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彩表格摇身变》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创设了以“巴拉巴拉小魔仙”变魔法使表格变漂亮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以学习魔法为目标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出示小魔仙的图片,问学生认识吗?学生对于小魔仙相当熟悉,但对教师此时出示小魔仙的图片充满了疑问。接着教师释疑引出:元旦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庆祝这个隆重的节日,小魔仙们要举办盛大的“庆元旦”联欢会,今天他们就是来表演节目的。”释疑后接着设疑:“我们喜欢的小魔仙都会表演什么节目呢?想不想知道?”做为一个个小魔仙迷,学生们对此有着深厚的兴趣,教师正是抓住这一点接着出示未经修饰和经过“魔法”修饰的节目单,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以学习修饰表格的“魔法”为目标,引出课题《多彩表格摇身变》。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本环节教师更是变枯燥的任务为学习“魔法”,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环节一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打开《节目单一》,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魔仙都对节目单施展了哪些魔法,即第二份节目单与第一份节目单相比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饰。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及文字位置居中的设置称为修饰文字的魔法。把为表格设置底纹称为设置底纹的魔法,把为表格更改边框的线型、粗细、颜色等称为美化边框的魔法。
了解了小魔仙们所施展的修饰表格“魔法”,教师就带领学生一起踏上魔法探秘之旅。先引导学生打开《节目单二》这个文件,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始学习魔法。教师出示课件:
“魔法一:修饰文字
1、将标题文字设置为黑体,三号,红色,居中。
2、将表格内文字设置为楷体,四号,蓝色,居中。”
在学生明确了任务后,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可以自学,也可以小组同学一起学。遇到问题可以求助我,也可以求助我们的课本小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渗透和培养。在学生探究到了这项魔法的秘密之后,就到了学生展示魔法的时候了。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修饰文字魔法的印象。在学生探究和展示魔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的两项操作:一是对文字和表格的选定,二是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对表格内文字设置居中。
在学生掌握了修饰文字的魔法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项魔法,出示课件:
“魔法二:设置底纹
请大家为表格设置你喜欢的底纹!”
这一魔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即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底纹颜色”这一按钮进行设置。
在学生展示介绍完这项魔法之后,教师激励学生:“接连两项魔法都没有难倒大家,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还真有点学习魔法的天性。那大家有没有勇气挑战本节课最具难度的第三项魔法?”在学生接受挑战之后教师出示课件:
“魔法三:美化边框 请大家为表格设置你喜欢的边框!”
美化边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先对表格进行选定,再选择线型、粗细、边框颜色而后再进行框线范围包括外框线、内框线的选择。学生在展示介绍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设置顺序进行重点讲解和演示,为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做好铺垫。
在学生探究三项魔法的过程中,教师把以往的教师教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方法、探究方法和展示方法的指导,为下个环节展示完善后的作品做好准备。
(三)改进作品,总结拓展:
三项魔法已经学习完毕,学生的作品已具雏形,但因为在学习魔法时是按教师的要求对“节目单”进行的修饰和美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以“我是小魔仙”为题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完善作品,并在完善后对作品进行展示和多种形式的评价。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感。
在展示完学生作品后,教师小结:“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这么多的魔法,我们班的同学已经成为一个个合格的小魔仙了。”接着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其它表格,并以修饰和美化生活这些表格进行拓展,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提升。
在执教本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学习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学得快,学得多。再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使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篇:《多彩服饰》教学设计及反思
《多彩服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多彩服饰》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第三课。本课以服饰为视角,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并学会尊重、欣赏不同的服饰文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服饰并不陌生,但认识比较凌乱和随机,而对于服饰文化和服装学问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看似简单的服饰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初步了解一些着装的学问,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民族服饰”为教学重点;第二课时以“职业服装”为教学重点。本课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懂得服饰是一种文化。2.能综合课堂、文本等信息,初步感知着装的学问。3.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服饰。
五、教学过程预设
板块一:领略多彩服饰,感受多元文化 1.领略多彩服饰。
(1)创设Balabala举办世界儿童联谊会的情境,出示行程表。(2)欣赏各国服饰,学生谈谈感受。(3)相机揭示话题:多彩服饰 2.感受旗袍魅力
(1)欣赏旗袍,发现其独特之处。
旗袍被称为“国服”,在一定的时候它甚至可以代表中国!咱们好好看看,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预设1:开衩(这好好的一件衣服干嘛要剪开呀?)
