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总结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总结
在校党委何三保书记和姚进生副书记的带领下,由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各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组成评估小组,于2005年11月2至4日对我校两个校区各系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了一次专项评估检查,通过听取系领导自评总结汇报、查看相关材料、各系网页上相关学生就业工作的资料和评议打分等程序,对各系的就业指导工作展开了全面的检查。通过这次评估活动,可以看出2005年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届毕业生总数为1546人,截止到05年9月底,初次就业率达到91.91%,其中师范类毕业生587人,就业率达92.16%;高职类毕业生959人,就业率达91.76%。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毕业生满意度表150 份,回收了148份,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达95%;共发放用人单位满意度表 50份,回收43 份,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达99%。总结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经验与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加强就业工作硬件建设,切实实施了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1、健全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年初经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校党委何三保书记任组长,姚进生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由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和各系党支部书记组成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南专党办[2005]3号文),各 系也相应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系主任或系副主任、总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根据南专校人字[2005]10号文件,学校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这一专门机构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心主任由学生处处长兼任,同时配备了1名专职副主任和2名专职干事,并配备了1人负责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以及学校就业指导网页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学生助理2人。专职人员中均具大学本科学历且具有从事学生工作的丰富经验,各系也成立了相应的就业工作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由于领导的重视,机构的健全和队伍的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了学校党政和各系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了突出的位置,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和加强。
2、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到位。
年初学校在年度预算中,给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新增了学生就业指导专项经费7.5万元,并在下拨给各系的学生经费和系发展基金中,明确规定学生就业指导经费项目,让各系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一年来,学校专门装备了一个有“ 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及多媒体设备的报告厅,作为学生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推介活动场所,共有800平方米和600多个座位,更大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则可使用校体育馆。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室,并配备了计算机(人均1`台)、复印机、传真机等,各系也配备了专门的计算机等设备用于该项工作。全校各系普遍使用了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并及时采集、核对、报送相关生源信息和发布就业指导信息。通过公共网进行就业情况登记、就业材料报送等工作,均有 专人负责。另外,我们正式启用“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让学生及时收看有关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参与网上招聘活动,指导中心和各系还在校园网页上建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专栏,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覆盖面广、准确、快捷的作用。
二、加强就业工作的规范管理和就业工作的软件建设,努力培育就业市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
1、严格贯彻执行中央以及省上有关学生就业指导文件精神,及时按要求报送有关材料和数据。
2004至2005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南专党[2004]13号);《关于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南专校学字[2004]24号);《南平师专2005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安排意见》(南专校学字[2004]96号);《南平师专关于贯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的意见》(南专校学字[2005]1号);《南平师专关于在各系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南专校学字[2005]4号);《关于成立南平师专学生就业工作指导领导小组的通知》(南专党办[2005]3号);《关于成立南平师专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通知》(南专校人字[2005]10号),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及时部署。各系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系的工作实际也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形成了学校在抓学生就业工作中上下畅通,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由于学校和各系都有了专人负责就业材料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因此我校能按要求及时报送就业有关材料,按要求参加就业工作有关会议。截止2005年9月份,本年度我校共为05届 毕业生在网上提供了就业岗位信息3000多条,仅计算机系就为学生提供了700多个岗位信息,全校基本达到每生平均2个岗位信息的要求。
2、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就业市场。根据我校历届毕业生主要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及广东、深圳等地区就业的情况,各系普遍把这些地区作为毕业生的重要实习、见习和就业基地,加强与这些地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与当地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固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今年,我们还进一步拓展了与南平市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了稳固的实习、见习和就业基地。同时我们也看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潜力,积极向浙江一带拓展就业市场。2005年4月、5月,在校党委何三保书记、姚进生副书记和裘国伟副校长的带领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部分系支部书记、系主任等分二批赴浙江义乌就建立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和毕业生就业推荐问题深入到了义乌中国小商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华鸿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正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考察,并与当地企业家举行了7场座谈会,走访了20多家民营企业,共与7家企业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与浙江华鸿集团签订了订单式联合办班协议,为05届毕业生联系了8家企业180多个就业岗位,并为06届毕业生联系了实习、见习岗位300多个。
