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尿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题:尿液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
----尿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脏的结构、功能
3、理解尿液形成过程
4、学会看尿液报告单
二、教学重点:
1、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肾脏与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2、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1、尿液的形成依赖哪个系统?
2、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其中主要器官是?
3、肾脏位置?数量?颜色?形状?结构组成?
4、肾单位有哪些部分组成?
5、肾脏与肾单位的包含关系?
6、肾脏功能?肾单位功能?
7、血液、原尿、尿液联系?
(三)合作探究
1、结合尿液形成过程分析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区别?
2、分析病人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g/L):
讨论:(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四)小结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脏的结构、功能
3、尿液在肾单位形成过程
4、会看尿液报告单
(五)课堂练习巩固
1、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各器官的功能描述,写出相应器官名称.
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其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部位是()。
3、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图中④是 ;③是。
(2)③中的液体是,经 作用形成的。
(3)⑤中的液体是
。经图中⑤肾小管的 作用,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 吸收回血液形成的。
4、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A.原尿、原尿、尿液
B.血液、原尿、尿液 C.血液、尿液、尿液
D.原尿、血液、尿液
5、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中都会含有的物质是()①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尿 素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6、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表(单位:g/100mL),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三样液分别是()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A样液99
0.00
0.10
0.72
0.03 B样液95
0.00
0.00
1.50
2.00 C样液90
7.00
0.10
0.72
0.03 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7、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A.尿素
B.无机盐
C.葡萄糖
D.水
8、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存
D.输尿管的输送
9、肾炎病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10、农民将人尿收集起来,加水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原因是正常尿液的成分中含有()
A.尿素
B.水
C.蛋白质
D.葡萄糖
(六)课后作业
第二篇:尿液的形成(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排泄的概念,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 2.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 2.训练自主学习,分析资料及交流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学生回答。
二、新课 1.排泄
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提问: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总结: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三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的?要想知道答案,必须先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泌尿系统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过渡:肾脏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3.肾脏
(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
(2)认识肾单位。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示意图,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a.肾小球是由什么构成的?
b.肾小球壁有什么特点,薄还是厚,一层还是多层? c.肾小管有什么特点?它周围存在哪种血管? d.血液是怎样流经肾单位的呢?
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及讨论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过渡: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时是如何形成尿液的? 4.尿液的形成
(1)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血液中的物质透过肾小球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形成尿液;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回忆以前学过的毛细血管的作用。总结:肾单位有两处毛细血管分布,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结合毛细血管的作用,推测这两处发生了物质交换。(2)分析课本23页小资料
学生思考讨论:血浆到原尿,直至形成尿液,成分有没有变化?哪些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资料的方法。
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得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a.比较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观看肾单位中尿液形成的动画,加深印象
(4)联系实际:医生在检验病人尿液时发现了蛋白质,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如果发现的是葡萄糖呢?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
一、排泄
二、泌尿系统
三、肾脏 1.肾脏结构 2.肾单位
四、尿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
第三篇:《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1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健康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是因为()A、尿液流经肾小球时被重吸收 B、尿液流经肾小管时被重吸收 C、原尿流经肾小球时被重吸收 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重吸收
2、下列对排尿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B、排出废物
C、调节体内无机盐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D、排出体内的有机物
3、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A、水分 B、无机盐
C、尿素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4、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体 D、肾小管
5、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尿素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D、氧、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
6、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A、消化作用 B、吸收作用 C、重吸收作用 D、滤过作用
7、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以下流程中正确的是()..A、人在平静时呼吸: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入肺 B、血液循环中肺循环: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 C、尿素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过程:
8、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如图尿酸流经④结构再进入到⑤结构的过程属于
