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强大的秦王朝教学设计.
《走进强大的秦王朝》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视频片断“秦王扫六合”,创设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教师提问:
大家刚才看到了强大的秦朝,其气势宏大大家有目共睹,秦王朝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
在他强大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经济政治措施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看课本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老师讲解课文内容。
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类讲解,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三、教师展示整体留空的概念图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别列出一级概念,如政治、文化等。留出几个空白分支,以供学生发挥。
四、学生分组构思制作概念图
5个学生一组,讨论,确定本组的寻秦的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选择一个或多个来分析概念,查找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解疑指导。每个人参照课本和老师给的资料制定出自己的概念图。
五、小组提交作品,成果展示与评价
同学们提交上自己的作品后,进行展示,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同学与老师一同评价完善。大家分析作品的不足,学习作品中的优点。
第二篇:《秦王朝》读后感550字
读了《秦王朝》这本书,我觉得秦始皇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
首先,我先说说秦始皇的优点:
第一:统一六国。秦朝早期在战国时期是不进而退的,到了秦始皇统治时期,就开始大肆东征西讨,一步步收服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华大地,这也是中国历史以来第一次大统一。这其中显示了秦始皇有勇有谋,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第二:改革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方便了经济的发展。并且,他将自商朝以来的分封制废除,还将六国文字统一,有些古汉字甚至沿用至今。
第三:修建长城。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西起甘肃岷山,东至辽东。蜿蜒起伏,磅礴壮观,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国奇迹。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关长城的传说也有很多,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修建长城时期的传说。
综上,可以看出秦始皇不仅武能上马定乾坤,而且文能提笔安天下,是一位比较全面的君王。
下面,我们来说说秦始皇的缺点吧:
第一:劳民伤财。秦始皇的宫殿十分奢华,关外行宫400多座,咸阳城内宫殿就有270多座。长年的大兴土木,使得老百姓民不聊生,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不可估量。
第二:焚书坑儒。秦始皇担心文人造反。将许许多多书籍都烧了,还把文人活埋。这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巨大损失。
所以秦始皇也是位暴君,这也为后来秦朝衰败埋下了伏笔。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第三篇:秦兵马佣教学设计
利用“农远”资源进行“自育自学”——《秦兵马俑》教学案例
吴莉莉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教学背景:
‚自育自学‛课堂教学模式为我市著名教育学家何炳章先生经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多方教育教学经验后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自育自学‛课堂模式共有五大环节,分别为:明确的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本节课是教者实践‚自育自学‛课堂模式的一次尝试,意在深入体验各环节在语文课堂的处理要点及‚自育自学‛理念对课堂的指导意义。农远工程模式:第二种模式。
农远工程资源:卫星IP资源、网络资源。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十册第13课《秦兵马俑》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同时也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条理清晰,内容明确,适合用‚自育自学‛的课堂模式展开教学。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技巧也运用娴熟,‚自育自学‛课堂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方法与过程:
于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学能力。知识与技能:
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秦兵马俑的特点及课文为表达这一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于自主学习中领悟的秦兵马俑的特点及课文为表达这一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自学重点。(时间:5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总起地介绍道——,接着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不仅——,而且——,最后作者不禁感叹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齐自主读文章第一、第三、第十一自然段)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地下世界。通过自学朗读、合作探究,领悟秦兵马俑有哪些特点,作者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来深入介绍的呢?
3、CAI出示自学重点。
二、围绕重点自学:(时间:10分钟)
1、CAI出示自学要求:
A: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划出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试着用朗读来体现。
B:默读4----10小节,划出秦兵马俑的各种类型,通过朗读表现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试着向同学介绍你最感兴趣的秦兵马俑。C:思考:文章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体现秦兵马俑特点的?
2、3、指生读一遍。
学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并给予引导点拨。
三、讨论自学未解:(时间:10分钟)
1、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四、点拨自学得失。(时间:10分钟)
1、秦兵马俑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A:师生合作读中指导朗读。
B:指名读。评价:‚读得‘有气势’‛或‚你还能读得更有气势些吗?‛
C:作者用什么方法体现这种气势的呢?(生自由发言,师适时板书:列数据)D:指名对照CAI介绍。
2、师:让我们走得再近些。文章介绍了哪些类型的秦兵马俑?(生自主朗读相关段落。)
3、师:你能向我们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吗?(生用自己的方式作介绍。)
4、师相机板书:举例、联想
五、巩固自学成果(时间:5分钟)
1、师过渡:让我们再次伫立于秦兵马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年多年的秦国大军吧!迄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了。这其中就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他们有的曾这样说:
(CAI出示):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秦兵马俑是世界的第八奇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2、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说-------(随机指名)
3、师总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举世无双的(指板书)-------秦兵马俑,期望更多的世界奇迹,在你们手上诞生。
板书设计:
13、秦 兵 马 俑
规模宏大(列数据)
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举例、联想)
教后小结: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课上尝试使用‚自育自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上完之后,内心激动,积累下很多心得:
一、此种课型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教师研究教材需更深入。因为老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后,才能准确把握一节课的‚七寸‛所在,这对于‚明确自学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二、自学过程更是师生沟通的过程:课堂上的自学需有教师帮扶的身影,教师要由原来的‚补下水漏‛变为‚补上水漏‛,但最好不要打断或替代学生思维。
三、交流阶段是交流已知,更是交流未知,要避免重复的、低水平的交流。如果课上不放心,全班交流时更像带孩子又重新学习一遍,会耗费很多时间,更违背了‚自育自学‛的理念。
有‚模式‛是为了无‚模式‛。‚自育自学‛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每位老师都应根据自己的课堂给它适当变形。我要在我的课堂里继续实践,继续探索。
“自育自学”教学模式下的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合 肥 市 青 年 路 小 学
吴 莉 莉
2011 年 11 月
第四篇:秦的统一教学设计
第8课 《秦的统一》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秦的统一及其意义(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分析嬴政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过程】
本课设置的问题有:
1.本节课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秦国凭借什么从七雄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完成统一的国家? 3.秦国在地方实施哪些措施巩固政权? 4.秦国在中央实施什么政策来强化权力? 复习上节内容,教师提问。
出示本节问题,学生预习课文,找出问题答案。
一、导入新课:
贾谊在《过秦论》中这样描述秦扫六合的场面:“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持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这里的始皇指的就是嬴政,他最杰出的功绩就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拿破仑”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8课——《秦的统一》
提问学生:问题
1、本课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帮助学生把握本课历史基本线索,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以及所讲知识对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必要性。突破本课难点。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所限,教师要不断引导。)
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从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两大方面来讲述秦的统一,借此了解主导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推行。
一、统一六国:
讨论秦国与其他六国的对比:论实力秦国不如齐国、魏国,论地域物产秦国不如楚国,那秦国是凭借什么从七雄中脱颖而出了呢?
