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总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构成与解析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总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构成与解析.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本文由typtyp2006typ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总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构成与解析
英语新课程按照全人发展的新理念,建立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 能力和兴趣的总体目标。它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 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 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 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 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 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放 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把文化意识渗透 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世界意识之中。这一切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 本,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 础。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小学 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 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小学课程一级至二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表 1 小学课程一级至二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级别 目 标 总 体 描 述
一级 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
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 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 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 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 二级 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 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 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一、语言技能 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技能的形成。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 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 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的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 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 2 是小学英语新 表 课程教学内容中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中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然而,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形成、培养和发展是不均衡的。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表现为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必须以一定
量的信息输入为前提,说写这样表达性的言语活动必须以听读这样吸 收性言语活动为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从入门阶段就应以听说为 先导,培养听说能力有助于学习书面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学习特点。起始 阶段以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读写能力,全面 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并获得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初中进 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基础。表2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语言技能目标 目 标 描 述
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食物
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听做 做动作、做手工等
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 反应 一级
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
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说唱
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5、能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词语
6、能唱英语儿童歌曲 15~20 首,说歌谣 15~20 首
级别 技能
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1、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玩演
2、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3、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1、能看图识字
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读写 一级
3、能在图片的帮组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1、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 目 视听
2、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 10 小时(平均每周 20~25 分钟)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 或录音材料 听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二级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说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 谢、致歉等)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读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 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1、能模仿范例写句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写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玩演
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 30~40 首(含一级要求)视听
4、能演唱英文歌曲 30~40 首(含一级要求)
5、能看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 年不少于 10 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 20~25 分钟)
二、语言知识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 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表 3 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 表 容中语言知识的分级目标。容中语言知识的分级目标。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律和提高我们正确使用 英语的能力。表 3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中语言知识目标 级别 技能 目 标 描 述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语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 600~700 个单词和 50 个 词汇 左右的习惯用语 二级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语法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 功能 的基本表达形式
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话题 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 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教师在选择语言知识内容的同时,要设立和学生生活相关、他们感兴 趣的话语主题,语言知识的引入与主题结合,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 技能的训练与主题结合,用层次递进的意义性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 言,为以后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使用语言的目的就会与语言学习的 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 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三、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 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 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学习兴趣。表 4 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游戏、表 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情感态度目标。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 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配对、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小学 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还培养了学生团 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表4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情感态度目标
级别
目 标 描 述
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
二级 戏等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 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 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习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 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还 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 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 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 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 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 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 是认知策略获得与改进。就小学英语学习而言,除了有良好的学习动 机以外,还要有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才能把英语学好。因此,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运用学习策略的训练,以促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
量。《标准》里的二级基本学习策略(见表 3-4)适用于小学阶段。根据 小学生学外语的特点,策略的学习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必须 与教材内容学习相结合,进行间接训练。实践证明,学习策略一旦被 学生加以利用,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表5 级别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学习策略目标 策略类别 目 标 描 述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二级 基本学习策略
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8、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9、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10、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 总而言之,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学习的策略的训练与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 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
础。
五、文化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 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 于培养世界意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使学生 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 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 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 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表 6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内容文化意识目标 级别 目 标 描 述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二级
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总体要求
2014年张坪小学教育教学总体要求
新学期,我校教导处工作将继续围绕麦积区教育部署,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常规管理、师资培训、质量监控、课题研究等工作,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构建(智慧型)校园文化、追寻理想课堂,着力学科建设,开展社团活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新教育行动为榜样,以“学程导航”为引领,以市“百分考核”为依据,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教育科研,坚持走教研创新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努力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二、目标要求
1、常规管理更精细;
2、校本教研更有效;
3、教学质量更稳定;
4、师生素质更全面。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落实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组织教师课外学习,并在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主动贯彻执行。对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并针对常规检查反馈结果,及时改进不足,努力提高学校的常规管理质量。
2.严格执行麦积区“减负令”要求,配合体育教研组认真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课外锻炼1小时。校长室、教导处加强巡课,对不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课不准时进教室、课上随意离开教室、随意调课、挪课等现象及时纠正,形成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3.各教研组在开学初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根据教导处工作安排,结合上学期区校本工作调研提出的建议,制定出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教研内容做到具体明确,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以高质量的活动为教师服务,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学科教师要熟悉新教材,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实质,及时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并安排好教学进度。
4.教导处与教研组继续加强对教室教学的调研和监控,继续推行随堂听课和常规检查制度,以跟踪随堂听课和不定期随堂听课相结合,帮助教师提高教室教学的效益,以教研组定期检查和教导处随机抽查相结合,提高编写教案、批改作业、导优辅差等工作的实效性。
5.加强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跟踪调研,虽然平时不举行单元测试,但仍然要求各学科要有阶段复习和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认真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毕业班的质量监控,及时召开毕业班任课教师会议、毕业班学生父母会等,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动态,制定详细的复习指导方案,家校密切配合,做好毕业迎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评价方法,落实《湖里区发展性评价综合记录册》全学科评价及定性定量、细评粗评相结合的评价策略。
6.重视导优辅差工作。建立导优辅差档案,要求每位教师一要重视课内补差,二要重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导优辅差,三要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防止个别厌学、逃学情况的发生,并做好观察记录,对所教班中的差生情况老师要做到胸有成竹,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放。重视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订正,人人过关,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
7.加强对学科竞赛的组织、策划、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竞赛为契机,切实加强对特长生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丰富第二教室,挖掘父母和周边资源,开展舞蹈、科技、美术、书法、篮球、田径队等小社团活动,规范管理,每个负责老师在开学初要拟定出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教导处对各组进行巡查,期末各组综合展示。
(二)强化课程改革,促进有效研修
1.组织教师主动参加各级课程培训,外出听讲座、学习取经等,自觉阅读有关教育教学、课改理论等书籍,将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室教学实践中去,有效转变教学行为。
2.加强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继续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改。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以常规教研活动与创新教研方法相结合,主动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研方法。加强校内同学科、同年段的教研工作,引领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开展研究,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教师本学期要在本组内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学科论文和教学反思等,通过听课、评课,促进交流;尝试到外校参加教研,不断提高教研组的教研实效性。
(三)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背诵经典古诗文,彰显书香校园特色。本学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及教室图书角,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想,或是摘抄下优美的词句,浓缩成一本本阅读小日记。学校也将根据教研室的要求,大量开展背诵经典古诗文活动,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应烂熟于心,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文化校园的特色。在三至六年级开展读经典抒体会征文比赛活动。
2.提高写字质量,彰显墨香校园特色。
针对我校写字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本学期教导处将着重抓学生的写字质量。每位任课老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低年级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写字姿势和写字笔画的教学。中高年级要加强钢笔字的练习。要组织作品展示,各班要布置版面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开展钢笔字比赛。
3、继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拟开展一、二年级识字比赛、口算比赛,三至六年级应用题比赛,音乐小歌手竞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
总之,本学期,我们每一位老师本着我真诚,我勤奋,我快乐的生活理念,坚持心中的目标,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一定会成为中国梦的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2015张坪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构建(智慧型)校园文化、追寻理想课堂,着力学科建设,开展社团活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新教育行动为榜样,以“学程导航”为引领,以市“百分考核”为依据,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教育科研,坚持走教研创新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努力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1.(智慧型)学校文化的建设
着力于(智慧型)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发展,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师生共同的文化家园。在市局对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视导评估中能获得佳绩。2.探寻“学程导航”范式的高效性
不断进行“课堂研究”,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预习和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更致力于语、数、外三科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涵,达到“教学相长”,力争在省抽测和市培优调研中取得优异成绩。3.深度研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
建立“晨诵、午读”机制,深化主题性晨诵课程和低段写话课程的开发,重视发展英语课外阅读项目,开展“亲近母语,传承文明,爱我中华”系列读书活动,进行书本剧成果展演,让书香飘逸每个孩子心间。
4.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
以新教育共同体为发展平台,建立优秀教师团队,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重点围绕预习与作业设计,学程预设、导航策略等方面,有计划地开展校本研修,通过“研究课”、“每周一课”、“同课异构”“教学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每一堂课的备课质量,让每一节随堂课达到高质高效,成为真正的“活力课堂”。5.从“课堂研究”走向学科建设
抓实新教育课题实施过程,紧扣学科建设的重点项目,创造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开设语、数、外典型教学设计库、分层作业库、预习作业设计库、习作教学设计、资源库等,让资源共享、积累,为学校教学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规范发帖制度,在海门新教育网站与全市学校交流分享学科建设成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激发广大教师爱心和责任心,引导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层次。
2.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鼓励教师认真阅读各类教育名著、专业杂志,注重学习积累,并善于思索,勤于笔耕。教科室组织签定青年教师目标责任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读书“四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展示课,每月阅读一本教育类书籍,每周写一篇教育博客,每天练一页钢笔字(毛笔字)。
3.加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培养和管理,开设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
4.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方案,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书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力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二)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为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学校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新教育实验小组,全面开展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
