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20:2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最终版]》。

第一篇:5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最终版]

第一单元 架起沟通的桥

课题一 高高低低的桥

教学目标:

1、欣赏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桥的造型美、结构美,了解桥的不同功能;并在了解桥梁的名称、类别、有关故事和传说的基础上,激发其观察兴趣,并体会到艺术就在生活中间;

2、通过诵读故事、童谣、欣赏、学唱歌曲和打击乐伴奏等活动,感受艺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境的表现,从中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艺术鉴赏力。教学重难点:

1、生搜集桥梁图片、资料;

2、诵读故事、童谣、欣赏歌曲、图片、练习打击乐伴奏、自学乐谱等活动,使艺术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

1、准备“桥梁发展历史”的电视片影像资料;

2、师生共同查阅、搜集有关桥的文字资料、图片;

3、歌曲《七彩桥》、《小竹桥》、《小桥流水》;

4、打击乐器:碰钟、串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1、桥有很多种,教师或家长可在课前带学生参观,或老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桥梁,如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或公园的小桥等;

2、桥展,展示师生搜集的资料;

3、欣赏古代的桥:平板桥、玉带桥、桥墩桥、吊桥、石狮桥、单孔桥、石拱桥等。提问:你还知道其他著名的桥吗?

4、讨论、欣赏不同功能的桥。

活动二:学唱歌曲《七彩桥》

1、根据学生用书的教学提示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歌曲《七彩桥》。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再结合音高唱谱,在有些同学找不到音高时,可以互相帮助,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谱很有意思,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感到“乐谱”也是

音乐学习的一座“桥”,在歌唱熟练后,可由学生设计“固定节奏形”或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伴随演唱。

活动三:心中的彩虹

巩固演唱歌曲《七彩桥》

课题二 小桥流水

教学目的:

1、感受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的意境,通过观察,发现和培养对江南特有景致的审美认识,并在故事和文化传统中体会桥文化的深刻含义;

2、学唱歌曲《小桥流水》,能够根据歌词的内容有感情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唱《小桥流水》,准确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小桥流水》vcd

教学过程:

活动一:唱唱不同的桥

1、欣赏表现桥的音乐作品,如:《小桥流水》,朗读有关桥的诗歌、童谣;

2、学唱歌曲《小桥流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不同的节奏型,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民族歌曲的风格;

3、配合教材中表现桥的不同画面,欣赏、朗诵诗歌《秋思》创编有关桥的故事;

4、分角色朗读诗歌《高架桥长又高》,加强对学生稳定节拍感的培养,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

5、学唱歌曲《小桥流水》与欣赏水彩画《乡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探寻歌曲中所表现的传统。

活动二:我喜欢的桥

1、学生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欢快,赞美的情绪,在哼唱歌曲的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多种桥的畅谈;

2、“我知道的桥的多种形态和用途”学生能够展开小组活动,总结桥的造型特点和多种用途;

3、欣赏著名的桥。

课题三 我心中的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小竹桥》的欣赏和学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汉苗一家的手足情谊,用流畅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同学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所依靠的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小竹桥》。

教学准备:

歌曲《小竹桥》的磁带或vcd光盘。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架起心中的桥

1、学唱歌曲《小竹桥》。首先,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内涵,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活动,边表演边唱出歌曲的情绪;

2、采用试唱、听唱的方式学习歌曲《小竹桥》,并当歌曲配伴奏,还可以采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或表演。

活动二:架起沟通的桥

1、学唱歌曲《小竹桥》,采用朗读歌词,体会内容情绪,听唱学习的形式,根据歌词引出绘画表现活动“小竹桥”;

2、图片欣赏: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中的图片,说说自己对妈妈、老师、同学的心里话,并在图片的启发下进行绘画创作;

3、在本课题的启发下,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进行清净表演,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泥火传情

课题一、二 化土成器和泥儿生花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把玩、鉴赏、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玩陶的快乐,感受古代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初步探索陶艺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2、欣赏乐曲《楚歌》;

3、学唱歌曲《泥娃娃》。

教学重难点:

欣赏陶艺,感受埙的乐韵美,感受泥艺术的艺术魄力。

教学准备:

光盘、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陶艺和陶的故事

师参考教参进行解说p12

活动二:美丽永恒的陶器

1、师播放光盘中的各式陶器、图片供学生观赏;

2、学生交流感受。

活动三:欣赏陶制乐器—埙的音乐

1、了解陶制乐器—埙;

2、了解乐器埙的历史背景;

3、欣赏乐曲《楚割》,了解曲子的背景故事;

4、埙曲知多少,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拓展埙曲欣赏范围。

活动四:学唱歌曲《泥娃娃》

1、欣赏泥塑娃娃作品;

