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估算三位数乘以产品范围,掌握估计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形成估计的习惯。

2,使学生可以结合现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可以正确计算。3,可以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两位数字笔计算方法,数字对齐和携带问题。

教学难点:中间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进口

你知道同学吗?中国的航天工业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国。你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工业做贡献吗?所以今天,我们将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黑板:卫星运行时间)

二,新授予

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些东方 方洪1卫星资料:东方红1周围地球圈需114分钟。(黑 板)所以,老师有一个问题:它花了多长时间绕地球5圈?

学生:114 x 5你计算吗?在他们自己的计算这一个。寻找学生板(在黑板的左边)

似乎我们没有忘记以前的学习知识,真的很好!然后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我们的太空战士,你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黑板)谁将被计算? 114×21 =你能估计这个情节的多少是产品吗?

当航天小战士,光知道大概价值不能,我们的太空业务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请自己拿出来,试试算114×21左右的确切结果是多少?

三,独立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1,前20圈:114×20 = 2280(点)

然后计数1圈:114×1 = 114(点)

加在一起:2280 114 = 2394(分)2,114×21 = 114×7×3 = 798×3 = 2394(min)3,垂直计算 1 1 4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存在一些学生格式错误,用于错误分析

第四,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你最喜欢的算法是什么?

然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做的垂直计算。

首先,在写作和以前的研究的时候,对齐的数量。

首先计数1×114 = 114,实际考虑什么?(卫星在地球1圈附近的时间)然后2再乘以114,其实是什么呢?(2表示2 10,2表示114,得到288 10,所以8的结尾写成10,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使用的时间为2280分钟)

最后,两次计算的结果一起是绕地球的卫星21次所花费的时间。V.总结算法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字,数字对齐,乘以两位数字上的位数,再乘以结果结尾处的结果 乘以两位数字和三位数字的数字,乘以结果的末尾,并加上两个乘法的结果。

六,有针对性的做法

由于我们都知道如何计算三位数的双位数,那么老师会检查每个人: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在乘法器的中间,我们必须强调处理0,当计算两位数乘以三位数时,我们通常写上数字的乘数。

七,课堂总结

我们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方法:对齐数,两位数和位数乘以三位数乘以结果的位对齐,然后将位数乘以tens乘以三个数字,将结果的结尾乘以十,并将两个乘法的结果相加。在计算两位数乘数三位数时,我们通常写上面数字的乘数。

第二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0-3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课后的试一试,意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5分)

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

[修改意图:这个情境创设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供信息,从中发现问题,还有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所以没必要绕弯子,直接看录像。]

(播放视频,录像配音: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花114分钟。)

师: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预测:

①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

②这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字是“东方红一号”。

③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及时评价(教师板贴)。其实,关于卫星的信息还有许多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板主标题——卫星运行时间)

师:能根据(手指板帖)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测:

①绕地球2圈(圈数为一位数)需要多少时间?绕地球半圈需要多长时间?„„能解决的。

师: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说明你很会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想到用乘法?

学生提问题并指名列式解答。引导学生说出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几圈的时间,是求几个114是多少,就用114乘几。

师:说的有道理,大家能口算结果吗?你们算得可真准!看来,同学们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不错呀!

②一天绕多少圈?„„等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和许多信息,暂时放入问题银行吧。

③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圈数是两位数的问题,由教师提出: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板书问题)读一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修改意图:先让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可预测,所以有了几种不同的预案。根据编者意图,考虑到学生的先易后难的的学习层次,决定由老师提出教材中的例题,通过解决它来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师板书:114×21

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副标题——两、三位数的乘法)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约20分)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约3分)

师:请你先来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给学生约半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后,交流估算过程,教师辅助板书。

预测:

①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大约等于2200;

师:实际计算结果会比2200多还是少?怎么想的?想法不错!