2.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新教育的热情,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继续优化各学科教研组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明确各组长、各教师的责任,各司其职,高节奏、高效率地推进教学工作。每个组要认真制订教研组计划(目标数据化,措施得力),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加强对实验年级、班级、实验教师的调控、培训、管理工作,构建合理长久的课堂评价体系,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式听课、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校长深入课堂,每周上课、听课10节以上,每一名领导联系一个教研组,包一个年级。包年级领导要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每周听课活动不少于两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指导科任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定期召开新教育工作会议,不断调整工作方向,总结阶段性工作的经验、教训,商讨、修订下阶段工作安排。注意新课程实验改革工作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实验教师的个人原始资料,形成完整的新教育资料。
张坪小学2016年教育教学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指导意见,更加深入地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更加扎实地提升有效教学的水平,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
深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全面提高全我校教师业务水平;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积极创建办学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深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
本学年,我校结合石佛镇中心学校的备课要求,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抓好个人主备——同伴审核——个人修订的“三级备课制”。教师先进行个人备课后,在组内集体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教学设计方案。
备课时要贯彻一种教学理念——“减负增效”。备课的目标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应简明、实用,确保当堂落实,敢于舍弃一些影响教学效率的繁杂目标。
备课时抓住预习这个突破口,切实加强预习指导,提高预习效率。每节课都要根据学科特点布置适量的预习作业,不让学生被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并且在备课中要有所体现。
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坚决杜绝一句话反思,反思要切实有效。
2、上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把课堂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主战场”。本学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做到精讲精练,省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要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擅离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学校将采取“推门查课”的形式,通过听课、评课指导课堂教学,力争使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合格率达100%,好课率达60%以上。
各科教师要牢固确立“洗课”理念,围绕“优效教学,高效课堂”的要求,全面统筹教什么与不教什么,敢于取舍,追求课堂教学简洁与有效,努力打造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教师讲授:一是明确方向;二是纠正错误;三是传授方法;四是启发发现。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学会自我解放,鼓励学生多动,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5分钟。要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学生课上违纪尽量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钟,并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矛盾激化。组织学生对每节课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进行回顾总结、提升,并当堂进行巩固性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作业。
严格按学校下发的各科作业的设置批改要求布置、批阅作业。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弹性作业,有基础性作业(必做)和自主性作业(有能力学生选做);学生作业负担符合规定要求,内容要适当。作业要做到“四精”:精心选题、精致训练、精细批改、精彩讲评。要做到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当天辅导(作文除外)。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必要的课外辅导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行课外辅导制度,并使课外辅导更加有效、高效。各科都要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辅导活动,培养本学科的专长学生,让我校各科教学全面开花。
(二)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名教师梯队
1、大力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拼”、“我最满意的一节课”、“上好每一节家常课”等活动,继续扎实推进“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精心打造满意课堂,高效课堂。
2、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要充分发挥我校现有骨干教师和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利用和创设各种机会,让我校的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大胆实践,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多走出去,听听看看,开阔视野。争取我校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市县级学科骨干。
4、继续抓好教研组长的培养。教研组长是学校最基层开展工作的主要力量,一个优秀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一面旗帜。教研组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立足自己的岗位,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善于思考,善于团结组员,带领全组成员有声有色地开展教研活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准备,通过教研组、学校、层层选拔,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三)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要从小学一年级新生抓起,强化执行《小学生学习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晨读、上课、课间、阅读、作业、活动等诸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突出抓好学生自觉阅读和规范书写两项习惯。培养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练习后反思和整理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和敢于并善于质疑的习惯。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自主学习包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
(四)突出优势项目,彰显阅读特色
创建阅读特色环境。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建设一种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适应阅读特色,我们积极发挥学校的墙饰、雕塑、宣传窗、板报、校园网等利于宣传阅读特色的设施,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学校阅读特色文化。我们将继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烘托阅读特色,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阅读特色。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 1 页 2013-04-17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目的] 了解识字写字教学(包含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把握小学识字写字教材的特点、教学的一般步骤及教学的方法,具有初步的识字写字教学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汉语拼音教学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与《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变通?
2、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
[教学时间] 8课时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
(二)识字写字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
1.遵循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识写要求分开,低年级多认少写;
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走开放识字之路。
三、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自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横向来说,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比较全面。纵向来说,四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体现了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具体说,我们可从下面五方面来看。
1、情感态度目标
第 1页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培植热爱汉字的感情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
2、质量目标
“认识”和“学会”要求不同,“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书写。”这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既可让学生尽早地进行阅读,又可减轻学生的负担。
3、数量目标
认识:1600-1800 2500 3000(左右)
学会:800-1000 2000 2500(左右)
可以看出,低年级识字量较大,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行阅读和习作的训练,同时更有利于小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4、识字能力目标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学会汉字的能力,它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小学生具备了识字能力,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会2500个常用字的任务,从而为独立阅读和顺利地进行书面表达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教给学生识字的同时,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四、汉语拼音教学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
1、帮助识字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看着字形就能读出音,如英文。表意文字,字形能反映出字意,但看见形,不能读出音。汉字是表意文字。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读出生字的音,纠正读错的字音,还能在阅读注音读物时借助拼音认字。
2、帮助学习普通话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语音有很大的不同。只有说普通话,才能克服方言的障碍,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学校正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教学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语文课是教学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因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所以学习普通话,重点在语音。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就能利用它来纠正方言土语,纠正读不准的音调,做到语音正确,较快较好地学会普通话。
第 2页
过去有一段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初入小学的孩子既要学习好汉字,又要学习好拼音字母,难度偏大,负担过重。特别是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现降低了要求。(不提。当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仍可要求学生直呼。)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
学生自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见第一学段中的有关要求)。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
1、第一册(一般安排在前半期):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即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准音,认清形;会认读四声;学会拼音方法,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韵母(24个)ɑ o e i u ü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n yin yuan yinɡ
这个内容用四至五周的时间完成。注意:是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是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这样,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
2、第三册: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四)汉语拼音教材的特点
1、减少内容,简化规则,使学生易于接受。
(1)把Y、W(名称叫“呀、蛙”,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辅音。《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i、u、ü 三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分别使用Y、W,它们只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当作声母来教,直接和韵母相拼,这样,可以省学加、换Y、W的拼写规则。
(2)iou uei uen直接教省写式,不教省略规则,自成音节时用y、w同韵母直接相拼。
(3)少教了三个单韵母(-i(前)、-i(后)、ê)、五个复韵母(ia iao ua uai uo)、七个鼻韵母(ian ianɡ ionɡ uan uanɡ uenɡ üan)。
2、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减少教学程序。
3、运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4、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促进语言的发展。
第 3页
北师大版:边认字边学拼音,由字引出声韵母。江苏版:学一部分声韵母认读一课生字。每课都编排了一首儿歌,教学时可由带领学生拼读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拼读,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
一般说,一节汉语拼音课的教学过程为:以ɑi为例来讲。
1、复习检查:
复习内容:前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可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2、教学新课:
1)发音:
(1)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2)教读新音。教师范读;教师说明发音方法;学生仿读。
(3)练读新音。形式要多样,训练的面要广,训练的量要足。特别是应让学生个别读,以发现问题。
2)声调:这是针对韵母来说的,声母不带调。
在第一课就要讲清四声的要领,教给学生口诀。后面的韵母可启发学生自己读四声。可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四声,如:挨着、挨饿、高矮、热爱。
3)拼音:教给学生两拼法和三拼法。先拼不带调的,再拼带调的;先拼书上写出的音节,再拼书上没写出的音节。(注意不要拿出错误的音节来。)
4)书写:讲清四线格的名称、字母的笔画、笔顺、所占的位置、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从第一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复习巩固:
(1)抓重点、难点;
(2)形式要多样:找朋友、开火车、读口诀、滚雪球等;
(3)指导读书。
4、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点明教学重、难点,归纳新音和拼音的特点,表扬、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少量作业,以巩固新授内容。
第 4页
(六)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1、示范、观察、模仿法:教师作发音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法。与此同时,可以配合发音部位图进行说明。如zh的教学。这是拼音教学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应强调让学生观察。如b u
2、引导法:利用儿童已掌握的声母、韵母的发音,帮助学习难发的声母、韵母。如: o-elu wen-nuɑn xin-niɑn
3、比较法:把两个或几个声母、韵母放在一起,比较音、形的异同。
4、演示法:教师运用手势、教具作必要的演示,表示发音部位的动作或发音特点。如声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5、夸张法:为了突出发音的特点,有时有意将口、唇、舌的动作适当夸张,有时有意将声音拖长、加重,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对发音特点也容易领会。如:b-p ɑi
6、分解法:利用插图引出句子,从句子中分解出词语,从词语中分解出音节,最后从音节中分解出声、韵进行教学。如:b
7、局限法:练习发音时,设法使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受到限制,以便正确发音。如:n
8、口诀法:伞把t,拐棍f,靠背椅子真像h。
z、c、s后有椅子,翘起舌头zh、ch、sh。(椅子一靠,舌头就翘。)
讨论:看补充资料上的拼音教学内容,教师采用了那些拼音教学方法?他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
(七)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
重点:教学字母和拼音方法。难点:教学声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及三拼连读。方法:指发音方法,拼音方法。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2、加强常用音节的训练,培养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
普通话语音中有400多个音节。常用的可以先教,不大常用的后教,最不常用的,可以不教。常用音节的训练,是从声母教学开始的,一般的作法是学了单韵母以后,边学声母,边教拼音方法。学完声母,应掌握拼音方法。这个阶段是最基础的阶段,要下工夫,花力气,教学生掌握拼音方法。教复、鼻韵母时,是拼音方法的再现,可继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到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一般能熟练拼读音节。
3、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第 5页
充分考虑低年级与幼儿园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教学有趣味,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如听音取卡片、小小邮递员、摘果子、购物、开火车等。
案例:b p的教学
4、与识字、学说普通话相结合。
5、注意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
每节课后要复习巩固新学的知识,每部分内容教完之后,要进行归类复习,如形近字母的比较,音近字母的分辨。教完汉语拼音教材,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巩固,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个汉语拼音声母或韵母的教学设计。
试教内容:任选一个声母或韵母,教学时间为8-10分钟左右。(如ɡ üe)
五、识字写字教学
小学生集中学习了汉语拼音就掌握了识字的工具,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了。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我国传统识字教学就是这样做的。学生先用一两年的时间读完“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是识字材料,读完后就能识近两千字。然后再去读“四书”、“五经”,再去做文章。可是自1912年我国实行新学制以来,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要贴近儿童生活,造成识字量锐减,每课只学三五个字,结果两年下来,学生的识字量不到一千字。这就造成识读的矛盾,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要缓解这个矛盾,就得将低年级识字量提高。然而,识字量多,学生的负担又会太重,吃不消。
如何解决呢?“识写分流”,即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重在写上。小学低年级学生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大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来说,只识不写就要轻松一些。
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
(1)看图会意明字理
(2)学习形声字
(3)抓住部首带一串
3、吸收传统蒙学经验
第 6页
(1)韵语识字的经验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但如果编成韵文,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
(2)读书识字的经验
传统蒙学最主要的识字方法是读书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即便是开始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条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
(3)重视写字的经验
前人十分重视写字。这几十年,小学生字写得不大好,主要原因是丢掉了传统的好经验,既不描红也不仿影,过早地离开了依傍自由发展,写出的字,笔画像火柴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管写得对不对,不管写得好不好,致使学生字写得不好。现在的小语教材都非常重视写字的训练和指导。
4、注重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二)识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因此,识字教学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三个方面,下面分别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
1、字音教学——基础 “准”
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是基础,要力求“准”。一般来说,教学方法有:
1)借助拼音学字音
2)形声字——声旁助记
3)多音字——据词定音
4)音近字——比较辨析
讨论:如何指导学生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还 妈——蚂 壮
2、字义教学——核心 “活”
字义教学方法不恰当,会使学生越听越模糊,越听越糊涂。学生对字义理解不清,就不能正确地运用。如:今天天真蓝。我家门前的小河很难过。做作业时,我总是从容易的做起。
第 7页
字(词)义教学的方法很多,其基本要求是根据字词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直观法。直观法就是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灯片、幻灯、录像或动作、表情、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袖”、“仰”。
2)联系法。联系法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更”。
3)选择法。选择法就是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从而理解字词义。如“疾”。
4)比较法。比较法就是让学生利用熟悉的同义词、反义词帮助理解生词的意思。
5)运用法。运用法就是让学生用组词造句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字词义。适用于既无法用动作演示,又无法用语言或其他的方法把字义解释清楚的字词,特别是一些虚词。如:也、把。
6)构字法。构字法就是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如“伞”、“笔”等字。
总之,字义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坚持直观性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字的含义和用法。
讨论:请说说以下字词各用什么方法释义。
叼 首 托 曲 抱 饱
3、字形教学——难点 “清”
汉字数量多且形体各不相同。可以说,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3)造字分析法。造字分析法就是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来识记字形。如象形字“日、月、水、火”等,会意字“看、尘、尖、众”等字,指事字“本、末、刃”,形声字“晴、睛、请、清”。
4)形近字比较法。即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近字字形差异的比较来识记字形。如“商—摘”
5)口诀字谜法。口诀字谜法就是利用编口诀、猜字谜帮助识记字形。
6)直观形象法。
讨论:怎样让学生记忆下面的字形?