A、肾小管的滤过过程 B、肾小球的滤过过程 C、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D、肾小球的重吸收过程
9、下列正确表示尿液排出途径的是
A、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 B、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
10、健康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血细胞
11、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A、废物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 C、血细胞减少 D、葡萄糖增多
12、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脏 D、膀胱
13、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囊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输尿管
14、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其中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最主要的途径是()A、呼吸运动 B、汗液排出 C、尿液排出 D、大便排出
15、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16、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里含量基本不变的是()A、氧气 B、尿素 C、蛋白质 D、二氧化碳
17、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膀胱 B、输尿管 C、肾脏 D、尿道
18、在尿的形成过程中,通常在血液中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A、水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蛋白质
1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为()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B、膀胱有调节排尿的作用 C、输尿管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20、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单位 D、肾小体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C
7、A
8、C
9、C
10、D
11、A
12、C
13、C
14、C
15、D
16、C
17、C
18、D
19、D 20、C
第四篇:尿液体检报告单
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 马骏龙 主任医师 丛玉隆
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肾病类项目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类项目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其他疾病类项目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9.尿亚硝酸盐(nit)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尿常规检查是医生用来诊断某些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还可以用于追踪观察病情的演变情况。现将尿常规检查主要项目的生理病理情况介绍如下: 葡萄糖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用定性方法不能测出。如糖量增高,用定性方法可以测出时,则称糖尿。糖尿按轻重可分为十~十4个等级。出现糖尿原因有:①生理性:因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类引起;②病理性: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胰腺炎以及肾脏疾病。
酮体正常尿液为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为阳性,其他如妊娠剧吐、重症少食或废食者,均可因体内糖类缺乏。大量分解脂肪而致尿酮阳性。
比重正常人尿比重为1.003-1.030。病理性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高热、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时,因尿量少而比重高。糖尿病时因尿内含有大量糖,尿量多而比重高,可达1.040以上。病理性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者、尿崩症等。ph值这是用来测量尿酸碱度用的。正常尿液为弱酸性,ph值约为6.0。进肉类食物的尿液常呈酸性;进素食可呈或弱碱性;饭后多为碱性。在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钱等药物时,尿液可呈较强的酸性;服用碳酸氢钠类药物或碱中毒时,可呈碱性。
蛋白根据尿中蛋白的多少分为十~十4个等级。生理性蛋白尿,可由于剧烈活动、严重受寒、吃大量肉类食物引起;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孟肾炎、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红细胞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尿内发现红细胞,除月经污染或导尿损伤尿道引起者外均属不正常。尿内出现红细胞一般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胧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白细胞正常尿内可出现少数白细胞。高倍镜下,每个视野一般不超过0-5个。泌尿系统各种炎症及出血时,尿中均可出现白细胞。
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的园柱形物体,分非细胞性和细胞性两种。非细胞性管型包括透明、蜡样管型,均提示肾脏有严重病变。细胞性管型包括白细胞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主要见于肾盂肾炎;红细胞管型见于慢性肾炎。
尿常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与正确留取尿样有关。因此,留尿时要注意:①留取新鲜尿液最好是晨尿;②放尿液的瓶子要清洁;③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④留尿时还须冲洗外阴,以免白带污染。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胆原、胆红素、亚硝酸盐、隐血、酮体及尿糖定性。
1、尿色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
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 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
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
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9、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10、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1、亚硝酸盐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12、酮体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尿酮体阳性鉴于糖尿病酮体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13、隐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篇二: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马骏龙主任医师丛玉隆
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肾病类项目: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类项目: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其他疾病类项目: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9.尿亚硝酸盐(nit)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臵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为何两家医院化验结果不一样
有些人总希望通过对多个医疗单位的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自己是否健康。但是,有时会出现在一家医院化验正常,可在另一个医院却不正常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也是最常见的原因,是体检者未仔细阅读“体检须知”,留取标本不当,以致使同一个人两次检测的标本实际上并不相同。例如,抽血前是否禁食,空腹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如血糖、血脂等);抽血前是否处于安静状态,因有些项目,如转氨酶等在剧烈运动后会升高;留取的尿液是否是晨尿,因清晨第一次尿与平时的随机尿检查结果相差较大。
其次,体检者两次体检时的身体状况不一致。如体检者是否服用了药物,有些药物会影响测定项目(如转氨酶、肌酐等),或女性体检者是否处于月经期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两家医院的测定方法不同,使用的仪器不同造成结果有差异。另一种可能就是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张冠李戴,弄错了标本。
如果出现两家医院的检验结果不一致时,体检者不必惊慌,可要求医务人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正确留取标本,配合他们找出原因,还自己身体状况的本来面目。
