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时间:2019-05-12 20: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笔者听过许多教师上的公开课,老师们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又是小组合作,又是即兴表演;一会儿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会儿学生抢答问题,学生们辩论时捶胸顿足,声嘶力竭„„不少听课者不遗余力地给这些课堂唱赞歌,美其名曰:快乐学习,快乐课堂,有效课堂!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真正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逻辑性很强的课堂,只有在逻辑思维的引领下,学生才能静静的思考,默默地写作,暗暗地记诵,他们有时会会心微笑,有时会激烈讨论。无哗众取宠之热闹,有缜密有效之快乐。

什么是教学逻辑呢? 黄厚江先生认为,逻辑就是有道理。教学逻辑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道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个“道理”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学习行为的基本规律、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阅读的基本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交际的基本规律等等。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逻辑性呢?

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好的课堂导入语为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导入语就是在语文课程的共性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特点之间寻找它们的契合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某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

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往下讲述效果自然会好。

除了设置悬念法以外,还有讲故事法、情境法,解题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等导入新课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必须有道理,要紧扣教学的目标来展开。

其次,教师要研读课文,找出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要设计好主要问题。

如一位教师《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得了怎样的印象,谁说说自己的整体感知?

生: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本文以老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

学生从文章的主题和文章的结构两个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教师觉得意犹未尽。师:很好!还有吗?

生: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总起全文,点出云南是诗歌的家乡,为下文描写云南的歌会作了铺垫。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山野对歌,手法是以人衬景;第4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山路漫歌,手法是以环境衬人;第5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写村寨传歌,手法是点面结合。

师:说得很到位啊!这样,我们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及其特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了。纵观全文,作者对云南的歌会十分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的提问不多,但每个问题都有引领作用,而且问题还有梯度,渐渐深入。课堂教学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是一个。但都得在理,都得合乎逻辑,只要要言之有据,言之在理就行了。

再次,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合乎逻辑。教学流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之间,这个流程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运行,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它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后面要安排这样的环节。它和前面的环节是什么样的关系,都应该有道理可讲,这就是教学程序合乎教学逻辑的体现。

又如《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过程值得借鉴。

一、导入。

二、自由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人的认知规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由诵读一边研边读一合作探究。从安排来看。是合乎逻辑的,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自由感受,获得体验。在自由诵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通过研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通过探究体现研读的效果,提升读的质量。这样三个大的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什么搞清楚了,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教学逻辑在教学程序中的体现就出来了。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诗意,更遵循教学逻辑。追求诗意让课堂教学有灵性;追求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让语文课程回归基本价值。

第二篇:语文真的要讲本色

语文真的要讲“本色”

前几天,我到南宁观摩了广西中学语文优质课展评以及听了王荣生博士和黄厚江老师的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感触颇深。特别是听了黄厚江老师的讲座——《我的本色语文观》。

其中他讲到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就是语文失去了本真,也就是说现在很多语文越来越不像语文了,教语文的也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语文了。(1)语文在被萎缩。很多语文课堂,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很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只剩下一个目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都紧紧盯着考试;考什么时候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2)语文在被拔高。就是放弃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责任,而去追求那些高位的目标。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基本能力不重要了,动辄对话,动辄多元,动辄审美,动辄探究,动辄质疑,甚至把文化启蒙作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在有些课堂里,课文还没读懂,就和文本对话。文章还没有理解,就和作者质疑;基本内容,还没有掌握,就开始探究。(3)语文在被虚化。语文课越来越好看了,语文课越来越热闹了。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丰富。可是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课本少了;听录音多了,教师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文活动少了。(4)语文课堂在被悄悄地转移了。有些文课悄悄地转移成生物课、历史课、画画课等。的确,现在大多数语文课堂都存在着这些问题。我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比如,我在上〈〈致女儿的信〉〉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女儿问了爸爸什么问题?(2)爸爸是怎么回答的?(3)到底什么是爱情?(4)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我在上这一课时,注重的是对爱情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