休、捧、棒、聪、灭、埋、旱、臭、甜、碧、琴、赢、鸟、掰。
第 8页
以上我们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一些教学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的。在实际教学中,这三者当然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到某个字的教学时,又应根据情况确定音、形、义哪方面是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布置课前试讲:从小语教材中选出一至两个生字,教学音、形、义。
(三)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实验。
1、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始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化大革命”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做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
集中识字教学的优点是:(1)依据汉字规律,把音、形、义有内在联系的字分别归类集中编在一起,学生依据规律识字,举一反三,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2)识字课上,任务明确集中,教学目标单一,识字量大,速度快。前两年基本完成识字任务,(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集中识字方法教学,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从三年级开始,即可相对集中精力于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依照汉字规律编排识字教材给集中识字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其缺点主要有:(1)要儿童集中记忆在意义上互不关联的一批生字,难免单调乏味;音、形、义有内在联系的一组字中,难免有字形过繁、意义抽象、使用率不高的字出现,又会造成新的教学难点,教学中处理不当,会加重学生负担。(2)由于识字量大、速度快、编写课文时很难全面照顾所有生字,总有一些生字不能及时运用和巩固,容易回生。(3)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所限,观察不够精细,所学生字过早归类辨识,反而容易造成混淆。
2、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
第 9页
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据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
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随课文分散识字,既可保证识字质量,又可同时结合进行语文训练。但是,相随而来又有一些不足:(1)因为生字是随课文出现,就不能像集中识字那样充分利用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2)因为识字任务分散、速度慢,受识字量的限制,课文不易编写。这个识字量小、进度慢的缺点,是应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3、注音识字
这是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的“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实验表明,使用该法,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识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个;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这个实验,单就识字来说,效果是很好的,但在推广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1)在“双读”中识字,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熟练的读拼音的能力,必须有认识汉字的自觉要求,必须有相当强的注意分配能力。这些要求是比较高的,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拉大识字效果的差距。(2)这种教材在双行阅读阶段尽管每课也提出一定的识字任务,但它的主要特点还是依靠学生个体的随机识字。如果对识字任务规定过死,要求过高,就会冲淡提前加强读写的实验特色。所以,各个学生在一课中认识多少汉字、认识哪些汉字,教师不易掌握,甚至连学生自己也不很清楚,因而难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复习巩固。(3)由于对识字并不要求“四会”同步,却又提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错字、别字。这是所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4、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形并开始实验的一项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做“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做“字族文”。利用编写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字族文题材有韵文、散文,并有三字文、长短句、对子歌等形式为辅助,组成形
第 10页
式多样、朗朗上口的识字载体,充分体现了汉字文化的民族特点。字族文的创编为儿童识字提供了喜闻乐学的好内容和好形式,开辟了识字教学的新路子。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形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达2200个以上。
5、字理识字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抓住了识字教学的主要矛盾——汉字形与义的矛盾,把握了汉字的本质特点——表意性,它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效防止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而且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6、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自1984年开始实验,主持人为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它是指学生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之后,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和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
这种识字方法通过整体输入、无意接触、自发模仿、重复有趣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识字法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字义场”,即把汉字的读音放在一定的“字义场”内,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当集中归类整理阶段过后,除重点解决字形外,理解字义就利用听读。
7、四结合识字
这种识字方法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认知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实验研究,把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查用字典、汉字编码和汉字打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的四结合。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识字教学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反过来通过“四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汉字间架结构、笔画、笔顺、读音和字义的理解。
1994年以来,四结合识字已经发展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小学读写教学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课题。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
(四)写字教学
第 11页
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学习书写的过程,是巩固识字、体会汉字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因此,应在各个学段重视写字教学。
1、写字教学的内容
(1)铅笔字的教学
铅笔字是学生正式接受写字教育的开始,教学要进行细致、科学地指导。
①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坐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②教给运笔的方法。
③教学生使用田字格。
④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
(2)钢笔字的教学
①教给学生执笔和运笔方法。
②指导钢笔字的结构。
③指导写钢笔行楷字。
(3)毛笔字的教学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3-4年级“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7-9年级“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②指导写好笔画、安排结构。
③指导学生摹书临帖。
2、写字教学的方法
观看《写字教学》教学录像,讨论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的。
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观察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熏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用语言来讲解写字知识、书写要领的方法。讲授时应突出重点,解除疑难。语言要准确精练,通俗明白,有吸引力,富有启发性。
第 12页
观察法。观察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用直接知觉去观察汉字的造型特点的方法。指导观察时要注意一要有目的,有具体的观察要求。二要有顺序。三要动脑。有了准确的观察,写出来的字就容易符合要求。
示范法。教写字只靠讲不行,必须书写示范。教师示范时应注意动作缓慢,可边示范边讲解,帮助学生看准字的形态,看清书写的过程,进而理解运笔造型的道理。引导他们眼看、耳听、心想,加深体验。
比较法。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特点。写字教学中有正确与错误、美观与丑陋、主要与次要的对比;比较的形式也有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示范比较、正误比较、练习情况自我比较等。比较时,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较,也可独立运用比较的方法认清字形,分析字的特点,有效地进行书写练习。
实践法。学生写字,不是要口头懂得多少写字知识和书写规则,而是要在实践中即练习书写中体验和掌握书写技法,形成书写能力。练习书写要与观察、思考、记忆结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书写实际,合理安排时量和难度,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练好字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心需要。
熏陶法。熏陶法是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审美趣味,引起审美心理的逐步变化。运用熏陶法,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到环境的感染。如布置浓厚学书氛围的书法教室;引进文学艺术书法作品,增添书法欣赏的文化品位和趣味性;经常观察碑帖、字帖,让学生体悟中国书法艺术美。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富有动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写字方法与技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的笔画或书写过程,能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汉字的笔画书写要点和笔顺书写规则;运用多媒体展示名家书法作品或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评,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学会评价,从而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
以上是基本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不能孤立地使用。应考虑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讨论:观看一节识字写字教学录像,试评析这一节课有哪些优点。
布置试讲:从小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一课汉语拼音教学内容或识字写字教学内容,写出教学设计,并分组进行试教。
第二节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阅读教学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掌握各种体裁课文教学的要点。具有初步的从事小学阅读教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教学的方法,各种体裁课文的教学。
[教学时间] 16课时
一、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 13页
1、阅读: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广义上说,读书、阅报、读通知、看图纸,甚至看图像,都是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狭义上说,专指阅读书刊报章的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则特指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外读物。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
2、阅读教学:是指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
1)阅读教学的要点:
(1)对象是学生;
(2)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3)要安排大量的阅读实践;
(4)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教学与对话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阅读包括两方面的信息加工:外界输入的视觉信息(字词、文章)、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
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体现得尤其突出。现代对话理论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语教育有关文件中。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案例:《关于“绿”的教学反思》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第 14页
1、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2、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三、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看新课标中的有关内容。目标在以下三方面加以突出:
(一)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突出了多读,重视语感和语言积累;
(四)突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阅读教学的内容包括词、句、段、篇、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复述、背诵等方面的内容。
(一)词语教学
1、意义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理解语言,学习语言,都是以词为单位的。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所以,要重视词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更要抓好词汇教学。
2、教学内容
词语教学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要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积累运用。重点是理解词义。
3、教学原则
(1)突出重点
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三类词:生字生词;生字生词;熟字熟词(词义、词性发生变化的词;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词)。
(2)力求准确
例:《守株待兔》一课中的“窜”的教学。小结:词语教学要讲究科学性,力求准确。
(3)注意通达
第 15页
学生观看录像:看两位实习老师分别是怎样指导学生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石笋”一词的。讨论:那位同学上得好?为什么?