有炎症的时候,血液,尿液里面的白细胞就会增加。还有一些血液病的白细胞也会增加。此外医生常常要根据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一般来讲感染会引起白细胞增高。但某些白细胞增高不一定就是存在感染。
许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后;饱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细胞轻微增高。生理性白细胞增高还见于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则很快恢复。产生机制可能是与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赛曲等;还有儿茶酚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抗精神病药碳酸锂也可以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
总之,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不一定是感染,很可能是由于上述生理因素或药物所致.血液病的白细胞也会增加。
本病的潜伏期较难确定,尤其是性伴侣较多或无症状病原体携带者。典型的症状是尿道刺痒、轻重不一的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尿道口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症状较淋病为轻。少量的分泌物,易见于较长时间不排尿或夜间没有排尿至晨起排
尿前,有的表现为痂膜封口或见内裤有淡黄色污秽。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排尿时间间隔较短者,尿道分泌物易被尿液冲失。检查见尿道口轻度水肿或潮红、轻度外翻,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沿阴茎根部至尿道口方向挤压尿道,可挤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偶有轻微触痛。患者自觉排尿频繁、尿痛剧烈或排尿终末烧灼性疼痛。
淋病后尿道炎常见,表现为淋病经系统规则治疗后,尿道炎症状和体征仍持续不退,或治愈后一段时间因酗酒、劳累、性生活过度等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篇三: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
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 马骏龙 主任医师 丛玉隆
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肾病类项目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类项目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其他疾病类项目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 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9.尿亚硝酸盐(nit)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尿常规检查是医生用来诊断某些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还可以用于追踪观察病情的演变情况。现将尿常规检查主要项目的生理病理情况介绍如下: 葡萄糖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用定性方法不能测出。如糖量增高,用定性方法可以测出时,则称糖尿。糖尿按轻重可分为十~十4个等级。出现糖尿原因有:①生理性:因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类引起;②病理性: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胰腺炎以及肾脏疾病。
酮体正常尿液为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为阳性,其他如妊娠剧吐、重症少食或废食者,均可因体内糖类缺乏。大量分解脂肪而致尿酮阳性。
比重正常人尿比重为1.003-1.030。病理性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高热、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时,因尿量少而比重高。糖尿病时因尿内含有大量糖,尿量多而比重高,可达1.040以上。病理性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者、尿崩症等。ph值这是用来测量尿酸碱度用的。正常尿液为弱酸性,ph值约为6.0。进肉类食物的尿液常呈酸性;进素食可呈或弱碱性;饭后多为碱性。在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钱等药物时,尿液可呈较强的酸性;服用碳酸氢钠类药物或碱中毒时,可呈碱性。蛋白根据尿中蛋白的多少分为十~十4个等级。生理性蛋白尿,可由于剧烈活动、严重受寒、吃大量肉类食物引起;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孟肾炎、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红细胞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尿内发现红细胞,除月经污染或导尿损伤尿道引起者外均属不正常。尿内出现红细胞一般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胧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白细胞正常尿内可出现少数白细胞。高倍镜下,每个视野一般不超过0-5个。泌尿系统各种炎症及出血时,尿中均可出现白细胞。
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的园柱形物体,分非细胞性和细胞性两种。非细胞性管型包括透明、蜡样管型,均提示肾脏有严重病变。细胞性管型包括白细胞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主要见于肾盂肾炎;红细胞管型见于慢性肾炎。
尿常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与正确留取尿样有关。因此,留尿时要注意:①留取新鲜尿液最好是晨尿;②放尿液的瓶子要清洁;③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④留尿时还须冲洗外阴,以免白带污染。篇四:如何知道尿常规体检的结果报告分析
如何知道尿常规体检的结果报告分析
南京454医院体检中心专家告诉您,如何知道尿常规体检的结果报告分析.一、尿常规及相关试验(一)尿常规检查
尿液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1.尿量(vol)【参考值】 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②病理性: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高热、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2.颜色(col)【参考值】 透明无色,淡黄色或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与小血块并存,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红色云雾状浑浊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为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3.相对密度(sg)密度原称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脏浓缩能力。
【参考值】 成人随机尿液:1.003~1.035。晨尿:>1.020。新生儿随机尿液:1.002~1.004。
【临床意义】(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②病理性:蛋白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2)尿密度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主要见于尿毒症。4.尿蛋白(pro)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如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 50 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病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尿中蛋白质持续超过l 50 mg/24 h’。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10~150 mg/24 h尿。
【临床意义】(1)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件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神经紧张等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一个“+,多由于肾缺血、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所致。②体位性蛋白尿:脊柱前凸或长时间站立时,在肾静脉受压导致肾静脉压升高.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吸收不良引起,体位性蛋白尿定性试验有时高达“++”,此种蛋白尿经卧床休息后可消失,多见与儿童和青年。部分病例是早期肾炎的反映。③摄食性蛋白尿:如注射小分子量蛋白质或一次食人大量蛋白质。(2)病理性蛋白尿:
①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②肾小管疾病:如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金属(汞、镉、铋。中毒及应用某些药物等。③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尿中低分子和高分子蛋白质均大量增多,是肾功能不全的指征,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④严重泌尿系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5.尿糖(glu)生理情况下,正常人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浓度为0.3~0.8 mmol/l,由于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葡萄糖分子的重吸收,晨尿或空腹尿定性试验阴性,尿糖定性阳性称为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1)生理性糖尿:生理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相对吸收减少所致,见于一次摄人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肾性糖尿:见于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糖尿等。③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
出现尿糖阳性.尿糖检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尿液被强氧化剂、双氧水等污染时可产生尿糖假阳性c大量水杨酸盐、高比重尿、尿酮体>400 mg/l或久置的标本可引起尿糖假阴性,应特别注意高浓度维生素c对葡萄糖造成的假阴性。6.尿酮体(ket)酮体是脂肪酸的分解产物,包括丙酮、乙酰乙酸、p一羟丁酸。正常人尿中酮体含量极少,一般定性试验为阴性。
【参考值】 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 mg/24 h。
【临床意义】(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一般尿酮的升高先于血酮,故尿酮检查对诊断重症糖尿病极为重要。(2)非糖尿性疾病:严重饥饿、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子痫、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全身麻醉、肾小管功能不全等病人,因碱质丢失过多、有机酸相对增多,可大量缩合成酮体,由尿中排出,使酮体呈阳性。‘ 7.尿胆红素(bil)胆红素为橙黄色化合物,血浆中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排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阻塞性黄疸病。8.尿胆原(ubg)’
结合性胆红素排入肠腔转化为尿胆原,从粪便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人肠腔,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后即为尿胆原。
【参考值】 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 mg/24 h。
【临床意义】(1)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2)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疸等。9.隐血试验(bld)尿液分析仪检测的尿b ld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和(或)红细胞变形裂解后溢出的血红蛋白,因此bld报告的阳性程度往往高于显微镜检查的红细胞数。正常人尿液中可有极少量陈旧红细胞,偶尔引起b ld的微弱阳性,成年女性由于白带污染常引起b ld的弱阳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尿bld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以上疾病的显微镜检查多可查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而有些情况的bld阳性,显微镜多查不到红细胞,称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疟疾、病毒性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等。临床上,对于一些临床无症状而bld阳性者,应注意定期复查。10.酸碱性(ph)即尿液ph值。
【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为5.5~7.4,一般情况下为6.5左右.【临床意义】(1)生理因素对ph的影响:①饮食:摄食大量肉类及混合性食物,ph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②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时,ph降低。,(2)病理变化:①ph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坏血病等。②ph升高见于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11.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液及其沉渣的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及尿液中的各种结晶等,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值】 红细胞:<3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但在新生儿较多见)/高倍视野;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高倍视野;透明管型:<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其他管型:无;结晶:少量(非病理性结晶,如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等结晶)。
【临床意义】(1)红细胞:>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等。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女性病人月经期及月经期前后的几天中,都可出现红细胞,此为生理性,应注意排除。(2)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3)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出现与肾小管坏死及肾移植排斥反应和间质肾炎有关。泌尿系统炎症时,还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性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出血、急性肾小球坏死、肾梗死、恶性高血压等。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等,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可偶见于运动后,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蜡样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如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征.(5)结晶:生理性结晶,如草酸钙、尿酸、磷酸铵结晶;病理性结晶,如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性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等.表3-1 尿液分析仪检查项目及参考值
常用检查项目 ph 相对密度(sg)蛋白质(pro)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亚硝酸盐(nit)白细胞(leu/wbc)红细胞/隐血(rbc/ery/ bld)维生素c(vitc)(二)健康体检指导 参考值 5~7 1.015~1.025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20~100mg/l 1.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无杂质。2.尿液必须新鲜,最好收集中段尿,可用任何时段的尿液,但晨尿为首选,因晨尿浓缩程度高,化学成分恒定,便于对比。3.女性体检者尿液标本中应避免混入经血和阴道分泌物;男性体检者如同时进行前列腺液和精液检查,必须先收集尿液标本。4.勿将大便混于尿中,以防大便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尿液变质。5.饭后尿液,饭后2小时留取的尿液,易于检测出糖和蛋白质。对隐性糖尿及疑有蛋白尿者较为适宜。6.午后尿液:在下午2~4点钟之间收集的尿液标本,最易检出尿胆原,因此对肝病和溶血性贫血者较为适宜。7.检查尿钾、氯、钙、1 7羟类固醇、肌酐、肌酸、尿糖定量或尿蛋白定量等,应采集24小时尿液。8.避免应用某些药物对尿液检查的影响,如高浓度维生素c可影响尿中葡萄糖、隐血、胆红素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对蛋白尿者使用青霉素6小时内不宜做尿液检查,可出现假阴性,而应用氧哌嗪青霉素后,可产生类似蛋白尿的强阳性反应,短期内蛋白定性可高达“++++”。篇五: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单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肾内科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1.尿蛋白(pro)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蛋白尿。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病因。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监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司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司匹林。3.尿红细胞(rbc)
离心尿镜检每高倍镜下超过3个红细胞,为镜下血尿。但近年来由于自动化的尿流式细胞仪检测,显微镜视野下红细胞数量的正常值各家医院就有所不同了。大量红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以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已明确血尿的部位与原因。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6.尿管型(klg)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尿潜血也有假阳性时候,应结合尿沉渣检查明确真假,必要时做尿红细胞位相检查。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有时也有假阳性,需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化验来判断。9.尿亚硝酸盐(nit)
