的夜游产品,大多旅游城市没有主题鲜明的休闲场所,也缺少特色鲜明的购物、饮食街。
(二)夜经济的发展缺少特色及品牌,夜游产品缺乏精品。近年来,各旅游地逐渐认识到夜间旅游的含金量,着力发展开发夜游产品,但与白天的旅游相比,各地的夜间旅游却鲜有特色。以厦门为例,其作为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夜间旅游却如游客所述“厦门白天的景致非常美,但夜间就有点“黑”,夜景比较单
一、显得零散、寂静”。连作为精品推出的“鹭江夜游”,也是门庭冷落,难成气候。与广州的“珠江夜游”、上海的“浦江夜游”天天爆棚相比,“鹭江夜游”显得没有特色,观景点的位置也有待提高。
(三)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根据一项游客调查,许多游客对夜游缺乏热情,很重要的是夜间交通和安全问题所限制,许多城市的夜间公共交通停运较早,最晚不超过23点,多数旅游者认为深夜游行相对于白天而言不太安全。另外,一些城市的灯光工程只出现在主干道上,其他路段的灯光寥寥无几,影响夜行安全。再次,旅游环节食、购、娱等场所,24小时营业的几乎没有。
三、文化体验的夜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开发原则
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任何旅游主题的开发设计都必须有其鲜明的主题,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在开发设计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特色的主题,只有主题鲜明,画龙点睛,才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其次,个体差异性原则。基于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应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旅游特色,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夜游产品。在文化体验的背景下,夜游产品给游客带来无与伦比的独特体验,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在夜游产品在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的同时,还要及时的更新内容。
第三,参与互动性原则
在文化体验的背景下,夜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加强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身临其境,切身地去感受和体会旅游资源的内在奥秘,从而满足旅游者的新鲜感、亲切感及自豪感。这就要求文化体验的夜游产品设计体现趣味性、参与性及挑战性,让旅客深入其中,游在其中,乐在其中。
开发构想
(一)相关部门应完善夜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增加夜间时段吸引力。市政部门一方面可针对当地夜游市场的开发情况调整公共交通的营运线路及运营时间,适当鼓励多种体现当地特色的交通工具加入夜游市场。另外,旅游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应鼓励推广夜间延时服务。在城市的主要干道、广场公园、主要游乐场所应大力实施 “灯亮”工程,评选城市最佳夜景观赏点,使夜间的时段更具吸引力。
(二)政府支持,统筹规划,打造夜经济特色及品牌。政府要为夜游产品提供政策支持与鼓励,一方面为夜游产品的设计及开发提供平台,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另外,要鼓励更多的人进入夜间服务行业,制订鼓励发展夜间服务的优惠政策,强化行业管理。
在发展夜经济上,政府应邀请有关专家编制各地的夜游经济发展规划,把夜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考虑。在夜间消费场所,要合理布局,打造特色,对现有的夜间旅游设施要提升品位,突出特色,打造城市及景点夜生活的重要元素,改造不协调的因素。
各地政府在打造夜经济特色及品牌上也逐渐重视,如陕西西安“不夜西安旅游”工程,着力建设不夜西安四大欢乐之城,突出幸福、欢乐、参与的西安夜游特色;山东济南开发夜游大明湖的航线,游客不仅可以感受“明湖景致胜似江南”的美景,还能通过古筝、琵琶、二胡等民乐的现场演奏,体验曲山艺海的魅力。
(三)努力打造城市夜游精品项目。各地应针对当地的文化特色,挖掘文化个性,开发夜游产品,在深挖文化内涵的同时,开发特色夜游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如西安华清池景区的《长恨歌》,杭州的《宋城千古情》、《西湖印象》等。当然,这类夜游精品项目,不能模仿,各地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主要选择来发展旅游。如各地针对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风、文化艺术、饮食烹饪、医疗保健、旅游购物、节庆活动等旅游资源进行总体感知的调查,然后针对认知度及资源特色进行夜游精品项目的开发及包装。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分院)
第二篇: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
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在人民生活中展现出来,在体验经济中体育旅游产品占据着主要地位,本文以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为主旨进行探讨,通过对体验经济的概念概述,以及对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产品所开展的特点分析,主要探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新时代要求下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活动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验经济;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
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人们享受服务之后出现了享受体验的生活经济方式,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消费者们对漂流、攀岩、蹦极等项目的体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依旧面临着很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体验经济概念概述
体验经济主要是指消费者用自己的感受进行事实验证、事实经历,进而获得一种满足心理体验感受的经济产品。虽然人们往往将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结合起来,但从本质上看它也属于产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产品货物,对产品的整个体验过程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通过产品在使用过程体现出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体验。体验经济是将一种商品、设备、场所作为道具,将服务作为表现形式使消费者进行体验的产品经济,消费者们在对物质进行需求的基础上也在逐渐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体验经济就是这种需求的表现方式。体验式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其次,它能够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最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因此对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探究是极为重要的。
二、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特点分析