小结:讲解词语的目的是让学生由不理解到理解。因此,解释要通俗易懂,注意通达。
4、词语教学的方法
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词语教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方法,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有一些作法,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1)选择时机,精心设计
词汇教学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全过程,理解词义要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词义教学。一般说来,有三种处理的方式;讲读课文前、讲读课文中、讲读课文后。
(1)有的词语,学生不能从上下文中领会它们的意思,而且不首先弄懂,可能成为讲读课文的“拦路虎”,应在讲读课文前“扫除”,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山崖、峡谷、珊瑚、龙虾“等,这些词语离开课文可以讲清,故可以放在讲读课文之前学习。
(2)大部分词语,应放在分析讲读课文的同时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他们的意义和所表达的思想。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海防前哨、五光十色、瑰丽、威武、绽开、蠕动、栖息”等词。
(3)还有的词语,在课文中是带总结性的,或者是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在讲读课文之后还应提出,这样才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小学教材中还有很多寓言、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等,也属于这种情况。
2)因词定法,区别对待
因为词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义,所以我们侧重来看看怎样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几种方法,即:直观演示、结合课文、联系已知、比较辨析、分析词素法。
总之,词义教学的方法很多,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法常结合起来运用,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3)由例及类,教给方法
例《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教学片段。
4)多法并用,指导积累
(1)凭借语境积累词语;(2)用归类法积累词语;(3)组词的方法积累词语;(4)用竞赛的方法积累词语等。
5)联系实际,加强运用
第 16页
讨论实践:怎样指导小学生理解下列词语:
《富饶的西沙群岛》:山崖、峡谷、珊瑚、龙虾、瑰丽、威武、绽开、蠕动、栖息、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
布置试教:《我要的是葫芦》(第三册)中的“葫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囫囵吞枣”。
(二)句子教学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要读懂文章,必须先读通一个个句子。
1、需重点指导学习的句子:
(1)含义深刻的句子。“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是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所以我是不去的。”(《给颜黎民的信》)
(2)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伟大的友谊》。
(3)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大海的歌》)
(4)生动形象的句子。如《鸟的天堂》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5)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伟大的友谊》)
(6)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如《草原》中写草原的自然景色的句子:“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2、指导学生理解句意的方法
(1)从抓关键词语入手;
(2)联系上下文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
(5)抓主干理解句子;
(6)直观演示理解句子。
第 17页
3、句子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年段不同,要求各异。
(2)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3)注重语境,少讲术语。
讨论:试分析下列句子各采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2、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手术台就是阵地》)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十里长街送总理》)
5、这时候(秋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美丽的小兴安岭》)
6、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小马过河》第三册)
布置试教:从以上内容中任选一句,设计教学过程,试讲。
(三)篇章教学
篇的教学在学生能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标准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撒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三学段)。这里包含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四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篇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的不同层次。在不同学段,应有所侧重地加以训练。其中前两项的教学主要在低中年级进行,后两项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所以篇的训练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段虽然各有所侧重,但绝不能截然分开,孤立地进行,而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1、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是指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思想的脉络。“文章皆有路,遵路识斯真。”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既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透,又能让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
第 18页
指导学生分段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有效的方法。分段是把文章分成结构段(或称逻辑段、大段)。结构段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划分段落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分段的主要方法是归并临近的自然段为结构段,即把讲同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结构段。此外,还有先找出中心段,再分段。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中心段比较明显的课文。还可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划分段落。记事的记叙文,一般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几个阶段来分段。一个阶段,一般是围绕一个意思说的,可划分为一段。
分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逻辑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分段,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习惯,而不要用开拓、中间、结尾这样的形式去套。这种通常所说的三段分法,不能说不对,但如果成为固定的模式,分段便失去了思维训练的意义。
分段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段的能力,为了按划分的段落深入理解课文,而不是为了记住某篇文章该分几段的结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联系分段的机会,使他们在时间中锻炼提高分段的能力。在学生给课文分段之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不仅要注意学生是怎样分段的,更要着重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分。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路,而不要用一种固定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志。通过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归并段落大意的方法。即先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再在深入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成为连贯的一段话,这一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提问题的方法。即按课文的思路顺次提出几个问题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对问题做出回答,再把回答的要点归纳到一起。如阅读记叙文可以依次提出: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结果?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文或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按文章叙述的几个方面提出问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并通过反复运用,逐步熟练,形成能力。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于简单,如概括《狐狸和乌鸦》是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这不能说已经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过于烦琐,几乎是复述课文内容,这说明学生还不能分清主次,抓不住主要内容。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注意分析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是对课文没有较准确的理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以具体指导。
3、了解课文中心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仅仅能做到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中心,也就是能够懂得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通过课文的内容要表现什么,说明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是篇的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 19页
课文的中心是由课文的内容透露出来的,课文的内容是服从于中心的。课文的中心,有的明确说出来,有的暗含在课文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一些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抓课题。有的课文的标题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可以借助标题看出课文是赞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
(2)抓重点(词、句或段)。有的课文中有点明中心的句子,就可以抓住重点语句来概括中心思想,如《苦柚》中,旅居海外的伯父水的话:“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这正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问题。
(3)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分析来概括。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几件内容不同的事: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的情景,说明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读《水浒传》,说明鲁迅读书认真,而且注意教育孩子认真读书;谈“碰壁”,说明鲁迅痛恨旧社会,勇敢坚决地与反动派做斗争;救助车夫这件事和女佣阿三说的话,说明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心。我们把这些思想内容联系起来,往深处想一想,就会发现:作者写这些事,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说明鲁迅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敬爱伯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中心,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述几种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都要以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基础,因为中心思想并不是在课文的某些语句中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渗透在整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之中的。所以,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练习不能做为一个孤立的教学学环节,不能让学生在对课文思想内容还不够理解的时候就去乱找、乱猜中心思想,而要引导学生在从内容到思想的理解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使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头脑里逐渐明晰起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例:《挑山工》
2)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去套,如“通过记叙……,表达了……思想感情,歌颂了……思想品质。”而应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概括谈话的方式进行,或启发学生说读后有何感想,或评述文章中的人物,或分析主要事件……总之,要因文而异。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满足于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而要着眼于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决不能把中心思想的现成答案告诉学生,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体会。如《跳水》一课,教师指导学完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大作家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了这片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他想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要像那位船长那样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度说:“托尔斯泰是想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后果,最后追到最高的横木顶端,就走到了危险的地步。”有的说:“托尔斯泰是想告诉我们,开玩笑不能过分,开玩笑要有一定的分寸,过分了就可能出问题。那些水手开玩笑就过分了,这个孩子追猴子已经很危险了,可是他们还在哈哈大笑,弄得这个孩子哭笑不得,不停地往上追,最后出了危险。所以,开玩笑要有一定的分寸。”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这些回答不一定全面、准确,但都有可取之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应当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宜用一个固定的答案来限制学生。只要坚持按照正确的路子加强训练,学生经历了一次次认真阅读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必定能逐步提高。
4、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第 20页
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染和陶冶,不仅要理解、读懂,而且动心动情,这是篇的教学中较高的要求。
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最重要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群中,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就很自然地深化了崇敬和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
(2)联系实际,产生共鸣。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使他们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烈火烧身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学生谈到自己被开水烫了、被火烫了时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受,对邱少云的伟大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3)感情朗读,加深体会。也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既可以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所以在阅读中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训练
1、意义
理解意义;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叶老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用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更容易领会。”
但是,我们如果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发现不少教师以讲代读,以问代读,一节课下来,难得听见学生读书的声音,听见的多是教师讲课的声音,学生答问的声音;有的虽然有读,却只是一种陪衬,一种摆设,一种形式。这怎么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呢?