1、条件:a、首先从秦国来看,商鞅变法是重点,它奠定了秦国雄厚实力的基础。变法后的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力量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b、秦国使用了正确的外交策略,在以前“连横”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 的策略(这种策略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即先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如韩国、魏国,而暂时对东部较远国家姿态友好,并用大量金钱财宝贿赂其豪臣,从内部对它们以瓦解。c、从六国及社会发展来看,六个国家不团结,被秦国各个击破。而在七雄争夺土地、人口的漫天战争中,人民忍受的是难以言说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是人民的心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d、战国以来,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来往频繁,政治上的分裂阻碍各国发展,统一是大势所趋。(提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了解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
请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画出重点。在这段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时期,精彩的历史故事如繁星闪烁,我们的老祖宗用成语这个简洁的形式记录下这些难忘的瞬间,课前预习时让大家收集一些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和著名战役。(统一过程略讲,借助成语的补充可以让大家直观明了地了解那段历史。例如长平之战一方面显示出秦王嬴政的残暴,另一方面也给了其他六国很强的威慑力,不敢反抗)
公元前221年。嬴政登基建立秦朝。此时秦朝的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即今天甘肃境内,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小结:通过秦朝的疆域,理解亲统一六国的意义即结束分裂,开启中国历史统一的新进程,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巩固政权之地方措施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终于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还有更艰巨的的任务,那便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政权,因为统一后疆域广阔,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还念念不忘恢复旧土。为此,如何巩固统一政权便成为摆在嬴政面前十分棘手的问题。为了稳定局势,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了一系列的巩固措施:
(1)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都不尽相同。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人民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极为麻烦的现实问题,于是,统一货币势在必行。
(2)统一度量衡 当时各诸侯国度量衡的标准都不一样。如战国时期有四把铜尺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其中1尺最长的是23、1厘米,最短的是22、3厘米。那想想,如果你去不同的地方买布,能要到一样长度的布吗?„„这里就有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所以,统一度量衡很有必要。于是,秦始皇便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使用。
(3)统一文字 秦统一前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很大。文字不统一,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都能看得懂吗?它有利于各地人民的交流吗?„„(学生答:看不懂,不利于交流)正因为这样,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请看屏幕,小篆很漂亮,写小篆就像
画画一样,要写好,很慢、很难,于是,后来,一种更方便、更简洁的文字——隶书便慢慢流行开来。
(4)修驰道,筑长城 秦朝建立之初,秦始皇就进攻西南收复百越,在这里修驰道,建灵渠,便利粮食的运输;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趁中原内乱,常常南下侵扰,早在战国时期,秦、赵、燕就在北方修筑长城抵抗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在此驻兵十年,同时派人将原来三国建立的长城修缮链接,就形成了我们口中的“万里长城”。
三、巩固政权之中央措施
看过了秦国的地方政策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秦国在中央实施什么政策来强化权力?
(1)皇帝制度的建立:首先,从称号着手。他觉得称王已经不能显示他的威严了,他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秦王嬴政认为他“功高三皇,德过五帝” 于是把前人用过的最尊贵的称号“皇”和“帝”结合起来,号称“皇帝”。这个称呼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物将由他一人决定。
过渡:秦始皇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但全国的事这么多,皇帝必须要有自己的帮手,有自己的左膀右臂来辅助自己。
(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 经过考虑,秦始皇准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他们为“三公”,看看他们分别管理什么?„„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他们都是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都由皇帝任命,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其中,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等。从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大大削弱了。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引导学生理解秦通过郡县制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即所谓的集权,有通过三公把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专制,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影响深远。)
小结:虽然中央集权制在建立之初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稳定政局,国家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但从长远来说中央集权制不仅表现在皇权专制暴政,阻碍历史发展,而且在思想上钳制压抑,缺乏创新精神,更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新兴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总结巩固】
通过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中央集权制在我国的建立,引导学生明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中央集权制对我国的影响与意义 课后练习:(略)教学反思:
1、问题的设置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言简意赅。
2、教学环节的设置和问题的设置要更加巧妙。
第五篇:《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教师深情朗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队伍。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活动:计算书本上的例题,八尺=23.1厘米×8=184.8厘米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形成。多媒体展示秦的疆域,然后要求学生看会后填空。课堂讨论题
1、秦的历史作用
2、对秦始皇的评价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课堂练习:
一、选择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C)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B)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二、探究学习
假如当时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马上着手这一系列的改革,或者说,当时他还是继续在马上奔波,打天下,使秦朝的疆域继续扩大,那么你能设想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场面发生?那如果不改革,国内建设没有紧跟上来的话,对于秦朝的发展会是更好还是更糟?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