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2:0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兴文县政协副主席 蒋建平

随着我国目前旅游产品开发强度的加强,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愈来愈强烈,已经形成了旅游者的买方市场。如何抓住“5.12” 汶川大地震后川南旅游成为热线的机遇,配套规划建设旅游要素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兴文旅游业,真正成为四川新五大旅游区——川滇黔结合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兴县”战略实施,是兴文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旅游要素产业建设现状

兴文县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打造,旅游要素产业建设有了一定成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等品牌的取得,使兴文旅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旅游收益呈不断增长之势。

但是,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要素产业配套建设情况看,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建设不协调,合力未形成,不能充分支持和满足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行”的方面,与县外联接的旅游道路虽然显著改善,但还不够快捷;县内主要景区间旅游环线公路处于规划阶段;散客旅游缺乏集散服务,到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的旅游专线车没有正常营运;县城内“的士不打表,三轮乱收费”。“住”的方面,据统计,各类型宾馆旅店住宿接待能力约3000人,但仅有银峰宾馆、兴文大酒店、洞乡大酒店、邮政宾馆4家二星级宾馆,不能满足不同住宿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也不能适应规模游客量入住需求。“吃”的方面,目前,县城有较大型餐馆15家、小型餐馆60家、特色餐馆12家、农家乐型餐馆17家,旅游景区及公路沿线有大小餐馆20余家,但有组织、有针对性常年参与旅游接待的比较少。“游”的方面,主要以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观光游为主,游程相对较短较单一,特色旅游彰显不够,品位不高,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娱”的方面,兴文拥有丰富的地质文化、苗族文化和古僰人文化,目前对既有特色文化的内涵虽然在发掘整理,但已有效服务旅游的,能为普通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体验的内容和形式较少;石海洞乡景区的苗族、古僰人民族民俗风情表演水平总体较低,旅游节庆项目处于起步。“购”的方面,能体现兴文地方特色的,能吸引游客购买欲望的旅游商品不多,旅游购物点除石海洞乡、僰王山景区有些摊店,具有良好购物环境的购物商场(城)基本没有。

总体看,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分散独立,更不配套,造成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制约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等品牌的效益产生,兴文旅游业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二、旅游要素产业配套规划建设的思考

促进旅游业要素产业配套建设,应从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履职尽责,强化考核,创新机制,整合力量,务实推进的思路来建设。

(一)充分重视“水桶效应”,尽快对旅游产业要素建设配套规划。旅游业是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载体,提供人为人服务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主体,形成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架和产业链。旅游者乘车出发,先要约好吃、住的安排,中心目标是完成对旅游目的地产品“游”的购买,其次参加娱乐,最后购物返程。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六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等同。其中“游”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行、食、住”,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娱”和“购”是提升旅游过程质量的充分条件,是旅游业效益的关键,在旅游业效益构成中举足轻重。

综观兴文县旅游业,尽管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己在手,但由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配套规划建设滞后, 尤其是“娱”和“购”两个要素薄弱,旅游要素产业经济缺乏规模效益,幅射带动乏力。旅游业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缺乏社会关联性的现实,使旅游业成为政府和旅游公司着急的事,体现了明显的“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一个水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组成它的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构成旅游产业结构的各个部份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份决定整个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

因此,除品牌营销和管理经营体制机制急待增強和改善,围绕“游”这个核心,科学评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现状,通过科学配套规划,有效解决旅游要素产业建设滞后与不协调,是当务之急。否则,花很大功夫把游客招揽来,但游客仅能“游”一下,必然导致滞留时间短,消费低,甚至对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不满意,“旅游兴县”难以名副其实。

应尽快委托国内外权威旅游规划机构,对旅游要素建设现状进行评估,根据我县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际需求进行旅游要素产业配套规划,明确全县旅游要素产业建设的总体布局,近期、中期、长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实施目标。使旅游要素产业建设推进中,既满足当前需要,也兼顾长远,有章可循,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具有实效性、指导性、可控性。