[修改意图:学生有估算的基础,掌握一些估算的策略,这节课的估算重点是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所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掌握估计范围的方法,养成习惯。] 体会把两个乘数都估小,所以估计结果会比精确结果小,即计算结果会比2200大。

②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大约等于2400。

师:表达真清晰!这样估也可以!实际计算结果和2400相比呢?多还是少?不太好确定了吧?

帮助学生感受,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所以很难确定结果的范围。和2400很接近,差不多。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约15分)

(1)独立计算。(约3分)

师:114×21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请先想一想怎么算,然后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开始吧。

学生在准备好的本子上独立计算,书写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请不同方法的同学在预定位置板演。

师:已经完成的,可以再想想其他的计算方法,也试着写下来吧。

(2)交流算法。(约2分)

师:我发现,咱班有的同学的方法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相互看一看,看不懂的可以轻声地交流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学生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算法。(约10分)

师:请大家先坐好,看谁坐的最直。请××先来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他的方法好在哪儿?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互评。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① 口算(运用乘法分配律)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你这种方法很受欢迎!

②表格口算 师:(如果不方便板演,可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本。)以前见过这种表格计算的方法吗?你的方法真的很有价值!

③竖式笔算

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辅助板书。第一步算的是什么(114×1,绕1圈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什么(114×20,绕20圈的时间),这里怎么只写228?(0不影响计算结果,可以不写,这里表示的是228个10)最后又怎样算(114+2280,把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绕21圈的时间)

师:你写的真好,说的也不错!还有谁是用竖式计算的?请××同学再来说一说。

④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23=2394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直接口算比较困难,把21分解成7×3后就可以口算了。这种方法与众不同!同学们有倾听的好习惯,这种方法也属于你们了!可是所有的乘法计算题目都能用这种口算方法吗?(不是)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预测:

①如果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没有全部出现,要引导学生自读教材,处理如下:

师:在书上把计算结果及答语写完整,然后自读教材中的四种计算方法,看哪一种是我们没想到的,你能自己看懂吗?

生自读教材,师个别指导。

师:哪些同学读懂了?来介绍一下吧!

学生介绍,可能性大的是表格方法或是乘数分解的方法。

师:真会读书,这也是你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呀!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约2分)

师: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真是一个美好的分享!哪几种方法之间有联系?都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表述,第1种口算方法、表格算法与竖式算法,都是先分别算出1圈和20圈用的时间,再把得数加起来。

师:厉害!你们已经发现它们之间的奥妙了!

[修改意图:第二稿中是在交流算法时,就让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联系了。试讲中发现,老师牵的过重,环节不够清晰,所以,仍然采用最初设计,在所有算法交流结束后,进行不同算法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算理。]

师:结果是2394分,我们一起口答。(板书得数:2394(分)及答语—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师:把计算结果和先前的估算结果对照一下,差不多吧。哪个更接近2394呢?怎样估更接近精确结果?

学生表达想法,教师适当引导发现,一般情况下,估算时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得数更接近精确的结果。

师: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计算。同样道理,三位数乘三位数、四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乘法,都能计算吗?相信你们都能做好。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约13分)

⒈算一算。(书上34页试一试中的一道题)。(约5分)

师: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已经找到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道题吧。

54×312(正确答案分别是16848)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方法来计算,然后展示计算过程,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判断。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展示。

展示用竖式计算的,体会在列竖式计算54×312 时,把三位数写在上面,再写两位数,更方便计算。

⒉竖式计算(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约3分)

师:刚才的计算中,多数同学选择了竖式计算。大家再一起来试试吧。看书上34页第1题中的后两道题目,直接在书上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 3 6 3 2

× 3 2 × 5 4(答案: 6496 34128)

师:写完的同学,指着书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反馈:展示错例。如果没有典型错例,就出示2题森林医生的题目。

师:仔细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在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表达想法。

师:相信在你们的提醒下,同学们都能更加细心地计算了!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约2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

师: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那你想给自己布置哪些作业呢?

