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2:3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

第一篇: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

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

沈从文的《边城》被誉为了‚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边城》叙写了发生在湘西边远小城的一个故事。在风光秀丽、人民淳朴的湘西茶峒,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然身体健壮:孙女翠翠十五,情窦初开。他们为人善良、朴实。在两年前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儿子傩送,从此在心中种下了情苗。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看上了翠翠,便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此时,当地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愿意以自己的碾坊作为嫁妆送给傩送。而傩送拒绝忘团总的好意,一心想娶翠翠为妻,宁愿终身作个摆渡手。兄弟俩知道双反方的心意后,相约以唱歌的方式向翠翠求婚。后来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意外死亡。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亡有责任,便抛下翠翠出走。外公因为担心翠翠的婚事,病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死去。只留下了翠翠一个人,痴心等待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边城》虽然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却包含了作者对湘西风情的景仰,对人性桃源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少数民族风情的解析。如果将沈从文在《边城》中所包含的极美画卷划分,可以体现在三大方面:风俗之古美,山水之秀美,以及人性之纯美。

一、风俗之古美

小说的开头三章集中描绘了湘西的风物景观和风俗习惯。作者为质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作品中所写到的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和高山丛中男女对歌定情等民俗,以及湘西山中所特有的婚嫁礼仪、信仰风俗,都呈现出了未受到现代文明浸染的古风犹存的边城文化氛围。小说《边城》中所呈现的湘西人民生活具有其特有的地域风俗画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积淀已久的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的民间文化。

在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民质朴而有善良,任何资本家的吝啬丑态与奸诈,任何农民的势利都显得低俗而格格不入。在边城中,人民都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划船比赛中,在人门眼中看来,不论哪一方获得胜利都是值得庆祝的;在边城,没有等级之分,像捉鸭子比赛,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赢得掌声和收获。

二、山水之秀美

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河里上下行的船只、河边的吊脚楼、原始古朴的碾场等湘西特有的山水风物,所有的这些景物,都富有地方色彩,自然而且清新、优美如画,给人以梦境的感觉,给读者以视觉的享受。

如今这个社会,高楼拔地而起、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人们为了名与利而行色匆匆。这与湘西边城的人民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安静、质朴生活的向往,也是作者对城市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的批判。

三、人性之纯美

《边城》中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民。他们淳朴、勤俭、友善、爱好和平,如老船工的古朴厚道,翠翠的天真无邪,天保的豁

达大度,傩送的感情专一,以及船总的助人为乐。这些美好的品德都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期望。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以田园牧歌式的故事情节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人生——爱。《边城》中包含了两性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爱、兄弟之爱、邻里之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没有任何心机、阴谋与私利的存在。

结局,翠翠一个人执着的等待,或许让我们充满了怜爱和叹息,这样的命运恰恰显示了人性纯美的光辉。唯有人性美,才有真正单纯的爱;唯有爱,才能等。

如果说《边城》是寄托了沈从文的理想社会愿望,倒不如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甚至是一种精神的逃避。或许桃源式生活越是描绘得犹如仙境、人越是善良得几近完美,从侧面就越折射出作者对现实城市生活的不满。

《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或许他们会有美好、圆满的结局,幸福的度过一生;或许她再也盼不回心上人,孤独终生。只要读者愿意想象,会有各种不同的结局。这也是沈从文作品的成功之处,让读者置身于作品的主体,让作者亲身体验。

以上就是我对《边城》主题的认识,以及我读后对作者写作思想的认识。

第二篇:对写作教学的思考

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成功,有赖于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入,鉴于农村学校学生作文水平偏差的现状,现对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勤阅读

除语文课本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同时,阅读当代的精美时文和报纸杂志更重要,因为它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心灵。只有博览群书,才会文思泉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勤背诵

中学时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代,许多文学大师都在青少年时代背诵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我们要让中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和精美时文,品尝历史的文化老窖,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丰富的语感,学生就能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而没有病句。

三、善于观察生活

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狭窄而封闭的生活空间,使当今中学生信息闭塞,生活单调,无话可写。因此,解决中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远比“怎么写”更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生活,思考人生,亲近艺术,感受生活,把写作教学向课外以上延伸,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写随笔生活见闻,让作文回归生活,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意识,思维活跃,能思辨、能争鸣、能探索,善于以写作反映生活的人才。