1.产品具有情感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情感化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对消费者需求的体现,通过体验产品,消费者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而是产品内容能否带给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情感的某种需求进行某项体现项目的进行,对精神的满足程度、满足效果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2.产品具有体验化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消费方式,人们从注重物质消费到注重服务消费,再到注重体验消费,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使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体验化的特点,消费者通过体验项目的过程注重过程中带来的情感体验,从产品的实用化转向体验化的消费。体育旅游产品的体验化特点体现了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也呈现出了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
3.产品具有主动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主动化的特点,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进程消费活动参与,而是主动的寻找体验消费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赫尔旅游行业的兴起发展,人们渐渐通过自己的愿望进行主动式的情感体验项目,通过个人或团体的旅游活动感受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在体验式项目的参与进行中,消费者也将自己的感受参与到体育消费产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主动性的活动体现出体育产品的个性。
4.产品具有个性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现阶段,随着多样的旅游体育体验产品层出不群,消费者已经开始逐渐厌倦传统的服务式产品,寻求符合自己情感体验与需求的个性化消费产品,有特色的、创新型的、专题式的旅游项目渐渐成为消费者喜欢参与的项目,面对这种个性化的旅游体育产品,企业的创新开发变得尤为重要。例如,红色旅游等专题旅游就是个性化体验产品的彰显。
5.产品具有绿色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绿色化的特点,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观念逐渐得到重视,许多消费者在进行旅游体育消费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环境的质量,也开始偏向于选择合理、绿色的体验消费项目,对绿色体育旅游产品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态旅游渐渐在体验式旅游项目中渐渐变得重要。
6.产品具有休闲化特点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休闲化的特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生活在城市之中,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缺少了休闲放松娱乐的时间,因此在对旅游项目的选择过程中,消费者们更加偏向于选择具有休闲化特征的体验项目,通过体验式的休闲娱乐方式进行放松,这种项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三、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1.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体验化项目开发
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核心内容,当地企业在对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和体验需求,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在当地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式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只有在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基础上融入本地特色进行项目创新开发,才能使旅游体育产品具有吸引力,例如带儿童去迪斯尼乐园游戏,年轻人去漂流,这些活动都是体验式的项目,过程完成时间较短,却能够带给消费者许多不同体验感知,我国云南民俗村、上海迪斯尼等项目的开发就是注重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体验化开发项目案例。
2.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情感化项目开发
消费者作为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项目参与的主体,消费者的感受决定了产品应用的成败,因此,在体验式旅游体育项目的开发创新中,也要根据本地特色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在抓住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消费情感、消费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化的项目开发,通过不同的消费体验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在与当地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化的项目开发。例如,许多年轻人具有寻求刺激的情感需求,他们会选择参加蹦极等体验项目活动,通过活动体验实施满足刺激的情感需求,在满足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蹦极项目的开发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
3.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个性化项目开发
消费者对体验项目的需求有着多样性,随着体验式消费者人群的增加,人群中的分类也更为明显,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项目消费者,儿童喜欢卡通色彩的体验项目,年轻人喜欢刺激性的体验项目,中年人趋向于休闲性的体验项目,老年人趋向于绿色化、含有历史色彩的项目,面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创新开发中,要根据当地特色与消费人群进行个性化的项目开发,在具有针对性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项目开发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4.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互动化项目开发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创新中,消费者作为项目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项目环节的设计要根据当地特色加强互动性开发,让消费者能够在环节参与和体验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使消费者在项目活动中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互动体验交流,时刻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使项目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达到效益最大化。体育旅游项目的创新要根据本地特色与相应的消费者人群进行结合,开发创造具有互动性的体验项目,使消费者能够把握项目的内涵,达到项目进行的目的与效果。
5.重视与当地特色结合的绿色化项目开发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恶化现象,人们更加关注在项目体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绿色旅游理念也得到普及与发展。绿色化项目的开发是对企业的重要要求,在体验经济下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要符合绿色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这种创新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贯彻实施,也能够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口碑,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突出体验式项目的文化内涵,例如滑雪、远足等旅游体育项目是消费者近年来较为喜欢的消费方式。