2005年6月8日我校举行了一场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有南平市人才服务中心等三家人才服务中介机构 ;六县市教育局及部分山区学校与私立学校;各企事业用人单位以及浙江义乌正华企业集团等共计约150多家单位前来参加,为学生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场签约有60多人,意向签约有近300人。此外,05年由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推介的校园小型招聘会 有8场次,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达20多家。各系也为05届毕业生举行了近40场小型招聘会,如旅游系为05届毕业生进行了16场小型招聘会。
三、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及研究工作 开展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一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各项工作:
一是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生入学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加以贯彻实施。学校要求各系从新生入学就开始普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态度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放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脚踏实地地面对激烈的竞争的人才市场,适度降低择业的期望值,为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一年来,各系共聘请了知名校友、成功企业家到校给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60多场,仅艺术系就为本系05届毕业生举办16场就业指导讲座,并举办了与中央美术学院,福建师大艺术系毕业生的交流会。
二是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目前得到全校各系学生的响应,该协会开展了学生就业观念的研讨以及各类信息服务活动等,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普遍好评,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三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了个性化咨询指导服务。如:各系根据师范类学生和高职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不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师范类学生我们加大鼓励学生到各类私立学校从教的力度,在05届毕业生中有近40%学生在各类私立学校找到了岗位;又如对高职类的学生,我 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一线,面向广阔的民营企业人才市场,到那里寻找适合高职专科层次人才就业的领域,去施展才华,在05届毕业生中有70 %进入民营企业就业,从而使高职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1.76%。
四是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研究、总结和交流。各系普遍建立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年初计划和年度总结制度,加强了年度就业工作的统计和分析并形成了相关的报告。此外,我们还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05年,我校有关人员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学生就业工作论文两篇,同时,学校还通过《学生工作简报》、《支部书记论坛》等校内刊物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各系也认真组织了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工作研讨,并形成分析材料。通过理论研讨和总结交流活动,提高了队伍的素质,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途径,努力实现工作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高校发展观、质量观,把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这是办好大学的新理念,也是搞好学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今年来,我校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努力在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而在就业工作创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大了学科专业的调整力度,使我校的各专业办学与市场需求更相适应,如今年来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在继续办好数学系会计与电算化专 业,建筑系工民建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计算机系的软件高职专业,中文系新闻学与大众传播专业等,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赏。
二是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重视高职类学生教学环节中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要求各系必须重视与排足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摆上突出的位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持“多证”上岗。如:05届毕业生中,旅游系学生除了持有导游证外,有80%以上的学生还持有服务行业各类服务师证等多种上岗证;计算机系学生除了持有计算机等级证外,有60%的学生持各类高新技术证等证书。
三是充分利用学生实习、见习这一教学环节,把学生的教育实习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结合。各系建立了相关的实习、见习和就业基地,选择指导力量强、有较大市场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通过学生的实习、见习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从而有利地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工作。
四是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参与就业工作提供实践平台。今年以来,我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倡导学生“关注就业、自我服务”,得到了全校各系学生的积极响应,该协会在全面促进学校就业宣传、开展学生就业观念的研讨及各系信息服务活动、就业推介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好评。
虽然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 很大的差距,如在专职人员的配备和经费投入方面还显不足;专、兼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尚未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实行课程管理;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系的就业指导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11-9
附:南平师专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得分表
第二篇: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仪器设备验收报告单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规格出厂日期
单价
出厂号
参加鉴
定人员
验收小组负责人
随机附件
登记
鉴定意见:
1,外观状况:
2,配件是否齐全:
3,技术性能:
使用单位意见
实管办意见
注:本表一式三份,财务部门,实管办,使用单位各一份.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记录单
项目名称
验收负责人
数量
验收
成员
规格
价值
完成时间
验收记录:
年月日
附件资料情况:
实验室意见:
系(部门)意见: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办公室意见:
分管领导意见:
年月日
备注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仪器设备维修,验收单
系实验室填表时间:20年月日
仪器设备名称
台件数
使用人