(二)建立权威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有效推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建设。旅游产业六要素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通力协作,旅游产业要素才能按规划整体建设推进,有效整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链。一是尽快建立权威性的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涉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负责解决和协调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与旅游要素配套规划建设有关的重大问题。二是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严格考核。旅游要素配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一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在按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年度建设和管理质量及效益目标,相关职能部门、乡镇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书,将旅游要素配套规划建设工作纳入重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按规划要求各尽其责,分步推进,逐项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三)当前旅游要素产业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

“行”: 健全方便快捷高效的旅游客运体系,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使游客能够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对县外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有待省、市交通枢纽工程实施,对县内景区间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应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一是客运汽车站增加散客服务中心职能,尽快真正营运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旅游专线车,解决当前只针对团体游客、自带车游客市场,完全忽略了到兴文自主游和即兴游游客行的需求。二是尽快出台措施规范出租车、人力三轮车、旅游专线车的运营,确保合理、透明、规范收费,塑造精品旅游目的地基本形象。三是完善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票务和网络预订系统,为旅行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交通票务服务并规范管理。四是对县城相邻的几个公路收费站进行调整,营造方便、快捷、合理的通行环境。

“住”:在加快招商引资新建高档次宾馆满足需求的同时,对现有宾馆、旅店、农家乐应着力在统一接待条件,提高接待能力,规范接待行为,调动积极参与旅游服务上做好工作。一是根据发展旅游需求,尽快制订宾馆、旅店、农家乐接待规范,统一接待游客的软、硬件标准,由旅游、公安、物价等部门验收并挂牌标识,规范经营,保证游客住宿的安全、卫生,明码付费,杜绝宰客。二是引导和帮助宾馆达标评星,进一步开展星级农家乐评比、旅店达标,形成更多符合旅游接待要求的宾馆、旅店、星级农家乐。三是对所有核定具有旅游接待资质的宾馆、旅店、农家乐,提供统一的全县旅游宣传资料,交通、住宿、娱乐、美食、购物等游客所需指南,营造旅游氛围,方便旅游及消费。

“吃”:围绕保证旅行社团体就餐,满足自主游游客需求,打造特色名吃吸引和满足高档次旅游消费的要求来做工作。尽管目前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游,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但吸引旅行社组织团体游是旅游促销的重点,因此,满足团体游人的吃,也应是吃这一要素的重点。从串联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角度看,团体餐应与旅行社协调,以在县城就餐为主,促进县城餐饮业的繁荣,同时在玉屏至石海,莲花至石海两条公路沿线发展具有接待团体餐能力30至40人的餐馆各2至3家。景区内及附近,主要以发展小餐馆为主,保证自主游游客就餐,兼顾长假旺季游客的需求。旅游餐馆应实行挂牌标识制,由县旅游局牵头,汇同经商、工商、卫生、物价等部门核定挂牌,依法強化监督。特色菜品、特色宴、特色餐馆,应从挖掘传统风味,整合地方特产,推出系列化的地方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办好小吃一条街或夜市、风味餐厅上,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打造包装,由县经商局牵头,组织县烹饪协会具体打造,定期开展名、特、优、新特色菜品、特色宴、特色餐馆的竞赛和评比,由政府部门予以认定授牌。