2、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3、方法
(1)明确目标
教学中,每次读的训练,都应有明确的朗读目标:或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词句;或要求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或体会语气、语调、思想感情等等。总之,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为读而读。
看《燕子》第一节的教学片段,思考:李老师安排了几次读的训练?每次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2)教给技巧
朗读的技巧的掌握,有助于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关键是怎样教给学生这些技巧呢?学生参看《燕子》第一节的教学,思考教师是如何教给学生朗读技巧的。看了这个例子,你受到什么启发?怎样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第 21页
小结:对小学生,教师不能架空讲授朗读知识和技巧,也不必讲述语法停顿、结构停顿、感情停顿之类的名词术语,而应在实际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模仿体会。
(3)加强理解
前面我们讲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反过来,学生要朗读好课文,又需理解内容。理解和朗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指导朗读到就不能只从技巧上着眼,而应注意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把指导朗读和指导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看《燕子》教学,思考:教师是怎样将指导朗读与指导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
(4)讲究形式
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讲究形式。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多种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常用的形式有哪些?(个别读、自由读、齐读、范读、加动作有表情地读、轮读、配乐读)重点体会“引读”。
应注意的是,教学中不能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恰当地选用,特别是还应了解各种形式的优、缺点以及运用中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讨论练习:请分析下列句段的特点,并说说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1、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过河》)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3、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布置试教:从上述三句话中任选一句,写出教学过程,并试教。
(四)默读训练
1、意义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较之朗读,有它的优点:(1)有利于理解课文;(2)有利于提高速度;(3)适应范围大。
2、要求
一是要集中注意力,依靠视觉把文字直映到大脑阅读中心,不要用指读、唇读、数读,更不能出声;二是达到一定的速度,到第三学段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三是注意默读的效果,能边读边想。
第 22页
3、教学指导
(1)注意阶段过渡
一般来说,从二年级起,开始指导学生默读。学生刚刚学习默读时,绝大多数会不可避免地有嘴动和发出轻微声音的现象,速度当然很慢。这个阶段儿童仍不能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变为意义,朗读的模式仍然起着不小的作用。直至三年级,有的学生虽不出声了,嘴唇也不动了,但喉头肌肉仍在作发声的活动。这是通常情况下很自然的一个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逐步扩大知觉单位,加快阅读速度,努力实现由有声朗读到无声默读的转变。
(2)明确默读要求
要让学生在无声的阅读中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如:准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或者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或者理清思路、准备复述等等。虽然,每一次默读的任务不应太繁杂,但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否则,学生容易出现目光不集中、神思不集中等毛病,无法达到默读的目的。
(3)严格控制时间
默读,应要求又静又快又好。静,即不出声,即“默”;快,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最多的文字;好,即能收到“理解”的最佳效果。其中,“快”的训练很重要。教师可采取“规定默读时间,完成默读任务”的办法,“逼”着学生在单位默读时间内提高默读效率。当然,这里规定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比朗读的时间要少。
(4)培养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在默读时收到学习效果,必须指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默读习惯。如:提倡学生多动笔,即要求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圈圈点点,画画写写,帮助记忆,帮助思考,帮助理解。这是提高默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浮光掠影的默读,不作任何文字圈点的默读,任何精彩的文字和内容都有可能一掠而过,这是谈不上默读的质量的。
(五)复述训练
1、含义:复述,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
2、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要求: 强调两点:1)复述是“述”;2)复述重“复”。
4、形式:
1)详细复述:主要适用于低中年级。
2)简要复述:适用于中高年级。
第 23页
3)创造性复述:
(1)改变顺序复述,将运用了倒叙、插叙的课文改为顺叙。如《凡卡》。
(2)改变人称复述:第二人称的改为第三人称,如《再见了,亲人》;第三人称的改为第一人称,如《鲸》、《新型玻璃》等。
(3)改变体裁复述:如将叙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为故事。
(4)扩充内容复述:《精彩的马戏》中只详细地写了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可让学生仿照这几个节目的写法,将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等节目也补充出来。
5、复述的指导:
(1)明确划分界限
教学过程中,常容易出现这样几种情况:详细复述,学生把它变成了背诵;简略复述,学生把它变成了概括段意和中心;创造性复述,学生把它变成了没有根据的任意发挥。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给学生讲清楚各种复述方式的要求。如第三种情况,教师应告诉学生,复述与课文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离开了课文,是不符合要求的。
(2)认真作出示范
在复述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或是每一种复述方式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师应给学生认真作出示范。
(3)加强辅助手段
如指导学生编列提纲,按提纲复述,也可以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复述。
五、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言语作品的统称。世界各国的语文教学大都采用文章选读的形式,因为阅读能力只有在直接感知、理解书面言语作品中才能形成。因此,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任何一套教材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如何进行研究?鲁迅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可见分类是个好办法。小语教材中,主要选入了哪些文体?(有一般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选入多种体裁的课文有什么好处呢?(既可以使学生逐渐接触各种文体,又可以使学生学习丰富的语言,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文章的体裁、类别设计教学过程,是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规律,因为不同体裁、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结构形式、构成要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不同体裁、不同类别的课文用同一种方法,这是违反阅读客观规律的盲目的教学行为。
(一)记叙文的教学
1.概念: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记叙文,是一种泛指通过人、事、物的具体记叙来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既包括非文学作品的记叙文,又包括采取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狭义的记叙文,则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写真人、记真事为主要内容的一
第 24页
种文体,它一般包括新闻、通讯、特写、速写、参观记、游记、传记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指广义的记叙文。它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特点:(1)包括“六要素”(有时也称为“四要素”)
(2)基本表现方法是叙述和描写。
(3)记和叙的不可分割性。
3.类型: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
4.教学指导:
记叙文的教学在第一至第三学段,要淡化文体,重视整体阅读。教学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1)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
虽然都是记叙文,但由于写作目的不同,作者记叙的着眼点也就不同。有的记叙文是着眼于记人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是着眼于叙事的,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的是着眼于写景的,如《大海的歌》;有的是着眼于状物的,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抓住了记叙的着眼点,就可以抓住教与学的主攻方向。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叶老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文章思路,可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做到“有条理”。
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有的课文可以借助审题、释题,揭示作者的思路。如教《日出》,可以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是围绕“日出”写的。然后让学生思考:根据题意,课文就是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再联系对课文的讲读,就把作者的思路揭示出来了。有的课文可以在讲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事情的发展线索。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中有“天还有没亮”“到了中午”“黄昏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凭借这些词语,联系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3)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通过对主题的把握,可以训练学生概括抽象把握本质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等方面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人的记叙文,就要分析人物的外貌、言语、行动、心理;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任务与环境的关系等,旨在揭示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貌。如《倔强的小红军》。记事的记叙文,就要分析事件的发生、第 25页
发展过程;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典型事件或场面等,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旨在通过主题事件,显示一定的思想意义。
在教学中,尤其应抓住:
对表现中心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例《倔强的小红军》;
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并认识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所起的作用,例第九册《白杨》,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意双关,是表现中心的重点段落,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指出的是,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感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要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4)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体会遣词造句,品味语言特点。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因此,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往往通过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词语的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及大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新鲜、活泼、富有形象性。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内容的分析,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例,及时地抓好写作。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详略得当,就可让学生模仿学习。
教学观摩:《丰碑》教学录像
(二)说明文的教学
1.概念:说明文是用来说明事物性质、形状、起因、功用等的文章。在小语课本中,说明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是介绍自然、地理、历史、生物等知识,所以又称为常识性课文。它们有双重任务:一是传授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增长见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2.特点:
(1)说明的科学性;
(2)说明的层次性;
(3)说明的通俗性。
3.教学指导:
第 26页
1)抓准说明中心。
抓准课文的说明中心是教好说明文的关键。因为每篇说明文都要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因此在分析课文,寻找说明中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说明文提出说明中心的规律。
(1)题目揭示说明中心: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开头提出说明中心的:如《蝙蝠和雷达》(七册)第二自然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结尾总结说明中心:如《蛇与庄稼》(十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4)中心体现在重点段落之中:如《琥珀》(十二册),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稀有琥珀,来说明这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作者对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的分述是文章的重点段,体现出文章的说明中心。
2)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些语言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用词确切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如《鲸》中的句子:“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主要”一词能否去掉?通俗、形象: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说明文为达到生动说明的效果,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如《大自然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这些话,拟人与比喻结合,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或动植物都赋予了人的性格和行为,不仅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教学说明文,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如《鲸》这篇课文,为了说明鲸的种类、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作者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比喻、比较等方法。在课后思考题中,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用列举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就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的方法。
3)弄清说明的层次,了解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内容层次清晰,结构上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一般说来,说明事物构成的,按构成的顺序写;说明事物功用的,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或按方位顺序写。说明文开头往往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并加以诠释,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结尾有时要做一下综合说明。如《鲸》,就是先提问题,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加以说明。课文一开头就提出“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接着课文就具体说明鲸到底有多大。课文第四小段也是先提出问题:“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然后加以具体说明。其他段落也都是先点出要说明的问题。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认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第 27页
为了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归纳段落层次,编写课文结构提纲,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仿作,写一篇短文或片段,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以训练学生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
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标本、模型、幻灯、电视录象甚至电影,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难为简,使抽象变为形象,把应了解的知识大体弄懂。如教《鲸》,可组织学生看看科教片;教《爬山虎的脚》,可带学生参观实物。
布置课前试讲:《鲸》,任选一段进行试讲。
(三)童话的教学
1.概念: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小学教科书中有选编了很多童话。
2.特点:
(1)奇特的幻想。
(2)虚构的情节。
(3)优美的语言。
3.教学指导:
(1)引发想象。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童话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学童话时,可以抓住幻想的部分,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四次擦燃火柴的情节(面前出现了温暖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反复阅读,在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抓住适合展开想象的句、段,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如《美丽的公鸡》,应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公鸡昂着头、挺着胸脯,得意洋洋的样子,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还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合理想象,既能丰富对童话内容的理解,又能加深对童话思想意义的认识。
总之,不要过早地做理性的分析,应注意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中的人格化了的艺术形象。有人说:“幻想是未来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的摇篮。”
(2)把握情节。童话故事是通过幻想虚构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住情节。《美丽的公鸡》公鸡自以为美丽—公鸡找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它们都不与公鸡比—公鸡很难过,去问老马,老马告诉它一个道理—公鸡天天打鸣,为人们做事。
(3)学习语言。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形象,对于发展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如《小马过河》一课,小马和妈妈、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口语特点。教师要在 第 28页
指导阅读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朗读是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办法。朗读童话,要用接近口语的语气,速度应放慢一点,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应有的情感。有些童话,如《小马过河》,还可以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朗读中,受到教育,学习语言,提高朗读能力。有些童话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有意识的将一些情节和语言稍加改变重复出现,如《美丽的公鸡》,教师可用来训练复述,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寓言的教学
1.概念:即“寓意于言”。“寓”就是包含、寄托的意思。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这就是寓言。寓言和童话一样,也是受孩子们欢迎的文学样式之一。
2.特点:
(1)寓意明确突出;
(2)比喻生动形象;
(3)故事简洁短小.