型号/规格
附件
故障情况:
使用人签名:年月日
保管员签名:年月日
实验室主任
意见
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
意见
签名:年月日
维修过程:
维修单位
(盖章)
维修人签名:
年月日
验收结果
签名:年月日
主管部门
意见
签名:年月日
维修经费
人民币大写:仟佰拾元小写:元
备注
南平师范高高等等专科学校教学设备借用审批单
仪器设备管理单位:保管:
借用单位:经办人:
序号
设备名称
购置
日期
规格型号
单价
数量
附件
应收款(元)
借用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实验室主任
审批
年月日
主管部门领导审批
年月日
归还情况
验收人签名:年月日
收款金额
人民币:仟佰拾元
付款方式
收款人签名
备注
第三篇:自 荐 信 -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页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广招贤才是您的心愿,事业有成是我的追求,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成长,今天,羽翼渐丰的我整装待飞,即将去开拓一片全新的天空。
2008年,我考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了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历程。三年来,我学习刻苦,目标明确,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我非常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期间我一直担任班级、系、校干部,得到了领导和同学的肯定与好评。在为同学服务的同时,也造就了我自己良好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文字组织及口头表达能力。
十几年的学涯生活,培养了我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了我踏实肯干、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也培养了我真诚大方、坚强正直的个人性格。回首走过的大学三年,它不仅给予了我开阔的视野和拓展的思维,更让我拥有了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与信心!
获悉贵单位因发展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加盟,我自信能胜任其职,故毛遂自荐,志愿加盟,共创单位美好未来。
在以下的自荐材料中及学校推荐表中,您将对我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恭候您的佳音,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二O一O年三月七日
第四篇: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评报告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34年的惠世高级护校,1952年12月与晋江医士学校合并,组建晋江医士学校。1958年晋江医士学校升格为泉州大学医学院。1960年晋江医士学校调整为泉州医学专科学校。1963年泉州医学专科学校改为晋江地区卫生学校。1986年地改市晋江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泉州卫生学校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系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
学校共有洛江、清源、北门街3个校区,占地面积525.2亩,总建筑面积203797.26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2912.76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41886.21平方米,馆藏图书总量50.33万册。拥有6所附属医院及分布在省内外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190家。现有教职员工465人,专任教师31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
学校设立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检验预防学院、1 基础医学部等11个教学教辅机构,设置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中药、医药营销、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16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全日制在校生7050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1282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8.18%;口腔医学专业在校生656人,占总在校生比例9.3%;中医学在校生217人,占总在校生比例3.08%;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校生206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92%;医学影像技术在校生22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3.19%;护理类专业未分流在校生60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8.58%;护理专业在校生782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1.09%;助产专业在校生272人,占总在校生比例3.86%;医学检验技术在校生36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5.18%;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校生156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21%;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在校生180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55%;药学专业在校生480人,占总在校生比例6.81%;中药专业在校生7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06%;医药营销专业在校生184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61%;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在校生188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67%;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校生198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81%;护理专业五年制高职大专阶段在校生707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0.03%;药学专业五年制高职大专阶段在校生272人,占总在校生比 2 例3.86%。
二、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逐步提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市政府及市财政部门在经费投入上给予我校大力支持,2013年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每生每年11589元,2014年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每生每年16162元,2015年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每生每年17654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信息化教学条件不断完善。采用电信网、联通网、移动网、教育网等多线路接入方式,接入互联网出口总带宽为644Mbps。校园主干带宽达到1000Mbps, 实现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的网络连接。运用锐捷计费认证系统搭建一套集网络身份认证及流量管控、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的高速、便捷、安全校园网络,实现校园网络信息点的有线全覆盖,以及主要教学楼宇(图书信息大楼、基础实验楼)的无线网络覆盖,形成基于标准、互通互联、相对独立、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的校园网络体系。建设并升级改造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就餐、购物、图书借阅、开水计费、淋浴计费、购水电、查询挂失、门禁管理、银行圈存等功能,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便利。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每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22台;全校88间教室中有68间为网络多媒体教室,已接入互联网,3 具备多媒体教学内容展示功能;累计1300人次参与网络课程中专业课的学习,3300人次参与网络课程中公共类选修课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全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课程学时数达到9门约2200分钟,购买的网络课程学时数达到216门约56450分钟。