学生可能提到:竖式计算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

师:真了不起!你都能给自己留作业了!就按你们说的„„,让我们用今天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吧。

第三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新授

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

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

三、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1、先算20圈:114×20=2280(分)

再算1圈:114×1=114(分)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2、114×21

=114×7×3

=798×3

=2394(分)

3、竖式计算

114

×21

114

228

239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四、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首先,在书写的时候和以前学习的一样,数位对齐。

先算1×114=114,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然后2再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这里的“2”表示“2”个十,“2”乘“114”得到“288”个十,所以末尾的“8”写在十位上,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是2280分钟)

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五、总结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六、有针对性的练习

既然大家都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那么张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35×45408×2554×31247×210

总结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七、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32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

教学分析:

教材:从具体的情境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此版教材计算类型课的主要思路。本节课虽然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课。教材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从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得出多种准确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建立联系。

学情: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多种算法的理解与沟通,特别是竖式计算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这是学生在四年级的第一节计算课,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学习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因此有必要进行旧知复习。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已经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并会进行估算,但没有养成计算前自觉估算、精算后对比估算结果的习惯。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也能熟练进行竖式计算,但是计算仍然会出现失误,为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必要针对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并归纳出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小组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每一步的意义,掌握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丰富情境,既温故且引新。

1.师生谈话交流,直接引出教材情境图。

2.明确数学信息:这颗卫星绕地球1圈的时间是114分。

3.引出一组算式,适时复习旧知识。

4.引出算式114×21并说说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1.通过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文字材料中找到数学信息,并理解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意思。2.通过提出的多个问题相应的算式,进一步复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新知识,为引导学生“转化”方法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交流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1.21个114分,大约是多少分呢?请估一估。

2.学生交流各种估算方式。

3.教师进行小结:看来不同的估算方式,结果不同,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是一个范围,如果把两个乘数都估小,精确结果会比估算结果大,如果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精确结果可能会比较接近估算结果。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能看懂多种估法,同时逐步养成精确计算前先进行估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探究方法,充分理解算理。

卫星飞在天上,对各种数据的要求都必须十分的精确,只是估计结果是不行的,那114×21到底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分享,展示计算方法。

①口算、②表格计算、③画图法、④竖式计算

3.观察各种方法,发现相同点:方法不同,但结果都相同;方法之间有联系,都是在拆数。

4.两次对比:

①已经精确计算出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是2394分。再看看估算,哪种估法最接近准确结果。②这些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设计意图:1.有了第一环节的设计,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时比较容易由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迁移而来,如横式口算、列表、竖式计算……2.小组内交流旨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学习他人方法的过程。3.通过对比,找出方法与方法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拆数,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进行计算;建立算法与算理的联系,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四、分析错例,掌握竖式方法。

1.直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列式:这颗卫星绕地球69圈需要多少分?

2.学生估算并尝试用竖式计算114×69。

3.寻找错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哪里做错。

4.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5.巩固练习:书上第32页第4题任选一小题分析并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出现这个比较复杂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1.理解第二个乘积的末位跟乘数的十位要对齐:为什么4写在十位上,因为4×60=240,4是指4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计算要细心,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口算乘法时,积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五、分享收获,回顾学习过程。、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回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明确竖式计算要注意的问题——对齐、进位。]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内容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是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范畴。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也是后续探索运算律以及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和五年级分数乘法等知识的学习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先从“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后进行估算,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积的范围;多样化算法的呈现对乘法分配律和位值制都有所渗透,在交流多样化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接着安排了“试一试”进行知识拓展,涉及了几道学生易错的题目。最后的“练一练”从基础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综合应用层层递进,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时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将对本节课的学习带来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笔算能力;②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估算意识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活动经验:①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合作交流的能力;②部分学生具有了通过知识的正迁移在合作探究来获得新知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经验:①学生在生活中极少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内容;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障碍:①学生对计算课的兴趣不太高;②学生在笔算乘数(三位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的题目时容易出错。

学习目标:

1、学生运用旧知迁移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3、学生能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确定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并通过与笔算结果的对比感受到估算的价值。

4、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伴讨论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中间有0)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准备: 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拆数游戏。