四、要学会想象

启发学生的想象,弘扬学生的个性,施展学生的才情,使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不但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有想象的灵感,更要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和锻炼想象,所谓“流水不腐”,在作文中就指内容插上想象的翅膀而产生的那种动感。

第三篇: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思考

《基层政工宝典》多媒体课件

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在我党我军的长期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优势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长足发展、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以及军队建设现代化新课题的出现,已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加强和改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原则。

而现实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存在着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大道理”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两个方面。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大道理”,是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遇到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不愿听”、“不爱听”现象以及“过时了”、“不顶用”等错误思潮时,不愿讲、不敢讲马克思主义“大道理”,遇到困难绕道走,只求一时无事,不顾长远目标,用一些“小道理”甚至是“歪歪理”来替代马克思主义“大道理”,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上的功能大大削弱。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单纯地灌输马克思主义“大道理”,不注重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结合实际回答现实中困扰受众的思想问题,使

受众误认为 “听起来字字珠玑,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种“不务实”、“假、大、空”的印象。除此种种,还有一些诸如“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用不得,软办法不顶用”的悲观失望论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轻视论等模糊认识。

针对以上种种,要澄清模糊认识,建构并把握好科学的指导原则,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与用非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这是我党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部队的必然要求,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江泽民语,三38)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决不允许理论基础的多元化,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灌输。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基本原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坚持用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创造性理论成果”来教育人培养人。如革命年代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年代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期江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江主席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的历

史时期我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教育人培养人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教育人培养人的最好体现。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单纯地一味排斥非马克思主义,对非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辩证的分析。非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指那些以破坏、颠覆马克思主义为主要目的的理论,如“自由化”、“军队非党化”等等错误思潮,对于这些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抵制;“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指那些不反马克思主义,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述有益的一些理论,如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美学思想以及西方诸如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精华,我们都可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用以弥补单纯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单打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诚然,我们承认非马克思主义中的“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合法地位,并不是说“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平分秋色,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体与补充的关系。运用“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其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本质目的是更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二)、正确处理整体的先进性要求与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的关系。

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成员中比较先进的群体,其性质决定了必须以党的理想为理

想,以党的奋斗目标为目标,在思想上政治上应当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决定》强调:“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努力走在全社会前列”。因此,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突出强调其整体的先进性要求。必须指出,对我军整体的先进性要求的内涵应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其先进性要求的程度标准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建立,既不能随意降低也不能人为拔高。随意降低必然使我军先进性要求成为一句空话,人为拔高则可能出现虚伪的先进性。因为人为拔高的先进性要求很难使官兵接受并为之不懈努力,即使迫于集体组织纪律而接受这种拔高的先进性要求,而内心不认同、行动上落实不了,就容易出现表面高尚实则不然的结果。这正如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的人为拔高要求,使人们在理想主义口号下不得不违背心愿进行道德标榜,最后导致了道德虚伪现象产生一样。

在实现与保持整体的先进性要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正视官兵的层次性,不能单纯的搞“一刀切”、“一锅煮”。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有人群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官兵在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和社会经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遵循官兵成长进步的基本规律,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员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进步标准与奋斗目标,使官兵在各自原有的水准之上确实有所提高。

整体的先进性要求必须依靠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来实现,而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标又必须以整体的先进性要求为宏观指导。失去了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整体的先进性要求便会成为空谈;失去了整体的先进性要求的匡正,具体工作的层次性要求则会陷入迷茫。

(三)、正确处理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与为完成各项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的关系。

官兵素质是军队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志,是我军履行职能、完成各项任务,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的决定性因素。江主席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是党对我军的政治要求和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客观需要”,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始终把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实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个根本目标来展开”。可见,提高官兵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发挥其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服务保证作用。一方面,通过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鼓动官兵,启发官兵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针对官兵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科学务实的回答,引导官兵明辨是非,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就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与为完成各项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二者的关系而言,前者是根本目标,是灵魂,是统帅,具有长期性、内隐性、综合性;后者则是具体表现形式,是躯体,是分管,具有即时性、外显性、简便性。

第四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范文)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作了一点思考: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内容了解有多少?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吗?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门课究竟该怎么上?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

思考

正文:新学期要教一门新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这门课的任课教师上学期我就在开始思索,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内容了解有多少?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吗?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门课究竟该怎么上?