2、学唱《泥娃娃》。

活动五:尝试为《泥娃娃》进行变奏。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明月寄神情

课题一 月亮的情怀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曲、诗词朗诵的活动中,感受古人对月亮的吟诵、体验温柔、浪漫的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拓展想象的空间,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欣赏乐曲《月光》,歌曲《月光老》,学习歌曲《小白船》、《静静的听》,学生能够用流畅、舒展的声音表现留恋、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在多重艺术活动中,能够大胆抒发自己对月亮的真挚情感;

2、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通过制作、表演等形式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教学准备:

光盘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月亮的吟诵

1、结合图片及影像资料,学生欣赏有关月亮的经典诗词,在交流诵读中深入体会古人的抒月情怀;

2、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知道这是根据苏轼的著名诗词编配的,能够分析词的意境与歌曲中音乐要素的表现特点;

3、欣赏《月光光》舞蹈、曲子。

活动二:月亮的旋律

1、学生欣赏乐曲《小白船》、《静静的听》;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静静的听》、《小白船》,分析歌曲抒情的创作特点,能够用舒缓、柔美、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意境。

活动三:随着月亮舞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原位站立,按照三拍子舞步特点,加上简单的队形、造型变化、手操,形成集体律动性舞蹈,抒发歌曲蕴含的温柔情感。

课题二 月亮的遐想

教学目标:

1、在对月球相关知识的交流与了解中,激发学生向往月球、关注科学的兴趣,拓

展想象;

2、学唱歌曲《月亮歌》,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编配,丰富歌曲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学生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对月球关注和向往的情感

教学准备:

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月宫探秘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引发学生对月球的无限遐想,与科学探索,激发向往月球的情感;

2、欣赏《月宫探秘》。

活动二:月亮歌—月亮船

1、欣赏歌曲《月亮船》,分析歌曲的意境表现与速度、力度的关系,在体会交流中激发学生对月抒情的情感;

2、学习歌曲《月亮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型的创作,表现歌曲中月亮的四种角色;

3、以小组的形式结合理曲中月亮四种表现进行角色分配与装扮,在歌声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

活动三:月亮寄深情

欣赏课本中以月亮为主题的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续画过程,体会画家对月亮的表达的真挚情感。

活动四:总结、下课曲。

课题三 月亮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朗诵苏轼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学生感受古人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并创设月夜情境在表演活动中加深体会;

2、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

3、学生欣赏舞蹈《月亮部落》,了解少数民族中有关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感受他们的生活情感与月亮间不解的情缘,知道《月亮部落》舞蹈中蕴含的彝族舞蹈风格。

教学重难点:

欣赏《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想象力。

教学准备:

乐曲光盘、舞蹈资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月亮下的古今对话

展开“月亮下的古今对话”文艺赏析会。通过交流、朗诵,学生们走进不同的时代,感受人们对月的情怀。

活动二:春江花月夜

1、欣赏美术图片,激发学生对寄情月色的情感;

2、从《春江花月夜》和其他不同的乐曲中,学生选择与图片情调符合的音乐;

3、欣赏、了解张若虚的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诗中情境完美结合,曾赢得“一篇盖全唐”的美誉;

4、欣赏《春江花月夜》,了解乐曲的故事感受诗与乐曲的交融,拓展心境。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美妙的创造

课题一 神气的洞洞 舞动的圈圈

教学目标:

1、欣赏摩尔、米罗的作品,了解、体验大师;

2、音乐律动、游戏、舞蹈、欣赏等。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2、欣赏中捕捉神奇美妙的洞洞、圈圈。

教学准备:

光盘、音乐、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太湖石与摩尔的洞洞

1、欣赏摩尔的雕塑作品,启发学生理解和想象自然与艺术的关联;

2、讨论与交流生活或大自然中的美妙创造因素。

活动二:点点、圈圈形成的画

1、欣赏米罗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和讨论其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造型特点。活动三:游戏,快乐的圈圈

1、身体韵律游戏:《 旋转的“呼啦圈” 》,在狂欢、跳跃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用“呼啦圈”自由地进行有趣的身体韵律活动;

2、音乐游戏:《小狗圆舞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曲《小狗圆舞曲》的三部曲式和带有“无穷动”的阵裁特点以及小沟“执著”地捕捉着自己尾巴的有趣情景。

联想米罗的圈圈、点点绘画艺术特点,想象小狗捕捉自己尾巴旋转的音乐形象,用形体动作打转表现圈圈、点点。

3、游戏舞蹈:《圆圈舞》;

在欢快的音乐或歌曲声中,组织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进行游戏舞蹈,感受舞蹈中不同圈圈队形变化的美感。

活动四:有趣的洞

1、音乐游戏活动:学生以圆圈的形式围坐,听叫司的节奏进行动、静相间的游戏,学生听到音乐动,音乐停止静,通过静动游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存在休止符,教师变换停止的时值帮助学生体验不同时间的休止,理解不同休止符的时值作用。

