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2:5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

第一篇: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

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

学术的魅力就在于创新。

如果把研究课题粗分为新、旧两类,那么,旧课题的创新一般较新课题稍难。由于新课题的研究起点偏低,甚至起点为零,可供参照的学术成果与资料信息甚少,研究本身固然颇有难度,不过,正因为起点低,同行的期待值与相关学术要求就不会很高。一旦有所收获,便容易引人注目和首肯。就此而言,似乎也可以说,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当然,这里的所谓“最新最美”,一般只是相对于“白纸”而言,并不难办,难办的却是究竟写得如何,绘得怎样,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相对于各自的“白纸”而言,书画爱好者所写所画与书画大师的笔下之物固然都不难显示其“最新最美”之风采,但书画本身或执笔者之间当有高下之分,粗劣的填补就很容易当作文化垃圾而弃之。人们在评定学术成果时,动辄赞誉“填补空白”的学术行为,却相对忽略了“填补”的实际效果究竟何如,显然失之偏颇。

旧课题的创新却往往比新课题难得多。因为欲期突破前人已经层累的学术起点,无论是资料的挖掘、整理与考辨,还是视野的展拓、知识的更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改进,良非易事。无论是新课题还是旧课题,学术的含量并不取决于表决,而是论证。学术的生命力并不取决于重复,而是创新。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创新,就不是表个态或拟个新词拼成某个新观点所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你用以说明论点的那些论据有何代表性,能否站住脚。也就是说,支撑论点的论据比被支撑的论点更重要。无论是在未知领域提出一个观点,还是在已知领域否定某个旧说而提出新说,重要的不是论点,而是论据。如果你不赞同别人的某个见解,就应紧紧抓住对方的论据,逐一推敲。学术创新就其本身来说包括继承性的创新、综合性的创新和原始创新。创新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填补空白。大部分的创新都是继承性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性创新是把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在本领域的学术平台上竖起一座高峰,这也是创新,并且是高级别的创新;原始创新完全是填补空白的创新。这三种方式,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学术研究方法。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三个方面,最关键的一点是科研方法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无数次事实已经证明,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学科创新的先导,没有方法创新就不可能实现理论创新,没有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理论体系创新。

(顾海良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学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方法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新是学术的灵魂和第一规范。因为学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革命活动,创造发明发现突破实为科学的第一规范和首要使命,宽容则是学术民主的基本保证。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对世界有众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贡献的伟大民族。现在,我们仅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事实上,我们的学术界最缺乏的不是规范,而是学术的第一精神——创造精神!

创新精神不仅是科学精神和学术的第一规范,而且也是杜绝学术腐败的真正灵丹妙药,一位学者如果真的充满了创造力,他就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非创造性劳动。他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观点还来不及完成呢,他哪里有时间重复别人的劳动,更不用说抄袭那些最简单枯燥的重复性劳动了。而读者、受众如果崇尚创造精神,也会对学习式模仿性成果不屑一顾,也就不会再有人为抄袭者辩护和寄予同情。这样,全社会就会形成一个崇尚创新的学术环境。抄袭类的学术腐败现象自然没有了生存空间。

弘扬创新精神对学风建设也会有很大的裨益。学风建设实际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治学领域和学术批评领域。

我们必须记住,创新在学术活动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以及学术批评都必须首先尊重创造精神!尤其是必须尊重首创精神!

李醒民: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李醒民(《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来源:光明日报 学术创新意指学术研究要创造出新的东西:或发明出新范式和新方法,或孕育出新思想和新见解,或发掘出新材料和新证据,一言以蔽之曰——创造新知。我曾在《学术的生命》一文(详见李醒民著:《中国现代科学思潮》,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讲过,学术本身有生命,真正的学人视学术如生命,学术自由和学人心灵自由是学术有生命的前提条件。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学术研究不同于知识普及和教学。学术研究是要创造新知的,要讲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讲的东西,而知识普及并不要求普及者创造新知识。他只要能把人类已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专门知识,用深入浅出、明澈流畅的语言传达给受众,就是一位值得称赞的普及作家,他的作品就是好成果。学术研究也不同于教学。把自己的研究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固然值得提倡,但是教学毕竟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尤其是对大、中、小学生而言。因此,能够把人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而简明地归纳整理出来的教科书就是好教材,能够在课堂上使学生深入领悟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就是好老师。一个合格的教师,并非要硬性规定他就他所教的科目作学术研究,更不必要求他非得作出新发现或创造出新知识不可。