四、结语
体验经济下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是以消费者的体验感受为中心的,在了解消费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之上把握体验项目的特征,通过二者的平衡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创新型体育旅游产品,使消费者能够通过项目体验感受到快乐,对企业而言只有把握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特征,才能开发创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旅游体验产品,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常凯.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初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2(8).[2]汪薇萍.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初探[D].云南大学,2012.作者简介:潘宏伟(1981-),男,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第三篇: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已是学界的共同认识。而凡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其实,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和高标准化,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但对文化旅游的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明显不足,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文化类资源开发的论述上,而且经常被混同于“旅游文化”。而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相对就更少。鉴于此,本文以南岳衡山为例,对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研究,以求更好地促进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文化旅游的概念至今仍未形成定论。但目前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从市场学的角度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二是从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意识”。三是从旅游学的角度来认识文化旅游,认为文化旅游属运动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本文采用类型说,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文化旅游资源是凡能被旅游业所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能满足旅游者对文化需求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而文化旅游产品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应该是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链接线路。文化旅游产品是应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总之,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文化旅游产品是实现文化旅游的基础;文化旅游是实现文化旅游产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二.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一)产品结构单一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不仅有科研价值的山水文化景观,而且还有宗教文化、福寿文化、抗战文化、书院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等人文景观留下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这些都为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但是由于这些资源的属性和开发深度的关系,使得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是以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为主体,其中主要是佛教文化旅游产品,而道教和儒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少。
(二)文化含量低,特色不鲜明
在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由于对资源中的宗教文化、福寿文化、抗战文化、书院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等文化底蕴挖掘不深,也未能形成众多不同文化的旅游氛围,因而没有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宗教文化旅游,但是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低,开发特色不鲜明,对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旅游路线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单个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是有限的,而景点只有置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充分显示出它本来应有的意义和魅力。南岳衡山虽然文化旅游资源繁多,但是资源的集散程度不同,没有很好的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专题式的文化旅游路线。比如,水帘洞、方广寺、藏经殿和广济寺四大景区相对分散,要将这些景区和主景区整合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形成较好的整体效应。
(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商品不仅是旅游经济收入之大户,而且也是旅游文化开发的一面镜子。南岳衡山的旅游商品(佛珠、佛像、玉等)品种较少,文化含量低,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新意,没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因而,市场销售不大,主要分布在一些小商品市场和景区的小商贩处,而且市场秩序混乱,价格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
(五)文化旅游产品解说系统不完善
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偏低,他们在给游客讲解时只是背诵导游词,简要介绍景区(如麻姑仙境)基本情况和相关传说,对部分寓意深刻的内容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一句带过。这样使文化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底蕴大打折扣。此外,除了导游的讲解外,其他的配套解说系统缺少,使游客仍停留在旅游观光阶段,对景区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这样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游憩质量。