课题二 川剧的变脸 多彩的面具

教学目标:

1、欣赏川剧,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艺术,引发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喜爱愿望,学会尊重地方艺术,加强民族情感;

2、通过简单学唱川剧的唱腔和模仿川剧表演动作,激发学生深入感受川剧奇妙的“变脸”高亢的腔调等地方戏剧的特点。

模仿川剧,了解变脸。

教学重难点:

1和面具方面的知识;

模仿川剧,了解变脸。教学准备:、川剧《江雪》cd,变脸图片。教学过程: 活动一:川剧和变脸、观看有关“变脸”的川剧表演片段,了解中国地方戏曲中有关脸谱、欣赏和模仿川剧的唱、做、念、打等基本戏剧表演技能;、组织同学做变脸的游戏。活动二:学唱川剧唱段《江雪》

1、欣赏《江雪》川剧唱段,感受川剧高腔的韵味;

2、联系语文学习的经验,用一般语言朗诵或戏剧性语言说白的方式朗诵古诗《江雪》,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体验戏剧语言表现的美感特点;

3、跟随录音或老师学唱《江雪》唱段,在熟悉唱段后,请学生即兴配上川剧表演动作进行表演;

4、模仿唱《江雪》。

活动三:欣赏脸谱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啊,人类的朋友

课题一 沙漠之舟

教学目标:

1、利用故事及影像资料熟骆驼的生活与劳作活动,了解骆驼与人类发展间密切关系,感受骆驼坚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知道沙漠之舟——骆驼的造型特点,欣赏、评析不同时期、不同手法表现骆驼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学生能够选择、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骆驼,创造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3、能用欢快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赞美骆驼的歌曲旋律、歌词意境美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骆驼与人类的关系,感受骆驼坚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利用欢快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光盘、影视资料和图片;

2、表现骆驼或沙漠的歌曲、乐曲、诗歌、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你从沙漠中起来(p48)

活动二:歌唱你小骆驼—《小小驼铃响叮当》

体验歌曲的节奏、旋律,感受作曲家是怎样借助音乐语言向我们呈现骆驼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的。通过歌曲的两声部学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敢,提高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结合歌曲学习和对骆驼的了解,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对骆驼的形象进行模仿,表达自己对骆驼这一动物的体验与感受,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骆驼肢体动作的表现,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生活的了解与认识。

欣赏表现骆驼与沙漠的乐曲,感受乐曲带给你的意境,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色彩,尝试运用美术中的色彩线条表现自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三:心中的骆驼

联系对表现骆驼的歌曲学习和自己对骆驼的了解,思考以下问题:(1)骆驼是怎样

的一种动物?(2)艺术家表现骆驼这题材时注意突出了骆驼的哪些特征,运用了哪些方法手段?(3)艺术作品从哪些侧面刻画骆驼的内在精神?

欣赏:《三彩骆驼载乐俑》谈谈感受。

课题二 跪拜的藏羚羊

教学目标:

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以及它们的生活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2、学唱歌曲《青藏高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羚羊,保护藏羚羊的意识,会唱《青藏高原》。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青藏高原》cd。

教学过程:

活动一:美丽的高原之灵

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机构,观察??(p51)

活动二:雪域放歌

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感受歌曲的节奏与韵律,体验歌曲所抒发的情感世界,结合歌曲的学习进一步复习、巩固二声部合唱练习,并伴随着学唱歌曲进行节奏、律动方面的练习。

让学生谈一谈藏羚羊的故乡——青藏高原是怎样的景象,从歌曲中都感受到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活动三:藏羚羊跪拜

组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p53

课题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你

教学目标:

1、欣赏印度尼西亚歌曲《八哥鸟》,了解音乐风味与情绪表现的特点,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用歌声体验和表现动物遇害的悲伤情感,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在艺术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爱护和保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2、欣赏舒伯特作品《鳟鱼》,感受拟人化叙事性歌曲的美感,理解歌词内容,在童声合唱与弦乐四重奏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学生深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唱《八哥鸟》,能用歌声表现八哥鸟遇害的悲伤情感,了解鳟鱼的遭遇。

教学准备:

《八哥鸟》、《鳟鱼》的音像

教学过程:

活动一:遇害的八哥鸟

1、欣赏《八哥鸟》的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轻声哼唱旋律,并徒手在眼前画旋律线,表现音乐的音高变化;

2、讨论、交流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想象八哥鸟遇害时的情景;

3、用跟唱部分乐白教唱的方式,激发学生体会用中速和包含深情的情绪学唱这首歌;

4、启发学生想象,对歌曲的理解;

5、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对待和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活动二:不幸的鳟鱼

1、欣赏舒伯特作曲、女高音独唱歌曲《鳟鱼》,感受乐曲紧凑的节奏与着急的情绪给人的美感;