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第五篇: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郭志贞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一课时)。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山岳的形成”一节是个案例,是对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本节以山岳为案例,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使学生更为深入理解,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去。
“山岳的形成”整节内容设计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褶皱山,断快山与火山”中的“褶皱山”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及其研究的意义有明确、完整的认识,特别是褶皱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剩下的“断块山与火山”和“山岳对交通的影响”放到第二课时完成。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地理基础较薄弱,但本章的第一节学习了内、外力作用的有关理论,本节“山岳的形成”是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故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借助模拟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并运用原理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并感受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学习理念。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
1、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上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2、推进“五”字“四”步教学法
3、学习有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想结合”,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生产、生活中实际的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兴趣。授课时先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名山和龙岩的经济建设引入实际问题,在“山岳的形成”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上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开始讲授褶皱的形成和褶曲的概念,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体验“地理有用,生活有用,生活地理”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原则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认知的普遍规律,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探究问题的层次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如在褶皱和褶曲的概念学习中,采取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岩层——观察岩层的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明白岩层,再思考岩层受挤压产生的变化。在探究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为学生构建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为学生和思考、交流、表达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初步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目标导学法
借鉴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目标模式,此模式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上课伊始展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观察、演示法
感性的认识是最直接的,也是是具有冲击力的,过目不忘正是此道理。课堂上通过折竹片的试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背斜的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列表比较法
对于相近的概念,通过列表比较,可以明确差异,加深记忆。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比较背斜和向斜。4。启发诱导法 四。[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3.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相联系。
3。通过亲手演示和折竹片的实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又学会了用身边的材料演示地理过程并能对地理事物进行一定的比较,体现课程标准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3。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因此,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
4。本节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如找矿,找水,修路,建采石厂,和研究地质构造等方面应用广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褶皱山的形成、基本形态特征极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及褶皱构造在找矿,找水,修路,建采石厂,和研究地质构造等方面应用广泛。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
[课堂导入](1)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华山、庐山、(日本)富士山、长白山天池。)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你想知道吗?)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科迪勒拉山
阿尔卑斯山
(2)图片褶皱示意,问太佳高速公里穿山越谷,在不同的褶皱构造下如何选址开挖隧道?(以上两问,只问不答,留下悬念)
[设计意图]以美的享受熏陶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家乡建设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学习有用的地理。
过度: 教师讲授;:山岳又称山地,有很多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变化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我们主要从内力作用出发,分析其构造。
环节二
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课时一
褶皱山
一、褶皱的形成和褶曲的概念 二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重点内容)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难点内容)
三、褶皱山
1、褶皱山的概念
2、世界的两大褶皱山系
四、褶皱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展部分)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本节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三
展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3.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相联系。
3。通过亲手演示和折竹片的实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又学会了用身边的材料演示地理过程并能对地理事物进行一定的比较,体现课程标准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3。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因此,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
4。本节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如找矿,找水,修路,建采石厂,和研究地质构造等方面应用广泛。
[设计意图]通过三维教学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怎么能学好?
环节三
课堂探究
新课讲授: 板书
一、褶皱的形成和褶曲的概念
教学思路: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岩层——观察岩层,思考:
图 3
图4
1、看图(3),思考岩石圈中的岩石是怎么分布的?