(六)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迟缓
旅游体验者是冲着好看好玩耐看咀嚼的心理,花钱来买一份好心情的,希望得到的是“身”、“心”两方面的满意。游客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刻体会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化对景区的印象。目前,南岳衡山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以进香礼神求愿、参观静态陈列式文化景观和艺术,让游客亲自体验的旅游项目少之甚少。
三.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一)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取向分析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而文化旅游产品是应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它不仅具备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功能,还具备文化艺术内涵,创造时尚,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功能。通过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分别以南岳衡山山水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寿文化旅游、抗战文化旅游、书院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摩崖碑刻文化旅游为关键词,得出其排列的顺序为宗教文化旅游、寿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抗战文化旅游、山水文化旅游、书院文化旅游、摩崖碑刻文化旅游。综合考虑,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以山水文化旅游产品为基础,宗教文化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寿文化旅游产品为特色,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为目标,书院文化、民俗文化和摩崖碑刻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二)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
虽然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占主导地位,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其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南岳衡山的市场调查发现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香客市场。据调查,南岳衡山约46%的游客是香客。因此,该市场应该重点开发,对香客推出体验性、深度参与性的活动项目,适当地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如会员制,定期免费制,吸引香客的到来,提高香客的重游率,稳定客源市场。二是老年市场。除了香客市场,老年人市场也是值得开拓的市场。这些人数量庞大,市场较稳定,可以开拓以养生、休闲和健身为主题的旅游,定期举办节事活动、增加宗教活动内容和开展庙会活动,以吸引该群体。三是青少年市场。文化底蕴深厚的宗教文化、寿文化和抗战文化等相关文化能吸引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而且,南岳衡山能够使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养精蓄锐,为真心祈福许愿的游客带来好运。因此,很多中高考学子真心诚意来烧香拜佛,希望这个精神寄托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得到心灵的慰藉。基于以上分析,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为香客、来年人和青少年,其中,以香客和老年人为主,以青少年学生为辅,形成多元化的客源市场。
(三)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景点资源,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按照交通路线及资源的特色可以整合成下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体系名称 主题 包含内容
山水文化观光游 山清水秀、胜景仙迹 奇洞、碧湖、巧泉、峭溪、高峰、妙谷等
佛道生活品味游 做一天道士或者和尚 穿佛道服、吃斋食、颂佛道经等祈福求愿福寿游 地脉天成、文脉共生 国际寿文化节、万寿大鼎等寿文化建筑
爱国抗战文化游 浩气长存、闻名中外 忠烈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等抗战文化遗址
民俗文化体验游 文化融汇、独具特色 祭祀文化、香期、庙会、新春朝圣等活动
碑刻题咏文化游 璀璨夺目、珍贵宝库 碑刻、摩崖石刻及牌坊寺观联额石刻等
(四)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
根据上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在南岳衡山文化原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南岳衡山各大文化旅游产品。
1.山水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的山水也有自己的特色。南岳衡山以花岗岩断块组成峰林状地貌,群峰连绵突起,呈阶梯形断层发育地貌,地标破碎,岩洞石蛋遍布。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凸显山水特色,挖掘其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因此,南岳衡
山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如下:水帘洞(奇)—华严湖(碧)—梵音谷(妙)—穿岩诗林(趣)—灵芝泉(巧)—麻姑仙境(幽)—狮子岩(逼真)—祝融峰(高)。
2.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是宗教的自由天地,三教之盛为他山所罕见,尤其是南岳大庙将佛道儒共存的繁荣景象体现最为淋漓尽致。因此,对于南岳衡山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分佛道儒三条专线一条宗教综合线。1)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突出南岳大庙、藏经殿和方广寺,将文化内涵深厚的佛寺与佛教活动相结合,利用“深山藏古寺”的特色,体现南岳衡山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因此,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路线可设为:南岳大庙(西佛八寺、南岳圣帝和慧思大师等)—南台寺(“天下法源”)—福严寺(“天下法院”)—磨镜台(南禅祖源)—铁佛寺—湘南寺—上封寺—藏经殿(秀)—方广寺(深)—祝圣寺。2)为了满足道教外的人们对道教的内涵和道士们的生活也总是充满好奇的旅游需求,可开发道教生活体验参与项目。道教本身具有养身保健的功效,可以利用道教养生之术中的内外丹、服气、吐纳等,发展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生态旅游。3)湖湘文化在南岳衡山虽有一定的地位,但影响相对较小。其文化主要体现在南岳大庙的建筑特色上,如庙贯轴线、层次分明、左右对称、抑扬开合、高低起伏、和谐有序、匠心独具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其棂星门与奎星阁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9]。因此,南岳衡山的儒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点是把儒家文化的思想通过建筑体现出来。综上,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是把三教资源进行整合,以佛道为主,儒家为辅,形成完整的宗教文化旅游路线:南岳大庙—黄庭观—南台寺—福严寺—磨镜台—麻姑仙境—玄都观—邺侯书院—铁佛寺—湘南寺—上封寺—祝融殿—藏经殿—方广寺。这样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就能同时体验三教文化特色。