“游”:是吸引旅客进入的最重要的要素。兴文旅游资源具有观光和休闲的特质,对此,专家、业内人士对兴文旅游产品的品牌和价值打造都有思考。但从实际运营效果看,吸引游客进入还不够理想,共识是知名度有待提高。加大品牌营销的投资,加强品牌促销的力度,对提高兴文旅游的竞争力,无疑是迫在眉捷。但在游这一要素的打造中,应当统筹解决好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的统一打造,两个景区旅游产品的性质定位,关键是应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视野和游客的实际感受来判定,突出同质间的差异性,符合旅游发展趋势来着力打造。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对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科学论证,准确定位,打造符合旅游者需求,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达成此目的,应用市场经济手段,遴选出知名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机构来论证、定位、设计、策划,杜绝仅提供参考咨询,必须对兴文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获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娱”与“购”: 这是当前兴文旅游要素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娱”这一要素的建设上,应重点完善县城、旅游酒店、景区的文娱基础设施,形成参与性强、类型多样、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让游客能娱能乐,体验到差异和新奇。在旅游文化内涵上,已论证用苗族文化、古僰人文化、地质文化来打造,现在的问题是在挖掘、整理、包装打造上进一步下功夫。一是文体、旅游主管部门应切实负起牵头旅游文化挖掘包装打造的主导职责,做到出成果、出效益,财政从预算上给予必要保障。二是采取政府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形式,建立健全苗族、古僰人历史文化和地质文化研究机制,为旅游所需的特色文化打造,提供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成立兴文民族民俗专业演出团,打造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的民族民俗风情节目。一台有特色高水平的演出,对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作用和影响必不可少,如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九寨沟的“藏羌民俗风情”、云南丽江体现东巴文化的“丽水金沙民族歌舞”就是例证。从实践来看,在旅游赢利效益较低的时期,政府和石海洞乡、僰王山旅游公司应对演出团的生存和演出项目的打造包装,按市场机制运营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经济扶助,让游客都能观赏到特色文化,达到提高兴文旅游品味,增强吸引力、竞争力的目的。四是开发出具有参与性、体验性、独特性的地质变迁、苗族民俗、古僰人历史烟尘、农业生态游客体验项目,如地质变迁模拟,苗族民俗、苗族人家家访,古僰人的兴衰轨迹,兴文民俗节庆,特色农业等供游客体验,在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中感悟世间的奇妙,兴文旅游玩味悠长。五是石海洞乡和僰王山景区应明确旅游文化打造重点,石海洞乡以苗族风情为主,僰王山景区以古僰人秘迹为主。

在“购”这一要素的建设上,尽快完成让游客购什么的论证,在那里购恰当的布局。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兴文人文、特产,结合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通过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手段,组织做好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招商方式引导和指导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对于购物点的布局,一是应学习借鉴成熟旅游地区的做法,旅游商品摊店与旅游商品购物商场相结合,提高旅游购物业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利润空间。二是应充分为本地人特别是景区及附近村民的参与提供条件,让百姓共享参与旅游发展的成果,形成促进做强旅游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篇:关于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通称“陇中”。这里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全市辖1区6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3.51万人。境内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史前文化,有甘肃四大文化之一的陇西李氏文化。同时,还有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胜地国家4A级景区漳县贵清山、遮阳山和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等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全市上下立足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做法与成效

一是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成立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制定了《定西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定西市旅游产业实现“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组建了定西市文化产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100多个。以书画产业协会、剪纸艺术协会、洮砚研究会、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以及陇中文化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社团组织异军突起,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开发。与兰州、天水、白银、临夏、甘南等市州签订了“甘肃中部旅游城市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甘肃中部地区旅游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齐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并举的良好局面。

二是产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节会、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定西文化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了“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定西农民书画作品晋京展、定西市赴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书画展、中国•定西临洮马家窑文化研讨会以及老子文化节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书画营销、彩陶复仿、洮砚加工和剪纸艺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全市各类画廊发展到600多家,其中仅通渭县就有320家,该县已成为西北书画作品的集散地。马家窑彩陶复制工艺日渐成熟,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洮砚开发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甘肃洮砚开发总公司制作的“辉煌砚”、“东方醒狮砚”等巨型洮砚,极大地提升了洮砚的知名度。商业演出比较活跃,全市7家专业文艺院团和一批民营演出团体常年活跃城乡,年演出2000多场次,由市秦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秦剧《百合花开》荣膺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剪纸艺术发展较快,成功举办了“西风烈”中国剪纸艺术大赛,我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与此同时,奇石收藏人数也日渐增多,仅临洮县就有奇石馆30多家。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书画营销、彩陶复制、洮砚加工、商业演出、文化娱乐以及剪纸艺术等为重点的产业链条。2009年,全市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发展到1650家,从业人员达7300多人,年营业额达6500多万元。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49.5%。