预设2:盘扣(它有一个名字叫“盘扣”,了解吗?打开课桌里的信封,同桌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这小小的盘扣都这么精致,可想这旗袍该多么完美呀!预设3:立领
(2)了解旗袍,感受其悠久历史。3.了解服饰文化
过渡:咱们中国小朋友穿着这么漂亮,还真吸引了不少外国小朋友呢,瞧!他们正向我们走来,认识他们的衣服吗?(课件出示,学生认一认)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影响民族服饰的原因(2)根据学情随机组织交流
预设一:和服和汉服的联系(看看这套,知道它叫什么吗?汉服兴起于汉朝。并且汉服还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呢!那和服为什么这么像它呢?)
预设二:探究阿拉伯长袍(学生说理由;听录音了解,小结:这服饰背后的文化可真大!)预设三:苏格兰方格裙的秘密(猜图片——师讲故事——谈感受)板块二:探讨着装艺术,穿出服饰品味 1.欣赏现代服饰。
2.独立思考选择服饰(看接下来的行程,想想这几天的活动,你会分别穿什么衣服呢?)
3.组织交流,辩证地选择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穿适合自己的衣服。
4.快乐抢答。
出题要求:四人小组根据书上P78页内容,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出一道最有意思的题目,准备抢答。
板块三:交流活动收获,齐创《服饰宝典》 1.总结联谊会收获。
2.建议将收获装订成《服饰宝典》。
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你看,我们一起感受到了旗袍的魅力,领略了世界民族服饰的丰富多彩,知道了现代服饰的礼仪,我将这些装订成册,取名《服饰宝典》。你们也可以将你们的资料继续完善,然后全班同学的收集在一起,加上一个封面,这就成了咱们班的《服饰宝典》。班级的图书架上就会多了一本由你们亲手制作的资料书!教学反思:
1.情景模拟,贯穿始终。本设计创设了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世界儿童联谊会的情景,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多彩服饰与多元文化产生的过程。环节简约,内容丰富,富有情趣,课堂整合高效。2.自主探究,培植情怀。
自主合作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交流、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中,感受服饰的多彩;在深入讨论、大胆猜想、自主出题、快乐抢答等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欣赏感悟的过程中,培植民族的情怀和世界的眼光。3.共享收获,提高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指导他们生活的过程。课尾设计了制作服饰宝典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整理文本信息和课外资源的能力,启示方法,学会分享,累积智慧。这也正是品德课程的追求。
第三篇:4.2表格数据处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年电教 优质课评选 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冠县武训高中 马迎峰
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比较难掌握的一节。在上一节已经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
(2)能熟练运用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功能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表格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对表格信息进行处理。
难点:自定义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教学方法:
(1)演示与讲解相结合(2)任务驱动法(3)分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经历次数最多的考试,以及身边一张张的成绩单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成绩单的制作过程。引发学生自己对成绩计算、统计、分析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数据的计算。
(1)、利用公式计算
公式法可以灵活使用 +-* / 数学运算符(2)、利用函数计算:自动求和、插入函数。
函数法:选择单元格,“插入”—fx函数—sum,选择数据区域,点击确定。
常用函数:Average平均值、Count计数、Sum求和、Max最大值、Min 最小值。例:=Sum(C3:E3)
(3)、自动计算
用于快速查看某些数据的统计值。
选中要查看的数据区域,右键单击状态栏选择操作。
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下发学习资料自主完成“成绩单”总分的计算并保存。(拓展:完成任务早的同学计算平均分)【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和学习资料,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做好引导工作,进行组内讨论,完成探究任务。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学生合作学习完成操作任务。【精讲点拨】
方法:请同学到教师机演示操作方法,如果学生在演示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解决困难(因为这可能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演示结束后,同学们一起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总结过程与方法。
2、数据的排序:(1)、一般排序:
选中数据,执行数据/排序命令,设置排序对话框。可以按任意字段都可进行升序、降序的排序。任务二:请同学们按总分对成绩单进行排序。
(2)、自定义排序:
我们前面完成的排序任务,是按照升序或降序完成的,能不能按照我们自己定义的序列排序呢?