到底怎么教语文呢?黄厚江老师也谈了他的本色课堂教学观——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本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是简单朴素。所谓简单,应该是目标简单,方法简单,过程简单。简单往往就是高效,朴素才有生命力。他甚至认为,太热闹的不是好课,太精彩的不是好课,太圆满的不是好课。的确,我们经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些,把内容讲得精彩些,使课上得圆满些,上课时挖空心思弄了五花八门的怪招,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因此我反思了许久,觉得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的应该像他所说的那样: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

第三篇:公文的逻辑性

公文写作的逻辑性

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务工作的实用文体,它虽然不是纯粹论述观点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写作的全过程,使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结构上。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

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观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只有运用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作者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梳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

1、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事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比如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比如某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了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它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当年春季又出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江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的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从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击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2、演绎法。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弃具体表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这种演绎法的逻辑推理方式,多用于通报的“分析评议”和简报的“评论性按语”写作中。这两部分内容的写作,都要求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分析出事物(问题)的本质特征,写出切中要害、见解精辟、态度鲜明的话语。

比如一篇《关于汪××滥用麻醉药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针对乡卫生院医生滥用杜冷丁造成医疗事故的现象,作者在分析评议中写道——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区卫生院汪 ×× 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这段文字,就是运用演绎法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其“性质”的界定是“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对其危害性的定论是“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而表态是“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三个行为动词“掩盖了”、“延误了”、“造成了”斩钉截铁,显现了一针见血的逻辑力量。又如一份《××县支行支农扶贫扶到了点子上》的简报,表彰××县支行的典型经验:“没有投资一分钱,而使扶贫对象的落后面貌大改观”,其按语写道--

建设银行搞扶贫,安排贷款支持是一个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利用建行的业务特长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特点,积极为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多种咨询服务。××县支行没有投资一分钱,而使贫困地区工农业生产扭亏为盈的经验告诉我们,那种认为银行扶贫只靠贷款,离开贷款扶贫工作就不能开展的认识是片面的。希望各行认真学习××县支行的经验,在安排贷款支持的同时,注意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结合建行业务特点,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把我行扶贫工作搞得更好一些。

这段文字,鲜明地表达了银行领导的创新思维--银行扶贫不能只局限于“钱”,而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特点,积极为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开拓新路子。这样的观点(主旨)就是依靠“演绎法”的抽象思维提炼出来的。

由此可见,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对公文写作形成精辟鲜明的的观点,是公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在公文(议论文亦然)的写作思路中,有一个“类”、“因”、“果”、“法”的写作思路,“类”即是“性质、类别”,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内容上体现为情况、现状、问题;“因”即是“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原因、做法;“果”即是“结果”、“效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成绩、收获;“法”即是“方法”、“途径”,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措施、办法、要求等。

这种“类”、“因”、“果”、“法”的思路方向,把文章逻辑结构划分为四个逻辑单元,每一逻辑单元解决解决一个问题,它们分别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在公文的内容结构中,一般都要正面回答这四个逻辑问题。当然,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其具体的结构有有所侧重。悉心分析可以发现,在公文的写作中,一般有这么几种组合方式--

1、“果-因”(或“果-因”)关系组合

果因(或“果-因”)关系结构的逻辑体现,旨在表现的文章内容是一种“果因”(或“因果”)的逻辑形式--即前一部分是叙述结果,后一部分是叙述原因。(或前一部分是叙述原因,后一部分是叙述结果)。这样的结构形式多用于总结、工作报告、工作研究。具体而言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前一部分是叙述“果”,后一部分是阐述“因”,这在工作总结的写作中最为常见。即是前一部分叙述成绩、成果,后一部分文阐述自己的做法,文章呈现鲜明的两大板块。比如一份某学院保卫部门撰写的《实行“五个一”,创造安定的校园环境》的工作总结,前一部分叙述一年来的工作效果,后一部分阐述自己的具体做法,其结构段落是--

一、有一个共识,做到思想落实

二、有一个班子,做到领导落实

三、有一支队伍,做到组织落实

四、有一定制度,做到责任落实

五、有一定投入,做到经费落实

一种是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将“因”和“果”结合在一起写,即是将“做法”和“效果”结合在一起写。比如一篇《五个强化提升威海城管水平》的工作总结,文章分为五个段落--