三是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总投资13.5亿元的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近5亿元的临洮国家亚高原体育训练建设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1086万元的“陇中文化城”建成并投入使用。漳县对贵清山旅游风景区经营权进行了拍卖,融资1.68亿元用于景区开发建设。通渭县引进资金1.5亿元用于温泉城开发建设。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和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分别完成投资690万元和180万元。有3个文化产业基地被命名为首批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取省委宣传部文

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贴息和以奖代补项目5个。建成了漳县遮阳山天华度假村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全市A级景区、星级饭店分别达到11处和24家。全市“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累计达到75家,“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22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达1560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稳步推进,一个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市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实行了局台分设。市电影院、影剧院进行了改制。定西日报社对广告业务实行了承包经营,引进和开发了DM广告、重大节庆活动特刊等广告新载体,广告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市秦剧团由财政差额供给转为全额供给,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16名演职人员。市、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区也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五是民族民间文化大放异彩。制定了《定西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举办了全市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挖掘、整理、提炼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了《陇中小曲》、《通渭小曲》、《岷县民俗文化丛书》等一批民俗文化专著。通渭、岷县、临洮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包括“洮岷花儿”在内的甘肃“花儿”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市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分别达2项、17项和119项,为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统筹不够。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尚未制定,一些县区亦未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缺失,导致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清晰,也导致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在景区景点规划中还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规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二是品牌不精。产业发展需要品牌支撑,而在我市,真正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和服务品牌还比较少。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包装和推介不够,文化产品与旅游脱节,许多产品仅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文化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极少。景区景点基本上是观光游览性项目,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很少,难以留住客人。

三是投入不足。全市文化旅游建设投资滞后于经济建设投资,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市、县均未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民间资金还没有被充分引导到产业建设中来,融资渠道不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量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拉动和促进作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尚处在创业和原始积累阶段,存在着产品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贡献率低的问题。旅游经营单位普遍比较困难,仅靠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是人才匮乏。文化旅游单位市场意识淡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落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在产品研发、宣传促销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使文化资源优势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竞争力不强。旅游、文化部门编制紧缺,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三、对策及建议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抓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具体概括为五抓:一是抓规划。抓紧做好《定西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定西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和《定西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引导各县区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景点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抓储备。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精心筛选、论证、储备一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产业开发项目,充实和完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抓争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把研究政策、谋划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主动出击,科学运筹,争取更多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落户定西。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四是抓实施。加快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通渭温泉城等重点骨干项目建设。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做好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和陈展工作,尽快向社会开放。着手论证、规划综合性文化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五是抓保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关系,坚决防止竭泽而渔,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二是通过抓重点增强产业整体实力。要发挥优势,抓主抓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培育主导产业:一是文化旅游。抓住国家节假日调整带来的中短途游急剧上升的机遇,联手构建定西、兰州、天水一体化的旅游运作机制,着力打造“兰州-临洮-渭源-漳县-岷县绿色生态旅游线”,“兰州-安定-陇西-通渭黄土文化风情旅游线”,“四川-岷县-漳县-陇西-通渭-陕北红色旅游线”。二是书画产业。充分发挥国有文化单位特别是各级文化馆、书画院的人才、创作优势,不断增强其在书画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定西书画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加强与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等的联系与合作,依托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相对稳定市场的画商和经纪人经营定西书画。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我市建立西北教育培训基地为契机,吸引更多的书画组织在我市建立采风、创作和交易基地,进一步提升定西书画创作水平和知名度,使我市书画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洮砚产业。切实加大洮砚石材保护力度,坚决杜绝无序采挖。以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为主,对小型加工企业和民间分散的加工点进行整合,组建“甘肃省洮砚开发集团公司”。以“甘肃省洮砚研究会”为基础,申请注册“中国洮砚研究会”,以行业协会规范洮砚加工、经营行为。积极申请洮砚原产地保护,制定规范的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文化品味,切实把这一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四是彩陶复仿。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为基础,申请注册“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加强马家窑文化研究和文物资源保护。扶持马家窑彩陶规模化复仿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定西文化的一张“名片”。五是民间工艺品。要突出地方特色,以剪纸、刺绣、奇石、根雕等为主,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上大作文章。民间工艺品开发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重创新,要认真研究产品开发方案和制作流程,注意处理好量与价的关系,特别是剪纸等要在高端产品研发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其艺术性和实用性,逐步打入省内各旅游景点。六是文娱演出。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创办各种类型的民间演艺团体。以中国音乐学院在我市建立科研教学实践采风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洮岷花儿、陇中小曲等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积极做好《百合花开》宣传包装工作,争取晋京参加汇报演出,使之成为一台享誉全国的舞台艺术精品。