3.福寿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千百年来作为民众祈福延寿之圣地,其大庙主体建筑圣帝殿基本采取帝居“九五”之制,蕴含“与天同寿”。其平面布局采用九进制,隐含“长久长寿”。每年十月份的国际寿文化节进一步奠定了寿岳的地位。对于南岳衡山的福寿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利用浓厚的寿文化氛围,通过旅游景点(万寿广场)、寿文化节以及寿建筑令寿文化深入民心。因此,福寿文化旅游产品的旅游线路可设为:南岳大庙—万寿广场—带寿字的建筑(万寿宫、注生殿、延寿路、延寿亭、寿佛殿、麻姑献寿等)。这条线路的设计主要是突出“寿”字,尤其是南岳大庙建筑特色。
4.抗战文化旅游产品
抗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南岳自古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抗战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由于南岳衡山的抗战文化主要集中在忠烈祠,因此,该景区主要是把抗战文化宣传给游客,可以
采用录像形式,通过游客自己观看,激起游客的爱国热情。
5.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的民俗文化主要有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声名远播的香期、影响深远的庙会、别具一格的新春朝圣和祭拜圣帝日。其中,祭祀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于将南岳衡山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传播给游客,使游客深入了解该文化的来龙去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较强,除了现存的几种基本形式外,南岳衡山可以征集游客和民众意见,不断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要将“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变成“南岳菩萨远近兼照”,使本地和外地人都来此烧香。
6.碑刻题咏文化旅游产品
除古建筑外,还有众多的碑刻和题咏成为南岳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由于这些碑刻题咏的文化性很强,所以游客群体主要是一些求知欲强烈的文人雅士及其他知识分子。这一产品的开发要求从业人员文化修养极高,能够将名人名文、碑刻题咏等相关知识信手拈来,带给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
四.结语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基础。但是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广,而应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本文中提出南岳衡山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山水文化旅游产品为基础,宗教文化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寿文化旅游产品为特色,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为目标,书院文化、民俗文化和摩崖碑刻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因此,在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导向、保护性和务实的开发态度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和谐开发。这样才能稳定客源,吸引游客,促进南岳衡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以及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四篇:我国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的动机都是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为目的。为游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民俗旅游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面积 6 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 400 万人。全州有 17 个县市,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 10 多个少数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并不大,如何使四川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开发出最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民俗旅游产品,依据资源特点制定相应设计方案,就成为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二、彝族民俗旅游产品的特点及其概念
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传承、交融和发展。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借助游览名山大川的机会,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民族关系、文物古迹。关于民俗旅游国内学术界没有做出严格的界定,有“民俗风情旅游”、“民俗特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
概括地说,立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一特殊的地理领域和人文环境,以彝的民俗风情文化为主,挖掘和梳理凉山彝族自治州丰富的服饰、饮食、居住、节庆、宗教等民俗旅游资源,研究凉山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的现状、问题,探索适合凉山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的形式和手段,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吸引力是旅游产品的理论核心,而旅游产品吸引力因素的可更新,则是“旅游产品可创新理论”的核心。因此应该从产品开发的观念、内容、形式以及信息内容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凉山地区,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有恋爱婚娶民俗,在婚俗方面,以彝族的“抢亲”和摩梭族的走婚最具代表性。他们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喜欢将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彝族会当着客人宰杀猪、羊,聚餐时一定会喝酒,一定要顾老人,体现他们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和习俗。热情洋溢的民族节庆,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目。在农历 6 月 24 日这天人们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地方赶来,云集在一起举行斗牛、赛马、斗鸡、斗羊、赛歌、选美、摔跤、达体舞比赛等庆祝活动,到了夜晚众人更是要进行火把游行和盛大的篝火晚会,大家手拉手边唱边跳起欢快的达体舞,载歌载舞幸福地狂欢着。
三、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内容
(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民俗旅游景观(含景点、节目)的开发。其中包括:服饰景观开发、饮食文化开发、民居景观开发、交通景观开发、商贸民俗开发、节日庆典开发、歌舞景观开发、体育游戏景观开发、信仰景观开发、民俗商品景观开发、喜庆、家族、社团、农耕、渔猎、手工业等民俗景观的开发。
(2)民俗旅游地可进入设施开发。主要指交通工具、交通线路、游览线路等方面的开发。
3)民俗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开发。主要指旅游饭店、宾馆、招待所、旅游饮食服务设施、交通工具停靠站场、旅游商店、旅游娱乐场所等设施的民俗化开发。