(1)14=()+()、14=()×()(2)63=()+()、63=()×()(3)206=()+()(4)134=()+()+()师小结:拆数的目的是方便运算。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的算法大都局限在“竖式”上的情况,通过一些铺垫引导其想出多样化的算法,因此设计了“拆数游戏”,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为课中算法多样化的呈现埋下伏笔。】

2、口算,并说出画线题目的口算过程。(1)8×90(2)23×2(3)14×5(4)100×20(5)120×20(6)304×2 师小结:恰当评价学生口算情况。【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在四年级的第一节计算课,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因此有必要进行旧知复习。口算的5道题类型各异:第一道8×90相对简单,为了在一开始建立学生的信心;第二道23×2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题目;第三道14×5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题目,难度比第二道大,但是也在学生的口算能力范围之内;第四道100×20为第五道的口算打下基础;第五道120×20虽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但两个乘数末尾有0,所以学生也能在第四道的基础上口算出结果;第五道304×2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这是本节课两、三位数乘法的关键旧知。不仅如此,第五道和第六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算法,有利于在后面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吧!在今年暑假的8月1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已经成功向太空发射了近百颗人造卫星了,其中第一颗是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它是“东方红一号”。请看!【课件】这就是“东方红一号”。这些卫星都是绕着地球在转动的【课件演示】同学们“东方红一号”卫星绕地球转1圈的时间是114分钟。【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卫星运行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东方红一号”的情况学生并不熟悉,故由老师直接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审题。

师:这是卫星绕地球1圈的时间,那同学们你知道它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吗?【出示: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谁能把这个数学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预设:

①如果学生只读出“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应对“这只是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应该包括已知信息和问题两部分,谁能完整地再来读一读?”

②如果学生读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要肯定其非常完整。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完整地叙述数学问题的习惯,因此在出示“已知”和“问题”之后让学生将此题完整地叙述一遍,以培养其良好的审题习惯。】

2、列式。

师: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列式呢? 预设:

①如果学生只说114×21,教师则直接板书;

②如果部分学生在板书完114×21后又说21×114,教师肯定但并不板书; ③如果学生先说21×114,教师则肯定不板书后追问其它列式方法最后只板书114×21。

师: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教师心中要明确的意义:114表示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21表示绕21圈,卫星绕地球21圈所需要的时间是21个114分相加,可以用乘法114×21或21×114来表示。但学生回答意思相符即可。)

师小结:适当评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材关注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设计了交流算式意义的环节,旨在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真正理解运算意义,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3、估算。

师:在计算之前能不能先来估一估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在独立思考估算的基础上交流估算方法】 预设:

①学生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积大约是2000。(此种方法出现的概率很高。)

应对:教师板书“2000分”,追问:“大约2000分,那究竟是比2000分多还是比2000分少呢?”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原来的两个乘数114和21比看作的100和20大一些,所以积应该比2000大。添加板书为“比2000分多一些。” ②学生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积大约是2200。(此方法出现的概率较高。)

应对:教师板书“2200分”,追问:“刚才我们估的是比2000分多一些(在预设②之前已经出现预设①的情况下说,否则不说。)大约2200分,那究竟是比2200分多还是比2200分少呢?”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原来的两个乘数114和21比看作的110和20大一些,所以积应该比2200大一些。添加板书为“比2200分多一些。”同时与预设①比较,明确“比2200分多一些”更精确,擦去板书“比2000分多一些。”(在预设②之前已经出现预设①的情况下有,否则没有。)

③学生把114看作120,把21看做20,120×20=2400,积大约是2400。(此方法出现的概率不高。)

应对:教师板书“2400分”,把一个乘数看的大一些,另一个乘数看的小一些,所以114×21的积大约是2400。补充板书为“约2400分”。

师小结:通过估算我们知道了积的范围。

【设计意图:学生的估算能力不强,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确定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此环节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为下面的运用“估算”检验埋下伏笔。】