三是通过抓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互动。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要积极探索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机制,要在旅游纪念品开发、历史故事再现、歌舞晚会打造、娱乐项目开发等方面大作文章,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西特色文化的开发力度,不断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求新、求知、求异、求乐的文化旅游产品,继续做好马铃薯、中药材以及漳盐等土特产开发工作,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大力挖掘以创业、创先、创新、创优为核心的定西马铃薯、中药材文化,推出一批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为题材的文化产品,提升“中国薯都”、“中国药都”软实力。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武装文化旅游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开发走上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通过抓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好政府在文化旅游政策研究、产业规划、市场监管、宣传促销、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发挥好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推动行业良性竞争。要从市场准入、土地征用、证照办理、税费收缴、信贷投放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其不断发展壮大。要积极开展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厕所等国家质量标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突出强调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普遍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精细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强力培育定西旅游服务品牌。

五是通过抓宣传扩大定西对外影响。要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理念,以“文化定西、多彩陇中”为主题,不断加大对定西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编绘介绍定西文化旅游的书籍、刊物、画册、地图,制作介绍定西文化旅游的光盘、影碟等,在主要公路沿线再建一批旅游宣传广告牌。邀请文化界、旅游界、影视界的名家、名人、名导指导参与我市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和制作,拍摄一批以定西风光、定西传说以及民间故事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创作和演唱一批歌唱定西的歌曲,打造一台具有定西特色的文化旅游舞台剧,进一步提高定西文化旅游产业在外界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是通过抓人才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不仅要培养人才特别是文化名人,而且要引进产业开发方面的专门人才,让他们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振兴的创业者、组织者。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育工作,着力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专家组的智囊作用,由专家组各成员牵头,组建专门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队伍,做好重大决策的参谋、咨询工作,努力把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第三篇:对靖州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无烟”工业的美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加快振兴××旅游产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市形象、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位于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境内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流水潺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是人文景观丰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城西飞山庙、地芦回龙观、系列古城遗址、红军长征新厂战役纪念碑等人文景观风景绚丽。二是自然景观独特。有排牙山省级森林公园、2A级文峰塔风景区、九龙山风景区、飞山民俗园、五老峰、杨梅生态旅游区等自然风景区,郁郁葱葱,生态良好,风景独特。三是民俗风情古朴。××是苗侗少数民族聚集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有“桃花节”、“乌饭节”、“芦笙节”、“对歌场”等民间风俗,以及苗侗族的传统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节。

2、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一是交通网络逐渐健全。枝柳铁路、209国道和1866、1826两条省道交汇于县城,已破土动工的包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离黎平机场70余公里、芷江机场100余公里,逐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网络交通优势。二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目前,全县现有旅行社1家,上规模、上档次的酒店、宾馆有国家二星级宾馆鸿运梅林宾馆、鸿运宾馆、绿都宾馆等10余家。

3、旅游产值不断增加。××旅游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0.9%,实现旅游总收入8900万元,同比增长93%。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从管理机制看,由于内部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旅游行业一直处于“弱、小、散”状态。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部门之间对旅游要素的管理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搞法,不能较好地形成统一规划,整合统一资源,凝聚统一合力;旅游主管部门势单力薄,工作陷入常规性的行业管理,对旅游中长远发展思考不多,措施力度不大。从经营机制看,部分从业人员为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缺乏长期规划,对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投入很少。往往在重复的市场上推销重复的产品,形成低层次价格竞争,造成旅游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旅游市场发展乏力。