此外,持续推进校舍建设,截至2015年,共建设校舍10栋,建筑面积达36597.3平方米;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7028.76万元,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14.55万元。
(二)“双师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完善“校、院(企)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制定《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认真落实《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专任教师每年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将“参加社会实践”、“双师素质教师”与职称评聘相结合。招聘引进教师过程中,将新增编制主要用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上述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双师队伍”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截至2015年,学校共选聘七批“双师素质”教师236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21%;生师比达到13.15:1。此外,学校根据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需求,聘请来自于 4 行企专业领域专家和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共计392人担任我校兼职教师,2014-2015学年,学校支付兼职教师课酬合计120余万元。
(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切实加强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深入推进。深化落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个对接”原则,坚持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培养医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工学结合、精技尚德”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创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东南医药集团、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第180医院合作,形成“校院融合、工学交替、双轨并行、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与附属晋江市医院合作,形成“工学结合、校院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各专业成立校院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有序开展。根据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构建“三个平台+三个方向”课程体系,护理专业构建“一个平台,四个方向”课程 5 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构建“四个模块、三个子体系”课程体系。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全校各专业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纯理论课”(A类)、“实践+理论课”(B类)和“纯实践课”(C类)三种课程的课时比例为:1:10.8:14.3。
实践教学得到强化。修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间见习教学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必修实验实训课开课率达100%,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473学时。进一步开放实验实训室,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开展实践技能锻炼提供更多机会。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医药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实训教学,不断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校院企合作继续深化。校院(企)共建护理专家工作站、临床医学专家工作站、检验预防专家工作站等7个“驻校企事业专家工作站”,遴选、聘请20位专家到站工作;校院(企)共建13个“驻院企教师工作室”,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学校优秀人才成长。三年来,工作站专家指导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5个、核心课程开发36门,教师工作室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300人次,校企(院)合作科研课题34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8项,实现互利双赢。
(四)学生发展工作扎实开展
招生工作稳步开展。三年来,我校招生趋势良好,录取率 6 及报到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13年,计划招生数2755人,录取2712人,录取率98.44%;报到2588人,报到率95.43%。2014年,计划招生数2940人,录取2922人,录取率99.39%;报到2730人,报到率93.43%。2015年,计划招生数2900人,录取2872人,录取率99.03%;报到2720人,报到率94.7%。2013级实施自主招生,招生计划350人,报名考生1547人,实际录取350人,录取率100%;实际报到340人,报到率97.14%。
学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广泛收集各类企业用人需求;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服务新模式,搭建更加适合毕业生特点的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积极组织招聘活动和各种讲座,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念。建立健全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每年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质量、行业满意度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跟踪调查,毕业生社会满意度均在96%以上。近三年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含创业)分别为97%、98.85%、98.35%;学生在当地就业数的比例分别为56.75%、65.17%、55.89%,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分别为37.01%、47.56%、45.72%,到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 7 22.61%、20.48%、19.84%。三年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在98%以上。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为3.29%。
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三年来,我校毕业生获得行企业颁发的职业证书的“双证书”获取率均为100%。
