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王霁主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联系的含义与观点,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矛盾,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扮演法、启发教学法。【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请听歌曲《国家》
教师:《国家》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国与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新课讲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联系的含义
教师: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可分三个层次理解把握:
1、联系是一种关系。如:师生关系。
2、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一棵树的树根、树叶、树皮、树茎、树枝之间。
3、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奥运会运动员取得金牌。运动员与家庭、教练、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那么,再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世界上还存在哪些这种具体的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种联系的存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联系都有何观点?
(二)联系的观点
1、联系是普遍的
教师展示:桑基鱼塘的图片
教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在食物链外部,他与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事物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见,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
故事:古时候,有个人饿了,一连吃了六个饼,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了起来,吃到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早知道这半个就能吃饱,前面六个就不吃了,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教师:试问故事中的这个人错误何在?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个故事否定了前六个半饼的客观存在。
可见,联系的客观性是说明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同样,有些联系也是不能主观臆造。
想一想:(学生思考并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
例子:“8”-“发”-“罚”;“4”-“死”;“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手相决定人的命运等等,完全是唯心主义的,我们要坚决反对。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买卖带“8”的电话号码等现象,加强思想教育。)
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联系具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等等。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联系的种类,把下列的俗语或句子归类,看它侧重属于哪种联系?(1)鱼儿离不开水;(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学生的成绩与个人的努力;(4)学生的成绩与学校环境;(5)牵一发而动全身;(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回答(略)。
(三)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展示图片:“为什么鸟都死了会没饭吃呢?”(学生讨论)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教育。)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故事:《燕太子丹献手》(学生讨论)
(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把个体放到整体的联系中去,促进个人成长。)
3、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 故事:《海鸥雷达》(学生讨论)
事物间的联系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等,提高学生发掘联系的能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 教师:“人”这个字怎样写的? 学生:回答(略)。
(二)人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并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教师:在你身边都有哪些人与你有关?(以“你”为中心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不同的社会角色。)学生:写画(略)。
教师:指出人际关系复杂性和交互性。正是由于联系的普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才决定人际关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一)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 放映:“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
教师:(总结)“和谐”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
(二)积极的心态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在同学朋友、同事、长辈和上司之间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怎样的技巧?
教师总结并指出: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对人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世界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的名言:“成功来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
(引起学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热情。)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一)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教师:步入一个新环境该怎样融入集体,建立友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李走出孤独》的故事。学生:回答、阅读(略)。
(二)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放映:电影《不能没有你》片断 教师: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略)。
(三)建立真正的友谊
情景表演:(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表演)
故事情节:小李和小胡(何)关系不错。小李是大家眼中的“不良少年”,逃学,和别人打架,通宵上网„„
今天,小李怒气冲冲地跑来找小胡(何)„„
情景一:
小李:小胡,你一定要帮我!(怒气冲冲地)小胡:大哥,有事你说!(豪爽大声地)
小李:前天上网时,和一个黄毛小子吵起来了。谁知他气量那么小,今天带人来找茬,放话说要和我决斗。明天你找上几个,一起去杀杀他威风!(不容商量地)小胡:(有些为难地,埋头思索,最后还是假装义气十足答应)行,大哥的事就是我的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第二天,地点:小巷里。人物:小李小胡,黄毛小子和手下。
决斗场面:小李被黄毛小子打晕,小胡慌忙打120:“这里是东区小巷,有人受伤,救命啊!”
黄毛小子和手下慌忙逃跑。
情景二:
小李:小何,大哥有难了,你一定要帮我。(怒气冲冲地)小何:怎么啦?大哥为什么事这么动气?
小李:前天上网时,和一个黄毛小子吵起来了。谁知他气量那么小,今天带人来找茬,放话说要和我决斗。明天你找上几个,一起去杀杀他威风!(不容商量地)
小何:大哥一向心胸宽广,先不和那小子计较。我请你喝茶,我们坐下聊。(劝导地拉小李坐下)
小何:大哥能告诉我具体起因吗?