步骤:①执行“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命令,输入“新序列”,每项输入完毕回车换行,输入完毕点击“添加”按钮,添加新序列;②打开“排序”对话框,单击“选项”按钮;选择自定义的序列,确定,完成。
自定义排序只应用于“主要关键字”框中的特定列,“次要关键字”框中无法使用。
任务三:再按组次进行自定义排序并保存。(教师巡视并解决同学们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思考:刚才我们学习了排序操作,它的操作对象是表中的全部数据,整张表数据很多我想快速查看1班同学的成绩而又不想删除其他班的成绩怎么办?
3、数据的筛选
筛选是从表格中选出符合指定条件的数据。
步骤:首先选中有内容的任意单元格,然后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思考:筛选过后,我们看不到的数据是被删除了吗?怎样让它们恢复到筛选之前的状态?
任务四:筛选出一组语文大于80分的同学。
思考:我想通过求各班总分的平均分,看一下这次考试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能实现吗?
4、数据的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的前提是分类,所以第一步必须先按分类字段进行排序,然后再执行分类汇总。
方法 :点击“数据”--“分类汇总”,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汇总方式、汇总项。核心提示:第一步对“组别”排序,第二步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分类字段”中一定要选择“组别”。
任务五:对各小组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分类汇总。(完成任务早的同学做拓展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和分析汇总,通过对数据的计算、4
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作业:
课本P76页实践题。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布置的任务。但有的同学只会机械地模仿,对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同时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这一点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2.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上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示或者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学会自主学习。我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可转播学生问题,一起解决,个别问题当场解决。这样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3.教学设计安排了一个提高题,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从课堂反映看,同学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有待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失去创新精神。
第四篇:《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整合点
本教学设计将整堂课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项目中,通过如何实现数据分析的实例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了如何通过将社会科学类的项目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节内容,重点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和统计,是对前一节知识的一次运用与实践,所以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本节课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系统学习过有关Excel的基本课程,但对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所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表格数据的加工统计在数据分析以及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表格处理工具Excel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学会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统计(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掌握数据的图形化以及对数据的分析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利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公式运用、图表插入等基本操作;体验利用数理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一般过程;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表达;掌握一定的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或现象)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科学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态度;体验数理统计、分析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过程
1.创新学习,阅读导入
教师让学生阅读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作品《新形势下邯郸市中学住宿生消费调查分析与研究》。
学生快速浏览该调查报告,思考并合作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报告中的相关结论是如何得出的?②数据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的?③这样的做法对报告的可信度有何意义?
教师指出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并使其学会数据分析。这种“让数据说话”的方式很有说服力,从而导入本课――表格信息加工。
2.举例说明,理论生成
通过典型事例《啤酒与尿不湿》的例子来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数据加工的一般过程。
3.承前启后,知识回顾
教师进行Excel知识回顾(学案)。
(1)Excel与数理统计
①工作簿、工作表。注:【文件】―【新建】产生一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中包含若干个工作表,默认为 个。
②行、列、单元格。注:行号依次为 ;列号依次为。
③单元格数据引用。注:引用单元格的一般格式是。
(2)Excel与数理统计
①数据输入与自动填充柄。
相同数列(如1,1,1,…)。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等差数列(如1,2,3,…)。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②公式应用。
等比数列(如2,4,8,…)。注:运用公式前一定要先写上。(提示:公式中^表示方根,输入方式是Shift+6。)
(3)综合练习
绘制F(x)=x3,x属于[-2,2]的函数图象,步长精确到0.1。素材文件用.xls格式表示。
参考步骤:①输入有规律的x(等差数列)。②利用公式和自动填充柄计算F(x)的值。③选择“数据―插入/图表―图表”图表类型(XY散点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注:插入图表前一定要先选择。
4.联系实际,重在应用
①研究目的:调查我校学生的实际消费、消费观等概况。
②研究过程: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数据。
③呈现任务:全班五个小组分别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加工。
④操作步骤:
步骤1:学生登录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系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区,问卷是匿名的。
步骤2:将网页中的数据复制到电子表格(素材文件.xls中的原始调查数据表)中。
步骤3:统计加工数据(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相应题目的统计结果进行研究;排序、分类汇总)。
步骤4:代入“具体选项”。
步骤5:分析数据(图表)。
学生自己分组对问卷上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然后各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统计结果。教师在必要时要对学生的总结表达给予指导。