(五)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坚持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以临床医学类、护理类专业为主体,以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同时举办其他相关医学类专业,专业设置紧贴福建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专业布局合理、稳定发展。利用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优势,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把行业急需的专业做大做强。2013—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等9个专业被列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技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依托校内八大实训中心、福建省乡村医生培训分中心、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为政府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基层提供服务。三年来,面向地区药学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3170人次,到社区、农村提供技术推广培训5050人次;开展护士岗前培训、基层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等1649人次,开展优生宣教、急救护理等培训5590人次;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 16148人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岗位培训1139人次;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知识和急诊抢救设备操作技能培训累积300人次;定期举办“初级卫生救护培训 8 班”,累积培训307人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各类职业资格鉴定服务350多人次。校院企合作开展市级及以上科研立项69个,其中医药科研项目33个、医学高职教育科研项目36个,获资助经费154.8万元。学校SPF级动物实验室被列为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学校与江苏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公司共建 “泉州医高专——福建领航干细胞应用研发中心”,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在国内医学高职院校首开先河。三年来,学校承接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港口监测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际到账总收入达26.4万元。
三、改进计划和发展方向
(一)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以学校章程为准则,进一步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等,全面理顺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并按照章程规定办学治校,形成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政职责和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三重一大”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确保决策科学性。
加强学校理事会建设,吸引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参与学校 9 管理的力度,发挥理事会咨询、协商、审议、监督职能。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两级工会机制。通过一年一度的教代会,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出谋献策。
(二)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
加快洛江校区校园建设。启动校园东南角精诚学生公寓建设,扩建学生食堂,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和用餐条件。启动综合教学大楼、南楼延楼建设,加快学生公共活动场所和校园文化区域建设步伐,进一步满足教学、实训、体育运动等要求。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力争“十三五”末,生均实验设备值达到1万元以上。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福建省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做好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教学实训基地的动态管理,根据专业拓展及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展实训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覆盖范围,实现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率达到100%,满足生产性实训和学生见习、实习需要。
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以校园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OA管理平台建设为重点,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标准 化为保障,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方面工作的融合。建立数字化技能教室、远程协作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供条件。通过充实数字图书库、无纸化试题库、精品课程视频库建设内涵,新建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和电子教案库等,切实推进共享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使之能够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根据学校专业教师实际,制定《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制定培养专业教师的计划,采取教师到行业企业进修、顶岗实践或行业企业安排导师指导、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技能培训等方式,形成学校与行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的长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指导、科研工作,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和帮助教师申报行(企)横向课题,为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研发和技改项目牵线搭桥,重点支持可获发明性专利、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课题。加快推进 11 学校“院科合一”项目建设,在工作量和待遇上向“院科合一”教师倾斜。修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要求新招聘专任教师参加为期半年的脱产社会实践工作,临床、口腔、康复、中医等专业新招聘教师参加“医师规范化培训”。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案,要求专业课教师评聘副高须取得“双师型”教师认定,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双师型”教师中实行年审制,评审委员中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
(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制度,根据岗位特点,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论证。围绕“工学结合、精技尚德”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生源多样化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及职业岗位需求,实施分类培养,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加强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制定适宜“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录取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临床诊疗过程、药品生产经营过程等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课程体系。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站等 12 行业专家的作用,按照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工作、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诊疗工作、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检验工作、药学专业的药品生产、营销及管理工作等专业工作过程,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共同建设核心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建设60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根据行业要求和工作岗位发展需求,建立个性化课程体系。如护理专业为适应临床护理专科化需求,在高职单招学生中,开展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中高职衔接五模块课程体系,突出临床专科护理能力的培养。