2、理解歌词内容,想象小鳟鱼在河里自由在生活及被渔夫钓起的情景,体验歌词中的“我”关爱小鳟鱼命运的积极情感;

3、根据歌词,采用角色模拟的形式,分角色跟唱歌曲《鳟鱼》,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旋律美与叙事性歌曲所描述的形象与情景;

4、对照《八哥鸟》和《鳟鱼》两首歌曲感受和体验歌曲不同的风格、节拍、曲式结构、遇害、遇难的命运,引发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命运展开讨论,用诗歌等艺术形式表达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积极行动。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茶香飘飘

课题一 茶香歌舞

教学目标:

1、在我国特有的与茶有关的歌曲、舞蹈、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启发引导下,经过不同的艺术活动,了解和感受祖国优秀的茶文化,能够运用歌唱、表演等学科要素,发展自己的艺术能力;

2、对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有所了解和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串联过去已经把握的艺术学科技能,在歌唱和表演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了解茶文化,会唱《采茶舞曲》

教学准备:

1、音乐欣赏民间歌曲《采茶灯》、《采茶谣》,创作歌曲《请茶歌》,民间乐器等管子独奏曲《采茶》,钢琴曲《采茶扑蝶》,民间歌舞表演《采茶灯》等cd或录音带;

2、民间戏曲赣南《采茶戏》片段,歌曲《茶馆小调》光盘;

3、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茶歌飘飘

1、欣赏和感受民间歌曲《采茶灯》、《采茶谣》对歌曲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p61

2、学唱歌曲《采茶舞曲》,在这首浙江民歌的旋律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欢快的气氛,建议分小组采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要求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这首歌曲就是根据《采茶灯》改编的。

活动二:茶舞翩翩

1、欣赏民间采茶舞,学跳其中的几个片段;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舞中的夸张手法,尝试运用这一手法进行表演。活动三:民间的茶戏

1、欣赏管子独奏曲《采茶》,这是一首山西民间乐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其中的一段旋律,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郁郁葱葱的茶乡景象、意境;

2、欣赏赣南采茶戏片段;

采茶戏的唱腔采用唱白结合的形式,旋律优美活泼。

3、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哭泣不是错

课题一 一只流浪的猫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一只流浪的猫》的故事,体验丑猫阿格利的内在情感变化,尝试律动、游戏形式、不同的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故事或情节;

2、欣赏乐曲《一只流浪的猫》,能够感受到音乐在速度上的渐快变化和它对情感表现的作用,利用律动与即兴表演,知道音乐的段落划分,了解爵士风格的乐曲表现;

3、通过学唱歌曲《贝贝猫猫》加强对切分节奏的掌握,在戏剧性的表演活动中,深入理解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动物,关爱、同情、尊重是人类宝贵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知道发泄自己的情绪,对“渐快”的体验感受,知道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元素,学唱《贝贝猫猫》。

教学准备:

1、乐曲《一只流浪的猫》,文学故事《丑猫阿格利》等;

2、歌曲《贝贝猫猫》录音带、动画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一只猫的故事

1、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播放《一只流浪的猫》的音乐,让学生想象音乐中表现的哪种动物的形象,设计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在律动中加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2、欣赏标题音乐《一只流浪的猫》;

根据音乐标题的提示——一只流浪的猫,欣赏、分析乐曲的表现,围绕这只流浪的猫在哪里流浪,流浪时的心情怎样,流浪时会有哪些动作等问题,深入地理解音乐情绪。

3、生表演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律动表演,围成一个圈圈,即兴律动。

4、欣赏文学作品《丑猫阿格利》

在教师朗读文学作品《丑猫阿格利》后,请学生结合动作,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唤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与怜爱,引发他们对他人情感的关爱与关注。

活动二:可怜的流浪猫

1、音乐与故事—一只流浪猫;

播放《一只流浪的猫》作背景音乐,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讲述流浪猫的故事。

2、交流讨论。

活动三:学唱歌曲《贝贝猫猫》

在欣赏和演唱的活动中,学生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和爱护的心愿,使他们更关注生命、保护生命。

课题二 对着镜子笑起来

教学目标: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题的艺术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会产生消极情绪,了解调节心理状况与心境,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如在屋里照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等能让人精神振奋。

教学重难点:

歌曲《爱的人间》,懂得调节心理状况与心境。

教学准备:

vcd光盘、磁带、镜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对着镜子笑起来

1、让学生拿出镜子,对着镜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再根据不同的表情,说一些想对自己说的话,看看自己到底最喜欢哪几种表情?为什么?说说什么样的表情下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提示:当情绪抑郁时,可以多照镜子,对着镜子里的“我”说好话,进行自我良性暗示和鼓励,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效果。如:某某某笑一笑,笑一笑,结果真的笑起来,也可以说:“我感到心情愉快”“我今天比昨天好多了”。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做“照镜子”律动游戏。p79