强化规划设计编制,制定了城市管理的科学依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城市管理的有力支撑。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强化村居民宅整治,拓展了城市管理的内涵。强化建设领域改革,增添了城市管理的活力。

从文章的五段首句(中心词)可以清晰看出,前半句是说“因”,后半句是说“果”,而其内容也是这样写的,从中体现出一种鲜明的逻辑关系。

2、“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

“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多见于通知、通告、公告、决定、意见等文体写作中。这种组合公文一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因”--事情的原因或状况。第二部分说“法”--解决或处理的问题的办法。比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春季灭鼠工作的通知》第一部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鼠害严重,不仅使农牧业、林业、食品业遭受很大损失,而且传播疾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对此,各级人民政府绝不能熟视无睹,听任不管。国务院要求,全国城乡要结合开展春季灭鼠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进行一次至多次突击性的灭鼠活动。

第一部分把原因说明的很清楚。第二部分就是“法”的内容,从四个方面强调--

一、抓紧时机,立即部署。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三、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四、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3、“类-因-法”关系组合

“类-因-法”关系组合方式,多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中。这种“三段式”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类”--“是什么”的现状、情况;第二段说“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第三段说“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比如调查报告《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的三段内容:

一、从抢救沙漠第一泉说起,写的是敦煌的环境恶化现状。(类的思路)

二、造成敦煌干渴的各种原因:(因的思路)

1、森林锐减,危及绿洲。

2、湿地萎缩,植被衰退。

3、人口增加,用水量步步高升

4、未能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三、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六要”、“五不准”。(法的思路)

三、段落顺序的逻辑性 段落顺序的逻辑体现,即是在段落的排列上,按照“顺序”--行文的先后次序来安排文章的逻辑单元,使之体现出一种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行文过程。就这种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言,一般有这么两种--

1、时间顺序的逻辑

时间顺序结构的逻辑表现,旨在表现的文章内容是一种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体现了工作的进展的过程。让我们看一则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为确保国际民航班机的运输安全,决定从1981年1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用机场,对乘坐国际班机中的中、外籍旅客及其携带的行车物品,实行安全技术检查。

一、严禁将武器、凶器、弹药和易爆、易燃、剧毒、放射性物品以及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危险品带上飞机或夹在行李、货物中托运。

二、除经特别准许者外,所有旅客及其行李物品,-律进行安全检查,必要时可进行人身检查。拒绝检查者,不准登机,损失自负。

三、检查中发观旅客携带上述危险物品者,由机场安全检查部门进行处理;对有劫持飞机和其他危害飞行安全嫌疑者,交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从这篇通告的主体内容看,它的逻辑顺序是非常清晰的,三段内容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严禁”、“检查”、“处理”,首先提出对于危险品要“严禁”,其次阐明对于携带者要“检查”,然后指出对于携带者要作“处理”。这一个“严禁--检查--处理”的顺序是多么的清晰,其逻辑单元的连接又是多么紧密。如果将其行文顺序稍微变动一下,就不符合逻辑了。

意义顺序的逻辑 意义顺序的逻辑表现,在内容的排列顺序上,应当关注内容的轻重缓急,即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一段,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二段,第三段。比如一篇《文科教学规律座谈会纪要》,内容有三部分,三部分内容的排列顺序是--

一、文科教学规律的重要性。

二、文科教学应当按照文科的规律进行管理。

三、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如何解决。

文章的三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是“规律”、“管理”、“矛盾”,三项内容相比较,“规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应当放在第一的位置。这个统领全文的主旨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恰如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后面的内容展开就顺理成章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文逻辑思维体现的逻辑性,虽然不像纯粹的议论文那样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因为它的文章板块构成的逻辑关系,也必然形成一种条理清晰、次序得当的逻辑结构,体现一种逻辑力量。所以,作为一个公文的写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公文的写作中,贯彻清晰的逻辑思维,使文章呈现一种明晰的逻辑链条,把公文写得更加准确规范些。

第四篇:公文写作的逻辑性

公 文 写 作 的 逻 辑 性 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物工作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学做的全过程,是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机构上。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

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手机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

——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管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作者才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树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公文住址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

1、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实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比如许都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比如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他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但年春季又出