3.教学指导:
根据寓言的特点,小学寓言教学必须抓好一个“寓”字,处理好“意”和“言”的关系。从阅读教学角度说,小学寓言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能力,同时懂得寓言的寓意,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怎样进行寓言教学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紧扣题意,设置悬念。
教学寓言时,可首先通过题意的分析,让学生产生悬念,诱发学生的思维。如第五册《守株待兔》,株:树桩子;待:等待。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又如第四册《狼和小羊》,教学时也应先抓住题目中关键词“和“,让学生想象狼和小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2)引导读议,感受形象。
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生动的艺术形象里的。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到了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因此,寓言教学和其它文体的教学一样,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感受形象,通过感受形象来领会寓意。具体地说,可以从下面的几方面着手:
A.抓关键词句: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如《狼和小羊》一课教学中,教师只须抓住“故意找碴儿“这一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狼要故意找碴儿?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哪几次?这样,使学生对狼强词夺理的丑恶嘴脸和狡猾凶残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抓寓言中的重点句子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如一位教师在教《狐假虎威》一课时,紧紧抓住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句子“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与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第 29页
B.抓感情朗读。
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朗读。感情朗读,可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如《狼和小羊》,就要指导学生读出狼恶狠狠的语气,小羊那温和、委屈的语气。在学完全文以后,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这样,在读中既可以提高朗读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形象。
总之,教学寓言时,教师不能只讲是什么故事,什么教训,而应该从“语文”这个角度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感受寓言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深刻地领会寓意做好铺垫。
(3)深入浅出,理解寓意。
寓言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他所说明的、所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关键。
让学生理解寓意是个难点。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学生不易理解故事中寄托的深刻道理。为此,教师往往要为学生跃上一级台阶做好铺垫。如《狐假虎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进一步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培养观察事物,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强是非观念。
(五)诗歌的教学
我国是古老的诗国,有诗教的传统。从孩童时起,就以朗读、背诵等形式督促学生学诗,使之从小熟悉诗的旋律与意境,习惯于用诗人的眼光与情趣观察世界,描写世界,以培养孩子灵敏的语感与丰富的想象。我国古代的诗歌教育是成功的,我们应该继承这一优良的语文传统。
1.概念: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在小语教科书中包括古诗、现代诗、儿歌。
2.特点:
(1)高度的概括;(2)澎湃的激情;
(3)丰富的想象;(4)和谐的音韵。
3.教学指导:
观看教学录像《古诗二首》,讨论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1)激发情感;(2)展开想象;
(3)学习语言;(4)加强诵读。
布置课前试讲:《绝句》、《瀑布》,任选其中一首,写出教学设计,进行试教。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要求,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
第 30页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时间] 4课时
一、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教学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思想交流的言语活动。
所谓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及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意思是说语文是人际交往、信息传递的媒体,而口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具体说来,口语交际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能够强化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1、口语交际的特点
与书面交际比较起来,口语交际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维与表达的同步性;
第二,交流过程的双向性;
第三,交际手段的综合性;
第四,交际目的的现实性。
2、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1)辩识语音的能力;
(2)理解语意的能力;
(3)评判话语的能力;
第 31页
(4)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
(5)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总目标、各学段目标)
小结: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交际能力、听说态度和言语习惯的培养。因为是交际活动,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就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课标中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具有前瞻性,充分体现了课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思。如“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他人”,“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等目标,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实际上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的将来发展着眼。
“目标”整合了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段目标的要求也呈螺旋式上升,如关于说普通话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提“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交谈的习惯”,到第二学段中则提“能用普通话交谈”;再如听说方面,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些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并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操作的标的。
四、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1、在口语交际课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2、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情景创设是否成功,交际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是口语交际训练成败的关键。
五、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一)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第 32页
1、要点:
1)确定好教学内容
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可大体上分为五类:“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教学内容的确定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要注意:(1)从生活中取材;(2)考虑儿童实际。
2)设计好教学的思路
如看图说话一般要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教学时,先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入手,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把观察、理解的内容说出来。例《小青蛙找新家》。
(二)结合语文教学各环节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不应仅限于口语交际课,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听讲、朗读、复述、答问、讨论、口述作文、作文讲评等,都是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忽视口语交际训练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往往只是把它作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手段,没有同时把它作为进行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的措施,因此,只注意学生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不注意学生回答的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对明显的语病也不提醒,不指导;也不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和分析别人的发言,仿佛回答问题就是讲给教师听的。这样就坐失了许多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的良机。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把学习课文与口语交际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节阅读课就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阅读教学中听说的方法很多,主要形式有哪些?
这些听说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恰当使用。不管用那种方法,教师都是有目的的,绝不能流于形式,从我们学生的试讲和实习发现,我们有的同学在阅读教学中不会挖掘课文里的听说因素,使学生没有口语交际的机会,有的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训练,却只是流于形式,随便说说,根本没考虑有什么目的,还有的,就是走向极端,把阅读课上成说话课。怎样才能使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训练既安排得恰当,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即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3)实例分析: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全神贯注》片段。请同学们分析于老师的教学,分组讨论:
(1)你认为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哪些地方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试分析其作用。
(2)这些训练与课文教学的联系怎样?(紧扣课文来设计训练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没离开阅读教学的总要求,达到了深化阅读的作用。)
(3)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的结合怎样?(能有机结合,穿插自然,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不各搞一套。)
第 33页
4)小结:从上我们得出启示:结合语文教学各环节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
(1)口语交际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
(2)口语交际训练要紧扣教学内容。(如:训练要服从于阅读教学,深化阅读,不能脱离阅读教学的总要求,应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口语交际训练要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自然穿插。(要融会贯通,不各搞一套。)
5)练习:看《精彩的马戏》,假如你教这篇课文怎样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采用什么形式,做到以说促读,又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五、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1、学生试教《爱吃的水果》
学生分小组评议,引出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1)突出双向互动性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可以说,口语交际教学与以往的“听话说话”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口语交际要强调“互动”。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互动。即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要真正交流起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围绕同一个话题,发表不同意见,或是对别人的发言加以补充,加以评论等等。
当然,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是显性的,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方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单向的说话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还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训练时互动起来。如人教版新编教材《续讲故事》(第二册)。
应指出的是:口语交际课中,师与生、生与生要开展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很容易出现混乱、不易控制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周密的考虑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步骤及
第 34页
学生的活动顺序都要精心设计。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也要尽可能的简洁明了,指向明确。这样就能使课堂活动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活而有序。
(2)坚持言语实践性
口语交际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其教学目标不是要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地把握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鼓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口语交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之中。
(3)重视情境多样性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感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热情。
A.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如设计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打电话、问路、购物、采访等多种多样生活情境。
B.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如放映科幻影片,让学生描述精彩情节;观看音像作品,让学生表演精彩片段;听广播节目,让学生发表感兴趣话题的观点。还可模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形式,举办“焦点访谈”“实话实说”“龙门阵”等节目,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乐于表现自己。
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如《认识标志》教学。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要体现双向互动性,要坚持语言实践性,要重视情境多样性,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口语交际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应当指出的是,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要高,除了听明白、说清楚之外,还要根据对象与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注重的是“双向互动”。口语交际这种新兴课型对授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更快速的反应能力;更高标准的表达能力;更强的调控课堂,疏导、整合学生活动的能力。
4、针对上面几点,学生再次评议试教内容《爱吃的水果》。
5、看一教师设计的教案《小青蛙找新家》,评教学设计如何。
作业:从小语教材中任选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写出教学设计,进行课前试讲。
第 35页
第四节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教学的意义、目标及教学过程,明确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掌握习作教学指导、批改、讲评的方法以及小学习作训练的各种类型及训练方法。
[教学重难点]习作指导、批改和讲评的方法。
[教学时间] 8课时
由一首打油诗说起: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铺开本子咬笔头,写了半天没看头。还有人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说写作文时,大家是“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铅笔头。”
目前在小学,是普遍存在着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老师们也深感困难。可以说,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要注意的是,现行课标中隐去了“作文”的提法,第一学段叫作“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作“习作”,第四学段叫做“写作”。名称的变化,显示了写作教学的要求渐进性。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一、习作教学的意义
1、发展言语能力;
2、提高认识能力;
3、陶冶思想情操。
二、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1、贴近学生实际
2、鼓励自由表达
3、重视习惯培养
4、运用多元评价
三、习作教学的目标
1、目标梯度明显
小学习作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历写话——习作的过程,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学龄前儿童,都会说话,都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口头语言。说话是没有什么困难的。作文和说话有很大差别。尽管不少人说,作文是用笔说话,说话是用嘴作文,好像作文和说话差不多。其实,这只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实际上,从“说话”到“作文”,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中间有一道坎子。要跨过这道坎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二年级设置“写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个过程,帮助学生跨过这道坎子。
第 36页
低年级着重训练写话。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有较大的随意性。一是不计数量,不管多少:写三句五句行,写一两句也行;二是不管内容,漫无边际:写这个行,写那个也行;三是不求规范,写不完整句子行,有错别字也无妨。总之,只要写就好,只要乐意写就好,只要有兴趣写就好,甚至,只要动了笔就好。重点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写话的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年级。而这种起步作文,又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方式,带有练习的性质,所以定名为“习作”。
二、三学段主要是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故强调:
1)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2)不拘形式,自由写作
3)相互交流,分享快乐
2、降低要求,淡化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比较低。“具体明确”是内容要求,“文从字顺”是指写作时词语要通顺妥帖,语句通顺。对于文体要求只笼统的提到了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种。这有利于消除小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鼓励自由表达。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1)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放开种种束缚,自由表达。(3)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特别是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不只是重形式和技能,不只是在字词句上下功夫,还要培养诚实守信、负责任的美好品德。
4、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低段的写话练习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中、高段的习作练习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四、习作指导
学生作文除了靠他们自己的实践、领悟外,还要靠教师的指导。其内容和方式主要有:
1、写前指导
(1)写前观察、积累、选用材料
写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与问题有关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观察,选择好观察的对象、视角、方法,把握住事物的特征和背景。这里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第 37页
(2)明确目标,激发写作激情
教师要交代本次作文的目标和要求,还有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自身有一个发表的需要,是有所为而发,有所为而写,感到不吐不快,变教师的“要我写”为学生的“我要写”。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创设作文情境,精心设计提示导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出现创作冲动。这里主要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3)帮助审题、构思、立意
这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回顾、剖析比较、形象联系、实物启示、讨论争议、口头作文引路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考虑怎样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具体写以及如何写好的问题。
例:“投硬币”习作指导
2、写中指导
教师对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主要是要求学生迅速入题,打好草稿,再集中力量修改。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宜再喋喋不休地做“指导”,因为教师这时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稍大一些的声响,都可能影响学生写作时的思路,形成干扰,使他们原本顺畅的思路受到阻碍。此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贯彻学生的写作,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小声的适当的个别提示。]
五、习作批改
1、习作批改的意义:
(1)教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受到怎样写好习作的启发。