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学生能够舒缓流畅、深情地演唱;在学会歌曲旋律后,进行歌曲曲谱的试唱练习,巩固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

活动二:走出灰色心情——化装舞会(机动,看学生情况)

1、歌曲欣赏《各声与微笑》;

2、化装误会;

3、小结。

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多才多艺的李叔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介绍李叔同学习和创作的故事,感受大师多才多艺的风范,学习他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激发学生追求多门类全面地艺术学习;

2、欣赏李叔同创作的歌曲《早秋》、《春游》能够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游》,表现和谐流畅的旋律与柔美舒畅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多才多艺的李叔同,唱好歌曲《春游》。

教学准备:

1、有关李叔同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2、李叔同的诗词、音乐作品等;

3、歌曲《春游》的cd光盘或音乐录音带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白马湖畔

1、创设情境: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在青山绿水间的李叔同故居,师生正在参观,老师讲述李叔同的生平故事片段,并感受他当年的生活、工作情景;

2、学生朗读或歌唱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李叔同的作品,例如:《送别》、《早秋》、《春游》等,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大家进行鼓励和评价;

3、请学生朗读李叔同的作品《春游》,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大家说一说,通过讨论并联想、回忆自己对春游的感受,根据作品内容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课完成)活动二:歌唱与朗读

1、有感情地学唱歌曲《春游》,采用先欣赏、朗读歌词,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境,有重点地分析歌曲,再进行学唱的方式练习。注意对歌曲中的合唱部分进行重点表现和把握,采用分组练习,集体合练的形式组合歌曲;

2、了解并朗读李叔同的《满江江》词,这首词表达了他的抱负;

3、采用不同语调、不同速度,节来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

课题二 点、线、面的交响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康定斯基的艺术作品,体会点、线、面、色彩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学习在绘画的欣赏中连接音乐中的要求,寻找不同艺术学科的通感;

2、引导学生尝试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结合音乐欣赏进行感受和沟通,对色彩表达音乐的情绪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光盘、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点线面与音乐

1、欣赏康定斯基不同创作年代的绘画作品,说说自己看了这些作品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康定斯基的作品发生那么大的变化?p90-91;

2、选择欣赏乐曲,将自己聆听乐曲后的感受说出来,再根据旋律和节奏将作品中的“线”“点”。

活动二:探寻共同的艺术要素

1、研究“点”“线”“面”“色彩”这些看似是绘画(美术)中的要素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p91

课题三 不屈的巴托克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和感受音乐家巴托克的生平故事,能够从艺术家的创造性和生活经历中初步体验和领悟人生的意义,对艺术学习更加热爱;

2、学唱并感受音乐家巴托克的歌曲及其他音乐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某种意义,特别是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体验艺术家巴托克,会唱巴托克的歌曲,热爱艺术。

教学准备:

1、有关音乐家巴托克的故事和介绍资料,打击乐器;

2、音乐家巴托克部分作品的cd光盘或音乐盒带。

教学过程:

活动一:巴托克的故事

1、由学生或老师富有表情地讲述音乐家巴托克的故事《尾声里的巴托克》,说说故事里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家巴托克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音乐家巴托克能够在那样困苦的情况下还那样正直、爱国,并坚持音乐创作?

2、聆听音乐家巴托克的作品《舞蹈组曲》、《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乐队协奏曲》等片段,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3、欣赏巴托克的作品《弦乐嬉游曲》片段,感受和体验乐曲所表达出的优美、轻松、忧郁悲伤的情绪,听老师讲述音乐家巴托克在希特勤铁蹄蹂躏下的欧洲,游居他乡的情感及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4、尝试用不同打击乐器为巴托克的儿童歌曲《儿童在游戏》进行伴奏与合唱,利用过去曾经学习过的打击乐器,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欣赏或学唱匈牙利民歌、民间歌曲《火车开啦》、《小鼓手进行曲》、《五月的夜晚》,然后说一说这些歌曲中有哪些旋律与音乐家巴托克作品有相似之处;

6、唱唱自己家乡的民间歌曲或小调。

活动二:感受巴托克

1、聆听音乐家巴托克的作品《小提琴独奏奏鸣曲》片段,同时向学生展示著名画画家克利的作品进行欣赏;

2、p93。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篇:5年级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案

(第十册)

人音版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 春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态环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第一段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啦”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

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 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 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要求:声音集中,轻巧又有弹性,切记喊唱。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两人互相练习。

(3)指导学生注意速度要与歌曲一样。

四、徒手为歌曲伴奏。

五、分组讨论:

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六、音乐活动:

(1)思考: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成果展示。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阿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以及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连唱时间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载歌载舞的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切分音,懂得民族音乐的唱法。

2、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欣赏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 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重、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在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它是与“

”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展示出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 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 琴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课 幻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 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发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一些神话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聆听音乐,了解神奇的气氛是靠电子合成器的音响产生的。

3、学习演唱歌曲时气息的连贯。

教学难点:1.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课时: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中学生大部分是徒手)。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 →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3.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5.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要求: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5.各组展示。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第四课 四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2、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变化,发展联想,提高三度创作能力。

教学时间: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

3、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区别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4、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5、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二、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二、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

6、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伞,如果你是那位有伞的同学你回怎么做呢?