一、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现状的了解和思考 经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完全没有概念,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似乎都知道一点,里面的不少内容在以前的有所接触和了解。他们认为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样的理论课是枯燥泛味的,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太远,他们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从学生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不高,民主意识不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有人说这是党和政府长期的政治教育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然,凡是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老百姓对政治权利的漠不关心和对经济利益的斤斤计较。也正因为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长期的宣传和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不懈的宣传和实践,才使得中国有了今天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成就。如何才能让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意识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的努力,逐渐清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意识,逐步树立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二、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思考

经过阅读了解到这门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党和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那么,职业学校的大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学以致用。具体从这门课中我们的学生能学到什么?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过程。可是,这些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什么用?我认为,学习这门课是为了学会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来思考分析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比如,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哲学与人生》,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精华。拿起这一锐利武器,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和思考人生问题,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从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学期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得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认识,属于科学理论。它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的活生生的实际事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会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对教学形式的思考

尽管党和政府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是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需要探索的,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抽象的理论不易为学生所掌握,可以借助于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图片,影像视频等。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播放大型系列纪录片《复兴之路》,《东方主战场》电影《辛亥革命》、《开国大典》等。学生在接受艺术洗礼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民主革命教育的熏陶,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基础。我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网络上或者去图书馆找寻找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个人简介、传记和影视剧来看,了解这些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贡献。学生会因为对一个人感兴趣而对他的思想感兴趣。

3、兴趣是通过接触了解后培养起来的。布置学生去阅读毛泽东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章并写读后感。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去寻找这些文章来看,并且为了参考别人写的读后感又不得不去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毛泽东的文章不仅艺术性高,而且思想性强,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这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所教的内容,进行思考,获得一些体会如下:

1、哲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臂上。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峰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正因为毛泽东他掌握了人类精神的精华,他才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2、参加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并且又要回到实践的。理论之所以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来源于实践,是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但是理论毕竟是主观的,它要对现实发挥作用,必须为人所掌握,并运用到人的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变成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力量。毛泽东不仅好学,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尤其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勤学苦练,学以致用。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正因为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同样因为脱离了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才会犯下一些错误,留下了血的教训。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鼠目寸光。不论是我们今天的学习,还是我们明天的工作和生活,都要立足于现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要运用所学理论去研究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自己该做和事,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照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可以寻找新的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总有一条道适合自己,究竟哪条路适合自己,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对现实环境和对自己主客观条件的了解和研究。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没有人能为你全权负责。

4、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真理往往只要往前走上一小步就变成了谬误。例如,“人多力量大”就要具体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否则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计划生育将是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优生优充是必须的,但是生多还是生少,一定要根据经济和人口发展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我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基础上。

反对腐败,人人有责。正因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权力和利益的无知,才导致对权力的监督不力,从而无法阻止腐败的产生。我们要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唤醒民众的权力意识和权利意识奔走,为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管理能力而呐喊。

作者简介:姓名:潘桂珍,出生年份:1966年,性别:女,籍贯:安徽无为,工作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职务:教师,职务: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曾在《职教论坛》,《思想政治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并多次获奖。

第五篇:对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国民文化心态的一些个人思考

记得小时候看晚晴时期内容的电影,对其中一类商人(后来才知道这类人被称乊为买办)的行为感到很不解,他们对待国人粗暴蛮狠,对待红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总是低头哈腰、唯唯诺诺,丝毫不敢有半点得罪。当时问大人们为什么,得到的解释是:当时我们国家落后,落后就要受人家欺负。似懂非懂就这么接受这套理念了。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在报道里,生活中依然能够看到类似于某国外游客来华某城市旅游,期间自行车被盗,报警后,当地警方不到三小时神速破案,帮国际友人找回失物,获的友人大加赞赏。诸如此类报道时常可以见诸于报端,新闻。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和小时候看买办电影的感受联系起来,忽然发现这种新现象不过只是“买办行为”换了一种形式的“老酒”而已。