(2)通过批改,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习作的情况,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
(3)便于教师收集素材,为习作讲评做准备。
2、习作批改的内容:
(1)思想内容方面;(2)篇章结构方面;(3)语言文字方面;(4)书写方面。
3、习作批改的形式:
习作批改应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
批:教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毛病、问题,习作中的优点、特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包括眉批和尾批。
改: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组织结构、字词句段、标点等进行修改,包括删、增、调、换。
4、习作批改的要求
第 38页
(1)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我们在批改习作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认识。
(2)围绕教学要求进行
习作批改是习作指导和训练的继续,因此,它应服从习作教学的整体。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习作训练,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这是我们批改的依据和出发点。批改时看学生是否达到这次习作指导的要求,这就是这次习作批改的重点。我们有些教师主张“精批细改”,常常在习作上“大删大改”,面面俱到,教师改得辛苦,学生却不得要领,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习作批改的方向不明确,只有把习作指导和习作批改结合起来,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多作鼓励,多留少改,多批少改
批改习作的出发点应放在珍惜和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爱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 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应始终明确一点:批改习作要注意激发、调动学生练习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对明显的不足和错误,也应从爱护出发予以指出,而不做严厉批评。切不可用一些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棍子语言”,如“一塌糊涂”,“简直不象一篇文章”,“满纸废话,离题千里”,使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谈习作就产生对立情绪。有位老师说得好:“与其在批语中写上„通篇语句不通‟,不如把文中少数几个写得通顺连贯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批上„这几句写得通顺连贯‟”。
尊重学生,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还要坚持“多留少改”,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不改或少改,尽可能保留学生作文的原词、原句,即使改也要尊重学生的原意,忌“大删大改”。
习作批改还应多批少改,可以用眉批指出其错误和不足,让学生自己去修改。如“这里用词不当,请换个词。”“这句话罗嗦,你能写得简洁点吗?”“文章结尾不要表决心,还能换个结尾吗?”这样的批语有助于调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讨论:下列各例中有几条批语,你认为哪条批得好,哪条不妥,说明理由。(略)
(4)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A.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
B.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
这样,坚持从不同年级、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就一定能使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5、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教师批改任务重,而学生并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的批改很少注意,往往看看分数了事,这不可能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可谓事倍功半,劳而少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应该转
第 39页
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把批改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例:及早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改一改自己的作文》教学设计
小结: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激发修改习作的愿望;(2)明确修改的内容和要求;(3)教给修改的方法。
六、习作讲评
1、习作讲评的意义
习作讲评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1)总结一次习作中突出的优点;(2)分析一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3)指出下次习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应把讲评作为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2、习作讲评的方法
(1)从讲评材料上分:A.佳作赏析;B.得失分析;C.文字推敲。
(2)从讲评方式上分:A.泛评;B.点评;C.专评.
3、习作讲评的注意事项
作文讲评采取什么方式,要根据认识规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特定的教学要求来确定。有几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1)抓重点。讲评的重点应根据本次习作训练重点来确定,着眼于全班学生的主要的共同性的问题。
(2)多鼓励。讲评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肯定成绩为主,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特别要肯定差生的点滴进步。
(3)重参与。
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同评议。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感受,而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讲评完后读读自己的习作,动手改一改。
七、习作训练的内容与方式
(一)1-2年级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教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身边的事物。
1.编童话
低年级儿童好幻想,他们是借助想像和幻想来理解、研究、解释他们生活的世界的。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幻想。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利用童话对小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可采取多种形式:(1)听童话,写童话。即先由教师讲一个童话,再让学生接着编。(2)看图画,编童话。(3)看实物,编童话。如观察文具盒,编一个童话。(4)联系生活编童话。如班上大多数同学爱护公物,但也有人用刀刻桌面,针对这种情况,第 40页
老师指导学生编《桌子和椅子的对话》,赞扬爱护公物的行为。(5)结合课文编童话。编童话这种训练形式,能激发学生听、说、写的兴趣,为今后写好记实的文章打基础。编写中还可用上学过的生字,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
2.看图说话、写话
看图说话、写话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一年级开始,从看一幅图到连续看几幅图,从看图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再到说一段连贯的话,逐步过渡到根据图画内容编故事。
(1)看图说话。教学中一般有“选图”“看图”“说图”等三个环节。首先选好图。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还有一定的艺术性,画面鲜明,故事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看图。要指导学生看清图,看不清图,就说不好图。看图目的要明确,学生看这幅图要达到什么要求,心中要有数。二是要有重点。如,一幅图的人物较多,要分辨主次,找出主要人物进行重点观察,观察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态、服饰,想像人物的内心活动。三是注意方法。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也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观察。有顺序有条理地看,说起话来才有条理。再次是说图。要说得有头有尾,顺序清楚,内容完整,有重点。说话要口齿清楚,声音要响亮,有感情。说得好的要及时鼓励。
(2)看图写话。在大多数学生会说的基础上再训练写话。写话就是“拿笔说话”,变“口语”为“笔语”。在仔细观察、合理想像的基础上,把观察和想像的内容梳理一下,理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确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要有顺序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得具体,语句要通顺。第一次写话,要讲清书写格式,并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经常性的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是一种有效地训练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方式,也是观察事物写话的好形式。生活中的事物,比之图画更生动真实,也更能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观察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是注意观察;二是仔细观察;三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要思考。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运用比较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事物,有可能的话,去摸摸、闻闻、尝尝;还可以通过联想和想像去丰富观察的感受。其他各年段也可以进行写观察日记的训练,但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
(二)3~6年级的习作教学要突出练笔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应用文、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的训练。
1.课内素描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有目的、持续、细致观察的能力都有较大的增强。中高年级是学生观察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素描就成为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所谓素描训练就是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形式,将描写与记叙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课内素描可分为静物素描和叙事素描两种。静物素描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人或物进行某些片断的描写,如人物、小动物、房间陈设、大自然的一角等,进行观察并写作。叙事素描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某
第 41页
些事件进行叙述,如让一学生表演“修理课桌椅”,然后大家把事情记下来。素描训练可分步进行,先以观察室内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再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多方面写动态片断;最后观察人物的外貌和动作。对静态事物可分部分进行观察;对动态事物,可按其活动过程分阶段观察。
2.想像作文
想像作文不以写实为主,而是以想像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通过阅读、观赏影视获得的知识,驰骋想像,虚构情节,进行作文。例如《假如卖火柴的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假如我当校长》、《当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在森林里迷了路》、《遨游海底》……这一类作文题,为孩子们开拓了广阔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天地。想像作文可以结合范文学习进行,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还可单独进行训练。
3.应用文练习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会写书信、便条、读书笔记、日记、书信等应用文。这是为了使小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每种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语言简明,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应用文的内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必须按规定的格式来写。应用文重在“用”,应联系实际,让学生多练,在练中掌握格式,在练中懂得写应用文的意义。
第五节 综合性学习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含义及在小学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教学重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教学难点]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教学时间]4课时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马约尔语)。这是20世纪80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普遍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综合性,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各阶段的具体目标,除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外,专设“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在分科视野下对课程综合化的追求,成为语文课程创新的一大特色和改革的亮点。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第 42页
一、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而语文教学的“学科中心主义”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2、有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育,语文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内容都是封闭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打破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3、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等。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内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综合性学习重学科的联系,重学习过程,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与运用语文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第一学段: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 43页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的要求
案例:在教学《走进春天》一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教材中提供的“春天的探秘”:春天的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玩具、吃的、节日,以及描写春天的诗文、故事、歌曲、成语或句子等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中互相交流所找到的资料和所学到的知识。接着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作品的创作。经过小组讨论,六个小组分别选择了春天的山水、春天的节日、春天的吃的、春天的校园、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的旅游等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分别收集资料创作各自的作品。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但这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及时、适度的组织指导是综合性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四性”。
1、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时要注意:
(1)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因为只有具备这两点的活动内容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2)过程的开放。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3)空间的开放。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间(教室)变为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植物园、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第 44页
(4)结果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诗歌、小品表演等等。二是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具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5)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向何种角色转换,何时转换,视活动的需要而定。
2、注意活动的阶段性。
学生的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质量。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制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内容,分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内容选择的阶段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制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标,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内容。
(2)活动形式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心理发育是不同的,活动的形式也应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必须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活动形式。以“社区活动”为例,低、中年级的学生宜侧重于对社区各种设施的了解,因此活动形式可以是教师带领下的参观,汇报展示的形式以语言描述、图画展示为主;而高年级活动的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思考社区的设施建设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活动形式可以小组活动为主,考察的结果可以用报告、图片、模型或统计数据等形式表现。
3、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从以下三方面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1)知识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综合。
(2)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由于内容的系统、连贯,使得学科课程的教育功能比较单一。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其内容、方式的综合,必然导致教育的功能也是综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体现教育功能的综合。
(3)考察评价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的综合必然使考察和评价学生要体现综合性。教师要从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态度、情感以及参加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
第 45页
(1)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一是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利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二是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便于操作。
(2)保证时间的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验”、“探究”的时间,二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三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交流的时间。
(3)突出过程的完整性。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四、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自然、社会、文化等范围,但社会生活本身并不天然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而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才能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服务,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理应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的责任,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内课程资源是存在于学校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具体来说包括校内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依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能力。
五、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策略
主题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能力、情感结构的形成。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考虑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把握机遇,诱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讨论、协商,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广泛的课程资源,从中提炼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一)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创生主题
(二)从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
(三)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第 46页
(四)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开掘主题
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指导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践体验与问题解决阶段、总结和交流阶段。
1、指导开展资料的搜集
2、指导整理与研究
3、指导成果的形成与展示
七、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1、在评价目标上,强调“促进发展”;
2、在评价过程上,关注过程;
3、在评价主体上,主张多样化、互动性;
4、在评价标准上,强化“自我参照”;
5、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样化的“综合评定”。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思考练习: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和写作二者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如何做到读写结合?