2、聆听范唱,思考:三位学生在大雨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用2/4的指挥图式来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音吗?

6、自己哼唱。

7、自由学唱够一部分旋律。

8、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把歌词填入,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分小组讨论。

2、自由讨论

3、各组展示。

4、师生互评。

四、音乐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书上以知道两个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讲解范例,复习模仿方法要求。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3、师生讨论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感受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形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形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4、讨论: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想象。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

2、充分体验歌曲的演唱情绪,准确的表现出来。

课时安排: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春游活动,在活动当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是什么场面?(生答)哦!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是怎样去郊游的吗?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步感受《田野在召唤》旋律说说体验。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别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的高、低声部。

二、练习两个声部的配合。

1、先配合前四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再配合后面的乐句,要求声音要统一。

三、音乐活动——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4、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四、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

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世纪以来久唱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绘的美景。

3、初听《我们的田野》(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合唱与领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

(3)完成作业。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年儿童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导入: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国家的歌曲?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总结: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又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深受人们喜爱。

二、聆听歌曲范唱。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五、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二声部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播放另一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欣赏,感受与我们唱的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三、作品简介:这首儿童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四、欣赏乐曲:

1、聆听,你能听出改编成几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大家讨论。

3、再次聆听,看看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带分段请举手并用手势表示。

五、选择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六、创编故事情节。

七、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第六课 京 韵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

三、聆听《京腔》,表演《蝈蝈与蛐蛐》、《我们都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重、难点:

1、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2、运用了解的京剧唱腔来演唱歌曲。课时安排:五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戏曲知识: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知道《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选自其中的唱段。

2、初听,感受其韵味。

3、结合音乐,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我们今天听的这是二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4、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

5、再次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6、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录象,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二、简单介绍“西皮流水”是什么意思?——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三、复听音乐:

1、全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逐句学唱、体验。

3、老师知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跟唱。

5、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晋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四、在聆听了前两首现代京剧的基础上欣赏笛子演奏的《京调》

1、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1)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2)听辨老师弹奏这两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哪一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饿曲调。

2、欣赏全曲:

全曲分为几个部分?如果第一主题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

3、复听全曲。

五、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蝈蝈与蛐蛐》,感受旋律情绪。

二、再次聆听,思考: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三、学习歌曲:

1、学唱歌谱

2、按节奏读歌词

3、把歌词带入旋律当中学唱歌曲第一段。

4、齐唱

5、纠正唱错的乐句

6、分组演唱

7、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8、个别挑唱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学唱《蝈蝈和蛐蛐》第二段

1、演唱第一段

2、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

3、齐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完整演唱全曲

三、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1、蝈蝈和蛐蛐的神态如何?在演唱时应该如何体现?

2、将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唱。

四、布置作业: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奥运赛场上我们中国运动健儿的拼搏场面,让学生体会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二、聆听《我是中国人》,让学生听后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跟随音乐手指点着“板”。

2、分句学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38(2)点着“板”跟唱歌词,尽量做到“字正腔圆”。(3)跟着范唱进行多次的跟唱(4)跟琴唱

(5)对容易唱错的乐句进行重点教唱(6)完整地唱好全歌。

3、分组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四、召开戏曲演唱会。

五、布置作业:自制京剧脸谱。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课时安排: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七课 友谊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做“找朋友”的游戏导入(分组进行,播放《找朋友》音乐)

2、说说心情。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我们这节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第八课 百 花 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 学 内 容:

1、聆听:歌曲《牡丹之歌》、器乐曲《花之歌》

2、表演:歌曲《盼红军》、《编花篮》。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牡丹之歌》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

二、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

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三、课后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

(课前准备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熟悉音色)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1、聆听范唱

2、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4、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6、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7、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

8、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9、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10、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第三篇:5年级音乐教案【新人音版】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

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

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2 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

改写成

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

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5.师生讨论。

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是佤族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设问:“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

”节奏。

”;它是与“

”属特

”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是““”的缩短,而“

”与“

”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

”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

”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

幻想

教 学 目 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 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教 学 内 容:

1、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2、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合唱《让幻想展翅飞翔》