4、精算。

(1)探索展示多种算法。

师:那114×21究竟等于多少呢?大家先想一想……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写方法时教师巡视】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小组交流方法时教师指名板书不同方法】

预设: ①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此方法使用人数不多)

②114×21 =114×7×3 =798×3 =2394 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此方法出现概率不高)

③(竖式)

应对: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算理,肯定其利用旧知迁移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用此方法)

④(表格法)

应对:如果学生出现此方法,让其进行介绍;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此方法教师不需介绍。(此方法很难出现)

(如果学生出现这4种方法以外的方法,也请其介绍并恰当评价。)

(2)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教师规范板书竖式,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明晰每一步的算理。】

(3)和估算结果对比。

师:这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它符合刚才估算的积的范围吗?(4)回顾算法。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114×21的竖式计算方法?【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心中要明确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用21个位上的1去乘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21十位上的2去乘114,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所得的积相加。)

5、补充横式得数并思考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同桌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教师心中要明确的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一位对齐。)

6、补充答语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在多样化的算法呈现时借助学生的竖式先来初步体会算理,之后重点研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迁移,在计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晰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回顾算法,以突出教学重点;精算后将结果和估算的积的范围进行对比,以体现估算的价值;最后交流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旨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师完整的板书起到示范的作用。】

三、巩固算法,技能拓展。

1、巩固算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着来算一算下面这两道题!【出示题目】

试一试:135×45、54×312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

2、展示交流。预设: ① 135×45 a、如果板书的学生计算正确,请其再说一遍算法,并引导其提醒大家注意进位;

b、如果板书的学生计算错误,就追问有没有不同的计算将其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请该学生说一遍算法同时提醒大家注意进位。)

② 54×312 a、如果板书为乘数54在上且计算正确:追问有没有不同的计算寻找312在上的正确竖式进行对比;

b、如果板书为乘数54在上但计算错误:追问有没有竖式一样结果不同的展示,同时也展示312在上的正确竖式进行对比; c、如果板书为乘数312在上且计算正确:肯定后请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展示54在上的正确计算进行对比;

d、如果板书为乘数312在上但计算错误:追问312在上的正确竖式进行展示,强调认真的重要性。

2、技能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下面的任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请大家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出示题目】

试一试:408×25、47×210。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

2、展示交流。预设: ① 408×25(估:∵408≈400、400×25=10000。∴408×25≈10000,追问明晰:比10000小一些。)

a、如果板书为正确的计算:肯定后请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b、如果板书为错误的计算:追问并展示正确的进行对比,强调乘数中间的0不要忘记乘。

②47×210(估:∵47≈50、50×200=10000。∴47×210≈10000,追问明晰:比10000小一些。)

a、如果板书为47在上7和1对齐的正确计算:肯定后请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展示7和0对齐的情况进行对比;

b、如果板书为47在上7和1对齐的错误计算:追问竖式相同的正确计算,同时展示7和0对齐的情况进行对比;

c、如果板书为47在上7和0对齐的正确计算:肯定后展示7和1对齐的正确计算进行对比;

d、如果板书为47在上7和0对齐的错误计算:展示7和1对齐的情况进行对比,强调0不参加计算的简便算法;

e、如果板书为210在上0和7对齐的正确计算:展示7和1对齐的情况进行对比,强调0不参加计算的简便算法;

f、如果板书为210在上0和7对齐的错误计算:追问竖式相同的正确计算,同时展示7和1对齐的情况进行对比,强调0不参加计算的简便算法;

g、如果板书为210在上1和7对齐的正确计算:肯定后请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展示7和0对齐的情况进行对比;

h、如果板书为210在上1和7对齐的错误计算:追问竖式相同的正确计算。

师小结:大家的估算和计算能力都有了提高。

【设计意图:试一试中的四道题学生在笔算时比较容易出错,这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题目,其实仍然属于本节课的新知,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拓展学习,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在交流中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先练习135×45和54×312两道题,这两道题相对简单,第一道135×45和例题相比只多了进位的情况,学生计算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排在第一道旨在为学生树立信心,54×312的重点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要将312写在54的上面来计算;第二层次接着练习的两道题旨在强调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计算要点,这是学生易错的地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将难点突破。】

四、应用辨析。

师:下面请大家当当小老师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下面这两道题的计算正确吗?