(4)民俗旅游地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导游人员、住宿接待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人员的培训。
(5)民俗旅游图书资料开发。如《文物传说故事选》、《节日风情与传说》 目前经过规划和研究,我国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具有意义的方案,现已开发出来了一些较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民俗旅游产品。
1.创办了闻名全国的节会
在凉山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中,以民族节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活动,成为中外旅游者感受、体验凉山民族文化内涵的民俗风情最主要的旅游产品以火把节为代表。
凉山火把节是彝族传统的节日,自1994年举办首届彝族国际火把节,每隔 3年举办一次国际火把节。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凉山火把节成为了一个集中展示凉山彝族文明史和人文风情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并荣
获了中国十大民俗节的殊荣,是凉山倾力打造的6大旅游精品之一,也是国家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也被人称为东方情人节、东方狂欢节。特别是第四、第五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为了提高凉山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培育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特地推出了“火把之乡二日游”、“大 凉山彝风之旅三日游”、“火把节狂欢之旅四日游”、“火把节之旅五日游”、“火把节之旅八日游” 等精品线路,并开展了“中国彝族选美大赛”、“中 国彝族民歌、民乐大赛”和“中国彝族服饰大赛”等充满浓郁民族色彩的活动,吸引力极强。2008年中国西昌彝族火把节,更是热情地点燃了震后四川
旅游的“第一把火”,游客人数达到130多万,旅游收入达到2亿6千多万元。
2.规划了民族风情园
为了能更好的宣传凉山民俗,政府规划占地124亩修建民族风情园,选址建于西昌城南开发区健康路与海河交汇处,准备打造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文化教育旅游建设项目,全面展示全州民族文化的精髓。规划在园内建设有民俗活动表演场、民俗美食城、民俗文化展览馆、民俗工艺品商店以及有浓缩的典型民族特色的彝族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村寨和藏族村寨、摩梭村寨等,将集中展现凉山的民俗风情,成为凉山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游客来到凉山民族风情园只能驻足观看到大门广场上象征着智慧与力量,是彝族正义与胜利化身的支格阿龙和飞马雕塑;在以高耸壮观的彝族碉楼作为门楼前欣赏彝族人民传统建筑艺术;再到广场中心去感受一下火把图腾柱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这不禁给人留下了许多缺憾,也留我们更多的开发空间。
3.建造了彝族原生态村寨
除规划民族风情园外,还在凉山著名的螺髻景区修建了安哈彝族村寨作
为民俗旅游景点。安哈原生态彝族村寨是凉山原生式的民族文化村寨比较成 功的一个典范,它直接利用原生的民族村落,有地道的彝族村民介入,可谓 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踏入安哈,你就会被浓郁而本真的异乡风 情包围,传统民居饮食娱乐都保持了最古老的个性风格,原始的彝家手工作 坊、漆器、擀毡、纺织、编制,品尝地道的彝家坨坨肉、坨坨鸡、酸菜土豆 汤,可以让旅游者见识和感受彝家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的生活原貌,也可以 观赏到原始的彝族民间竞技活动,和彝家姑娘一起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在 热情的篝火旁,跳起欢快的达体舞。在这里还能购买到货真价实的精致的彝 族服饰和漆器等民族手工艺品,参与擦尔瓦的制作,感受和体验真实的民俗。这里原汁原味的彝族原生态生活对旅游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对已到过景点 游客产生流连忘返的感觉。
4.推出了民俗旅游线路
随着凉山民俗旅游的发展,目前,正在推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魅
力发现之旅,神秘女儿国泸沽湖神秘发现之旅,昭觉布拖彝族风情之旅以及 火把节狂欢之旅等民俗旅游精品线路。这些路线的推出,将进一步地宣传凉 山民俗旅游的魅力,带给旅游者更多的新奇体验,使旅游充满无限的情趣。
四、开发存在问题
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在民俗旅游大发展的热潮中,各市及地区各自为政,在没有资源普查、认证,可行性项目的开发论证前,就零星地开发了一些民俗旅游产品,导致民俗旅游产品分布格局呈现散乱状态,不能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2、凉山民俗旅游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不强。凉山彝族自治州虽然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有效利用,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外宣传的重点仍然是宜人的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航天科技和著名的火把节等,而对当地彝族人、藏族人、摩梭族人的生活状态这些重要的民俗旅游产品宣传较少。同时,营销手段也较少,简单而缺乏文化内涵的宣传片不足以深入人心。
3、专业人才匮乏,素质不高
民俗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竞争意识淡薄.而且部分导游人员知识素 质不高,民俗知识讲解肤浅,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知识了解的需要,严重地约着甘肃省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4、产品类别单一,吸引力弱
多数民俗文化还未被深度挖掘,活动项目偏少,旅游产品类别单一,而且以观光为主,参与性、体验性产品较少,很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未对游客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第五篇:非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非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与“非遗”艺术特色与文创产品如何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文化创意产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兴传播方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文化创意产品;产品设计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多、数量大、保护困难重重。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需要的“活态保护”与“活态传承”,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如何有效的运用创新手段,强化市场导向,使“非遗”保护从国家公益事业基础上向产品化开发的道路转变?文化创意产品怎样从“非遗”中汲取精神养分,穿透艺术表征的符号,深崛文化基因,通过提炼创新最终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思考“非遗”艺术特色如何在文创产品中交融转化,是值得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