2、旅游产业投入不足。××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属数量型而非效益型,旅游经营是粗放型而非质量型,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小,产业带动作用不突出。一是财力紧张投入少。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而旅游开发需要直接或配套的一次性投入大,政府难以承受;争取上级旅游专项资金又有许多难度,且手续繁琐、资金有限。二是金融机构不敢投入。我县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旅游基础较差、宣传不够、名气不大;投入资金多,风险相对较大,造成金融部门对旅游项目贷款往往顾虑较多。三是民间资本投入甚少。由于对旅游项目包装、宣传不够,民间资本对旅游投入认识不足,对投入回报预期过低,对投资政策信心不足,导致民间旅游投入热情不高。

3、旅游产品无序开发。××至今尚未出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对接,发展措施不力,造成旅游产品在开发方面存在特色不突出,大众化的多、个性化的少,对客源市场的具体定位较模糊,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反应不及时等问题。一些景区景点模仿、克隆本地一些成功的做法,使旅游产品陷入同质化的误区,造成客源稀少。这些无序、无特色、不合理的竞争方式,制约了旅游产品的丰富和完善。此外,××旅游的观光线路仍比较单一,旅游线路中知名品牌少,带动性不强,线路设计编排不够合理;线路的单一与旅游景点建设的滞后,造成境内旅游者在××逗留时间短暂。

4、旅游景区交通不畅。近年来,××集中财力、物力,狠抓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干线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但旅游交通目前的制约瓶颈主要是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连接不畅、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使旅游产品难以发挥更大价值。

5、人力资源相当短缺。目前,我县从事旅游产业的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旅游规划人才。此外,从事旅游接待与服务一线人员的职业化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普遍较低,与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很不协调。

6、旅游促销力度不大。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和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较少,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偏低,在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大部分只是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难以形成较为系统、长久、高效、密集和较大规模的促销。宣传促销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有针对性的产品促销宣传活动相对较少,旅游宣传与产品经营呈脱节状

态。形式于一些节庆活动,长期效果不明显。同时,有经验的宣传促销人才缺乏,也使得旅游宣传促销难于出新。在旅游产品包装策划宣传时,没有把周边市的旅游产品很好地融入,进行组合包装,形成有机整体,资源和客源共享度低。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旅游产业的科学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的编制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各项生产要素,构建县域旅游经济的框架体系。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切实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一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大旅游”的观念,坚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市场主体培育相结合,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二是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突出区域特点,加强联合构建,体现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和旅游特色,根据市场需求,把休闲度假旅游纳入其中。三是充分体现产业间的整合,不仅要考虑旅游业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商贸、住宿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更要注重提高旅游业与地方工农业产业的关联度。

2、创新旅游产业的管理机制。旅游部门要通过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胆略和气魄,确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旅游发展目标,创新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把理顺体制与优化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大旅游”、“大市场”的要求,实施全方位的、权威性的“大管理”,解决旅游管理中出现的“重叠”与“真空”问题,实现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深度结合,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企业之间、以及景区内部之间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最佳利用,加速各精品景区和黄金线路的连线并网,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优势叠加,获取区域旅游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按照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娱乐购物场所等各类旅游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服务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大市场,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内外结合、社会联动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

3、加快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要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整体素质。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切实改善景区的路、水、电等设施,拉近重要景区的时空距离,形成“1-2小时旅游圈”,提高游客对景区的可进入性。二是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完善已有观光旅游产品基础上,结合××特色、景区特点,推出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如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实现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多方位满足旅客的需求,延长旅游时间。三加快旅游配套产业建设。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商品购物、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建设,使旅游产业各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充分展示“美丽××、开放××、诚信××和文明××”的××旅游形象。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中介。积极引导发展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以及旅游网络信息等中介业务。

4、强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开拓。根据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一是准确定位××旅游目标。针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围绕“飞山文化”这个核心品牌,以苗侗民族风情旅游为旅游主打产品,建成人文自然,融合城市和乡村的综合性新型旅游城市。二是全方位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通过各种媒体、各种“节会”活动、宣传画册、旅游指南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三是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对全县的重点景区(点)进行精心编排,统筹规划,推出×ד一日游、二日游”等中短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的技术含量。四是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根据旅游市场的不同结构特征,为旅游者提供特色化、人性化、合理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注重研究旅游市场的潜在消费趋势,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迎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或影响旅游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从而引导旅游市场的科学消费、合理消费。