逐步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培养模式。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避免传统学年制“齐步走”的僵硬模式,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证和积累制度,在学分制改革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相融合,并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人文素养、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课程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每年邀请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考试方案、技术技能课程评价等活动不少于1次。成立学校创新创业俱乐部,制定俱乐部管理和使用办法;建设月嫂培训中心、美容美甲中心、健康养生馆,13 为学生提供集教学、技能培训与鉴定、竞赛、科研、社会服务与创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通过校(院)企深度合作的契机,利用医院、药企、口腔诊所等单位的平台,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五)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树立“精诚惠世,技以载道”的医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制定德育为先工作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培植标准,建设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课程及课程标准,并将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贯穿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全过程。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政研讨会、主题班会、校园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依托扶贫帮困、奖勤助贷平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在“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基础上,拓展“社会、学校、学院”三位一体的资助网络,分层次深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困难学生资助服务力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成才成长。
强化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大赛活动;举办就业政策、就业求职指导专题讲座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 14 伍建设,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
(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拓展服务社区功能。充分发挥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作用,建立与社区妇联、老年机构、大中小学等部门的合作关系,开展母婴保健、老年病防治、营养膳食、保健养生、卫生宣教、青春期健康知识等培训讲座,成为泉州市社区教育试验区。
开展社会培训。依托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继续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开展护理专业、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口腔专业及医学检验专业等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以及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医护人员开展国内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集中优势资源,面向在校生及社会从业人员,积极开展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在现有的12个工种鉴定的基础上,继续拓展鉴定项目,力争职业资格工种满足在校所有专业的需求,确保每个毕业生获取1-2项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的区域或行业内技术技能培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用户满意度超过95%。
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依托检验预防的师资力量,联合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展泉州环境口岸医学生物媒介检测,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老年健康照护实训基地,建设老年远程照护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居 15 家养老照护服务、照护管理服务及营养、保健指导等。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及药品科普中心,发挥普及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责,成为泉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发挥SPF级动物实验室科技平台作用,服务泉州地面医院、药企及其他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动物实验;发挥泉州医高专-中鼎食品检测中心作用,面向泉州地区开展微生物、理化及营养指标、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剂等检测;发挥泉州医高专-福建领航干细胞应用研发中心的作用,开展干细胞GMP制备、干细胞冻存、干细胞抗衰老等应用及研发。学校开展的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相关活动得到市级以上媒体报道。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10月29日
第五篇: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维护高校的平安稳定是事关全局、压倒一切的大事,好平安稳定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宁德师专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在继续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注重建章立制、齐抓共管,构建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使我校各项安全工作得以深入、有效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为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构建“平安校园”,根据闽教安组【2009】16号、宁教安【2009】13文件精神要求,对我校安全工作进行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明确到位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福建”的工作意见》以及结合省、地(市)开展安全大检查,并根据闽教安组【2009】16号、宁教安【2009】13文件精神关于认真作好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活动级别评定工作的通知,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并做出具体部署,紧紧围绕校园主体责任活动评定工作开展提升“专升本”理念构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我们牢记树立“宁可花钱买平安,不可花钱买教训”的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及时整治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校园防控的能力。学校成立创安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由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各行政部门和各专业系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校党、政领导与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签定《学校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任务到人、职责到位。校党、政定期召开维稳工作会议,排查隐患,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二、建章立制,狠抓学校安全责任制落实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我校重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来规范、鞭策、检查、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根据省、市、地综治工作需要,以及安全教育开展。