1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都面临着信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审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此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从这五个方面可以清晰捕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活态流变”。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形的遗产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多是无形的、不稳定的、持续变化与发展的“活态”遗产形式。其包括的各种表演艺术、节庆仪式或传统手工艺,大多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乘的形式绵延传承下来。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概念及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就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是活态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传播人、传播方式进行多样性、可持续性的保护,达到延续、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效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种:无形非物质性保护措施与有形物质性保护措施。无形非物质性保护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比如提高传承人地位、鼓励收徒传艺、加强传承人技艺创新等,侧重文化遗产演绎过程的保护。有形物质性保护则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载体,比如乐清黄杨木雕技艺的木雕精品、泰顺提线木偶戏中的悬丝木偶等。
1.2文化创意产品——“活态保护”措施中有形物质性保护的新载体
随着我国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品在各行各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逐步寻求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思考如何存留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工作中,无形非物质性保护与有形物质性保护同样迫切和重要,由于类似对传承人鼓励扶持等无形性保护措施更多需要政府及社会的持续关注与政策支持,所以笔者主要从有形物质性保护的方面出发,锁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实践、表演、手工艺”等实物载体革新的必经领域——文化创意产品。
2解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已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形象建立的重要一环。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以文化内涵为设计灵感,突破对文化表层的简单复制,启发人们发现产品背后的文化基因,最终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而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恰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物质性保护不谋而合,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以物质形态多元化地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将会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1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
由于文创产品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所以本文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产品的生产方式将文化产品分为三类。2.1.1自然提取类文创产品此类文创产品主要取自于自然界原有的奇珍异宝,针对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其略为加工成为创意类产品。如图1所示,这类产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人为加工的影响较少,主要用于装饰、观赏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使用与收藏价值。但因自然界已有的机体形态文化内涵不足、缺少人为主观创新,所以使其成为文创产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产品。2.1.2手工制作类文创产品手工制作类文创产品主要是指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形成的创意产品,比如刺绣、木雕、骨雕、牙雕、陶瓷、漆器、泥塑、布艺制品等。如图2所示,随着现代生活中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这类文创产品越来越注重工艺美与实用性相结合,追求产生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产品。2.1.3工业生产类文创产品工业生产类文创产品,相较前两种文创产品受众更多、生产更严谨、应用领域更广泛。这类文创产品追求文化与设计的完美融合,通过形、色、材、用四个方面将产品背后的文化基因显现出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批量生产创意产品。这类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种类最多,受众最广,侧重化繁为简、逐新趣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情感需求紧密联系,如图3所示。
2.2国内工业生产类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由于工业生产类文创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种类最多、受众最广,所以本文重点调研、归纳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工业生产类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如何将文化基因巧妙地植入产品创新之中,这是决定文创产品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从文创产品设计思路的角度出发,将产品创新的模式分为以下几种。2.2.1元素复制式元素复制式的产品创新模式在文创产品的开发的案例中最为普遍,因为这种设计方法较为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现有的文化符号、图案、元素,直接附加在功能较为单一的生活用品之上,现有的工业生产类文化产品绝大部分是运用此类产品创新模式。综合图
4、图5可以看出,元素复制是产品创新模式的优点,其设计方法简单、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设计创新感不足、易仿制、产品附加值较低。2.2.2形态重构式形态重构式不同于元素复制式的产品创新模式,并不是简单地把文化符号复制到多种生活用品之上,而是重新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思考如何将文化符号解体重构、化繁为简、推陈出新,用全新的方式融入进特定功能的产品之中,使文创产品的形态、情态都会根据产品的功能有所提炼和调整,最终达到现代审美情趣的同时兼备一定的实用意义。图6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龙形开瓶器,设计师在战国时期的龙形玉佩中提取设计元素,将龙形纹样提炼调整,并根据其线条形式搭载在开瓶器这一产品之中,使其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功能。形态重构式产品不再单纯地复制文化图形元素,而是通过形态结构再造来实现文化图形由二维向三维转变,使最终的成品与众不同、构思巧妙。“设计以人为本。”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同样要符合时下消费主力军的审美喜好。如图8所示,台北故宫博物院锁定“80后”、“90后”消费群体进行系列产品设计,这类人群崇尚“可爱文化”、关注生活“萌物”,对幽默、可爱、呆萌的产品形象容易产生吸引力和亲近感。