教师说明;岩石圈中的岩石呈现层状分布称为岩层。看图3 回答问题:(1)在正常状态下,形成的岩层
与地表(填“平行或垂直”),而且越往深处岩层越(新或老)
(2)当水平岩层受到挤压的作用时,岩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用教材模拟一下。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岩层会发生弯曲变形?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受到了巨大的挤压力。师:这个挤压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讨论、回答:是地壳运动产生
教师:很好!其实我们同学已经自己把褶皱的概念归纳出来了。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指投影)在这个褶皱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个波状弯曲,每一个弯曲就是褶皱的一个基本单位,叫做褶曲。
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看一看这些褶曲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有的褶曲向上弯曲,有的褶曲向下弯曲。
师:很好,我们根据岩层形态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类:背斜和向斜。板书
二、褶曲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向斜和背斜的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有什么不同。[电脑展示画面] 图4 [电脑播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电脑动画重现岩层的演变过程,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形象地加以演示,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问题)师:同学们分成左右两组,分别讨论二者的:岩层形状是怎样的?岩层新老关系怎样?
发育成什么地貌?
生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核部老,两翼新;发育成山岭。生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新,两翼老;发育成山谷。(播放图片)评价并补充(播放图片)地形倒置现象
师:为什么这幅图中出现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呢? 生:讨论
师: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山谷。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发育成山岭。这就是地形倒置现象。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播放两边并进一步强调原因)(播放图片)自然界中的背斜谷和向斜山景观
师:背斜既可以成山又可以成谷,那我们要怎样判断背斜和向斜呢? 生:讨论
师: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指导:穿过褶曲的中心,画一条水平直线。背斜岩层核部老,两翼新,向斜岩层核部新,两翼老。【活动1】读教材图4.11,回答下列问题。P74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山谷的原因? 【归纳】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的特征(归纳巩固——你牢记了吗?)学生填写下表
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地形形态 岩层新褶曲岩层 老关系侵蚀前地形侵蚀后地形形态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向上拱起中心老
背斜山岭谷地 两翼新
向下弯曲中心新 谷地山岭向斜两翼老
[设计意图]对重点内容,再次反复,达到落实重点的作用,同时通过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归纳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褶皱的基本特征。这些由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称为褶皱山。
板书
三、褶皱山
1、褶皱山的概念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依此知识点作为教学衔接的过渡语言)
(播放视频)板块构造运动及山脉的形成
师: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
师:目前科学家们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褶皱山系的形成。
(展示图片)地球岩石圈的板块示意。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m]或发育成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达的褶皱山系。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这些褶皱山脉形成的动画。
2、世界的两大褶皱山系(展示世界地形图)
(1)位于南北美洲西部的 山系;
(2)横贯亚欧中南部的 山系(板书)
四、褶皱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拓展部分)(活学活用——你会用吗?)分组讨论
(1)利用物理学中的密度知识,分析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2)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找水的经验,例如:“
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3)在太原——佳县的高速公里建设过程中,由于黄土高原是个山区,需要建设很多隧道,设计人员碰到如教材74页图4.11 所示的地质构造,请你帮忙确定从甲处还是乙处开挖东西向的隧道?
(4)有人要建一采石厂,假如你是技术人员,在教材74页图4.11中的甲处还是乙处? [设计意图](1)迁移、整合其他学科知识;(2)联系家乡建设实际;(3)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
环节四
目标检查 —— 课堂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________ 斜,B为 __________ 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__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__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 ______,B为 ________。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 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 等地质灾害。
(6)(多项选择)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板书设计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__________,环节五
课后探究
你对大同市的火山群感性趣吧!你想知道它的原由吗?不如你去看看,然后再找找资料,也许你会成为研究大同火山群的科学家。[设计意图]为后一节地理课营造悬念。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遵循新课改,紧紧围绕“五字四步”教学法,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以学生为主体,层层递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扣紧社会热点,体验学习有用、有趣的地理科研知识。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1)结合生活实际和当地的建设,引入课题,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2)设计问题具有层次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培养地理素养;(3)就地取材,折竹片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理解地形倒置的形成,达到巧破难点的目的,是此知识点教学设计的突破;(4)结尾以大同火山群的内容设计问题,使学生余兴未了。本节课授课中要注意对“修隧道应该在背斜还是向斜构造上开挖”这一问题,许多学生很容易理解成:既然背斜易受侵蚀,那它是不安全的,向斜岩性坚硬隧道是安全的,学生的片面使他们忽视了工程量、拱形岩层较安全及地下水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要向学生讲清楚。反思整个授课过程,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上,在教学主线的构建上,特别是一些承转过渡环节,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