科学发明往往是以幻想为诱导而产生的。从小培养孩子“让幻想展翅飞翔”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歌曲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以“小朋友”为第一人称展开。把“彩虹”幻想成“果园的大门”、把“雷声”想像“是天上的乐队把鼓敲响了”、把“闪 电”想像“是云彩姐姐划火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幻想。

曲调为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曲式即A B A1。快速而紧张的引子,把人们带入风雨交加、雷鸣闪电的情景之中。A段的曲调,是以一个下行的八度分解大和弦音程组成的乐节为动机发展而成,带有附点的节奏及4/

4、2/4变换的节拍,使音乐更富有动感,突出了“天上的果园”热烈欢迎小朋友去旅行的情意。B段以四个短促的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

以及八个短促的八分音符同音反复的过门,绘声绘色的描述了“雷声”、“闪电”的情景,接着节奏拉宽,形象表现小朋友们整装出发去天上果园。C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歌曲的尾声,点明歌曲的主题“让幻想展翅飞出心灵”。

歌曲以多变的节奏、富有个性的过门、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加上丰满的二声部合唱,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们的奇妙幻想。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

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答案见“教材分析”)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首先是女声演唱的音调,其次是伴奏配器的手法及电子合成器的效果。)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对学生丰富的想像,教师要给予鼓励。不要把乐曲的分析强加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由想像。)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3.音程基本训练:

在训练时宜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操作,教师随时调整学生的音高,使之谐和后再换手势进入下一个音程。在万不已时才用钢琴校音。在人声二部训练前,先可听钢琴弹一下,先有一次听觉体验,然后再唱。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22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5.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要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造。)(3)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同学乃至教师参与、协助表演。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要求: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当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提示学生寻找代用品,也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带一部分器材来。)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三、课后小结

第四课

四季

教 学 目 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教 学 内 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童心是小鸟》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

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 “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伸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

”节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嘻嘻哈哈”非常口语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

(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

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7.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5)师生讨论、归纳。(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 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过程:

一、《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5.学唱歌曲。

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6.表演歌曲。

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

1、聆听《秋收》

第三节

2、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秋收》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主题A)(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究的生机。

二、唱自己的歌——曲调创作活动

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教材所示,已知两小节

(这是民歌的 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 2.教师用本课中的两着歌曲作范例讲解复习模仿重复的要求。

 

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表扬他们极积参与的精神。

三、课后小结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

”的节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33(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初听《我们的田野》。

(1)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领唱与合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的“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3)完成教材中的作业:画出[2]、[3]曲调的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儿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聆听《铃儿响叮当》

第 二 节35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课后小结

第 三 节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

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如: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多种节奏型的变

第六课 京 韵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

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 “”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 “”倒逆为“

”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

”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课时:三课时

第 一 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京调》

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

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3.完整唱全歌。

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教师为他们准备道具,如头饰彩色纸等。)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

三、课后小结

第 三 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我是中国人》

2、编创与活动

3、简介京剧小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制作脸谱 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是中国人》

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3.分句跟唱。



(1)点着“板”跟唱曲调。

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

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7.召开戏曲演唱会。

二、编创与活动 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5.展示会。

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 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三、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

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

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课后小结

第七课

友谊

教学目标: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

谱上有色块处用“

”,在歌

”切分节奏

”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2、表演《可爱的苹果》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中的友谊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

 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 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 

(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

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

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

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

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

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二、表演《可爱的苹果》

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

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

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3.分组学唱。

(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

(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4.表演歌曲。

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

(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2、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

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 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

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

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

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7.小结。

三、课后小结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

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

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 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

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 品格。

教材分析: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

”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

课时:三课时

”的切分节奏

第一节

第四篇:5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1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在电视或者电影上看过大海,但正在去海边感受大海的博大,广阔,为数不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引导质疑

1、学生齐读课题。

2、强调题目中的动词“看”,再读一读题目。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围绕“看”字,你的脑子中蹦出了那些小问号呢?

4、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什么时间看?站在什么地方看?(2)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看了大海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画出点明看海时间或是地点的语句。(3)用“—— ”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课件)理解“照耀”和“前赴后继”,并造句。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课件)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征服 照耀 石隙 前赴后继 激荡 澎湃 遐想(课件)

2、导入:作者说“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登上海边的山,去感受一番。

二、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潮水的柔美。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齐读第二自然段。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动词。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美。)(课件)

(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体会潮水的壮美。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3)理解“等到**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课件)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课件)(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潮涨潮落,日复一日,但看潮的人却永不觉得单调无味。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 a.指名说说“遐想”的意思。

b.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潮水,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想到的画面或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4、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课件)

四、课堂小结

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本文的作者观察细致,按照方位的顺序把他所看到的大海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老师希望你们也能用心观察,写下我们身边的美丽景色。作业布置

(1)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2)小片段: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 板书设计:

从山上望 柔美 在沙滩上看 壮美 看海 热爱 赞美 在石块间 有趣 不觉得单调无味

2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那么诗圣杜甫又是如何赞美春天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的响亮、正确。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解决 3.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2.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诗意。

3.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⑴抽生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花很多?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

⑵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能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⑶想象: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四、深化主题,体会诗情

同学们,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她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来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来表现你们的陶醉吧!