由此可见,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宣传和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创造新知。也就是说,学术研究必须标新立异、卓尔不群,最好能别具慧眼、独树一帜,起码也得发掘点新材料,提出点新观点,否则就不能算是学术研究成果,所发表的文章在学术上也一文不值。要知道,创造新知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也是学术的生命之所在。学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学术创新一旦终止,学术也就随即停滞、窒息、死亡。学术犹如生物有机体,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随之终止。对于眼下的学术来说如此,对于以往学术而言也是这样。古希腊哲人的学说、中国诸子百家的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恰恰在于它们的不断创新:它们在当年是全新的精神产品,在此后乃至今天依然是启迪新思想的宝贵源泉(思想可以产生思想)和作出新诠释(这也是一种创新)的丰富资源。于是,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坦言: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学术创新当然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诸如自由而宽松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必要的经济支持,健全的信息资料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人要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不墨守成规,不迷信古人、洋人和权威,不在乎权力和金钱,不随风赶潮流追时髦,不做某些利益集团的传声筒和代言人。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和心理境界,加上你的知识基础、治学经验和才气,再下它一二十年的真工夫,我就不信你在学术上搞不出一点新名堂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可见,学术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诚心正意、持之以恒。

窃以为,学术创新最好以问题为中心:善于捕捉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设法解决它。捕捉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既需要对全局的透彻把握,也需要丰富的想像力,而后者多半只不过是程序性的事情。有人或囿于狭隘的视野,或缺乏足够的想像力,提不出、找不准有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结果东奔西撞、事倍功半。有人或出于利益的诱惑,或受到时尚的裹挟,没完没了地研究那些毫无意义的假问题,虽说赢得了一时的风光和实惠,但着实生命短暂,旋即沦为明日黄花。有人动辄热衷构造洋洋大观的体系,喜好编织眼花缭乱的范畴之网,这种潮流在黑格尔时代就已经过时了,在今日学科精细划分的情况下只会吃力不讨好。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反对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也不意味着不需要范式和方法的创造。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遗憾的是,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状况却阻碍学术创新,窒息学术生命。且不说学术界近年剽窃抄袭者如过江之鲫,更为触目惊心、贻害无穷的是泡沫“学术”漫天飞,垃圾“学术”遍地堆。学术研究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知和创新思想,而是变成了评职称、捞外快、加官晋爵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异化!据说,在学术领域有所谓的“质量反平方定律”,即每发表1篇一流论文,就伴随有4篇二流论文和9篇三流论文问世。泡沫“学术”和垃圾“学术”是根本排不上号的等外“论文”,这些滥竽充数的东西汗牛充栋,不计其数。它们的泛滥不仅败坏了学术空气,而且也把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之作淹没在平庸和劣质文字的汪洋大海中,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研究。

好在时间老人是只筛子,能够把那些平庸和质劣的东西筛掉,使之逐渐坠入遗忘的深渊。尽管如此,我们目前也不能听任它们恣肆无忌,更不能容忍它们招摇过市,因为它们不仅危害学术,而且也侵吞纳税人的有限的腰包,浪费国家的宝贵资源。消除它们的办法倒也不难,关键是立即付诸行动——这就是淡化“计划学术”,终结“全民学术”。须知,除了某些应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可以拟订规划外,大多数学术研究是无法计划的。学术研究是探索性极强的活动,欲达目标和最终结果事先难以预料,研究过程变化多端,计划反倒容易忽视突发的灵感,坐失启示的机遇,往往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能否改革一下学术研究资助体制,把事前的“课题招标制”变为事后的“成果收购制”,特别是对于那些纯学术研究项目,让学人放开手脚自主地选择课题、自由地从事研究,岂不是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克服学术异化,让学术回归真正的学术。只有这样,学术才能走向创新之道,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保持恒久的生命。

第二篇:创新学术讲座课后感想

创新学术讲座课后感想

创新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源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同时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南,它还应作为一种行动贯穿到我们每一项实践中。同时创新还应应用于我们的各项专业研究领域,以便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