5、重视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要制定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围绕旅游行政管理

人员队伍、导游员队伍、服务员队伍和旅游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等四支人才队伍进行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使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熟悉有关的法规与政策,掌握操作的规范。一方面抓好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水平的培训提升,加强专业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才机制的完善,积极引进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素质好、能力强的旅游人才,共同推动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不定期的派出骨干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作者系怀化××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第四篇: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4wmxz.cn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03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1997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闲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00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

(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 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组织无序,生产要素市场滞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金紧张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制约企业方由于资本金不足,加之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少,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县级行长没有审批权,贷款审批都要报市、报省审批;银行因利益关系,都“重大轻小”的倾向,对大项目都抢着放贷,而对小项目却不愿意放贷;金融部门加强了资管理,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等等,导致银行难贷款。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和“三农”普遍缺乏发展资金。据调查分析,要使现有的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五神酒业、宏泰铝型材、惠丰公司等民营企业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仅需增加流动资金就达8200万元。三农资金主要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去年县信用社存款余额12个亿,贷款余额10个亿,分别占全县存贷款余额总数的31%、50%,存贷比84%,超过了央行规定的75%的上限。与此同时,银行信贷资金要求质量高与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风险存在较大隐患。因种种原因,现在银行都是投入多,产出少。2003年,全县不良资产达7.5个亿,不良资产比率达37.2%,超过了全省22%、全国10%的水平。

(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小,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要素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一是技术市场规模小,档次底,技术单一。导致技术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去年全县虽申请科技专利20多个,但都是一些小发明,很难形成大产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目前原有的林科所、农科所等一批公办科研所已基本上没有开展任何科研项目,原有的科研人员和职工差不多都外出自谋出路。二是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劳动力要素的组织与管理只限于城市,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特别是农村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健全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较慢。目前,全县只有1个劳动力市场。全县23万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是通过亲友介绍、自行外出等方式,实现自发转移的。三是住房二三级市场发展缓慢。二级市场目前存量房在房地产交易中比重仅为交易总量的18%,三级市场也仅在培育阶段;低价房供应量太少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据调查,在近两年的住宅施工面积中,70平方米以下的占2.6%,70-90平方米的占27.8%,90-130平方米的占51.4%,130平方米以上的占18.2%,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经济适用房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10.7%。

(三)人才极为缺乏。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紧缺与需要旺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1.27万人,占总人数的1.34%,比全省少1.78个百分点。近5年来,全县没有引进一名硕士研究生;工业系统近7年来参评中级职称的仅2人,7年来未晋升一名高级工程师;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的仅3人。二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近5年来,全县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的20人,中级职称的130人,经贸委系统所属部分厂矿企业由于停业破产,先后有15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以各种形式外流。2000年,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830人,2002年下降到725人,呈负增长的趋势。三是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全县现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中,平均年龄达54岁,45岁以下的47人,占总人数的26.6%,其中35岁以下的5人,仅占高级职称总人数的2.8%。与此同时,后备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我县平均每年回祁大中专毕业生1000人左右,自从1996年实行“并轨”以后,国家不再包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我县每年吸纳的大中专毕业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统计,2000年得到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600余人,2001年为180人,2002年为120人,2003年为86人。2003年,我县计划招考50名师范类本科生,最后实际报名仅37人;卫生系统招考30人,无一名重点院校学医的本科生报名。2004年,全县向社会招考50个职位的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实际只报足40个职位。