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先生在一片关于国民心态的文章中曾有如下描述:从1994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先在荷兰,后在日内瓦,最后到了法国。9年中,我接触了国内到访的许多代表团。在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同一些人的接触当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譬如,有人对我们国内取得的迚步非常自豪,但不注意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我在巴黎就听到这样的说法:“巴黎有什么,房子都是旧的,看不到什么新楼,比我们差进了!”有些人,从非洲回来,途经巴黎,他们讲起非洲的那种神态,我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些人,到国外后,名牌商标留在袖口上,生怕别人看不见。对于这类现象,吴先生说,“我思考了很久,发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存在决定意识,这可能是中国在过去一百多年里被列强踩在脚底下所逐渐形成的一种弱国心态的反映。”

在我理解来,无论是我所体会到的“买办行径”,还是吴建明先生所感受到得“弱国心态”,这些现象它们背后的反映的是我们国民心态的问题。而国民心态的问题,又可归结为文化思想的问题。不客气的说,是当下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又严重缺乏自信心的民族心态现状的折射。然而,问题在于,在距离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叩开老大帝国的国门已经一个半世纪有余的今天,当年弱国寡民的心理依然如此的鲜活,确实是值得认真反思一下了。

曾经有学者把世界范围的文明统而概乊地划分为蓝艱的海洋文明和黄艱的黄土文明,前者以古希腊爱情海文明为代表,后者以东方中华文明为典型。中1

国文化中关于山和水的描述倒是与这两种文明各自的特性十分贴切:水者,灵动,无常形;山者,沉稳,有固态。由于是要分析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心态,故而仅讨论黄艱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众所周知,我们民族长久以来赖以土地为生,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法则。黄艱的土地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同时也将黄土地的情节深深根植于我们先民的脑海里。黄艱文明的根基在农业,而农业的特性决定从亊此劳动的人无须过多借助外部力量,即可实现自身的自给自足,于是也便有了我们勤劳,稳重,踏实的民族优点,但也同样不可避免的使我们变得自闭,保守,缺乏活力。因而我们会求稳拒变,因而我们才会安土重迁,因而我们才会缺乏危机意识……种种的种种,使得我们虽然能够早于西方开始人类历史上大觃模的航行,却不能开辟新航路,翻开历史前迚的新篇章。使得我们一旦落后就很难迎头赶上,因为我们领先其他民族太久了,我们难以接受被原本落后自己许久的民族所超越的现实,不能超越不在于技不如人,只因心态不如人。领先时,我们不能平等的看待自己与他人,不能欣赏他人;落后时,我们亦不能正视自己,不会激励自我。我们总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进不如别人看我们自己清楚。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国篇的末尾就有这么几句“中国人有一种普通的民族性,就是模仿的技术极为高明,这种模仿不止适用于日常生活,而且应用到艺术方面,但他们还不能表现出美乊为美……他们能临摹到惟妙惟肖……崇高的、理想的和美丼的却不属于他们艺术和技巧的领域乊内,中国人过于自大不屑从欧洲学习什么,但是他们常常必须承认欧洲的优越”“中国人把个人自己和人类一般都看得十分的轻微”黑格尔的这一论述虽不见得全面客观,但此语出自一位从未到到过中国的哲人嘴里,可谓独到深刻。黑格尔乊语也更是从侧面印证了黄土文明哺育下的国民心态的弊病所在。故而,当前凡此种种现象都是我们传统文明缺陷的外显罢了。

如果说文明自身的缺陷是内因的话,那么近代以来持续的落后也是我们民族心态失常的重要外因。我们民族对世界诸民族的领先肇始于秦汉大一统,历尽隋唐雄风,直至宊明依然占据是世界的绝对主导,然而却在晚晴倏忽急转直下,由“天朝上国”跌为”鱼肉乊国“,何其哀哉。中间虽有仁人志士奋起反抗,或试以刀枪拒敌与国门乊外,或尝”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出师未捷身先死”,或功败垂成。他们无一成功的现实也彻底瓦解了国人内心最后的高傲与自信,重塑了国人的心态——由高傲自大毫无过渡地转为自卑落魄。于是並失了民族的自信,更谈不上有民族的豪情。尽道”一切总是洋人好“。汤因比曾说”一个民族最大的耻辱不是曾被羞辱过,而是长久被人超越,却看不到反

2超的希望。“一语成谶,近代以来,持续百余年的落后现状和“自强求富”失利的阴影就像挥乊不去的梦靥长久的困扰与每个国民心头,久而久乊,自信心被消磨、瓦解,随乊殆尽,无边的自卑感向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几近失控……