小李:那小子,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有心,把饮料溅了我一身,不道歉还说是我不小心撞了他。你说过不过份?不只欠骂还欠揍。(火气冲头)小何:大哥,喝杯茶先。小李:听说他是体校的,明天要带上十几个二十个彪汉过来。哼,小看我,兄弟,明天你来!
小何:就是嘛,小看我们李哥。大哥,我有个更好的提议,你看怎样?(征询地)虽然他是体校的,恐怕他还不知道你是我们学校篮球队的老大,这样吧,我们跟他们打球赛,杀杀他们的威风,看谁是球场上真正的英雄!不跟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打架!
小李:(赞同的点头)嗯!不错,好。明天叫上兄弟,球场上决斗!想一想:
1、小胡和小何,你更认同谁的做法?
2、小胡讲哥们义气,就是讲朋友吗?
教师总结:拥有真正的友谊要善于辨别“益友”和“损友”,同时真正的友谊要用心维持和呵护。〈课堂总结〉
本堂课讲授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对待人生,以积极的心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板书设计〉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观点
(三)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
(二)人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并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一)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
(二)积极的心态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一)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二)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三)建立真正的友谊 〈补充资料〉
为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尝试着去做:
1、微笑(微笑很重要,你会感到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2、赞美(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适时赞美);
3、同情(能够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4、倾听(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关怀与理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为何强加给别人);
6、换位思考(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想,才会更好地理解别人)。
〈布置作业〉
组织开展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班会活动。
〈课后记〉
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扮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篇: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教学设计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2 ~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 哲学与人生 》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章/节):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班
级:
课型:
理论
实验
见习
授课时间:
2013 年 4 月19日(第 八 周星期 五)3-4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1、掌握联系的含义、特征
2、理解人际关系特征与作用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3、了解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及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进展:
教学方法:
1、以讲授法为主。
2、运用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分析法、法情景教学法法、并以多媒体为辅助
教学资源(课件
挂图
模型
标本
录像
幻灯
投影)
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版,王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9年6月)
参考资料:
1、《哲学与人生教学参考书》(张伟、陈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9年)
2、《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著,东方出版社出版,2006年)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四单元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导入新课(5分钟)视频——歌曲《国家》来导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0分钟)
1、从分析桑基鱼塘养殖模式出发,引导学生对联系含义的理解。
2、由“唇亡齿寒”等故事和连线练习让学生明白联系的特征
3、从分析俗语和“燕太子丹献手”等故事得出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0分钟)
1、从 “狼孩”故事得出人际关系的含义
2、从人际关系的含义分析出人际关系的特征。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20分钟)
1、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字片段的展示” 来分析得出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2、人际关系测试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25分钟)
1、通过探究活动:你刚进入我们这个学校时,你觉得孤独吗?你是怎样走出这样的状态?来引出走出孤独,主动交往的知识点。
2、运用“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的故事分析得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
3、由“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引出建立真正友谊。
4、由小俊的烦恼的案例引出交往把握一定的度。课后思考题:
1、说说联系的含义并用生活当中的实例来说明。
2、联系具有哪些特征。课后小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良措施等)
通过总结与反思本次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在看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不足。
1、教材分析透彻,思路方法清晰,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处理得当;
2、多媒体课件制作具体生动、简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课堂中师生互动内容丰富,实现了从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的直接升华;
4、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启发式讨论调动学生自主性为手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在教学中涉及较深奥的哲学问题要进一步做到知识的具体化、简单化和生动化;
2、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doc
学习资 料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好,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44页到46页第一段,看看书中主要用几方面说明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学生看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书回答)课文主要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外部联系以及世界总体联系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
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我想请三位同学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照第44页的小字部分。好由谁来回答?(学生回答)非常好,在同学们上面所举出的各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
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
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同学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第46页“议一议”: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耳朵发痒有人在背后咒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
(显示胶片)今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教师一边归纳一边让学生看书第46页这一段。)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就拿我们温州来说吧,温州本来就与外地存在着联系,而在梧田建立了火车站建成后,更加强化了温州与外地的联系,温州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火车运往世界各地增加了温州的知明度,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也铁路地带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在网上发信、聊天也是体现了这一原理。异地人们的交往本来就存在,在以前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快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说到这点,可能细心的同学就会问了,不对啊,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岂不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里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系,它并不否认事物的联系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所固的的联系。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如人们发射的地球通信卫星,不仅与地球之间形成新的具体联系,而全不成为人们之间一种新的具体联系中介,但是要发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力的联系进行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计算。如果忽视了事物固有的联系,出现不允许的误差,那卫星也就不可能发射成功,这种新的联系就建立不起来。其实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好,上面就是人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概念,两个特征。一个概念指的是什么啊(学生回答)联系的概念。而两个特征呢?(学生回答)一是指联系具有普遍性,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二是指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好为的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我们做几道练习:
(l)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A、C、D)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地球村,这说明了(A、C)A、人们可以根据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布置作业 〗:(投影)请同学列举有关联系方面的成语、谚语并分析是怎样联系的。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失火的条件下,城门——水——鱼发生联系。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四篇:事物是普遍联系[范文模版]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好,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手机举例。电池,手机屏,后盖等都是手机的一部分,缺任何一个部分,手机都不可能正常的工作。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手机如果没有了电源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不能持续工作也就是没有了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
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
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石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耳朵发痒有人在背后咒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
(显示胶片)今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教师一边归纳一边让学生看书第46页这一段。)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
就拿我们河南来说,河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以前交通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更多的富余劳动力都是闲置在家,种地之类的,现在交通便利了,人们在农闲之余不再是没事干,而可以外出务工,给家庭创收。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也铁路地带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在网上发信、聊天也是体现了这一原理。异地人们的交往本来就存在,在以前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快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说到这点,可能细心的同学就会问了,不对啊,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岂不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里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系,它并不否认事物的联系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所固的的联系。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如人们发射的地球通信卫星,不仅与地球之间形成新的具体联系,而全不成为人们之间一种新的具体联系中介,但是要发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力的联系进行计算。如果忽视了事物固有的联系,出现不允许的误差,那卫星也就不可能发射成功,这种新的联系就建立不起来。其实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第五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目的: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
难点:联系的客观性
教程: 【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前言: 唯物论回答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是物质。
唯物辩证法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投影)【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联系的含义是什么?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相互② 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十六段回答:联系的特征:(普遍性)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 是互相联系(2)任何事物都与④ 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 整体
阅读教材第十七段至第二十段回答:联系的特征还有哪些?(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⑥ 联系、消灭联系,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 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其体联系。⑧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综合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归纳]: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相互影响 1.联系是指╳ 的╳ 的关系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相互制约
例1:在桑基鱼塘中,“桑--蚕--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又与外部阳光,空气,水分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例2:学校(政教总;班级之间)例3:非典的流行,影响了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教学,但有利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
思考:哲学上讲的联系与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联系是什么关系?(共性--个性)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可变性
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 ⑴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表现: ①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例1:社会生产的总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细胞(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人的一生
例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
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之间)例:杀狼保鹿 鲶鱼效应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例:学校小卖部)例:非典流行的影响;“9.11”恐怖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整个东南亚,而且影响到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等。
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横向联系;自身存在着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积极利用有利的联系,尽量避免不利的联系)例:孟母三迁
例:人类社会: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也存在联系。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个世界)【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正确)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正确)“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⑵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例:(风牛马不相及)⑶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例1: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这种客观联系,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必然受到惩罚。
漫画:原始森林--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艺苑--沙漠公园
例2:“918”犯罪率最高(就要发)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例3:一个女大学生才华横溢,但难以找到工作,原因是她姓“裴”与“赔”同音,老板敬而远之。
例4:(2002北京)“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个观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不是说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⑷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联系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这并没有改变联系的客观性,只是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例1:教师--学生 北京非典期间,通过网络教学。
例2:朋友之间的联系:走访--信件--电话,网络 例3: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京九铁路的建设,加强了北京与九龙的联系;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例4: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总结]:如果联系发生变化,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珠三角加强联系,中法文化年两国联系加强。
⑸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常用原理】原理名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 法 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1:三大产业的关系;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例2: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3: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8.8--8.24在中国举行。加强了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具体形式,各国关系更加紧密,推动了各国的交流与发展。[课堂练习](见活页上)[归纳小结]: 综合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