(四)受大气候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明显。目前,我国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形成,使县级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今年国家决定从今年4月29日起对用地市场刹车,不再开审批窗口,整顿半年。这对县域经济发展就是一大制约。今年县里的丰达机电、金藤生物制药、金浩植物油三大骨干项目需用地300多亩,还有浯溪电站等20多个项目,需用地800多亩,而全县今年的用地计划只有275亩公顷,根本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要素市场管理体制。主要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去。一是下放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放贷权高度集中,只有市以上金融机构才有审批权,县级金融机构除管理贷款外无权发放企业贷款,这种权责不挂勾,影响了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建议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县级金融部门的贷款自主权,特别是增加部分优质客户的票据业务、流贷转贷、消费信贷等方面授权,以改变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和新增存贷比过于偏低的问题,提高其放贷积极性,增强县级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的服务功能。二是下放垂直部门管理权限。目前,金融、工商、质监、税务、电力等部门在体制上实行直管,中央集权过多,地方无权管人,更无权更改和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地方的手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不少企业主反映,工商、质监等部门对企业干扰太多,收费过重,企业不堪重负。三是改革市管县管理体制。目前,实行市管县体制,中间环节过多,不利于行政效能的提高,更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省管县改革步伐。四是狠刹非生产性成本开支。重点是精减会议。现在的会议过多过滥,只要省、市召开了会议,不管是全局性的,还是部门性的,都需要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全县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会议上。建议省政府拿出硬措施,减少各种行政性会议,切实将各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

(二)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县级要素市场,离不开国家、省里宏观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主要是五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市场准入政策。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允许民间资本在更广阔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面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向外资不开放的领域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二是社保政策。现行的社保政策主要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没有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保范围,致使在民营企业内从业的人员有后顾之忧,打工人员不安心,技术骨干留不住,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湘发[2004]8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人随事转,费随人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个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好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切实解决事业单位改制后社会保障“人往往哪里走”的问题。三是土地政策。整顿土地市场、严格控制用地计划对全国来讲是件好事,但对县一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可能就是一大瓶颈。建议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只要是好的项目、急需的项目和重大项目,省里应特事特办,批准用地计划。四是人才编制政策。应制订出台全省统一的人才激励和编制政策,积极鼓励人才到边远和不发达地区建功立业,扩充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后备力量。特别要鼓励科技人才以自主科技成果到企业或项目入股,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以高薪、高待遇聘请紧缺人才。五是税费政策。外商到内地投资,主要看中的是土地优惠和税费减免。县级政府无权核减税费,这就导致县里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建议省政府给予县级政府在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税收的一定减免权。

(三)加大对要素市场建设的投入。发展县级要素市场,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紧张。因此,要加快县级要素市场建设,就必须扩大投入。一是要扩大信贷投入。各级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服务体系,规范信贷担保和风险管理,推行项目或项目打捆融资,扩大县及县以下信贷规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力争贷款与经济增长同步。特别应解决好银行“重大轻小”的问题,增加对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国家政策要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应占财政总支出的1—1.5%,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县级财政而言,压力相当大。如我县的科技三项经费只有财政年支出的0.3%,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议省财政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加大对县级技术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绝大部分县(市)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国家规定工资和津补贴的正常发放。如ⅩⅩ县今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县、镇、村三级减少收入1320万元,这对于本来就不宽松的ⅩⅩ财政是个极大的压力。建议省财政将1320万元全额纳入省级转移支付,以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第五篇: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4wmxz.cn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03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1997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闲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00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

(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 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

下载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旅游要素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要素市场改革是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大改革之一,也是今年全省各级办公室系统综合调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给省、市委当好参谋,利于省、市委决策,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就全县的......

    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

    关于加快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合集]

    关于加快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发布人:来源:州政府督查室时间:2008-11-25 15:21:43点击:525吉首市人民政府督查室为充分利用吉首市文化旅游......

    发展县级旅游产业的思考

    发展县级旅游产业的思考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积极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和谐宜居家园”,旅游产业长足发展,旅游收入大幅增加,旅游人气显著提升,全县干部......

    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摘 要: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发挥其带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支柱作......

    发展竹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竹子属禾本科植物,一年种植多年收益,其品种较多,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达***万公顷,年产毛竹*亿根,其它竹......

    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5篇模版)

    要素市场改革是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大改革之一,也是今年全省各级办公室系统综合调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给省、市委当好参谋,利于省、市委决策,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就全县的......

    对衡东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县域旅游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李志康衡东县委党校07年科干班学员 对县域旅游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07年度科干班李志康2002年,罗帅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衡东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