而创新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和心理上有自信、有激情、有责任担当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和专业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创新心理的培养。自信心不足,点子不能成为行动,行动不能得到坚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没有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教材知识的学习。创新的培养要培养其发散思维和个人思维的独创性、相异性。创新思维要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在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我们的创新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被禁锢住了,要彻底解放我们的思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要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我们的思维要创新,主要有三大障碍,首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即平时大家所熟知的转牛角尖。思维一旦进入了死胡同,就很难出来,那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了。思维定势的产生是由于我们习惯了权威,权威说过了,我们就很难改变,于是思维就固定了;还有就是从众心理,个体逐渐、盲目地顺应了群体和先验和情感,也造成了思维定势。俗话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要思维创新就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其次是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思维惯性,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要克服习惯性思维的干扰,最重要的是要看问题的本质而非表面,要仔细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见到问题就匆忙用脑中已有的模式去分析、判断。第三思维封闭,考虑事情时站得层次太低,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境界就会很小,没有打开,思维封闭了,很难创新。

第二,我们要思维创新。知道了我们思维上的障碍,就要力图去打破思维障碍取得思维创新。首先打破思维障碍我们要采取多向思维法。第一为顺向思维法,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第二叫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在生活中例子很多,如司马光砸缸就人的事例就很典型。第三是转向思维,或称颠倒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因果颠倒思维,还有要借脑思维,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第四即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一种通过把注意力引向外部其它领域和事物,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超出限定条件之外的新思路,实质上是一种联想思维。曹冲称象的典故中就是用到的侧向思维。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关我国未来的兴盛。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积极性低。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第一要改革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兴奋起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创新欲望。然而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个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人,在该领域里是不可能有新颖见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质疑,才有可能有创新之举。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养成。同时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创新人才类型必然各有特色。

第三篇:学术讲座感想

学术讲座个人感想

古人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想达到“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不仅在于“君”的学识,还在于“一席话”的质量。作为思政专业的学子,聆听思政专业众位名师、专家、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前沿课题,我想那是无上的荣幸。在大三这一年的小学期,思政专业的我们有幸遇此良机,把握好这次机会,我们会有崭新的思路、开阔的视野,这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铺垫和帮助。

2014年的夏天,周边学校纷纷放了暑假,看着外校其他学子奔向自由的身影,被小学期困在学校的我们心里多少有点抱怨,然而我们有我们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度过了一个异常繁忙的小学期,任务和作业虽然很多,却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竞争、合作、分享、共赢······。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我们先后聆听了陈绪新老师、潘莉老师、董军老师的学术讲座及其他优秀前沿讲座,受益颇多。下面我分享一下聆听三位良师精彩讲座的感想与收获,相信这又是一次自省与提升。

首先,幽默的陈老师的课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觇标》。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

听陈老师的讲座,就像古代士兵在校场听将军战前宣言一样,有一种热血沸腾的自豪与骄傲。当代学子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学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决定着一个政党的荣辱兴衰。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学习是前进的基础”。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二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树立实干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接下来是严肃的潘莉老师的课题《当前社会道德焦虑现象及其调整策略探讨》。潘老师从四个大方面阐释了这个课题——道德焦虑的内涵和表现、生成原因、影响和危害以及调试策略。道德焦虑的表现有人生意义的焦虑,道德认知焦虑,道德认同焦虑,道德选择焦虑。道德焦虑的生成原因有道德转型期道德环境的剧烈变化,个体在追求道德过程中的不完善状态,良心被冲击和质疑。道德焦虑的影响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道德焦虑的调整策略包括维护社会伦理秩序,恶化人际关系。

最后,董军老师的课题是《邻避冲突及其治理》,严谨而又激情的董老师为我们讲了关于环境方面的问题,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目前关于环境的热点问题,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尽职尽责保护环境。同时不仅保护我们自己周围的环境,更要注意整个生物圈的所有环境,不能损人利己。董老师重点讲述了邻避效应,其概念是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导致邻避效应的心理与认知因素有:不信任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知识与信息欠缺;对问题、风险和成本的狭隘和局部的观点;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规避倾向。避免邻避效应的措施:首先,企业应坚持信息透明化,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完全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公众心理和政府决策的负面影响。其次,企业应遵循社区自愿和企业满意的原则进行选址,主动寻找自愿性社区,绝不能单厢情愿,也不能依靠政府指定。第三,政府应出台受影响区域生态补偿与经济补偿制度,给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机会损失、环境污染和生态恢复予以补偿,确保受影响区域的利益不受到损失。最后,完善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依法对项目建设营运进行指导、规范、监督与监测,加强社区监督,赋予社区一定的掌控权,强化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三位老师精彩的讲座增加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我们的小学期。然而时间仓促,还有很多肺腑之言未一一道来,今后我会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与自省。