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降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冲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出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2、演绎法。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去具体表象,抽取出还无的本质特征。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这种演绎法的逻辑推理方式,多用于通报的“分析评议”和简报的“评论性结语”写作中。这两部分内容的写作,都要求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分析出事物(问题)的本质特征,写出切中要害、见解精辟、态度鲜明的话语。比如一篇《关于xx滥用麻醉药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针对乡卫生院医生滥用杜冷丁造成医疗事故的现象,作者在分析评议中写到: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区卫生院汪某某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杜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这种队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这段文字,就是运用演绎法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其“性质”的界定是“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对其危害性的定论是“滥用麻醉剂杜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总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而表态是”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第五篇:关于语文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以学为主”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开始形成„„然而,在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之后,我又似乎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形式,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面对诸多的教育新理念,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无所适从,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现象颇令人费解,值得思考。

思考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放手,但决不能放任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主宰者,更多地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这一观念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理解存在着偏差,认为只要教师讲解、示范就是错误的,甚至学生在遇到困惑、迷失前进的方向时,教师还缩手缩脚,并美其明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淡泊。实际上,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对的,但这一环节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很有限,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放开手脚,同时“放”又应该是有限的,当点拨还需点拨,当讲解还需讲解。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能放任。

思考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的做法是不对的。

时下,新课改在轰轰烈烈的实施中,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部分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似乎讲了就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怪谬”的现象。某学生遇到困惑时,仅仅让其他学生讲讲而已,教师对其中的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视而不见;想方设法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等等。

试想,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经常处于走马观花,感悟、理解能力又如何提高呢?教师“讲”的多少是相对而言,应该讲十句的,讲九句也不够,应该讲一句的,讲二句也多余。该挖掘体会的,必须挖掘体会,必须恰当精要地讲,既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又要反对追求形式。作为教师,只有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考三: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即自主性学习,但自主学习决不能“自流” 众所周知:小组讨论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时髦方法,所谓的小组讨论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好像不采用这一形式,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事实上,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然而,一部分教师因循课标,盲目实施,流于形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宣布自主学习开始,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气氛也十分活跃,可这里又有多少“南郭先生”却难以预料,更有甚者,把“自主”完全变成了“自玩”,漫无目的,白白地浪费时间。

如何能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呢?我以为,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适当地布置学习任务,从而明确学习的目的,使每一名学生都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进而学生才会通过各种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避免自主变成自流,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度”的把握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小学 李娟 内容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能真正把握课程改革......

    高三语文第一节课要讲的话(5篇)

    高三语文第一节课要讲的话 大多数同学是带着高涨的热情进入高三的,这种热情能维持多久呢?我不想给大家泼冷水,但是,我必须告诉大家,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热情容易像水蒸气一样......

    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

    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 在编辑的眼里,摄像师拍摄回来的独立的画面犹如基本的建筑材料,它们有的是砖,有的是石块,有的是钢筋,有的则是用来填缝的碎石,或用来弥缝的黏合剂。......

    如何提升演讲内容的逻辑性

    如何提升演讲的逻辑性 演讲六组 如果要提升演讲的逻辑性,就得首先明白什么样的讲话才具有逻辑性。逻辑包括三个元素,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给同类事物下性质上的定义;判断,根据......

    如何提高你说话的逻辑性

    如何提高你说话的逻辑性 1. 抽象思维培养 1 逻辑大致可以理解为对具体事物规律的抽象总结,人类大脑进化出逻辑推理功能,一个主流的理论是原始人类在追捕猎物过程中需要根据猎......

    德语语法的逻辑性(含五篇)

    德语语法的逻辑性 德语的语法以复杂、严谨著称,属于分析型语法,一切以严密的规则为标准,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很多时候德语句子并不存在好几种意思的情况。那么......

    讲话的逻辑性(共5则)

    说话的逻辑性 分类: 职场经验2009-12-05 00:33 1104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举报 每个人说话时都必须有逻辑性。说话有逻辑性,也是说话有条理,接收者能很清晰的提炼出你所要传达的......

    安全要讲执行力

    安全要讲执行力 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措施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更要讲执行力!对石化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必须常抓不懈。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