5.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三个“一”:一种研究工具――Excel;一种研究方法――采集数据;一种研究态度――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由于担心课堂内容较充实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我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安排得有些仓促,在知识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马建辉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操作”,而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这一完整的过程,并结合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引导学生揭示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老师通过自己开发设计的问卷调查平台,现场采集数据,现场分析加工,很好地为学生呈现了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二,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象这一前置练习,既巩固了电子表格工具的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等,又为后续顺利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的图形化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三,整节课下来,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既有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的强化,又有三个“一”的总结提升。更难得的是学生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懂得了分析研究需要数据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回归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其操作技巧性很强,且完成一个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每个方法都有优势。例如,在输入函数定义域等差数列时,使用菜单“填充―序列”要比拖动“填充柄”快速、准确得多;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学案中作为拓展知识补充给学生。总之,信息技术课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这算是对本节课提升的一点建议吧。
第五篇:《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及反思
《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及反思
《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这次习作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将读写融合起来,积累语言和表达方式。教学中,我认为要最大能力地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不着痕迹地、快乐地、由易到难地进行习作,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消除习作畏难情绪。同时,设计时还要充分预设学情。学生的天性爱想象,对“我会变”的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让学生说得思路广,说的内容比较具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认为,这次习作教学的关键之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路,放飞想象。二是习作有内容,有得写,编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想象中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能把想象具体化或在想象中编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变”的神奇
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
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变吗?我也想变。有一位客人能帮我们的忙,让我们请出它吧。(课件出示想象天使)
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
1.阅读想象之旅任务卡,指名朗读。提问:这次旅行我们有什么任务?
2.任务卡中提到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你认为我们可以变成什么人?指名说。我们可以变成故事中的人、古代的人、生活中的人、身边的人、甚至人造人——机器人等。那你认为我们可以变成什么物?指名说。我们可以变成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建筑物、生活用品等。除了这些还有好多好多呢!一句话,你想变什么都可以。
三、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
1.填写想象之旅变身卡,激趣变身:太好了,什么都可以变。大家快想一想:假如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想好了就请想象天使帮我们变吧。指名说:你变成什么了?
2.配乐想象:你已经变成你想变的样子了。想想他有什么特点?他的这些特点能让你做些什么?比如做你平时想做的,或是实现你的愿望啊!这些事中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然后像放电影一样,想想你会怎么做?
3.分小组说说想象之旅的故事——变身采访:
你想变成什么?
我想变成。
你为什么想变成他?
因为他(有什么特点),变成他我可以(做什么)。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提示: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怎么做的过程丰富起来。
7.指名交流:同学们交流得很愉快,你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8.教师配乐讲述自己的变身故事:同学们,我也想讲讲我想象之旅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你想知道什么?师配乐讲述自己变的故事。听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我的故事吗?喜欢哪一点?
9.教师小结:我把你们想知道的内容连起来就编成了一个生动的想象故事。
四、独立习作,编写“变”的故事
1.同学们,你们的故事一定也很精彩,拿起笔来,把你的想象之旅写下来吧!
2.生独立作文,师巡视。
五、分享故事,评说“变”的精彩
1.选取部分习作,当场评说。指名点评:你喜欢他的故事吗?喜欢哪一点?你觉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2.二次习作,二次点评。
3.总结评价,鼓励创编:今天,我们在想象天使的帮助下进行了神奇的想象之旅,用手中的笔编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同学们写好以后,记得要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改好后,想象天使要帮我们评选出故事大王哟!
【板书设计】
假如我会变
工 想象 变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教学反思】
三年级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都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这些课文都是古代先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所以本单元的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从整体上说,这节想象作文指导课我充分注入了新课标的理念,很好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我在指导的过程中都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张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限制地任意翱翔。
1.以“变”激趣。
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观察兴趣。此课中,我便以儿歌、动画片、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让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这样,学生可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即使是平常的小事物也可写出新意来。
2.以“问”导说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我就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在进行《假如我会变》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你想变什么?你变成之后想干什么事?你会怎么做?”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
3.以“说”助写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在这个难点上,我让学生个别说,同桌说,分组说,甚至最后我还自己参与说。说的过程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4.以“评”促改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作后讲评我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欣赏。让孩子互相欣赏作文中的好词好句,被欣赏的学生感到荣耀,整个欣赏的过程也成为孩子写作的动力。第二步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第三步是训练。在欣赏中学习,在挑刺中修正。
当然,本次教学也存在着不足。在点评习作这个环节,我没能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适度展开并加以引导,可见课堂的生成处理尚有欠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