第四篇:学术道德感想

学术道德感想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飞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学术腐败蔓延到多数的学术领域,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坏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加强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建设良好学术环境十分迫切,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同时科研工作者和学者也应当诚实守信,自觉承担对同行、对社会的责任,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与高素质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学术周的感想

学术周的感想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课堂上的教给我们的只能是最基本的东西,对我们这些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达到使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出一个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组织了这次学术活动周活动,邀请了我们学院和其他学院的众多专家,于四月下旬来给我们举办了专题讲座。我参加了专题讲座,觉得这些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对自己思维以及视野的扩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第一天是学校机械创新团队主讲,主要见了他们参加比赛的前期准备和在比赛时遇到的困难。我从中学到了:要做好这件事情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调研期,只有经过前期的大量调查和背景的掌握才能帮助更好地过渡到学习期。学习期应该是注重对于所查资料的理解和吸收消化,也就像是我们的中学大学阶段一样,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而创新期则更像是我们的研究生阶段,把我们所有学习掌握到的识全部汇集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说到总结期,我则认为它不该只是自己研究过程或成果的罗列,却是向大众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的平台。

第二天我们参加了创业的同学的讲座。他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给我们讲述了创业的基本要素,项目就是集中有限的时间与资源达到一个既定的目的。在我们这个阶段,一个项目的成败与结果如何不是关键。做项目的过程才是我们应该全身心享受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之间的是愉快的交流,他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做项目的重要意义。

到了第四天,雷老师接着给我们介绍了专利的知识。一开始,老师就告诉了我们他对专利的理解。所谓专利,就是专门的、专属的权利以及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囊括了版权和工业产权的概念,而工业产权中又包括了专利权。产权有三个特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专有性不难理解,而时间性则又与专有性息息相关。而地域性则比较模糊,为此雷老师专门用了百信鞋业和百幸鞋业的案例来说明。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专利的申请并不复杂,只要你有新的点子或新的思路,并且能够付诸实践的话,就可以申请专利。专利的申请不只是局限在产品设计方面,外观设计,学术创新也可以作为申请的另外方面。

经过几天的学术周活动,我们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学习到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但带给我们的,却是终身受益的东西。这些学术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一些进行学术研究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如果说成功是一座宝库,那么这些好的思维方式无异于一把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动。最后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感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专家们的倾囊相授。讲台上老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下载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术周的感想

    有关学术周的感想 以前我有听说过学术周,但是从来没参加过,这次实在觉得有必要参加学术周,不然大学生活实在不完整。 第一天是董健老师为我们主讲,他主要为我们介绍论文应该如......

    问题意识学术创新

    盯着问题抓工作,注重把学习调研成果向实践转化,深入基层抓问题,理清思路谋发展。他们把教学和科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一个个地研究解决的办法,真正使学习实践的过程......

    关于学术创新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关于学术创新的思考 最近在天外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 钱老,伟大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航天之父”,“火箭之父”......

    创新感想

    创新的一点感想 在同质化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靠压低成本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创新才能让你摆脱竞争对手迈进新的领域,获取高额利润。创新的含义在以前被定......

    创新感想

    学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有感 前几天去大学生活动中心去看了个关于创新方面的展览,一副副图片,一行行文字,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与创新相连。创新是个永远让人充满激......

    学术与人生导航感想

    感悟与收获 在本学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学院请了十来位老师为我们进行讲座,每堂课黑板上都有一样大而醒目的标题“学术与人生导航”,在这十来位老师中,他们或谈学术,或谈人生,......

    学术创新的灵感之源

    学术创新的灵感之源 ——西安交通大学“创源”科技学术论坛 西安的秋天,总是来得特别轻,特别早。九月一开始,太阳的热力就收敛了,风变得轻柔,天很高很蓝地俯视着古城。这时,在城墙......

    创新学术社彩月 初稿

    创新学术社彩月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展现缤纷社团,弘扬学术创新二、活动背景:为积极响应李忠云书记在2011年教育思想大讨论集中阶段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贯彻落实大学生的自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