五、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板书设计 花多美

江畔独步寻花 蝶 舞 热爱大自然 莺 啼

《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正确书写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诗的意境 3.能有感情读诗,背诵古诗。

4.知道不同题目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我们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诗句,诗人用简洁的诗句,却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的画面,你还记得哪些写景的古诗,背一背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板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把诗读得流畅。3.检查学生读诗情况,指名读诗。

4.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6、学生借注释理解诗句,同桌间交流

7、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象(2)教师归纳这两行诗的大意

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8、理解本诗三、四句(1)理解“无主”之意

(2)师生共同交流: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道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9、欣赏图画,想象意境,美读全诗

(1)看图,用自己的话,结合图画,说说全诗的意思(2)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3)体会诗的感情 第二课时

1.以汇报王安石的资料,引入课文教学。(1)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了解王安石(2)解题

(3)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读题,注意读出“书。。。壁”的句式

2、学生自读本诗,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提出疑难。疑问预计: “长扫”“花木成畦”“一水护田”“排闼”

3、引导学生说全诗的大意

4、教师适当引导点拔

诗的前两句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写出了庭院的清洁幽雅;后两句拟人化,动态描写,写出了庭院外山青水秀的美,体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趣

5、指导学生美读全诗

(1)前两句要读得轻松,后两句稍高昂(2)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3)体会诗人对湖阴先生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气。(4)学生熟读,试背

6、拓展

(1)学生学习课后《江畔独步寻花》,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的画面。(2)、感兴趣的同学背一背

7、作业设计(1)抄写古诗

(2)选其中一首古诗,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教学目标

3三峡之秋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板书:

三 峡 之 秋 早晨 —— 明丽 中午 —— 热烈 下午 ——平静 夜晚 —— 宁静

《游漓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

2、出示自学提纲。

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默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交流文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3-5人)(2)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看到漓江的山水,重点写了漓江的山。)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仔细默读课文,漓江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呢?用笔画出你比较喜欢的句子。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指名交流。(2-3人)(2)再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3)引导学生谈体会:

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句中最能表现山的特点的词是什么?(直挺挺)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加深自己的认识。(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1-2人)B、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说说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山?(板书: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说说它的特点。先同桌互相交流。再指名交流。①象鼻山景点。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③画山的特点。

(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似画而非画。)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

引导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出那里有哪些形态的马呢?也可以把这些幻想成为其它的哪些形象?(可以小练笔:先写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话。)(3)连起来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C、总结: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这样美丽神奇的景象真是让人感到有说不出的惊讶啊!

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2)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

(1)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让“阳朔山水甲桂林”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这既是作者心中的悬念,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这样“独特神奇”的风光呢?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第五篇:艺术领域音乐教案

活动名称:艺术领域——音乐

教学目标: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活动难点: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音乐《幸福拍手歌》,乐器:铃圈,撞铃,响板,手鼓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让我们听听歌曲中是怎么做的。”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谙幼儿欣赏。

2、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歌词。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当你幸福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如:哈哈笑、耸耸肩、拍拍退、点点头……把幼儿创遍的歌词加入歌曲当中,进行表演。

3、用演奏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的应答部分。

(1)每位幼儿自己选择一种乐器,并接乐器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沙锤:按照节拍为唱歌词的部分伴奏;一组圆舞板:按照节奏|××|为应答部分伴奏;进行合作表演。

(2)两组幼儿交换乐器,进行合作表演。

老师提醒幼儿看指挥。

(3)通过听音乐进行自由创编的舞蹈动作。

活动延伸:结合语言活动,进行谈话--幸福的生活,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幸福。

下载5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5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年级安全教案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伴随我成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和急救技术,学会保护自己。 2.通过表演,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

    5年级安全教案(精选)

    第一课 乘坐机动车辆的安全 (高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坐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 2使学生明白乘轿车,坐后座,正确佩戴安全带。 3.严禁乘坐超载客车或无运营许可证的“黑车”......

    5年级书法教案

    五年级书法教案 第一课 笔法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笔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

    5年级安全教案

    五年级安全教案 : 预防火灾教育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

    语言教案5年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

    5年级美术教案

    目录 1、家乡美  ............................................................................................................................................ 3......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1班王力乐201004040132 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识记爵士乐和摇......

    4年级 艺术 音乐教案(含5篇)

    第一单元 希望的田野 课题一 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 1、欣赏图片; 2、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在学习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过程中,能和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