3.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作文教学的重点各是什么?你认为怎样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作文能力?
4.当前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主要问题?试谈谈你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的打算。
5.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拟一份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方案,相互讨论交流。
第 47页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
摘要: 少儿阶段语言可塑性强,是语言教育的关键。目前,在小学英语教育阶段,目标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选择等方面尚无规范统一的标准。如何发挥小学生现有的汉语认知水平,保护他们的语言表达需求,论文代写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提出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母语;“三明治”法;语言自我;兴趣;真实性
一、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发挥的作用,外语教学界一直都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系列习惯养成的过程,因而外语学习则必须努力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受此影响,一些教学法基本上排斥母语在教学中的运用。如,直接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以及天然法等等。随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语言学习不再被认为是简单地重复和模仿行为,而是抽象复杂语言系统的获得。
为此,语言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意识的语法学习和抽象的语言学习心理过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活动也更注重意义的理解。如,语法翻译法、沉默法、暗示法和群体法等等,这些教学法在不同程度上都认同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法翻译法中,母语是教学语言;在沉默法和暗示法中,母语用来发出教学指令;在群体教学法中,母语是学生在外语单词转录过程中的参照,是一种强化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工具。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就像一只钟摆,周而复始,来回运动。每一个新的教学法都是在总结前一个教学法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脱颖而出。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当前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那种注重思考和理解、意义和结构的状态。中国的外语教学发展也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的变化过程。基本上都排斥母语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有的学者坚持认为少儿外语初学阶段应沉浸在纯粹外语的课堂教学环境,因而提倡一些用外语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儿童背诵了几个故事,唱会了几首歌曲的“可喜”结果。这样一来,课堂上虽然看似全部使用了外语,但却严重忽视了儿童的外语认知能力、复杂的情感需求和建立语音与语义之间的有效联系这一重要过程。有的甚至还把母语在外语教学的应用看作是老调重弹,旁门左道。我国现阶段的少儿英语教育形式受此影响严重,尽管一些地方和学校做了有益的一些尝试,科学使用母语的声音还是被一片喧嚣尘上的斥责声所掩盖,这便是多数少儿英语教师仍不敢理直气壮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母语的缘由。
二、英语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
“三明治”化是指将教学内容用学生母语来写作或讲述,并夹杂着个别目标语项目的外语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在英语教学内容“三明治”化的过程中,占主要篇幅的母语项目都是取自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或儿歌童谣;而占少量篇幅的内容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或几个目标语单词,或几个短语。母语内容是引导、是旋律,而外语项目才是目标、是主题,两种语言相互交织,词曲交映,朗朗上口。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该教学法可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特别适合小学一年级英语初学儿童。请看以下几例:(1)我国英语教学的中“三明治”化故事内容两例wolf躺在床上,差一点忘了自己是在装dead,刚想说“请进来吧”,又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rabbit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于是就轻轻地open the door.哎,wolf果真躺在床上。
聪明的rabbit没有马上走到wolf的床前,它站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说:“我听说,如果一只wolf已经dead,它的嘴巴一定是open的。”(from Ji & Xu,1999,P.54)(2)小学一年级识字课本中“三明治”化教学内容两例A.音乐音乐真美妙,ear, eye少不了。一会儿hand,一会儿foot,大家一起来舞蹈。B.温暖的Sun,明亮的moon。Sun和moon好朋友。清清的water,红红的fire,water,fire不相容。(3)少儿童谣“三明治”化教学内容一例春天到,百花开,flower,flower,露笑脸。迎风飘扬flag,flag,fish,fish游开怀。
三、“三明治”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一位外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都在琢磨母语和目的语(外语)有哪些异同。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母语与思维的关系和外语与思维的关系有共同的地方。这就是说,外语作为一种第二信号系统,在实现它的功能时,可以同母语一样,与思维直接联系。幼儿学话的过程是和言语器官的成长、发育过程同时进行的,也是和思维的过程相辅进行的。因此,这个过程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进行的自觉过程。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忽视这一点,都将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大卫·奥苏贝尔认为人类学习是通过把新的事件或项目与已经存在的概念或命题相联系的有意义的过程。假如学习者能够把新的学习任务与现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假如学习任务本身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构建意义的潜力,任何学习环境都可能变得有意义。在数字记忆中,如果把一组数字与音乐符号有机的联系起来可以使得对音乐敏感的人更有效地掌握数字特征。比如,要音乐强势的人记忆一组电话号码-6121326,只要把它们转换成一组音乐符号,这项学习任务就会变得易如反掌。同理,在外语学习初期,儿童完全有理由借助现有的母语知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和命题,并与新的语言项目有机结合,形成有意义的语言知识网络,进而逐渐地掌握 一门新的语言。
“三明治”化的教学内容中只夹杂着少量外语项目,生动活泼,简单易懂,为儿童的外语学习提供了与母语知识结构有机联系的机会,迎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此外,现代外语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具有真实性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上产生逼真的感受,丰富的想象和实际的运用。这种教学理念认为带有真实性的教学内容有二,一为教材真实,二为学生真实。
教材真实指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如时势评论、社会调查、公司报表和风光游览等等。这些材料使用的或是公众所接受的规范语言,或是带有方言腔调和迟疑的非正式语言,反映了语言在真实环境下使用的状态和学生今后从业的方向,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学生真实指的是从学生的语言认知特点、学习兴趣、策略选择和情感需求的角度出发,其中包括儿童急切的语言表达需求和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以及面对难以理解的语言内容和外来文化所带来的焦虑,在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总之,带有真实性的教学内容能把学生引入一种接近真实的境界,为促进语言交际打下基础。再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了解自身的过程中会建立一种自我意识,其中就包括了语言自我意识,一种对母体文化和语言的认同。当然,新生婴儿尚不具备这种意识。到了童年期,这种意识才逐渐得到强化,进入少年期达到高峰。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的语言自我意识相对比较脆弱,尤其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极易产生抑制心态,以保护自我免受外来价值观和文化的侵害。
儿童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之前已经基本完成母语习得,对母语和母语文化已经产生了认同和依赖。如果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强行把他们与母语文化割裂开来,不仅不能促进外语学习,而且还会给他们造成强烈的文化震撼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因而,母语在外语课堂教学的科学使用符合儿童的语言学习心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内容编写和操作原则 在内容的选择上,不管是中国的童谣儿歌,还是外国的寓言故事,只要是有教育意义,只要是儿童喜闻乐见,都可成为编写三明治教学内容的好材料。应该加以说明的是,三明治化教学内容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适合儿童外语初学阶段的教学手段。
在经过几个阶段的过渡之后,教学内容中母语和外语项目的比例应该有步骤的调整,并最终达到课堂教学完全使用外语的效果。因此,在外语项目的安排上,应遵循分级递增,循序渐进,相似优先的原则。以小学一年级汉语识字阶段为例,汉语拼音完成后的第一阶段可收录约二十首儿歌,每个段落安排六至八个外语项目,主要以单词学习为主;第二阶段拟收录十五首儿歌或故事段落,每个段落安排八至十个外语项目,除单词外还可穿插少量常用短语;第三阶段拟收录十五首儿歌或故事段落,每个段落安排十至十四个外语项目,单词和短语的比例并重。
在语言难度方面,一些读音和语序与汉语相似的外语项目和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以及现在进行时项目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优先考虑。此外,根据儿童语言习得时对此时此地的具体事物称谓和日常生活高频词的敏感性,教材编写时也应就实避虚,先 无忧论文网近后远。尤其是初始阶段,在三明治段落中应主要安排实词项目。如,mother, grandma, ear, eye以及bed, doll, spoon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在儿童已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基础上再增加少量虚词项目。如,open the door, go to school, a bottle of milk等等。
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口头表达的方式,让小学生围绕三明治化的内容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而应该积极地通过课文挂图,单词图片,音乐节奏和动作表演等形式 去调动儿童的感觉器官,为他们提供视觉的和声音的有效刺激,从而达到烘托气氛,提高兴趣,强化记忆的效果。可让儿童在口头表达的同时有节奏地击掌,这将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儿歌更富韵味,更加朗朗上口。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作表演以增强其表现力。如,在朗诵儿歌例2.3中的ear, eye,hand和foot几个介绍肢体和五官的英语单词的同时,用动作指明各器官的位置,这将帮助儿童建立单词发音和意义的有效联系,拓展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包括说唱、朗诵和动作表演等形式的综合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获取自信的舞台。
总而言之,儿童外语学习要经历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理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也是在外语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的“三明治”化是儿童外语起步阶段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体认到了儿童在认知水平、语言表达以及母语认同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在母语和相关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新的语言知识网络,直至最终摆脱母语,高效率地学好一门外语。当然,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三明治化的教学内容在材料编写、等量调控和表现形式上还须不断完善,有待广大教师精心探讨,共同实践,使之成为外语教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总体要求五年级上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要求
肖鸿波
一、学生能力现状分析:
优点:对科学课感兴趣,愿意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活动。能够提出可以研究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缺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解知识囿于书本内容,结合实际经验不足。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欠缺。
二、本学期计划达成的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天文学中的太阳地球月亮的关系产生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并且能够用简单而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光的直射、折射等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主些简单的光学仪器。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知识掌握,并能尝试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
2.让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电磁场使用,掌握一些基本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保健知识等。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些实用的制作或创造发明。
4.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主要措施
1.深度研究教材,尽可能多地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和使用教材。
2.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积极、主动、热烈的教学氛围,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识点、教学重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并牢记。
4.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利用课堂生成来达成探究目标。
5.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互助学习,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