我们制定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出台《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汇编》,建立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工作条例,明确保卫科、门卫、学生联防队、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制定宁德师专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建筑工地安全保卫责任书、等30多项规章制度。校党办还专门开展每月维稳排查建章立制,未发生影响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建立敌对势力“法轮功”、非法宗教的发现防患、打击、教育转化工作制度,及时报送维稳和社情信息收集分析制度,使校园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未发生参加敌对势力、“法轮功”有害气功,非法宗教组织,也未发生非法游行、集会、闹事等重大事件。同时我们还以“专升本”理念为载体,把主要精力放在促使全校师生形成一种与学校“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良好精神风貌上,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人格与尊严,确立广大教职员工真正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促使广大师生员工自觉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狠抓学生安全管理,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1、构建保障安全需要的安全保卫机构,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学校不断完善以“校园报警”服务为龙头,以保卫干部为骨干,以校联防队为基础,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现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安全学校的目标要求。适时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专题会议”,公开选聘校门卫保安,并加强管理,兑现奖惩;在校门卫处设立“校园报警点”,每天晚上安排2名联防队员值班,学校每月给予900元补贴(按勤工助学);根据校园交通安全的需要,校内增设交通标志,限速带等;大力加强学生宿舍楼管理和楼卫人员素质教育,并加快落实校园监控系统的设备到位(总投资12万元左右)。近两年来,依据市消防支队要求。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宿舍消防安全,陆续投资33万建设4栋楼消防安全通道,保证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为提高整个校园消防水源需求已建总造价26万元的消防水塔。
2、建立各项台帐,狠抓校舍安全
学校及时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活动.切实维护学校治安安定,无重大、特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事故及责任事故发生;加强对校园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及饮食服务场所管理并建立台帐;校内交通规划合理,标识完备,无违章建筑;校内防火、防雷设施齐全有效;校园教学、生活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治安秩序良好,并通过“三风”建设,改善机关作风、整顿校风、提升校风,师生员工对校园平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3、加强宣传教育以及信息预警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学校加强法制道德教育,防震救灾宣传及演练。今年以来我们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周,消防演练,还邀请中级人民法院;市气象局;市消防支队等相关部门的专家授课指导;开展每周一期的安全知识提示教育(包括期初、末和重大节假日),每月一刊大型安全法制窗口宣传(包括防盗、防骗、防毒、郊游、交友、自然灾害等),增设“警钟长鸣”法制教育专栏,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结合省厅文件精神,开展为期一个月安全宣传周,使全校师生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此外我校5月中旬开展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及演练得到全校大部分师生的参与,演练取得明显效果。在对新生进行健康体检的同时,学校拨出专款3.6万元,在今年国庆节前,对1900多名09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校学工处还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指导老师,对学习、生活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的教育管理,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帮扶,有效地解决各类思想问题,并通过为期半个月时间军训教学使学生增加国防知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拼搏精神得到明显提升。校总务处高度重视学生食堂管理,并在市卫生防疫等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采取措施对生、熟食品进行严格分离,对售菜间进行红外线消毒,严格执行食品采购法,严禁“三无”产品进食堂,等等。目前已到秋季,天气转凉,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我校进一步加强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学生注意食物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4、加强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
今年以来,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维护稳定。并由校分管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开展安全大检查。校保卫处还坚持开展校园(每月15日)安全大检查,对校内各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不定期开展宿舍内用电安全检查,以及重大节假日前期安全大检查,及时解决突发性案件,并吸取上海商学院发生火灾事件进行宣传教育,组织由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带队开展校内安全大检查(3)次,共收缴“热得快”电器300多条。开展校园秩序协管工作,清理未经学校审批的商业活动14场次;清理乱摆摊设点(照相点、买卖邮票、侵占道路的摊点)20余次;清理私自和超期悬挂的横幅32条,宣传广告标语30余张;组织学生联防队员开展清理宿舍楼区的小广告活动,不完全统计有上千张,有效遏制了安全隐患。校党委还出台了校内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方案,每月开展排查抓落实,继续深化狠抓不稳定因素。校内组织开展综合治理校园各种商业性宣传横幅、摆摊设点。
协助校有关部门及专业系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影响稳定的苗头尽早清除。并加强在校内的宣传教育(警示宣传10期,安全知识宣传,新闻报道,预案通告,案情通报等)。协调学生轻微打架案件,在相关系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在耐心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和调解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处理。不定期与相关专业系开展情报信息收集和互通,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近一年来教育帮教学生近百余人次。我校还与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国保支队、城南派出所保持紧密联系,互通信息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使我校校园及周边治安局面更上一个新台阶。
存在隐患及整改意见:
1、部分学生公寓消防器材配置不足;
2、学校大门管理还不够完善;
3、宣传安全知识的力度还不够。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认真落实各级党政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要求,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认清当前我校安全和稳定工作形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讲求工作实效,更深入地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建设平安家园”工作。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00九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