可能有人站出来反对说,中国早已不是你所描述的当年那个“一穷事白,低人一等”的国度,现在是大国崛起的世界一极,可是提出这些问题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过没有,我们的民族真的是已近从长久的落后自卑中恢复过来了吗?我们的民族自信真的建立起来了吗?不见得吧,可能每当我们被问到中国时,内心总是洋溢不住地几近脱口而出地介绍到——我们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可是,除了这些近乎台词化的程式语言外,我们还有自己内心对自己民族与国家的深刻认知和强烈认同感吗?我想是回答当是否定的,因为我们重视外语甚于母语,熟悉国外甚于祖国,有人虽能吐出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却不能用汉语宋整表述个人意图。所谓不并,幵非是使你深感痛楚乊状态,而是你身处不并乊中而又浑然不知,甚至自得其乐。我乊所以说我们依旧没能摆脱“鸦片战争”以来民族持久落后留下的心灵阴影,很重要的依据在于,我们绝大多数的国民依旧不能做到理性对称赞、夸奖和宽容接纳相左意见。国民如此,国家亦如此。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有人唱好,高呼和平崛起,有人唱衰,大呼中国“威胁论”;其实无论唱好还是唱衰,都不必过多在意,反倒是,嘴上嘟嚷着不在意,心中却是喜“好”不喜“衰”。吴建民先生曾谈到:“中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以后,少不了被人评头品足,对此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别人说我们好,不必欣喜若狂;讲我们不好,也不必如並考妣。对别人的评价要头脑冷静地仔细分析,有则改乊,无则加勉。这个心态非常重要。

如何处理好大国崛起下民族心态的健康恢复,我在此也做了一些尝试性思考。

首先,要处理好自身传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

不可回避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迚一步加快,世界各个民族间的交流互动繁荣程度空前于以往任何历史阶段,不同的文明也在相互交流中激荡,碰撞。面对纷繁复杂的多样性文明的交融与磨合,将是摆在我们民族面前的一大挑战。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方式手段却是需要慎乊又慎,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无情于一旦历史的机遇没有抓住就一去不复返,有情于你总能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机。当我们一再错过大航海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号角,这次我们还能坐等信息化时代擦肩

3而过吗?先民的教义穿越千年历史走廊呼啸而来“泰山不择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或许这也正是我们应对当下挑战的最好策略…….其次,要理性对待本民族文化。

无可否认,中华文明作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存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命脉的独苗,自是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内涵作坚实保障和强大根基,但这也绝不是我们借以自大狂傲,轻视其他文明的资本和理由。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立足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度的人们,首先要恢复自身的包容、宽厚胸怀,实现民族气度的先复兴,幵以此带动民族精神、国民心态以及物质文化的全面复兴。虽然单单有民族心态和气度的复兴是不够的;但在实现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历史迚程中,没有民族气度和心态的首先复兴,要想宋成民族全面复兴又是遥不可及的。基于此,要实现民族气度与心态的复兴,必先树立正确科学的民族文化观,做到既不过分吹嘘民族文化,也不极端贬低民族文化。所谓不屈不挠,不卑不亢,正是理性对待本民族文化的良药秘方。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只有甩开了包袱才能行走的轻盈。中华民族乊所以在历史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如此步履蹒跚,行迚的这般艰难承重,与它因袭地承载了过多的文化重担和历史期许不无关系,或许,新阶段历史的长征中,我们只有卸下这些承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走的更稳健,走的更轻盈。

下载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边城》主题与我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竞聘演讲稿写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已习惯成自然,而竞争上岗是竞争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无数人设置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尽情表......

    对竞聘演讲稿写作的几点思考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已习惯成自然,而竞争上岗是竞争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无数人设置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尽情表......

    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行英语学校的教学措施,各大学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的深入思考

    【 作 者】王同起 【作者简介】王同起 天津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教授(天津 300073)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对年轻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对年轻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思考

    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思考摘要:经过一些抽样调查我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是需要有待提高的,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因而造就了现在的大学生人数之多。也许人们会觉得大......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合集5篇)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解州中学 政治组:孔仙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成的特点,提出了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对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部队 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王涛 江主席在全军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