图8左边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与ALEESI合作推出的“OLDISNEW”宫廷系列,设计师将清宫表情庄严、衣着繁复的人物形象简化再造,添加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可爱表情,设计出包括厨房调味罐、生活摆件、挂件在内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刘传凯设计的“城市•微风”系列礼品,也是同样运用形态重构的产品创新模式,将城市标志性符号重新组合,运用新的材质、新的载体体现城市印象,无论是在产品的质感和观感上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2.3情境互动式情境互动式相较以上两种开发模式更加关注产品与使用者的情感互动。这种产品创新模式不仅仅要思考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还要考虑此类产品可以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产品在使用过程当中如何与用户互动?使用者是否可以通过产品获得愉悦感、满足感?这些都是这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关键问题,同样,解决好这些问题,这类产品更容易建立品牌印象,在消费者心中占领情感认同的先机。图10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品坠马髻颈枕图11坠马髻颈枕使用情境展示图10和图11共同展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单纯从图10很难理解这款文创产品的奇思妙想。直到消费者使用这款颈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可以轻松“穿越”古今,既可以在使用产品时像普通颈枕一样减轻疲劳,还可以在不使用产品时自娱自乐、诙谐一笑。而这类产品带来的幽默感和亲和力正是现在年轻群体热衷的产品体验。由此可见,国内文创产品种类繁多,设计效果各有千秋。其中工业生产类文创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最多,受众范围最广。这类文创产品要想先声夺人、印象深刻还需避免单一的将文化符号复制运用,而要主观提取产品背后的文化基因,从形态重构的模式进行产品创新探索,获得美感与实用兼具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果在此基础上还希望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和喜爱,就要从情感互动的创新模式上思考如何使产品诱发使用者的情感共鸣,营造共感体验,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惊喜、愉悦等情感满足。3思考“非遗”艺术特色如何在文创产品中交融转化
从我国文创产品的产品创新模式中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品首先要立足文化一词,将文化作为设计基石与灵感源泉。设计师汲取文化土壤中的养分之后,需要主观消化与创新,穿透文化表征的符号,深崛文化基因,提炼改良创新,最终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审美需求。而这种产品开发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物质性保护”不谋而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也是文化,而“非遗”种种仪式、表演、手工艺的载体也面临着审美断层、功能单
一、受众过小等一系列的问题。思考“非遗”艺术特色如何在文创产品中交融转化也变得愈发紧迫和重要。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开始关注“非遗”与文创产品的结合,特举以下几个案例分析“非遗”与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能性。图12为李佳、袁一鸣、梁莉以南京云锦的祥云图案为灵感来源设计的香器。2009年9月,南京云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云锦的图案丰富、色彩绚丽,很多吉祥图案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设计师将云锦中的“云纹”应用到香器的造型之中,表达出“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文化内涵。图13则为此三人基于道教文化,设计的现代组合餐具。2008年6月,无锡道教音乐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宗教意味浓厚,较难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设计师另辟蹊径,从道教中的八卦、太极形象作为切入点,选取常见的餐具用品为有形载体,利用餐具的拆合衔接体现道教的“阴阳”变化,将无形的道教文化有形地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京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表演艺术,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京剧艺术特色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品种类丰富,然而大多产品都利用京剧脸谱形象复制装饰,浮于表面的图案装饰使产品易雷同、易仿制,缺少艺术特色的提炼与升华。如图14,戴晶晶为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设计的这组京剧文化创意产品,将京剧脸谱中的标准色与辅助色概括分析,提炼出“忠义红、睿智黄、骁勇蓝、刚烈黑”等脸谱常用色彩,以汉马为色彩载体,以京剧中代表人物脸谱为配色参考,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文化创意系列摆件。我国的琉璃烧制技艺于2008年6月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15所示为台湾设计品牌Yii与星巴克联手,邀请木雕、交趾陶、琉璃、细银等传统工艺家,设计出一系列有中国风韵的星巴克杯。左下角所示就是基于琉璃的艺术魅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工艺主题杯。设计师从不同的材质出发,尝试让传统与现代碰撞,一只杯子也可以精妙绝伦。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2008年洛阳宫灯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16所示,设计师延续了洛阳宫灯的照明功能,在结构、色彩、材质上重新组合搭配,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趣的吊灯产品,简约大方,敦厚典雅。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可以从“形、色、材、用”四个方面去思考探索。首先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基因,然后通过形态提炼、色彩提取、材质搭配、功能优化四个方面将“非遗”的艺术魅力重构,最终以形态重构或情境互动的方式,将“非遗”的有形载体的精髓自然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之中。
4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心口相传、持续变化的活态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将始终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想要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无形非物质性保护措施与有形物质性保护措施同样重要。而想要实施“非遗”的有形物质性保护措施,就需要把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有力载体,将“非遗”的艺术魅力渗透进现今社会的千家万户。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文化创意产品的三种产品创新模式,并举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的代表设计案例,初步探索将“非遗”的艺术特色解析重构,融入现代文创用品的思路与方法。由于研究深度有限,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抛砖引玉,为“非遗”的保护、延续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