教材34页练一练第2题“森林医生”。

【先出示横式及结果,在用估算检验后出示相应竖式辨析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估算意识不强的情况在引出“改错辨析”时先出示相应横式,因为学生直接看到竖式就会习惯性地用竖式去算而想不到估算,故先出示横式和结果让学生先用估算的积的范围来判断对错,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把估算用以检验精算结果的作用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评价并进行总结提出希望。

2、布置作业:教材34页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针对本课重难点布置作业。】

[NextPage王老师的思考:] 我的备课思考:

1、为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在重难点上,我删去了数学日记,转而尝试用数学知识本质的东西来吸引学生,效果等待实践……

2、拆数游戏是为了巩固“位值制”,希望通过这样的拆数练习给学生以启发,为多样化算法创设条件,效果如何也有待实践。

3、例题部分的算理讲解究竟占多大分量?我觉得“算理”并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但是在前面的实践中却要在此处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以至于后面没有突破难点的时间,很困惑……

4、数学教师用书中在“试一试”部分的解释是要学生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但是我仔细分析了这几道题目,特别是135×45和54×312这两道题的估算对学生来说口算起来很困难,因此我有困惑:是不是这里的4道题必须要先估算,在学生刚刚研究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之后这里的重心是要巩固算法,正确笔算。此处加入估一估,会不会给学生的正确笔算带来干扰呢?

5、什么是“应用”?难道只有“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应用题”才是应用吗?

第五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3)情感目标:

1、能在学习小组的鼓励与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一段神州十号登月的视频,说说吧,你都有什么感想? 生: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太强大了,我身为中国人,我感觉非常自豪,那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时候上天的吗? 生:

(二)探究

师:出示图片,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绕着地球转,那你知道它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

师:出示“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根据此信息,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 生2: 生3:

(以上为114乘一位数的,再来两个114乘二位数的,其中一个是114乘21,如学生没有出现教师自己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出了这么多了,那老师也出一个好不好? 生:

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课件出示)好了,这么多算式你都会算吗? 生:

师:第一个,快速解答 生:

师:这个呢?114×21= 生:(有的会,有的不会)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两道题目和上面的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几分钟,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估算

师:估估吧,大约需要几分钟 生:

师:想一想你估的这个答案和正确答案比较是大了,小了 生:

师:为什么? 生: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发现,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是在2000——2400这之间,卫星在天上飞,我们是不是知道它大约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了呢? 生:

师:还必须算出它的准确数字,这就要精确计算?可是我们算不来呀?怎么办? 生: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的好学,这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那是我直接教你们怎么做,还是你们自己先研究研究怎么算呢? 生:

师:那开始吧 生:

师:下面小组内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每个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等下把自己组的想法分享给大家。生:(小组内思考、讨论,最后全班分享)第一组汇报:

生1:把21变成3×7,然后将114×3得多少,再将其×7得多少?也就是说把三位数乘二位数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再计算。生2:把21个114变成20个114与1个114的和。生3:列竖式。其他组向他们提问: 问1: 114怎么来的 问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问3:228实际表示的是多少 问4:2394怎么来的?

问5:这个竖式的算法与我们前面学的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问6: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第二组汇报,其他组提问„„

师:当我们不会算的时候,很多同学很聪明,将其转化成很多种我们已经学过的方法,最后还创造出来一个新方法,这在我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是经常要用到的。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吧114×()= 生:(独立完成)师:反馈

(三)、练习

师:看来这节课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当一回老师 生:

师:每人出一道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题。然后同桌交换完成,完成好后同桌交换批改。生: 师:反馈

(四)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方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下载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模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大连市沙河口区 中心小学 毕春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3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位三位数乘法的计的......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 曹汇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 赵院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